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讲学稿导学案
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下册导学案:11《邓稼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下册导学案:11《邓稼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下册导学案:11《邓稼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下册导学案:11《邓稼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1 邓稼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2、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预习自测】1、预习提示:识记字词;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3、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4、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鞠( )瘁()勋()氢()聘( )垠( ) 萦( )凛()铤( )撑() 懈怠()癌()症开拓( )孕育()日曛()鲜()为人知shǔ()名diàn()基5、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学习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夯实基础(学法提示:学会查阅有关工具书、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1、知识链接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
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
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
2、简介作者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3、走进人物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4、“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导学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邓稼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初步感知人物。
体会传记的情感。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初步感知人物,体会传记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步骤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环节步骤备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①鞠躬尽瘁:②死而后已:③家喻户晓:④妇孺皆知:3. 收集两弹一星的有关资料。
关于“两弹一星”的成果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IO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9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就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1982年1O月12日,我国第一枚潜地导弹从潜艇上发射成功。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枚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飞船,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4.整理邓稼先的事迹。
5.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研习朗读课文感知内容视频导课。
一、基础积累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2.积累词语。
3. 介绍传记1.巡视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积累笔记。
2. 引导交流。
3. 指导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1.做好作家、文体等知识的积累。
2.积累重点的词语的音、形、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1.学生搜集的作家生平纷繁复杂,教师指导学生信息筛选,检测明确必须掌握的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课 邓稼先 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一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全文,理解认识文章内容。
能够在阅读内容时理清结构、层次。
发现关键语句或段落,并分析期中含义。
2.综合全文认识邓稼先所处年代的格局,理解人物的人格精神。
3.感受邓稼先的性格特征,了解邓稼先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
4.了解消息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消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1. 认识邓稼先所处年代的格局,理解人物的人格精神。
2.感受邓稼先的性格特征,了解邓稼先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热点导入】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才华横溢、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
许多科研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
邓稼先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课前预习】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立下赫赫功劳,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的名言是:“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挚友杨振宁为邓稼先立传。
【预习检查】一.辨义1.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
课前预习(早读课30分钟)一、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1、自学提示:识记字词,串词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3、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自我检测1、给下列汉字注音鞠()瘁()勋()氢()聘()垠()萦()凛()铤()撑()懈怠()癌症()开拓()shǔ()名diàn()基孕育()难堪()鲜()为人知日曛()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锋芒毕露】:【知人之明】:【马革裹尸】:【至死不懈】:【任人宰割】: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导学案 新人教版
邓稼先【自研课导学】预习课自读自悟《邓稼先》,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找资料,了解邓稼先先生的生平自主积累:自主识记课下注释中的生字词,力争做到能认、会写、懂词义。
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署名()奠基()日熏()黯兮()敻()彷徨()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锋芒毕露()自我感悟: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展示课导学】(课题:11《邓稼先》作者:杨振宁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策略撼、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启迪?(得分我的父亲邓小平毛毛1921年4月23日,父亲离开了克鲁梭的施奈德工厂,来到了巴黎。
父亲这时已经失学,又已失工,家中带来的钱已经用光,工作一时又找不到,于是,他只好一边向华法教育会领取救济金,一边等待继续做工的机会。
根据法国国家档案记载,父亲从5月到10月的五个月中间,一直领取每天五个法郎的救济金。
他领救济金时所用的登记号是236号。
这时在巴黎领取救济金的学生大约有五百人。
这些学生大都住在巴黎西郊歌伦布的华侨协社里面。
华侨协社是一座三层的普通楼房,华法教育会、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和平促进公等几个华侨团体都设在里面。
这栋楼房的二楼是会议室,三楼、一楼及地下室此时都已住满了勤工俭学学生。
由于不断地有学生涌向此地,楼内早已人满为患。
有一位法国的参议员于格儒的夫人便赠送了一些帐篷,搭在房屋后面的菜地上。
后来,非但楼内,就连这些帐篷内也挤得水泄不通。
学生们只有每日五法郎的生活费用,因此每日两餐,都是自来水加面包,有时佐以粗制的巧克力糖,连蔬菜亦很难得。
少数人有煤气炉还可以烧点热水,而绝大多数人则只以饱饮自来水。
由于缺油少肉,这些年轻的学生每日需吃一公斤的面包,方能解饥。
有时腰无余钱,只好连粗巧克力也节省了。
这些千里迢迢、远涉重洋而来的勤工俭学学生,已经从美好幻想的天堂跌进了残酷现实的地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邓稼先导学案
11、邓稼先心得与反思课型:新授审核:七年级组时间:3月24日主备人:李彩虹授课时间周节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3、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二、知识链接:关于邓稼先的颁奖词:1、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2、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
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
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式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精读时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
2、指导学生阅读时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崇高品格。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明确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情感表现的需要。
【教学重点】1.精读课文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导学环节】任务一、作者及时代背景、作品人物一、作者链接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人物链接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两弹元勋,指为核弹、导弹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分别是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截止2019年10月,在世的两弹元勋: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
3、邓稼先的小故事(1)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邓稼先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成长经历和科研成就。
2. 能理解《邓稼先》这篇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能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和感情色彩。
4. 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文章,解答问题。
【导学过程】导学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等。
举个例子,你们熟悉的,给大家谈一谈。
2.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请你们了解一下邓稼先的成就和他的一生。
导学二:阅读课文1. 请同学们读第一部分课文,谈谈邓稼先的成长经历和他的科研成就。
2. 小组赛:分组讨论,完成第一部分的问题。
(1)邓稼先从小立志做什么?(2)邓稼先读了哪些书?还看了哪些科技杂志、报纸?(3)邓稼先是怎么发明栓扣气球的?导学三: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1. 同学们,请你们读第二部分课文,找出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说出他们的意思。
导学四:分析文章结构和描写方法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回答以下问题:1.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哪些情景和人物?2.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描写方法?3. 通过这样的描写,你能了解邓稼先的什么品质?导学五:品析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1. 请同学们分析文章中的邓稼先和其他人物,以及作者的写法,谈谈你们的感想。
2. 请你比较邓稼先和同学们认识的其他科学家,说说你们的想法。
【导学小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思考题:1. 我们了解了邓稼先的成长经历和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
你还有什么疑问和想法?2. 你认为邓稼先在成长过程中的品质有哪些?他是如何发明栓扣气球的?【当堂检测】1. 邓稼先从小立志做什么?2. 邓稼先读了哪些书?还看了哪些科技杂志、报纸?3. 邓稼先是怎么发明栓扣气球的?4.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哪些情景和人物?5. 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和感情色彩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课后作业】1. 请你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读后感,以及对他的敬佩之情。
《邓稼先》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题:11 《邓稼先》课型:主备:莫丽宏审核:徐辉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预习.导学1、查查手头资料,给大家讲讲你所了解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吧,如果你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连老师都会佩服你的!杨振宁:邓稼先:写作背景:2.给加粗字注音。
鲜为人知()兽铤亡群()风悲日曛()挚友()鞠()瘁()勋()聘()垠()萦()凛()撑()懈怠()开拓()孕育()难堪()彷徨()()筹()划3.根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 平沙无yín 妇rú皆知xiòng 不见人4.释义马革裹尸: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可歌可泣:家喻户晓:萦带:惨悴:学习.研讨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
默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2、精选你最喜欢的一部分,认真阅读,说一说在这一部分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你是通过哪些语句、事件读出来的?3. 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三、质疑探究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文章第二部分详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四、研读赏析1、细读第五部分并思考:①此段中引用的古文、儿歌有什么作用?②用“我不能走”做小标题有什么好处?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2、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预习自测】1、预习提示:识记字词;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3、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4、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鞠()瘁()勋()氢()聘()垠()萦()凛()铤()撑()懈怠()癌()症开拓()孕育()日曛()鲜()为人知shǔ()名diàn()基5、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合作探究】阅读文本: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文章第二部分详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解难答疑】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反馈拓展】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 邓稼先导学案
1 邓稼先【课文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背景资料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无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设计人:任志强授课人:七年级语文组审核人:黄海组长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体会住着的写作意图。
2、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4、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检查预习------背景说明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1.《邓稼先》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丁琳备课组长:秦金平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分子,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平实的特点和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理清作者思路,深入理解本文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邓稼先的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重(难)点预见: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懈( ) 聘( ) 垠( ) 殷红( ) 元勋( ) 鲜( )为人知鞠( )躬尽瘁( ) 孕( )育罗布泊( ) 黯( ) 曛( ) 铤( )2.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当之无愧:(4)家喻户晓:(5)截然不同:(6)马革裹尸:(7)层出不穷:四、自学指导1.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不足两年他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讲学
稿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讲学稿导学案
十一、>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的方法。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学习方法:
1.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较多,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伊始,不仅要查阅作家的资料,还要查阅文中所记述人物的资料,并且依据所这些资料写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2.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并完成下列简要问题。
本文作者是,美籍华裔学家,获1957年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邓稼先,中国学家。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主要指、、。
2.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邓稼先()元勋()致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
无垠()殷红()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语。
燕然勒功兽铤亡群河水萦带
家喻户晓平沙无垠鲜为人知
元勋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3)填写汉字。
然不同妇皆知马革尸家户晓
3.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并分别概括全文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4.用三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二课堂研讨
1.本文形式奇特。
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你能说说作者的思路吗?你最喜欢哪个小标题,为什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讲学稿导学案
十一、>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的方法。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学习方法:
1.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较多,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伊始,不仅要查阅作家的资料,还要查阅文中所记述人物的资料,并且依据所这些资料写出自己对
这个人物的印象。
2.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并完成下列简要问题。
本文作者是,美籍华裔学家,获1957年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邓稼先,中国学家。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主要指、、。
2.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邓稼先()元勋()致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
无垠()殷红()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语。
燕然勒功兽铤亡群河水萦带
家喻户晓平沙无垠鲜为人知
元勋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3)填写汉字。
然不同妇皆知马革尸家户晓
3.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并分别概括全文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4.用三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二课堂研讨
1.本文形式奇特。
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
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你能说说作者的思路吗?你最喜欢哪个小标题,为什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讲学稿导学案
十一、>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的方法。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学习方法:
1.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较多,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伊始,不仅要查阅作家的资料,还要查阅文中所
记述人物的资料,并且依据所这些资料写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2.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并完成下列简要问题。
本文作者是,美籍华裔学家,获1957年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邓稼先,中国学家。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主要指、、。
2.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邓稼先()元勋()致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
无垠()殷红()彷徨()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语。
燕然勒功兽铤亡群河水萦带
家喻户晓平沙无垠鲜为人知
元勋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锋芒毕露
可歌可泣
(3)填写汉字。
然不同妇皆知马革尸家户晓
3.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并分别概括全文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4.用三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二课堂研讨
1.本文形式奇特。
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你能说说作者的思路吗?你最喜欢哪个小标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