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外成像法探测埋地输油管道

合集下载

用红外成像法探测埋地输油管道

用红外成像法探测埋地输油管道

第27卷第5期2006年9月石油学报ACTAPETROLEISINICAV01.27No.5Sept.2006文章编号:0253—2697(2006)05—0127一04用红外成像法探测埋地输油管道周鹏王明时陈书旺葛家怡张锐孙红霞(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摘要:为了辅助埋地石油管道巡线以及快速定位与排查偷油支管和泄漏点,提出了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埋地输油管道的方法。

应用热力学传导理论,对埋地输油管道上方土壤层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学建模,论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完成了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及具有便携、实时成像特点的红外管道探测仪的硬件设计,运用图像增强、图像分割、骨架跟踪等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埋地输油管道的自动检测。

油田现场试验证明,用这种红外管道探测仪可以方便、直观、快速地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位置、走向及分支状况。

关键词:输油管道;自动检测;红外成像法;热力学传导理论;温度场分布;数学模型;红外管道探测仪中图分类号:TE873.6文献标识码:ADetectionofundergroundpetroleumpipelinewithinfraredimagingmethodZhouPengWangMingshiChenShuwangGeJiayiZhangRuiSunHongxia(CollegeofPrecisionInstrumentandOptoelectronics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Abstract:InordertOassistingperambulationofundergroundpetroleumpipeline,aninfraredimagingmethodforrapidlydetectingthestealingbranchesofpipelineandlocatingtheleakagespotswasproposed.Amathematicmodelforsimulatingthetemperaturedistri—butionoftheearth’Ssurfaceabovetheundergroundpipelinewasestablishedthebasisoftheheatexchangetheory.Thismodeldemonstratedthefeasibilityoftheinfraredimagingmethod.Thehardwarearchitectureofinfraredpipelinedetectorwasdesigned.Thishardwaretakesuncooledinfraredfocalplanearrayandhasthecapabilityofreal—timeimagingandportability.Moreover,theautomaticdetectionoftheundergroundpetroleumpipelinebycomputerwasachievedbysomeimageprocessingalgo—rithms,suchimageenhancement,imagesegmentation,andskeletontrack.Oilfieldexperimentshowsthatthisinfraredpipelinedetectorbeusedtodetectthelocation,trendandbranchofundergroundpipelineeasily.Keywords:petroleumpipeline;automaticdetection;infraredimagingmethod;heatexchangetheory;temperaturedistribution;mathematicalmodel:infraredpipelinedetector为了解决埋地石油管道偷油漏油问题,急需一种埋地管道检测技术。

红外技术于地下管线探测的革新

红外技术于地下管线探测的革新

红外技术于地下管线探测的革新红外技术作为一项非接触式、无损检测的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在地下管线探测领域,红外技术的引入标志着一场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探测精度与作业效率,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从六个方面深入探讨红外技术于地下管线探测中的革新应用。

一、提高探测精度与覆盖范围传统的地下管线探测方法,如电磁感应法和声波探测法,受限于介质条件和信号干扰,难以精确识别复杂环境下深埋或小口径的管线。

红外技术通过捕捉地下管线泄漏或周围土壤温差产生的红外辐射差异,能够在不开挖的情况下实现对管线位置、走向的精准定位。

特别是在寻找热力管道、漏水点时,其热成像功能能够直观展示热量分布,显著扩大了探测范围和提升了探测精度。

二、增强异物识别能力地下环境中往往交织着各种管线和障碍物,区分不同材质、功能的管线是探测中的难点。

红外技术能根据物体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行识别,即便是在视觉上难以区分的管线类型,如塑料与金属,也能通过它们的热传导特性和温度差异加以辨别。

这不仅避免了误判,还为后续的维修和维护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持。

三、环境影响小,提高作业安全性传统探测方式有时需要开挖地面或使用化学物质来辅助定位,这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而红外探测则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探测手段,它不依赖物理接触,减少了对地面和植被的破坏,同时避免了对操作人员的潜在伤害,提升了作业的整体安全性。

四、促进快速响应与应急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如水管破裂、燃气泄漏等,迅速定位问题位置至关重要。

红外技术能够快速扫描大面积区域,即时发现异常热源,为应急队伍提供即时的现场情况评估,缩短响应时间。

这种高效快速的探测能力在减少灾害影响、保障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的智能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红外探测系统能够实时记录探测数据,并通过软件进行深度分析,生成详细的报告和三维地图。

这种数字化管理方式便于长期跟踪管线状态,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无人机红外遥感的地下石油管道安全监测

基于无人机红外遥感的地下石油管道安全监测

文章编号:1672-8785(2019)05-0032-05基于无人机红外遥感的地下石油管道安全监测李器宇张洁徐晓旭(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智能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1)摘要:地下石油管道监测是石油安全工作的重要内一。

针对石油管道的特性,开基于无人机挂载红外热像仪的地下石油管道遥感监测,实现了基于红外影像的管道识别、管道裸露与浅埋识别,并开红外影像与同一管道基于可见光遥像的对比分析。

验红外遥像在地下石油管道安全监测中的性。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红外;石油管道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8785.2019.05.006Underground Oil Pipeline Safety Monitoring Based onUAV Infrared Remote SensingLI Qi-yu,ZHANG Jie,XU Xiao-xu(Tianjin Zhongxvei Aerospace Data System Technology Co.,Ltd.,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Remote Sensing,Tianjin300301,China%Abstract:Underground oil pipeline monitor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oil safety work.According to the heat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pipelines,a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study of underground oil pipe­lines based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ounted thermal imaging cameras was carred out.The infrared image­based pipeline identification,pipeline bare and shallow bured identification were realized.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infrared images and visibl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he same pipeline was performed.The feasibility of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 the safety monitorng of underground oil pipelines was verified.Key words:UA1;remote sensing;infrared;oil pipeline0引言中国是石油生产与消费大国。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是石化行业中非常重要的设施,它承担着将成品油从生产地输送到终端市场的重要任务。

由于管道长期运行、外部环境因素、施工质量等原因,管道泄漏问题时有发生,给环境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如何及时准确地检测管道泄漏问题成为石化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分析目前,常用的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压力监测法、温度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气体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使用,都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压力监测法对于小口径管道和小流量泄漏的检测精度较低;温度检测法对于小规模泄漏的灵敏度较低;声发射检测法和气体检测法对于环境噪声和有毒气体的干扰较为敏感。

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需求。

二、技术分析1. 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红外热像仪对管道周围的温度进行监测和测量,从而实现泄漏检测的技术。

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物会带走管道周围的热量,导致周围区域的温度异常,红外热像仪便可以通过捕捉这些异常的温度变化来实现泄漏的无损检测。

红外热成像技术不受管道介质、流速、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对管道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测,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实时性。

但红外热成像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受到环境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小量泄漏的检测精度较低。

2. 超声波检测技术3. 振动光纤传感技术振动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纤传感器对管道进行振动信号的监测和测量,从而实现泄漏检测的技术。

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物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信号,光纤传感器可以通过捕捉这些振动信号来实现泄漏的无损检测。

振动光纤传感技术对于管道的监测范围和灵敏度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可以实现对于小量、微量泄漏的检测。

但振动光纤传感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受到环境振动和干扰的影响,对于噪声和背景振动的抑制能力较低。

红外热成像仪在油气长输管道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仪在油气长输管道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仪在油气长输管道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3-09T03:41:56.998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1期作者:王涛王洁[导读] 能够准确识别正在发热的疑似故障区域,从而在确认问题上体现了高效率、高准确率。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额需求量急剧上升,油气长输管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成为了主要运输方式之一,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油气长输管道里程不断攀升,钢级越来越高,口径越来越大,长输油气管道途径地区多,沿途地形地貌多样,地址条件复杂多变,而且一经投产,就会长时间运行,管道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管道本身及其附属设施也会老化,产生诸多安全隐患,威胁管道运行,本文就红外热像仪在油气长输管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仪;油气长输管道;故障排除及检测一、前言自然环境中所有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红外热成像仪运用光电技术检测物体热辐射的红外线信号,将该信号收集处理,转换成可供人类视觉分辨的图像和图形(如图1所示),最后进一步量化为具体温度值,操作人员通过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色彩和热点追踪显示功能来初步判断被测目标发热情况,通过查看被测目标的整体温度分布状况,研究目标的发热情况,能够准确识别正在发热的疑似故障区域,从而在确认问题上体现了高效率、高准确率。

红外热成像仪可分为手持式红外热成像仪和在线式红外热成像仪。

手持热成像仪一般外形小巧,方便携带,且配有电池,能够满足不同工作场所的需求。

优秀的在线式热成像仪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监控关键设备和重要资产。

与传统接触式测温设备相比,具有远距离、不接触、不取样、不解体,准确、快速、直观的优点。

在油气长输管道中,可以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快速探测出埋地管线走向,检测储油罐、加热炉、泵、压缩机、阀门等设备外部成像特征,可以判断设备积垢、腐蚀及破损程度,在输油气站场日常巡检中发现漏点、排除设备故障等方面可以起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的作用,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输油气生产安全平稳。

利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初探研究

利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初探研究

利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初探研究王琳;吴正鹏;张晓东;崔龙【摘要】具有较高温度的石油在地下管道中运行时不断向周围扩散能量,在地表形成一个温度高于背景的热扩散异常带。

鉴于这一原理及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热红外成像仪体积的缩小和温度灵敏度的提高,展开了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试验并取得一定的试验成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思想的可行性。

%Petroleum running in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s always diffuses heat and forms diffused heat anomaly zones with temperatu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its surroundings .In view of this and conside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UAV technology ,the volume of the thermal infrared imager reduction and the higher sensitivity in recent years ,the ex-periment of using the UAV equipped with the thermal infrared imager to detect the underground oil pipelines is performed and certain achievement is obtained ,thu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paper is preliminarily verified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160-163)【关键词】热红外遥感;输油管道;无人机【作者】王琳;吴正鹏;张晓东;崔龙【作者单位】天津市测绘院,天津 300381;天津市测绘院,天津 300381;天津市测绘院,天津 300381;天津市规划局东丽区规划分局,天津 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7我国各油田的地下输油管道具有随采随埋、埋设随意性、常年累计不明特点。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用途通常是将精制石油产品从生产厂家输送到各个使用地点。

但管道设施经常面临泄漏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对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进行非损伤性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技术措施。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不破坏材料的测试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管道缺陷和疲劳损伤,降低可能的危害和损失。

目前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超声波探测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声波原理,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递、反射、折射等特性检测材料内部缺陷及其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

该技术具有非接触、高准确性、快速、可靠等优点,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的泄漏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2.磁粉探伤技术:磁粉探伤技术也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推动管道表面的磁场以检测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通过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聚集情况,可以确定其尺寸和位置。

3.涡流探测技术:涡流探测技术基于涡流规律,利用高频交流电磁铁感应涡流,测定材料内缺陷形态及大小。

该技术适用于检测管道壁面缺陷、裂纹等细小缺陷,是对管道保护的有效手段。

4.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也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对管道表面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

通过管道表面温度变化的差异,可以判断管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等问题。

总的来说,无损检测技术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检测中表现出的灵活性,高准确性、高效性、低成本性等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运用这些技术进行管道的全面无损检测,及时发现管道问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石化生产企业的安全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红外图像分析技术在地下管道识别中的应用

红外图像分析技术在地下管道识别中的应用

找 1种 方便 、 捷 、 应 性 强 的 方 法 来 探 测 石油 管 快 适
线 ,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 义 。 具
本 文 对 原 始 红 外 图像 的 处 理 分 为 3部 分 : 先 首
管道 中的石 油在传输过程 中会被加热, 在地 并
表形 成相 应 的 热 场 。用 红 外 探 测 器 拍 下 其 分 布 图
地下 热 管 道 红 夕・ } 图像 分 析 系统 由红外 镜 头 、 红
土质 的差 别 、 形 的变 化 、 盖 物 的不 同都 会 引入 各 地 覆
摘 要 : 于探 测 地下输 油管 线 的位 置 、 向 以及是 否 有 支管接 入 盗 油是 油 田亟待 解 决的 问题 , 鉴 走 针
对地 下输 油管 线 的红 外 图像 特 点 , 究设计 了 l 完整 的 分析 方 法 , 方 法 包含 图像 的滤 波 、 方 研 套 该 直 图均衡 、 割 、 学形 态学 处理 和 骨 架跟 踪 等技 术 , 分 数 实验 证 明这 种 方 法 能 够 准确 地 标识 管道 主 干 和 分 支, 为探 测者 提供 清 晰 而形 象 的管道 图像 。
地 下石 油管道 埋设 多 年后 , 置 已难 以确定 , 位 且
很 难作 出准确 判 断 。去 掉 噪 声 干扰 , 出灰 度 的 差 突 异 , 从原 始 图像 中提 取形态 特 征 , 原地 下 管线 的 并 还
形 状 和走 向 , 就显 得尤 为重 要 。
经 常发 生不法 分 子 接 入 支 管 盗 油 的 现 象 。为 此 , 寻
Ma 0 6 y20
文 章 编 号 :081 3 (0 60 一1 60 1 0—5 4 2 0 ) 3O 7 —3

基于红外光谱图像的非接触式地面油气泄漏监测技术

基于红外光谱图像的非接触式地面油气泄漏监测技术

基于红外光谱图像的非接触式地面油气泄漏监测技术地面油气泄漏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环境事件,可以给土地和地下水体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油气泄漏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红外光谱图像的非接触式地面油气泄漏监测技术备受关注,其具有快速、非接触性、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优点,成为地面油气泄漏监测的重要手段。

一、红外光谱图像技术原理及优势红外光谱图像技术是利用红外光波段特定的吸收光谱,结合光学成像技术进行实时、无接触地检测物质信息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样本特征光谱与所有干扰光谱之间的差别,通过光学和数字处理手段来实现物质信息的识别和定量。

这种技术具有快速、非接触性、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检测低浓度的微量物质。

在地面油气泄漏监测方面,红外光谱图像技术可以实时捕捉泄漏区域的光谱图像,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到反映泄漏物质浓度和分布的图像。

此外,该技术无需接触样本,避免了对样本的破坏和二次污染,同时还能够克服人工检测容易出现的主观误差和操作地点受限的不足,尤其适用于对远距离泄漏源的检测和监测。

二、红外光谱图像在地面油气泄漏监测中的应用地面油气泄漏监测是应用红外光谱图像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红外光谱图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地面油气泄漏的快速监测、准确识别和及时处理。

在具体的应用中,根据泄漏物质的不同特征和光谱特性,可以实现垂直或水平飞行、地面或高空观测等多种方式的监测。

例如,在地下管道泄漏监测中,红外光谱图像技术可以进行判别式识别,通过对油气泄漏产生的红外光谱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泄漏源以及泄漏物质的类型、浓度和分布范围等信息。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实现泄漏原因的快速分析和处理,提高了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了环境和经济损失。

三、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当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红外光谱图像的非接触式地面油气泄漏监测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管道的长期使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管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

传统的管道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人工巡检和机械检测,这些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无法满足管道安全监测的需求。

因此,开展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无损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以在不损坏被检测材料的情况下进行。

在石化成品油管道外输过程中,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是利用光纤中传递光信号的特性来检测管道泄漏的。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管道沿线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进行高精度测量,并可以对不同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管道是否存在泄漏。

另外,在运输高粘度油品时,光纤传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管道内部的流速和流量。

2.微波辐射技术微波辐射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信号测量管道内壁和外壁反射信号的方法。

通过对反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判断管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或泄漏。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可以实现对细小泄漏口的检测。

3.红外热像技术红外热像技术是通过检测管道表面的红外辐射来实现泄漏检测的。

在管道泄漏时,泄漏口会破坏管道表面的绝缘层,导致管道表面温度发生变化。

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可以将这种变化转换为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识别泄漏位置和大小。

综上所述,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技术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管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管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管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地下管道的存在是当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石。

然而,在日常维护和维修管道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管道泄漏以及管道在地下的位置不明显。

这些问题给城市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科技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即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

本文将探讨这种新技术在地下管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热成像技术。

在红外热成像技术中,是将物体热量成像到红外波长范围的成像器上。

而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则是通过对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控制来显示图像。

具体来说,当物体表面有精细结构时,其表面的各个点所受到的热辐射量是不同的。

因此,通过测量这些不同点的辐射量,就能够得到图像。

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的。

当物体受到热辐射时,其温度就会升高。

而不同材质的物体温度升高的速度是不同的。

例如,金属材质的物体在受到热辐射后会很快升温,而绝缘材质的物体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温度。

因此,当物体表面温度分布不均时,就会形成一个温度梯度。

而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则是通过测量这些温度梯度来成像。

二、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在地下管道检测中的应用在地下管道检测中,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而言,其主要应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检测管道泄漏管道泄漏是城市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挖掘管道进行检测,既费时费力,又损坏环境。

而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则可以无需挖掘管道就能够检测管道泄漏。

它通过测量管道表面所受到的热辐射量来确定管道是否泄漏。

当管道泄漏时,由于泄漏处受到的液体温度会降低,因此在热释电红外成像器上就能够显示出泄漏的位置。

2、定位地下管道位置在城市维护工作中,有时需要知道管道的位置。

传统的管道定位方法也需要挖掘管道才能够定位,既费时费力,而且有时不一定能够定位到管道。

而热释电红外成像技术则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管道表面温度分布来确定管道的具体位置。

关于在用压力管道检测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

关于在用压力管道检测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

关于在用压力管道检测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摘要:压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管道内流体和管道壁厚度以及流体流速的影响,致使压力管道的导热性能和内外给热系数等方面无法进行有效地控制,进而导致管道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问题。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对压力管道存在的缺陷问题实施无损检测,并且能够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为压力管理的维修和养护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压力管道;红外热成像技术;管道检测压力管道用于原油运输和电力运输等多个领域当中,压力管道作为一种设施,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故障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定期对压力管道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排查和检测,对其出现的腐蚀和焊缝焊接开裂等情况进行及时的发现,避免管道内流体的泄漏,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由于压力管道所处的环境限制,压力管道缺陷问题检测的难度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优势能够满足压力管道检测的需求,实现对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并且能够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为压力管道缺陷问题的修复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一、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对象及范围在压力管道检测过程中能够对直接暴露在外的可见检测区域,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器实施温度检测,能够快速的获取精准的温度值和热隐患问题。

在检测过程中针对被遮挡的检测区域,可以借助特殊的媒介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管道表面的温度实施准确的检测,进而为压力管道检测人员对管道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准确的判断。

另外,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多个领域中也实现了良好的应用,发挥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殊优势。

在对压力管道实施温度检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温度变化情况为检测人员判断管道是否存在气孔或者夹渣以及未融合等缺陷问题进行精准的判断,同时还能够对压力管道局部区域管壁是否变薄或者未填满等缺陷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1]。

压力管道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和冲刷等问题,这会导致压力管道壁局部厚度减薄。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助超声波对管道壁厚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如果压力管道线路较长,或者受到检测施工条件限制的情况,就需要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管道局部的管壁厚度进行检测,进一步提升管壁检测工作的质量,为压力管道缺陷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准确的参考。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

探讨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泄漏无损检测的技术分析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广泛用于石化企业主要产品的运输和储存,但随着管道的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外界的环境干扰,管道的老化、磨损以及腐蚀等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这些问题都会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管道的无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管道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视觉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测出管道中的缺陷和裂纹等问题,但由于其采用的技术手段有限,仅仅能够依靠人工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来解读检测数据,因此在检测精度、效率和数据分析方面等方面存在不足。

随着先进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无损检测技术也被应用于管道检测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典型的技术。

(1)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高灵敏度无损检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管道表面进行红外热像检测,通过热成像仪捕捉的管道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像,可以直观展现出管道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管道中是否存在温度异常现象。

通过分析温度图像的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管道缺陷、漏点和腐蚀区域等问题。

(2)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全面联系的三维成像技术,利用高精度激光扫描仪对管道进行全面扫描,获取管道的三维数据,包括管道的外形、大小、长度、粗糙度等等,进而分析管道的弯曲、磨损、腐蚀等问题。

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高效、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管道的状态信息。

(3)微波干涉技术微波干涉技术是一种无损、非接触性的检测技术,通过一对微波天线,在管道内外形成一组干涉波,当管道中存在变形、裂纹等缺陷时,管道表面的形状发生变化,干涉波的干涉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通过对干涉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管道内部缺陷和变形的检测。

以上三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都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非侵入性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管道状态信息,为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管道输油泄漏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管道输油泄漏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管道输油泄漏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1.引言近年来,管道输油泄漏事件频频发生,给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因此,管道输油泄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管道输油泄漏检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一些改进和未来发展方向。

2.现有技术2.1 声波技术声波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管道输油泄漏检测方法。

利用声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泄漏。

这种方法依赖于对声波的反射和传播速度的测量,其优点是对泄漏距离可以实时监测,但缺点是受环境噪声的干扰较大,准确性有待提高。

2.2 热红外技术热红外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目标物体的热辐射,通过测量管道表面温度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泄漏。

该方法具有非接触式、远距离检测等优点,但受环境温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检测距离也有限制。

2.3 化学传感器技术化学传感器技术是基于电化学、光学、电子、质谱等原理,通过检测气体成分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泄漏。

这种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的特点,但对于不同成分的泄漏可能需要不同的传感器,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改进方向3.1 多传感器融合针对单一传感器存在的局限性,多传感器融合成为一种重要的改进方向。

通过将不同原理的传感器进行组合,可以提高泄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数据分析算法在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数据分析算法也是关键。

通过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减少误报率,并提高对小型泄漏的检测能力。

3.3 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管道输油泄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对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

4.未来展望在管道输油泄漏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首先,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传感器有望在管道输油泄漏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将实现大规模管道网络的远程监测变得可行。

最后,利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管道输油泄漏的自主判断和追踪。

科技成果——管道泄露红外成像检测系统

科技成果——管道泄露红外成像检测系统

科技成果——管道泄露红外成像检测系统成果简介目前一些热力管线、石油部门采油现场由于泄漏的问题,每年造成国家资产的损失十分严重。

且微渗漏是大事故的预警。

本项目为生产第一线的检测现场应用研发了一套辅助性地下管道巡线及检测装备。

研究建立了热力管道周围温场分布模型,进行了从管道到地表的土壤层中温度梯度的研究。

针对管道支路与渗漏检测的生产第一线的迫切需要,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复合红外热成像仪,兼有管道走向指示及泄漏报警等功能。

技术原理依据目标和背景之间的温度差异来探测识别目标,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检测这些温度异常,推测地下输油管道的分布状态,对地下热力管道进行检测,探知管道走向以及是否有偷油支管,并能够准确定位管道的分支点,为长期、慢速的泄漏情况的检测及准确定位提供了一种快捷、准确的检测手段。

该仪器由红外镜头、红外探测器、成像电路、分析软件、显示部分和电源部分构成。

本项目为便携结构,可以随身携带,亦可以车载,便于实时观察。

技术水平该成果经过天津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鉴定结果为,该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申请专利200520025335.5。

应用前景在现场应用方面:本项目为热力及石油管线检测现场提供了一种急需装备,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有效地减少了原油的漏失,节约了国家能源,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市场销售方面:本项目研发仪器是一种新的地下输油管道巡线及支路检测辅助设备,该仪器成本为12万元人民币,按每台售价20万元来算,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在产品化推广方面:本产品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可以形成工业产品在全国油田相关部门进行推广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前景。

应用领域:石油行业及其相关领域。

产业化条件主要部件需要进口,加工设备和厂房面积要求不高,投资规模在200万左右,预计产品化后的销售额为每月20-40万左右。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合作。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石油管道监测的方法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石油管道监测的方法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石油管道监测的方法石油管道是石油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它们用于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石油管道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管道老化、腐蚀、泄漏等问题。

为了确保石油管道的安全运营,监测管道状况变得至关重要。

而测绘技术的应用在石油管道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无人机技术在管道监测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测绘技术,在石油管道监测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搭载各种高清摄像设备和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对石油管道进行全面的监测。

它们能够以低飞的姿态在管道周围飞行,捕捉高分辨率的图像和视频,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无人机可以检测管道是否存在破损、锈蚀等问题,并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

此外,无人机在管道巡检中的优势还表现在其可快速部署、成本低廉以及对人员的安全性高等方面。

二、激光扫描技术在管道监测中的应用激光扫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管道监测中。

激光扫描仪利用激光束照射管道表面,并通过接收激光反射的数据来获取管道表面的几何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生成三维模型,以便更好地分析管道的形态和结构。

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数据,精度高,能够检测出石油管道的偏移、变形等问题。

同时,它还可以与其他测绘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管道监测结果。

三、地面雷达技术在管道监测中的应用地面雷达技术也是石油管道监测中常用的测绘技术之一。

地面雷达利用电磁波的回波来探测地下管道的位置和状态。

它适用于各种地质环境下的管道监测,包括砂漠、山区等地形。

地面雷达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管道的埋深、定位管道的路径,以及检测管道是否存在腐蚀、泄漏等问题。

通过与其他测绘技术相结合,地面雷达可以提供准确的管道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四、热像仪技术在管道监测中的应用热像仪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测绘技术,在石油管道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可以通过测量管道表面的热量分布来检测管道是否存在异常现象,例如渗漏、破裂等。

红外热像仪在石油石化中的应用

红外热像仪在石油石化中的应用

近年来,先进的夜视技术逐渐被引入到油田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红外热成像、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开发出了油田智能监控系统。

该系统用于采油井、输油管和储油罐的视频监控,可以满足监控范围大、隐蔽性强、全天候连续工作、防潮、耐腐蚀、防雷击等要求。

部分油井和单罐分布在农田、景区和密林深处,井区非生产车辆和人员较多,治安保卫工作难度也较大,因此油田安保工作一直是作业区重点。

在油田行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油田规模日益扩大,传统的基于纸、笔的传统设备巡检模式所引发的油田安全隐患已日渐突出。

“安防系统从无到有,从低端到不断的完善更新,油田技防工作不断升级。

现场的安防人员也从之前的‘跑断腿’到如今机动出勤。

虽然现场巡逻的次数少了,可是看到的东西却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现如今,随着智能油田的建设发展,技防也逐渐走进了‘千里眼’、‘顺风耳’的新时代了。

”多角度的视场角和镜头选择,为周边环境具体设定。

好的画面质量,使得我们可以清楚的检测并分辨目标物(人或车,动物,植被),与内置机载视频分析软件结合与普通闭路电视摄像机相比,红外热像仪能与视频分析软件结合。

由于红外热像仪根据场景发散的红外辐射产生热图像画面,因此它们可以提供各种条件下的高对比度热图像。

无论天气和照明条件如何,热画面都能以高对比度的热图像清晰显示入侵目标物,这使得安保系统在探测性能方面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FLIR红外热像仪是理想漏油检测工具的缘由之一,在于它内置有一种称为数字细节增强技术(DDE)的图像处理算法。

这使得热像仪对细微的热差异也能明察秋毫。

投入试验测试完成后,热像仪能够严谨地证明其功能的有效性。

漏油检测原理是基于油和水在温度、热反射和热发射率之间的差异之上。

由于导热性差异,油通常在白天吸热很快,因此它比周围的海水温暖,在热图像上显示为热点。

到了晚上,情况刚好相反:油体的放热速度比周围的海水快,因而,油在热图像上显示为一个低温区。

在白天,因为油反射来自阳光的热辐射不同,反射油也显示在热图像中。

基于红外成像的埋地热油管道定位方法

基于红外成像的埋地热油管道定位方法
Ab ta t h h r l c n iin o u e i p p l e r v l ae .T e p y ia d la d mah ma c l mo e o s r c :T e t e ma o dt s fr b r d o l i ei s We e e au t d o i n h h sc l mo e n t e t a d lfr i
维普资讯
20 0 8正
管 道 技 术 5 设 各
P p l e T c n q e a d E u p n i ei e h iu n q i me t n
2 0 08
No 3 .
第3 期
基 于 红外 成 像 的埋 地 热 油管 道 定位 方法
t r il fb r d olp p ln a l sb t e smu a in s u t n a d t e a t a i ai n u e f d o u e i i ei e tl e o h t i lt i ai n h cu lst t . e i i h o t o u o Ke r s b r d olpp l e y wo d : u e i i ei ;C D n me ia a c lt n; r n ai n t mp r t r i l i f r d i g i n F u rc l lu a i o e t t ;e ea u e f d;n r e ma e c o i o e a
b re i p p l e r sa l h d u d o l i ei swe e e t b i e .Co u ai n lf i y a c ot r a o k d o ta n mei a ac l t n meh d fr i n s mp t t a u d d n mis s f o l wa e h s w r e u u r l c l u ai t o c o o b r d s ai gp p l e h e tmp r t r ed o u e i p p l e wa ut b iu n t e g o n e in,a d t e t mp r t r u e tl n i ei .T e e au e f l f r d ol i ei sq i o vo si r u d r go i e n i bi n e h n h e e au e

基于红外图像处理的埋地石油管道自动探测技术

基于红外图像处理的埋地石油管道自动探测技术

基于红外图像处理的埋地石油管道自动探测技术周鹏;王明时;陈书旺;葛家怡;赵欣;孙红霞【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40)001【摘要】埋地石油管道的辅助巡线以及对偷油支管的快速定位与排查是目前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输油管道加温后辐射红外能量的特点,提出了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埋地输油管道的方法.介绍了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具有便携、实时成像特点的红外管道探测仪的硬件设计;在对原始红外图像进行去噪和增强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最大类内距离比准则的递归带通分割法对输油管道的红外图像进行自动阈值分割,并结合Freeman直线链码方法对细化后的图像进行骨架跟踪处理,提取管道主干,标记管道走向并定位偷油支管分支.实验证明,本算法自适应性好,执行效率高,管道定位准确,实现了埋地输油管道的自动检测.【总页数】6页(P88-93)【作者】周鹏;王明时;陈书旺;葛家怡;赵欣;孙红霞【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973.6【相关文献】1.海底PE管道边敷边埋施工技术研究——大连长山岛~皮口海底PE管道敷埋施工技术研究 [J], 沈光;李俊;梁俊宁;缪一星2.ISO21809—3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的埋地管道和水下管道的外防腐层补口技术标准(2008年12月15日第一版) [J], 王向农(译);张清玉(校)3.海底PE管道边敷边埋施工技术研究——大连长山岛~皮口海底PE管道敷埋施工技术研究 [J], 沈光;李俊;梁俊宁;缪一星4.石油埋地管道防腐技术分析 [J], 郑玮5.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埋地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技术应用成效明显 [J], 本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5期2006年9月石油学报ACTAPETROLEISINICAV01.27No.5Sept.2006文章编号:0253—2697(2006)05—0127一04用红外成像法探测埋地输油管道周鹏王明时陈书旺葛家怡张锐孙红霞(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摘要:为了辅助埋地石油管道巡线以及快速定位与排查偷油支管和泄漏点,提出了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埋地输油管道的方法。

应用热力学传导理论,对埋地输油管道上方土壤层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学建模,论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完成了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及具有便携、实时成像特点的红外管道探测仪的硬件设计,运用图像增强、图像分割、骨架跟踪等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埋地输油管道的自动检测。

油田现场试验证明,用这种红外管道探测仪可以方便、直观、快速地探测地下输油管道的位置、走向及分支状况。

关键词:输油管道;自动检测;红外成像法;热力学传导理论;温度场分布;数学模型;红外管道探测仪中图分类号:TE873.6文献标识码:ADetectionofundergroundpetroleumpipelinewithinfraredimagingmethodZhouPengWangMingshiChenShuwangGeJiayiZhangRuiSunHongxia(CollegeofPrecisionInstrumentandOptoelectronics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Abstract:InordertOassistingperambulationofundergroundpetroleumpipeline,aninfraredimagingmethodforrapidlydetectingthestealingbranchesofpipelineandlocatingtheleakagespotswasproposed.Amathematicmodelforsimulatingthetemperaturedistri—butionoftheearth’Ssurfaceabovetheundergroundpipelinewasestablishedthebasisoftheheatexchangetheory.Thismodeldemonstratedthefeasibilityoftheinfraredimagingmethod.Thehardwarearchitectureofinfraredpipelinedetectorwasdesigned.Thishardwaretakesuncooledinfraredfocalplanearrayandhasthecapabilityofreal—timeimagingandportability.Moreover,theautomaticdetectionoftheundergroundpetroleumpipelinebycomputerwasachievedbysomeimageprocessingalgo—rithms,suchimageenhancement,imagesegmentation,andskeletontrack.Oilfieldexperimentshowsthatthisinfraredpipelinedetectorbeusedtodetectthelocation,trendandbranchofundergroundpipelineeasily.Keywords:petroleumpipeline;automaticdetection;infraredimagingmethod;heatexchangetheory;temperaturedistribution;mathematicalmodel:infraredpipelinedetector为了解决埋地石油管道偷油漏油问题,急需一种埋地管道检测技术。

目前国际上常用于管道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①物质平衡检测法;②负压波检测法[23;③声波检测法;④光纤振动传感器检测法;⑤漏磁通检测法;⑥管道机器人检测技术。

其中,方法①实现简单,但无法辅助巡线,也不能对偷油支管和泄漏位置进行定位;方法②只适用于快速监测偷油和泄漏,对长期慢速偷油和泄漏则无能为力,同时也不能辅助巡线;方法③和④可以快速检测打孔偷油时的管道振动,但由于其受外界振动干扰严重,误报警率极高,同时也不能辅助管道巡线;方法⑤可以对埋地金属管道进行巡线,但对非金属的偷油支管无法识别,也无法进行泄漏检测;方法⑥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管道检测技术的一个很有潜力的方法,但由于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而且成本高,还不能应用于实际。

鉴于现有埋地管道检测技术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笔者提出了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测埋地输油管道的新方法。

1埋地管道上方土壤层温度场分布模型1.1埋地管道和周围土壤层热交换过程被加热的原油[33在埋地管道中传输时,会与四周土壤进行热交换,管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大致分为3个过程H]:①管道外壁和保温层间的热传导;②保温层与周围土壤之间的热传导;③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热对流。

埋地管道热交换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温度场分布模型传热过程的热流量为‘51空一Ak(Ti。

一To。

)一(Ti。

一To。

)/R(1)式中A为换热面积,m2;k为传热系数,w/(rn2·K);作者简介:周鹏,男,1978年11月生,2004年获天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现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外成像技术,管道检测技术及图像处理。

E—mail:zpzpa@vip.sina.C01TI万方数据128石油学报2006年第27卷R为传热热阻,K/W;Ti。

为管内油温,K;T吼n为外部空气温度,K。

图1埋地管道热交换示意图Fig.1Heatexchangeofundergroundpipeline总传热热阻等于管道外壁向保温层外壁导热的热阻、保温层外壁向地表导热的热阻以及地表与空气之间对流换热的热阻之和,即R=R,恼恼一≮n磐A+≮nA磐+去aZbLZtL口7ctL(2)式中R。

为管道外壁向保温层外壁导热的热阻,K/W;R:为保温层外壁向地表导热热阻,K/W;R。

为地表与空气之间对流换热热阻,K/W;d。

为管道外径,m;d。

为保温层的外径,m;管道轴心到地表某点的距离为d。

/2;L为管道长度,m;a为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W/(m2·K);A。

为保温层的导热系数,W/(m·K);A。

为土壤的导热系数,W/(m·K)。

传热热流密度定义为q一詈一(Ti。

一T。

)/R7(3)其中拈笔n掣A+鼍磐A+去aria㈤么丁c式中g为热流密度,W/m。

地表某点温度Td的计算式为Td—T。

,+垂R3一T。

+垂/(and。

L)一T。

+q/(and。

)(5)1.3应用算例根据已有参数:Ti。

一333K;To。

一293K;d。

一300mlTl;(db—d。

)/2—10mm;地表至主管道轴心的垂直距离h=lm;口一7w/(m2·K);A。

一0.55w/(m·K);A。

一0.04w/(m·K),则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地表温差分布曲线如图2所示。

由数值计算可知,对于加热到60℃、埋深为1m,管径为300mill的埋地管道,其上方地表温度场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管道上方中心处和距中心2m处有近1℃的温差。

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埋地输油管道上表1管道横剖面地表温度分布Table1Temperaturedistributionoftheearth’Ssurfaceontheverticalsectionplaneoftheundergroundpipeline中心距/m地表温度/℃中心距/m地表温度/℃O21.311.O20.82O.221.281.220.72O.421.191.420.63O.621.061.620.560.820.941820.50图2管道横剖面地表温差分布曲线Fig.2Distributionoftemperaturedifferenceofearth’Ssurfacetheverticalsectionplaneofundergroundpipeline方地表形成了特征温场分布,而且可以通过热成像的方法来分辨温差,这说明用红外热成像法探测埋地输油管道的方案是可行的。

2红外管道探测仪的硬件设计根据实际埋地石油管道巡线以及支管与泄漏检测的需要,红外管道探测仪的硬件设计遵循可便携野外操作、实时成像及自动管道检测等原则。

其整体结构框架如图3所示。

图3硬件整体结构框架Fig.3Architectureofhardware光学系统将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经后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电路将原始图像信息通过USB2.0传到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实时显示和图像处理。

光学系统是通过红外锗镜头将被测对象的热辐射聚焦在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北京蓝思特公司生产的BLST319红外镜头。

该镜头由3片镜片组成,材料为单晶锗,透射波段为8~14肚m,焦距为19mm,通光I:I径为25mlTl,视场角为45.6。

×35.0。

.万方数据第5期周鹏等:用红外成像法探测埋地输油管道129红外探测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6],它的性能参数的确定与选择决定着红外管道探测仪的整体性能。

本研究采用法国ULI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ULIS01101的微测热辐射计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

它由非晶硅电阻辐射计通过微桥结构连接到硅读出集成电路,将光信号转换为表征热辐射的图像电信号。

其主要特点为无须制冷,可实时成像,并且具有功耗低、工作寿命长、可靠性高、体积小、质量轻、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主要性能参数:像元数为320X240;像元尺寸为45p.m×45肚m;温度分辨率为0.08℃;光谱响应范围为8~14“m中远红外波段;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一40℃~80℃;噪声等效温差NETD为85mK;热响应时间常数为4ms;外形尺寸为6cmX6cm。

热图采集与预处理模块是用14位精度的A/D进行模数转换,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系统完成非均匀性校正、帧存储、滤波、灰度统计、直方图以及测温等功能。

计算机处理系统主要负责红外图像的实时显示、伪彩变换、图像存储与图像分析等功能。

在充分考虑了整机的尺寸、重量以及图像处理速度等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了华硕¥200笔记本电脑。

CPU为迅驰1GHz,硬盘40G,显示屏为22.6cm,分辨率为1024x1024,重量为88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