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读后感

合集下载

林达:非法之法不是法——读美国宪法的不得立法条款有感

林达:非法之法不是法——读美国宪法的不得立法条款有感

林达:非法之法不是法——读美国宪法的不得立法条款有感非法之法不是法——读美国宪法的不得立法条款有感丁林写下这个题目,心里不禁暗笑自己,我怎么也玩起这样的文字游戏了。

然而生活在美国,或者把这句话翻成英语,那就一点没有文字游戏的味道了。

非法之法不是法,这是我最近又一次读美国宪法时,最有感触的一点体会。

一、权利法案和不得立法众所周知,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起草的宪法,注重于联邦政府的结构和功能,是民众对联邦政府的授权书。

为了尽快将建国后缺席多年的联邦政府建立起来,大多数代表认为,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不必同时列入,一定要列入的话,可以容后作为修正案补入宪法。

这立即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弗吉尼亚州的乔治·梅逊和州长埃德蒙·伦道夫,还有麻萨诸塞州的艾尔布里奇·格里,虽然参加了制宪会议,却为此而拒绝在宪法文本上签字。

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托马斯·杰弗逊,当时正在巴黎,没有出席制宪会议。

事后,他大声疾呼要补上这个缺陷。

制宪会议以后,乔治·华盛顿寄了一份宪法给巴黎的拉法耶特。

拉法耶特在盛赞美国宪法的同时,指出了美国宪法缺少权利法案这一缺陷。

拉法耶特是参加了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两个世界的英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就是他写的第一稿,他自然不会放过美国宪法的这个问题。

发生在18世纪末大西洋两岸的这两场革命,都是破旧立新的制度变革,也都是翻天覆地的观念巨变。

我们后人眼里,也许可以说,美国革命之优越处在制度的创新和新制度的设计,而法国革命的精彩处在自由、平等、博爱理念的张扬。

拉法耶特和托马斯·杰弗逊,一个是真枪实弹参加了美国革命的法国侯爵,一个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出使法国而对大革命赞不绝口的美国绅士,两人不约而同地主张美国宪法里不能没有保障民众权利的法案,想来不会是偶然的。

到了各州分别批准宪法的时候,联邦主义者和反联邦主义者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好不容易写出来的美国宪法差一点点胎死腹中。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读《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对我来说,是一场颇为奇特的思想旅程。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复杂而严谨的法律迷宫。

这部宪法具有高度的条理性,先讲国家架构、权力的分配,再涉及公民的权利等方面。

当读到三权分立这部分时,特别是“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我觉得这是一种相当精妙的设计。

这就像一个机器里的各个齿轮,各司其职才能保证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在集体工作或者项目中的分工,每一个小团队或者个人如果能明确自己的职责,那么整个项目就能更好地推进,不会出现混乱或者权力的过度叠加。

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

比如说,宪法修正案的流程虽然规定得很明确,但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它如何平衡政治集团之间巨大的利益分歧呢?比如在关于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相关宪法修正案讨论过程中,不同价值观、社会群体之间的角力又是如何体现在宪法程序这个看似固定的框架内的呢?这让我有些困惑。

特别触动我的是美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不断扩充与完善。

从早期的一些基本权利,到后来通过修正案逐步增加的种族平等、妇女选举权等权利。

我觉得这反映了社会在不断进步,民众的意识在觉醒,同时也反映出这部宪法本身的一种潜在的弹性与适应性。

后来我明白了,它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生命力,也许就在于它既有着相对固定的基本架构,但又允许随着时代变化进行调整。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部宪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它是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着土生白人资产阶级思想的深刻烙印。

在阅读关于选举权部分时,早期的限制选举权的规定明显地偏向白人男性有产者,这种带有阶级与种族偏见的部分其实是不公平的。

而且在现代美国政治里,金钱似乎对宪法精神有着一定的腐蚀作用,政治的捐款、游说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宪法里本应平等的权力分配概念。

总之,阅读《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让我从多方面认识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政治根基,它的一些理念与设计有着闪光点,但同样也有着缺陷。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读后感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读后感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读后感暑期里只花了几天时间就看完了易中天先生的《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这种厚度的书可以说是我看得最快的一本,可见其可读性很强,读到有意思的地方我还会不禁会心一笑。

掩卷沉思,总的感觉是收获颇丰,受益良多,就此谈谈自己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粗浅体会和心得。

1787年宪法的内容、原则和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回味和学习借鉴的。

可以说这是一部恰到好地地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也是一部最能体现宪政和共和精神的宪法。

历史教材中《美国178年宪法》这一课我很喜欢很有感触,尤其是宪法的内容、原则和精神。

宪法将国家权力既纵向地分解为联邦的权力和各州的权力(其实是独立各邦部分让渡权力,变邦为州),又横向地分解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

其中,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而立法权又分属参众两院。

只有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法案才能成立。

而且,总统对通过的法案有否决权,最高法院也可以判国会通过的法案“违宪”。

由实行终身制的大法官组成的最高法院虽然有裁决权,但大法官要由总统任命、参议院同意。

总统虽然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这一否决又可以由国会以三分之二的票数再否决。

也就是说,没有哪个人或哪个机构可以大权独揽,说一不二。

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保护了民主。

同时这部宪法还协调了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它有着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共和制度和宪政精神,这个国家在不过一二百年的时间内,迅速由一个大西洋沿岸狭长地带的松散邦联,崛起为举足轻重的超级大国。

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

而且美国宪法在1789年生效以后,世界各国便纷纷效尤,相继制宪,并以此作为自己立宪的参照系甚至楷模。

而且还很神奇的是,如易中天先生对美国宪法的介绍: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联邦宪法》,堪称惜墨如金,一共只有七条。

美国宪法经济观读后感

美国宪法经济观读后感

美国宪法经济观读后感首先呢,以前我就觉得美国宪法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就像一个被供奉在神坛上的圣物。

但是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一下子把盖在上面的神秘布幔给扯掉了,让我看到原来美国宪法的诞生和发展背后有着这么多赤裸裸的经济利益考量。

这就好比我原本以为那些制定宪法的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结果发现他们其实也是一群在经济利益这个大蛋糕面前精打细算的“小市民”,当然啦,是非常有头脑的那种。

书中提到,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制宪过程中争得那叫一个头破血流。

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工商业者就像是两个在抢玩具的小孩,都想在宪法里塞进去对自己最有利的条款。

南方种植园主想着怎么在宪法里保住他们的奴隶制,好让他们的棉花产业继续美滋滋地赚钱;北方工商业者呢,则琢磨着怎样通过宪法来保障贸易、税收之类的东西,好让自己的生意更加风生水起。

这让我明白了,宪法可不是什么纯粹理想主义的产物,它更像是一个各方利益相互妥协的合同。

而且哦,这也让我重新看待美国的政治制度。

以前觉得美国的民主啊、三权分立啊,特别高大上,好像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完美设计。

现在看来,这些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

比如说,三权分立可能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还可能是各个利益集团用来互相制衡,防止某一方在经济利益的争夺中独大。

这就像是一场复杂的棋局,每个棋子的走法都和背后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不过呢,这也不是说美国宪法就完全是被利益操纵的坏东西。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把经济利益考虑进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需求。

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推动,如果宪法能够在不同利益之间找到平衡,让国家的经济能够健康发展,那也算是一种智慧吧。

只是这种平衡有时候看起来有点歪歪扭扭,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可能向某一方倾斜得太厉害。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读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规则和权力制衡的大迷宫,但这个迷宫还挺有趣的。

首先呢,这部宪法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老派和严谨。

你想啊,这可是几百年前的一帮大佬们精心打造的国家规则手册。

那些条文就像是用超级精密的仪器测量后写出来的,每个词可能都经过了无数次的争吵和斟酌。

比如说,关于三权分立这一块,立法、行政、司法这三个权力分支就像是三个性格迥异但又相互牵制的小伙伴。

立法权归国会,国会里众议院和参议院又有各自的一套玩法,就像两个帮派在商量怎么制定规则,但又不能让一方独大。

这让我想到一群小孩分糖果,每个人都想多拿点,但是有个大人在旁边监督着,确保分配相对公平,这个大人就是宪法。

行政权在总统手里,总统看起来权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他又被国会管着。

国会要是不乐意,就能给总统使绊子。

这就好比一个超级英雄,虽然很厉害,但还是得听一个委员会的指挥,不能随心所欲地拯救世界或者搞破坏。

总统想推行个政策啊,要是国会不通过,那就只能干瞪眼。

这让我觉得很有趣,原来权力再大也不能任性。

司法权呢,最高法院就像一个神秘的裁判所。

那些大法官们穿着黑袍子,就像一群黑衣法官在守护着宪法的公正。

他们可以裁定一些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精神,这权力可大了。

我就想啊,他们就像游戏里的终极裁判,看着其他玩家(政府部门)有没有按照游戏规则(宪法)来玩。

而且大法官还是终身制的,这就像给这个裁判的权力加了一道保险,让他们能更独立地做出判断,不受政治风向的影响。

这部宪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你看啊,在当时制定的时候,虽然打着平等自由的旗号,但实际上对于黑人、印第安人等群体的权益考虑得并不充分。

这就像是一个漂亮的蛋糕,表面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切开一看,里面有些地方是坏的。

后来美国也经历了漫长的斗争,才慢慢去弥补这些缺陷。

还有,这部宪法在现代社会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像网络、基因技术这些新东西,宪法里可没提到。

美国宪法读后感

美国宪法读后感

美国宪法读后感在翻开美国宪法这本厚重的“大书”之前,我对它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一个模糊而遥远的概念上。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其中,一字一句地去研读、去思考,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与博弈的世界。

美国宪法,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文件,它就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大戏,角色众多,情节跌宕起伏。

其中的每一条款,每一个字眼,都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心血。

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

那密密麻麻的条文,细致入微的规定,就像是一个精细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恰到好处地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共同推动着整个国家的运转。

但你可别以为这只是一堆枯燥的条文,仔细琢磨,就能发现其中的妙处。

比如说,关于三权分立的设计。

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权力分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就像一场精彩的“权力拔河比赛”。

立法机构制定法律,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司法机构则充当裁判,判断一切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

这看似简单的分工,实际上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智慧。

它防止了任何一个权力分支的独大,保障了权力不会被滥用,让“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句话在这里失去了立足之地。

再说说宪法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

那一条条明确的规定,就像是给公民们打造了一个个坚固的盾牌,让他们在面对可能的不公和侵犯时有了坚实的依靠。

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持枪权等等,这些权利的赋予,让每一个美国人都能在这个国度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追求自己的信仰,捍卫自己的家园。

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想到了一些现实中的情况。

比如,宪法中规定的人人平等,在实际生活中,真的完全实现了吗?种族问题、贫富差距,这些似乎都是摆在平等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还有,持枪权在保障公民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了枪支泛滥和枪击事件频发的问题,这是不是也说明了宪法的某些规定在实践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呢?就拿最近发生的一些枪击事件来说吧。

新闻里报道的那些画面,让人痛心疾首。

无辜的生命在瞬间消逝,家庭支离破碎。

而这一切,居然就发生在这个号称“自由与民主”的国度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读后感读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就像窥探了一场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权力大游戏规则手册。

首先呢,这宪法一上来就给人一种很严谨的感觉。

它像是一个超级精细的拼图,每一块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就好比它把政府的权力分成了三块——立法、行政和司法,这就像把一个大蛋糕切成了三块,各自有着明确的职责范围,谁也不能随便抢别人的那一块,这种分权制衡的设计可真是妙啊。

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在总统手里,司法权属于法院系统。

这就像一场三人篮球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互相盯着,防止有人犯规或者独霸球权。

比如说国会想通过个什么法律,总统要是觉得不对劲,就能动用否决权,就像在球场上一个人想投篮,另一个人伸手把球盖下来一样。

然后国会又可以再以三分之二的票数把总统的否决给推翻,这又像是被盖帽之后不服气,再来个更厉害的反击。

而法院呢,就像是裁判,看着大家的动作是不是合法合规,要是有哪条法律违反了宪法这个最基本的规则,法院就能宣布它无效,这就像裁判吹哨判罚犯规一样干脆。

但是呢,这宪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一帮白人男性搞出来的东西,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些东西现在看起来就有点奇怪了。

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奴隶的问题就被搞得很复杂,一个奴隶在计算人口的时候只能算五分之三个人,这简直就是对人权的一种畸形的对待,就好像把人当成了一种可以打折计算的商品,这是非常不人道的。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女性在政治等很多方面就像是被关在笼子外面的小鸟,只能看着男人们在权力的舞台上折腾。

从这部宪法里,还能看到美国这个国家的一些价值观。

它强调个人自由,这就像美国人很爱说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违反法律”,这种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整个宪法里。

但是呢,有时候这种个人自由又有点过头了,导致社会的一些公共事务处理起来有点麻烦,就像一群人都只想着自己走自己的路,结果大家在十字路口就乱成一团了。

总的来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就像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古老卷轴。

美国政府与政治结课论文:我所认识的美国宪法

美国政府与政治结课论文:我所认识的美国宪法

我认识的美国宪法摘要:美利坚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他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美国宪法的诞生、美国宪法的核心内容及其原则、美国宪法的修订。

这让我充分的认识到美国宪法诞生的不易与曲折,也让我明白了宪法是立国之本建国之要。

关键词:美国宪法诞生内容基本原则修订一、美国宪法的诞生在1787年费城会议上起草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其中包含着一个精巧的设计。

正是这个设计创造了一个既民主又共和的体制,并充分的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的精神,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200多年前创造出来后,至今却少有改动,这真可谓美国历史上的一大壮举。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美国宪法的诞生。

(一)宪法诞生的背景众所周知,美国通过独立战争,使13个殖民地脱离了大不列颠成为了独立的国家。

但是13个殖民地只是结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而已。

这样松散的邦联没有中央政府只有一个一院制的议会,权利很小,没有全国统一的宪法,只有条约性质的《邦联条例》。

18世纪70年代对英国统治怨恨情绪的上升和革命热情的高涨,美国人开始下决心与英国斗争以赢得自己的权利与自由。

人们呼吁召开一次会议,对《邦联条例》进行根本修订。

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各州共派出74名代表,但只有55名抵达费城),商讨如何建立一个足够强大、能阻止这个年轻的国家分裂但又不至于强大到压制个人自由的国家政府,此为制宪会议。

制宪会议上针对美国走向产生了较大的的争论与妥协,在经过漫长的唇枪舌剑之后,最终的妥协方案为,美国实行两院制,参议院由各州推选两名代表组成,各州享有平等的表决权;众议院由各州按人口多少推选代表组成,一切筹款或拨款法案由该院提出。

(二)先制宪后建国的国家美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并不是通过独立战争打出来的。

这场战争仅仅是使得13个邦独立出来,而使13个邦真正联合起来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并形成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体制,则完全是美国宪法的功劳。

《美国宪法》读后感

《美国宪法》读后感

《美国宪法》读后感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自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至今,才走过200多年的历程;美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其成文宪法和联邦制度的“年龄”在世界上均首屈一指,由此,还可以说,美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没有《联邦宪法》,就没有事实上的美利坚合众国,可以说是一部宪法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国宪法不过二十多页,文字清楚扼要,读起来并不难懂。

但这些简单的文字背后,却处处蕴藏着深厚的宪政与共和精神。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主题中看到:一、联邦与洲的关系美国这个国家确实与众不同,以致使它在政府的权力分配上都要独树一帜——大多数国家的权力都是由中央层层向下分配,美国恰恰相反,中央的权力来自地方联合同意下的赋予。

联邦政府是否过强,权力是否过大,州政府的权力和自由是否被华盛顿所盖过,从开国至今,一直是美国政治争论中的一个话题。

在联邦与洲的关系中美国宪法首先明确了联邦政府与洲政府的法律地位。

美国宪法第6条规定:“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中有与之相抵触的内容。

”这一条从肯定联邦法律高于州法律的角度,对联邦政府高于州政府的法律地位作出了宪法规定。

另一方面宪法规定联邦负有对州的保护义务。

美国宪法第4条第4款规定:“合众国保证本联邦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保护每州免遭入侵,并应州议会或州行政长官(在州议会不能召开时)的请求平定内乱。

”对于联邦权力,美国宪法采取列举的方式规定,对于洲权力的界定则适用推定原则。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0条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美国联邦制不仅自始就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和同期世界其他国家联邦制的鲜明特点,而且还发挥着屏蔽党争之弊、保障自由权利和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功能。

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美国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之一,但他在国内的政治系统里却并没有左右一切的权力。

美国宪法的看法

美国宪法的看法

你对美国宪法的看法今天我主要讲的是我对美国宪法的看法,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学术参考。

美国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的成文宪法。

美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的独立战争,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英国殖民者的手里取得了自己的独立主权。

鉴于美国的前身是英国的殖民地,在政治上长期受到英国的压制,没有主权可言,在经济上也仅仅是作为掠夺资源和产生税收的地方而已。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殖民地内的人是没有主权和政治权利的。

由于英国政府这种高压的控制和掠夺,殖民地人民的权利总是遭受侵害而无处伸张,敢怒不敢言。

也正是基于此,美国独立之后制定的宪法中,对于国家和国会的权力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并在宪法中列举了一系列的公民的基本的不可更改的权利。

基于原来处于英政府统治下而饱受压迫,各州并不希望新建立的联邦政府的权力过大。

因此在宪法条文中明确规定了,国会只享有宪法明文列举的权力,其他没有列举的权力则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鉴于原来在殖民地时期,在地区上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固有的划分,并且在被殖民时期受到英国政府的压制,公民权利被忽视。

因此,美国人民惧怕类似大政府似的制度。

由于这些原因,美国的宪法确定了联邦制度的原则。

各州让渡一部分的权力给联邦,并且形成了州和联邦两套并行的管理体系,州和联邦各自成体系,并且相互不干涉,形成明确的权力划分。

由于对殖民统治政府的心理阴影和看到政府主义会很容易对公民权利造成伤害,因此美国宪法中也确立了宪法至上的原则。

这样,宪法中规定的联邦体制、各州权力和公民权利都能够得到最高法律的强力保护,这样当各州或者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可以据此主张自己的权利。

再者,因为原先在殖民统治下各区域都是独立的自成体系,各州都是独立领导各州的事物,谁也不想让别的州插手本州的管理、经济和政治,因此,成立联邦政府成为了美国最好的选择,。

而联邦则是行使各州让渡的权力。

因此,各州都是平等的主体,州与州之间的矛盾由联邦政府来调节,这样避免了各州之间的冲突,从而也确立了美国宪法中的人人平等、各州平等的原则。

美国宪法经济观读后感

美国宪法经济观读后感

美国宪法经济观读后感一开篇就觉得特别新鲜,以前总是从什么民主啊、自由啊这些高大上的概念去理解美国宪法,可这本书偏不,上来就跟你唠经济。

这就像是在一个满是套路的武林里,突然有人使出了一套完全不按常理的功夫,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眼球。

书里把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和经济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原来那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条文背后,都有着一群精明的家伙在盘算着自己的钱袋子呢。

那些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都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集团。

就好比一场大的商业谈判,每个人都想在新的国家规则里为自己的集团捞到最大的好处。

北方的工商业者想保护自己的贸易,南方的种植园主则操心着奴隶和农产品的利益。

这时候宪法就像是一个大蛋糕,大家都拿着刀叉想给自己切一块最大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像个吃瓜群众,看他们讨价还价、互相妥协。

比如说关于税收的条款,不同地区因为经济结构不一样,就争得不可开交。

这让我明白了,宪法可不是什么纯粹理想主义的产物,而是充满了烟火气的经济利益博弈的结果。

这就好比咱们平常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一样,只不过这里的“菜”是国家的治理规则罢了。

而且,从经济观去看美国宪法还让我发现了一些以前忽略的东西。

以前总觉得宪法是很稳定不变的,可实际上它一直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就像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环境变化,也得跟着做出改变一样。

美国宪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条文的解释和应用都有所不同。

比如说工业革命来了,那些关于产权保护、企业发展的宪法内涵就不断地被重新解读,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这就像一个老房子,经济发展是新的住户,宪法就得跟着新住户的需求不断地装修改造。

这本书也让我对美国宪法有了一些“吐槽”的点。

把经济利益这么赤裸裸地和宪法联系起来,感觉有点破坏了宪法在我心中那种神圣的形象。

就好像发现了一个超级英雄,原来他的战衣下面也藏着不少小心思呢。

而且,这种经济利益主导下的宪法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美国后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埋下了伏笔。

美利坚共和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共和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共和国宪法读后感读完美利坚共和国宪法,就像是在看一场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大戏。

首先得说,这宪法可真是个老古董了,但还能一直影响着美国,就像一个很老很老的武林秘籍,大家还都照着练呢。

它一开篇就说什么“我们人民”,这感觉就像是要把大家都团结起来,让老百姓觉得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这种想法挺酷的。

然后说到权力分配的时候,就像是把一块大蛋糕分成好几块。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就好比三个小伙伴在玩游戏,谁也不能独占所有的玩具。

立法权像个爱唠叨的大妈,整天想着制定各种规则;行政权呢,像是个忙忙碌碌的小管家,要把这些规则付诸实践;司法权就像个严肃的裁判,谁要是违反规则了,它就出来管一管。

这三权互相制约,谁也别想太张狂,这设计很巧妙啊,就像一个三角形,稳稳当当的。

不过呢,这宪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你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多当时没想到的问题就冒出来了。

比如说种族问题,在宪法最初的时候,奴隶制居然还存在,这就像在一件漂亮衣服上有个大补丁,看着特别刺眼。

虽然后来经过了各种修正案,但这个历史的伤痕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抹去的。

而且这宪法里那些弯弯绕绕的法律条文,对咱普通人来说,就像天书一样。

我有时候就想,那些制定宪法的人是不是故意把它弄得这么复杂,好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呢?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毕竟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就像一棵大树的树根,美国的整个政治体系、社会生活都是从这个根上长出来的。

从这个宪法里也能看出美国人的一些性格特点。

他们追求自由,害怕权力过于集中,想要通过各种制度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这宪法就像是一个大笼子,把权力这个猛兽关在里面,不让它乱跑。

总的来说,读美利坚共和国宪法就像是一次奇妙的探险。

它有聪明的地方,也有让人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

但不管怎么说,它在世界宪法史上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就像一颗特别耀眼的星星,周围的小星球都得围着它转一转呢。

美利坚共和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共和国宪法读后感

美利坚共和国宪法读后感读完美利坚共和国宪法,就像经历了一场穿越到美国建国初期的奇妙旅程。

首先得说,这宪法一开头就给人一种特别严肃、特别高大上的感觉。

就像是一群超级聪明、还特讲究规则的家伙坐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把这个新国家给好好规整规整。

那些制定者们可真是脑洞大开又谨慎得很。

从三权分立这块儿看,那简直是一个天才的设计。

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个权力就像三个小伙伴,互相监督又互相制衡。

立法权像个爱唠叨的大妈,负责制定规则;行政权就像是个干活儿的大汉,负责把这些规则执行起来;司法权呢,像是个严厉的裁判,专门盯着前面两个有没有乱来。

这就好比玩游戏,有了明确的分工,还互相盯着不让作弊,这样整个国家机器才能有序运转。

要是其中一个权力变得太大,那就糟糕了,可能就会变成“独裁游戏”,这三权分立就像是给这种糟糕情况上了三道大锁。

再看看宪法里关于公民权利的部分,这可真是个好东西。

它就像是给每个美国人发了一个保障小盾牌。

无论是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还是其他权利,都像是盾牌上坚固的板块。

不过呢,这也不是说完美无缺。

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权利的真正落实也走了不少弯路,就像一个刚开始走路的小孩,跌跌撞撞的。

比如说黑人的权利,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这就像是宪法这个盾牌上有一块被遮住了,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还有修正案这个事儿。

这就像给宪法这辆车随时做改装,时代在变嘛,那宪法也得跟着变一变才能跟上趟儿。

有些修正案是为了让公民权利更加完善,有些则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情况。

就好比车开着开着发现少个零件或者需要升级,那就赶紧加上或者换上新的。

不过呢,这宪法毕竟是美国自己的宪法,它带有浓厚的美国特色。

它适合美国那块土地,就像一套衣服只适合特定身材的人穿一样。

别的国家要是想完全照搬,那肯定是会水土不服的。

总的来说,美利坚共和国宪法就像一本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说明书,指导着美国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

它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学习,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

美国宪法 读书笔记

美国宪法 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论美国的民主》是一部介绍美国社会的专著,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政治制度社会情况和民情进行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专著。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以美国为例证明,法制,特别是民情,有助于一个国家发展和维护民主。

美国的民族向我们昭示:我们应当渐进式地发展民主,建立民主制度,应当首先向全体公民灌输自由民主的知识,培育其享用自由民主的思维和情感,形成有利于民主的民情。

对了解美国政治制度与民情具有深远影响,对我国的法制进程也有所启示。

在作者眼中,民主的前提始终是自由,反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皇权至上,并将儒家作为统治思想大力推行,严重桎梏了人民的思想观念。

中国没有良好的民主基础,不具有民主的意识和习惯。

想要成为一个类似美国这样真正民主的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一场更为深刻的民主变革。

在作者看来,影响美国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点:即自然条件、法制和民情。

自然条件,提供了民主革命的适当空间;法律和司法制度,为民主提供了制度框架;民情,则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看不见的基础。

本书下卷第三部分:民主对我所说的民情的影响,在这一文中提到了美国的年轻女性教育。

没有一个自由社会没有民情,社会的民情是由女性创造的。

凡是影响妇女地位、习惯和思想的一切东西,都具有重大的政治作用。

在几乎所有的信奉新教的国家里,年轻女性的自主行动性都比较大,像英国那样的保有或者获得自治的新教国家里,独立自主性更大。

因此,自由通过政治惯例和宗教信仰进入每个家庭。

在美国,新教的教义和非常自由的政治体制和非常民主的社会情况互为补充,没有一个地方的年轻女性像美国女性那样完全自主。

美国女青年在结婚年龄以前,已经逐步开始不受母亲的监护;在还没有完全走出童年时期,就已经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见解,单独行动;人生的宏大场面不断地展现在她们面前,父母不干预,而且让她们去观察,正确地正视。

社会的邪恶和危险很早就呈现,她们相信自己又足够的力量来应付,周围的人也这样想。

[其他论文文档]美国宪法基于中国自由观念的众多启示

[其他论文文档]美国宪法基于中国自由观念的众多启示

美国宪法基于中国自由观念的众多启示一、中国语境下的自由认知(一)与枷锁对立,由专治催生自由就是自由,它还能是什么? 当我们竭尽全力地去解释它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乏力,但若说出它的对立面恐怕是毫不费力,如枷锁、束缚、压迫、限制等等。

因此我们已经习惯了从相反的一面来解释自由,而难以正视它本身的存在。

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又来自哪里呢? 我们不认为自由会凭空而来,当然也不会凭空存在。

这是中国人的哲学,非黑即白,非好即坏。

有自由就要有束缚,束缚就是枷锁,而枷锁与自由又都能够在某种状态下自行其道,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当我们把历史的视角拉回到近现代,我们对于历史中政治状态的解读是封建专制统治,也就是说自由与枷锁的对立存在也必然是在专制的形态中成就的。

我们从自由的对立面反推自由源头,就必然得出自由由专制催生这一结论。

但显然历史的结论掌控了我们对于自由的认知。

我们的自由从来都是被动的自由,它的主动性必然在专制中泯灭,在与枷锁的对抗中消逝。

(二)当专制被推翻,枷锁被破除胜利总值得欢欣,但胜利总不会长存。

当我们推翻我们所能推翻的,打破我们所能打破的,剩下的难道要留给历史来消化么? 自由在这个时候更是显得格外特殊,它呈现的态势不似从前,而是向两个极端演变。

一是自由的主动性残存的那么一丁点的萌芽骤然爆发,再一则是与其截然相反的对自由的主动性前所未有的灭杀。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者竟不是相互抗衡的力量,它们甚至能够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相交织而存在。

人性善恶也许我们不能妄下断言,但人性有恶是毋庸置疑的。

人无论是自我的克制,或是处于社会的束缚都是企图以人类的智慧来避免和压制人性的恶。

而自由的主动性正是人为恶的关键之处,那么当枷锁被破除,而没有新的束缚的时候,可以想象以人性的恶都会干出些什么事情来。

正所谓过犹不及,爆发正使自由套上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枷锁,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庆幸的是我们另辟蹊径地自我挽救了一段沉沦的历史,我们开启了一段崭新的自由篇章。

美国宪政读后感

美国宪政读后感

美国宪政读后感.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user_upload_txt.aspx注一:见1953年的案件Brown v. Allen的判例报告,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url="/us/344/443.html"]/us/344/44 3.html[/url]。

说明:美国宪政学者注明案例出处时最常用的是美国政府编的“United States reports”(《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报告》),标注方法简写为卷次+U. S.+起始页码+(年代)。

过去,国内学者很难查阅和核对判决书的引文,现在,美国有好几个网站都把重要判决做成数据库放在网上,供读者免费使用。

本书给出这些案例在法律大全网站(FindLaw,[url="/casecode/supreme.html)的位置。

早期的“United"]/casecode/supreme.html)的位置。

早期的“United[/url] Statesreports”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极简单的案情摘要和双方律师辩论的详尽文字,第二部分才是法院意见。

前者所占篇幅有时比后者还多。

后期的“United Statesreports”除了法院的意见,还编有比较详细的判决摘要(开始叫statement of case,后来叫syllabus),但一般略去了律师辩论的内容。

另外,前90卷(1875年以前)都署编者(法庭的书记员)的名字,不同编者编的“United States reports”单独编序列卷号,91卷开始才统一编卷号。

故有的美国学者引用前90卷时,采用单独卷号+编者+页码的作注方式。

而且,个别单独编号的版本与后来统一编号的重印本页码有出入,引用和核对时要小心。

让外行人看门道蓝翼很不错的一本书,把美国历史上很多头绪纷繁复杂的大案的线索梳理得很清楚,也因此使人更容易透过热闹的表象看到接近本质的一些东西。

任东来《美国宪法历程》读书笔记

任东来《美国宪法历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系别:一系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2)学号:20110104234 姓名:顾宝俊王辑思先生对于本书有着这样的高度概括:《美国宪法历程》一书并非就法律谈法律,而是用生动的笔触、翔实的资料描述了法治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生根到开花的历程。

联邦最高法院的25个故事所提示的是一以贯之而又不断发展的一种观念、一种精神,美国宪法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1787年的《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法制的框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但法制的完善及其实践(法治)却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在极大程度是得益于美国建国初期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及其法院的司法实践。

在马卡洛诉马里兰州这一著名案例中,马歇尔法院的判决提出了解释宪法的“默许权力”理论,确立联邦至上的宪法原则,从而对美国宪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卡洛诉马里兰州案,案件最核心的问题便集中在:美国究竟是联邦政府拥有唯一的主权,还是各州和联邦同时拥有主权?或者说白了,究竟谁大谁小,谁听谁的。

马歇尔大法官指出,美国联邦宪法曾提交给各州人民讨论,并由他们特别选举出来的代表会议批准通过而“获得充分权威”。

因此,其结果是,联邦“政府直接产生于合众国的人民,并以合众国人民的名义”确认和建立。

各州的确拥有主权,但是当这一主权与联邦的主权发生碰撞时,州的主权必须服从于联邦的主权。

因为,“联邦政府断然是、而且真正是一个属于合众国人民的政府。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它(联邦政府)都是来源于人民。

它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并直接对人民和为人民的福祉而行使。

”辩方律师有指出:未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由各州保留,同时各州又有管理商业的权力,而银行便是一种应由州政府管理的商业机构。

宪法并没有授权联邦政府建立银行这类法人团体,尽管宪法允许国会通过一切必要的法律来保证宪法所授予的权力,但建立合众国银行并不属于必要的法律之列。

对此,马歇尔一方面承认,联邦政府只是宪法所规定的权力部门之一,只能行使宪法所授予它的那些权力。

美国宪法稳定性的反思

美国宪法稳定性的反思

美国宪法稳定性的反思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自 1787 年制定以来,历经两百多年,虽多次修正,但主体框架和核心原则始终保持稳定。

这种稳定性在世界各国宪法发展的历程中堪称独特,然而,我们在赞叹其稳定性的同时,也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反思。

美国宪法稳定性的形成,首先得益于其精心设计的制度框架。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权力的制衡与约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有效防止了某一权力的过度膨胀和滥用,从而维护了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此外,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使得宪法能够在不同地区和层面得到相对统一的适用和执行。

再者,美国宪法所蕴含的深厚的法治传统也是其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美国社会,法律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宪法怀有敬畏之心,并自觉遵守宪法的规定。

这种法治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为宪法的稳定运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国宪法稳定性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宪法在制定之初,就存在着对某些群体的忽视和不公平对待。

例如,当时的宪法并没有赋予妇女和黑人平等的权利,这种先天的缺陷在一定时期内限制了宪法的公正性和普适性。

尽管后来通过一系列的修正案和社会运动,逐步弥补了这些不足,但历史的痕迹依然难以完全抹去。

在现实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

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观念的变迁、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都对宪法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宪法的修正程序相对复杂,往往难以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导致在某些情况下,宪法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新的社会问题。

同时,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利益集团和党派纷争也对宪法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对宪法的解释和适用进行扭曲和操纵。

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也常常使得宪法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而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依据,从而削弱了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宪法》读后感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自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至今,才走过200多年的历程;美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其成文宪法和联邦制度的“年龄”在世界上均首屈一指,由此,还可以说,美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没有《联邦宪法》,就没有事实上的美利坚合众国,可以说是一部宪法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国宪法不过二十多页,文字清楚扼要,读起来并不难懂。

但这些简单的文字背后,却处处蕴藏着深厚的宪政与共和精神。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主题中看到:一、联邦与洲的关系美国这个国家确实与众不同,以致使它在政府的权力分配上都要独树一帜——大多数国家的权力都是由中央层层向下分配,美国恰恰相反,中央的权力来自地方联合同意下的赋予。

联邦政府是否过强,权力是否过大,州政府的权力和自由是否被华盛顿所盖过,从开国至今,一直是美国政治争论中的一个话题。

在联邦与洲的关系中美国宪法首先明确了联邦政府与洲政府的法律地位。

美国宪法第6条规定:“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中有与之相抵触的内容。

”这一条从肯定联邦法律高于州法律的角度,对联邦政府高于州政府的法律地位作出了宪法规定。

另一方面宪法规定联邦负有对州的保护义务。

美国宪法第4条第4款规定:“合众国保证本联邦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保护每州免遭入侵,并应州议会或州行政长官(在州议会不能召开时)的请求平定内乱。

”对于联邦权力,美国宪法采取列举的方式规定,对于洲权力的界定则适用推定原则。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0条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美国联邦制不仅自始就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和同期世界其他国家联邦制的鲜明特点,而且还发挥着屏蔽党争之弊、保障自由权利和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功能。

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美国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之一,但他在国内的政治系统里却并没有左右一切的权力。

即使在总统本份内的国防、外交范围内,也难免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向国会游说、胁迫(并非指以权力压之)或利诱(并非指行贿),或是直接争取民众的支持,才能推动他的政策。

我们有句古话“长安居大不易”,美国则是“华盛顿居大不易”,或者可以说“民主总统不易为”!这种相互制衡,正是美国政治上的奥妙;更奥妙的是这种体制从美国开国之始就定下来了。

美国宪法开篇就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第1条、第2条、第3条规定的首句话分别是:“本宪法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从而鲜明地勾勒出美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法院行使。

三权分立包含了“分权”与“制衡”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分权是制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分权就无法形成制衡的格局;制衡是分权的目的和结果,分权的意义就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在调整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过程中得以具体贯彻和体现。

三、人人平等美国宪法,是为了组织联邦政府的同时又要限制联邦政府欺压人民而产生的,因此美国宪法虽然在确立之初并未写入公民权利,但在以后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及其他权利法案中,规定了大量的有关公民个人的权利,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1868年美国宪法的第14条修正案标志着美国公法的一个转折点,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并确立了美国法律上的两项重要原则——“适当的法律程序”和“平等的法律保护”——不仅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各州之间也要保持平等地位,原则上任何州都不能获得联邦政府的特殊对待。

根据宪法的规定,各州还要互相尊重和承认彼此的法律,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要在形式上保持共和体制。

这就使得政府必须守法,而且不能随意制定法律鱼肉百姓,从而可以看出保障人民乃至少数人的权利,是美国宪法的目的。

观察到这些之后,再结合美国宪法的诞生过程继续思考,不禁会有更多感慨:Firstly,the constitutional way of America can not be copied. America was not a real country when it issue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n July4th,1776.It was just some loose colonies. It was a confederation that knocked together temporary by the people who pursued of freedom and resisted the British tyranny . They had a war with Britain for eight years in order to defend freedom and strive for rights. They would break up and go back to their homes after they won the war. However, four years later, they foundthat they must establish a formal state. Thus they got together again and discuss the problem of constituent and foundation. Therefore, America is a nation that idea comes first, and then the country;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first, and then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 This is equivalent to draw on a blank sheet by trained painter. By contrast, we China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authoritarian tradition. So drawing up a constitution is just like the old city reconstruction.第一,美国的制宪方式不可复制。

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的时候,美国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只是一些松散的殖民地,是一些为追求自由,而不惜漂洋过海的人们为了抵抗英国的苛政,临时拼凑起来的“邦联”。

为捍卫自由和争取权利,他们不得不揭竿而起,跟英国打了8年仗,打赢后大家就一哄而散各回各家。

过了4年,发现情况不对,不建立一个正式的国家还真不行,这才又重新聚在一起,讨论制宪和建国的问题,所以美国是先有理想,再有国家;先有《独立宣言》,再有《联邦宪法》。

这就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而且还都请的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

相形之下,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制宪相当于旧城改造,难度自然要大多了。

Secondly,it is with ideal and based on reality. It was written in the starter part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e creator gives them some rights can not be deprived and transferred, which include right of life, right of freedom and right to pursue happiness.Men set up the government to protect these rights. This is the American ideal. But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drafters are obsessed with it. Maybe it is just like the speculation of YiZhongtian. It only had two kinds of results: One is fetching up nowhere finally because of self-opinion, and the other is putting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in distress at last because of the debate and the argument. Owing to the pragmatic spirit of the most framers at that time that they can regard solving the most prominent practical problems in social existence as top priority. Thus, they created the great essence in the form of not stick to one pattern. Even now, we can see clearly from the constitution that it did not mention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citizens.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constitution representatives took no count of civic rights.I t was just because that establishing a state, drawing the constitution and impowering are urgent affairs at that time.第二,怀揣理想,更立足现实。

《独立宣言》开篇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这就是美国人的理想。

但假如当年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们都纠缠于此,事情又会怎样?也许就像易中天先生猜测的那样,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固执己见不欢而散,最后一事无成;二是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最后陷国家、人民于水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