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家乡的思念以及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人的才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描绘古诗中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动画等。

2.道具: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图片、模型等。

3.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古诗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模仿古诗中的情境,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歌。

《静夜思》、《春晓》和《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代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对于诗歌的深层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欣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原因:古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感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3.课堂讲解:教师对三首古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三首古诗的标题和作者,以及每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教案

1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 ,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 ,引发学生兴趣。

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 ,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 ,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

齐读 ,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 ,注意古诗的韵味 ,读的舒缓些 ,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 ,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 ,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 ,对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内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 ,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 ,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确实 ,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 ,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 ,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 ,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以及诗人的感情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例如,展示《静夜思》的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寂静的夜晚。

2.呈现(10分钟)呈现《静夜思》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品读中体验整合中悟情——人教课标版四班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陈志勇理念:这三首古诗词同是写景的,通过将同一主题的三首古诗词整合在一起教学,可以深化同学的理解与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拟采纳并列推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同学分别理解同构文本的诗意,再比较其中的区分和联系,体会诗人不同的意境和心境,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生:诗人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描写得很漂亮!从“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中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的确很漂亮!师:大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描写望洞庭美景的这些诗句的吗?生: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生: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青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师:大家认为这两个比方怎样?生:很好,形象逼真。

师:是啊,诗人以敏锐的观看,精确的比方,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那奇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开心的。

生:轻松自然的。

师:李白通过众鸟飞尽和孤云独闲,写出了自己孤独孤独的心境,而刘禹锡则通过比方,写出了洞庭湖的漂亮景色,抒发自己开心轻松的心情。

都是美景,为什么人的心情却不一样呢?下面这组文字会告知大家答案的。

(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后,被迫离开长安,过了长达10年的飘泊生活。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味道,增加了很多孤独孤独之感。

因此他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理想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刘禹锡是在去和州任职的路上经过洞庭湖,此时的他踌躇满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洞庭湖美景,令人如置身其中。

)师:体会到了诗人的不同心境,大家知道该怎样读好这两首诗了吗?试着读一读。

(先自读,后指名读)师:大家认为他们谁读得好一些呢?(读后评议)师:知道如何读好了,那么大家带着诗人的感情把这两首诗读一读吧!师:去了敬亭山,我们感受到了诗仙李白的孤独;经过洞庭湖, 我们观赏到了洞庭湖的美景;下面我们随着白居易的思绪,去江南游玩一番好吗?生:好!师:(课件出示《忆江南》)读一读,再找找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吧!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体会诗人们真挚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形式优美,内容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家乡的思念,还有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代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词美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词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欣赏古诗的韵律美。

4.教师引导: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文,解决教学难点。

5.朗读训练: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雷雨》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并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2.古诗中特殊句式的理解。

3.对古诗主题和大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重点词语。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音频,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展示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进行讲解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以及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内容。

但在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欣赏和鉴赏古诗,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欣赏法: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和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古诗《春晓》,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背景。

然后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示范课教学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示范课教学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示范课教学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三单元《古诗词三首》•课时:1课时•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老师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生能够朗读、背诵《清明》、《长恨歌》、《将进酒》这三首古诗词,提高朗读能力及语感。

3.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优美、高雅和深刻的内涵。

三、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学生观察课前准备所摆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想到“清明”这个节日,老师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为学生打下课堂学习的基础。

导入老师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引导学生回答。

介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了很多文化、历史、地理等的知识。

学好古诗词,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和修养。

课堂学习1.首先学习《清明》这首古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清明》这首诗,由老师先朗读一遍,再让学生试着朗读一下。

在学生的印象中,古诗词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老人”读的内容,“难懂”的代名词。

所以老师在这里要向学生普及古诗词的韵味、美感,让学生在快乐中欣赏古诗词,慢慢地喜欢上他。

然后,老师向学生讲解一下《清明》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故事,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了解。

最后,老师把这首古诗再读一遍,演绎出每一个诗句的真正含义。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练习自己的语感。

2.接下来,学习《长恨歌》这首古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长恨歌》这首诗,介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以唐玄宗的心情展开这首诗的背景。

老师示范朗读这首古诗,并读一些重要词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要提醒他们注意切记韵脚。

学生跟随老师反复朗读。

在学习完成之后,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深层次含义。

3.最后,学习《将进酒》这首古诗同样地,在黑板上写下《将进酒》这首诗,并让学生先自己朗读一遍。

老师介绍了这首诗人李白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这首诗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根据老师所讲述的背景和文化内涵,重新朗读这首古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是该课文的教学第三课时。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进一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但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感悟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法,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感受诗文的美。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取长补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课文翻译,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同时配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课文,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解疑合探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诗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可能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教材中的注释和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析和理解。

2.古诗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3.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讲解法:对重难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4.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资料,用于创设情境。

2.准备古诗的注释和译文,方便学生理解和查阅。

3.准备朗读和讨论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背诵古诗,并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

5.拓展(10分钟)讲解古诗中的重难点词语,解释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包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古诗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古诗文朗读和背诵的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这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并阐述古诗中所包含的哲理。

2.能够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3.能够通过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涵。

2.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结合诗歌赏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寄扬州韩绰判官》、《过华清宫绝句》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

2.能够通过导师引导,领悟古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1.細致研读古詩內容,理解其中的隐喻和抒情意境。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古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黑板、笔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诗歌的美”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新课呈现(15分钟)1.讲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跟读古诗,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含义,并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抒情。

第四步:诗意仿写(20分钟)1.要求学生模仿古诗的格式,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古诗”。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展开创作。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古诗进行阅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2.带领学生探讨古诗中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古诗意境,朗读技巧难点:领悟古诗中的哲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和诗歌赏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日》三首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写景抒情,又有叙事言志。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文本、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古诗解读、作者简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帮助他们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生的哲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难点:对于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解读和分析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绝句》和《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形式优美,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诗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古诗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3.纸和笔:用于学生进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古诗。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图片。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和背诵,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课选编了三个不同朝代的古诗词,分别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苏轼的《春日》,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欣赏法:欣赏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源。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4.教材:准备《古诗词三首》的教材,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要学习的three ancient poems,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登鹳雀楼》、《春日》、《石灰吟》三首诗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并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简单的古诗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他们在古诗的鉴赏和赏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对古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1.对比阅读法: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和赏析文章,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大意。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2.古诗词三首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写出江南农村春末夏初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着重写人。

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他既是词人,亦是画家,他的笔下是诗情画意:雨中青山、空中白鹭、两岸桃花、水中渔舟、青笠绿蓑,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地“春雨垂钓图”。

《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

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淡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2.在诵读品位中、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课件、两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诗人导语:有人说“江南”的同义词是“沉醉”!因为江南的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月,都是那么令人陶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乡村四月”(板书)(学生读题)。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南宋诗人翁卷,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这位翁卷先生。

(课件出示翁卷的资料),生读一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同学自个儿练读古诗。

2.出示生字,读准“了”“蚕”“桑”的读音。

练习写“蚕”,第一笔不要写成撇,“桑”字注意上半部分三个“又”,最后一笔都是点,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始末理念:这三首古诗词同是写景的,通过将同一主题的三首古诗词整合在一起教学,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拟采用并列推进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别理解同构文本的诗意,再比较其中的区别和联系,体会诗人不同的意境和心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环节: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1.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设计意图:王国维说:入境始于亲。

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它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4.交流读后收获。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照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一)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1.过渡语引入。

2.品读《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寄寓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二)学习《忆江南》1.直奔中心,引导抓住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理解。

2.自由品读,读后交流: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了什么?3.赏读反问句“能不忆江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忆江南》(设计意图: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整体回顾,感悟诗情1.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一样吗?当这三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想呢?你想说什么呢?(自由畅谈,体会三首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诗的情感上再次整合,体会诗人借景抒情之妙,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五、积累诗句,迁移诗境1.读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外两首。

2.推荐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如《鹿柴》《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等供学生品读积累。

(设计意图:课止而学未止,同题诗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认识古诗之浩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累诗句。

)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必做)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选做)教学实录师:(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敬亭山,游览洞庭湖,追寻江南美景好吗?生:好!师:(课件出示三首诗)下面大家先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读正确,读通顺。

读完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生自读古诗)师:谁来读读这三首诗?生:我来。

(读诗)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呢?生:他“旧曾谙”读错了。

师:你来读读看,好吗?(适时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生读诗)师:大家一齐来将三首古诗读一遍,好吗?(生齐读)师:大家认为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呢?生:李白、白居易、刘禹锡三位诗人都是唐代的。

生: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生:《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写现实中作者看到的景物,《忆江南》写的是诗人回忆中的江南美景。

生:前两首是诗,《忆江南》是词。

师:哦?你是怎么知道前两首是诗,《忆江南》是词的啊?生:我在预习的时候发现第三首诗跟以前我们学习的诗不一样,每句诗的字数不一样,于是我就问我爸爸,爸爸告诉我说《忆江南》是一首词。

师:哦,你真棒啊,善于观察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真好!《忆江南》的确是一首词。

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它也有固定的格式。

词与诗歌是有所区别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去搜集一下这些方面的资料。

师: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敬亭山、洞庭湖和江南美景吧!生:好!师: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三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生认真学习)师: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问题自由交流、发言。

生:我知道了《望洞庭》描写了湖水和秋月。

生:《独坐敬亭山》描写了孤云和众鸟。

生:我知道了作者观察的地点是不一样的。

师:你从哪里发现观察点不一样呢?生:《望洞庭》作者是在远处看的,从“遥望”一词可以看出来;《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李白就在敬亭山,孤云和众鸟他都看不到了,只看到敬亭山。

生:我还体会到了李白很孤单。

生:老师,我觉得洞庭湖很美丽,敬亭山不美。

师:哦?你为什么会觉得敬亭山不美呢?告诉同学们你的想法好吗?生:作者没有描写敬亭山啊,所以我感受不到它的美丽。

师:同学们,你们大家认为呢?生:我认为敬亭山应该是美丽的,从“相看两不厌”可以看出来。

如果不美丽,李白会“看不厌”吗?生:我也认为敬亭山应该是美丽的,只是因为鸟儿们都无影无踪了,白云也飘远了,李白此刻孤身一人,感觉很孤单,所以没有心思欣赏美景。

师:说得对,李白是因为感觉到孤单而没有心思欣赏美景,那刘禹锡呢?他是怎样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呢?生: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描写得很美丽!从“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中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的确很美丽!师:大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描写望洞庭美景的这些诗句的吗?生: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生: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师:大家认为这两个比喻怎样?生:很好,形象逼真。

师:是啊,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愉快的。

生:轻松自然的。

师:李白通过众鸟飞尽和孤云独闲,写出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而刘禹锡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抒发自己愉快轻松的心情。

都是美景,为什么人的心情却不一样呢?下面这组文字会告诉大家答案的。

(课件补充出示两位诗人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后,被迫离开长安,过了长达10年的飘泊生活。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许多孤独寂寞之感。

因此他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刘禹锡是在去和州任职的路上经过洞庭湖,此时的他踌躇满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洞庭湖美景,令人如置身其中。

)师:体会到了诗人的不同心境,大家知道该怎样读好这两首诗了吗?试着读一读。

(先自读,后指名读)师:大家认为他们谁读得好一些呢?(读后评议)师:知道如何读好了,那么大家带着诗人的感情把这两首诗读一读吧!师:去了敬亭山,我们感受到了诗仙李白的孤单;经过洞庭湖,我们欣赏到了洞庭湖的美景;下面我们随着白居易的思绪,去江南游玩一番好吗?生:好!师:(课件出示《忆江南》)读一读,再找找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吧!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理解吗?生:太阳升起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到了,江水碧绿得像蓝色的一样。

师:江水像蓝色的一样?这个理解大家认为有问题吗?生:不能说江水像蓝色的一样。

师:那要怎么理解呢?大家看看课文的注释,想想再来说说。

生:我知道了,应该是:春天到了,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

师:你真聪明!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呢?生:比喻。

师:下面大家把这首词整体再读一遍,再来谈谈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后回答)诗人是在回忆江南美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从课题的“忆”字知道的。

生:还可以从注释中了解到。

“旧曾谙”是过去曾经很熟悉的意思,既然是过去的,肯定是在回忆呀,诗人此时并不在江南。

生:从“能不忆江南?”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一往情深,十分想念。

师:江南的风景如画,令白居易十分喜爱,以至在十几年之后依旧念念不忘。

你能把这种喜爱与怀念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自读)师: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作者怎能不忆江南呢?(师补充介绍,创设阅读情境)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10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江南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我们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生:能不忆江南?师:我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生:能不忆江南?师:读得真好!同学们想想,假如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改成叙述句,如“天天忆江南”“永远忆江南”好不好呢?生:不好!师:为什么不好呢?生:反问句的感情更强烈一些!师:是呀,这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师:大家再带着诗人对江南的一往情深,读读这首词吧!(生读)师:同样是写景的三首诗,三位诗人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当这三处美景分别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李白诗中并没有说自己很孤独,但是我们从他的描写中却深深地体会到了他的孤独。

生:《望洞庭》描写的景物确实太美了,我真想去看看!生:白居易离开江南十几年了,他还是那样的依恋,可见他对江南的感情有多深啊!师: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了这三首诗词,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呢?生:我们读诗,要能从诗句中体会到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就像《独坐敬亭山》抒发了李白的孤独寂寞之情,《望洞庭》表达了刘禹锡的轻松愉悦之情,《忆江南》诉说了白居易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一样。

师!说得太好了!大家给他来点掌声好吗?(鼓掌)师:白居易所作的《忆江南》共有三首,老师将其他两首也给大家带来了,大家先自由读读,再将其摘抄在采蜜本上吧!(生摘抄记录)师:同学们,古代诗人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很多,如《鹿柴》《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这些古诗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将其积累起来吧!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三首描写祖国美景的诗词,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诗作中的精品,希望大家都能背诵下来,行吗?生:行!师:诗人描写的景色是那么美丽,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将古诗所表现的画面画下来,好吗?生:好!1.本课的教学以主题同构古诗词的内在联系为纽带,通过先整体诵读再对比品读的形式,采用并列推进式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逐一教学、割裂教学的弊端,将三首主题同构古诗词进行整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