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 教案

合集下载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求解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摩擦力”二字,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

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摩擦力?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的产生?摩擦力有什么作用?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上述导入引出“静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定义:“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即使施加作于物体上的力逐渐增大,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也保持不变。

这种摩擦力我们称之为静摩擦力。

”接着,向学生解释静摩擦力的性质,如:1)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积成正比;2)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垂直力成正比;3)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求解静摩擦力的方法(20分钟)3.1将教室桌上的一本书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我们如何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3.2引导学生分析:当两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静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先求解施加于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等于施加力的大小,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

3.3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实例,解释如何通过计算来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

并让学生跟随计算过程,完成具体计算。

4.计算实例练习(20分钟)4.1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计算静摩擦力的实例,要求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4.2分组完成以下实例计算:实例1:一物体以25N的力向右移动,静摩擦力为20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实例2:一物体以20N的力向左移动,静摩擦力为15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5.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静摩擦力的性质和求解方法,强调学生在计算静摩擦力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静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它会一直增大下去么?
是的,那就存在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叫做最大静摩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受最大静摩擦力时,其状态为即将滑动而未滑动的临界状态。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则静摩擦力F:
0<F≤Fmax。
思考:怎样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呢?
比如说:同学上课想吃东西,内心刚有这一想法,东西还没拿出来,就被同桌制止了:“吃东西也不分我一份。”,这就是静摩擦力。那自然“趋势”就是····
哦,想要做某件事的想法。
条件: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
接触面上有弹力;
发生相对运动趋势。
做练习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参与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生活。
回顾旧知识,导出新知识
让学生自己利用已学的只是解决现有问题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静摩擦力
1、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3、最大静摩擦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即初中已有的摩擦力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静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家一起和我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用力地往前推一推自己的课桌,不要把桌子推动。好,我们来分析一下同学们刚才推桌子的过程。
那为什么桌子没有动啊?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静摩擦力》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物理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Βιβλιοθήκη 15年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静摩擦力
教学目标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物理意义和大小特点;能在实际问题中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2.过程与方法:体会应用DIS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常见生活现象的重新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审视和探索日常生活现象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

难点: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主要教学方法DIS实验探究学生互动实验四.实验器材准备DIS实验系统毛刷木块砝码木板毛巾面玻璃直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课堂引入推很重的桌子——不动(教师演示)两本书夹在一起,请学生上台来拉(学生参与),再请同桌学生用物理书做实验感受。

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认真思考:为什么筷子能将装有米的杯子提起来?(2)为什么两本普通的书页面交错相叠后很难被拉开?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和创造精神静摩擦力的概念提出问题:实验时手在沿桌面方向受力吗?若有力的存在,为什么手会不动?课堂实践:用手掌心压紧桌面,稍微用力向前推,但保持手与桌面相对静止,体会此时手的感觉,并认真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学生的亲身参与更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归纳出静摩擦力的概念:定义: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提出问题:(1)静摩擦力的产生也有条件吗?(2)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回想刚刚实验时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派代表发言。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九章第三节,主题为“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及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计算方法及作用效果。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等)。

学具:学习资料、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摩擦力演示仪,展示不同摩擦力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

(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静摩擦力的计算。

(2)动摩擦力的计算。

(3)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摩擦力,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分类、计算方法。

2.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

(2)分析题: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分析。

2. 答案:(1)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求解。

(2)结合实例,分析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摩擦力的应用,如汽车刹车、鞋底花纹等。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摩擦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摩擦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试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试验技能和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同学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试验态度,熬炼思维力量、抽象力量,运用物理学问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试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看法、试验法、争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现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同学思索,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状况下才会消失?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争论。

同学争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试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试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转变压力,转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

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试验:6人一组进行试验,留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老师巡察。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沟通争论:共享试验中的数据和试验细节,误差处理等;争论掌握变量法的留意事项,即掌握无关变量相同,只转变探究的'物理量等;试验平安问题、爱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试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推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争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同学争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
3. 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课件;
2. 实验器材:桌面、木块、力计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摩擦力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讲解:讲解摩擦力的种类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并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在桌面上放置一个木块,用力计测量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然后用力计来测量木块受到的动摩擦力。

4. 总结:总结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强调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1.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 完成摩擦力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摩擦力
- 静摩擦力
- 动摩擦力
-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摩擦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计算摩擦力的方法。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

在接下来的教
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3.3 摩擦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四、教具: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等。

五、教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情景1:班里正副班长正好是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让他们进行一场关于“力”的比赛。

正班长(女同学)夹桂圆,副班长(男同学)夹玻璃球情景2:教师:我用一种“魔力”用一本书把另一本书提起(把书页交替叠放,然后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并让学生握住两本书的边缘向外拉,看有什么体会?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知识回顾一、什么是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静摩擦力比较以上情况,思考: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解释相对静止的意思: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引入静摩擦力概念1、定义:两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给学生一个任务:从身边的物体尝试并体验一下静摩擦力。

学生尝试体验静摩擦力得出条件:①接触面粗糙用刚才的班长夹玻璃球得出。

②接触并挤压(弹力的产生条件)用手握粉笔来得出此条件,手和粉笔之间的压力逐渐减小粉笔掉下。

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解释趋势:事物向某一方向发展的动向。

所以产生摩擦力首先位置是相对静止然后是又发生相对运动的动向。

研究一个力除了知道概念和产生条件以外,还要研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 整体设计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断定有个明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表达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提醒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课时安排3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展实验探究、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课前准备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导入新课活动导入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运发动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出摩擦力的概念、图3—3—1问题导入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假设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摩擦力、推进新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表达摩擦力的概念、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化研究摩擦力、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程度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间隔、〔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p 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消费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学生活动:学生按教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一、静摩擦力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实验探究】在程度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程度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实验如图3—3—2:图3—3—2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挪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刚实验的根底上继续用力,当拉力到达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挪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刚的最大值、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p 实验数据、参考设计: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消费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课件展示〕图片例如:图3—3—3课堂训练〔课件展示〕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答案:C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程度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假设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图3—3—4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那么静摩擦力也不变、答案:mg mg二、滑动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展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1、引导学生进展实验原理的探究、〔学生活动:考虑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方法的探究〔学生活动:考虑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展实验探究〔学生活动:学生进展分组实验探究〕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p 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展分析^p ,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p 处理才能〕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才能〕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课件展示: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钢—钢0、25钢—冰0、02木—木0、30木头—冰0、03木—金属0、20橡胶轮胎—路面〔干〕0、71皮革—铸铁0、28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欢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展滑雪比赛、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假设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 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F=f=μN=μMg=0、02×180×9、8 N=35、3 N、答案:35、3 N课堂训练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程度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程度拉力、〔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此后假设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4〕假设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答案:〔1〕5 N〔2〕10 N〔3〕10 N〔4〕10 N知识拓展增大有益摩擦:1、增加物体外表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外表都有花纹、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减小有害摩擦: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2、减小外表粗糙程度:加光滑油、课堂小结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符号及单位产生原因外表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外表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用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大小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f=μN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光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布置作业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习”2、3、2、教材第60页“做一做”、板书设计3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1〕变力:0<F静≤Fmax〔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1〕大小:F=μFN〔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活动与探究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习题详解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挪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挪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3、答案:35 N 30 N 0、3 20 N设计点评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断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确实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p 等方法来打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断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考虑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根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形式进展、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2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⑴、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⑴、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⑴、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测量摩擦力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⑴、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⑴、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接触时,由于相互接触面的不规则程度使得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大小等于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当外力小于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是不会发生运动的。

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大小等于动摩擦系数与物体间法向压力的乘积。

动摩擦系数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表面的抵抗程度,它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物理性质。

二、实验步骤与要求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们将会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器材:平板、托盘、滑轮、滑轮支架、测力计、直尺、砝码,时钟。

实验步骤:1、在平板上安放一只托盘,再将滑轮支架固定在托盘上。

2、将砝码吊在滑轮上,让砝码自由垂直向下,此时测力计所测到的重量即为滑轮的重量。

3、移动砝码,使砝码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这时,滑轮就会往前运动。

4、用直尺测量滑轮的运动距离,并记录下来所用的时间。

5、如需要测量静摩擦力,可以继续增大砝码,直到滑轮开始运动,这时,所增加的砝码就等于静摩擦力大小。

6、如果需要测量动摩擦力,可以将砝码继续增加,测量滑轮在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微弱数值,与此时所受摩擦力之和即为动摩擦力。

7、将测量所得的数据整理在表格中,并进行分析。

三、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砝码掉落造成人员伤害。

2、托盘的材质应该与平板的材质相同,以保证表面的摩擦力系数相同,不能使用与平板材质不同的箱子或塑料盘。

3、尽量保证滑轮在托盘上的平稳,以免摩擦力的测量受到干扰。

4、实验人员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清晰的图表制作,以方便后续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或多个样本的静摩擦和动摩擦系数。

由于两对象表面之间的物理性质是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实验中,同一物体的摩擦系数也会发生变化。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静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的应用;2.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当它们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特点是:当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2. 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f≤μs F n其中,F f表示静摩擦力,μs表示静摩擦系数,F n表示物体之间的接触力。

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μs F n,而是小于等于μs F n,因为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大小。

3. 静摩擦力的应用静摩擦力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使汽车保持在道路上;2.人类行走时,脚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使人类保持平衡;3.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静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滑落。

4. 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步骤:1.确定物体之间的接触力;2.确定静摩擦系数;3.计算静摩擦力是否小于等于μs F n。

例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斜面的倾角为30度,物体的质量为10kg,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

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物体在斜面上的接触力为F n=mgcosθ=10×9.8×cos30∘=84.85N;2.确定斜面的静摩擦系数为μs=0.2;3.计算静摩擦力是否小于等于μs F n,即F f≤μs F n=0.2×84.85=16.97N,因此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小于等于16.97N。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演示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练习静摩擦力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静摩擦力的知识。

必修教材1第三章第4课时教案:静摩擦力

必修教材1第三章第4课时教案:静摩擦力

§3-4 静摩擦力教学内容:静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了解最大静摩擦力;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性、启发式教学法教学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

教学过程:学生先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并发生形变。

平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属于弹力,那么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除了有弹力外,还可能有其它什么力呢?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除了弹力外是否有其它力存在,并要求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有关摩擦力的例子,老师将这些例子分成如下几类:滑动摩擦 静摩擦人们利用摩擦力的现象磨刀,搓手,摩擦起电(火、暖),刹车(火车、汽车等),写字,画画,拉弦等 皮带传动装置,抓瓶子,人走路,汽车前进,冬天雪地或冰面上铺沙,鞋子(特别是足球鞋和跑步鞋)或轮胎下面凹凸不平,爬杆(树),拔树等 人们克服摩擦力的现象 脚踏西瓜皮摔跤,滑冰,各种轴承、转轴,小实验:①一个小滑块放在长木板上,水平时不动,说明有什么力?然后将木板慢慢倾斜,开始不动,后来又开始下滑,让学生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果不能回答,提示:如果斜面很光滑呢,会出现什么现象?)。

②将一纸条夹在书中间,然后用力往外拉,为什么很费力?③用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有什么感觉?用力越大呢?→引出摩擦力概念一、静摩擦力1、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形变;③接触面粗糙;④相对运动趋势。

即要有静摩擦力,也必须有弹力。

3、理解:“相对运动趋势”①“相对”是指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②“运动趋势”是指“想”动但未动。

例1:如下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或斜面上静止时,分析物体的运动趋势。

甲 乙 产生弹力的条件4、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法:假设法。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静摩擦力的规律,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中,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是难点,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中要力图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三要素探究静摩擦力的规律。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1、本节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1.静摩擦力的概念;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3.静摩擦力的三要素;4.探究实验: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2、本节教材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探究性,虽然静摩擦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却并不熟悉,这留给我们一定的探究空间。

二是实用性,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学情分析1、通过初中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物理研究方法。

学习方法仍以初中的记忆和模仿为主2、学生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

刚学习过重力、弹力等基础知识3、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有关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②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及其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③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三要素,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间接测量法②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明确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知道滑动摩擦因数会计算滑动摩擦力。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能够根据二力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概括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2.渗透物理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合理外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实验验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合作探究,促进合作学习,发扬团队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鼓励科学探究,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信心。

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身边的物体(例如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导入:用手握住水杯。

开始问学生水的受力情况,学生进而分析。

水杯受两个力,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

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复习初中内容,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静摩擦力【实验探究】(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

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多媒体投影表格(参考表格)实验数据记录表。

重点分析:相对运动趋势,及方向在相互接触的的俩物体间,如果有了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有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静摩擦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教案名称: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以及它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3. 学会分析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 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

教学难点:1. 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运用公式计算静摩擦力。

教学准备:1. 模型车辆或类似的物体;2. 平滑的表面;3. 板块或类似的物体。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教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不会自己动呢?请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老师给出答案:这是因为表面上的静摩擦力阻止了物体的运动。

Step 2:引出静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包括:静摩擦力是两个表面紧密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当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产生的;当物体开始运动时,静摩擦力会转变为动摩擦力。

Step 3:练习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例如:一个物体被放置在斜面上,如果斜面的角度是30度,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方法和公式:静摩擦力=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sin(斜面的角度)。

学生根据提供的公式,自己计算并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逐步指导学生计算过程,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

Step 4:讨论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1.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2.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3.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上网进行资料查找,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答辩。

Step 5: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平滑的表面。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教案标题:静摩擦力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3. 能够应用静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并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因为摩擦力而无法移动的情况?知识讲解:2. 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3. 解释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相对滑动,使物体能够保持静止。

4. 讲解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用公式F = μN 表示,其中 F 为静摩擦力,μ 为静摩擦系数,N 为物体间的正压力。

示例演练:5. 提供几个具体的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求解静摩擦力。

例如,一个物体质量为 10 kg,静摩擦系数为 0.5,求它所受的静摩擦力。

小组讨论:6.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选择一个静摩擦力相关的场景,如推动一个沉重的箱子,或者防止车辆在斜坡上滑动等。

让他们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所需的静摩擦力。

实验探究:7.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静摩擦力。

例如,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在斜坡上,逐渐增加斜坡的倾斜角度,观察物体何时开始滑动,并记录相关数据。

总结与评价:8. 总结静摩擦力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来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9.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静摩擦力知识。

教学资源:-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实验材料:斜坡、不同材质的物体- 练习题教学评估:-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测量准确性;- 学生在练习题中的答题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注意事项:- 在讲解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时,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他们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静摩擦力教案(李晓雯)

静摩擦力教案(李晓雯)

研究静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掌握求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1.重点: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2.难点: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观察演示,谈话法,总结法四、教具:弹簧测力计,滑块,砝码,木板,筷子五、课时:1节六、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在上课前我们下来做个热身小游戏,现在我有两本交错相叠的书本,有没有哪位同学帮我把他们拔开呢?为什么这两本看似轻巧的书本却那么难拔开呢,是什么作用使得它们叠得那么牢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力。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下压,能感受到桌面的弹力吗?(能)接着完成下一个动作,保持压力不变,沿着桌面前推手掌,有没有感受到一种阻碍手掌启动和运动的力呢?(有)而这种阻碍手掌启动的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但是有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的力,就叫静摩擦力。

那么这个静摩擦力是怎样的一种力,它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发生,以及发生后方向和大小有着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们。

【深入了解】:1.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首先我们先来考虑一下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产生静摩擦力。

A.【实验1】现在,我推一下桌子,这时候桌子受到哪个方向的力?这时候桌子应该想往哪个方向运动?学生:(左)但是为什么没有呢,学生:因为受到一个地面给它的向右的静摩擦力。

现在,我不推桌子了,它还会想往左运动吗?学生:(不想了)这时候它还受到静摩擦力吗?学生:(没有了)也就是说,对于地面当桌子有一个运动趋势的时候,它就受到静摩擦力,当桌子没有了这个运动趋势的时候,它就不受到静摩擦力,也就是说,要产生静摩擦力,肯定要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的运动趋势,这是第一个条件。

【实验2】再请看,这是一个瓶子,我轻轻的提起,静止在空中不动,持物体于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它为什么没有向下运动呢?学生:(因为手与瓶子之间存在一个摩擦力)摩擦力是什么方向?学生:(向上)那么,瓶子受到重力作用没有向下运动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一个向上的摩擦力,那么这时如果把手稍微的放松一下,再松一下,松到手与瓶子之间的弹力为零,有什么情形出现呢?学生:(掉下去)那么从这个现象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也就是说,要产生静摩擦力,一定还要满足第二个条件,这个条件是两物体间互相接触,在接触面处存在弹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运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与什么有关
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掌握求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难点: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的分类
设问:摩擦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同学们在初中的自然科学中也学习过摩擦力,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定义,并指出定义中的重点词,如“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等。

摩擦力的种类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以及滚动摩擦。

设问:例举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事例
走路,滑雪,拔河,刹车,琴弓在琴弦上拉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提示或说明,并进行图片展示。

【滑动摩擦力】
【演示实验】拉动木块,被拉动的木块受到了一个阻碍它滑动的力。

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挤压且有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该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粗糙(3)有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问题一: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回答:与手掌的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

问题二: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方向?为什么?
回答: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面给手掌摩擦力的同时手掌也会给桌面以摩擦力。

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跟手掌的运动方向相同。

【演示实验(设计实验)】
联系初中知识,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接触面情况等有关,现在根据这些我们设计一个实验,探讨滑动摩擦力与这些因素有什么关系。

(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木板、毛巾、木块,砝码,弹簧秤
讨论:滑动摩擦力与这些因素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跟正压力N 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例举几种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习题讲解】
例题1.(书本例题)
【静摩擦力】
设问:根据课本图3.3-1,在互相接触相对静止的物体间,是否也有摩擦力的存在呢?
以人推箱子为例,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设问:人推箱子,箱子却没有动,此时箱子在水平方向受到了哪几个力的作用呢? 根据初中二力平衡知识进行分析,逐步建立静摩擦力概念。

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挤压且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该力叫做静摩擦力。

设问: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
归纳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规律探究:
设问:那么,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实验活动设计:①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共同参与:弹簧秤拉木块。

分三个层次:
①用一个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此时木块所受静摩擦力大小、方向怎样? ②用一个较大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此时木块所受静摩擦力大小、方向怎样?
③当拉力F 增大到某一值时,木块被拉动。

在木块拉动前后,摩擦力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情况和演示实验的观察,总结一下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
(1)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大小:0≤F ≤F max (最大静摩擦力)
教师动画播放,摩擦力随着拉力的变化关系。

分析:物体开始由于静摩擦力作用保持静止, 该过程中静摩擦力始终等于拉力。

当拉力达到Fmax 时物体开始由静止到运动,此后物体受到的摩擦
力变为滑动摩擦力。

由于在物体开始运动的一瞬 间测力计示数突然减小,说明物体受到的阻力突
然减小,这就是说Fmax 大于滑动摩擦力。

总结:随着拉力的增大,物体总有被拉动的 时候,当拉力增大到某一个值Fmax
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所以Fmax 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max
f F 0
f f
【习题讲解】判断说法正误:
①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有摩擦力作用(错)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②相互运动的两物体间总有摩擦力作用(错)光滑的接触面
③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错)弹簧测重力
④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对)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⑤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错)相对
⑥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压力方向垂直(错)斜面
(传送带上的物体匀速度上升,相对地面是运动的,受到了静摩擦力。


(在地面上推箱子,箱子对地面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但地面却是静止的。

)【习题】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木块重5N,把木块水平桌面上,弹簧秤水平地向右拉木块. (1)当弹簧秤读数为1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大小是1N,方向向左.
(2)当弹簧秤的读数是2.1N时,木块刚好开始移动,此时木块受的是最大静摩擦力,大小是2.1N,方向向左.
(3)开始运动后,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读数变为2N,此时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是2N,动摩擦因数μ=0.4.(2/5=0.4)
(4)若使弹簧秤在拉动木块运动中读数变为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大小是2N.
(5)木块离开弹簧秤继续滑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是2N.
【小结】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