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诗歌阅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诗歌阅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诗歌阅读教案教案名称:小学二年级诗歌阅读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诗歌,如《春晓》、《静夜思》等。

2. 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3. 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3. 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

3. 解析: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想象与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美,并进行诗歌创作练。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阅读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诗歌朗读能力:评估学生的诗歌朗读效果,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3. 诗歌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4. 诗歌创作能力: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成果,关注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诗歌。

2.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视频等。

3. 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的诗歌。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练。

3. 尝试创作一首小诗,可以是关于自然、生活等方面的。

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引言诗歌阅读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效的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

策略一:音韵品味法音韵品味法是一种通过感受诗歌的音韵特征来促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押韵、节奏和音调等特征,并解释它们与诗意的关联。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分析诗歌中的音韵特征,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策略二:意象联想法意象联想法是一种通过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形象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使用的具体描写和隐喻等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与诗歌中的形象和情境相关的联想。

通过与自身经验的联系和想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策略三:表意解构法表意解构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诗歌语言和结构来理解诗意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词义、句法和句子结构等要素,帮助他们捕捉诗歌中的主题和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解构诗歌的语言和结构,深入理解诗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策略四:背诵朗读法背诵朗读法是一种通过背诵和朗读诗歌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学生的经典诗歌,引导他们进行背诵和朗读。

通过反复背诵和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感和情感内涵,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结论以上所介绍的诗歌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互相结合和适应,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

通过音韵品味法、意象联想法、表意解构法和背诵朗读法等策略的有机应用,学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步骤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步骤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步骤导言: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韵律使其在文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授儿童如何阅读和欣赏诗歌,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智力发展,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儿童的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步骤,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作品。

第一步:背景介绍和情境设定在开始诗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先对诗歌的背景进行介绍,并创造一个适合的情境。

例如,选择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诗歌,介绍其作者、时代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中。

第二步:诗歌朗读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一起大声朗读,以增加参与感。

第三步:词汇解读和理解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选择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汇,解释其意义,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诗句,学生将逐渐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第四步:诗歌结构分析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分析诗歌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诗歌的韵律、押韵和节奏,以及其它形式上的特点。

学生可以将诗句按照意义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进一步理解诗歌的结构。

第五步:意义探索和讨论通过前面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已经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意义,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与同学分享观点,从而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创造力。

第六步:创作和表达本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启发和指导,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诗歌作品或将诗歌的意义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学生可以在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并展示给同学和家长。

结尾: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步骤的目的是帮助儿童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从背景了解到情感体验、词汇解读、结构分析、意义探索,最终到创作表达,学生将建立起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王荣生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王荣生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互动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歌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互动问答: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深入探讨诗歌的细 节和意义 互动创作: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创作或改编,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介绍王荣生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诗歌语言分析
语言特点:分析王荣生诗歌的 语言特色,如用词、句式、修 辞等。
节奏与韵律:分析王荣生诗歌 的节奏感与韵律美,理解其对 诗歌表达的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象与意境:探讨王荣生诗歌 中的意象选择与意境营造,理 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语言与文化:探讨王荣生诗歌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理解 其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
THANK YOU
汇报人:XXX
06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程度和互 动情况
思维活跃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思维活跃度和 创新性
语言表达:评价 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口头表达 能力
课堂纪律: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 纪律表现和学习 态度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学生作业提交的准时性 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正确率 作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作业中反映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 语言特点
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 与技巧
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 力,培养审美情趣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 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

03
教学内容
诗歌背景介绍
介绍王荣生的生平事迹和创作 背景
介绍王荣生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初中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诗歌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情感和主题,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等。

2. 诗歌的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3. 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基本特点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独特魅力。

3.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整体布局。

4. 情感和主题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主题思想,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5. 实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讨论等方式,实践所学到的鉴赏方法。

6.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诗歌阅读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诗歌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结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文化。

诗歌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其精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诗歌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诗歌选材与引入在进行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做的是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理解能力和教学目标的诗歌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主题明确、情感饱满的作品,如经典诗歌、民间谣歌等。

在引入部分,可以通过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背景知识或者简短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建立起相关的情感联想。

二、理解诗歌的意象与语言诗歌的语言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需要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选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引导学生逐步解读诗歌的意象。

通过教师的解读示范,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绘画、表演、写作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意象进行呈现。

三、分析诗歌的结构与形式诗歌作为一种有着独特形式的文学体裁,其具有明确的结构和形式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节奏等,了解其结构与形式的作用。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欣赏与创作能力除了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也是诗歌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可以通过朗读、模仿、背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增强对诗歌的喜爱和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他们在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活动为了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积极参与程度,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诗歌阅读材料和相应的活动。

例如,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分享会、诗歌创作展览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六、评价与反思在诗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诗歌的教学内容(精选11篇)

诗歌的教学内容(精选11篇)

诗歌的教学内容诗歌的教学内容(精选11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的教学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的教学内容篇1教学目的:1、结合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的经验,体味诗的意趣。

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了解新诗歌的特点。

3、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新诗有一个较好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设想:1、以诵读讲解讨论分析为授课方式,品味诗歌内涵。

2、抓住意象——情感——手法等几个点来分析诗歌。

3、用诗歌朗诵和创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课时安排1、起始课教育和朱光潜文章学习,初步明确学习目的,安排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2、意象和诗歌的阅读3、毛泽东词二首4、象征和《死水》5、徐志摩和新月派6、单纯的美是一种幸福,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篱笆那边》7、从东西方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来看东西方诗人对诗意的不同理解。

8、美丽的错误与闺怨诗9、学习《致大海》介绍普希金起始课教育一、起始课教育(10分钟)语文课的特点:人文性,工具性。

充满了思辩性。

高考中的主课,必须认真对待。

具体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听讲不仅听老师的讲解介绍,还要善于倾听同学的观点;思考要有深度,有新意,善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要善于表达,学会用有创意的词。

认真完成作业。

不要拖拉和抄袭。

一个抄写本,每天十个词语的抄写默记,要写上每天的日期;一个随笔本,每周一篇随笔,500字以上;一个课堂本,完成课堂作业。

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为诗词介绍或时事点评。

1、预习:在上课文之前,参照课下注解和《词语手册》通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你的发现、你的理解以及你尚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自行完成《作业本》每一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2、复习:每上完一课,就应及时复习该课文,看看老师同学或者参考资料说得对不对,原来不懂的地方有没有都弄懂(不懂要及时请教);完成《作业本》该课文“语段阅读”练习;每上完一个单元,则要对本单元所有课文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完成《作业本》中的“单元综合练习”。

小学故事诗歌阅读教案

小学故事诗歌阅读教案

小学故事诗歌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中的描述,形成对主要人物和场景的生动形象。

3. 学生能够培养阅读故事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诗歌的阅读理解。

2. 故事诗歌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首简单的儿童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阅读的故事诗歌。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诗歌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讨论和分享(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互相解答。

四、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分析等,来深入理解故事诗歌。

2.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次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故事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诗歌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

3. 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的情况。

以上是一份关于小学故事诗歌阅读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阅读兴趣。

诗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系统阅读整本诗歌书籍,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与理解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引言】诗歌是一种以音乐节奏和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

阅读诗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拓宽文化视野。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欣赏和创作诗歌。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整本诗歌书籍,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不同主题、风格和形式的诗歌作品。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选择一本符合学生年级和兴趣的诗歌书籍,包括不同主题、风格和形式的诗歌作品。

2. 教师导读和解读其中的经典诗歌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 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整本诗歌书籍,并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展示名人名言、播放音乐或诗歌朗诵等方式。

2. 教师导读针对整本诗歌书籍中的经典作品,教师进行导读,解读诗歌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解诗歌的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的独特之处。

3. 学生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阅读整本诗歌书籍。

学生可以按照指定的章节或整本阅读的方式进行,带着问题和思考的目的进行阅读。

4. 学生讨论和文本分析学生在个人、小组或整个班级的形式下,进行讨论和文本分析。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享和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交流诗歌给他们带来的意义和影响。

5. 创作实践学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或诗歌朗诵活动,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在语文教学中,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押韵的特点,对学生的情感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面临着如何设计有效的诗歌阅读教学以及如何对教学进行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反思。

一、诗歌阅读教学设计1. 阅读前的导入在引入诗歌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解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分析诗歌结构在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之前,重要的一步是分析诗歌的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押韵方式、行与行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诗歌的节奏感等。

通过分析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的美。

3. 解读诗歌主题与意境一旦学生掌握了诗歌的结构,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与意境。

通过让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隐喻或者象征等,引导他们发现诗歌展示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比较不同诗人或诗歌间的异同为了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可以引导他们比较不同诗人或者不同诗歌间的异同点。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不同诗人的个人风格、创作主题以及诗歌的不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5. 创作个人诗歌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创作个人的诗歌作品。

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诗歌的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诗歌阅读教学的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诗歌阅读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

首先,要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即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并欣赏诗歌的美。

如果目标没有达成,教师需要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合理。

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层次的意义,许多学生对诗歌阅读常常感到困惑和无趣。

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学生的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二、设计方案1. 理论知识教授在诗歌阅读教学之初,可以通过课堂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师可以讲解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相关知识,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介绍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 视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片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图片和配乐等方式,将诗歌的氛围和意境呈现给学生。

通过视觉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阅读的参与度。

3. 诗歌欣赏安排适合学生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诗歌作品进行集体朗读。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欣赏他人的朗读,学生们能够体验到诗歌的表演性和表达力,进而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4. 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题材和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构建过程,加深对诗歌结构和语言运用的理解。

5. 诗歌分析选取经典或权威诗歌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解读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探究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诗歌作品的分析,促使学生对诗歌风格和流派的理解。

6. 诗歌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口头朗读或书写形式进行。

同时,也可以开展诗歌分享交流会,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还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高考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设计诗歌是文学的精华,也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最高艺术表现。

在高考中,现代诗歌的阅读往往成为考生们的一大难题。

为了提升高中生的现代诗歌阅读和欣赏能力,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和评价与反思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种高考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在进行现代诗歌的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欣赏能力。

2.选取适宜的诗歌: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选择一些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现代诗歌。

3.准备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现代诗歌资料、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使用。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下面是一个高考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的示例:教学内容:解析现代诗歌《月亮》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升阅读和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与预热: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展示月亮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联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月亮》,要求学生闭目静听,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3.词句理解:解释诗歌中的生字、词组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意象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描绘,体验作者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5.情感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6.写作拓展:要求学生以《月亮》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理解和感受。

7.作品欣赏:学生可自行选择现代诗歌进行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及时进行评价,并进行反思,以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评价和反思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口头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2.书面评价: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该反思将作为学生的作业,以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

诗歌群文阅读教学

诗歌群文阅读教学

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需要阅读一组诗歌,而不是仅仅阅读一首诗。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在实施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选择适合学生的诗歌: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诗歌,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2. 组织诗歌阅读:教师可以将诗歌按照主题、风格、作者等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

3.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对比: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和对比不同诗歌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和内涵。

4.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定期检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开展讨论和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交流阅读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在实施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2. 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想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记忆诗歌内容。

4.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考。

总之,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的新型教学方式。

教师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时,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诗歌,组织好阅读活动,并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欣赏古文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

2. 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如何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3. 选取适当的古文诗歌进行教学,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诗歌的历史地位、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为学生阅读古文诗歌奠定基础。

3. 阅读指导: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古文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古文诗歌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5.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文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诗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古文诗歌阅读理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古文诗歌的态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古文诗歌教材: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文诗歌教材,如《古诗十九首》等。

2. 教学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古文诗歌的背景资料、解析等,为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充满了美感和抒发情感的力量。

在语言艺术教学中,诗歌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浅谈诗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性1. 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诗歌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歌的语言通常比较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学习和分析诗歌,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二、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1. 培养学生的诗意体验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诗歌选材和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诗歌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例如,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创设适合诗歌阅读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通过教授不同诗歌的形式、修辞手法等,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教授学生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从字面和意象上去理解诗歌。

3. 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自己创作诗歌。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引导他们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诗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1. 注重师生互动: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并能吸引学生的诗歌作品。

同时,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如与音乐、绘画等学科搭配,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组织写作竞赛或作文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一、导入阶段在诗歌阅读教学的导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欲望。

以下是一些导入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世界。

1.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描述一个情景,或者故事的开头,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比如,假设我们要教学生阅读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我们可以先描述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想象并猜测将要读到的内容。

2. 使用影像资源利用图片、视频或幻灯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接触诗歌。

学生可以观察图片中的细节,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创设问题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个问题可以与诗歌的主题、情感或意义相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主动思考,为即将阅读的诗歌寻找答案。

二、分析阶段在分析阶段,我们要帮助学生解读诗歌的意义,并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来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

1. 探究主题通过提问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

可以让学生从诗歌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线索,并进行推理和解释。

2. 解析诗歌结构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押韵和节奏等。

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并借助手势和肢体语言展示出来。

3. 研究诗歌语言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对诗歌意义的贡献。

三、体验阶段在体验阶段,我们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以下是一些体验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1. 朗读诗歌教师或学生可通过朗读方式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可以请一些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进行朗读,增加声音的表现力。

2. 创设情感氛围通过音乐、图片或其他艺术形式,创设一种适合诗歌情感的氛围。

比如,利用柔和的音乐和温暖的灯光,营造出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3. 角色扮演将诗歌中的情节或人物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将诗歌内涵展现出来。

四、创作阶段在创作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自主创作或改编诗歌作品。

诗歌阅读教学的经验分享——以《短歌行》的教学为例

诗歌阅读教学的经验分享——以《短歌行》的教学为例

在线课堂歌行体是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歌行体的诗歌,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可以说,中学生对歌行体的诗歌并不陌生。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曹操的《短歌行》。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

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曹操的《短歌行》。

曹操的《短歌行》文章短小,全文共128字;情感性是诗歌写作的共同追求,身处尊位的曹操要借助于“歌行体”抒发什么情感?他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如何看待历代名家对该文本的评价?这些都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

曹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传记、文学作品中对他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那么曹操自己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诗歌中的曹操又是何种形象?这些同样也是我们要考虑解决的。

一、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并了解相关资料上课伊始,我请学生自由朗读《短歌行》,让他们从诗歌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或词。

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忧”字。

我问学生具体原因。

他们说:“因为‘忧’字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之后,我继续追问:“诗人到底在‘忧’什么呢?”再读诗歌,学生很快就找出了以下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认为“忧”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忧人生苦短,二忧求贤不得,三忧功业未就。

对于“二忧求贤不得”,有些学生表示难以理解。

于是,我补充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他们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资料展示:曹操曾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第一次是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唯才是举;第二次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诗歌阅读教学的教案设计

诗歌阅读教学的教案设计

诗歌阅读教学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诗歌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声音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特点,包括韵律、节奏和形式。

2.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诗歌作品。

2. 准备相关的听力材料,包括诗歌的朗读录音或视频资源。

3. 准备诗歌鉴赏的教学辅助材料,如注解和解读。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诗歌的鲜明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朗读一首节奏明快的诗歌。

2. 引导学生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第二步:引导朗读(10分钟)1. 带领全班一起阅读一首简短的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表达。

2.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与意境的关系。

3. 分组朗读,互相鼓励和指导。

第三步:诗歌鉴赏(15分钟)1. 选择一首经典的或者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诗歌进行解读和鉴赏。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诗中的意象给你什么联想?”或“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第四步:分组合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和朗读。

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朗读和解读。

第五步:自主鉴赏(10分钟)1. 学生个别或自由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如朗读、绘画或写作。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总结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

掌握诗歌语言和修辞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和音乐美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培养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 力和审美水平
选择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韵律和意境
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方法: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朗读等 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律和意境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诗歌教学
讲解法:解析诗歌语言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目的: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的
语言和技巧
内容:解析诗 歌中的语言特 点、修辞手法
歌内涵
教学方法:讲 解、示范、引
导、点拨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主题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 和文学鉴赏能力
讨论诗歌主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其深层含义。
探讨诗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培养情感共鸣。
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诗歌进行多角度解读。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测试或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教学改 进的依据,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 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教师反思: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教学方法和过程,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教学方法和过程
针对评估结果,分析教学优缺点
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考和表达
注意事项:教 师应给予学生 充分的讨论时 间和机会,鼓 励不同观点的

大学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大学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大学诗歌阅读教学设计课程背景和目标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诗歌阅读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将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讨论诗歌的审美特点、语言形式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课程内容将囊括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主题的诗歌作品,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诗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培养审美情操;3. 帮助学生熟悉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诗歌作品,拓宽视野;4. 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课程内容(1)古代诗歌的阅读与赏析a. 唐诗宋词的特点与风格b. 古代名篇的解读与欣赏(2)现代诗歌的阅读与赏析a. 诗歌现代派的兴起与演变b. 现代诗歌的形式与主题(3)外国诗歌的阅读与赏析a. 英美诗歌的经典与代表作品b. 外国诗歌的文化差异与表现手法(4)中国当代诗歌的阅读与赏析a. 中国当代诗歌的流派与特点b. 当代诗歌的社会现实与主题探究2. 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语言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阅读和欣赏。

(2)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共同解读和鉴赏一首诗歌作品,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并用大家的智慧共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3)诗歌创作与朗诵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写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并通过朗诵的方式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对诗歌艺术的真切体验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鉴赏水平的提高,参与讨论和表达的积极程度等。

(2)作业完成评价学生完成的诗歌分析报告、诗词鉴赏作业和创作作品将作为评估依据,以考察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和个人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阅读教学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坦率地讲,当前诗歌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但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

即使是这样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参,做唯一不变的解读,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同时,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反而对干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无味,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

怎么解决以上的问题呢?我们知道,诗歌是语言艺术和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精纯美妙的文体。

我国一向重视诗教,“诗言志”和“诗缘情”是古人对诗歌内涵的本质认识。

诗歌本身具有语言的象征性、隐喻性、多义性和非确定性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和语象造型的画面美。

这些都要求我们应当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去品味语言艺术和把握诗的情趣与韵味,真正实现诗歌教学中学语文与学做人的统一。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

基本教学策略是诵读与鉴赏,即通过朗读了解作品中的内容,初步感受诗中所传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背诵来积淀语料、加深印象,最后要“披文入情”地进行鉴赏。

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诵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

这里要强调的是诵读时要使用普通话,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词的误读并严重影响诗歌的美感。

诵读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1.正确朗读该阶段要求读准字音,自然上口。

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和多音多义的字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另外,在朗读时要做到不增减、颠倒、重复字、词,力求读顺诗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意。

2.流利朗读这是以第一阶段为基础,朗读时做到语气连贯,节奏分明,句读清晰,没有句中停顿错误,符合诗句节拍,句中停顿长短适宜,长短句能读出应有气势,各种句式能读出恰当语气,并且能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

这是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不要求学生马上读出诗的全部内在涵义,重点要求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疏通诗意。

这一阶段是诗歌鉴赏的起点和基础,是由诗歌的表层意义向深层含义的过渡。

3.有感情地朗读,也称为情读诗是心灵的燃烧,情感的喷发,古人读诗时常常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这正是领悟到了诗中情感后以移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

新课标中关于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要做到这一点,还要有几个方面的准备:(1)知人论世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他的“知人论世”观就是说要对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

比如普希金的《致大海》,诗人因作诗歌颂自由而被沙皇放逐南俄,后又被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监管,《致大海》就是诗人在追求自由而又得不到的心境下写成的。

因此,大海被拟人化,成了一个赢得自由的英雄。

了解了这些,学生在朗读时就会一步一步地向诗人的心灵世界靠近。

(2)进入角色在“知人论世”之后,学生接下来就要进入角色,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仔细品味、体验,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朗读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加深对整首诗的感悟和理解。

比如读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就要设想诗人当时的心境,读出昂扬振奋的豪情来。

(3)创造情境由于多种原因,不少学生并不愿意去诵读诗歌,或是由于胆怯,或是怕读不好被人笑话。

此时,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创造条件多给学生当堂诵读的机会,多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此外,教师要作好范读,以自身声情并茂的诵读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朗读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其实,我们在诵读时也就是在欣赏诗歌的种种“美”点,但是对于复杂的、难理解的诗歌也可先背诵加深印象,再通过下一步的鉴赏来深层次的理解。

中学生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应多背下一些优秀诗篇来丰富自己的语料积累。

有了诵读的基础,为我们进一步鉴赏诗歌带来了便利。

诗歌教学重点要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并通过鉴赏来提高审美能力。

对于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情感世界。

”在诗歌鉴赏前,教师可大致向学生讲解一下诗歌的有关知识,像古诗的格律,新诗的流派等方面,为诗歌鉴赏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但不可做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分析有余而鉴赏不足。

诗歌鉴赏的最大诀窍在于先要找到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本文所讲的找切入点是指通过“诗眼”切入,从语言切入,由意象切入意境三种主要方法。

1.抓住诗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诗眼就是诗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我们便可以了解到诗歌的内在意蕴。

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眼乃神光所聚”,这表明“诗眼”是全诗神韵的集中表露。

所谓“诗眼”,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彩最关键的词句。

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眼,抓住诗眼,由此切入有助于了解全诗立意。

诗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两种,“句之眼”通常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而这些字词又多为动词,因为动词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矛盾斗争,最能体现诗的意境。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其中“击”、“翔”二字有力的展现了作者的顽强斗志,这两个字自然成为了诗眼。

另外,还有不少以形容词或数词为诗眼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篇之眼”就是全篇最为传神的诗句。

像郑愁予的《错误》,其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即为全诗的精华所在。

可见,鉴赏诗歌时抓住诗眼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好地认识了诗眼,对全诗的了解也就抓住了重点,另外诗眼多为名句琅琅上口,我们还能丛中感到审美愉悦。

2.从语言切入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就是语言的魅力。

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就是对诗歌语言的锤炼。

因此,教师在教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空洞地概括大意归纳主题,还不如先问他们喜欢哪些句子、比喻和描写,好的诗句必然会吸引或打动学生。

教诗就要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把他们的关注力集中到诗的语言本身。

例如《再别康桥》为什么流传至今为多数人喜爱,不正是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类优美的句子打动人心。

再比如海子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句引起了多少人的喜爱和讨论。

这些都说明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和耐人寻味之处,在体味到语言的魅力后,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3.由意象切入意境“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而“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鉴赏古诗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要体会诗歌中的优美意境,可以通过意象的分析进入其中。

比如舒婷的《致橡树》中选取木棉和橡树两个主要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却用了相对的几个意象来表达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

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诗的创造力、想象力、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

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创造的总体氛围中去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通过意象去理解意境,这是个有一定难度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运用各种方法来完成,比如说借助于联想和想象。

诗歌鉴赏的切入点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选择,同时还要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新课标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教学尤为如此,诗歌本身的多义性和非确定性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重性。

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参和自身理解,而应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解读诗歌。

例如《篱笆那边》的主题就有多种说法,在上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

在诗歌鉴赏时,教师还要多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

诗歌多用隐喻,“没有隐喻就没有诗”。

我们知道,隐喻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闻一多的《死水》就是这样一首隐喻性的诗。

很显然,这首诗的意义并不限于它所描写的那一沟死水,而是有更深远的意义,我们理解的重心恰好就要放在言外之意上。

如果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能够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寻找正确的切入点,并且注意及解决好上文提到的这些问题,那么,我想成功地上好一堂诗歌鉴赏课是不会很难的。

诵读和鉴赏是诗歌教学的两个基本又重要的策略,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要抓好这两方面。

诵读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诵读的深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