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所带的Y染色体 从DNA上找源头》A 作者温哥华宅男
高一下册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真题3
![高一下册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真题3](https://img.taocdn.com/s3/m/1cefcc0725c52cc58ad6be04.png)
福建省厦门市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必修2《遗传与进化》本试卷分A和B两部分。
A卷包括l至30题的选择题和31至35题的非选择题,共100分;B卷包括36~45题的选择题和46至49题的非选择题,共50分。
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须将“答题卡”交回。
2、若有选择题答题卡,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则其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为A.20条B.40条C.10条D.20或40条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且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的时期是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3.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应先找到根尖的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C.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D.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5.细胞分化的实质是A.基因组的改变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染色体结构的改变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改变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调亡的是A.消化道上皮每天都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B.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的消失D.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d左右的时间后死亡7.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十大垃圾食品,熏制品、腌制品及烧烤等被列入其中,原因是这些食品中含有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D.细菌致癌因子8.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黑发与卷发B.猫的白毛与蓝眼C.棉花绒的细与长D.豌豆植株的高与矮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理?原因是什么?A.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B.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C.不得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D.不得放回,避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10.在动物的体细胞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A.同一条染色体上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NA的两条链上1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和YR 12.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3.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B.纯合子自交后代全部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纯合子D.杂合子至少能产生2种配子14.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
Y染色体的故事
![Y染色体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4c8413c5a8102d276a22fb8.png)
Y染色体的故事——Y染色体传递着姓氏的信息Y染色体传递着姓氏的信息,这种看不见的传递比姓氏本身的传递要精确得多,因为姓氏传递有时有变数。
比如有人中途改姓、有人被别人赐姓、孤儿随继养者姓、偶尔有人随了母亲的姓等等。
当皇帝赐给功臣们自己的姓时,受赐者弃掉祖宗的姓后,还要感恩戴德。
更常见的恐怕是隐匿发生的绿帽子事件,这类事很难记载,因而更难琢磨。
据说在美国,约有10~15%的父亲养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他们并不知情。
相比之下,Y染色体的遗传则稳定得多,因此可以用Y染色体的信息修正姓氏的传递差错。
不过,Y染色体DNA序列也不是绝对稳定的,也会缓慢地变化。
这种变化叫基因突变,即DNA序列的改变。
我们知道,祖宗的Y染色体并不直接给我们,而是给我们一个拷贝,我们生儿育女时再次复制,这样一代代向下传。
经过n次复制后,如果再和原始拷贝比较,出些错是难免的。
好在DNA的复制足够精确,一般在几百年内不致有什么大的不同,至少在可追踪姓氏的年代里Y染色体还是稳定的。
但如果时间延长到几千几万年,就会出现不同了。
假如在所检测的Y染色体片断上男人甲和男人乙有一个碱基不同、和男人丙有两个碱基的差别,这能说明什么?如果考虑到碱基替换率的相对恒定性,则我们可以较有把握地说,甲和乙的血缘关系比甲和丙近一些;或者说甲和乙的祖先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曾经拥有同样的Y染色体,而甲和丙则可能是更早时期的祖先共有一条Y染色体。
如果一直这样追踪,关系越来越远的亲属也会不断地加入到这个家族体系中,直至把全人类的男人都包括进去为止。
其结果是世界上所有男人(当然,他们身边还有女人)在远古时期只有一个老祖宗,他的Y染色体传递给了所有男人。
这可能吗?完全可能。
进化生物学家已经计算出,这个男性祖先生活在距今12~20万年前的非洲,叫做Y染色体亚当(Y-chromosomal Adam)。
这是借用了圣经故事中上帝创造的第一个男人的名字。
不过这个“亚当”比那个亚当靠谱,起码我们能断定他存在过。
人类23条染色体的故事——Y染色体父系遗传五百年前是一家
![人类23条染色体的故事——Y染色体父系遗传五百年前是一家](https://img.taocdn.com/s3/m/6c825a3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0.png)
人类23条染色体的故事——Y染色体父系遗传五百年前是一家Y染色体基因从Y染色体的角度来讲,Y是决定男性体征的关键染色体,而且绝对遗传自父亲。
经过N代的繁衍,Y染色体基本相同,但是也逐代递减,也就是说,确实做到了正宗遗传,我们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
不管我们如何以Y染色体来界定遗传的正宗与否,有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Y染色体是个非常不稳定的染色体,都快要因为自己本身的缺陷丢失掉自己的所有遗传密码了,光从染色体的本性来说,Y绝对是个弱者。
Y染色体真小Y染色体是人体染色体中最短的,长度只有X染色体的1/3,而且正逐渐退化,大多数序列无实质功能,包含的遗传信息非常少,Y染色体由诞生之初的1438个基因,衰减到现在仅剩的45个基因。
事实上,Y染色体上没有生命必需的基因,因而人类的女性虽然不拥有Y染色体也可以正常存活,Y染色体的少数功能基因基本上只与男性特征有关(惟一明确的与Y染色体的缺陷有关的人类疾病是睾丸发育不良)。
从功能的角度来讲,所有正常男性的Y染色体都是一样的。
母系遗传就是线粒体基因,人身体所有细胞里面都有线粒体,mtDNA(线粒体DNA)是承载线粒体遗传密码的物质,其表现为母系遗传,也就是说,只有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能随其卵子遗传给后代,线粒体基因组是16569个碱基对组成的双股DNA分子,有37个基因。
人类23对染色体受精过程不是两个细胞的单纯融合,是精子的细胞核进入卵子,父母双方的核内基因混合,再加上母亲的这37个基因,才是下一代的全部基因,这37个基因只通过母系一脉来传承,男性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但是无法将它遗传给后代。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人生的全是儿子,她的这37个基因就传丢了。
从线粒体基因的角度来讲,人类应该是母系遗传?就象Y染色体可以追溯到父亲、祖父、曾祖父乃至以上无数代的父系宗谱一样,线粒体基因组也可以追溯到妈妈、外婆、外婆她妈乃至以上无数代的母系宗谱,与Y染色体不断消亡不同的是线粒体基因一般很难发生改变,平均每2万年才会发生微小的变异,因此,mtDNA结构类型是反映母系脉络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现代人mtDNA,能弄清各民族、各地人的母系血缘关系。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a225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a.png)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2月;适用于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阶段作业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库备注:试题随机,可以通过查看首字快速找题“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
[答案]《蚕马》《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
[答案]刘半农《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
[答案]周作人《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
[答案]沈玄庐《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
[答案]丰子恺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
[答案]新潮社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
[答案]沈雁冰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答案]郭沫若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
[答案]《压迫》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
[答案]上海艺术剧社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
[答案]李健吾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
[答案]林语堂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
苏美尔人种语言及中国人之间的关系
![苏美尔人种语言及中国人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7d3b32758f5f61fb636661c.png)
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关系美尔人的Y-DNA以前对美尔人知道得很少,看到网络上的讨论后,想到要了解一下外国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研究状况,即他们对以下问题的看法:美尔人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别处迁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吗?是何时、从哪里来的呢?从有关资料看到部分国外研究者对这些问题比较有影响的看法或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对于“美尔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民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可能包括农耕、游牧和渔猎族群。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缺少适当的古人类遗存材料,迄今一直没能测试美尔人的Y-DNA[1]。
根据其它方面的资料,有人猜测美尔人的Y-DNA可能为G、J、L、T或某种R[2],也有人认为是R1b[3]。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找到了一具古人类骨骼,来自6500年前的美尔人首都乌尔(Ur),其保存完好的牙齿,可能有足够的软组织进行DNA测试[1]。
鉴于,美尔人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不知这一测试结果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揭示美尔人的奥秘。
一、沼泽阿拉伯人的Y-DNA关于美尔人的Y-DNA,由伊拉克、意大利、印度的几位学者联合发表的一篇研究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遗传特征的文章(以下简称《印迹》)影响最大。
文中指出,有人认为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可能与米尔人有着很深的渊源,但也有观点认为沼泽阿拉伯人为外来移民,并与家养水牛的出现有关,也即可能与南亚农业文化人群有关[4]。
该文关于沼泽阿拉伯人Y-DNA研究的要点如下面所述。
需要说明的是,《印迹》中所说的“美尔人”,指的是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所有居民。
但通常所理解的美尔人,其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
按照这种说法,古闪族应该不属于“美尔人”。
若据此对《印迹》的观点加以修正,则美尔人的基因池中可能不包括或只有很少的闪族Y-DNA单倍群J,主要成分可能是以下单倍群(子群)中的一种或几种:G-M201、R1-L23(R1b1a2a)、Q-M25 (Q1a1b)、L-M76、Q-M378(Q1b1)和R2-M124(R2)。
中国各民族N Y-DNA构成分析
![中国各民族N Y-DNA构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c61a53763231126edb1166.png)
根据23魔方大数据分析,汉族的N-M231 Y DNA的各类型构成如下图:首先,介绍下Y DNA。
Y DNA就是Y 染色体。
Y染色体(Y chromosome)是决定生物个体性别的性染色体的一种。
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较小的y染色体。
在雄性是异质型的性决定的生物中,雄性所具有的而雌性所没有的那条性染色体叫Y染色体。
由于Y染色体传男不传女的特性,因此在Y染色体上留下了基因的族谱,Y-DNA分析现在已应用于家族历史的研究,家族世系的遗传与进化和认祖归宗的基因鉴定。
N-M231 是现代人类父系单倍群类型N-M231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方。
Y-N是Y-NO子孙,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单倍群。
Y-N和Y-O分离后,没有翻过青藏高原,沿北线,于21000年前在阿尔泰山一带分化出N1和N2(N2只分布于阿尔泰山、东欧、中欧、巴尔干半岛,微基因样本中中国地区有一例金姓N2,23魔方用户中有河南郑氏家族属于N2 N-B482下游),N2向西部挺进,N1向东部挺进,从中国西部进入中国。
16200年前N1在祁连山或河湟一带分化为N1a和N1b。
一部分N1b向西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以及中南半岛及印度挺进。
另一部分N1b跟随N1a继续东进。
15000年前N1a在河套到燕山一带分化成N1a1和N1a2。
6000至8000年前N1a1从燕山一带向西北迁徙,N1a1 的一支3500年前到达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N-YDNA最早的古代遗骨发现在3500年左右。
N-P43高频于北极涅涅茨人群。
N-M128高频于中国北方地区。
N-M46大约有1.4万岁,是Y-N系统中最高频的支系。
他可能起源于今天的中国,随后在西伯利亚经历了严重的瓶颈,高频于雅库特人中,并向东欧方向进行第二次扩张。
N1a1主要发现于东北欧人群,尤其是芬兰(63%), 拉普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北端地区,53%), Sami人(47%)爱沙尼亚(40%), 拉脱维亚(43%), 立陶宛(42%)和北俄罗斯(39%), 也中低频分布于中俄罗斯(16%), 白俄罗斯(10%), 乌克兰(6%), 瑞典(14%), 挪威(4%)波兰(3%) 和土耳其(4%)捷克(1.6%),德国(1.6%)。
中国人祖先的几大基因传播史
![中国人祖先的几大基因传播史](https://img.taocdn.com/s3/m/569d62f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2.png)
中国人祖先的几大基因传播史分子人类学学科研究自从DNA遗传基因分子结构被发现以后就进入了快车道发展,人类开始正式以解析DNA分子结构的方式来破解地球物种的生物密码。
人体各部位的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它们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信息的实体是DNA(去氧核糖核酸)。
人类的DNA绝大多数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包含在染色体中。
孩子的22对(每对两条)常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另外,还有一对性染色体:如果是女孩,她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X,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如果是男孩,他的一对性染色体是YX,Y染色体来自父亲、X染色体来自母亲。
可以看出,只有男孩才能承继父亲的Y染色体,并向下一代传递这个Y染色体。
这就很好的为人类寻源寻根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现代出土的远古遗址和古人骨DNA基因反推,中华大地上自一万三千年前第四纪冰川末期开始,有数个现代人的祖源群体向北翻过冰冻融化的高山峡谷来在陕甘,来到山东,来到东北,来到浙江。
其中D系(出现7万年)Y基因绝大多数在藏族传播,D系是最早来到亚洲的现代人(四万年前),所以也被称为老亚洲,不过他们与NO系现代人的竞争中失败了,人数极少,只在藏族男性中有50%以上,藏族另外50%则为五千年前进入西藏的O系下O2α(古羌人)基因,因为O2α占汉族的60%,古羌人语言与汉语相似,所以现在也从汉羌同源转为汉藏同源,另日本也有45%以上的D,也是来到日本最早的现代人(二万年前)。
C系(出现7万年)紧跟D系来到亚洲,也被称为老亚洲,C系现在主要在东北,内蒙古,蒙古占比高,满族,蒙古族有大量C2北支,C2南支,在华北有大量C2南支,在古代与NO的竞争中C系也一度逃往东北,不过大致在五六千年前开始,C系不断在内蒙和东北淘汰了北方霸主N系,迫使N系前往西方,现代的芬兰有大量亚洲北部来的N 系,孔子是C系的代表人物。
O系(三万年)是亚洲第一大系,人囗众多,无论中日韩还是东南亚,几乎都是O系的天下,中国O系里O2α占男性人数的60%,O1α占10%,O1b占10%,C占10%,N占3%,ON糸总和近83%以上。
中国人从哪里来:所有中国人都来自南方
![中国人从哪里来:所有中国人都来自南方](https://img.taocdn.com/s3/m/e870966fddccda38376baf66.png)
我们都有一个家数万年前,现代亚洲人的一支,身上带着O3型的染色体,开始向北迁徙;数千年前,O3-122这一支种小米起家的人,开始向东向南扩展,最终遍布中国大地。
文/国家历史主笔黄艾禾一个布希曼族男孩,从他的面庞上,似乎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的影子“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是棕色人种留下的基因,而O型分为O1,O2和O3三种,O1型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
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
而O3型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成为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
耶鲁大学李辉供图9月初,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
复旦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报到的新生,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则忙着带几个助手给新生做体检。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检查,她是要配合课题,对学生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测量,取得一批数据。
“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好是不错的数据来源”,而建立庞大的全国范围的人群数据库,是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
复旦的新生们以来自江浙一带的为多,但也有许多学生从云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考来。
而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主任金力是上海人,李士林是吉林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江苏、湖北……谭婧泽自己是宁夏人。
谭婧泽是18岁就离开宁夏的。
到上海之前,她先到北京,在那里上大学和读研究生。
毕业后,她又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再到复旦。
从宁夏到上海,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故乡,已成为户口本或登记表上的“籍贯”,而对于她的下一代,宁夏只是母亲的老家,是自己的上一代向上海迁徙的一个源头。
那么再上一代呢?谭婧泽的父母都是宁夏人。
父母的父母呢?他们怎么到宁夏的?再一代代追上去,他们的祖先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总有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起,一代一代问了好多年。
高考生物【16】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及答案
![高考生物【16】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106220844769eae009edf5.png)
高考生物【16】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及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确的研究方法是( ) A.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B.用红眼雌、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C.用白眼雌、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D.以上方法均不可取解析:选A 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选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通过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即可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
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
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 )A.Z A Z A×Z A W B.Z A Z A×Z a WC.Z A Z a×Z A W D.Z a Z a×Z A W解析:选D 雄性油蚕(Z a Z a)与雌性正常蚕(Z A W)交配,子代中凡正常蚕均为雄性(Z A Z a),凡油蚕均为雌性(Z a W),在幼虫时即可以将雌、雄蚕区分开。
3.下表叙述中,甲与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解析:选C 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只有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B错误。
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故D错误。
4.(2018·潍拟)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诸多案例显示XYY综合征患者有反社会行为和暴力倾向,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2014-2021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直升部) Word版含解析
![2014-2021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直升部)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5b1c1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43.png)
2022-2021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直升部)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2021秋•桥东区校级期末)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与白毛B.兔的短毛与狗的长毛C.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 D.人的双眼皮与大眼睛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推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兔的长毛与白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兔的短毛与狗的长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人的双眼皮与大眼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推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分)(2021春•宣城校级月考)某男性多指且白化病,他下列细胞中确定有白化病基因却可能不存在多指基因是()A.小肠绒毛皮细胞B.精原细胞C.精子细胞 D.神经细胞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男性多指且白化病,其多指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也可能是显性杂合,但白化病基因型确定是隐性纯合.解答:解: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体细胞,存在白化病基因和多指基因,A错误;B、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存在白化病基因和多指基因,B错误;C、精子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假如存在多指等位基因,则可能不存在多指基因,C正确;D、神经细胞是体细胞,存在白化病基因和多指基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别,明确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不愿定含有致病基因.3.(2分)(2021春•陕西校级期中)在豌豆开花前要对用于杂交试验的植株进行去雄处理,缘由是()A.防止异花传粉 B.防止自花传粉C.便于采粉和授粉D.疼惜雌蕊和雄蕊考点:基因的分别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解答:解:由于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所以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防止自花传粉,否则可能会发生自交,干扰试验结果.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试验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过程,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对母本的处理包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等,还需要留意时间,明确去雄应当在自花授粉前,然后再精确推断各选项.4.(2分)(2022•射阳县校级学业考试)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先求出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种类,再求与亲本表现型一样的个体的比例.解答:解:已知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AABB、AAbb、aaBB、aabb4种表现型不同的纯合子,4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1:1,其中与亲本(AaBb)表现型相同的纯合子为AABB ,占纯合子总数的概率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学问点,意在考查同学对所学学问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培育同学分析图表、猎取信息及猜想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概率计算的力气.5.(2分)(2021春•深圳期末)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考点:基因的分别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别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实质: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A错误;B、遗传规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因此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和动物均适用,B错误;C、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基因的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发生时间,考生要识记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识记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6.(2分)(2021春•宣城校级月考)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A.观看试验、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试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B.个案争辩﹣综合比较﹣提出假设﹣归纳结论C.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试验﹣观看试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D.个案争辩﹣发觉问题﹣提出假设﹣归纳综合考点:孟德尔遗传试验.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试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试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打算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假如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当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试验验证(测交试验验证,结果的确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别定律).解答:解: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看试验的基础上→发觉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试验→试验检验→得出结论.假照试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试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试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及假说﹣﹣演绎法的相关学问,主要考查对“假说﹣﹣演绎法”流程的把握.7.(2分)(2021春•宣城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复制后都会形成四分体B.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形成的C.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D.基因的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没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为一个四分体,以此分析答题.解答:解:A、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只有在减数分裂中联会后才能形成四分体,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B正确;C、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因此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C正确;D、基因重组现象可以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四分体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把握四分体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8.(2分)(2007•广东)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假如他们向你询问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知他们?()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D.“依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本题考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依据题意分析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它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等.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中患者的分布散在的,通常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有时系谱中甚至只有先症者一个患者.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诞生患儿的几率是,患儿的正常同胞中有的可能性为携带者.解答:解:依据题意“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都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分析可知,其双亲都是杂合子,这对夫妇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都为,他们生物子女患病可能性为x x =,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力气,属于简洁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会致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得多,这是由于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往往具有某种共同的基因.9.(2分)(2022•安徽三模)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aaB_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bb或aabb植株的顶端长出的也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做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则亲本的基因型为()类型正常株雄株雌株数目998 1001 1999A.aaBb×Aabb或AaBb×aabb B. AaBb×Aabb或AaBb×aabb C.aaBb×AaBb或AaBb×Aabb D. aaBb×aabb或Aabb×a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依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_B_为雌雄同株;aaB_为雄株;而A_bb或aabb则为雌株.杂交后代中正常株(A_B_):雄株(aaB_):雌株(A_bb或aabb)=1:1:2,该比例为测交后代1:1:1:1比例的变式.解答:解:A、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1:1:2,同理AaBb×aabb后代也符合该比例,A正确;B、AaBb×Aabb→A_Bb:aaBb:A_bb:aabb=3:1:3: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3:1:4,B错误;C、aaBb×AaBb→AaB_:aaB_:Aabb:aabb=3:1:3: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3:1:4,C错误;D、aaBb×aabb→aaBb:aabb=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0:1:1,并且Aabb和aabb均为雌株,D错误.。
40%的中国人的Y染色体来自3个新石器时代的超级祖先
![40%的中国人的Y染色体来自3个新石器时代的超级祖先](https://img.taocdn.com/s3/m/09cb151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4c.png)
40%的中国⼈的Y染⾊体来⾃3个新⽯器时代的超级祖先2013年10⽉15⽇,我在arXiv⽂章数据库挂出了⼀篇⽂章(/abs/1310.3897,带附件的下载地址见/s/qGPNPvCSIf0t),题⽬是?Y Chromosomes of 40%Chinese Are Descendants of Three Neolithic Super-grandfathers?,即《40%的中国⼈的Y染⾊体来⾃三个新⽯器时代的超级祖先》,基本内容如下:⾸先是对110个东亚样本做Y染⾊体测序,得到质量可以接受的序列共78个。
从⾥⾯找到了4000多个新的SNP位点,命名以F(复旦)打头。
因为我们捕获来测序的范围是随机的(取的Y染⾊体上没有重复的约4 Mbp的很多不连续⽚段的集合,与已知⽀系信息⽆关),范围⼜⽐较⼤,所以可以画⼀棵明确且没有偏向的演化树(因为绝⼤多数位点都是没有回复突变的),然后就能按传统的分⼦钟⽅法计算时间了。
计算相对时间只要数每⽀的突变个数再相⽐就⾏了(因为有波动,具体时间还是按最⼤似然法综合算的),但绝对时间,就是说平均⼀个突变到底需要多少年,是需要标定的。
这⾥我们先只⽤了⼀个1×10-9/年/碱基的突变率。
⽂⾥⽤SNP算的相对时间能⽐⽤STR算出来的准很多(⽂中说了,准确度的误差范围和⽤于计算时间的SNP数开根号成反⽐)。
标定的绝对年代(即SNP的绝对突变率)也许还有些误差,但⾄少结果也在以往各种⽅法估出来的范围之中(以往算出⾛出⾮洲年龄最⼩的不到4万年,最⼤的8万年,我们算出5.4万)。
⽂章的结论能相对以往准确得多地算出分⽀时间,⾄少是相对时间,另⼀⽂章最⼤的亮点有两个,⼀个是能相对以往准确得多地算出分⽀时间,⾄少是相对时间发现O3下⾯的三个⼤的星状扩张下⾯的三个⼤的星状扩张(下⾯具体谈到)。
以往⽤Y-SNP不能算时间是因为实验个是发现是特地挑的已知SNP来做的,数量少,且本⾝带有偏向性。
能活到现在的人,祖上都是大户人家?
![能活到现在的人,祖上都是大户人家?](https://img.taocdn.com/s3/m/687a23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9.png)
能活到现在的人,祖上都是大户人家?通过口水追溯历史?!这件听起来就十分悬乎的事,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来,我们逐个击破。
是的,在充斥了战乱、饥荒、瘟疫和灾害的人类历史中,能够历经重重磨难,成功活到现代的人,祖上一定是在某个时间段有过一段长足的人口发展的历史,祖先很可能是巨富权贵,甚至是帝王将相。
因为不是非富即贵的话,是很难养活这么多人的,也很难将家族的繁衍延续下去。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第 23 对是性染色体,男性是 XY,女性是 XX。
只有男性才有的 Y 染色体,在世代传承中遵守着严格的父系遗传法则。
只要往上追溯得足够久,就会发现:所有的男性其实都拥有一位共同的祖先。
他生活在大约 20 万年前的非洲,现存的所有男性都是他的后代,这位才是真正的爸爸。
通过对Y 染色体DNA 两两之间的关系比较,可以构建出一棵Y 染色体的分化树,树根是这位人类共祖「Y 染色体亚当」,树叉是我们那些曾经辉煌过的祖先们,而我们是树上最小的分支。
由于中国子女大多是跟随父亲的姓氏,所以Y 染色体和姓氏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只需要通过对树上的支系进行分析,再加上对支系后人的分布以及姓氏规律的统计,就可以发现很多可以用于姓氏家族溯源的线索。
例如本司一位同事,就通过Y 染色体树观察到一个叫做O-F8 的父系家族——广东冯氏家族,这是一支分布在广东地区以冯氏为主体的晚近家族。
你身上流淌的民族血统,真就只有资料栏上的民族一项吗?Naive,即使是从爷爷辈开始就一直长在四川的本编,真实的民族血统,也是多到炫目的:民族血统的检测,其实就是找到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之间 DNA 存在的结构化的频率差异,然后通过对用户的基因组和参考祖源集合比较,计算出每个人的民族血统,目前23魔方祖源数据库的参考集已经包含了 40 多个族群成分。
其实非常简单,下图中A 行是一对夫妻的染色体,B 行就是他们的孩子的染色体情况。
我们会发现,随着这对夫妻的孩子继续生孩子(排除近亲结婚),越远的后代身上属于这对夫妻的 DNA 越少。
(2023秋季)医学遗传学与优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2023秋季)医学遗传学与优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6ed8225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a.png)
(2023秋季)医学遗传学与优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关于无创产前诊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适应各类孕妇的产前诊断2.下列检验单的结果是( )AZFa区:SY84(-) 、SY86(-);AZFb区: SY127(+)、SY134(+);AZFc区: SY254(+)、SY255(+);答案:AZFa基因缺失,患者无精子生成3.AZFa基因的序列标签位点为( )答案:SY84 、SY86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AZFc基因缺失,患者表现多样化,无精子生成5.PCR延伸的温度为( )答案:72℃6.因在PCR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答案:Mullis7.PCR基因扩增的变性温度为答案:92℃~95℃8.pcr技术是指( )答案:DNA扩增(复制)技术9.首次提出PCR构思的科学家是( )答案:Har Gobind Khorana10.有些遗传病家系看不到垂直遗传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
答案:该遗传病的患者活不到生育年龄或不育11.抽取的羊水中的脱落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可有以下用途()答案:以上说法都正确12.绒毛取样的时间一般是在胎龄()进行答案:7~9周13.某女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其与正常男子婚配生育儿子患病的概率为()答案:1/214.两个显性遗传病杂合子患者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答案:3/415.下列哪项不属于新生儿筛查的遗传病()答案: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16.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倡妇女最佳生育年龄是()答案:25~29岁17.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引起胎儿发育的异常,如()缺乏可导致神经管发育缺陷。
答案:叶酸18.妊娠后,()是胚胎器官形成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致畸敏感期,应避免接触致畸因子。
答案:4~8周19.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适用于()答案:少精、弱精或阻塞性无精症20.在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受精卵发育到()左右的细胞或囊胚阶段时,将其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Y染色体单倍群知识科普
![Y染色体单倍群知识科普](https://img.taocdn.com/s3/m/9ca7c10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d.png)
Y染色体单倍群知识科普本文主要来源于wiki翻译自英文简介在人类遗传学中,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是由男性Y染色体的DNA的非重组部分中的发生突变的单倍群。
许多人在一个单倍群中有着相似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数量还存在着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核苷酸突变。
人类Y染色体每世代大约会有两个突变。
Y-DNA单倍群是Y染色体进化系统树的主要分支,每个单倍群共有数百甚至数千个独特的突变。
在Y染色体最近缘的共同祖先(Y-MRCA,俗称Y染色体亚当)是最早的共同祖先(MRCA),他是目前所有现代人类的父系起源。
据估计,Y染色体亚当大约生活在236,000年前的非洲。
通过研究遗传瓶颈,大多数欧亚男人(来自非洲以外地区的男人)都是一个来自69,000年前的男人的后裔。
其他主要遗传瓶颈发生在大约50,000和5,000年前,后来大多数(欧亚/非洲以外)男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50,000年前的四位祖先。
Y-DNA单倍群发展树状图人类Y-DNA发展图和单倍群地区分布名词解释单倍群:单倍型类群是一组类似的单倍型单倍型:是单倍体基因型的简称,在遗传学上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进行共同遗传的多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组合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Aa中 A和a就是一对等位基因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DNA重组:遗传物质的交换,复制等重新组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串联重复序列是指以相对恒定的短序列为重复单位,首尾相接,串联连接形成的重复序列。
在人类基因组中,串联重复序列约占10%,主要分布在非编码区,少数位于编码区。
非编码区:是不能够转录为相应信使RNA,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也就是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SNP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平均每300个碱基对中就有1个,估计其总数可达300万个甚至更多。
《综合基础知识》题库考点《科技生活》(2021年版)_1
![《综合基础知识》题库考点《科技生活》(2021年版)_1](https://img.taocdn.com/s3/m/b3e22d3fa1c7aa00b42acb8b.png)
《综合基础知识》题库考点《科技生活》(2021年版)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强化练习:1、单选题血液占成人体重的_____。
A: 7%~8%B: 17%~18%C: 10%~12%D: 15%~20%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4000~5000毫升。
2、单选题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的圆缺变化是由_____引起的。
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公转C: 月球的自转D: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3、单选题一般而言,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髙1000米,气温会下降_____。
A: 4°CB: 6°CC: 8°CD: 10°C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解析】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C,所以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6°C左右,具体还要考虑地形因素。
故选B项。
4、单选题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_____A: 意大利的传教士B: 中国的航海家C: 日本的遣唐使D: 阿拉伯商人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5、单选题鸡蛋一般不能洗了以后存放,是因为_____A: 易被细菌侵入变坏B: 易变软C: 易破D: 会带走鸡蛋中的养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鸡蛋结构为核心区的蛋黄、外围的蛋清、外面的蛋壳,这是一般人能够看到的,而不为人所知的是蛋壳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蛋白质膜,这层膜非常薄,颜色透明,以至于肉眼无法分辨,它的作用就是阻碍外界细菌侵人鸡蛋。
如果清洗鸡蛋,不仅洗掉了鸡蛋表面的灰尘,也会洗掉鸡蛋的保护膜,导致细菌侵入,鸡蛋坏掉。
6、单选题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可能是_____。
A: 黑猩猩B: 长臂猿C: 森林古猿D: 大猩猩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C【解析】森林古猿约生活于2000—500万年前,其体质特征介于猿类与人类之间,且肢骨尚未特化,既可向现代猿类、也可向现代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可能是现代的大猿(黑猩猩和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阅读答案
![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a693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a.png)
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阅读答案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阅读答案姓氏: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单之蔷中国人的姓氏有两个特点:一是源远流长,至今已经五千多年了;二是中国人的姓氏是按照父系传承的,这一点恰恰与遗传学中的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相一致,除了极为罕见的异常,一代代的只要是男性,就会一直传下去。
我们的祖先太聪明了,他们在五千多年前就用“姓”给自己的家族做了命名。
当然,我们祖先这么做的时候,想到的不仅仅是标识自己,区别他人,很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此举一下子给他们家族的染色体Y打上了标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姓氏”,就是染色体Y的“姓”,因为生生死死,承载着姓的一代代的人都消失了,但染色体Y却与“姓”结合在一起,流传至今。
姓的传递,就是Y染色体的传递。
这真是人世与自然神奇的同构。
我甚至认为姓氏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项不亚于四大发明的伟大发明。
中国人在传统上特别看重生男孩。
这种现象不仅有文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意义,而且还有着更深的生物学上的意义。
男孩是染色体Y 的承载者,而人体其他的45条染色体在人类一代一代的繁殖过程中被反复地打乱重组,加之配偶的染色体不断地补充进来,基因被逐渐地“稀释”。
但是除了少数的突变外,Y染色体躲过了被“稀释”的命运,它将随着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一直延续下去。
“姓”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传承,更重要的还有竞争。
今天新百家姓排行榜上的前19个姓,包括了汉族人口数的一半。
但是中国人的姓氏现今仍在使用的有4000多个,也就是说,不到0.5%的姓,占据了50%的人口。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23000多个姓。
如果把姓氏看做是物种,那么那些消失的姓氏就是灭绝了的物种,留存下来的则是成功者。
最“成功”的是那些大姓,比如张、王、李、刘、赵、朱等,如今前3个姓每一个姓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人口的7%,刘姓人数超过5%,赵姓超过2%,朱姓超过1%。
刘、李、赵、朱这几个大姓不正是中国几大王朝(汉、唐、宋、明)皇帝的姓吗?皇权使这几个姓发展成为中国的常见姓,这可以归结为姓氏发展的“皇室效应”。
华人姓氏有奥秘阅读答案
![华人姓氏有奥秘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7ba7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5.png)
华人姓氏有奥秘阅读答案“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那么,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甚至‘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华人姓氏有奥秘阅读答案,欢迎参考阅读!《华人姓氏有奥秘》文章阅读: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成果。
专家耗时两年,根据1110个县市、2.96亿人口、4100个姓氏的大量数据绘制出100张大姓分布图。
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
其间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
而在遗传学上,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
由此推断,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换言之,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应该是平行关系。
那么中国姓氏在5000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一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
于是,短短几年出现了8万多个姓,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
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为弄清姓氏传承的稳定性,袁义达对中国姓氏在历史上的分布也进行了一次调查。
通过对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统计发现,一千多年来中国姓氏传承非常稳定,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
他说:“中国人的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从科学角度来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记录者。
”两次姓氏统计完成后,他自编软件把100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色的姓氏分布图,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
他突然感觉这些姓氏分布图有点似曾相识,查阅《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这二者竟然有重叠,比如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姓氏相同可测是否有同一祖先
![姓氏相同可测是否有同一祖先](https://img.taocdn.com/s3/m/af4b128cb14e852458fb57f4.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所带的Y染色体 从DNA上找源头转自贴库ຫໍສະໝຸດ 作者:温哥华宅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从DNA上找源头1">“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是棕色人种留下的基因,而O型分为O1,O2和O3三种,O1型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而O3型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成为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耶鲁大学李辉供图)9月初,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复旦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报到的新生,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则忙着带几个助手给新生做体检。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检查,她是要配合课题,对学生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测量,取得一批数据。“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好是不错的数据来源”,而建立庞大的全国范围的人群数据库,是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复旦的新生们以来自江浙一带的为多,但也有许多学生从云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考来。而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主任金力是上海人,李士林是吉林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江苏、湖北……谭婧泽自己是宁夏人。谭婧泽是18岁就离开宁夏的。到上海之前,她先到北京,在那里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毕业后,她又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再到复旦。从宁夏到上海,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故乡,已成为户口本或登记表上的“籍贯”,而对于她的下一代,宁夏只是母亲的老家,是自己的上一代向上海迁徙的一个源头。那么再上一代呢?谭婧泽的父母都是宁夏人。父母的父母呢?他们怎么到宁夏的?再一代代追上去,他们的祖先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总有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起,一代一代问了好多年。我们在学校读过的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人是从猿进化而来,进化是从数百万年前开始的。我们也都知道,北京的周口店曾出土了生活在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似乎顺理成章的,我们都是“北京猿人”的后代。如果问今天的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也都知道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具体来说,上古的猿人是怎么变成今天的中国人的?我自己又怎么成为今天的我的,会呆在这个地方?这中间的环节又是怎样一环环连接起来的?从前的人们,有几种途径来回顾自己的来路:或是从洪荒年代口口相传下来神话传说;或是古墓遗址中挖掘出的文物器物及化石;或是前人留存下来的古籍记录。古籍记录非常有限,神话传说又太玄虚,而文物出土常常支离破碎,使我们对于我们的前世总是感觉扑朔迷离。最近20多年,人们又多了一条认识自己的路径:分子遗传学,从DNA上找自己的源头。
从DNA上找源头1">其实,人们不必为中国的“南人”“北人”间的隔阂过分担忧。按分子人类学家们的看法,现在的中国人,无论是看起来相对个子矮、人却显得更精明的南方人,还是相对个高,性格却更粗犷的北方人,最早都是从南方来的。这里先要讲一点遗传学上的原理。遗传学家们发现,遗传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人类起源所在的地方。这个道理是,人的基因的一些位点,在一定时间段里,是会发生突变的。这种突变积累得越多,就说明这个人群的历史越长。当人群的分化产生时,常常只是一小群人走了出去,这样他们携带的基因遗传多样性就不如原来的人群高。科学家们发现,在东非的人群,遗传多样性积累得最高,这是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特别是东非的重要证据之一。多样性最低的,实际是美洲的印第安人,因为他们走得离非洲最远,实际是现代人类迁徙的末端。同样,分子人类学家们看到,在中国南方的人群中,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高于中国北方的人群的。这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从南向北扩展的证据。在这里,分子人类学家们用Y染色体的标记,来描绘中国人的迁徙图,每一种标记,都是由于人群开始分化时,有一部分人带了这种新产生的基因位点走了,这种位点,就成了行进的人群的标记。“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属于“早亚洲人”,他们大概是至少6万年前就来到亚洲了;O型属于“晚亚洲人”,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都带有这种基因标记,他们大概是三四万年前来到亚洲的。O型染色体又可以分为O1、O2、O3等亚型,相对应的,有M122、M95、M119等基因位点。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三万年前了,看看从基因图谱里展现出的我们的先民们的迁徙图景。三万年前的时候,亚洲大地刚刚经历了一次冰川期。当携带着O型染色体的先民们来到这里时,他们可能已经发现,在他们之前,有一批现在被分子人类学家们称作“早亚洲人”的携带D型和C型染色体的人群,已经早在几万年前就在亚洲居住了。这些“早亚洲人”,当年可能是沿着海岸线前进,那里相对地形平坦,又方便捉鱼虾来吃。在冰川期的时候,海平面比今天低,许多今天的海岛当时都可以走过去。其中带有C型染色体的“早亚洲人”一直走到了今天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甚至澳大利亚。不过,今天的亚洲,“早亚洲人”分布得零零散散,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一些岛屿上还有一些个子矮小,肤色之黑不逊色于非洲黑人的“小黑人”,他们的染色体基本是D型。日本的虾夷人也是D型,大家普遍猜测是氐人后代的白马藏族人和藏族人,也有相当多的比例为D型,但是,他们的外貌与“小黑人”差距相当远,这是怎么变化过来的,至今还是未解的谜。在今天看来,亚洲大地上,经历过一次“晚亚洲人”与“早亚洲人”的竞争之战,技术和体力都占上风的“晚亚洲人”胜出,而“早亚洲人”,只在边边角角还有留存,剩下的,融入到各地的人群中。携带O型染色体的“晚亚洲人”们,到达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之后,慢慢扩张。这种扩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每天朝着一个目的地不停行进,而是一种人口的自然扩散。按正在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的做博士后的李辉的说法,当族群人口发展到一定规模,这一块地区的资源消耗差不多了,就要分出一支人,向另外的地方去。所以这种迁徙,并不以从此地到彼地的步行速度为标准,它往往要经历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程。作者:温哥华宅男 提交日期:2009-09-08 03:54“晚亚洲人”们分了两路走。往南往东的一路,绕过老挝的崇山峻岭,进入了越南。在北部湾地区形成了侗傣语系祖先。这一支先人的Y染色体出现了O型的亚型,即O1和O2。O1型就是带有M119位点突变的那支。后来他们又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
社区管理提醒:本站互动区域的信息为用户自行张贴,请读者网友对其真实性、可靠性做出理性判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者:温哥华宅男 提交日期:2009-09-08 03:48褚嘉祐与他的合作者金力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从医学研究开始进入分子人类学领域的。他们发现,同是病人,不同的民族或族群对同一种病的易感程度和抵抗能力都不同,这样就开始了对不同人群的基因的研究。“开始,我和金力一起,用中国28个群体的样本,看是不是有中国人自己单独的而非洲人没有的基因,结果没发现。我们也希望找到中国本地的直立人与非洲来的现代人基因融合的证据,但是也找不到。我们的'非洲起源说’是这样来的。”2001年,金力等人的一篇论文《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12000个Y染色体的故事》在《科学》上发表,为现代中国人的“非洲起源说”又添了一枚重磅炸弹。具体说,褚嘉佑等的第一篇论文,是应用“微卫星”标记(STR)来研究基因的,而金力等的那篇论文,是以父系遗传Y染色体标记来做研究的。金力说:“在做2001年的那篇论文时,我心想我是中国人,祖先是从非洲来的?我非要找出一个人,不是非洲人的后代。做了覆盖整个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的12000人、163个群体以后,我都傻眼了。我都不信这个结果。我对学生说,你把数据拿来看一下,看上去比较模糊的,你给我重新做一遍。又有400多个样本重做了,结果,还是这样子,那我没办法,我只能说,大概就是这样是对的。”这两篇论文及其相关的研究,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金力和他的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加入了由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和IBM联手赞助的“基因地理计划”。“人群迁徙是个全球范围的项目。因为迁徙的人群,不仅跨国界,还要跨大陆的。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人在做,工具和手段也在发展中。结果导致各地各实验室用的分类方法和分子标记多有出入,许多数据不可比较。现在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参加这个项目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与各国的实验室相互很好地交换数据了。”金力觉得,加入这个计划以后,视野更广了,“会从全球的角度去关心我们的研究”。三年来,他们采样的地区,伸延到东南亚的老挝、柬埔寨等国,因为东南亚是东亚现代人类的摇篮。在中国境内,他们大致沿两条路线去采样:一条是东南沿海一直往北上去,直到胶东半岛,到达东北;一条是从内陆的川、藏、青往北走。许多数据尚在整理分析之中,论文会陆续发表,但中国人的迁徙路线,已经大致可以勾勒出来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