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第一、二章1、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起来。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

2、Big6方案:确定任务、信息搜寻策略、检索获取、信息的使用、集成、评价3、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培养信息素养4、信息技术的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73】5、李克东提出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和理解能力3)能够运用信息并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李艺信息新界学说:1)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上;2)从心理学视野上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问题的解决上;3)从社会学视野上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上;4)从文化视野上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上。

其中信息处理是基础,信息问题的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向,四者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而丰满的整体。

6、2003年推出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1)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能力;2)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力;3)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4)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和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5)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给出多达11条的较为详细的描述。

7、信息素养详解:信息素养是有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个部分组成。

并认为,知识为其他五部分提供基础准备,而评价调控为其他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知识和评价调控为其他部分(包括知识)提供必要和形成的保证,知识和评价调控共同构成其他四个部分的共同载体;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三个部分有机相连并呈现一定的层级;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导航,渗透与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

8、我国信息技术发展:82~90(起步阶段)计算机文化论:程序语言的学习91~99计算机工具论:应用程序工具软件的使用2000年:学校中改为信息技术课:信息文化论2001年高中成为正式课程1982年,根据世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需求和趋势,教育部决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附中开设BASIC语言选修课。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点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点

1、简答信息素养的五种能力?答:信息搜索能力、信息读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信息再使用能力2、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定位是什么?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实例的有________。

A.资料检索和多媒体教学B.辅助制造与系统仿真C.交互式电视与视频点播D.远程医疗与视频会议【正确答案:】ACD5、以下关于快捷方式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快捷方式的名字必须和原文件同名B.快捷方式文件的图标右下角有一个小箭头左下角C.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创建同一个文件的快捷方式D.快捷方式是一种扩展名为.LNK的特殊文件【正确答案:】CD6、以下关于对话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对话框不能改变大小,但可以移动位置B.对话框没有最大化、最小化、还原按钮C.对话框无菜单栏和控制菜单图标D.对话框有标题栏【正确答案:】ABCD7、以下关于Windows 98组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安装Windows98 时默认情况下安装全部组件B.安装Windows98 时默认情况下安装一部分组件C.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删除组件,但不能添加组件D.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组件【正确答案:】BD8、关于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正确的是________。

A.工作簿是Excel中存储和处理数据的文件B.工作表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空间C.单元格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基本编辑单位D.活动单元格是已输入数据的单元格【正确答案:】ABC9、下列属于HTML主要特点的有______。

A.国际化B.统一性C.可视化D.易于使用【正确答案:】ABD10、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包括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

11、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大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复资料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2、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

3、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起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4、信息技术课的研究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

6、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8)同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彼此结合的活动方式。

8、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学法。

2)按讲授指导思想分歧可分为启发式讲授和注入式讲授。

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

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讲授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讲授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讲授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

9、现代讲授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2)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3)加强对学生研究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5)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6)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10、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 .doc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 .doc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说明:1、本复习材料参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四川省教科所编《信息技术》7-9年级现行教材及有关教材教法资料。

2、因现行教材内容限制,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有关操作的叙述应基于不高于Windows XP及Microsoft Office 2003的版本环境。

3、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说明: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占50%)、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占50%)3)试卷结构及分值:全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判断题(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或简述题(共20分,其中教学设计1题10分)第一部分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初中部分)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一章小学信息技术教育(4课时)1.1 信息与信息技术1.1.1 信息1. 信息的概念2. 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2)知识性(3)指向性(4)共享性(5)无限性(6)时效性(7)传播性3. 信息的作用(1)信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信息是人类知识的源泉(3)信息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手段(4)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5)信息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1.1.2 信息技术1. 信息技术的概念2. 信息技术的种类和特点(1)种类从信息依附的载体和方法的角度分从信息技术的信息功能的角度分(2)特点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3. 信息技术与现代社会1.2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1.2.1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1. 教学任务2. 教学目标1.2.2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1.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要2.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3.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1.3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结构体系1.3.1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1. 课程目标素质化2. 课程内容综合化3. 学习方式多样化4. 内容呈现多媒化1.3.2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及结构体系1. 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2. 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3. 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1.4 小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4.1 小学信息技术课与数学的关系1.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作用与价值2. 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1)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工具,培养计算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建构模型,开创解决数学问题新思路(3)利用计算机作图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1.4.2 小学信息技术课与语文、英语的关系1. 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整合,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信息素养提供了条件2.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工具学习语文和英语(1)充分发挥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的优势,提高识字和用字的能力(2)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检索式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1.4.3 小学信息技术课与综合文科课程的关系1. 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综合文科的教学资源2. 利用网络系统开展合作学习1.4.4 小学信息技术课与综合理科课程的关系1. 提供最新科技成果的信息,弥补书本内容陈旧的不足2.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5 小学信息技术课对教师素质的要求1.5.1 广博的基础知识与信息素养1.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2. 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1)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意识(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能力(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1.5.2 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1. 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2.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1.5.3 现代教育理论知识1. 更新教育观念(1)树立大教育观(2)树立全面素质教育观(3)树立现代教师观2.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3. 学习与运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1.5.4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1.6 因特网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6.1 因特网概述1. 因特网的优点(1) 方便的入网方式(2) 灵活的信息服务(3) 多种信息技术整合(4) 友好的网络化用户接口(5) 低廉的服务收费2. 网上的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分布性等特点(1) 不受时空限制,提供网上教育信息服务(2) 以超媒体形式传输教学信息(3) 多向的信息传播和交流(4) 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多种教学需要3. 因特网的负面影响1.6.2 因特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1. Web远程网络教学2. 局域网上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 课堂演示型教学思考题一第二章教学设计基础理论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4课时)2.1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2.1.1 教学设计概述1. 教学设计的概念、特征(1)概念(2)特征2.传统教学与系统教学的差异3.对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习,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2)有利于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3)有利于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2.1.2 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1. 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教学理论(1)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2)布鲁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4)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观(5)教学的基本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师生协同原则循序渐进和启发创造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巩固和知新相结合的原则有序性与反馈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性与最优化原则3. 传播理论4. 系统理论2.1.3 教学设计模式1. 迪克——柯瑞模型2. 肯普模式3. 史密斯——雷根模型2.2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任务2.2.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基本理念(1)信息技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2)信息技术教育必须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3)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依据(1)强调“以学为中心”(2)强调对“情境”的创设(3)强调“协作学习”设计(4)提倡“探究式”教学2.2.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内容(1)分析学习环境(2)分析学习者特征(3)分析教学内容(4)教学目标分析(5)确定教学策略(6构建教学模式(7)进行教学评价2.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步骤(1)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2)教学设计的选择决策阶段(3)教学设计发展阶段(4)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思考题二第三章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特征(2课时)3.1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特征3.1.1 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性1. 生理特征2. 心理特征3. 智力特征3.1.2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特征1.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1)基础性(2)应用性和工具性(3)发展性2.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特征3.2 小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与教学起点的确定3.2.1 小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1. 初始能力的含义2. 测定初始能力(1测定预备知识和技能(2)测定目标知识和技能(3)了解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态度、兴趣等3.2.2 信息技术课教学起点的确定1. 初始能力与教学起点的关系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起点的确定思考题三第四章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分析(3课时)4.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分析4.1.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分析的意义1. 分析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需要2. 分析学习内容是选择教材的需要4.1.2 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 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1)比较法(2)归类法(3)分解法(4)建构法2. 教学内容分析的步骤(1)选择内容、划分单元(2安排单元顺序(3)确定单元目标(4第一次评价(5教学内容的分类(6第二次评价(7)分析教学内容(8第三次评价4.1.3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分析的原则1. 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入手2. 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3. 把知识、方法及能力的分析结合起来4. 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教育因素4.2 小学信息技术课重点、难点分析4.2.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重点分析4.2.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难点分析思考题四第五章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及其评价(4课时)5.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阐明5.1.1 教学目标概述1. 教学目标的功能(1)教学目标可以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教学目标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了解预期的学习效果(4)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和修正教学过程2. 目标分类(1)认知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映适应创新(3)情感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价值的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5.1.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阐明1. 五成分目标法(1 情境(2代表学习结果类型的动词(3)对象(4行为动词(5工具、限制和特殊条件2. 使用五成分法进行目标陈述举例3. 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步骤(1明确教学目的(2确定知识点,陈述教学目标(3提炼目标(4排列目标(5)再次提炼目标(6作最后的排列5.2 小学信息技术课练习题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方法5.2.1 练习理论5.2.2 选择或设计练习题的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2. 重点取样原则3. 格式规范原则4. 表述清晰原则5. 独立思考原则6. 难易适中原则7. 知识引申原则5.2.3 选择和设计练习题的方法1. 选择题2. 填空题3. 操作题5.3 练习题的选用及其评价5.3.1 思考题5.3.2 上机练习题1. 上机练习目的2. 操作要求3. 操作步骤4. 操作练习小结5. 思考题5.3.3 综合应用题思考题五第六章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策略(5课时)6.1 教学策略概述6.1.1 教学策略的概念及特点1. 教学策略的概念2. 教学策略的特点(1)综合性(2)可操作性(3)针对性(4)灵活性6.1.2制定教学策略依据1. 教学策略要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 教学策略要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3. 教学策略要依据教学内容4. 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5. 教学策略要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6. 教学条件也是形成教学策略的依据之一6.1.3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过程(1)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2)依据选择原则,确定选择的标准(3)从有关教育信息网的教学策略库中提取方法、模式和手段,选择、组合、创新所需要的教学策略(4)对所选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尝试性应用,并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策略进行完善(5)教学策略方案的实施运用(6)运用教学中的反馈,重新修改完善教学策略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设计(1)信息技术课组织策略的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形成策略认知发展策略(2)信息技术课传递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分类教学媒体优化组合的原则(3)信息技术课管理策略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管理策略教学过程的管理策略6.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境创设6.2.1 教学情境的概念6.2.2 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境的创设1. 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1)演示型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2)交互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3)共享型多媒体网络教学情境(4)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虚拟现实的教学情境2. 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6.2.3 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1. 通过资源型学习培养信息素养2.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服务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能力6.2.4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选择1.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与类型(1)特点声像性操作性多样性(2)类型助教型助学型2. 选择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技术性原则6.3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组织6.3.1 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组织1. 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5发展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2. 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组织(1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做好学习准备(2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目标范例(4 建立结构化的课堂教学内容(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6教师做到适当指导,及时反馈(7加强信息技术课与各学科课程整合6.3.2 信息技术课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 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2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3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富有吸引力(4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2. 课外活动的内容(1专题讲座(2软件制作(3开展游戏比赛(4信息技术技能比赛6.4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习方法指导6.4.1 学习方法概述1. 学习方法的含义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意义(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时代的要求(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6.4.2 学习方法的四个层次及有效学习方法的标准1. 学习方法的四个层次(1哲学方法论(2各科普遍适用的一般学习方法(3分科学习方法(4分科学习方法中的单项学习方法2. 有效学习方法的标准(1时间标准(2数量标准(3结构标准(4健康标准6.4.3 主要学习方法简介1. 循环学习法2. 纲要学习法3. 发现学习法4.SQ3R学习法(1)纵览(Scan)(2 提问(Question)(3 阅读(Read)(4复述(Recite)(5复习(Review)6.4.4 信息技术课学习方法指导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2. 培养学生阅读计算机书籍的能力3. 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4)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4. 教学生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5. 指导学生动手和上网6.4.5 个别化学习优缺点及其学法指导1. 什么是个别化学习2. 个别化学习的优点(1学生可以按照其个别差异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2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等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满足个人需要(3学生可以自定学习进度,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4教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3. 个别化学习的缺点(1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缺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2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方法学习,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无味(3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适用(4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习的进度(5通常需要配有辅助设备,费用较高4. 个别化学习的指导(1学生学习时,必须明确学习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第一章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理论研究法3)实践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5)三论研究法6)协同研究法第二章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小学,初中,高中各自教学目标?第三章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1)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性2)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性3)信息技术课程的灵活性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主要有: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活动方式和认知结构的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改善学生的认知因素作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会学,善学,爱学.3.中小学信息课教学特点:1)现代性特点2)实践性特点3)工具性特点4)应用性特点5)文化性特点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3)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5)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6)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7)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1.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2.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觉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有多种具体的方式:讲述.讲解.讲演.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师较好运用讲授法的关键.3.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4.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5.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几种教学模式: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2)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根据任务的性质对教学可以有以下两种要求1自主学习独立完成2协作学习集体完成) 4)研究性学习模式5)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6.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学条件5)课型6)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第五章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应用了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媒体理论及科学理论等的科学成果,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3.电化教育是利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等教学设备及相应教材进行的教育活动.4.通常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第六章1.教学过程是先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最后产生和检查教学效果,这个实施过程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2.教学过程的作用1)传授知识2)形成技能3)培养智力4)发展个性3.教学过程的实施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4)检查巩固知识4.教学过程的优化1)教学目标最优化2)教学策略最优化3)教学控制最优化4)教学评价最优化5.教学备课的基本环节1)熟悉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6.教案的写法教案要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的,教材分析,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方面内容.教学课题通常是指教学内容的凝缩,如第几章,第几节以及相应的标题等,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培养和品格形成等方面来考虑,教材分析部分通常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写上,教学用具要写清楚教具的名称,规格和件数.7.编写教案的形式一般有文字方式,表格形式,卡片形式8.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教学即”上课”,只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是中心环节.而上课本身又由若干环节构成,一般是复习----提出新课(导入)---新课内容---小结---作业等.9.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老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完成任务展示交流表扬激励反馈10.课外工作1)加强课外辅导工作2)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3)组织信息奥林匹克竞赛11.信息技术的教育实习与其他专业一样包括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等,教学工作包括:备课,试讲,上课,作业批改,上机指导,课外辅导,测验等基本环节.第七章1.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1)概念教学2)操作命令教学3)程序设计教学2.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3.任何定义都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第八章1.智力是一个复合体,一般认为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5个方面的要素组成2.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动机,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3.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能力的原则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发展和培养的能力通常包括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编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素养等,其中自学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关键,创新能力是核心.为了在信息技术中发展学生的能力,要贯彻以下原则:1)端正教育思想2)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4)改进考查方式,开展课外活动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2)学好信息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4)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渗透,综合5)提高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5.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般原则1)探索性原则2)示范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迁移性原则第九章1.教学评价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2.教学评价的内容1)教学过程的评价2)学习活动的评价3)教学效果的评价3.学生成绩评价的方法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第十章1.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结构1)研究报告的题目2)导言3)过程和方法4)研究的结果5)讨论6)结论7)列出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件教法复习资料第壹章1.信息技术课件教法的特点: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2.信息技术课件教法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理论研究法3)实践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5)三论研究法6)协同研究法第二章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信息技术关联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信息技术关联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小学,初中,高中各自教学目标?第三章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1)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性2)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性3)信息技术课程的灵活性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主要有: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活动方式和认知结构的特征.因此,于教学中应把改善学生的认知因素作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会学,善学,爱学.3.中小学信息课教学特点:1)现代性特点2)实践性特点3)工具性特点4)应用性特点5)文化性特点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壹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3)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5)发展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6)量力性和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7)统壹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1.教学方法是于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壹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教和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2.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觉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有多种具体的方式:讲述.讲解.讲演.认真钻研课件,分析课件,掌握课件是教师较好运用讲授法的关键.3.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于教学工作中依据课件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4.教学模式是指于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壹个动态系统.5.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几种教学模式: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2)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根据任务的性质对教学能够有以下俩种要求1自主学习独立完成2协作学习集体完成)4)研究性学习模式5)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6.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学条件5)课型6)要于规定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第五章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现代教育技术是壹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应用了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媒体理论及科学理论等的科学成果,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3.电化教育是利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等教学设备及相应课件进行的教育活动.4.通常把计算机于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第六章1.教学过程是先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最后产生和检查教学效果,这个实施过程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2.教学过程的作用1)传授知识2)形成技能3)培养智力4)发展个性3.教学过程的实施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4)检查巩固知识4.教学过程的优化1)教学目标最优化2)教学策略最优化3)教学控制最优化4)教学评价最优化5.教学备课的基本环节1)熟悉课件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6.教案的写法教案要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课件分析,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方面内容.教学课题通常是指教学内容的凝缩,如第几章,第几节以及相应的标题等,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培养和品格形成等方面来考虑,课件分析部分通常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写上,教学用具要写清楚教具的名称,规格和件数.7.编写教案的形式壹般有文字方式,表格形式,卡片形式8.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教学即”上课”,只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壹个环节,是中心环节.而上课本身又由若干环节构成,壹般是复习----提出新课(导入)---新课内容---小结---作业等.9.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老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完成任务展示交流表扬激励反馈10.课外工作1)加强课外辅导工作2)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3)组织信息奥林匹克竞赛11.信息技术的教育实习和其他专业壹样包括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等,教学工作包括:备课,试讲,上课,作业批改,上机指导,课外辅导,测验等基本环节.第七章1.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1)概念教学2)操作命令教学3)程序设计教学2.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3.任何定义均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第八章1.智力是壹个复合体,壹般认为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5个方面的要素组成2.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和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动机,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3.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能力的原则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发展和培养的能力通常包括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编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素养等,其中自学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关键,创新能力是核心.为了于信息技术中发展学生的能力,要贯彻以下原则:1)端正教育思想2)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4)改进考查方式,开展课外活动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2)学好信息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4)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渗透,综合5)提高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5.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壹般原则1)探索性原则2)示范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迁移性原则第九章1.教学评价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2.教学评价的内容1)教学过程的评价2)学习活动的评价3)教学效果的评价3.学生成绩评价的方法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第十章1.研究方案和论文的基本结构1)研究方案的题目2)导言3)过程和方法4)研究的结果5)讨论6)结论7)列出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信息技术课程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提供全面有效的复习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的相关内容。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工作竞争力。

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软件工具和编程语言,更在于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复习资料的设计原则为了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复习资料,以下是一些设计原则值得考虑:1. 知识系统性与全面性:复习资料应该全面覆盖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知识要点,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

2. 理论与实践结合: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复习资料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清晰明了的表达:复习资料应该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分层次、分类别:复习资料可以按照知识点的层次和类别组织,让学生能够有系统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5. 实例和案例分析:通过提供实例和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建议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复习资料,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内容:1. 重点知识总结: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类,提供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案例分析或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学生提供复资料,帮助他们回顾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单元一: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部件。

-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 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计算机比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的计算机更加适合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的任务。

1.2 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部分。

- 互联网是指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所形成的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

- 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常用的软件有: 浏览器、邮件、QQ、微信、FTP 等。

单元二:信息处理2.1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和数据库等。

- 操作系统对硬件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

- 常见的应用软件有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图形处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

2.2 信息管理- 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信息。

- 数字化的信息管理可以让我们方便地对信息进行存储、查询和共享等操作。

- 在进行信息管理时,我们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单元三:多媒体技术3.1 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数字化的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和美化等操作。

- 在进行图像处理时,我们要注意版权问题、反盗版意识和抵制不良信息等。

3.2 音频处理- 音频处理软件可以对数字化的音频进行编辑、剪辑和处理等操作。

- 在进行音频处理时,我们要注意版权问题、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听力惯等。

以上就是本文档对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复习资料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学生们。

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复习资料信息技术复习资料1-数据结构与算法1-1 数组●定义●数组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数组的应用场景1-2 链表●定义●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链表的分类(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链表的应用场景1-3 栈和队列●栈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压栈、弹栈)●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入队、出队)●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1-4 树●树的基本概念(节点、根节点、叶子节点、子节点)●树的遍历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二叉树和二叉搜索树的特性●树的应用场景1-5 图●图的基本概念(顶点、边、权重)●图的表示方式(邻接矩阵、邻接表)●图的遍历方式(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图的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图的应用场景2-数据库2-1 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的基本概念●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查询、更新、删除、插入)●数据库的事务管理●数据库的表设计(主键、外键、索引)●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场景2-2 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NoSQL数据库的分类(键值存储、文档存储、列存储、图存储)●NoSQL数据库的应用场景●常用的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Redis、Cassandra)3-网络与协议3-1 OSI七层模型●每层的功能和特点●七层模型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3-2 TCP/IP协议族●TCP协议和UDP协议的特点和区别●IP协议的特点和作用●HTTP协议和HTTPS协议的特点和区别3-3 网络安全●网络攻击类型(DDoS、SQL注入、XSS等)●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应用●SSL/TLS协议的加密机制●数字证书的作用和验证流程4-软件工程4-1 需求工程●需求分析的流程和方法●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需求变更管理4-2 软件设计模式●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设计模式的应用场景4-3 软件测试●测试的基本概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测试用例的编写●常用的测试工具和技术(Junit、Selenium等)●软件测试的流程5-编程语言5-1 Java●Java的基本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Java的面向对象特性(封装、继承、多态)●Java的常用类库(集合类、IO类、多线程类等)5-2 Python●Python的基本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Python的面向对象特性(封装、继承、多态)●Python的常用库(NumPy、Pandas、Matplotlib等)5-3 JavaScript●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JavaScript的DOM操作和事件处理●JavaScript的常用库(jQuery、React、Vue等)6-附件:示例代码、实验报告7-法律名词及注释:●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一种常用的自由软件许可证,保护用户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的权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法复习资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法复习资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是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科学。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1.信息技术课程 2.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的学习4.计算机辅助教育5.计算机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2.理论研究法 3.实践研究法 4.比较研究法5.“三论”研究法: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6.协同研究法教学目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及其他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目前要以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初步、程序设计基础和网络技术为主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信息技术课的认知结构:(1)一般的(长期的)认知结构变量(2)特殊的(短期的)认知结构变量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发生作用,并以同化和顺应两种基本形式,进入相互作用阶段。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7.量力性与尽力性原则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组织和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

教师要对效果和质量负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必须由教师主导。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课程秩序的好坏,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成绩的优劣,主要责任在教师。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汇总1. 电脑基础知识复-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

- 研究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步骤,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源按钮。

- 掌握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的操作,如点击、双击、拖动和键入等。

- 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并能够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2. 常用软件应用复- 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软件和演示软件。

- 研究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本编辑、格式设置和插入图片等操作。

- 掌握表格软件中数据输入、公式计算和图表制作等基本技巧。

- 理解演示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幻灯片制作、文本动画和图像插入等操作。

3. 网络与信息安全复- 研究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并了解如何评估搜索结果的可靠性。

-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隐私保护、密码安全和避免网络诈骗等技巧。

- 理解网络行为的规范和道德要求,包括尊重知识产权和保护个人信息等原则。

4.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复- 研究如何创建和编辑简单的电子表格,包括数据输入、公式计算和数据筛选等操作。

- 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 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文件夹的创建和文件的整理等操作。

- 研究如何使用备份与恢复功能保护重要数据的安全。

5. 图像与多媒体应用复- 熟悉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裁剪、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操作。

- 研究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音频,以及设置过渡效果和动画效果。

- 掌握音频播放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音频文件的导入和播放列表的创建等操作。

- 了解视频播放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播放控制、全屏显示和音量调节等操作。

以上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复习资料的汇总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最新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一至六年级复习资料

最新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一至六年级复习资料

最新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一至六年级复习资料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为广大小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研究资源和教学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巩固所学知识,我们整理了一份最新的复资料,包含了一至六年级的内容。

一年级复资料- 电脑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使用鼠标和键盘等基本操作。

- 网络安全:研究在网络上安全浏览网页的方法,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等。

- 基本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和多媒体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年级复资料- 基础知识巩固:复一年级学过的基本操作和软件应用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

- 网络搜索技巧: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搜索,获取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 图片和音乐处理:介绍如何使用图片编辑和音乐剪辑软件,加强学生的创意能力。

三年级复资料- 数据处理:研究Excel表格的基本使用方法,如输入数据、排序、筛选等。

- 电子邮件应用: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学会发送和接收邮件。

- 网络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惯,了解网络文化和互联网安全知识。

四年级复资料- 多媒体展示:使用幻灯片制作软件,研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 网络通信: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常用网络协议,研究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

五年级复资料- 编程入门:介绍简单的编程概念和流程,研究使用 Scratch 编程语言编写程序。

- 网络安全进阶:深入研究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网络攻击和防御的基本原理。

- 数据库应用:研究使用Access等数据库软件,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管理。

六年级复资料- 网络资源利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研究。

- 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多媒体制作:研究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自己的影片和动画。

这份复资料旨在帮助小学生巩固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加深对各个年级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各位同学好运!。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一)2024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一)2024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将介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五个大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多媒体应用和网络安全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 计算机中常见的硬件设备4.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其功能5. 常见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二、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3.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设置4. 操作系统的常见操作和快捷键5. 操作系统的维护与优化三、网络基础: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4. 互联网的使用与安全5. 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四、多媒体应用:1. 多媒体的定义和特点2. 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和功能3. 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和功能4. 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和功能5. 多媒体应用的创作与分享五、网络安全: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3. 安全密码的设置和管理4. 防止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的方法5. 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安全总结:通过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的概述,我们了解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多媒体应用和网络安全等五个大点的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需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还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人教版必备信息技术复习讲义

六年级人教版必备信息技术复习讲义

六年级人教版必备信息技术复习讲义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硬件组成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指由各种电子电路、机械设备和其他物理元件组成的计算机实体部分。

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等。

2. 计算机软件分类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主要为计算机提供基本的管理和控制功能。

-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编程软件等,用于满足具体的应用需求。

3. 常用的操作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功能强大,易于使用,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

- MacOS操作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专用于苹果电脑。

- Linux操作系统: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广泛用于服务器领域。

4. 计算机存储单位计算机存储单位包括位(bit)、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太字节(TB)等。

其中,1字节=8位、1KB=1024字节、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1.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指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便于它们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覆盖较小范围,如家庭、学校或办公室,一般使用以太网技术。

-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覆盖较大范围,如跨越城市或国家,使用的传输介质多样,如光纤、电话线路等。

3. 互联网的构成互联网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巨大网络系统。

主要由通信子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设备构成。

4. 常用的互联网协议- IP协议:负责网际网路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 TCP协议: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地传输。

-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万维网上的数据通信,实现网页的浏览和传输。

三、信息安全与网络礼仪1.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进行保护、防止信息被泄密、篡改、丢失或被非法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第一章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理论研究法3)实践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5)三论研究法6)协同研究法第二章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小学,初中,高中各自教学目标第三章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1)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性2)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性3)信息技术课程的灵活性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主要有: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活动方式和认知结构的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改善学生的认知因素作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会学,善学,爱学.3.中小学信息课教学特点:1)现代性特点2)实践性特点3)工具性特点4)应用性特点5)文化性特点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3)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5)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6)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7)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1.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2.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觉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有多种具体的方式:讲述.讲解.讲演.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师较好运用讲授法的关键.3.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5.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几种教学模式: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2)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根据任务的性质对教学可以有以下两种要求1自主学习独立完成2协作学习集体完成)4)研究性学习模式5)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6.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学条件5)课型6)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第五章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应用了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媒体理论及科学理论等的科学成果,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3.电化教育是利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等教学设备及相应教材进行的教育活动.4.通常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第六章1.教学过程是先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最后产生和检查教学效果,这个实施过程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2.教学过程的作用1)传授知识2)形成技能3)培养智力4)发展个性3.教学过程的实施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4)检查巩固知识4.教学过程的优化1)教学目标最优化2)教学策略最优化3)教学控制最优化4)教学评价最优化5.教学备课的基本环节1)熟悉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6.教案的写法教案要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的,教材分析,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方面内容.教学课题通常是指教学内容的凝缩,如第几章,第几节以及相应的标题等,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培养和品格形成等方面来考虑,教材分析部分通常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写上,教学用具要写清楚教具的名称,规格和件数.7.编写教案的形式一般有文字方式,表格形式,卡片形式8.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教学即”上课”,只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是中心环节.而上课本身又由若干环节构成,一般是复习----提出新课(导入)---新课内容---小结---作业等.9.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老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完成任务展示交流表扬激励反馈10.课外工作1)加强课外辅导工作2)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3)组织信息奥林匹克竞赛11.信息技术的教育实习与其他专业一样包括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等,教学工作包括:备课,试讲,上课,作业批改,上机指导,课外辅导,测验等基本环节.第七章1.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1)概念教学2)操作命令教学3)程序设计教学2.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3.任何定义都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第八章1.智力是一个复合体,一般认为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5个方面的要素组成2.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动机,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3.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能力的原则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发展和培养的能力通常包括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编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素养等,其中自学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关键,创新能力是核心.为了在信息技术中发展学生的能力,要贯彻以下原则:1)端正教育思想2)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4)改进考查方式,开展课外活动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2)学好信息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4)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渗透,综合5)提高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5.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般原则1)探索性原则2)示范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迁移性原则第九章1.教学评价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2.教学评价的内容1)教学过程的评价2)学习活动的评价3)教学效果的评价3.学生成绩评价的方法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第十章1.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结构1)研究报告的题目2)导言3)过程和方法4)研究的结果5)讨论6)结论7)列出参考文献。

部编二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各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二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各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二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各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计算机入门-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 掌握计算机的打开、关闭和重启操作。

- 研究使用鼠标进行点击、双击和拖拽操作。

- 了解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

第二单元:文字处理和排版-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输入、修改、保存和打印。

- 掌握文字的加粗、倾斜和下划线等基本格式设置操作。

- 研究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的方法。

- 掌握合理调整文字行距和段落间距的技巧。

第三单元:多媒体制作- 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和分类,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 研究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图片的剪裁、旋转和调整亮度等操作。

- 掌握录制简单的音频和视频,并进行编辑和保存。

- 了解网络上常见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的获取方式。

第四单元:信息安全- 研究密码的概念和作用,如登录密码和网络密码。

- 掌握创建和修改登录密码的方法,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 了解网络上常见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第五单元:网络应用-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如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等。

- 掌握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和筛选的技巧。

- 研究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邮件的撰写、发送和接收。

第六单元:信息处理与组织- 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信息的整理、分类和统计。

- 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录入和公式计算。

- 研究使用图形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形绘制和编辑。

-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以上是部编二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各单元的复习资料。

希望这份资料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取得优秀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复习资料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2、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

3、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起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4、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

6、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8、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

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

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

9、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 2)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5)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6)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10、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有以下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11、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1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13、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

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14、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画、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

15、教师上课时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应注意的内容上去。

(2)演示时间要适当。

(3)演示完后要归纳总结,作出明确结论。

(4)演示不能取代上机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演示结束后就进行上机实习。

16、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对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可用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

17、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8、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作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

19、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的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20、项目教学法是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

它是以学习、研究某种或多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

21、发现法是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22、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23、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使用教学机器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按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制作成卡片或编成计算机程序,学生按此程序进行自学、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24、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

2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有哪些?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 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4)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5)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6)协作式教学模式7)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8)WebQuest 教学模式 9)游戏教学模式26、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学条件 5)课型 6)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27、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当属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它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

28、电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有:1)集成功能 2)再现功能 3)交互功能 4)虚拟功能 5)扩充功能29、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提高学习质量 2)提高学习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 4)促进教育改革30、电化课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习者传递与交流教学信息的过程。

包括4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学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

31、通常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

具体又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32、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

33、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有以下优势:1)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2)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3)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4)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34、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1)讲授型模式 2)个别辅导模式 3)讨论学习模式4)探索学习模式 5)协作学习模式35、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决策过程。

36、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

37、教学目标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总目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具体预期教学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发出点和归宿。

38、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导向,又是学生学进行学习的航标,还是进行课堂效果评价的尺度。

39、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些?(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40、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41、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4)检查巩固知识42、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环节如下:1)教学目标最优化 2)教学策略最优化 3)教学控制最优化 4)教学评价最优化43、备课的基本环节有哪些?1)熟悉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44、课外辅导根据辅导方式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课外辅导根据辅导内容分为单纯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辅导。

45、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有哪些?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3)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相长 4)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5)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6)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质量、获取教改信息46、概念与词语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47、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

48、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9、程序是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算法)。

计算机程序是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这些方法步骤必须是计算机能理解并且能执行的。

程序设计主要指研制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它应该包含:对问题的分析与了解、选取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步骤、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将方法步骤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这个方法步骤就是程序清单。

50、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是一组规则,它由词法和句法组成。

51、智力是一个复合体,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52、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

53、能力按其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主要指智力,它是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为了顺利地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综合。

54、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学习,独立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55、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2)加强实践活动(3)改进课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5)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56、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

57、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8、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哪些?(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驾御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59、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1)导向功能(2)检查功能(3)激励功能(4)改进功能60、教学评价的分类(1)按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

61、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6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课题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