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合集下载

散打前后鞭腿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前后鞭腿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前后鞭腿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曹华;海刚
【期刊名称】《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0)003
【摘要】运用Motion Analysis System等先进的实验仪器对散打运动员的前、后腿鞭腿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2种不同技术各自优势与不足,为相关的技术训练提供高理论依据,以期提高散打后鞭技术的科学化训练程度.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曹华;海刚
【作者单位】广东警官学院警体部,广东,广州,510230;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4
【相关文献】
1.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运动学分析及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J], 陈玉民
2.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后鞭腿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 [J], 刘健;李世明;周世孝
3.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J], 刘祥友;汪骏
4.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J], 刘祥友;汪骏
5.散打运动员左右鞭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J], 许家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散打正蹬腿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正蹬腿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90《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2月1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散打专项队的4名腿法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

2研究方法2.1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TM-7610高速摄像机两部(120p/s),美国APAS 图像解析系统。

2.2文献法资料法:为正确地论证本课题,分别在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的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的中国硕士数据库检索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3访谈法:为了全面了解正蹬腿的技术原理和生物力学解析,分别走访了院武术系的多名教授和人文系(生物力学方面)的老师。

他们对本论文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

2.4二维摄像解析法:2018年8月20日中午在西安名将搏击俱乐部(曲江店),用专业摄影机分别对四名运动员拍摄了3次,取成绩最好的一次为例,用 Ariel APAS二维运动软件进行了解析,得出正蹬腿膝、踝关节位移等主要研究数据,并做出整理记录数据,可用于今后与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正蹬腿的生物力学分析对比。

3测试结果分析3.1.膝、踝关节的位移膝关节的位移表示着正蹬腿踹击的运动方向和正蹬腿踹击的运行距离。

踝关节的位移表示运动员是否正对攻击目标,其幅度作用和膝关节相似。

潘××在0.01s~0.08s的时间膝关节的位移距离分别为20cm、40cm、55cm、70cm、90cm、110cm、120cm、125cm ;王××的为19cm、38cm、50cm、60cm、85cm、100cm、115cm、120cm;崔××的为17cm、36cm、40cm、55cm、78cm、90cm、108cm、118cm;赵××的为16cm、35cm、47cm、58cm、85cm、95cm、110cm、120cm。

潘××踝关节位移距离在0.01s~0.08s 的变化情况为20cm、38cm、60cm、78cm、89cm、100cm、115cm、125cm;王××的为18cm、36cm、50cm、73cm、89cm、98cm、110cm、120cm;崔××的为18cm、35cm、48cm、70cm、83cm、95cm、107cm、118cm;赵××的为20cm、40cm、50cm、65cm、85cm、95cm、110cm、120cm。

《不同等级男子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不同等级男子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不同等级男子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一、引言散打是一项极具技术性的格斗运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进攻与防守技巧。

在散打技术中,腿法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后中鞭腿动作,更是攻击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针对不同等级男子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进行分析,以期为散打运动的训练与竞技提供理论支持。

二、后中鞭腿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后中鞭腿动作是散打运动员常用的攻击手段,其动作要领包括起腿、转体、鞭击等环节。

在执行这一动作时,运动员需要利用腿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身体的转动来产生力量。

其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传递的效率以及关节的角度等因素都会对动作的生物力学效果产生影响。

三、不同等级运动员后中鞭腿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1. 初级运动员初级运动员在后中鞭腿动作的执行上,往往力量传递不够流畅,关节角度的调整不够精准。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技术掌握上还不够熟练,肌肉的协调性不足所导致的。

因此,在训练中,应注重提高他们的技术熟练度,加强肌肉的协调性训练。

2. 中级运动员中级运动员在后中鞭腿动作的执行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关节角度的调整。

然而,他们在力量传递的效率上还有待提高,应通过力量训练和技术精细化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水平。

3. 高级运动员高级运动员在后中鞭腿动作的执行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关节角度,同时利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产生强大的力量。

在生物力学上,他们的动作已经达到了最优化的状态。

然而,他们仍需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比赛来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四、影响后中鞭腿动作生物力学效果的因素除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肌肉协调性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后中鞭腿动作的生物力学效果。

例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柔韧性等)、心理状态(如自信心、注意力等)、以及训练方法等都会对后中鞭腿动作的执行产生影响。

因此,在训练中,除了要重视技术掌握和肌肉协调性的提高外,还应注重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的训练。

散打前后鞭腿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前后鞭腿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收 稿 日期 : 0 9 3 1 2 0 —0 — 0
作者简介 : 曹
华 (9 5 , , 1 7 一) 男 河南永城人 , 广东警官学院警体 部讲 师 , 硕士 , 主要从 事武术科学化训练研究 ; 海

( 9 1 , , 南许 昌人 , 17 一) 男 河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 院讲 师 , 士, 硕 主要从事武术现代化研究.
的拍 摄频 效率 为 10幅 /. 2 s
1 3实 验 设 计 .
( ) 个 运 动 员 做 6次 鞭 腿 : 1每 3次前 鞭 腿 , 3次 后 鞭 腿 . 击 高 度 为 运 动 员 眼 部 齐 平 . 光 二 极 管 ( E 固定 在 脚 靶 的 正 踢 发 L D)
上 方 , 度 大 约 22m, 对 着 受 试 者 . 高 . 正 当二 极 管 发 出信 号 时 ( ) , 试 者 快 速 做 鞭 腿 的 踢 击 动 作 . 2 加 速 器 放 置 在 脚 靶 光 时 受 ()
18 1
吉首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3 卷 O
化 范 围 ( OM) 以用 膝 关 节 的 不 同 的最 大和 最 小 角 度 来 计 算 , R 可 比较 前 后 鞭 腿 的不 同. ero P asn检 验 用 来 决 定 膝 关 节 的 RO M 和 膝 关 节 最 大 角速 度 的关 系 . 动 学 参 数 由 Moi ayi S se 和 E R S自动 采 集 , 计 学 数 据 采 用 S S 运 t nAnls ytm o s VA HI E 统 P S软 件
关键词 : 打 ; 鞭腿 ; 鞭腿 ; 速度 ; 散 前 后 线 角速 度 中图 分 类 号 : 5 . G8 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优秀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生物力学原理与训练指导

优秀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生物力学原理与训练指导

【武术散手研究】第4卷第2期2007年2月搏击・武术科学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7)02—0045—02武术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互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一种徒手格斗对抗性竞赛项目。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散打项目已经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已经成为全运会、亚运会、亚锦赛、世锦赛的正式比赛项目,成为国内、国际十分关注的对抗性项目之一。

发展形势迅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项目的技术运用都是为了取得最理想的运动成绩,这就是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作为体育科学领域中的运动生物力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对改进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有直接的贡献。

武术有句俗语:“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

在国内外众多技击性项目中,如跆拳道、泰拳和西方的自由搏击等项目,腿法技术的运用都在实战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散打中的腿法己经成为散打实战“拳、腿、摔”技术相结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寸长一寸强,”腿是人体肢体关节长度最长和力量最大的部位,因此腿法在实战中威力巨大。

特别是直线腿法,其出腿快如闪电,收放自如,击打力有可高可低的特点,从而使侧踹腿成为散打比赛中使用率和成功率最高的腿法技术之一。

为了进一步掌握散打侧踹腿技术的运动规律、提高动作质量,使侧踹腿动作更精确、更先进,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对侧踹腿进行了分析。

1武术散打侧踹腿技术的阐述1.1侧踹腿动作技术的基本要素侧踹腿是武术散打腿法技术中的一种,是主要的侧身攻击的屈伸性腿法。

其进攻距离长,攻击力强,攻击面积大,从而被广泛采用。

并可结合多种步法进行攻击对方,变化较多,进可踹,退亦可踹,转身亦可踹蹬。

侧踹腿是由屈膝提腿、展髋伸膝踹腿、屈膝收腿落地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侧面直线性腿法。

散打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实战价值。

其中,鞭腿动作是散打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具有攻击速度快、力量大、距离远等特点,因此在比赛和实战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散打鞭腿动作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动作原理和技术要领,为散打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科学依据和训练指导。

散打鞭腿动作是一种利用腿部肌肉群协同工作,通过力量的传递和关节运动的配合,实现高速、高力度和远距离攻击的技术。

在散打比赛中,鞭腿动作常被用于攻击对手的腰部、头部等要害部位,从而有效地削弱对手的战斗力。

为了提高鞭腿动作的效率和精度,运动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基础,以及灵活的战术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散打鞭腿动作的技术要点包括支撑脚的站位、膝关节的弯曲程度、踢击时的发力方式和脚面的绷直程度等。

其中,支撑脚的站位和膝关节的弯曲程度直接影响着动作的稳定性和力量传递效果,踢击时的发力方式和脚面的绷直程度则关系到动作的远度和力度。

鞭腿动作的力量传递主要依靠腿部肌肉群,通过肌肉的协同收缩产生力量,并传递到踢击部位。

力量传递的过程包括支撑腿的蹬地发力、大腿后侧的屈伸和脚踝的背屈等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力量最大化传递的关键。

鞭腿动作涉及到支撑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多个关节的运动。

支撑腿的蹬地发力需要髋关节的伸展和膝关节的屈曲,踢击动作则需要膝关节的伸展和踝关节的背屈。

关节之间的紧密配合和顺序性发力可以实现动作的协调和流畅。

鞭腿动作的完成需要腿部肌肉群的协同收缩和拉伸。

在动作过程中,大腿后侧的肌肉群进行屈伸运动,小腿三头肌和脚踝周围的肌肉则进行背屈运动。

肌肉的适当拉伸可以增加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表的呈现,我们发现散打鞭腿动作在力量传递、关节运动和肌肉拉伸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力量传递方面,鞭腿动作实现了大腿后侧和腿部肌肉群的协同收缩,从而实现了较大的力量传递效果;在关节运动方面,各关节之间的顺序性发力使得鞭腿动作流畅、协调;在肌肉拉伸方面,适当的肌肉拉伸增加了动作的幅度和速度,提高了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散打组合拳的发力原理

散打组合拳的发力原理

散打组合拳的发力原理散打组合拳的发力原理是基于物理学的力学原理和人体运动学原理。

通过合理地运用身体的力量和重心,结合技巧的使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发力和攻击效果。

一、力学原理:1. 动量守恒原理: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对于打击目标,在保持自身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实现有力的打击。

因此,在散打组合拳中,选手就是通过改变肢体运动速度和方向来实现有力的打击。

2. 能量转化原理:在散打组合拳中,选手的动作要通过各个身体部位的运动来将能量转化为力量。

例如,腿踢的时候,运用大腿肌肉通过腿部快速伸直来实现腿踢的发力;拳击的时候,通过臂部的快速伸直和旋转,将身体的能量转化为拳头的冲击力。

二、人体运动学原理:1. 重心稳定原理:在散打组合拳的动作中,选手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这就要求重心位置的合理调整。

在攻击时,重心应该落在腿部,通过双腿的支撑来保持身体的稳定。

同时,重心的转移也是发力的关键,通过身体的转移,将能量集中到所需要的击打部位,增加攻击力度。

2. 动作协调原理:散打组合拳是由不同的拳法和腿法组合而成的,每个动作都要求各个身体部位的协调配合。

例如,拳击时,上半身的转动和臂部的伸直要与下半身的重心转移和腿部的运动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个流畅而有力的组合拳。

选手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各个身体部位的协调性。

3. 动作连贯原理:散打组合拳的动作要求连贯流畅,动作之间的转换要快速而准确。

一套完整的组合拳通常包括快速的步伐转移、腿法的运用和拳法的连击,选手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只有动作连贯,才能形成连续而有效的攻击。

4. 快速反应原理:在散打比赛中,选手的反应速度至关重要,只有快速反应才能在对抗中占得先机。

选手需要通过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培养敏捷的肢体协调能力,使得自己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实现快速准确的攻击。

综上所述,散打组合拳的发力原理是基于物理学和人体运动学的原理,通过合理运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运动学原理,选手才能实现有效的发力和攻击。

对散打训练课的生化研究

对散打训练课的生化研究

观察武术学院散打代表队一周训练课的实践报告观察地点:北京体育大学武术馆观察时间:2012年5月28日至6月2号观察目的:了解散打的训练过程,训练方法。

该项目的供能特点:从散打的运动竞赛规则、技术动作特点和比赛时间结构来看,是典型的以糖酵解为主要供能的项目,但是中间休息一分钟之后就要马上投入下一局的比赛,因此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恢复供能能力。

除此之外,散打运动员磷酸原也参与供能,(比赛过程中要经常突然进攻和快速的击打,此时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以便于快速进攻)。

散打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原系统供能和有氧氧化供能为辅的运动项目。

训练目的:1.力量训练如卧推──主要发展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的力量。

2.耐力打靶——提高运动员的耐力,保证运动能足够的力量完成一场比赛。

3.速度打靶——提供运动员的灵敏度,能与最快的速度击打对手。

4. 实战练习——把一周所学的用于实战中,从而检验自己。

5.跑步——提高三大供能系统的能力,主要提供有氧供能能力。

法训练方:1.强调以强度为主的间歇训练,提高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2.有氧训练不可忽视包括持续性练习和间断性练习两种方法,间断性练习又包括间歇训练和重复训练两种,根据必须遵循“渐进的极限负荷”原则。

训练的实施过程为:每周训练六天,即周一至周六,每天训练三小时。

每天训练任务不同,周一为耐力打靶,周二为力量训练,周三为速度打靶,周四训练拳法和摔法,周五为实战练习,周六早上力量训练,下午跑步。

周日休息调整,准备进入下一周的同样训练。

具体训练过程(包括训练方法,强度,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周一(耐力打靶)的训练过程一.准备活动:1.队长带领全体队员做关节操,持续时间为5分钟2.跑步—边慢跑边做高抬腿,把膝跳,背腰等持续五分钟,再进行中速跑15分钟,最后冲刺跑五分钟3.压腿持续时间为5分钟二.耐力打靶:两人一组,一人拿靶,一人打靶,25分钟后交替进行,持续时间为50分钟,每五分钟间歇时间为1分钟。

散打运动训练中速度的分析

散打运动训练中速度的分析

浅论散打运动训练中速度的分析摘要散打是一项具有极强对抗性的运动项目,速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就速度在散打运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散打速度运动力学在散打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注意,以最快的速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散打运动员良好的速度素质是获胜的关键。

只有具备了很强的速度素质,才能在对抗中,判断反应正确迅速,起动突然移动快,才能做到动作灵活多变,在快速复杂的比赛中把握时机,争取主动,取得比赛的胜利。

一、散打速度的表现形式(一)反应速度是指人对对手动作变化及意图的正确判断,并相应的做出反应的能力,也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慢。

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的时间与运动神经细胞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及神经肌肉的灵活性。

只有兴奋性及灵活性提高,反射弧各环节节律同化作用明显,才能保证兴奋传导的时间加快,效应器才能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到另一种状态。

在散打运动中,最主要的感觉是视觉。

这些综合感觉的能力都依赖于专项训练、攻防意识的训练及培养程度。

因此,提高巩固运动技能就可提高反映速度。

(二)动作速度在散打运动中是指有效的完成踢、打、摔等技术动作的快慢。

人们在完成任何动作时都是通过效应器肌肉的收缩来实现的。

肌肉收缩率与动作速度是成正比的,当肌肉的收缩率增快时,动作速度就会加快。

肌肉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在肌肉中快肌纤维越多、越粗,肌肉收缩速度越快。

肌力的大小也影响着动作速度,肌力越大越能克服外界的阻力及内部的阻力完成工作,所以凡影响肌力的因素也必将影响动作速度; 肌肉的组织的兴奋性高低也同样对动作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兴奋性高时神经传来的刺激强度低而且作用时间短,就可以引起组织的兴奋,加快动作速度。

(三)位移速度是指改变自己身体位置的速度快慢。

在散打运动中,位移速度表现为起动快、移动迅速两个方面。

提高肌肉相对力量是位移速度加快的重要手段,因为肌肉相对力量的增加是克服自身体重造成的阻力的重要手段。

散打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散打是一项用身体特定部位作为进攻或防守武器的搏击性运动。

纵观其动作技术特点,散打中任一技术动作都是在肩、躯干、腰、髋、膝、裸各关节的充分配合下完成的,要求将各关节的分力聚集一点作用于目标。

散打动作技术主要有拳法、腿法、摔法。

拳法主要包括直拳、摆拳、勾拳、劈拳、扣拳、鞭拳、弹拳七种,是以直、摆、勾、为主体;腿法主要有前蹬腿、侧踹退、横鞭腿、后摆腿、下劈腿、扫腿六种,是以前蹬腿、鞭腿、侧踹腿为主体;散打中的摔法主要有夹摔、抱缠摔、接腿摔、等三种[1I。

拳法的特点在于进攻路线短、冲力大、速度快、发力狠、动作突然、防不慎防、躲避困难、而且易于应用身体的力量。

腿法的特点进攻路线长、打击力大、是远距离进攻最有效的武器。

摔法的特点是速度快、发力突然,是贴身搏击的锐利武器。

1 对散打动作技术肌群工作特征分析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是产生力的器官。

散打动作技术的肌群力学特征主要通过参与工作的肌肉作用类型、肌肉功率、肌肉功、肌肉的发力顺序四方面表现出来。

1.1 参与工作的肌群及其特点散打中的每一动作技术都是全身性的运动,都要求身体各部位的肌群协调、充分的配合使机体能量经济化和动作效果最优化。

从体育解刨学的角度上讲,其动作设计与人体的上肢、躯干、和下肢等关节的肌肉的工作特征紧密相连。

下面以散打中最常用的右手掼拳为例、对参与掼拳动作关节的运动及肌肉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右手掼拳的动作要求右腿轻微下潜继而快速蹬地并向内扣,髋关节伸展内旋,躯干向左回旋,同时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的同时伴随前臂内旋,右拳向外、向前、向里横掼,力达拳面。

做掼拳动作时,右腿轻微下潜右后快速蹬地并向内扣动作是由髁关和膝关节完成,参与的肌群为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股四头肌等,是肌肉在近固定时做超等长收缩完成的。

髋关节伸展内旋动作主要是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肌腱和半膜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等肌群在近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的。

对散打运动员肢体打击效果的力学探讨

对散打运动员肢体打击效果的力学探讨

对散打运动员肢体打击效果的力学探讨我们都知道,散打比赛的过程是通过人体肢体的运动来体现的,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离不开肢体的运动,最直观的现象是通过肢体(主要环节是手、脚) 的打击取得有效得分。

打击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比赛的效果。

许多的散打练习者包括优秀散打1 运动员在训练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明明自己肌肉有较大的力量,但在技术动作的运用中却发挥不出最大的肌力或者不知为什么自己的动作没有取得预期的打击效果。

我们从怎样加大肢体打击效果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生物学和力学的观点及方法,力图使散打肢体打击的复杂动作技术建立在最基本的生物力学的规律之上,从而使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依据这些规律建立散打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不断完善散打技术动作,以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合理的技术动作、力量训练是取得打击效果的最根本的前提条件。

离开了这一点,其他的问题就不能很好的解决。

只有在拥有合理的散打技术动作、一定力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以下的加大散打肢体动作打击效果的力学训练,从而取得散打比赛和训练的预期目的。

1 途径———加大打击肢体的动量由于人体的肢体的质量是不改变的———从微观的角度上讲人体的重量是时刻发生改变的,但在研究人体运动的整体效果时,我们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宋研究,认为人体肢体的质量是相对不变的。

所以加大肢体打击的动量只能是提高肢体的速度。

111 要特别注意提高肢体的初速度和角速度例如:散打后手直拳动作(本文散打的站位都采用左式站位) ,腿的蹬地发力加上胯的扭转带动躯干绕垂直轴的转动产生向前的运动(右侧的躯干由原来的右后方变成扭转后的右前方) 。

躯:厂的扭转会带动前、上臂的扭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松肩现象,使后手直拳预先有了一个初速度,从而加大后手直拳肢体环节的打击初速度。

其他的动作:鞭腿、摆拳等都符合这一原理。

另外,采用移动中做出技术动作,也可以起到加大肢体初速度的目的。

例如:垫步侧踹腿,在垫步向前进攻的过程中,人体有一个向前的初速度,也等于是腿环节的进攻有了一个初速度,在加上腿部肌肉的收缩力产生的速度,从而使脚环节产生非常大的打击动量,起到预期的打击效果。

优秀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运动力学特征分析

优秀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运动力学特征分析

图 1 躯干、髋和膝 的角度变化特征 从图 1 可以看出 ,在 右脚离地之前 ,即预踹阶段 ,右膝 角和右髋角 同步呈现先减小 、后增大的趋势 ,说 明右腿在此
收稿 日期 :2 1—30 0 00—4
作者简介 :毛瑞秋 (9 3 ,女 ,辽宁大连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 向为 民族传统体育 。 1 7 一)
毛 瑞秋
( 阳体 育 学 院 ,沈 阳 沈 100) 1 1 2

要 :采用运动生物 力学的研究方 法和手段 ,利用二 维摄像平 面定点解析方法 ,分析某优秀散 打运动员的侧踹腿动作 的运
动 学特征 ,发 现其技 术特点和不足 ,以期为散 打技 击教 学、科 学训练及技击 实战提供理论参考。
12 研 究方 法 .
散打是一种将踢 、打 、摔融 为一体 的内容 丰富 、动作复
杂 、对人 体生理机能要求很高的武术对抗 项 目。随着竞技水 平的提高 ,竞争 的 日益激烈 ,人们更 加明确地认识到只有广 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指导训练 ,才能获得理想 的 训练效果 ,才能在 当今激烈的国际比赛 中取得优胜 。观察近
员 的屈 膝翻髋踹 击不是很 明显 ,还有 待提高 ;在踹 击阶段 , 曲线上 的膝、髋 点 应该 是接 近重合 ,即运 动员应 该 完全 伸
膝 、伸髋 ,直腿进行踹击 ,但是 ,从该运动 员的数据可 以看
出,当右脚达到最高点 的时候 ,运动员右膝角达到 10 ,而 8。 右髋角 只有 1 0,说 明没有完全放髋 ,这就减小了进攻腿 的 5。 击打距离和击打力量 ,就会在 比赛 中失 去很 多机会 ,从而大 大的降低得分率 。因此要在训练 中加强对 “ 展髋一伸膝” 的
2 2 踹 击 阶 段 躯 干 、 髋 、膝 的 角度 变 化 .

散打中身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中身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中身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刘庆华
【期刊名称】《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24)4
【摘要】散打运动是竞技体育中对抗强度最大的运动之一,运动员在散打比赛中要使用踢、打、摔等各式技术,为达到最佳克敌制胜的效果,就应该在散打的技术运用过程中注重与生物力学原理相结合.通过对散打运动技术有直接影响的身体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从应用的角度将散打技术动作与生物力学原理相结合进行阐述.【总页数】2页(P107-108)
【作者】刘庆华
【作者单位】军事体育进修学院,格斗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61
【相关文献】
1.浅谈跳远起跳中降低身体重心的生物力学分析 [J], 陈明利
2.新赛制下稳定性在羽毛球单打中的重要性 [J], 马骁;王海滨
3.油锯采伐作业中身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 [J], 张建伟;段铁成;王立海
4.论散打中调控身体重心的重要性 [J], 宋福初
5.坐位工人身体紧张状态的生物力学分析 [J], 杨泽;于永中;魏一大;陈泓;刘洪兴;卜晓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术散打科研课题

武术散打科研课题

武术散打科研课题武术散打科研课题近年来,随着武术散打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关注武术散打,并且展开相关的研究。

作为一项古老的体育项目,武术散打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点,例如生理学、运动学、心理学等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术散打的本质和规律,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武术散打科研课题。

一、生理学研究生理学是对生物体进行组织、器官、系统和种群的生理功能及其效应的研究。

武术散打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它对身体的机能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从生理学的角度研究武术散打可以探讨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1. 武术散打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影响,如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呼吸系统的调整、肌肉系统的适应等;2.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代谢水平,包括能量代谢、脂肪代谢、糖代谢、蛋白质代谢等;3.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免疫系统状况,如免疫抗病能力、免疫细胞数量、抗氧化能力等。

二、运动学研究运动学主要研究运动学习、训练、控制和评价等基础理论和方法。

对于武术散打这种需要高度协调性的项目来说,运动学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具体来说,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武术散打可以探讨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1. 武术散打运动员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如何学习翻滚、腿法、拳法等;2. 武术散打运动员技能的评价,如如何评价一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3. 武术散打运动员技能的训练和调节,如如何训练运动员的技术和配合能力。

三、心理学研究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普遍心理过程以及个体差异心理过程的基本法则和特点,侧重于心理机制及其神经基础。

正确认识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心理状况是促进其发挥最佳表现的关键。

具体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武术散打可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 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关键因素,如动机、信念、自信等;2. 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状况的表现和控制,如如何调整心态、处理情绪和压力等;3.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辅导,如如何进行磨练和督促等。

运动生物力学在散打发展中的应用

运动生物力学在散打发展中的应用

63《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3月前言武术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体育项目。

“散”字,是表示武术的散手、散着(招)、拆手、招术的意思,“打”字表示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格斗较量的性质和用途。

最突出的就是把传统格斗术中单纯注意“招法”的观念发展成为把体能、智能与技能结合起来,以突出其徒手攻防综合应用能力。

散打比赛双方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根据对方的技击动作随机变化,抓住对方的弱点斗智、较技,要求运动员熟练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

[1]运动生物力学从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对体育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用来对运动训练手段进行改进和指导运动训练,对运动器材、运动装备和运动设施进行改进和设计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评估等。

[2]近年来运动生物力学在技术动作分析以及运动康复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3]运动生物力学把对体育动作技术的研究课题,赋予生物学和力学的观点及方法,是复杂的体育动作技术奠基与最基本的生物学及力学的规律之上,同生物学、力学相互结合、相互交融。

[4]并以数学力学、生物学及体育技术原理的形式加以定量描述,能够更好地为教练员和研究工作者提供直观的数据,并为体育科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1运动生物力学运用于散打运动的重要性武术散打自1979年试点比赛以来,随着武术散打项目规则的完善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走向了国际化,在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各徒手格斗类项目不断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了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各项目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运动损伤也越来越多。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降低运动损伤,对于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从根本上挖掘技术动作的原理势在必行,而技术动作溯源于力与运动和机体之间的关系,因此,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成为研究其根本的重要途径。

武术散打项目是极为激烈的徒手对抗项目,在比赛过程中如何击中对手得分是非常考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一个点,除了要求运动员拥有较快的反应意识外,还要结合运动员自身技术动作的实效性。

浅谈武术散打中的力与技

浅谈武术散打中的力与技

浅谈武术散打中的力与技何谓力?物理学家的定义是一个物体对于另一个物体所施加的作用。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是散打中为了达到攻防目的而引起必要的技击动作所产生的身体部分的能量。

何谓技?在散打中为了有效地完成攻防而实施技击招法,发挥身体能量的作用,使之产生最佳效果的身体部分的能力。

力与技之间恰好似船舶中的螺旋浆与舵的关系,螺旋浆就是力,舵是技。

散打中的力与技和船舶中的螺旋浆与舵一样,二者不可分割。

技是通过力的强度,才不断地完善其精妙;而力是通过技的高超,才逐渐地增强其烈度。

可以这样说,力能弥补技的低劣,相反技也能改变力的拙僵。

力与技是散打中不可缺少的两条手臂,有着互相帮助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攻防技击中要达到“举动合法”,就必须对力有烈度,对技有精度的要求,二者考虑俱全,才能游刃有余。

散打中的技是要受到力的作用。

作用在人体上的力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可分为二大类,即内力和外力。

内力主要是肌肉的收缩发力,是人体运动的动力。

外力则包括体重力、反作用力等。

由于人生活在地球上,身体运动要受到物理法则的制约,所以运动时逃脱不了外力的影响,这些外力有时妨碍技术动作的连续完成,成了阻力,如自身体重大,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势必在进退、跳跃时成了运动的负荷;但有时却给技术动作的完成加势,带来利益和效果,如劈压对手时,配以身体重心的下沉,能增加击打力量。

无庸置疑,在散打中充分调动肌肉收缩的内力和利用物理法则的外力,才能使体力减少消耗,减缓疲劳,发挥出更大的技术优势。

散打中的技包括上肢的冲、推、劈、砸,下肢的弹、蹬、踹、跺,身躯的挨、傍、挤、靠等等。

技在散打中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攻防而实施击打之招法。

所谓有效,包涵着:①在意识的支配下,正确完成攻防动作的击法;②不要随意浪费自身的能量。

因此散打在进攻时,要见隙即发,要有准确性,以防因对手躲让或退闪造成已方某些部位露出空档而受击;在防守时,要因势利导,走避敌锋,以防出现不必要的过剩动作而怠误进攻战机,浪费能量。

散打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散打鞭腿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目的:鉴于散打鞭腿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研究的缺失。

为了更好地研究散打鞭腿动作的技术特征;打击效果;专项力量耐力特征;关节肌力特征;肌电活动特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散打运动以探讨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的异同;为散打科学化训练提供训练依据和理论指导。

研究方法:实验对象:根据运动等级分为优秀组和普通组,每组均为13名散打运动员。

实验仪器:VICON动作分析系统、Noraxon无线肌电测试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Noraxon同步信号器、测力靶、BIODEX等速测试系统。

实验方案:整个实验分为VICON、无线肌电、三维测力台、测力靶的同步测试;30秒连击测试;等速测试三部分。

采集数据:打击力度、打击次数、相对峰值力矩、相对平均功率、屈伸肌峰值力矩比、肌电均方根、肌肉贡献度、肌肉共激活、动作时间、关节线速度峰值及时间、关节角速度峰值及时间、膝关节最小角度及时间、膝关节最大角度及时间、关节转动能贡献度、支撑腿扭矩。

研究结果:1.优秀组鞭腿动作的相对打击力度大于普通组,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右鞭腿动作的打击力度大于左鞭腿,低鞭腿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高度鞭腿动作的打击力度排序为低鞭腿>中鞭腿>高鞭腿,优秀组左低鞭与左高鞭、右低鞭与右高鞭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左中鞭与左高鞭有显著性差异。

普通组右低鞭与右中鞭有显著性差异,右低鞭与右高鞭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2.30秒连击平均相对打击力度和打击次数优秀组均大于普通组,打击力度有显著性差异。

前10秒、中10秒、后10秒平均相对打击力度和打击次数优秀组均大于普通组,后10秒打击力度有显著性差异。

平均相对打击力度和打击次数排序为前10秒>中10秒>后10秒。

打击次数优秀组前10秒与中10秒有显著性差异,前10秒与后10秒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打击次数普通组前10秒与中10秒、前10秒与后10秒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打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散打是一项用身体特定部位作为进攻或防守武器的搏击性运动。

纵观其动作技术特点,散打中任一技术动作都是在肩、躯干、腰、髋、膝、裸各关节的充分配合下完成的,要求将各关节的分力聚集一点作用于目标。

散打动作技术主要有拳法、腿法、摔法。

拳法主要包括直拳、摆拳、勾拳、劈拳、扣拳、鞭拳、弹拳七种,是以直、摆、勾、为主体;腿法主要有前蹬腿、侧踹退、横鞭腿、后摆腿、下劈腿、扫腿六种,是以前蹬腿、鞭腿、侧踹腿为主体;散打中的摔法主要有夹摔、抱缠摔、接腿摔、等三种[1I。

拳法的特点在于进攻路线短、冲力大、速度快、发力狠、动作突然、防不慎防、躲避困难、而且易于应用身体的力量。

腿法的特点进攻路线长、打击力大、是远距离进攻最有效的武器。

摔法的特点是速度快、发力突然,是贴身搏击的锐利武器。

1 对散打动作技术肌群工作特征分析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是产生力的器官。

散打动作技术的肌群力学特征主要通过参与工作的肌肉作用类型、肌肉功率、肌肉功、肌肉的发力顺序四方面表现出来。

1.1 参与工作的肌群及其特点散打中的每一动作技术都是全身性的运动,都要求身体各部位的肌群协调、充分的配合使机体能量经济化和动作效果最优化。

从体育解刨学的角度上讲,其动作设计与人体的上肢、躯干、和下肢等关节的肌肉的工作特征紧密相连。

下面以散打中最常用的右手掼拳为例、对参与掼拳动作关节的运动及肌肉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右手掼拳的动作要求右腿轻微下潜继而快速蹬地并向内扣,髋关节伸展内旋,躯干向左回旋,同时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的同时伴随前臂内旋,右拳向外、向前、向里横掼,力达拳面。

做掼拳动作时,右腿轻微下潜右后快速蹬地并向内扣动作是由髁关和膝关节完成,参与的肌群为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股四头肌等,是肌肉在近固定时做超等长收缩完成的。

髋关节伸展内旋动作主要是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肌腱和半膜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等肌群在近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的。

躯干左回旋动作是由左侧腹内斜肌和右侧腹外斜肌在下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

在手臂摆动过程中,上肢带的肩胛骨做前伸运动,主要是由前锯肌和胸小肌在近固定时做离心工作完成的;肩关节前屈主要是由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做等长工作完成;肘关节伸的同时伴随前臂内旋动作,肘关节伸主要是由肱三头肌和肘肌在近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的;前臂内旋是旋前原肌、旋前方肌在近固定时做向心工作完成。

由以上分析得知,各关节肌肉的收缩形式有离心收缩、超等长收缩、等长收缩等收缩形式。

在各种收缩形式中,产生肌力的大小顺序为:超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日。

显而易见。

超等长收缩产生的肌力最大。

之所以这种收缩能产生更大的力量是由于肌肉弹性体产生的张力变化和肌牵张反射。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说,人体肌肉包括肌腱是一种黏弹性物质,其在收到迅速牵拉伸长时,能够产生强大的弹性回缩力,黏性物质如果缓慢被拉伸,或者拉伸后在停顿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松弛现象,其弹性回缩力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在散打动作中,尽可能的使肌肉做超等长收缩,使其产生更大的肌力。

如在直拳、掼拳、勾拳时,在启动阶段使蹬地腿有意识的小幅度下潜或身体小幅度的转动使肌肉先做离心收缩,继而快速蹬地、转髋、送肩使肌肉做向心收缩,从而增大肌力。

在做鞭腿动作时同样使进攻腿下潜,继而快速蹬地,肌肉做超等长收缩,使进攻腿产生了更大的肌力,通过发作用力于地面,从而增加了进攻腿的启动速度。

但应注意腿的下潜动作及蹬地发力到动作完成整个过程是快速、连贯一致的,否则会出现肌肉的松弛现象。

1.2 肌肉工作的功率分析散打中进攻腿或拳对目标击打效果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功率的大小。

肌肉的功率(P)等于肌肉收缩力(T)与肌肉收缩速度( )的乘积,即P:w ::T.旦:T.t t t肌肉的功率值由该r_v曲线图可以得到,肌力随着肌肉收缩速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当肌肉收缩的速度减慢至零时,肌力最大。

在图1上每一点的功率等于以该点和坐标原点为两对角顶点的矩形面积,由图知肌肉的功率存在一个最大值,当肌肉收缩速度达到v。

时肌肉的收缩速度与肌力的乘积最大,即爆发力P=TV最大,所以散打拳法和腿法技术中要想发挥出最大爆发力必须拥有适宜的力量和速度。

事实上,有学者已研究表明,肌肉功率的内部结构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肌力的梯度。

在肌肉功率计算公式中,肌肉力量T是一个变量,如果力T是受力点位置的函数T(r)。

但是,如果力T是时间的函数T(t)时,那么上面的功率计算公式就变为P= = =T (1). dS+ v+ _s_mdt dt dt dt dtd St ‘由上式可以看出,即力T随时间t的变化率,称为肌肉梯度,对肌肉的功率也有重要的贡献。

所以在散打动作中要求运动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力,使得的值增大,从而增大爆发力。

有资料显示人体爆发力达到最大所用的时间约为300—400ms,而散打运动员完成某一击打动作时间也在1 80—600ms之间,已有学者对超级散打王柳海龙和散打王宝力高的后鞭腿动作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柳海龙完成这一动作需要330ms,宝力高完成该动作需要310msis];也有学者对散打健将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优劣势侧踹腿达到最大力量所用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健将级运动员优势侧踹腿达到最大力量所需时间平均为184.1±6.2ms,弱势侧踹腿为165.3 4-12.4ms,一级运动员优势侧踹腿到达最大力量所需时间平均为195.0 4-12.Oms,弱势为189-3±10.2ms ,由以上研究表明散打击打动作技术在理论上基本能达到发挥最大功率所需要的峰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散打训练中,尽量以发展运动员的肌肉功率为主,在短时间内使运动员的击打力量和动作速度最大化。

另外,有研究表明爆发力的大小与主动肌的收缩快慢和对抗肌的放松程度有很大关系171。

主动肌的主动收缩能加快动作的速度,相反,对抗肌的收缩则起着阻碍动作速度的作用。

肌肉放松可以减小肌肉之间的对抗,提高动作的速度。

当主动肌群收缩的同时,适时地放松对抗肌群,能减少对抗肌的阻力,增大主动肌群的收缩速度和力量,使动作变得更快、打击更有力,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肌肉的功率。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的散打击打训练中,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动作外,还应在击打过程中使肢体和相应关节的肌肉放松,直到击打肢体刚接触目标的瞬间增加关节的肌肉力量,使肌1m /.、肉梯度增大,从而发挥出最大功率,使打击效果最优化。

1.3 肌肉工作的肌肉功分析肌力的系统是在肌肉力影响下由关节连接的骨组成的,一个击打动作的所表现出的速度意味着加速度、力、肌肉收缩。

我们知道较大的力能产生较大的加速度,而较大的肌肉收缩产生较大的力,但是,较大的肌肉力是位于近身体中心的,而在散打运动中我们希望建立在攻击的手和脚上的速度,所以问题是如何谐调肌肉来顺序的运动发力。

所以,在击打动作中只虑肌肉力是无法达到目的,因为从许多串联的肌肉中获得的瞬时力总和其意义不大。

只有考虑击打过程中的整个肌肉功才是更有用的,因为它们直接与系统的动能变化紧密相连。

基本原理是肌肉功等于肌肉力乘以肌肉缩短的距离,这种功改变了系统的动能。

这种情况下,改变的是身体环节的速度或角速度,因此我们的Et的要协调肌肉收缩,使功最大化,从而使最远端环节的末端效应器的最大速度。

由希尔方程知,肌肉的收缩力随着肌肉收缩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收缩速度为0时,肌力最大。

这意味着在相邻环节之间的相对运动应该在角速度为0时开始,既在此时开始激活肌肉,肌肉一开始激活就有力使一个环节相对于它的临近环节加速,在肌肉激活到最大之前跟着发生运动,节节加速传递,从而使末端击打动能最大化。

所以散打运动在完成击打动作时要求上下肢、腰、髋、躯干协调配合,通过蹬地、转髋,合腰将进攻腿或拳作用于击打部位,原因是通过髋关节和躯干的转动所做的功可以使拳或脚的速度最大化,许多短的肌肉产生相邻椎骨之间的转动,这些肌肉只能缩短很小的量。

但是他们的巨大数量可以做大量的功,许多浅层的躯干肌跨过一个以上的椎间关节,因为他们离开椎骨转动轴有一段距离,加上它们同样可以缩短相当大的量,所以它们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力矩,髋关节相对于脚的转动可以发展力矩和角位移。

所有这些动作都可以产生肌肉功并可传递到肩带,作为动能表现出来。

肌肉功原理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击打动作训练及实战中充分利用蹬地、转髋、合腰的力,使肌肉充分做有用功,使得末端击打部位的动能最大化。

在散打教学训练中注重腿部、髋部、腰部的力量练习。

1.4肌肉工作的顺序原则人体四肢由近端至远端,各关节所配备的肌肉由强变弱,运动中当需要克服大阻力或需要表现出较高的动作速度时,肢体各关节的肌肉虽然都同时用力,但各关节产生的力不同,大关节产生的力最大,中关节次之,小关节最小。

对于肌肉工作顺序原理问题,我国学者早有研究,有学者对跆拳道横踢动作研究时得出后横踢肌肉的发力顺序首先是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完成主动收缩,在完成屈髋动作的同时,臀中肌,臀小肌完成右大腿的旋内动作,其次,股四头肌收缩完成伸膝动作的同时在小腿三头肌的作用下完成裸关节的伸屈动作;有研究表明鞭腿打击动作的活动顺序为髋关节一膝关节一髋关节一膝关节一踝关节㈣。

充分说明了关节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的原理。

因此,在散打动作中,要增加出拳或踢腿的速度和力量就必须的利用肌肉大小关节发力的顺序,主动加强大关节用力,再带动中关节运动,最后带动小关节关节运动。

2 散打动作技术特征的力学分析散打进攻时打击力量的大小、方向以及击打点是评价动作效果好坏的较为重要的生物力学依据之一。

下面我们从力学原理方面进行分析。

在散打动作中拳法和腿法属于进攻动作,主要以击打有效部位为主,可称为击打眭动作。

对于击打性动作技术,应用动量定理:ΣF。

= d(mv)=誓咖,在时间t_tO时间段内,击打肢体接触目标的初始动量分别为P和P。

,于是可得击打肢体接触目标时在时间t—to内所受的总冲量的大小为II=f( Fi)dr=I dp=p—Po上式表明:在击打过程中,击打肢体接触击打目标的时间内,其动量的改变量等于这段时间内作用于击打目标合力的冲量,所以要增大击打肢体对目标的击打合力的冲量,就得增加击打肢体接触目标时间段内的动量改变量。

上式为用冲量表述的击打肢体动量定理的积分形式,在击打肢体击打目标的过程中,冲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因而合力的冲量等于各分力的冲量之和,而每一个分力的冲量都可以表示为平均力与时间的乘积,因此上式可表示为:Σ (t.t0):p—P。

=iV—my (v为击打肢体离开击打目标的速度,v。

为击打肢体接触击打目标的速度,其中p=mv),于是得知Σ =—m( v-vo 一),一Io规定击打肢体离开击打目标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于是可知v为正值,VO为击打肢体刚接触击打目标时的速度,由于与离开目标时的速度方向相反,因此v0为负值,既上式可表示为:Σ:二—m(v+—v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