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
浅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浅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学说与评价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关系的争论,追根溯源可以用两个问题进行总结: 一、两者之间是否为同一法律体系?二、两者何者优先,亦或者是两者是互相独立的,不会产生何者优先的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学说上出现了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论点。
( 一) 一元论一元论的坚持的观点是两者属于一个法律体系,而在效力等级上又分为两种理论: ①国内法优先说。
②国际法优先说。
1. 国内法优先说。
国内法优先说包含了两种说法,一种是国际法从属说,即国际法的效力来源于国内法,后者的效力高于前者,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它仅仅适用于一国的对外关系当中。
另一种说法则是:国际法是国家主权意志的自我限制的表现。
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着绝对的主权,其有权利决定与各个国家制定何种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决定完全是考虑到自己的国家利益,完全以自己国内的法律为转移,同时,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利因与其自己的利益不相符合为由,不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国际法律义务。
2. 国际法优先说。
提倡这种学说的凯尔森认为两者的主体都是个人,其调整对象是个人的行为,虽然国际法调整的是国家的行为,但一国的行为是可以还原为代表该国的个人的行为中去,同时,在法律渊源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法律渊源同是习惯和条约,虽然两者造法方式不同,但造法方式的不同不能代表所造出的法律就是相互独立的法律体系,即凯尔森认为两者属于相同的法律体系。
同时国际法的的效力范围不受限制,但国内法的效力范围则是受限制的,因为只有这样,各国的国内法才能同时有效,另外,如果国内法不能限制自身的效力范围,那么它只能依靠具有更高效力的法律去限制,即国际法。
进而也就推导出国际法的职能就是将各国的国内法的效力范围予以限制。
同时他还提出基础规范这一概念, 基础规范实际上是一种约定必须遵守的传统道德性准则,而这种基础规范则直接赋予了国际法的效力,最后国际法又赋予了国内法的效力。
浅析国际法对中国改革开放法治的影响
2011年1月(总第263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1,2011(Cumulatively,NO.26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日益加深,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
在法治理念层面,“法律至上”原则逐步确立,“公平正义”理念得以养成;在法律制度层面,国际法已经成为中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中国法律制度的成熟;在司法实践层面,国际法加快了中国司法实践涉外化的步伐,国际法的发展要求中国改变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国际法;法治;法律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显著进步,中国在国际上的参与能力和影响力加强。
国际法作为调整国际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客观上对中国改革开放法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就开始国际法进行研究,随着“依法治国”的提出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法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法治化进程影响越来越深入。
一、国际法对中国法治理念的影响法治,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而言,是指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包括制定者和执行者,即:法律是最高的规则,任何人或组织机构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从这一层面来看,法治首先表现为一种社会心理状态,就是法律理念和对法的价值判断。
国际法作为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工具,倡导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过程中,以其特有的精神原则促进了中国法治理念的提升和重塑。
首先,“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
在国际法中,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通过法律途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是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以“权力导向”(pow-er-orientation)①来解决国际争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原则,已经逐步让位于“规则导向”(power-orientation)的争端解决方式,即通过国际法原则、规则来解决争端,化解矛盾。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和平发展战略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和平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对外关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对外关系政策以和平发展战略为核心,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地区合作。
本文将分析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以及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一、中国的对外关系演变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许多变革。
在冷战时期,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和苏联保持清晰的界限,并积极参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事务。
然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开始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与世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并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
二、和平发展战略的内涵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保持国家安全和推动共同发展的重要理念。
这一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并积极推动多边合作。
基于这一战略,中国寻求与各国建立睦邻友好的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性1. 维护稳定和平:和平发展战略强调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争端,而不是使用武力。
这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打造共赢局面:中国倡导开放型经济合作,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3. 推动多边主义:和平发展战略鼓励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以维护和发展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贫困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国对外关系的展望在当前不确定性增加、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并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利益融合,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结: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同时,中国将坚定维护自身利益,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国际法作为全球国际关系的基石,不可避免地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密不可分。
本文将就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国际法。
国际法是规范国家行为的法律体系,它涉及国际关系、国家主权、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
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国际法为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而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际法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发凸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影响力,参与全球事务,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外交模式。
中国秉持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合作、协商、谋求共赢。
在这一外交背景下,国际法不仅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外交支持,而且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经验。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尊重并遵守国际法,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不谋求扩张,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也在国际法框架下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发展权利和利益。
在国际法的范畴之内,中国倡导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的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多边机构中积极履行义务,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积极推动了《联合国宪章》的修改,提出了《联合国宪章》修改案,提出了安理会改革的建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在国际争端解决方面,中国坚决维护国际法的权威和效力,倡导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国际法庭等多种手段,推动国际争端的解决,并且本着公正、合理、公平的原则,为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也在世界舞台上广泛参与国际法的制定和改革。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法的制定和会议,为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中国的方案和智慧。
中国积极参与了《南极条约》的制定和签署,维护了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案例
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之初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宣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争取国际社会共同发展。
一是坚持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法,致力于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我国积极推广广泛而深入的友好合作,推进多边关系极大发展,一起解决国际和地区性问题,促进和平、稳定、发展,努力回应和谐的国际关系的共同呼吁。
二是坚持秉持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发展同更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服务于推动我国发展,也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
我国将持续分解国际紧张局势,减轻地区性紧张关系和冲突,探索以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的多边安全框架,建设以互信为核心的全球性安全架构,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的改革升级,探索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国际战略合作框架。
三是坚持开放的态度,促进世界各国包容共生的发展模式,发挥担当作用,加强地区一体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多边安全机制,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更广泛包容和乐观的发展互利共赢。
四是弘扬和平友好文明之理念,服务于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世界,促进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文化理解促进各国间文明繁荣昌盛,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交往,探索跨文化、跨国界的多边互动模式,加强文化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促进文明融合,实现文明和谐。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背后,是中国深刻理解、自觉推动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使我们与世界更加紧密联系,携手把握数十亿人民共同发展的契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增进周边国家的友好联系,共同谱写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美好篇章。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对世界和中国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以及对中国和全球的影响。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这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些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也是中国积极维护自身利益和推动世界和平稳定的基础。
中国在外交政策中强调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在同其他国家开展关系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倡导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以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努力维护国际体系的公正性和平衡性。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
中国以合作共赢为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解决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中国的国际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尊重差异的基础上。
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同时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
中国尊重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推动各国一起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三、中国的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对中国自身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外交关系和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更加积极正面,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机遇。
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安全和稳定保障。
通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中国保持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安全环境。
四、中国的外交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对国际关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一、概述全球化时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日益成为法学界和国际关系领域关注的焦点。
随着国际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不断扩展,各国间的法律互动与融合趋势愈发明显。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互动关系,对于促进全球法治建设、维护国际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法与国内法作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体系,在性质、渊源、效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其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法等,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而国内法主要调整一国内部的社会关系,其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具有地域性和自主性。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界限逐渐模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日益增强。
国际法的发展对国内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条约的签署和履行往往要求国内法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国际规则的要求。
国际法原则和精神也逐渐被国内法所吸收和借鉴,成为推动国内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国内法的发展也对国际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国国内法的完善和创新,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国际法的变革和发展。
国内法在处理涉外案件时的适用和实践,也为国际法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互动与融合的趋势。
这种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如何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推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与特征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与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议题。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全球化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也对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一体化和相互依存的特征。
跨国贸易、投资、金融和技术交流等活动日益频繁,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断加深。
这种一体化趋势使得国际法在国内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际规则和标准在国内法中的转化和应用成为必然趋势。
全球化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迅猛,使得国际社会的交流和互动更加便捷。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随着中国不断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综合国力强大的大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国一直秉持国际法的原则,努力推动国际秩序的建设和维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法的框架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自身权益的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法作为维系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基础,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交往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直致力于国际法的推广和实践,充分发挥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引导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法律框架的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的国际法规,同时也在国际上宣扬公平正义、尊重国际法的理念,推动国际社会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法的框架下,积极维护国际秩序,推动建设中的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多边主义,坚持公平正义,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中国以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态度,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公平的国际秩序,不断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法的框架下,也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对外交往,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发展理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为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国际合作机制,为推动国际发展事务、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中国还通过举办各种国际性活动和机制,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际法的框架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始终坚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领土主权安全。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坚定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中国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一直采取了果断的行动,坚定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和作用
为基础。这是因为:
第一,只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才能维护世界和平。国际关系的全部历史表明,维护世界互不干涉内政,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所有国家
等约束力。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当代国际法科学体系是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传播而逐渐
形成的。
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当代国际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开创
‘了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法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指导准则
国际秩序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手段和相应保障机制的总和。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演变历史告
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一项原则是国际法的基石,第二、三、四项
原则是它的引伸、体现和保证,第五项原则是前四项的目的和结果,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互不
干涉内政原则又共同构成了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第二,五项原则用四个“互相”和一个“共处”科学地
反映了各国在新型国际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对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任何国家都具有同
赛和全球性争夺,使各国长期处于世界大战的严重威胁之下。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奉行的仍是有利于它们
剥削和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信条。随之,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条件,科学技术方面少数先进国家的垄断,一
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普遍存在,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支配的
结果。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就新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和
第二,只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才能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必须有一个持久
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
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近年来,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的话题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国际关系的发展对于全球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促进和平的因素。
一、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的关系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合作关系。
和平发展是指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与冲突,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的过程。
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实现和平发展的前提,而和平发展则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稳定与良好发展。
首先,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可以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减少战争与冲突的发生。
和平发展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国际秩序,确保各国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避免强权政治的出现。
其次,和平发展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在和平的环境中,各国可以共同开展贸易交流、投资合作等经济活动,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国际关系的稳定与良好发展有利于建立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
此外,和平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全球治理的提升。
各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与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多边主义的共识。
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了稳定的基础,确保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促进和平发展的因素为了促进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以下因素是至关重要的:1. 互信与合作。
各国应加强互信,尊重彼此的国家主权与发展道路。
通过加强合作与对话,共同寻求解决争端与冲突的途径,实现互利共赢。
2. 公正与平等。
国际关系应建立在公正与平等的基础上,摒弃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各国应平等对待他国,共同维护国际法与国际秩序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3. 多边主义。
各国应坚持多边主义原则,加强国际组织与机制的作用。
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和平发展。
4. 文化对话与交流。
各国之间应加强文化对话与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认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原则,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基石。
国际法是国家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些原则体现了国家间平等相待、互利互惠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准则。
国际法作为国家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际法规定了国家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领土完整、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体现了这些国际法原则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的关系体现在国际法的制定、适用和维护过程中。
国家通过签署、批准或加入国际法文件,接受国际法的约束和规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也反映了中国对国际法的尊重和遵守。
在国际争端解决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法的适用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同时,国际法的适用和维护也有助于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中的普遍认可和实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的关系还体现在国际合作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家间的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促进了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国际法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和保障,规范了国家间的行为和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国际法的结合,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的结合,是中国对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的积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和互利合作,旨在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国际法作为国家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的结合,为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同时也受到国际法的制定、适用和维护的影响。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国际关系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对东亚国际关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东亚国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和平发展政策有助于构建东亚地区的和谐关系。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其他东亚国家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为区域内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发展框架。
在这一基础上,中国与东亚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其次,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有助于缓解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东亚地区具有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存在着一系列历史和领土争端。
中国的和平发展政策强调互利共赢和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武力。
中国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领土争端,并且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如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合作领导人会议等。
通过这些机制,中国与东亚国家共同会商,通过对话解决争议,减少摩擦,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中国的和平发展也为东亚地区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大国模式。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强调通过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主张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主张互利共赢的合作,为东亚国家树立了一个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榜样。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为东亚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对于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东亚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政策,通过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解决地缘政治争端、促进经济繁荣和树立新型大国形象等方面,为东亚地区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促进东亚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国际法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战略。
这一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国际法治观的本质,即遵守国际法,维护国际法治,促进国际社会公正合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法层面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支持多边主义,推动国际法治建设。
作为国际法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中国始终倡导并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社会以国际法为准则进行国际关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中国坚持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奉行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法治建设,为维护国际法治和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二、积极参与国际法治进程,推进国际法制度改革。
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法治进程,致力于推动国际法制度改革和完善。
中国支持并参与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谈判和签署,并积极参与各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为国际法治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以实践推动国际法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实际行动推动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改善和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推动通过国际公约等方式加强国际法规则的制定和落实,为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贡献了中国的力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法领域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多个具体领域:一、推动国际法理念的深入人心。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外交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特别是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的坚持和努力,使得国际法理念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二、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公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法领域的成功实践,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际公义,在涉及国际法的争端和问题上,中国秉持公正、合理、客观的态度,坚持以国际法为准绳,寻求通过合法渠道和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
探讨国际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探讨国际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全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维护世界和平:国际法通过确立国家之间的法律规范和准则,规范和限制国家行为,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国际法规定了战争的禁止、武力威胁与使用的非法性,并规定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促进了通过对话、谈判和仲裁来解决纷争。
2.保障国家主权和合作:国际法充分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原则,为各国提供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国际法规定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往,促进了各国之间基于规则的合作与协商。
3.促进人权和人道主义法律的发展:国际人权法和人道主义法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定和保护人权,以及规范战争中的行为,推动了人权的普遍尊重和保护。
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平等和人道的国际秩序,维护人类的尊严和基本权利。
4.调节国际经济和贸易:国际经济法和国际贸易法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法为跨国投资、贸易与金融活动提供了法律保护和规则框架,促进了国际经济交往和合作。
5.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法通过规范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环境保护行为,有助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国际环境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规范,促进了各国间的环境合作,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总体而言,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全球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各国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准则,促进国际合作与协商,稳定了国际关系,保障了人权和人道主义原则,调节了经济和贸易活动,保护了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国际法的不断发展和有效应用对于建立和维护一个更加和平、稳定、公正和繁荣的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法治与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发展
法治与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平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共同愿望。
而法治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关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法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法治与和平发展的关系,并分析法治在国际关系中面临的挑战。
一、法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法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法治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国际秩序。
国际法作为国家间关系的准则,规范了各国行为,维护了国家间的平等和尊严,增强了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可预测性。
其次,法治在国际关系中有助于解决争端和冲突。
通过依法解决争端,各方能够避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为和平解决提供了途径。
国际法院和其他国际仲裁机构的存在,为国家提供了一个公正和权威的解决争端的平台。
另外,法治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国际规则的制定和遵守,能够为各国创造一个公平竞争与合作的环境。
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各国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二、法治与和平发展的关系法治是和平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在一个法治的国际环境中,和平发展才能够得到有效维护。
法治通过规范和约束国家行为,遏制国家间的冲突和动荡,使得各国能够相互信任、和平共处。
另外,法治也有助于解决和减少国际争端。
国家间的纷争和争议可能源于领土、资源、贸易等问题,通过依法解决这些争端,能够避免局部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维护和平的稳定。
此外,法治也为国际组织提供了法治保障,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扮演着促进和平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角色。
法治通过规范和约束国际组织的行为,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履行职责,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
三、法治在国际关系中面临的挑战尽管法治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实现法治的过程并不容易。
国际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威胁着法治的有效实施。
首先,国际法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难度。
近代以来中国与国际法的关系
近代以来中国与国际法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将探讨近代以来中国与国际法的关系。
随着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深刻变革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国际法的接纳、适应以及在国际法实践中的影响与贡献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代以来,中国逐步认识到国际法对于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性,并努力学习、接纳和应用国际法。
中国在国际法领域的实践与经验也逐渐丰富,为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我们将提及中国近代对国际法的接纳与适应。
这一部分将介绍中国在近代历史中引入国际法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学习和接纳国际法的努力。
我们将重点探讨洋务运动和中华民国时期的国际法教育与研究,以展示中国在近代对国际法的接纳和适应。
其次,我们将讨论中国近代对国际法的影响与贡献。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重点研究中国在国际法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提出的新的国际法理念与观点。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中国在国际法实践中的表现与贡献,包括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事务与合作以及在国际法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与交流。
最后,我们将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与国际法的关系,并展望未来中国与国际法的发展。
我们将总结中国对国际法的接纳与适应,以及中国在国际法发展中的影响与贡献。
同时,我们将提出未来中国与国际法发展的展望,探讨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以及在国际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中国与国际法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在近代以来国际法领域的变迁和发展。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国际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作用和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撰写:在"1.1 概述"部分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国与国际法的关系。
接下来,在本文的"1.2 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我们将在"2.正文"部分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对国际法的接纳与适应。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从中国对国际法的引入与学习开始进行讨论。
了解国际法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合作
了解国际法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合作国际法是指规范各个国家之间关系和合作的法律体系。
国际法的形成是为了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与正义。
了解国际法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合作是理解和应用国际法的基础。
本文将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和合作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国际法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关系,其中包括:1. 平等原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国家主权平等。
各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相同的权利和地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
2. 独立原则:国家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行使独立和自主的权力。
国际法确保国家在国内事务上享有自主权,其他国家不得干涉。
3. 合作原则:国际法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合作为目的。
各个国家应当友好相待、平等对待,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合作。
4. 协调原则:国际法强调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协调和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国家之间应当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解决分歧,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 互惠原则:国际法鼓励国家之间进行互利互惠的合作。
各个国家在开展国际交往和经济合作时应当尊重对方的权益,并寻求共同的利益。
二、国际法之间的合作国际法之间的合作是为了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共同繁荣和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法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协定:各个国家可以通过签署国际协定来约束双方行为和关系。
国际协定可以涵盖贸易、环境、人权、武器控制等多个领域,以解决全球性问题。
2.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开展合作的平台。
例如,联合国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之一,旨在通过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3. 国际仲裁:国际仲裁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个国家可以通过仲裁机构来解决领土争端、贸易争端等纠纷,维护国际法的权威。
4. 共同行动:在面对全球性挑战时,各个国家可以通过共同行动来解决问题。
例如,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方面进行合作,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 交流与对话:国家之间通过交流与对话来增进理解、解决分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二战以后,国际法进入了它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形成了当代国际法的新体系,并且确立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对丰富和发展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有以下具体内容: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互相尊重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
由于国家的主权和国家的领土完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尊重一国主权首先意味着尊重该国的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原则。
根据《国际法原则宣言》的规定,互不侵犯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各国有义务不首先使用武力;有义务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有义务避免战争的宣传;有义务不侵犯他国国界和侵入他国领土;对侵略战争应付国际法上的责任;不得以国家领土为均是侵略的对象;不得采取任何强制行动剥夺被压迫民族形式民族自觉的权利等。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这是久经公认的一项国际法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上一个“互”字,使其富有新时代的含义。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意味着,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均不应进行非法的武装干涉、经济干涉、外交干涉和其他方式的干涉。
4.平等互利原则。
这是在传统的平等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原则。
其新意就在于:它强调周围国家间的真正平等,即真正的平等应该是与互利相联系的,形式上的平等不一定是互利的,而只有互利的平等才是真正平等。
5.和平共处。
这既是五项原则的总称,又是一项单列的原则。
和平共处原则的深刻含义是,各国不应该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在国际法律地位上有所差别,而应再同一个地球上和平地共存,友好地往来,善意地合作,并利用和平方法解决彼此间的争端。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1953年12月31日,当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时,周恩来总理在谈话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然后正式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序言中,并声明以这五项原则作为该协定的基础。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中国秉持着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建设以和平、稳定和繁荣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
本文将从中国的国际关系理念、外交政策目标以及在不同地区的外交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中国的国际关系理念主要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对抗性外交、全球伙伴关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基本立场,包括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和立场。
同时,中国还提倡非对抗性外交,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矛盾,并通过互利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中国还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与各国建立平等、友好和合作的关系。
此外,中国还主张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和平与稳定以及推动多边主义。
中国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首要目标。
中国鼓励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追求的和平与稳定旨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宁。
中国支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
此外,中国还高度重视多边主义,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来推动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争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中国在不同地区的外交实践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理念。
在亚太地区,中国积极推动亚太合作,致力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中国主张亚太国家加强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共同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亚太地区。
在欧洲地区,中国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发展。
中国与欧盟保持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
在非洲地区,中国积极参与非洲事务,推动中非合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共同促进非洲的发展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2007.05浅析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王杰(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国际法作为影响国际交往的准则,对国际社会的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寻求的是在国际和谐社会中的和平发展。
本文就现今国际形势和国际法的特点具体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和平发展国际法国际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7)-172-02和平发展国富民强是中国几代人的愿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功地走上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发展是在世界大环境中谋求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必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国际社会的深刻变革需要法律制度给予回应,国际法无疑将成为人们的焦点,怎样看待和处理中国和平发展和国际法之间的关系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法的概念及其新特点国际法是反映国际社会意志的协调,调整一切国际社会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我们知道国际法是一个长久以来都不断发展变化的法律体系,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日益完善和成熟的。
现代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活动以及世界环境的保护、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将国际法推到了前沿,同时也赋予了同时代国际法新的内涵和特点。
主要表现在主体范围的扩大、调整范围的进一步拓宽、价值取向上可持续发展原则得到确认和发展、由关注国家共处走向注重国际协作。
①具体来说,全球经济的日益融合和全球问题的大范围出现,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要主体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也日益增多,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界限则显得模糊不清,各国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遵守国际法律秩序,通过合作解决国际社会新问题。
随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法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也将日趋增强,改变了国际法一向只被视为“软法”的历史状况。
可以说国际法的深刻变革和发展使其成为国际社会关系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和谐化的有利保障。
二、国际法是支撑中国和平发展的平台(一)国际法是谋求国际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的和平发展必然是在整个世界大环境的框架内的,政治、经济、文化融合程度也是愈来愈高的。
法律是一切活动的最终保障,所以无论是世界的和平还是经济的发展都必须接受法律的调整,任何一个国家的和平发展之路都不可能脱离国际法律环境而存在的,中国也不例外。
现今的国际社会存在的不和谐因素还是很多的,比如恐怖活动猖獗、世界环境承载问题、经济失衡、世界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还有一些超级大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国际共同利益的挑战等等。
从实践来看,国际法规范大量增加,客体范围拓宽,效力也有所提高,国际法为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国际法现在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由以前的关注国家独立权力利益转向积极寻求群体协作,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对话,对一些全球问题达成共识签订多方条约或成立合作组织。
经济方面制定了WTO协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政治上构建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新的国际体制等等。
这些组织一般都是通过国家之间的条约的形式或规定才能够正常运转的,毕竟不存在不可能存在超国家的组织。
国际法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用来调节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利益的平衡发展。
虽然谋求国际社会和谐的途径有多种,但是国际法在规范国际关系、建立国际新秩序上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仍是不变的,从国家开始交往国际法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并积极有效的。
(二)国际法基本确立和发展原则国际法在发展之中,那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也在发展之中。
和平发展的口号虽然以前只是出现在经济领域,但随着各国对国际环境的认同,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眼光关注于此,如果说历史给了我们经验,应该就是渴望和平维护和平提高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
国际环境的改变使国际法更多强调的是国家之间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寻求经济上的发展双赢、多赢、共赢。
在世界各种力量日益融合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使我们更加确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我们应该避免国家之间尤其是和一些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妥善处理利益纠纷,争取国家间的双赢和多赢。
国际法的和平发展原则正好与我国的目标相一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国际法影响国内法变革更好促经经济发展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作用都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秩序,二者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也在不断的得到加强。
国际法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各个国家国内立法的更迭,在国际法律大环境下国内法应该是和国际法接轨。
中国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一个好的法律环境,不仅仅是国际上的,更包括国内的。
中国继加入WTO之后,面对世界这样一个大的经济环境,还有很多新颖行业或是少数传统行业,比如中国规范外商投资的法律的不完善,金融市场法律的缺失,我国还没有合理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框架。
比如单从国际贸易法领域来看,我国的相关法律过于简单和落后,无法适应现在1732007.05外贸经济发展,如何将WTO 规则反映在我国对外贸易法中也是一种挑战。
所以我们要根据相关国际法规范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新立法,完善现有法律体系。
在实践中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或国务院核准的,一般即在中国发生效力,可以直接适用,而无需经过特别程序。
从中国国内法的的有关规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的态度和处理国内法和国际法关系的基本立场。
②国际法优先使用原则使得我国在处理国内法和国际法之间的冲突时或解决具体问题时得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了使我国在以后的国际法律环境中能够很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求尽可能的使国内法和国际法在某些领域保持一致性。
三、中国争取国际法立法发言权(一)现今国际法陷入发展危机国际法调节整个国际社会的主要方式就是国家经由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采取条约、宪章或宣言等形式加以确认。
同时国际法还为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谈判、协商、调节、斡旋、调查等方式提供了法律依据。
国际法运作的基本前提是国家间的平等协作,对国际法的尊重。
然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国家地位的极度悬殊,从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国际法对国家的约束力和制裁力是相当薄弱的。
一些大国单边操作使得国际沦为现实主义的附庸。
新的世纪,国家法向何处去?放眼世界,虽然有了无数的国际条约和国家惯例,还有数不清的国际法学者专著,对一些问题虽然达成共识,但是面对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经济全球化、恐怖主义、“先发制人”等诸多问题,国际法仍然没有负担起应有的责任。
③(二)中国和平发展支持国际法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国和平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外延,其核心是积极政争取一个持久的国际环境创造机遇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又以自身的经济政治力量来维护世界和谐以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现在的世界只能说是总体和平,冷战之后有些国家极力把自己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经济模式强加于别国,并企图建立一个单级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本身就是意味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促进多种国际力量进行国际合作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政治上,中国呼吁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协商,反对个别国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国家;在经济上,强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反对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在文化上,鼓励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反对一味排斥他国文化的现象;在安全上,坚持相互信任,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国际摩擦,抵制诉诸武力或武力威胁。
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行动的指南,同时鲜明的表达了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立场。
中国下定决心力求和平发展是这个中华民族的坚定意志,但是中国不会称霸,不会做超级大国,中国一向是言行一致支持国家之间平等协商通过国际法构建利于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三)中国和平发展促进国际法之价值取向变革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在国际交往中都以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都想将本国的法律价值取向加诸于国际法之上。
在构建国际法价值取向体系时,中国自然想以和平发展为背景,在国际层面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之利益。
这显然不同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只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强权政治,中国所提出的和平发展时顺应时代潮流,并代表了国际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愿望。
国际法应该关注的是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是单个人或种族、民族、国家的利益需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自身的和平发展必然会对国际法的发展权和发展主题的实现产生深远意义。
和平发展本身就意味者关注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全人类的共同未来携手进行国际合作、协调乃至必要的让步或牺牲一定利益,这些是处理现实国际关系时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因为这可能更有利于实现各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法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民主制度的日趋完善,将大大促进国际法价值取向的变革和实现。
四、总结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维系得以存在的必然约束,国际社会的存在已成为共识,那么“有社会即有法”,国际社会自然要有国际法来调整各行为主体的行为,使之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和相互制约性。
国际法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正是国际法的存在使得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尤其是世界经济体系有序性,世界经济的进步是国际法最大功用的体现,中国正是由于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跨越式赶超。
然而历史证明,国际法从其产生到现在,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留有国际社会力量对比的痕迹。
从根本上来说,国际法是从属于国际格局的,有什么样的国际格局必然会出现什么样的国际法。
历史上国际法的制约作用最薄弱的时候正是国际力量对比极度失衡的时候。
经济力量的增强才能够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发言权。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为了经济上取得相对的优势权,以便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而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机会。
中国经济发展同时致力于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包括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国际法作为构建和谐国际社会的主要途径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合作和交流,表达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在签定各种国际法规范和原则的时候,为发展中国国家包括自己争取更大的权益。
同时时刻关注国际法的新走向,提出要完善国际法并强调加强国际法的制约性和制裁性,反对少数大国利用国际法作出违反全世界人民利益的行为。
中国的和平发展增强了国际社会的和谐因素,也为国际法的正确走向提供了保障,使国际法日益完善、作用力日益加强。
注释:①寥扶摇.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法的新发展.焦作高等专科学院学报.第20卷第4期.2004.12.②李海燕.宋志明.结合我国实践分析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2004.9.③罗国强.“和平崛起”与新世纪国际法的理论构建.国际观察:2004年第5期.参考文献:[1]李娟.“和平崛起论”对国际法的影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第19卷第一期.2006.1.[2]中国的和平与国际法.学术研讨会综述.国际法论坛.2004.[3]朱力宇,朱松岭,王立武.国际法对我国经济立法的影响.法理与法案.[4]董国路.国际法在中国的适用.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5卷第3期.2002.5.[5]韩玉贵,许秀梅.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几点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6期.[6]高岚君.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的价值体系.法学评论(双月刊).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