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说藕(一篇关于莲与藕的极好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莲说藕
记得幼时读书,课本上有篇文章,周敦怡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皆称之为莲之高贵品行,而后人多以喻君子气节禀身,与竹兰梅媲美一般无异。
寒假在家赋闲时,随母亲一起去荷塘淘藕,算得是一件趣事。冬日,寒塘渡鹤影,残荷诗意地倒在水面上,四周杳无人迹,树木零落萧然,很像画家笔下的写意山水。听母亲说道,这种生于污泥中的莲藕,是并不开花的,而那种生于江南的,开着耀眼莲花的,结着莲蓬的荷,往往是无藕的。至于这种见解我自无法求证,后也不曾发心思去求证,查阅典籍。铁锨翻动着泥土,母亲小心翼翼地拨弄,俨然做着针线活似的,我在一旁清洗新挖出的莲藕。古人用莲藕比喻女性的手臂,直至此方才明白。还有说感情的,“藕断丝连”,细细发现,真是再贴切不过了:一个断面,根根细丝,若断若无,若连若离。甚至我觉得盘根错节用在这里也不为过,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感,母亲的小心翼翼,就是为此。
世人多赞誉莲,阳春三四月,露尖尖角,盛夏时节,映日荷花,确是美景。记得前些年南下,途径武汉时,就见到大片大片的藕塘,荷叶铺天盖地,刹那间,大有江南气韵,阡陌其间,池水溶溶,只是不见采莲女而已。后碰巧去了趟苏州,原想,这家家临水,户户通穿的江南怎可少了《采莲曲》,“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以及吴侬软语,这次终于可以一睹江南的容颜。可,在江南毓秀之地,在太湖边畔见到了打渔船,却没能见到莲荷,这独有的莲荷,甚是遗憾。金庸笔下的慕容一脉,久藏大燕复国之志,却独居藕香榭,几近作世外之乐。想来,这实在可笑,胸在大丘壑,又甘居着温柔富贵之乡,真不解他这复国之于何处。倒是阿朱阿碧,生得曼妙莫言,能烹善唱,不能亲见,猜想也一定是跺着莲步的佳人良女。
莲花向来是文人骚客的常赋之意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红藕香残玉簟秋”,等等,和吟诵月亮的作品可堪一比。在朱老的笔下,莲花一变成为“刚出浴的美人”,令人不禁神往。莲花极盛,送香十里,就连史湘云也咏及一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雪芹先生是爱莲的,晴雯死后,着长篇文,宝玉称她为芙蓉鬼,暗喻她心比天高,洁身自好的品行。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观音,大自在诸多菩萨都以莲花为座,想必也是借其品质超俗
之秉性。说来可笑,不曾留意杨贵妃竟也有一段与芙蓉有关的典故,魂断马嵬坡,也不知道这是源于何道理。
莲的光环远远大于生于泥土之中的藕,意有愤愤。的确,荷花在外,占尽风头,所有的诗词歌赋都在她的裙裾下摇摆,但最后只落得只影无存,光鲜的背后是风雨的蹂躏。倒是莲藕,身处污泥之地,也能养得一身洁气,最后引来农人们的挖掘,在嘴与嘴之间宴津不断,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污浊的影子里洁身如玉。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说雪芹先生生前有“红藕花馆”的印章,不禁想起他的浮沉身世,大概他也以此寄怀,在大处鸿篇谈莲花,自己却独眷于藕,深谙藕之意蕴。可见,真名士,还是深究藕之味的。
莲藕,在农家是个平常菜,或者说是个贫贱之菜,不足为说,自然也登不上大雅之席。家乡有种菜,名为“藕夹子”,具体的做法似乎是把细碎的瘦肉添在藕眼里,再由热油一炸,便成了道名菜,这在大观园的盛宴里曾有提及,还有一道“藕粉桂糖糕”的点心,也在他们的富裕空闲中被咂摸嘴唇。
后来听母亲说,这花生若不生在土里,便不能茁壮,还易被鸟雀啄食;而这莲藕,更是如此,看看那些藕根,藕蒂,指头般粗细,不堪食用,都被随意扔在塘边。许山地先生在《落花生》中这样写道: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推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他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他才能知道。花生和莲藕多么的相似啊,都是沉默中的智者。
人们看到的,是莲花的光环太强,把她的缺点全部掩盖,比如她的柔弱,甚至都遮掩了她的果实,就像某些人和事,表面光鲜照人,而他们疲劳的精神灵魂久久的囚在生活的牢笼里,早已失去了一份生活的真实之美和灵性。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说,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声有色的演绎这个梦,不要失掉梦的情致和乐趣。在我看来,就是说不要像莲花那样活在外面,要有品位的活,有意义的活。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大概就是生活的真谛吧,像藕一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