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认识区域 位置与分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158e511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d.png)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课表要求:认识区域的位置与分布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并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简单分析、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等特点,培养描述某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2、了解东北地区地形特征,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初步认识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2、阅读地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三、教学方法地图法、讨论法、比较法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东北地区地图、地形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冒与自然开境一、地理位置、范围不L1、位置2、黑、吉、辽二、地形特征1、地形2、地势七、教学反思教学环节设计完整,基本解决本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贴纸活动,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分布情况,从而总结出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这是本节课的新意。
使用视频、图片资料,让许多没有到过东北地区的学生感受东北地区。
课程大体上是满意的,有些许细节需要改进。
由于是赛课,学生情绪的调节还没做到位,学生上课较为紧张,不能很好的展现课堂上的互动。
课堂上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同学,没能及时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需要改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02562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8.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理解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但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了解还较浅显。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2.难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区域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分析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区域案例资料,如地图、图片、文献等;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区域案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让学生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fb435b066bd97f192279e962.png)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一、地理位置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3.绝对位置(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4.相对位置(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二、地形特征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1)外围是黑龙江、鸟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2)中间是山地和丘陵(3)内部是广阔的平原气候特征1.属温带季风气候(1)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2)降水多集中在夏季(3)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我国降雪较多的地区2.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2)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四、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一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三、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匀(1)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2)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哲族等;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四、城市分布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2.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3.主要城市(1)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2)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3)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组五、农产品生产基地1.农业生产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2.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主要农产品(1)玉米:发展较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2)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2/5强(3)甜菜: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的1/3强,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六、重工业基地1.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2.传统工业的衰退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湘教版地理教案-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湘教版地理教案-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3ceedc59c77da26924c5b015.png)
投影“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什么?
(2)长白山植被呈显著垂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由于长白山海拔较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变化,长白山的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并且东南侧的上限比西北一侧要高。
过程与方法:1、阅读分析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国家和省区等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2、了解东北地区地形特征,学会描述某个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初步认识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南端濒临渤海和黄海,相邻国家有俄罗斯、朝鲜,相邻的省区有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
(板书)1、范围
2、经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4、相邻国家、省区
投影教材图6—6“东北地区地形分布”。
(提问)通过这幅图大家又能得到什么道理信息呢?
(讲授)运用地形图,我们可以了解区域的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投影教材31页“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数量是1953年的多少倍?
(2)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布是多少?
(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且人口东北不均匀。
听歌曲,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湘教版地理教案-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科目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节次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精ppt课件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a76b06fe4733687f21aa07.png)
沃野千里 平原 中部 松嫩平原 耕地资源丰富 东北部 三江平原
2.重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大庆 哈尔滨 沈阳、齐齐哈尔 长春、大连
中国重要的___石__油工业基 地
动力机械 _________基地
重型机械 _________、冶金设备 及矿山设备生产基地
运输机械 _________制造基地
(2)工业结构特点:依托丰富的_煤__铁__等资源, 重点发展_钢__铁__、_机__械__、汽车、_石__油__化__学__工业, 形成了以______重_为工支业柱产业的结构特点。 (3)重工业基地:_辽__中__南__工业基地。
的少数民族是_满__族__。
2.城市分布: (1)分布特点:城市主要集中在_交___通__干__线___沿__线 地区,
特别是_哈__Biblioteka __线__、滨洲线、_滨__绥__线__沿线地区。
(2)主要城市。
①北部中心城市_哈__尔___滨_:工业发达,重要铁路枢纽; ②中部中心城市_长__春__: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③南部中心城市_沈__阳__:是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
海相望。
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形以_平__原___、__丘__陵__和___山__地 为主,地表结 构大致呈_半__环__状__的三带:外围是_黑__龙__江、乌苏里江、 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__山__地__和__丘___陵 ,内 部是广阔的__平___原。 (2)气候:属于_温__带___季__风_气候,冬季_寒__冷__漫___长_,夏季 _温___暖__短__暂__。降水多集中在_夏__季__,冬季降雪较多。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导学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a23725d5bbfd0a7856734e.png)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掌握认识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学习重难点】1、认识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2、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阅读P25“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了解学习方法并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地处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及为邻;(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温度带);东北地区包括省、省、省;邻省:南连省,西接,与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合作学习)(1)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日本:国,(交通运输方式)便利,有利于“”型经济的发展。
中国:中国位于亚洲,太平洋,兼备,有利于从、两方面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贸易。
蒙古:是国,没有海运,不利于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东北平原纬度较,热量,雨季,降水较,适合耐寒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生长期长,一年熟。
海南岛纬度较,位于带,热量,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降水,农作物生长期短,一年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水热条件介于东北平原与海南岛之间,农作物可一年熟。
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1、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状的三带:外围是江、江、图们江和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和,内部则是广阔的。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平原由、和冲积而成。
2、地势特点:通过图6-5、6-7,判断东北地区的地势特点:高,低。
3、白山黑水: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b7906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9.png)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
地理学习也是一样,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问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问点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宽敞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的汽车制造基地。
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b03e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a.png)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是本册书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区域的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知识性的内容,也有实践性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在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上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掌握区域的特征,能够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学习,增强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区域的特征,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2.教学难点: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区域的特征的分析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和区域的特征。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经纬度、方位角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如城市、乡村、自然灾害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东北地区的城市特色:
①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城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通过 滨洲、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联系。并且具有中西合璧的城 市风貌。
②长春,吉林省省会城市,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 要的汽车制造基地。 ③沈阳,辽宁省省会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 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9.(2008·莆田市质量检测)从2003年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的决定以来,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西部开发后又一个投资 热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 (2)乙地是 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国家)。 平原,它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该地 。
(3)居住在长白山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朝鲜族、满族 C.傣族、壮族 B.彝族、白族 D.苗族、土家族
山脉,B是
盆
(2)新疆的行政中心D是
省。 资源(矿产)。 )
(3)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和新疆都有丰富的
(4)从新疆往华北地区输送天然气,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内河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5)读“辽中南工业区图”,说出辽中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 件: 。(至少写出两方面)
【解析】本题以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和支援新疆发展为背景 , 将两个重点地区有机结合起来考查。重点考查两个地区地理位 置、地形区、资源、产业分布、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知识。第 (1) 题,侧重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新疆——“三山夹两 盆”,南面A山脉是我国的昆仑山。昆仑山以北是我国最大的盆 地塔里木盆地,也是我国西气东输的起点。C山脉大兴安岭是我
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
分界线之一。第(2)题,考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知识。第(3)
题,通过读图可以得出两个区域均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第 (4)题,
考查天然气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在此可以拓展“西气东输
工程”的知识点。第(5)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图中挖掘信息,
要求学生对辽中南工业区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辽中南地区是依 托于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发达的海上运输条件,密集的交 通铁路网,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悠久的工业历史发展起来的我国 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5.图中①山脉东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
6.关于图中②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简称哈,行政中心是哈尔滨 B.冬季寒冷漫长 C.与哈萨克斯坦隔江相望
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解析】5选C,6选B。第5题,侧重考查东北地区的地形区及其
三、产业分布 1.农产品生产基地:
(1)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黑土肥沃,气候温和湿
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2)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农作物 玉米 甜菜 集中产区 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本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重工业的优势: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 基础雄厚。 (2)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 工为重要的工业部门。 (3)重要的工业中心: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齐齐哈尔等。
(2010·宁德市质量检测)读“辽中南地区图”,完成7、 8题。
7.A港口的名称是( A.大连 B.秦皇岛
) C.天津 D.烟台 )
8.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①钢铁工业 ③海洋渔业 ⑤造船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④畜牧业
A.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
B.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7选A,8选B。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先根据图 中的图例准确判断辽中南地区有丰富的铁矿、煤矿和石油资源 , 适合发展与铁、煤有关的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产业。加上临海 的地理位置优势,可以发展海洋渔业。
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
该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糖料作物是甜菜,松嫩平
原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3)题,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
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主要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
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第 (4)题,要求 学生从交通、矿产资源两个方面分析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 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观察鞍山的位置和图例 ,可以准 确得出结论:该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和便利的铁路交通 网。 答案:(1)朝鲜
(1)山环水绕,平原广阔。
(2)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3)主要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
3.冬长夏短的温带季风气候:
(1)东北三省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2)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且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3)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
(4)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
机制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
型提升。
【特别提醒】(1)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
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有“黑土地”之称。
(2)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交通运输网稠密,城市和人口集中。
(3)大兴安岭既是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之一 ,又
第二十一单元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位于我国东北部的地理位置: (1)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外与俄罗斯、朝鲜两国为邻;内与 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并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具有重要 的战略地位。 2.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的地形:
(2)松嫩 甜菜
(3)A (4)丰富的煤矿和铁矿石资源,交通便利。
10.(2010·泉州市学业考)中央于2003年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的决定,2010年又作出对口支援新疆发展的战略部署,东北 地区和新疆都成为我国的投资热土。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是 地,C是 (山脉)。 ,E是
特点以及黑龙江省的相关知识。①山脉为大兴安岭 ,其东侧地 形区是东北平原,A项指的是青藏高原,B项指的是黄土高原,D项 指的是云贵高原。第6题,图中②省是黑龙江省,简称是黑,行政 中心是哈尔滨,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 阶段,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省区,气候以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 短暂的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答案:(1)昆仑 塔里木
大兴安岭
(2)乌鲁木齐 黑龙江
(3)石油
(4)D
(5)交通(铁路运输)便利;资源(煤、铁)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工 业历史悠久(答对两方面即可)
1.哈大高铁穿过的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
B.东北平原 D.兴安山地
2.下列有关哈大高铁沿线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夏气温差异大
)
B.全年降水丰富,气候温和
C.地形崎岖,河湖密布 D.平原辽阔,“黄土”肥沃
3.乘坐哈大高铁,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麦浪滔天 B.甘蔗成林
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
(4)东北地区也有水稻种植,但分布比较零星。 (5)东北平原由于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型农业机械化生产,农 产品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拓展延伸】(1)东北地区的地形外围为河流低地,中间是山地 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北、东、西三面较高 ,中部 和南部较低。 (2)图们江、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界河。
④大连,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因地处海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成为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每年举办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很具特 色。 (9)辽中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沈阳、鞍山、本溪、 抚顺、辽阳、大连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2013·龙岩市适应性检测)2012年12月1日,横跨东北三省 的哈大高铁开通运营,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 地区的高速铁路。据此回答1~4题。
)
C.甜菜连片
D.大豆满园
)
4.哈大高铁的开通运营,受益最大的工业基地是( A.长三角工业基地 C.辽中南工业基地 B.珠三角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基地
【解析】1选B,2选A,3选B,4选C。本题组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 环境、景观和工业基地。第1题,要求指出哈大高铁经过的地形 区,东北地形区主体是东北平原。第2题,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 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而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所以东 北地区冬夏温差大。另外,东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原 广阔,有肥沃的黑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第3题,该题问
二、人口与城市分布
1.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匀:南部和中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北部山区人 口少。 (2)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城市分布: (1)铁路(哈大、滨洲、滨绥线)占主要地位,连接着各主要城市
和工矿中心。
(2)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3)主要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
的是“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观”,甘蔗是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北
方地区糖料作物是甜菜。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肥沃 的黑土,温和湿润的气候,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 大豆、甜菜等。第4题,哈大高铁连接了辽宁省,这里有我国最 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011·济宁市学业考)读图,完成5、6题。
)
(4)从交通和矿产资源两方面说明鞍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 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重点考查东 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民族以及产业分布等方面的知 识。同时结合东北地区地图,考查了学生的看图、识图、用图 的能力。第(1)题,东北地区周边的邻国有两个,东北地区北面 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南隔图们江和鸭绿江与朝鲜相望。 第(2)题,东北地区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而东北平原包括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