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讨论
水循环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水循环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581a8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5.png)
水循环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在维持生命、支撑城市化进程以及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循环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循环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一、水循环与城市化进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大气、地球表面、地下水层之间不断循环和流转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
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城市化往往伴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开发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化进程对水循环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导致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改变了原有的水文地理条件。
城市地表的硬化现象使得降雨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大了径流量,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其次,城市化加速了水资源的消耗。
城市内用水量巨大,对水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供应能力。
再者,城市内产生的工业废水和污水,对水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破坏了水循环的平衡。
二、水循环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与水循环的相互作用也给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进而加剧了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由于城市内部水资源的供应有限,为了满足需求,必须从其他地区引水,这可能引发跨区域的水资源争夺。
其次,城市化加剧了水污染的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污水的排放,给城市周边的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化还增加了水灾风险。
过度的土地开发和城市规划不合理,使得城市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三、应对措施为了减缓水循环与城市化进程的冲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应加强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工业污水的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另外,还需要加强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提高城市抗洪能力。
最后,应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减少土地硬化现象。
城市化如何改变水循环过程
![城市化如何改变水循环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8a732ca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e.png)
城市化如何改变水循环过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城市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如何改变水循环过程,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首先,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排放方面。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城市不断开发新的水源,例如水库、河流和地下水。
这种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水循环过程的改变。
原本自然的水循环被人工的水循环所取代,水从水源被引入城市,经过处理后被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然后通过排水系统被排放到河流或海洋中。
这种改变破坏了自然水循环的平衡,导致了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恶化。
其次,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的改变还表现在城市的雨水管理方面。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屋、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导致了城市的土地覆盖率的增加。
这种土地覆盖率的增加,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到土壤中,而是迅速流入排水系统。
这样一来,城市的雨水循环过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原本雨水会通过渗透和蒸发的方式进入地下水层和大气中,形成自然的水循环。
然而,由于城市化导致的土地覆盖率增加,雨水无法渗透,大量的雨水会迅速流入河流和海洋,导致洪水和水污染等问题。
此外,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的改变还与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的工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了水的质量,也破坏了水循环过程。
污染物会影响水的渗透性和蒸发过程,进而影响自然的水循环。
此外,污染物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水循环过程的改变。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的改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
城市化导致了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破坏了自然的水循环平衡;城市的土地覆盖率增加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影响了雨水的循环;城市的工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污染,进而破坏了水循环过程。
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ddd67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9.png)
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分析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城市的扩张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的流动和转化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下垫面条件以及人类活动模式,从而对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导致了大量自然土地被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所覆盖。
城市中的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表面迅速增加,这使得降水无法像在自然地面那样渗透到土壤中。
原本可以补充地下水的雨水,现在更多地转化为地表径流,导致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
在暴雨期间,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容易引发城市内涝,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其次,城市化改变了蒸发和蒸腾过程。
城市中的植被面积大幅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
同时,城市中的人工建筑物和道路等表面吸收和储存热量的能力较强,导致气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从而使得蒸发量增加。
但总体来说,由于蒸腾作用的减少,区域内的水分散失总量可能会有所降低。
再者,城市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工厂烟囱等会产生大量的人为热和污染物,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上空的空气对流增强,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从而可能导致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而且,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较大,对气流的阻滞作用明显,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
另外,城市化还对地下水的补给和水质产生了影响。
由于不透水表面的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同时,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如果未经妥善处理就排放,会污染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
为了减轻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和水体的面积,提高城市的透水性能,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加强污水处理和排放管理等。
增加绿地和水体面积有助于增加蒸腾作用,调节局部气候,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与调控
![城市化进程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4ab8d4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b.png)
城市化进程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与调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对地表水循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和相应的调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城市的建设使得大量土地面积被硬化,如道路、建筑物和人工地面等。
这些硬化面积不仅影响了降水的渗透,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也减少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此外,城市中广泛铺设的排水系统会快速将降水排出城市,导致地表水流速度加快,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另外,城市的高密度建设增加了地表蒸发的面积,使得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下降。
其次,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还表现在水质的污染上。
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工业,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密集,对周边地表水体的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城市中的工业排放物、生活垃圾和化学物质等都会通过降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引发水质污染,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这不仅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对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使用带来了巨大压力。
针对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首先,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推广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
此外,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增加乔木和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的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洪涝的风险。
其次,需要优化城市的排水系统。
可通过改造雨水管网,增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将降水收集和建筑物的雨水利用能力提高起来。
同时,强化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管理,减少城市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是重要的调控措施。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降水水量合理利用于城市的景观绿化、街道洗扫等用水,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水冷却回收系统等,减少居民和企业的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城市化进程对地表水循环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的硬化面积、排水系统和水质污染等都对地表水的循环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有效调控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排水系统优化和水资源利用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管理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9f132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a.png)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管理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影响也日益凸显。
城市化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创新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1. 水需求的增加:城市化导致人口的集中,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用水等都对水资源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2. 水源的污染: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和人类活动,这些活动产生的废水和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水源,导致水质的恶化。
污染的水源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威胁。
3. 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城市的发展通常会导致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过剩。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可能导致地区间的水资源争夺和紧张局势。
二、城市化水资源管理的挑战1. 水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如何保证水资源供应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城市需要建立可靠的供水系统,确保居民的正常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2.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城市化带来了水资源的快速消耗,如何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应该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减少浪费。
3. 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城市化对水源的保护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需要加强水源的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质的监测和治理能力,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城市化水资源管理的策略1. 多元化水资源供应:城市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水资源供应策略,包括开发地下水、利用雨水、引水等方法,以满足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同时,应该加强水资源的存储和管理,确保供水的稳定性。
2. 推广节水意识:城市应该加强公众的节水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促使居民和企业节约用水。
同时,可以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用水量。
3. 加强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城市应该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水资源监测、水质治理、水资源分配等方面。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76146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3.png)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这些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循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制和挑战。
一、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对土地利用和水循环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水泥、沥青等硬质覆盖物会剥夺土地的渗透性,导致雨水无法透过土壤进入地下水层,降低了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
此外,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道路、人工湖等建筑物与地表水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了表面径流的增大,加剧了洪涝的问题。
此外,城市的排水系统将大量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直接排放入海洋,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二、农业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农业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中最显著的一种形式。
传统的农业方式倾向于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排放到水体中,对水质造成污染。
这不仅对水中生物造成直接危害,还会降低水的可用性。
同时,在农田灌溉过程中,水的大量消耗和过度排放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干旱和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农业活动对水循环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森林砍伐对水循环的影响随着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增加,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对水循环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森林可以起到“自然海绵”的作用,吸收降水并将其释放到大气中,形成大规模的蒸散作用。
而当森林被清除后,土壤暴露在太阳直射下,蒸发速度加快,导致水分的蒸发损失增加,进而减少降水的补给。
森林的砍伐还会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将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沉积在河流和湖泊中,进一步干扰了水循环的正常运行。
四、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来解决挑战。
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绿地比例,增加自然河流、湖泊的保护和修复。
其次,农业活动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城市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c25f2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8.png)
城市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城市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存在挑战,也蕴含机遇。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应对之策。
首先,城市化导致了水资源供应压力的加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这使得水资源供应紧张,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城市中,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需求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
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下,实现合理供需平衡,是城市化背景下的一项关键任务。
其次,城市化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受到挑战。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消耗,比如供水管网、污水处理等。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技术滞后以及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等原因,许多城市存在着较高的水资源利用浪费率。
例如,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网老化,漏水严重。
而一些居民对用水习惯不规范,过度浪费。
这些问题均影响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城市化也为水资源利用效率带来了一些机遇。
城市化推动着科技和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应对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的机会。
城市规划可以更加注重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雨水收集系统,进行雨水回收和利用。
同时,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也为节水设备的研发提供了可能。
例如,节水厕所、智能水表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监控和减少用水量。
这些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针对城市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我们应采取措施促进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这样可以确保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避免浪费和缺水的现象。
其次,传播和推广水资源节约的知识,培养公众的节水意识和文化。
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避免浪费。
此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也应投资于城市水资源管理和节水设备的研发,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各方面的合作。
总结起来,城市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存在着挑战,也蕴藏着机遇。
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3f6651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4.png)
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对水文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城市化带来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改变以及水污染等问题,对水文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改变对水资源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的扩张导致大量农田转变为建设用地,这使得原本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资源被剥夺,农田水资源的供应减少。
同时,城市化还导致了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这种需求与供应的不平衡使得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此外,城市化还改变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过程。
城市的建设和道路铺设破坏了地表的自然排水系统,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增加了径流的产生。
这种径流的增加使得城市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增加。
同时,城市化还导致了水体的污染,大量的废水和污水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质的恶化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废水和污水排放对水体造成了污染。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水体污染不仅对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威胁,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另外,城市化还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生态系统是维持水文环境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保持水质稳定、调节水量和水温的功能。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湿地的消失、河流的改道和水域的填充等行为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导致了水文环境的不稳定。
三、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对策为了应对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建设水资源调度系统,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推广水资源节约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应加强水环境保护,控制水体污染。
解析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与治理
![解析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0d4c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f.png)
解析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与治理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建设对水环境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建设需求也日益增长,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区和基础设施等。
这种土地开发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水体生态系统,还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例如,为了满足城市用水需求,许多地区不得不从远处引水,导致水源地的水位下降和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此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也会导致水土流失、河流改道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其次,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还体现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中。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合理的设计和管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不足,导致雨水和污水混合排放,污染了附近的水体。
此外,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放口位置不当、排放量过大等问题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因此,建设和管理科学合理的城市排水系统是解决城市化对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城市化还对水环境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式会导致垃圾渗滤和垃圾焚烧等问题,进一步污染了水环境。
因此,加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管理,保护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是城市化治理的重要任务。
为了解决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控制土地开发的规模和速度,保护水源地和水体生态系统。
其次,应加大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雨水和污水的分流处理能力,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城市化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城市化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8f13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5.png)
城市化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城市化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其中,城市化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一、城市化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大,建筑物、道路、人工湖池、水泥地面等人工设施增多,这些人工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改变了原有的地表覆盖,从而影响了陆地水循环。
1. 增加径流量城市化会导致地表径流的产生,即由于城市面积的增加,土地被硬化程度增大,水分不能很好地渗透,使得降雨超过土壤容量的部分流入河道,形成径流。
城市化使得流域中枢区的径流系数增大,而这种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
降雨无法有效渗入土壤,而是快速地流入河流,使得在城市地区发生洪水的风险加大。
2. 消耗土地水分城市化导致建筑物、道路、机械设备等大量抽取地下水以供自己使用,导致土地水分供应不足,从而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系统造成危害。
这将导致土地水量减少,植被生长受阻,极端干旱现象发展加剧。
3. 加强蒸发城市内人工湖池等水域的形成和水泥地面的增多,增大了地表蒸发量,结果导致土地水分消耗和在城市地区蒸散发生比例的增加。
二、城市化对陆地水循环的机制城市化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从而改变了普遍存在于水循环系统中涉及土壤、植被覆盖度、蒸发发生在人工水体上和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上的地表蒸发量、倾策等过程的水平面和时间分布。
1. 影响植被覆盖度植被在水循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将原本的草原和树林改建成了大量的建筑物、公路、停车场和人工湖泊,植被覆盖度减少,导致了表面蒸发量的增加。
2. 改变土地使用城市化使得土地使用从农业向城市和工业转移。
而城市化所需要的土地需要硬化,以适应城市功能的要求,这种硬化程度难以保证充分渗透雨水,因此增加了径流量。
3. 增加人工水体面积城市化引起人类文明的深刻演变,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人工水体,例如湖泊、排放渠和人工河。
城市化对水资源生态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生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01408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8.png)
城市化对水资源生态的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趋势之一。
然而,城市化对水资源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水资源生态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以及农业灌溉用水都在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进而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例如,许多城市的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湖泊和河流的水量减少,湿地和沼泽地的面积缩小。
这些都对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污水和废水排放到水体中,污染了水质。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对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
水中的污染物还会渗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资源,进而影响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城市化还导致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覆盖,增加了水体受到污染的风险。
此外,城市化对水生态系统的水循环也产生了影响。
城市的建设和道路的铺设导致了大量的水泥和沥青面积,减少了地表的渗透能力。
这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同时,城市中的排水系统也对水循环产生了干扰。
大量的雨水被迅速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的水位瞬间上升,进而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城市化对水资源生态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应该加强污水处理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净化程度,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污染。
同时,应该加强对土地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覆盖,减少水体受到污染的风险。
此外,应该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水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水资源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循环系统影响评估
![城市化对水循环系统影响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4aabd3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8.png)
城市化对水循环系统影响评估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越来越大。
城市化对水循环系统的影响评估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篇文章将从城市化对水循环系统的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城市化对水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化导致土地利用和覆盖的改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耕地、湿地等水源涵养地被建设用地代替,导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水循环系统发生紊乱。
第二,城市化加剧水资源的需求。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工业、农业和家庭用水的增加,使得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复杂和庞大,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第三,城市化引发水体污染。
城市化会带来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废水等排放,进而导致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直接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会对城市供水、农业用水和环境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评估城市化对水循环系统的影响,需要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是对城市化对水循环系统影响的量化表征,也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主要包括总体指标和分项指标。
总体指标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用水指标、单位GDP用水量、单位能耗水量等来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用水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城市每年供水量和人口数量的比值来计算,单位GDP用水量则是通过统计城市每年生产总值和水资源利用量的比值来计算。
单位能耗水量则是通过统计城市每年能耗总量和水资源利用量的比值来计算。
分项指标方面,可以利用工业、农业和家庭用水指标来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用水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工业用水量和工业产值的比值来计算,农业用水指标则是通过统计农业用水量和农业产值的比值来计算。
家庭用水指标则是通过统计家庭用水量和家庭人口数量的比值来计算。
评估方法可以借鉴生态足迹分析、水足迹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等方法。
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讨论
![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bd36a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3.png)
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讨论
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的研究讨论
摘要:城市化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改变天然状态下降水、蒸发、产流、汇流、入渗、排泄等城市水循环特性,产生一系列水文效应。
健全城市水循环系统,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水循环再生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水环境和水循环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量开采。
同时存在城市街区的扩大导致不可渗透面积增加,下水道改造导致排水系统的变化,降雨时短时间内的排水量增大,使得河川内洪水时洪峰流量增大问题;土地利用面积的增加,水面、绿地等的面积减少,使得水蒸发量减少,市区的气温上升,对城市的气候也会产生影响,同时还伴随着水环境恶化、水文化丧失等一系列问题。
2.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2.1城市水文循环的特点
从水循环路径看,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江河湖泊关系,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赋存环境和补排转化路径。
除天然水循环外,还形成了由“取水-输水-用水-排水-回归”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人工侧支水循环。
它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了城市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相应变化,区域水循环也随之而变。
从水循环特性看,。
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361db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b.png)
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一步加速,城市化成为了趋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进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
一、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使得水资源的消耗量呈指数级别上升。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一些大城市的日供水量已经达到了数百万立方米,甚至上千万立方米。
这些城市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获取水资源,包括引水、开采地下水、水库蓄水等方式。
这些方式虽然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但对水资源的消耗量是不可避免的。
2.水环境的恶化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废水、污水排放,使得城市水环境的质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非法建设、乱占乱用土地等现象也间接导致城市水环境的恶化。
水质的恶化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二、应对策略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
以下是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些应对策略。
1.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才能够解决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影响。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对水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
同时,应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禁止污染和破坏。
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也是解决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影响的重要策略。
城市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改进供水管网、推广水量计、实行生态水文补偿等措施。
此外,城市居民也可以加强自身的水资源管理,降低用水量。
3.推进节水技术节水技术是解决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影响的关键技术之一。
城市可以通过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等技术手段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同时,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园林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42a6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3.png)
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引言:地表水循环是指水在地表、大气层和生物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迅猛扩张,对地表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1. 水体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进入地表水体后,会对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 地表径流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建筑物、硬化地面和排水系统的增加,地表水的渗漏和自然补给减少,导致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增多,加剧了城市洪涝风险。
该问题尤为突出在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的地区。
3. 地下水补给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下水补给被破坏的同时,城市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消耗。
地下水位下降不仅使城市面临缺水的威胁,同时还加剧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联性破坏。
4. 河道改道和湿地消失:为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许多河道被改道或整体消失,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地表水的流动路径,还破坏了河流和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解决方案:1.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大对城市用水的监测和控制力度,严格实施水环境保护政策,推行水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等措施,减少对地表水的污染。
2. 推进城市生态修复:通过绿地建设和城市森林化,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热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地表水的自然补给能力。
3. 有效管理城市排水系统: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和改造,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洪涝风险,改善城市水logging。
4. 恢复河道和湿地:修复被改道的河道,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城市地表径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改善城市地表水的质量。
结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902f9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9.png)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保护水环境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水环境受到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 污水排放:城市化导致大量人口聚集,产生大量污水。
然而,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未能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导致污水排放直接进入水体,污染了河流、湖泊和海洋。
2. 雨水排放:城市化改变了地表的覆盖情况,例如,大面积的建筑物和硬化的道路,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增加了洪水和水资源的浪费。
3. 水资源过度开采: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发展需求,往往过度开采地下水和河流水源,导致水资源枯竭和水位下降。
二、城市化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湿地和河流被填土或淤积,导致水生态系统破坏。
1. 湿地退化: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能够过滤水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然而,随着城市扩张,许多湿地被填土用于城市建设,导致湿地退化和水污染。
2. 河流改道:为了便于城市发展,许多河流被迫改道或人工整治。
这不仅导致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增加了洪水风险。
三、防治对策为了减缓城市化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规模,确保所有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防止直排入水体。
2. 促进雨水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减少硬化的道路和建筑物,增加雨水渗透的机会,降低洪水风险。
3. 强化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意识,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4. 保护湿地和河流:加强湿地保护,防止湿地破坏和填土,恢复受损湿地生态系统。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护河流,减少河流改道。
5. 开展水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水环境的状况,并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水环境防治技术和方法。
城市发展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发展对水循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82e5c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3.png)
城市发展对水循环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对水循环产生了重大影响。
水循环是指水在不同环境之间的不断转化与流动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和植物蒸腾等。
下面将从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等方面论述城市发展对水循环的影响。
首先,城市建设对水循环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大量湿地被填充和开垦,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得自然水循环系统受到干扰。
例如,城市中大规模的地下排水系统和堤坝建设导致地下水补给能力减弱,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下水资源短缺。
同时,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对地表水需求大增,导致地表水供需矛盾加剧。
此外,城市建设还大量占用耕地和林地,导致土地水文特征改变,进一步影响水循环。
其次,水资源利用方式对水循环也有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居民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往往采用中央供水模式,将大量水资源集中供应给城市居民,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城市内部的不均衡发展也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供水困难,而另一些地区却浪费过多。
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鼓励居民节水、推广水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加大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等都是有效改善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也有助于维护水循环的平衡。
最后,城市发展带来的水污染也严重影响着水循环。
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废水的排放、大面积杂乱无序的建设活动、道路和人工硬化土地的增加等都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污染不仅对水质造成直接损害,还破坏了水生态系统,使得水循环受阻断。
例如,水体中污染物的累积会导致植物和动物死亡,破坏湿地和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
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严格控制排放标准以及加大环境监测等措施是保护水循环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对水循环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积极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提高水循环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的研究
![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9e49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d.png)
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的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水循环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水循环作为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是显著的。
由于城市地表大量被水泥、沥青等材料覆盖,雨水很难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
相对而言,大量的降雨会在城市地表形成径流,并迅速流入下水道。
这种现象称为“建设用地的水文响应”。
建设用地的增加导致了城市地表雨水径流量的显著增加,进而引发城市内部的洪涝和水库、河流的水位上升。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城市地表的径流,例如建设雨水花园、增设蓄水设施等。
其次,城市化也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了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水被排入下水道,而不是通过渗透到地下返回水文循环中。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地下水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
因此,应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增设人工湿地等方式,提高城市地下水的补给量,保持地下水位的平衡。
另外,城市化还会对水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城市中的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增加,导致了废水排放的增加。
许多人工建筑物和道路表面的污垢难以流失,这些污垢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城市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给地表水带来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我们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和治理,减少废水的排放。
此外,还应提倡绿色建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城市化也对水循环系统的温度产生了影响。
高密度的建筑和大量的机动车辆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的气温显著高于周边农村地区。
高温环境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还会影响水体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善城市规划和植绿等措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对水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供应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供应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4912b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0.png)
城市化对水资源供应的影响城市化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的不断扩张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发展,但同时也给水资源供应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水资源供应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城市化加速了水资源的消耗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导致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源来满足居民饮用、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需求。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如海绵城市、私人游泳池等,这些都对水资源的消耗有所增加。
二、城市化对水环境造成了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水体被人工填埋、河道被围堵,城市建设中的水坑、池塘等陆续消失,这些变化不仅损害了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水资源供应的减少。
此外,城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也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使得水资源的利用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城市化需要改变对水资源的管理方式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供应量不足的问题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水资源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水资源供应模式需要改变,要加强水的循环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推广节水器具等来节约水资源。
同时,政府也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开发新的水资源补给方式,如海水淡化、水库储存等,以应对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
四、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解决策略的例子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城市化发展经验,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 柏林, 德国:柏林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不仅在城市规划方面,而且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柏林成功地实现了雨水和废水的回收再利用,大大减少了对地下水的依赖,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杜尚别, 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是一个非常干旱的地区,面临着水资源供应的困境。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杜尚别市利用天山山脉的融雪水资源,修建了抽水站和供水管网,将融雪水输送到城市供居民使用。
五、结语城市化对水资源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都市化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都市化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1a139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e.png)
都市化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然而,不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居民生活方式,却加剧了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本文将从水资源供需平衡、都市化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方面探讨都市化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首先,都市化对水资源供需平衡产生了挑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工业和居民用水的需求。
然而,由于城市土地有限,水资源的供应却出现了瓶颈。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不协调导致了许多问题,比如抽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水位下降和干涸等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都市化对水资源污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水、市区排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导致了水环境的恶化。
工业活动和人类生活的废水排放,使得许多河流和湖泊变成了污染的“黑臭水体”,生态破坏和水资源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水资源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饮水安全,还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为了应对都市化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促使人们正确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合理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其次,要加大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力度。
应该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分配和保护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供应和利用。
同时,还可以推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确保水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都市化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供需平衡面临挑战,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大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力度,并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的研究讨论
摘要:城市化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改变天然状态下降水、蒸发、产流、汇流、入渗、排泄等城市水循环特性,产生一系列水文效应。
健全城市水循环系统,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水循环再生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水环境和水循环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量开采。
同时存在城市街区的扩大导致不可渗透面积增加,下水道改造导致排水系统的变化,降雨时短时间内的排水量增大,使得河川内洪水时洪峰流量增大问题;土地利用面积的增加,水面、绿地等的面积减少,使得水蒸发量减少,市区的气温上升,对城市的气候也会产生影响,同时还伴随着水环境恶化、水文化丧失等一系列问题。
2.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2.1城市水文循环的特点
从水循环路径看,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江河湖泊关系,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赋存环境和补排转化路径。
除天然水循环外,还形成了由“取水-输水-用水-排水-回归”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人工侧支水循环。
它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了城市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相应变化,区域水循环也随之而变。
从水循环特性看,
城市土地利用,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地貌与植被分布,使城市地表水的产汇流特性和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特性发生相应变化。
2.2 城市水循环的短路化
城市水循环由区域天然水循环和人工侧支水循环复合而成,后者是对自然界水循环的社会强化。
一般来说,城市不透水的下垫面、河道整治和人工排水管网等工程措施,创造了一个新的径流形成条件,隔绝了地面径流、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换,水循环过程行程缩短、时间加快;城市不透水的下垫面和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增加城市水环境中的悬浮固体及污染物,减少下渗和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城市枯水期基流,这就是所谓城市水循环的短路化。
2.3 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
城市化影响降水已成共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建设对降雨径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树木、农作物、草地等面积逐步减小,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规模、面积不断增大。
城市化过程使相当部分的流域为不透水表面所覆盖,减少了蓄水洼地。
由于不透水地表的入渗量几乎为零,使径流总量增大;不透水地表的高径流系数使得雨水汇流速度大大提高,从而使洪峰出现时间提前。
地区的入渗量减小,地下水补给量相应减小,干旱期河流基流量也相应减小。
(2)城市污染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
城市径流中污染物组分及浓度随城市化程度、土地利用类型、
交通量、人口密度和空气污染程度而变化[4],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在某些地区和城市出现酸雨。
地表污染物以各种形式积蓄在街道、阴沟和其它与排水系统直接相连接的不透水表面上。
如行人抛弃的废物,从庭院和其它开阔地上冲刷到街道上的碎屑和污染物,建造和拆除房屋的废土、垃圾、粪便或随风抛洒的碎屑,汽车漏油与排放的尾气,轮胎磨损,从空中沉降的污染物等。
2.4 城市内外的水量循环
城市水循环中的水量有相当部分来自城市区域以外,或地下潜水和深层地下水。
城市人工侧支水循环中,一部分经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排人城市河湖水体,也有相当部分不经河流直接排人城市区域以外的受纳水体,而另一部分经处理的退水又重新回到人工侧支水循环中。
3.对策研究
城市水文的特点是城市水分流动、污染、和净化都被人工强化。
健全的城市水循环必须保持城市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排放与处理的平衡,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对城市水资源在生态、生活和生产三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3.1 城市绿地建设
以公园、绿地、花园式机关单位为“点”,以沿路、沿边、沿河、沿江绿化为“线”,以广大城市居民的住宅的屋顶、阳台、庭院为“面”的点、线、面结合的闭合状的城市绿化管理体系。
绿地建设要物种多样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
一个地区绿地面
积与环境质量有关,不仅要用绿地面积所占比例作为参数,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评价它在环境质量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城市绿地建设。
3.2 城市河流的保护和建设是健全城市水文循环的基本手段之一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往往是河流被硬化、渠化,城市景观和水环境被破坏,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的增加,与河流泄洪功能减弱密切相关。
作为城市防洪的对策,要树立蓄、疏结合的治水理念,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把水、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以水造景,营造一个舒适的城市水环境。
3.3城市水资源管理
要把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管理统一起来,城市规划与管理应把城市水文、排涝、供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作为基本范畴考虑,具体研究城市生态的水环境容量、蓄水洼地的条件和布局问题,及其污水处理与回用、水体连接与流动、水生生物与观赏设施等问题。
4.结语
城市是人类生存环境给原自然系统叠加的最重负担,城市水生态环境是一个建立在自然环境之上的高度人工化的环境,既具有自然环境的特性的复杂性、易变性、难于恢复性,还具有人工环境独有的人类活动主导性,易受外界干扰性的开放性,输入输出的不均
衡性。
城市化的进展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水环境,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为此,必须深刻地研究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要素的影响,采取科学的对策,健全城市水循环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元生,金光炎.城市水文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杨京平.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2
[3]周玉文,赵洪宾. 排水管网理论与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马学尼,黄廷林. 水文学(第三版)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王浩.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题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信息网.2004年1月14日
[6]张宗祜,张光辉.大陆水循环系统演化及其环境意义[j].地球学报.2001
[7]高彦春,王长耀.水文循环的生物圈方面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
[8]杨士弘,廖重斌,郑宗清.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