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气求声吟咏诗韵”教学设计《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主备人:刘文灿一、教学目标: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赏析示例,是一篇以劝酒为主要内容来抒发人生际遇情感的诗歌。
该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一、二单元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意象,结合背景,把握作者“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的写法。
为此,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李白“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二、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1.作者及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我们以前也学过此种用法,例如:《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读准下列字音将(qiāng):愿,请岑夫子:指岑(cén)勋。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三)走进文本,抓情感,理脉络。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国殇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国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充分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把握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战士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和一名同学合唱歌曲《当那一天来临》。
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
一曲激荡人心的《当那一天来临》让我们感受到为保卫祖国不受侵犯而即将走上战场的将士们浩气凛然的气概。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每当异族入侵之时,每当生灵涂炭之际,总会有英雄拍案而起,“捐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我们景仰英雄,因为他们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情;我们赞美英雄,因为他们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两千多年前,屈原用饱蘸血泪之笔,为荆楚大地上的英雄献上了一曲祭歌。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屈原的《国殇》!二、初读文本1.首先,我们来进行解题。
“国殇”的含义:殇:夭折或在外而死。
国殇,是死于国事,是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2.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三、文本探究(一)、哪一句最震撼你?学生热烈发言。
师总结:多么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啊!我军被坚执锐,与敌人正面交锋,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但是我军战士丝毫没有退缩,反而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这让我想到了亮剑里面的一句话:“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二)、你最想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些战士?英雄。
(三)、补充下列问题:1、诗中描写“旌蔽日兮敌若云”的用意是什么?“旌蔽日兮敌若云”是说敌人的旌旗遮天蔽日,他们人数众多,远远超出了我军之上,像是被狂风驱赶的满天乌云,黑压压地向我方阵地涌了过来。
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敌人的强大、声势的凶猛,以反衬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是用浓笔重墨,描绘出了浓烈的战场气氛: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走进吟咏诗韵的世界1.1 教学目标: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起源。
吟咏诗韵的特点和魅力。
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吟咏诗韵产生兴趣。
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感受吟咏诗韵的魅力。
教授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声音的抑扬顿挫、韵律的掌握等。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吟咏诗韵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二章:声韵的抑扬顿挫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韵的抑扬顿挫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内容: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概念和作用。
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
声韵的抑扬顿挫在吟咏诗韵中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如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声韵的抑扬顿挫应用到吟咏诗韵中。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声韵的抑扬顿挫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韵律的美感3.1 教学目标:了解韵律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
3.2 教学内容:韵律的概念和作用。
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
韵律在吟咏诗韵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韵律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如节奏的快慢、韵脚的搭配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韵律应用到吟咏诗韵中。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韵律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情感的传达4.1 教学目标:了解情感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情感的概念和作用。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来吟咏诗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吟咏实践,提高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吟咏诗韵的乐趣,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 学生通过吟咏经典诗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因声求气来吟咏诗句。
难点:1. 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对经典诗句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包括经典诗句和参考译文。
2. 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1.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诗歌材料,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2. 学生准备好吟咏的道具,如诗卷、笔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诗歌欣赏:教师展示一首经典诗句,学生欣赏并感受诗句的韵律和美感。
3. 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因声求气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吟咏实践,互相交流和指导。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吟咏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并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句,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进行吟咏练习。
六、教学延伸1.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吟咏技巧,创作出具有韵律美的诗句。
2.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吟咏诗韵方面的进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李凭箜篌引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背诵全诗。
2.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掌握侧面烘托、夸张、摹音、神话等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3.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背诵全诗。
【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想一想,悟一悟请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地点:中国(国都长安,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人物:演奏家李凭,诗人李贺。
还有哪些嘉宾?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
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5)神妪,成夫人。
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
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详案付娟)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详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付娟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亲身朗读体验,感受中国诗歌的音韵美,体会中华诗歌文化的精髓。
三、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语《齐东野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读书人,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自以为得意的诗作拿去请教东坡先生,他声情并茂的朗诵了一遍之后问东坡先生:“您给我的这首诗打多少分呀?”东坡毫不犹豫的说:“我给满分——10分。
”那人正洋洋得意于自己创作了一首佳作时,苏东坡缓缓的说:“三分给你的诗作,七分给你的朗读。
”“可见诵读时的有声语言也是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
那么什么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呢?请大家阅读单元提示后,告诉我。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说法是由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意思是依循诗歌的节奏、韵律、音调的吟咏来寻求诗歌的神韵,使我之神气与古人之神气共鸣。
下面,我们就通过鉴赏实践来体会如何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二.赏读示例1.回顾鉴赏诗歌时的切入角度:①内容和情感②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2.标注读音,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使用了那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呢?生自由朗读。
①诗人与朋友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的劝酒歌。
②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悲----乐----愤----狂)③(起兴、夸张、用典、直抒胸臆等多种手法的运用)3.请一生试读部分:“君不见……千金散尽还复来”,学生点评,再读,反复体会。
学生归纳诵读要点,教师小结。
(诵读注意要点:①把握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②根据情感需要,确立朗读语速③根据意境关系,确定停顿节奏④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音长音短)4.师示范朗读,生自由朗读后,请一生配乐朗读。
全班齐读。
教师小结:刚才,通过对李白名作《将进酒》的赏读,我们发现,当我们遇到一首喜欢的诗歌并诵读它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就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它必须要经过首先读准字音,然后理解内容,进而体会诗歌情感基调,依循节奏、韵律、音调的吟咏来寻求诗歌的神韵和气势,使我之神气与古人之神气共鸣,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吟咏诗韵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吟咏诗韵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吟咏诗韵的基本知识。
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验吟咏诗韵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吟咏诗韵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第二章:声音与气息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吟咏诗韵中声音和气息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控制气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控制。
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口型和舌位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掌握气息的控制技巧。
结合诗歌实例,指导学生运用声音和气息进行吟咏。
第三章:韵律与节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韵律与节奏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感知和表现诗歌韵律与节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韵律与节奏的定义和特点。
如何在吟咏中把握韵律与节奏。
3.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韵律与节奏,让学生感受其美感。
引导学生进行韵律与节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韵律与节奏技巧。
第四章: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在吟咏诗韵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意境营造的要素与方法。
4.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练习。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技巧,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诗歌吟咏欣赏与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欣赏。
分析诗歌吟咏中的技巧与特色。
5.3 教学活动播放或表演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魅力。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案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对学生群体来说必修课程着眼于培养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共同基础”选修课程则更注重如何适合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能,促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教学内容看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比较稳定。
而选修课则注重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有较大的弹性,且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实行即时调整。
必修课实施应循序渐进,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探究和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则更加丰富灵活,如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自主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
当然,这种区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语文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来说,其教学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很多共同之处,不过,即便如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置旨趣、任务意图等仍有区别,不能完全混同。
二、单元内容梳理(一)本册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安排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二)本册教材单元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建议:本单元的第一项内容是“赏析指导”,就这个单元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教科书的大框架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使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
同时针对本单元的核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师要恰当补充古代诗词的格律知识,对学生在学习吟诵诗词方面实行一点理论指导。
第二项内容是“赏析示例”,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例”,也能够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内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协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青春诗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分享
青春诗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分享青春年少,正是充满朝气和激情的时刻。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都渴望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而诗歌,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能够让我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是我们青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掌握诗歌的技巧和韵律,我制定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认识诗韵1. 什么是诗韵诗韵指的是诗歌中的韵律和押韵。
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诗歌的节奏和声调。
常见的诗韵有自由韵、偶联韵、对仗韵等。
2. 诗韵的作用诗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表达。
同时,诗韵还可以提高诗歌的鉴赏价值,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诗歌的好坏。
3. 学习诗韵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押韵方法;熟悉各种诗韵形式的特点;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感悟力。
第二部分:实践诗韵1. 呼吸练习学习诗韵的第一步是调整自身的呼吸。
我们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深呼吸等方法,使得自己的呼吸更加平稳有力,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2. 学习韵律和押韵学习韵律和押韵是学习诗韵的核心,也是学习最基本的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优秀诗歌,了解其所用的韵律和押韵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模仿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节奏感和音乐性,让自己的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3. 练习诗歌朗诵在学习诗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诗歌朗诵。
通过朗诵,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押韵,让自己的发音更加准确和自然。
同时,朗诵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力,让我们更好地表现自己。
第三部分:诗歌创作1. 初步了解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意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诗韵和节奏感,让自己的诗歌更加有力和感染力。
2. 创作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创作诗歌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学案例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案例[引言] 2008年4月30日,在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聚焦选修课”活动中,我讲授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根据赏析指导,本单元以朗读为主要教学内容,要让学生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来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之美。
因此,朗读是本次教学的重中之重。
[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梯度。
梯度一:赏析示例《将进酒》。
先“因声求气”。
以《将进酒》首二句为例,寻找学生朗读古诗词时平淡板滞,听起来缺乏感情的原因,讲解如何根据每拍末字平仄情况,将节拍和诗句间的停顿或延长处理得有长有短,富于变化。
之后,教师范读,学生尝试朗读。
再“吟咏诗韵”。
让学生边读诗歌边借助课本中的赏析,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情感的缘由。
再进行朗读指导:1、有感情齐读全诗后。
请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评价并范读。
给配乐。
梯度二:自主赏析《阁夜》。
1、提点《将进酒》的赏读方法和步骤:因声求气:(1)划分诗句节拍;(2)处理延长停顿:吟咏诗韵:(3)确定基调;(4)细解感情;(5)处理重音。
2、请一名同学以“因声求气”的方法朗读全诗,师生共同评价节拍和节拍间延长停顿的处理情况。
3、吟咏诗韵,进入第(3)到第(5)个步骤:A、用恰当的词概括此诗的情感基调。
B、自读诗歌,从每句诗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词语,说出选择理由。
C、小结诗歌表达的感情。
4、请在老师准备的两段音乐中选择合适的一段作为朗读配乐。
5、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全诗,可将刚才找出的词语读作重音。
给配乐。
6、以尾联为例指导“轻读重音”:“漫寂寥”轻读,更能表现诗人挥之不去萦绕心头不绝的那份无奈、寂寥。
教师范读此句。
(听到处理效果,学生发出了赞同的感叹声)7、学生尝试朗读。
梯度三:合作赏读推荐作品。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赏读。
教师指出赏读结束后,要展示成果如下:A、朗读作品,独诵、对诵、齐诵均可,以能突出表现诗歌思想感情为设计依据。
新人教版选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一、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三、赏析品味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课时安排】8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活动内容】1 学习“赏析指导”,理解“因声求气”和“吟咏诗韵”的内涵2 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将进酒》,并进而背诵【活动过程】一、阅读“赏析指导”,明确怎样才能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结合注解,疏通《将进酒》,做《新学案》一、二、三题三、展示交流1 该文中有哪些韵脚?如何押韵?2 朗读节拍、重读、快慢如何处理?3 通过推荐、自读的方式在班内朗读,相互评析。
三、观摩学习听名家朗诵录音,对照自纠,分析朗读技巧,再朗诵、吟咏四、背诵全文第二学时【活动内容】1 准确背诵、默写《将进酒》。
2 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导入:杜甫在《饮酒八仙歌》中对好友李白有这样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你从这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豪气纵横、狂放不羁、不畏权贵,是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二、朗读,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掌握其感情基调。
三、完成《新学案》“学练平台”。
四、根据文后的赏析,自我评价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到位程度。
五、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词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六、完成《新学案》“拓展运用”习题。
七、检测:完成《新学案》第四题。
八、作业:搜集材料,以“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为话题写篇小论文,展评交流。
附例文: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文人以酒会友、以酒叙情孔融是孔子的后裔。
东汉末年,做过北海太守,好奖掖后进,宾客盈门,后因得罪了曹操,曹操就枉状告他,被挟持的汉献帝刘协,当然根据曹操的意见,下昭把孔融杀了。
孔融是被杀了,但是他的一句名言“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却流传了下来。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
2、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
对诗句进行个性的阅读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2、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形成语感,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达到和古人相感应契合的境界。
单元教学重点:1、诵读教学。
2、自主鉴赏。
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鉴赏法。
教学过程:《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指导,范读。
2、学生诵读,评议。
3、在诵读中理解的感情流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光阴,树立自信,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诵读。
2、难点:对感情流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玩弄杨国忠和高力士,醉酒捞月身亡。
二、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地吟咏诗歌。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吟咏、声母、韵母、声调等。
1.2.2 吟咏诗韵的基本方法:正确的发音、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融入等。
1.2.3 吟咏诗韵的实践练习:选取一些简单的诗歌进行吟咏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1.2 示范法:教师进行吟咏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1.3 实践法:学生进行吟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播放吟咏诗歌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2.2.2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经典的吟咏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讲解: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1.3 示范:教师进行吟咏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1.4 实践:学生进行吟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讲解:10分钟3.2.3 示范:10分钟3.2.4 实践: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吟咏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4.1.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吟咏表现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4.2.1 学生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
4.2.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5.1.1 教材:吟咏诗韵教材、诗歌选集等。
5.1.2 音响设备:播放音频资料的音响设备。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诗歌与声音1.1 学习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的基本要求。
学习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吟咏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声音的抑扬顿挫与情感表达的关系1.3 教学活动: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的基本要求。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体验声音的抑扬顿挫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第二章:声韵与音律2.1 学习目标:学习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理解音律的构成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声韵的分类和特点音律的构成和作用2.3 教学活动:讲解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音律的构成和作用。
第三章:平水韵与《诗经》3.1 学习目标:了解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习《诗经》中的经典诗歌,并尝试吟咏。
3.2 教学内容: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诗经》中的经典诗歌3.3 教学活动:讲解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习和吟咏《诗经》中的经典诗歌。
第四章:唐诗与宋词4.1 学习目标:了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吟咏。
4.2 教学内容: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4.3 教学活动:讲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和吟咏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
第五章:现代诗歌与吟咏5.1 学习目标:学习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吟咏。
5.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5.3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和吟咏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第六章:现代诗歌的吟咏技巧6.1 学习目标:学习现代诗歌的吟咏技巧,包括节奏、韵律和语音的运用。
能够有效地通过吟咏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6.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吟咏的基本技巧如何通过节奏和韵律表达诗歌的情感语音的运用和语音变化在吟咏中的作用6.3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诗歌吟咏的基本技巧。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节奏、韵律和语音的运用来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诗人情感。
2、拓展比较,领略诗歌韵味。
3、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预习指导】1、熟读诗歌,掌握基础知识。
2、知人论世,根据预习学案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李白跌宕起伏的情感。
【自主预习案】一、知识链接(标画重要信息)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
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
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
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
如《秋浦歌》《蜀道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3、背景介绍:《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5苏幕遮教案2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学生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赏析古典诗歌的方法,对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已经进行了比较有效的朗诵训练。
但是对于诗歌的鉴赏还容易流于表面,不易深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留白”的诗歌创作手法,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2.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教师引领,自主赏析,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创作手法,理解诗歌情感教学难点对于“留白”的理解与赏析多媒体平台,展台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1.导入用国画《寒江独钓图》导入“留白”在国画中的概念,延伸至古诗,引入诗歌创作中“留白”的内涵。
2.示例指导学生简要分析唐诗《春怨》,体会“留白”的创作方法“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
”在花红柳绿的和风煦日里 ,黄莺经不住春天的诱惑 ,在枝上呼朋引伴、宛转啼唱,却被少妇赶走。
少妇为什么要赶走黄莺?闺中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种留白也就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给了读者未竟之意。
3.初步感知①教师泛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词作的思想感情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通过下阕开头的几句话,可以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为“思乡之情”。
③明确写作手法:直抒胸臆。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建议: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
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
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
“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
二、阅读课文诵读指导,理解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是怎样构成的?1、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和形成停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五言一般是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呢。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学习李白的精神品质。
(4)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师生探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饮中八仙歌》对李白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豪放好酒的名篇《将进酒》二.解题及背景介绍:《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诗就是他饮酒抒情的佳作。
三.朗读环节:1. 听范读,体会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放出声音;读出气势。
3. 能否选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明理由)四.整体感知:1.学生再读诗,划出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本诗的主基调是什么?悲———乐——愤慨——狂放2.思考并讨论这首诗一共包含作者的几种情感?(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3.我们应该学习李白的什么精神呢?(学生总结加教师总结,见幻灯片)4.本诗风格狂放,引人入胜,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增强表现了呢?五.课外延伸:纵观中国古代诗坛,诗人们借助酒抒发的情感和描写的生活生活是各有不同的,举例如下: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3.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
蕴含的情感。
教学建议:
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
结合起来。
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
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
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
诵读古诗
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
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
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
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
“声”是诗作思想
情感的声韵体现。
二、阅读课文诵读指导,理解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
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
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
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
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
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
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
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
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
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
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
一篇文
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特简单,就三
个字--念,背,打。
念,是读书,读给自己听;背,是读书(不看着书读),读给老师听;打,是打手板,背不过课文
的打手板,打完了还要念,念完了还要背,背不过还要打。
虽然方法简单,但是私塾在培养人们学习古文方面的贡献那
是有目共睹的。
翻开《唐才子传》,王勃“六岁善辞章”,
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白药“七岁能文”,刘慎虚“八
岁属文上书”;再翻开《现代中国文学史》,康有为“七岁
赋诗”,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
日缀千言”。
可见,“读熟背出”乃学好古文的关键。
因声
求气造就了众多的文人学士,是我国学古文的优秀传统,在
当今的新课改过程中,应该让它发扬广大。
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
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
特点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
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是怎样构成的?
1、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
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像一首乐曲的
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和形成停
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五言一般是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七言是四顿,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2212、223、2221”。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2、押韵
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个韵母,就形成
韵脚产生节奏。
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织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可以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回想起前一句。
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
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
中国诗歌的押韵
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所以造成
的节奏感就更强烈。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花样却不多。
双数句尾字必入韵,只有第一句可以灵活:五言以不入韵为常,七言以入韵为常。
过分强调声律的要求有时也会丧失诗意,同时我们也要
考虑到古今音变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不必在声律知识上讲
的过精过细。
《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说:“若果是
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
3、音调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
在节
奏点上的字音通常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
平
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创设音调的起伏、和谐。
4、除
平仄以外,古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
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
这些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十分广泛。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
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四、学生活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根据赏析文章
为《将进酒》设计朗诵方案。
1.示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开篇两组排比长句,要读得有气势;“天”字要重读,给人一种破空而来的感受。
“悲”、“暮”字要重读,读出一种沉重感。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三句七言诗句在诵读时要和缓一些,“须、莫、必、还、且”等表示意愿的词语要重读,语调逐步提升直至“会
须一饮三百杯”要放声诵读,情绪高涨。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
为我/倾耳听:(这四个短句的诵读要急促,节奏渐快,仿佛
诗人在频频劝酒。
“请君为我倾耳听”一句声音要放低语调
要轻快)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这三句七言诗句要读出一种激愤之情,语调要高亢。
“但愿、皆、惟有、恣”等字要重读。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语速要由缓而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三句要快读,最后一
句语速要缓慢一些,“同销”二字要重读,“万古愁”三字
声音要缓慢延长。
)
2、学生诵读练习,跟读朗诵范读(濮存晰朗读)
五.总结:
吟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教材的编者们期望
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一教学单元唤起现代中学生对
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在诵读中走进诗境,在诵读中提升审
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