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蒸腾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分析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环境适应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
1.演示蒸腾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
(四)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生活中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2.教师点评,总结小组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
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现象。教师应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的思维发展:此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填空题:通过填空题,让学生回顾蒸腾作用的过程、作用等关键信息。
3.应用题:设计一些生活实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生物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结构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植物生理过程,尤其是蒸腾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对蒸腾作用的了解较为浅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
2.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浇花、植物晒太阳等现象,引发他们对植物吸收水分、蒸腾作用的思考。
3.前置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水分运输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5.4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是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
这节内容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之后,在前三节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就更加容易理解。
教材中首先用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受水的流失,再用建议活动介绍气孔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最后介绍蒸腾作用的意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后练习中还拓展了探究植物气孔分布的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意义并不困难。
但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以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比较困难。
所以这节课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拓展他们的知识点、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蒸作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现象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探讨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希望学生认识到水对植物的重要性,从而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节水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对植物生活的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
五、课时安排:1课时归纳设计表格归纳: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结,老师的归纳总结,突破重难点一: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
活动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从气孔是水分蒸腾出去的主要方式引入气孔在其中的重要性。
预习布置: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P91建议活动。
提出探究活动设:1.问题:2.假设:提出实验方案:将不同处理后的枝条分别放入下列装置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课后布置:将探究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的实验方案布置给学生回答:问题;1.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数目一样吗?2.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一样?假设:1.叶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2.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多学生:根据实验假设及图预测试管水面的变化。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蒸腾作用教案
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三、学习流程(一)学生课前预习:阅读书本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植物体内的以形式散失到。
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主要是通过上的来完成,叶柄和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和,与此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蒸腾作用可以降低,防止叶肉内细胞被阳光灼伤。
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这主要是因为树木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降低了大气的。
(二)教师课前准备1.植物的蒸腾失水:取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只能套住茎和叶),管内滴上少量植物油,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2、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五、教具、实验情况多媒体、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植物的蒸腾失水提出问题: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及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分析气孔在蒸腾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测定蒸腾作用速率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问题:“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强?”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蒸腾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蒸腾作用过程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关键信息。
2.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Chapter 5.4的课后习题,特别是第1、3、5题,巩固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2.难点:理解气孔在蒸腾作用中的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设计实验,让学生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5.4节“蒸腾作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针对蒸腾作用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蒸腾作用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相关实验的演示,并通过相关的问题串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对蒸腾作用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觉和认识到蒸腾作用的存在,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又很难对蒸腾作用的整体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的经验,并学习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吸收作用等知识,在教学中有待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关蒸腾作用的完整知识。
三、核心素养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和农作物都是我们观察和探索的对象,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通过探索气孔数目和分布,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使其了解气孔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训练观察和分析能力,并由此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植物吸收作用有关;蒸腾作用过程中散失水分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涉及关于叶片结构的知识,同时探究气孔的分布是一个重要实验。
蒸腾作用还涉及水分的运输,与根、茎、叶中导管的功能有关。
此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的知识相联系。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1.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A.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A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将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3.蒸腾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蒸腾作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思考题要求条理清晰,回答准确,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实践活动要求积极参与,认真观察,记录详细。
4.拓展阅读和课堂练习巩固要求独立完成,确保知识的掌握。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生物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互助,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引发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结合教材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3.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尝试在家中种植一株植物,并定期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关注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关注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原理。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阐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向上的动力、增加降水、带走热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4.通过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蒸腾作用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植物为什么需要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通过对蒸腾作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 教案
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4节,本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掌握了植物一些基本的生理作用,并初步了解了叶片及气孔的相关知识。
而即将学到的蒸腾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叶片和气孔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性提问,导入新课:利用投影提出问题: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教师边口述以下内容:同学们,对于玉米我们并不陌生,肉香汁甜,是一道美丽的佳肴,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1、教师在前面学生推测、争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推测吗?学生思考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这说明什么?2、继续提问:(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关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的重要章节,它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植物体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发生部位及主要过程。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矿物质运输及温度调节的作用。
(2)学生能够分析蒸腾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对植物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蒸腾作用如何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植物生理过程充满好奇但理解尚浅。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复杂生理过程和生态系统间关系的能力还需培养。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实验演示和启发式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蒸腾作用的动画和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蒸腾过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蒸腾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针对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促进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生态意义。
3.5.4蒸腾作用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学生完成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知识,师生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巩固练习环节加深学生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小结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课后作业环节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符合实际学情,能够有效解决蒸腾作用的重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2周星期三下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过程,掌握蒸腾作用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2.当堂检测:
-教师设计一道有关蒸腾作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解答。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蒸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3.检测题目:
请根据以下情境,回答相应的问题。
情境:某科学研究团队在热带雨林中进行植物蒸腾作用的研究。
问题:
1.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蒸腾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蒸腾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说明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激发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认同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增强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辅以演示、讲授和讨论等方法。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提前准备用于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巩固和应用新知 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5.4 蒸腾作用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应用
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探索了植物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其中,5.4节《蒸腾作用》是理解植物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关键内容。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实践,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为此,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辅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知蒸腾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例如,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呈现植物蒸腾作用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此外,我还将结合教材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下作业: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入?
2.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与组员有效沟通?
4.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蒸腾作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生物初一上北师大版3.5.4蒸腾作用教案
生物初一上北师大版3.5.4蒸腾作用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具有蒸腾作用的现象以后,才能进一步理解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是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
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教师可通过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足够了。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理解清楚,那么学生就不会明白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学情分析: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具有蒸腾现象以后,才能进一步理解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想: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先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理解,然后给出;对于蒸腾作用的过程,主要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对于蒸腾作用的教学,则应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蒸腾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讲明植物水分散失的要紧缘故;(2)举例讲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讲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讲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1)观看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运用观看和分析能力;(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样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看实验,以及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爱好;(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材内容分析〗1.知识结构2.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3.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取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取作用〞一节的知识相联系;(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位于贵阳市区内,是贵阳市课改实验样本校之一,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比较齐全。
学生大多数来自都市,对生物知识普遍爱好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
〖课时分配〗本节内容的教学时刻为1课时。
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要紧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状结构特点,最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五、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咨询题引路,学生动脑摸索、讨论、解答咨询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2.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展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状结构特点。
3.咨询题思路上课一开始,联系前面学习吸取作用的知识,指出植物吸取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爱好,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认真观看演示实验,边摸索: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显现的实验现象。
②试讲明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缘故。
③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什么缘故要滴植物油?④什么缘故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顺、有阳光的地点?学生通过对这几个咨询题的解答和摸索,解开了导入时向他们提出的悬念,即植物吸取的水绝大多数散失到空中去了,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学生从心理上情愿与老师一起连续往下探究。
在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时,紧紧围绕以下咨询题依次展开:①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快?什么缘故?(实际上是蒸发)②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什么缘故在大树的躯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么缘故使它克服了地心的引力?③植物是如何样源源不断地猎取无机盐的?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在解答了以上咨询题后,要求他们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
老师及时确信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再次获得成就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
这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为1.827千克,坚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为0.25千克,两者用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呢?要弄明白那个道理,我们就得从植物的蒸腾作用讲起,那么,什么叫做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些咨询题。
师生共同学习探究新课。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请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在观看时,请摸索以下几个咨询题,并分组讨论: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显现的实验现象。
②试讲明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缘故。
③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什么缘故要滴些植物油?④什么缘故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顺、有阳光的地点?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第一在于使学生观看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到: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水珠的发生〕,从而解答了导入时提出的玉米一生所吸取总水量的99%的水〝跑〞哪去了的咨询题。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追咨询,植物体什么缘故要大量地散失水分?它们是如何样散失水分的呢?如此做有什么意义?从而引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①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温度、阳光。
②蒸腾作用的要紧结构基础――气孔。
③什么是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形式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三〕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1.在确定了水分是从叶片的气孔蒸发出去的这一事实后,教师启发学生: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些植物能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同一株植物的上部叶子和下部叶子,以及同一片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同意光照的强弱也是不同的,那它们的叶子上的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会可不能一样呢?通过质疑,使学生产生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爱好,把全部学生分成八组,用大约20分钟的时刻,让各组学生去探究。
在各组开展探究活动前,将«活动评判表»发给学生。
2.教师建议方案〔对开展探究活动有困难的小组提供〕。
方案一:①咨询题: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②假设:a.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
b.同一植株在阳地生活的植株比阴地生活的植株气孔的数目多或少。
c.同一植株,上部叶子比下部叶子气孔的数目多或少。
d.同一片叶子,上表皮比下表皮气孔的数目多或少。
③制定和实验打算a.材料器具:烧杯、镊子、70℃以上的热水、蚕豆叶、玉簪叶、枸树叶。
b.方法步骤将对比叶子分不浸在盛有70℃以上的热水的烧杯中,看叶片表面会可不能产动气泡,假如有气泡,统计气泡的数目,依照不同假设,记录在下面的表〔一〕至〔四〕格中。
④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方案二:①咨询题: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②假设:a.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气孔数目多或少。
b.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或少。
③材料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剪刀、镊子、解剖针、蚕豆叶、玉簪叶。
④方法步骤:a.分不取蚕豆叶和玉簪叶的上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b.用显微镜观看临时装片,在相同放大倍数下,统计视野内气孔数目,记录在表〔五〕中:c.分析数据,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3.注意咨询题①本活动为学生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充足时刻,保证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
②鼓舞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并针对本组的假设设计实验打算,设计实验打算时要有定量研究的意识,能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③教师专门注意不要包办代替,要给学生充分摸索的空间,即使实验失败也是一种结果。
活动的目的不是以实验结果为唯独目的,关键是实施实验的过程和对实验的正确分析。
④对独立探究有困难的组,教师可适当地给出一些建议方案和指导。
⑤鼓舞学生上讲台交流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让其余组的同学大胆质疑和点评。
⑥教师应注重通过评判确信和鼓舞学生。
本活动的评判应注重小组的合作性;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是否在实验中善于发觉新咨询题,在小组交流时是否能提出新咨询题;对评判结果不中意的小组,可鼓舞他们课下重新完成实验,然后再修改评判。
4.引导全体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通过探究得知,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多;不同环境中的同一植物,叶气孔的数目不同,阳光充足处较多,阴湿处较少;植物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的多,有许多植物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下表皮一样较多。
总之,植物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一开始上课我们就提到,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那么被蒸腾掉了,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事实上不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意义可大了。
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咨询: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快,什么缘故?答:沾满了水的手感到凉快。
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由此咨询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同样能够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于在炎热的夏天受到高温的损害。
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热量的缘故。
2.促进根吸取水分咨询: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什么缘故在大树的躯体里,水却能往高处流?是什么缘故使它克服了地心对水的引力?由此咨询题,让学生总结出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是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源。
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取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子里,这也就促使根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3.促进无机盐的运输咨询:无机盐是如何样进入植物体内的?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那个咨询题,总结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取,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
因此无机盐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而上升,同时最终进入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新知识的灵活运用: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什么缘故?2.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教材P95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重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曲线表示:①曲线Ⅰ代表哪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讲明理由。
②曲线Ⅱ和曲线Ⅲ分不代表哪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③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作出推断。
④假如将装置A放在暗室中,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阻碍?3.什么缘故讲〝大树底下好乘凉?〞4.森林邻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这是什么缘故?〖教学反思〗〝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这一探究实验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分组独立提出咨询题、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出实验结果,通过本书前面的几个探究实验,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熟悉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
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刻,教师不做任何铺垫和包办,明确即使失败也是一种结果,活动的目的不是以实验结果为唯独目的,关键是实验的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
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学生在活动中以积极主动的身份显现,使得他们敢于大胆去提咨询、去假设、去想、去做、去创新,表现出了对未知知识的浓厚爱好和强烈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