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物质复习题参考答案

植物生长物质复习题参考答案
植物生长物质复习题参考答案

植物生长物质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指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4、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lant growth regulator substance):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5、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of auxin):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6、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7、自由生长素(free auxin):指具有活性,易于提取出来的生长素。

8、束缚生长素(bound auxin):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9、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binding protein):即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的质子泵至膜外,引起质膜的超极化,胞壁松弛。也有的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10、自由赤霉素(free gibberellin):指易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的。

11、束缚赤霉素(conjugated gibberellin)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赤霉素。

12、燕麦单位(Avena unit):使燕麦胚芽鞘弯曲10°(在22℃~23℃的温度和92%的相对湿度下)的2mm3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

13、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指乙烯使黄化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14、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如整形素、马耒酰肼,抗生长素。

15、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识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烯效唑等。

16、多胺(polyamine):是一类脂肪族含氮碱。高等植物中的多胺主要有5种: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鲱精胺。

17、偏上生长(epinasty growth):指器官的上部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的现象,导致叶片下垂等。

18、靶细胞(target cell):与激素结合并呈现激素效应部位的细胞。大麦糊粉层细胞就是GA作用的靶细胞。

二、缩写符号翻译

1、IAA—吲哚乙酸;

2、IBA—吲哚丁酸;

3、PAA—苯乙酸;

4、TIBA—2,3,5-三碘苯甲酸;

5、NPA—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

6、IP3—三磷酸肌醇;

7、IPA—吲哚丙酸;

8、NAA—萘乙酸;

9、NOA—萘氧乙酸;10、2,4,5-T—2,4,5-三氯苯氧乙酸;11、2,4-D—2,-4滴;12、GA3—赤霉素;13、CTK—细胞分裂素;14、[diH]Z—二氢玉米素;15、Z—玉米素;16、[9R]iP—异戊烯基腺苷;17、[9R]Z—玉米素核苷;18、6-BA—6-苄基腺嘌呤;19、[7G]Z—玉米素葡糖苷;20、[OX]—木糖玉米素;21、KN—激动素;22、XET—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23、PBA—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

24、iPP—异戊烯基焦磷酸;25、SAM—S-腺苷SAM蛋氨酸;26、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27、MTR—5’-甲硫基核糖;28、MTA—5’-甲硫基腺苷;29、MACC—丙二酰基ACC;30、AVG—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

31、AOA—氨基氧乙酸;32、ABA—脱落酸;33、PA—红花菜豆酸;

34、DPA—二氢红花菜豆酸;35、BR—油菜素内酯;36、JA—茉莉酸;37、MJ—茉莉酸甲酯;38、VSP—营养贮藏蛋白;39、SA—水杨酸;40、CCC—氯化氯胆碱(矮壮素);41、PP333—氯丁唑(多效唑);42、MH—马来酰肼;

43、TIBA—三碘苯甲酸;44、Pix—1,1-二甲基哌啶翁氯化物(缩节安);

45、S-3307—烯效唑;46、B9—二甲基氨基琥珀酰胺酸;47、Eth—乙烯;

48、FC—壳梭孢素。

三、填空题

1、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

2、Darwin;

3、

IAA,IBA,4-CI-IAA,PAA;4、C10H9O2N,175.19;5、韧皮部运输,极性运输;6、酶促降解,光氧化;7、IPA,NAA,NOA,2,4-D;8、126;9、黑泽英—;10、C19H22O6,346;11、赤霉素烷;12、C10H9N5O,215.20;13、1963,Letham;14、根尖;15、腺嘌呤;16、自由细胞分裂素,结合细胞分裂素;17、蛋氨酸;18、液泡膜的内表面;19、高于4.1;20、异戊二烯,15;21、GA3,CTK,乙烯,GA3,GA3,生长素,乙烯,GA3,乙烯,生长素(NAA或2,4-D);

22、TIBA,MH;23、KN,6-BA,PBA,二苯脲;24、脂肪族含氮碱;25、精氨酸,赖氨酸,蛋氨酸。

四、选择题

1、B;

2、C;

3、C;

4、A;

5、A;

6、B;

7、B;

8、C;

9、B;10、A;11、B;12、A;13、B;14、C;15、B;16、A;17、A;18、A,D;19、B;20、B;21、B;

22、B;23、B;24、A;25、A。

五、是非判断题

1、×(不仅存在);

2、√;

3、×(可以合成);

4、×(不易透过);

5、√;

6、√;

7、√;

8、×(无活性);

9、√;10、√;11、√;12、×(保护tRNA);

13、√;14、×(不具有);15、√;16、√;17、√;18、√;19、×(抑制);20、√;21、×(无极性运输);22、√;23、×(诱导气孔关闭);24、×(矮化);25、√;26、×(由上而下);27、×(要低);28、×(诱导气孔开放);29、×(不能称为);30、×(作用相反)。

六、简答题

1、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什么作用?

答:(1)作为贮藏形式。如IAA与葡葡糖结合形成吲哚乙酰葡糖。

(2)作为运输的形式。如IAA与肌醇结合形成吲哚乙酰肌醇。

(3)解毒作用。

(4)调节自由生长素的含量。

2、写出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答:MVA→GGPP→CPP→内根—贝壳杉烯→内根—贝壳杉烯醇→内根—贝壳杉烯酸一→U内根—7-α—羟基贝壳杉烯酸→GA12—7—醛→GA12→形成其它GA。

3、写出ABA的生物合成途径。

答:主要有两条途径:(1)类萜途径即15个碳原子的直接途径,由MVA经FPP合成而来。(2)类胡萝卜素途径即由紫黄质或叶黄素等含4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氧化分解经黄质醛形成的间接途径。

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作用?

答:(1)促使插枝生根,可使一些不易生根的植物技条顺利生根。常用生长调节剂有IBA、NAA等诱导生根。(2)防止器官脱落,在生产上常用NAA和2,4-D 防止棉花花蕾和棉铃脱落。(3)促进结实,用2,4-D溶液喷于开花的番茄,能保花保果和促进果实的生长。(4)促进菠萝开花。用NAA或2,4-D处理菠萝植株,可促进开花。所以生长素在农业上应用是很广泛的。

5、赤霉素在生产上有哪些作用?

答:(1)促进营养生长。用适宜浓度的GA3喷洒芹菜,可增加芹菜的产量。在水稻育种过程中,用GA3调节水稻的抽穗期。(2)促进麦芽糖化,利用GA诱导淀粉酶的原理生产啤酒。(3)打破休眠。用适当浓度的GA3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4)防止脱落,用适宜浓度的GA3处理果树,可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

6、细胞分裂素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答:(1)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2)诱导花芽的分化;(3)延缓叶片衰老。(4.)促进侧芽发育,打破顶端优势( 5.)打破萵苣、烟草种子休眠。

7、乙烯在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答:(1)促进果实成熟,用500-1000mg/L的乙烯利处理香蕉、大蕉、柿子等,使之加快成熟。(2)诱导瓜类雌花的形成。用100-200mg/L的乙烯利溶液滴在幼苗的生长点,随后可增加雌花的数量。(3)促进次生物质的排出。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橡胶切口,加速乳胶的排出。(4.).促进叶片、花或果实机械地脱落。

8、乙烯诱导果实的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答:乙烯与质膜的受体结合之后,能诱发质膜的透性增加,使O2容易通过质膜进入细胞质,诱导水解酶的合成,使呼吸作用增强,分解有机物速度加快,达到促使果实成熟的作用。

9、油菜素内酯有哪些主要的生理作用?

答: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的作用。这是因为它促进细胞内DNA 和RNA的合成,使蛋白质含量增高,同时它还使细胞壁酸化,最终导致细胞的分

裂和伸长。还可加强RuBP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光合速率。此外,还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10、多胺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1)促进细胞内核酸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合成,最终促进生长。

(2)抑制RNase的活性,减慢蛋白质的分解,阻止叶绿素的破坏,延缓衰老进程。

(3)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4)可以调节与光敏色素有关的光形态建成。

11、植物体内自由生长素含量水平是如何调节的?

答:植物体内自由生长素的含量是通过自身的生物合成速度,生物降解速度,生长素的运输量,结合态生长素含量的调节,以及细胞内所贮存的生长素含量的释放等途径来调节自由生长素的水平的。

12、细胞分裂素为何可以延迟叶片衰老?

答:原因有二:(1)可以抑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蛋白酶等的活性,延缓了核酸、蛋白质、叶绿素的分解。(2)可以促使营养物质向其应用部位移动。

七、论述题

1、试述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理。

答: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韧皮部运输。另一种是极性运输。

IAA的极性运输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它仅局限在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的短距离运输。极性运输的机理可用以Goldsmith提出的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假说去解释它,这个假说的要点是:顶部细胞胞质溶胶中的IAA—通过细胞下端质膜的IAA输出载体输出到细胞壁,位于细胞壁中的IAA—与胞壁中的H+结合成IAAH,IAAH又通过下一个细胞上端质膜中的IAA输入载体输入到下一个细胞胞质溶胶,IAAH接着分解成IAA-和H+,IAA—继续由细胞的上端往下端移动,继而再通过细胞下端的质膜IAA-输出载体输出到细胞壁,而胞内的H+则通过质膜上的H+-ATPase输出到细胞壁,由此重复下去,顶部细胞的IAA就由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试述IAA诱导细胞生长的机理。

答:生长素(IAA)一方面与质膜上的受体结合,结合后的信号传到质膜上的质

子泵,质子泵被活化,把胞质溶胶中的质子排到细胞壁,使细胞壁酸化。引起细胞壁多糖分子间结构交织点破裂,联系松弛。细胞壁可塑性增加,另一方面IAA 与质膜受体结合,结合后的信号传递到细胞核,使细胞核合成mRNA,合成蛋白质,一些蛋白质(酶)补充到细胞壁上,另一些蛋白质补充到细胞质,最终引起细胞吸水能力加强,细胞体积加大。

3、试述GA诱导细胞伸长的机理。

答:GA与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信号引起胞质溶胶中的Ca2+与钙调素结合,被活化的钙调素结合到细胞核中的DNA,合成mRNA,,最终合成蛋白质,填充到细胞质中,从而使细胞伸长。

4、试述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答:细胞分裂素(CTK)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其作用机理是:CTK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因为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核糖体上,促进核糖体与mRNA结合,加速了翻译速度,形成新的蛋白质,从而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

5、试述ABA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机理。

答:ABA与质膜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激活了质膜上的G蛋白,随后释放IP3,启动了质膜和液泡膜上的Ca2+通道,胞质中的Ca2+浓度的升高,又激活了质膜上Cl-、K+外出通道和抑制K+内向通道,Cl-和K+外流。由于Cl-和K+外流,保卫细胞ψπ升高,ψW也升高,水分外流,从而引起气孔关闭。

6、生长素为什么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答:IAA浓度与乙烯生物合成速率呈正相关。原因是IAA能促进ACC合成酶的合成,并提高其活性,从而增加了ACC的含量,促进了乙烯的生物合成。

7、生长抑制剂与生长延缓剂抑制生长的作用方式有何不同?

答:生长抑制剂是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丧失顶端优势,使植株矮化,分枝增加,外施GA不能逆转抑制效应。而生长延缓剂是抑制茎部近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伸长,使节间缩短,节数不变,植株紧凑矮小,外施GA可逆转其抑制效应。

8、证明细胞分裂素是在根尖合成的依据有哪些?

答:(1)许多植物的伤流中有CTK,可持续数天。(2)豌豆根尖0~1mm切段中CT含量高。(3)无菌培养水稻根尖,发现根尖向培养基中分泌CTK。

9、植物生长延缓剂有哪些种类和作用?

答:植物生长延缓剂有氯化氯胆碱(CCC),氯化胆碱,Pix,PP333,S-3307,它们可防止作物倒伏,在园林、果蔬和农作物的生产上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有矮化植株,提高产量的作用。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5 个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 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 、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 ( 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东 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 土层的危害及 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 、喷雾 C、拌种 D 、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 龄 B 、3 龄 C、4 龄 D 、5 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2020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_植物与环境 测试题(附答案)(1)

新苏教版科学三下第二单元测试题空白版和答案版 一、填空题 1、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常受_____影响。 2、热带草原一年中_____和_____分明的。 3、______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 4、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_______有着密切联系。 5、沙漠中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6、仙人掌的茎具有_____功能。 7、______和______都具有庞大的发达根系。 8、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发达的______、多肉的______、退化的______。 9、水生植物都有_____、_____和_____等器官。 10、你知道的水生植物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1、水葫芦鼓鼓的叶柄里有_____。 12、红树能在_____茁壮生长。 13、青苔的表面可以直接吸收______和______。 14、青苔的地下根状物是_____,起固定作用。 15、卷柏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干旱的______中。 16、卷柏有着一种特殊的本领——_______极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瓶树因其树干酷似水瓶的得名。() 2、仙人柱为适应沙漠生活没长叶子。() 3、雪松耐旱抗低温,可以生活在高山地区。() 4、椰子树生长在海边有利于种子的传播。() 5、冬天,杨树的叶子全部落光。() 6、大叶黄杨叶子终年不落。() 7、芦荟和石莲花也可以生活在沙漠中。() 8、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中都贮藏大量的水分。() 9、沙漠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 10、仙人掌茎叶外生腊质,也能减少水分蒸发。() 11、仙人掌的叶子长着许多刺。() 12、沙漠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13、水生植物不一定把根完全扎在土壤里。() 14、水葫芦的叶柄里有气囊。() 15、莲的地下茎里有很多孔眼。()

川农远程继续教育《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类病毒:只有核酸(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衣壳的植物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 2.病状: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与畸形等。 3.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4.垂直抗性:是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控制,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它决定了品 种的定性反应,抗病或者感病取决于所遇到的病原物小种。 5.病害三角关系:由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以及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这三者 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观点。 6.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 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7.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 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8.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10.毒素:指病原物产生的浓度很低便能毒害寄主细胞的代谢产物。 11.鉴别寄主:用于鉴别生理小种的寄主品种叫做鉴别寄主。 12.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 13.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 果。 14.质粒:指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的DNA分子组成。 二简答题 1.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是什么?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无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多为土传或者种传病害。多循环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有轻到重达到流行的程度,一般引起地上部的局部性病害。

《植物生长与环境》第一章单元测试A卷(基础卷)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第一章单元测试A卷(基础卷) (讲完绪论、第一节、第二节用)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自然界现知生物达__________种,其中植物界有__________种。 2、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3、细胞的基本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4、细胞壁由内向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5、细胞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细胞器中使植物具有酸、甜、涩、苦等味道的是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于 的场所是__________,进行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是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8、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9、分生组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0、成熟组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五种。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不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为:() A、细胞壁 B、线粒体 C、液泡 D、质体 2、下列对细胞基质描述错误的一项为:() A、是细胞器之间运输物质和信息传递的介质。 B、选择吸收植物所需的营养。 C、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D、为各类细胞器提供营养和原料。 3、下列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细胞器有:()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题 A、葡萄 B、莴苣 C、豌豆 D、百合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题 4、下列植物中,( )属于苞叶。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 A、黄瓜 B、小麦 C、大豆 D、玉米 5、杏的食用部位是(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中皮 1、双受精作用: 6、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 A、高温 B、低温 C、光照 D、水分 7、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黄瓜 B、四季豆 C、白菜 D、小麦 2、种子萌发: 8、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大豆 B、油菜 C、大麦 D、花生 9、下列属于日中性植物的是( )。 3、植物生长大周期: . A、白菜 B、棉花 C、黄瓜 D、萝卜 10、下列植物激素具有极性传导的是( )。 A、赤霉素 B、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11、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生长延缓剂是( )。 4、顶端优势: A、乙烯利 B、矮壮素 C、脱落酸 D、青鲜素 12、生长素一般在( )ug/g以下能促进茎的生长。 A、1-10 B、10-100 C、100-1000 D、1000以上 13、哪种激素的作用与其他三种相反( )。 A、赤霉素 B、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5、春化作用: 14、( )具有防止植物器官早衰的作用。

A、赤霉素 B、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15、东北的大豆引种河南,生育期( )。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死亡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39分) 1、( )根系属于须根系。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 A、豆类 B、果树 C、小麦 D、棉花 2、细胞繁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和_______。 2、下列植物属于( )合轴分枝。 3、一个发育成熟的叶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三部分。三部分A、苹果 B、松C、杨 D、杉俱全的叶称______,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_______。 3、下列植物中,( )属于茎卷须。 4、一朵典型的花由花梗、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 第 - 1 - 页共 4 页 六部分组成。 2、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有哪些, 5一个发育成熟的胚珠由______、珠脊、______ 、_______和_______组 成。 6、种子的萌发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过程。 7、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8、由于______现象,故生产中扦插枝条时不能倒插。 9、根据小麦春化过程对低温要求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 10、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三种类型。 11、诱导植物开花是在______,但不否定光期的作用。 12、生长素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胚芽鞘、叶______、_______和 _______内。

(精选)植物保护学试题

模拟试题1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侵染过程 4.积年流行病害 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3.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1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 一、填空题(1空1分,一共16分) 1、病状的五种表现()、()、()、()、()。 2、园林植物病害分类有()和()两种;非侵染性病源类型又可分为()、() 和()三种。 3、昆虫成虫的特征:成虫分为三部分()()(),有()() (),有变态,具外骨骼。 二、判断题(3分1题,共24分) 1、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表现的外观不正常变化,称为病症。() 2、锈状物属于病症。() 3、病原真菌具有真正细胞核。() 4、雄娥的触角为羽状,雌娥的触角为丝状。() 5、螳螂的前足属于抱握足。() 6、针对昆虫的体壁构造,我们应该用油乳型杀虫剂。() 7、蝶类属鳞翅目。() 8、覆翅翅质加厚成革质,不透明,有飞翔和保护作用。() 三、简答题(4分/个,共40分) 1、简述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2、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3、园林植物细菌病害会引起哪5种症状? 4、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技术? 5、炭疽病的病状表现? 6、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其他节肢动物有什么不同? 7、昆虫有几种口器?蝗虫属于哪种? 8、简述鞘翅目或鳞翅目昆虫的基本特点? 9、简述有机磷杀虫剂的原理。 10、研究昆虫生殖系统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10分/题,共20分) 1、了解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在害虫防治的意义?针对不同口器可使用哪些杀虫剂? 2、举例说明化学防治的缺点和优点。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变色,坏死,枯萎或萎焉,畸形,流脂或流胶 2、侵染性病毒害,非侵染性病害 3、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 二、判断题 1、错(病症改为病状) 2、对 3、对 4、对 5、错(抱握足改为捕捉足) 6、对 7、对 8、错(不透明改为半透明) 三、简答题 1、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人为因素传播 2、观察症状,侵染性后期会有明显症状出现,非侵染性,不是渐进过程。 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分布往往有发病中心,区别各类侵染性病害。 3、斑点,腐烂,萎焉,畸形,溃疡 4、植物检疫,栽培技术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5、常产生轮纹斑,病斑产生黑色小点,成轮状排列 6、繁殖能力强。外壳坚硬,轻巧,有弹性,起保护作用。身体微小,易生存,所需食 物少。有翅,寻找食物,求偶,避敌都有利。 7、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幼虫口器。咀嚼式口器。 8、鞘翅目:体壁坚硬,小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锯齿状、鞭状,无单眼, 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中胸小盾片常外露,跗足4-5节,少3节,完全变态,幼虫无足。 9、神经冲动的传导依靠乙酰胆碱来完成,最后导致虫体疲劳过度而死亡。 10、抑制害虫繁殖,使其不育,是害虫防治的新技术,如用射线处理雄虫,使其性腺破 坏而绝育,另一种是解剖观察卵巢级别。 四、论述题 1、了解昆虫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不但可以帮助认识害虫的危害方式,根据危害状来判断害虫的种类,而且可针对害虫不同口器类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防治咀嚼式口器:具有胃毒性能的杀虫剂,触杀剂,熏蒸剂 防治刺吸式口器:内吸剂,熏蒸剂和触杀剂。 防治虹吸式口器:胃毒剂,熏蒸剂和触杀剂 防治锉吸式口器:熏蒸剂和触杀剂 用药防治也与时机有密切关系,某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形成卷叶,咀嚼式口器害虫常钻到植物内部危害,因此,用药防治需在尚未钻入或形成卷叶之前。 2、优点:防治效果显著,多某些害虫有特效,例如防治蝼蛄、蟋蟀等地下害虫;杀虫速度快,对有些暴食性害虫短时间内可把食物全部吃光,应用化学药物就能把其消灭;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廉,化学农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性能稳定且成本较低缺点: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长期广泛单一使用某种化学农药,易造成一些害虫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题记:资料比较多,比较详细,强烈推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 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 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1. 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2分) 2.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2分) 3. 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2分) 4. 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循环过程中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对病害发病程度影响不大的病害。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初始菌原量。(2分) 5.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形成的植物病害,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在田间具没有发病中心。(2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脓状物(菌脓) 2..子实体 3..壶菌门 4..休眠 5..稀释限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5分)

植物生长与环境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他们具有相同的组织构成即:()。 2、()是植物体生长发育的结构基础。 3、植物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以()为单位完成的。 4、植物体的生理活动是通过()来完成的,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5、()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和()两大部分。 7、()存在于细胞的最外方,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 8、()起着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9、胞间层主要成分是(),它的存在使相邻的细胞连在一起。 10、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它构成了细胞壁的骨架。 11、()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及控制细胞分化的作用。 12、通过胞间连丝,是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连成一个整体,称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壁也连成一体,称为()。 13、细胞壁包括()、()和次生壁。 14、细胞膜是有两层染色较深的暗层中间夹着一层染色较浅的亮层组成,这样的结构称为()。 15、细胞质可分为()和()两大部分。前者为后者的实体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环境,而后者为前者提供支持结构。 16、()是细胞的核心结构,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发育。 17、细胞核有()、()和()三部分组成。 18、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 19、核质的主要成分是()。 20、()是原生质中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占原生质干物种的50%,是生命最要的物质基础。 21、()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分子都具有()和()的基本结构。 2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的不同。 23、在酸性溶液中氨基酸带()电荷,在碱性溶液中氨基酸带()电荷。 24、在某种pH下,某一种氨基酸带着相等的正负电荷,称电中性,这一pH称为这个氨基酸的()。 25、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 26、维持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除肽键外,还有()、()、()、盐键和疏水键。 2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和()两种形式。 28、蛋白质分子属于()胶体。胶体有两种状态即:()和()。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A、低毒 B、微毒 C、高毒 D、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B、越冬场所 C、母体 D、越夏场所 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 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1个 B、3个 C、2对 D、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辛硫磷颗粒剂 B、50%1605颗粒剂 C、25%敌杀死颗粒剂 D、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粘虫 B、棉铃虫 C、玉米螟 D、地老虎 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器官变化 B、质量变化 C、产量变化 D、形态变化 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增殖或复制 D、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开始发病 B、再度发病 C、侵入寄主 D、接触开始 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自测题一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自测题一、名词解释 1. 种子发芽 2. 种子休眠 3. 发芽率 4. 发芽势 5. 植物生长大周期 6. 极性 二、填空题 1. 种子的萌发一般要经过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个过程。 2. 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_ 。 3. 由于极性现象,生产中扦插枝条时不能 ________ 。 4.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有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5. 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的高低与种子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及_有密切的关系。b5E2RGbCAP 6. 根据小麦春化过程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 三类。plEanqFDPw 7. 感受春化处理的部位一般是___________ ,近年来还证明凡是________ 接受春化处理。DXDiTa9E3d 8. 不同植物感受春化的时期不同,小麦以______ 的幼苗发生春化作用最快都可以,甘蓝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自测题一和洋葱只有_____ 才能进行春化作用。RTCrpUDGiT

9. 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开花与否)不同可将植物分成 、 ________ 和 ________ 三种类型。5PCzVD7HxA 10. 试验证明, 植物只要在 ______ 形成之前的一段时间得到必要的光周期就能 开花, 这种现象叫光周期诱导。jLBHrnAILg 11. 试验证明, 诱导植物开花是在 ______ ,但不否定光期的作用。暗期长短决定 ____ 形成,, 光期长短决定__ 的数量。xHAQX74J0X 12. 试验证明, 植物感受光周期的器官是 ___________ , 发生光周期反应的器官是 _________ 。 13. 一般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 生育期会___ ;北种南引,生育期 会 _________ 。 14. 长日照植物, 如果南种北引, 应引种 _______ 品种;北种南引,应种 ________ 品种。 15. 生态因子依其性质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_ 、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五类。LDAYtRyKfE 16. 草本植物的植株调整主要有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 等。Zzz6ZB2Ltk 17. 目前已经知道植物体内的天然激素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 和_________ 五大类。dvzfvkwMI1 18. 植物的生长物质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大类。 19. 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 。 20. 生长素主要集中在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 、

植物保护学名词解释

植物保护学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元素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 2、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 3、微量元素:铁硼锰铜钼锌氯。 4、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5、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 6、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7、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8、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良好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必需。 9、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10、容量因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 11、化学有效养分: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12、土壤的缓冲因素(缓冲力或缓冲容量):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关系。 13、截获: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4、质流: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15、扩散:由于根对周围养分离子的吸收造成根表与周围土壤的养分浓度梯度差,土体养分顺着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 16、简单扩散:溶液中的离子存在浓度差时,将导致离子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17、根系密度:单位土壤体积中根的总长度。 18、养分累积:根对水分的吸收速率高于养分的吸收速率,这时根际的养分浓度高于土体的养分浓度。 19、养分亏缺:根系吸收土壤溶液中养分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

湖南农业大学840植物保护概论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植物保护概论 840 适用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检疫 2.抗药性 3.滞育 4.有效积温法则 5.趋化性 6.植物病理学 7.隐症现象 8.初侵染 9.鉴别寄主 10.稀释限点 二、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昆虫的口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2.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______和后肠的______共同完成; 3.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动态的生物因子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4.水稻常见的螟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根据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寄生性植物分为______ 和______ 两类;6.雌雄异形的线虫,雌成虫为______形,雄成虫为______形; 7.病原菌的拉丁学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和定名人;8.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 ,黄瓜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 ; 9.植物病理学中常使用______和______等术语来表示致病性的差异。

三、单选题(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不属于昆虫的动物是()。 A.地老虎 B.柑橘红蜘蛛 C. 螽斯 D.甘薯天蛾2.下列昆虫中,()是捕食性天敌。 A. 赤眼蜂 B.蚜茧蜂 C.七星瓢虫 D. 蜜蜂 3.属于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是()。 A.斜纹夜蛾 B.蚧壳虫 C.绿盲蝽 D.叶蝉 4.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传毒昆虫是()。 A.褐飞虱 B.灰飞虱 C.白背飞虱 D.稻水象甲5.以下属于生物农药的是()。 A.溴氰菊酯 B.吡蚜酮 C.马拉硫磷 D.Bt 6.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空气 B.雨水 C.鸟类 D.昆虫7.锈菌生活史中,可能出现多种类型孢子的现象称为()。A.多态现象B.转主寄生现象C.双游现象 D.层出现象8.菌丝体相互平行组成绳索状结构,称为()。 A.子座 B.菌索 C.菌核 D.孢梗束9.植物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它们可能是病原物的()。 A.菌脓 B.菌核 C.闭囊壳 D.担子果10.影响病原菌潜育期的长短最大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pH值 D.光照 四、简答题(共计5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昆虫围食膜的主要功能。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有哪些? 4.什么是柯赫氏法则? 5. 如何区别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五、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试述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怎样理解人在农田植物病害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植物生产与环境测试试卷

16农艺升学班植物生产与环境摸底考试试题班级:得分:制卷人:吴宇琛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根冠比: 2.顶端优势: 3.春化作用: 4.有效积温: 5.空气湿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的伸长过程可称为()。 A.生长 B.分化 C.开花 D.发育

2.农业生产上要求做到“不误农时”,任何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率达到最高以前采用,否则任何措施都失去意义,这是因为植物生长具有()的规律。 A.生长大周期 B.昼夜周期 C.季节周期 D.依赖自然条件 3.由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应而引起的植物生长停滞的现象称为()。 A.衰老 B.强迫休眠 C.生理休眠 D.渡过休眠 4.在一天中,植物生长的速度表现出()。 A.夏季时,白天快 B.早春时,白天快,其它季节晚上快 C.冬季时晚上快 D.一年四季都是白天快,因为白天有光,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没有光照,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5.茶树修剪是()的原理的应用。 A.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长相关性 B.生长周期性 C.顶端优势 D.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6.下列植物中顶端优势最强的是()。 A.雪松和水杉 B.玉米和小麦 C.苹果和梨树 D.玉米和高粱 7. 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高温 B.低温 C.空气 D.光照 8. 一般把花芽分化的过程称为() A.生长 B.发育 C.营养生长 D.都不是 9. 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 )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 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10. 有实验证明()对植物产生成花物质极为重要。 A.连续黑暗的时期 B.连续光照的时间 C.充足的氧气 D.适宜的低温 11.植物感受光周期的主要器官是()。 A.茎尖 B.叶片 C.花朵 D.根尖 12.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烟草 B.油菜 C.玉米 D.大豆 13.()是指与植物体分离了的部分具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 A.极性 B.再生 C.休眠 D.衰老 14.关于植物生长大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FXT

植物保护复习题及答案 (专科)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类病毒:只有核酸(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衣壳的植物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 病状: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与畸形等。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垂直抗性:是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控制,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它决定了品种的定性反应,抗病或者感病取决于所遇到的病原物小种。 病害三角关系:由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以及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这三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观点。 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毒素:指病原物产生的浓度很低便能毒害寄主细胞的代谢产物。 鉴别寄主:用于鉴别生理小种的寄主品种叫做鉴别寄主。 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 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质粒:指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的DNA分子组成。 二简答题 1.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是什么?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无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多为土传或者种传病害。多循环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有

(完整word版)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 4.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 5.生理小种:指一种寄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 6. IPM,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7. 病征: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病原物结构。 8. 系统侵染性病害: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入点向四周各组织器官蔓延,最终引起寄主植物绝大多数部位或全株发病。 9.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或特定的发育阶段才出现症状的侵染现象。 10.活体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植物组织和细胞中吸收营养才能生存的寄生物。 11. 小种专化抗性:指植物只对一种寄生物的单个或少数几个小种抵抗的抗病性。 12.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超过了植物的适应能力,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代谢发生改变,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13. 非偱回型病毒:指被生物介体取食后不需要在体内循回,可立即被传播的病毒。 14. 基因对基因学说:由Flor(1956)提出的一个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致病性的基因。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鉴定出来。 15. 病害循环:植物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作病害循环,也称作侵染循环。 16. 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称垂直抗性。 17. 全型锈菌:具有五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的典型锈菌。 18. 植物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病原物大量繁殖和传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侵染并导致植物群体发病,造成损失的过程和现象。病害流行表现为病原物数量的增加、植物群体中病害数量和病害严重程度增加以及发病范围的不断扩大。 19. 植物保卫素:泛指对病原物有杀伤作用从而减轻对植物的侵染和致病能力的非酶类小分子化合物。 20.寡足型幼虫:只有胸足没有腹足的幼虫类型。 21.羽化:成虫从前一虫态破壳而出的过程。 22.有效积温法则:昆虫的一定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有效温度的积累值往往是一个常数。23.滞育: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24.天敌昆虫: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螳螂、瓢虫等。 25. 害虫:指危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昆虫,极少数螨和软体动物。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修订稿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B:C:D: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8分)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试题

第3章自测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 5.田间持水量 6.蒸腾系数 二、填空题 1.土壤水分土壤中常以溶液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目前水土保持主要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________和_________。 3.土壤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土因素的制约。 4.土壤按其作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最基本的特性。 5.自然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固相),________(液相),_______(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6.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及________等。 7.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土壤空气的交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9.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________粒径。 A 0.1 mm B 0.01 mm C 0.001 mm D 0.000 1 mm 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______。 A 沙土 B 壤土 C 黏土 D 都不对 3.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_______。 A 沙壤土 B 沙土 C 重壤土 D 中壤土 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_________。 A 桔秆 B 动物残体 C腐殖质 D糖类 5.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_____。 A花生 B薯类 C芝麻 D小麦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_________cmol(+)/kg时表明土壤保肥力中等。 A >5 B <10 C 10~20 D >20 四、判断题 1.一般有效水含量范围是:黏土>壤土>沙土。() 2.有效水指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系数的土壤含水量。() 3.在坡度小、地形复杂、不易筑梯田或撩壕的坡地可修鱼鳞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