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流域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江流域概况

自然地理

东江流域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临南海并毗邻香港,西南部紧靠华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广州市,西北部与粤北山区韶关和清远两市相接,东部与粤东梅汕地区为邻,北部与赣南地区的安远市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2'~115°52',北纬22°38'~25 °14',东江流域在广东省境内涉及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深圳市、韶关市、梅州市和广州市的增城市。

东江流域北部山区最广,统称九连山脉,其南端一段为粤赣两省天然边界,主峰在连平县东,高程约1300m,此外,连平县东南尚有科罗笔山与复船山,高程均在1000m以上。南部山脉分列在东江两岸,右岸有自河源西南的桂山(高程约1256 m)至博罗的罗浮山(高程约1280m)成一长列,走向为西北至东南。左岸则分两列,一介于西枝江与海丰县独立出海的黄江之间的莲花山、茅山顶,均高达1336m,为流域中广东省境内的最高山峰,附近高出1000m以上的山峰为数尚多;二为西枝江与秋香江的分水岭,高度稍低,亦高达1000m以上,如1186m的鸟禽山,1125m的鸡笼山,走向均为东北至西南。至于东江与梅江的分水岭,反而不高,越岭山道宽广平坦。

东江流域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高程50 ~500m的丘陵及低山区约占78.1%,高程50m以下的平原地区约占14.4%,高程500m以上的山区约占7.5%。

河流水系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东江与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组成珠江。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上游称寻邬水,南流入广东境内,至龙川合河坝汇安远水(又名定南水)后称东江。东江流经龙川、东源、源城、紫金、惠阳、惠城、博罗至东莞市的石龙,分南北两水道入狮子洋,经虎门出海。干流由东北向西南流,河道长度至石龙为520km,至狮子洋为562km。河口狮子洋以上总面积35340km2,石龙以上流域总面积27040km2,其中广东省境内23540 km2,占87.06%,江西省境内3500km2,占12.94%,河道平均坡降0.39‰。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安远水、浰江、新丰江、船塘河、秋香江、公庄河、西枝江、淡水河和石马河等。主要河流情况如表1-1-1。

水文气象

(1)雨量

东江流域内分布着大致平行的三列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区,三列山脉从西至东依次为九连山、罗浮山、梅江和东江分水岭。东南还有粤东莲花山脉。新丰江、东江、秋香江、西枝江顺次分布期间。中、北部为丘陵山地,南部为东江三角洲、低洼地、缓坡台地和沿江平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有利于南来暖湿空气的辐合抬升,因此,降水较丰富。流域内多年平均雨量为1500~2400mm之间,1956~2000年多年平均值为1795mm,变差系数0.22左右,降雨的面上分布一般是中下游比上游多,西南多,东北少,由南向北递减。

流域降雨以南北冷暖气团交绥的锋面雨为主,多发生在4~6月份;其次是热带气旋雨,多发生在7~9月份。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其中4~9月份占全年的80%以上。因此年内降雨量分布基本呈双峰型,第一个高峰值一般发生在前汛期的6月份;第二个高峰值一般发生在后汛期的8月份,汛期(4~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大部分,各地均达八成左右。大部分地方前汛期降雨量大于后汛期,占年降雨量的五成左右。

(2)暴雨

流域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暴雨量在110~220mm之间。

流域内有两个暴雨区,一是惠东县的多祝~石涧~高潭一带,如1979年9月暴雨,多祝站最大24小时暴雨量为670mm,石涧站最大3天雨量998mm,是全省有名的暴雨区之一;另一是博罗县的罗浮山~龙门县的铁岗、南昆山一带。如1968年6月暴雨,博罗县何家田站最大3天暴雨量为515mm。

流域暴雨主要集中在前汛期的5月和6月以及后汛期的7月和8月,这4个月的暴雨日数占全年暴雨日数

的比例为七成左右;全年暴雨日数5~9天不等,深圳、龙门最多,为9天;河源、博罗、惠阳、东莞、惠东和新丰次之,7~8天;和平、龙川、连平和紫金较少,只有5~6天。总的来说,中下游的暴雨日数比上游多,多暴雨区和多雨区分布基本一致。东江流域主要测站实测最大暴雨见表1-1-3。

(3)气温

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流域内年气温变化不大,但地区变化较大。在北部山区冬季有冰雪,西南部较为罕见。多年平均气温为20~22℃。一年中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8~31℃,绝对最高气温达39.6℃(龙川站,1980年7月),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9.7℃~11℃,极端最低为-5.4℃(连平县1955年1月22日)。无霜期长,北部山区无霜期平均为275天,南部无霜期长达35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间在1680~1950h之间。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4)蒸发

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000~1400mm之间,1956~2000年多年平均约为1100mm。区域分布西南多,东北少。

(5)风速与风向

流域内多年平均风速2.4m/s,1月份最大,8月份最小,历史上最大风速为27m/s(1979年8月2日),全年最多风向是东北偏北。

(6)水位

东江干、支流上游山区河流,由于河窄坡陡,洪水暴涨暴落,水位变化较大,东江干流中、下游,由于河宽坡缓,水位变化较小。东江干流主要测站实测水位特征值如表1-1-4。

(7)泥沙

东江流域植被尚好,河流含沙量不多,据博罗站1954~1997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1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65.7万t,最大年输沙量为1959年的580万t,最小为1963年的32.5万t。由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在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大量采砂,河流输沙量补充不足,造成东江下游河段的河床下切,河槽失沙严重。

地质条件

东江流域的区域地质,上、中游以下古生界地层较发育,上中生界地层及中、新界地层分布较少。古生界地层多变质岩或轻度变质,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片岩、页岩等。石灰岩多见于和平、连平、新丰、龙门等地,即新丰江上游及干流两岸地区。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地层分布于干流及秋香江,为砾岩及砂页岩。上统地层在惠州以南及西枝江一带,从西到东广泛分布,为火山岩系的英安斑岩、安山玢岩、凝灰岩等。新生代第三系红色砂岩层分布于龙川、河源、惠州等地,多呈盆地沉积,丘陵地貌。燕山期花岗岩在流域的分布除佛岗~河源岩体作东西展布外,散布各处,但与断裂构造仍有密切关系。

构造褶皱和断裂发育,北东走向的深圳断裂和罗浮山断裂分别从南东侧和北西侧通过,构成整个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其中大部分继承较老的构造生成或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多为垂直断裂。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是地壳活动最剧烈时期,主干构造有莲花山断裂带。在南部压扭性糜棱岩及破碎影响带宽达数十公里,动力变质及同化混染作用强烈。西南端从深圳市宝安区沿北东方向经惠阳、惠东、海丰延至韩江流域,为特大的断裂带。

东江的主要断裂构造带属华夏、新华夏系,走向北东、北北东。河源断裂带属压扭性,纵贯东江干流河源以上河段并延长至江西省南部。它控制着第三系地层的分布、部分花岗岩的侵入和东江某些河段的发育。

由于东江干流及部分支流上游,古生界地层构造复杂,风化深厚,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水库蓄水),会发生水库诱发地震。流域内历史上发生过最大地震为1962年3月19日河源地震,震中位置在河源断裂与其他断裂交叉点上,震级6.1级,属于诱发地震,是河源断裂的存在与新丰江水库的兴建,由于新丰江水库水体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和水重所诱发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的地震形式,目前已呈衰减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