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
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
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
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 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
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人格特征(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四.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略讲)(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2、类型:
(1)按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按内容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按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4)按观察者身份,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5)按观察场所,分为现编辑场版p观ppt察和情境观察
14
3、观察法的实施 步骤: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
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 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观察者的反思—— 撰写观察报告
编辑版pppt
2
广义的学前期:0-6岁 狭义的学前期:3-6岁
What 共同特征和模式 3W When 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
编辑版pppt
3
一生
1.新生儿期(出生------ 1个月) 2.婴儿期(1个月------ 1岁 ) 3.幼儿前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编辑版pppt
25
五、调查法
调查访问法
1、定义: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 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评价: 优点:可以得到大量丰富详实的资料 缺点:比较费时间,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
编辑版pppt
26
六、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 展开。
(一)理论意义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识记)心理的概念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1.心理是脑的机能。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领会)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1.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培养幼教工作者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3.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并在教育工作中使用各种方法了解儿童,可以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第三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识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P9学习得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要掌握以下三种方法:1.抓住学科特点。
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P101.客观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三、(领会)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P10~171.观察法P10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在处理两者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过分夸大其稳定性,以免忽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工作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作用,也要反对过分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以免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而盲目地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
四、(领会)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关系P18~20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在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还要注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特征相区别。
个别特征是指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它与年龄特征之间是一般性与个别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表现、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pdf
学前儿童心理学辅导安徽省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王结才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的婴幼儿,即0-6岁的儿童。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以个体发展为研究重点的发展心理学,可以细分为儿童心理学(以0-17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与发展,对一个人最终形成成熟后的个性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心理发展是个体在活动中整个反映结构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保进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个体的心理发展(一)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信息既是人类千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晶,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我们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又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三)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学前心理学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现象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1、心理过程(基础作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应用实验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二、人的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唯心主义观点:心理即灵魂。
唯物主义观点:早期认为是由心脏决定的。
后期认为是由脑决定的。
(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ª¡ª物质基础(即人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1、脑的结构1)脑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最发达的是大脑。
2)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其中额叶是最新发展起来的部分。
2、人脑的机能1)大脑的机能:主要是接受、分析、综合、储存和提取各种信息。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同。
皮层各部分既分工又合作。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
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大类:一是具体信号,包括各种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刺激物等。
二是抽象信号,如人类的词语。
总之,心理现象就其产生而言,是两种现象的有机结合。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反映内容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她们都是人的心理的源泉,但是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举例:狼孩等。
2、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反映形式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积极的反映。
小结:人的心理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学前心理学教案
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发展心理学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它更多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
换句话说,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常常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儿童的心理活动,包括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
我们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时应该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是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学前儿童是在成人直接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一步也不能离开教育。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又可以而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内容和意义
【新授】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独立学科标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心理现象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2.个性
二、心理的实质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生活小电影】
片段一:发明遥控厕所
片段二:“我要把你打成照片”
片段三:我见过一种鱼叫“葡萄鱼”
片段四:“我..我…我摆了一个…额…大楼房。”
片段五:“明明,你的手脏,不能弹琴。”“妈妈,我只谈黑键”
(三)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举例:分析学前儿童绘画作品
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
(四)实验法:
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总结】
【说一说】看着我、听着课,你在想什么?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个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情境练习: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
1.把自己当成学前儿童,猜他会想什么、做什么?
2.尝试分析这种情境下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良好的客观环境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重要条件
学前心理学 第一~三章
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2、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2)……(3)…… P57 3、注意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1)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1)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 的知觉就是最完全、最清晰、最突出 2)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2)注意与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意发展水 平低的儿童,其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3)注意与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注意能加强行动的力量,行动的坚持性和注意使不可 分的 (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 注意力好,智力水平则高,学习成绩好;反之,亦然
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一、定向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定向注意和选择性注意的概念) 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具体研究对象) 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1、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背诵内容: 一、3~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二、注意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一、新生儿注意的特征 1、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 2、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反应——选择性注 意的萌芽 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 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 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三、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第一章 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每一门科学都以客观存在的一定领域内的事物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特定领域内去发现这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从而以这些规律来为社会实践服务。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那么,儿童心理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概括说来,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各点。
(1)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发展的具体规律。
(2)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的理解是唯一正确的理解。
(3)在心理科学中,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
(4)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它的主要问题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软弱无能的新生儿的心理经过一定阶段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参加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的心理的?儿童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最一般的心理规律: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
儿童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专门的研究。
同时,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能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和心理的发展首先,关于心理的实质问题,主要是普通心理学的课题。
普通心理学指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就是说,心理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
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意识是第二性的。
(2)作为客观现实反映的心理,是通过脑的活动实现的。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3)心理的反映不是像镜子般机械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人的反映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在人的言语参与下进行的,因此,人的心理、意识具有社会性和自觉能动性。
第1章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1章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动手能力等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1.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婴幼儿时期到学龄前期,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并揭示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2.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儿童在0-6岁之间,经历了从听觉感知到语音产生再到语法建构的语言发展过程。
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揭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规律。
3.社交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儿童在0-6岁之间,通过与家庭成员、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的社交技能和社交意识。
通过对儿童社交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中的行为特征、情感体验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变化和规律。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也关注儿童的情感发展。
儿童在早期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体验到各种情感的表达和调节。
通过对儿童情感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情绪感受、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5.动手能力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儿童在0-6岁之间,通过对物体的触摸、摆弄和操作,逐渐掌握并发展出各种动手技能。
通过对儿童动手能力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总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0-6岁之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成熟期:0—18岁学前时期:0—6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中职职高幼儿教师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前教育学:研究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规律、原则、方法问题;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研究儿童生理解剖特征的科学;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研究世界的本源问题,研究怎样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较复杂、抽象、和成体系发展;
2.心理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儿童自身和实践活动等诸因素的影响;
3.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矛盾问题;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三.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衰老死亡整个人生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的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时期,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语言、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儿童出生以后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所以,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1、普通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都是学好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学习儿童心理学这一课程的同时,要关注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比如,普通心理学中讲过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的有关基本概念、心理发生的机制,在儿童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不放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讲解,需要同学们自己根据情况来学习;再比如,讲到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都与生理特点有一定联系,同学们可以根据学过的生理学和卫生学的知识理解相应的心理现象和特点,为儿童表现出的特点找到生理和心理学的依据。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 概况(1、2章) • 知、情、意、行(3-12章) • 发展规律(13章)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1. 2. 3.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2.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 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 的规律。
3.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4.儿童解剖生理学
它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现象的最普通的规律。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考虑到下列几点: 1.实验室内的布置 2.通过游戏 3.“预热”时间 4.实验指导语 5.考虑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6.考虑幼儿表达能力
2.自然实验法
• 幼儿园教师常用的是自然实验法。
• 特点: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 目的、有计划地控制的。 • 延迟满足实验
测验法注意事项
• 个别测验 • 专门训练 • 稳定性差,不可一锤定音
4. 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 者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调查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有特殊作用,因为:
• 1.同儿童生活在一起的成人易于捕捉幼小儿童在日常生活 中偶然地自然表露的心理活动。 • 2.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变化大,研究人员与学前儿童接触的 时间毕竟有限,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一时一事。 缺点:比较费时间。
第一章_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绪论(新)
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年龄 0-1岁 成功品质 希望 不成功品质 恐惧
2. 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3. 主动性对内疚感 4. 勤奋对自卑
1-3岁
3-6岁 6-12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方向和具有目的 能力
自我怀疑
无价值感 无能感
5.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6. 亲密对孤独 7. 繁殖对停滞 8. 自我整合对失望
(2)环境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华生(J·B·Watson)。这种理论 的论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 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华生在他 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 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 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 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 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 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 族……。”这完全否定了儿童的素 质、年龄特征以及内部状态的作用。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表征
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1:自我中心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3:不可逆的 2+3=5 左 5-3=2 右
右
左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 的,守恒的。 可逆性 守恒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的不同分为五个阶段:
生殖期(11-13岁开始) 潜伏期(6—11岁) 性器期 (3-6岁) 肛门期(1-3岁) 口唇期(出生后,最大的生理需要是获
得食物和营养,所以,新生儿的吮 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 快感的中心,是力比多集中的地方。
00384学前心理学资料
00384 学前心理学(专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第1章儿童心理学-绪论
• When:这些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 Why:对这些变化进行解释,分析其影响因素,揭 示儿童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
• 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 中世纪 “小型成人”
• 罗马时代 父母有权杀死残废、非婚生的婴儿 • 文艺复兴 态度发生转变
•
↗优点
• 评价
•
↘缺点
• 〔四〕个案研究法 • 〔五〕跨文化研究
二、发展的研究设计
• 〔一〕横向研究 •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
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 • 〔二〕纵向研究 •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 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 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 〔三〕时序研究
• 连续与非连续之争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 是质变的过程。
• 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展 的关系问题。
第四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资料收集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临 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
•
↗自然观察法
• 〔一〕观察法
•
↘ 结构性观察
• 评价
• 二、儿童成为被研究的对象
• 夸美纽斯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 洛克 白板说 • 卢梭 浪漫主义教育 • 达尔文 进化理论
三、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 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的《儿童心理》一 书的出版为标志。普莱尔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儿童心 理学的奠基人。
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形成 •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四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成熟期:0—18岁学前时期:0—6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发展规律,为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效率。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
一、客观性原则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那些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
三、教育性原则•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的举止言谈,都必须考虑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1、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
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
2、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
3、时间的间隔应该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
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1、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
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
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2、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纵向研究的优点:可以比较系统、详尽地了解同一个或一组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揭示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缺点:费时较长,不易同时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
横向研究的优点:取样较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完成研究课题。
缺点:难以了解到某一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
二、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间接观察法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第三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一节人生的第一年•人出生后的第一年,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
一、初生到满月(新生儿期)(一)适应新生活(二)依靠无条件反射(三)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1、最初的条件反射是儿童为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新机制。
2、条件反射即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
3、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1)大脑皮层出于成熟健全而正常的状态。
(2)具备基础反射。
(3)条件刺激适当的强度和出现的时间。
(4)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多次吻合。
4、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决定于开始训练儿童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
5、心理的发生(儿童出生第一个月,心理已经发生)(四)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二、满月到半岁(婴儿早期)(一)、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二)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三)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四)开始认生1、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2、认生是儿童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的发展;也表现为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半岁到周岁(婴儿晚期)(一)身体动作迅速发展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坐、爬、站、走的发展(都是6—12个月这个阶段学习的)(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1、五指分工动作的发展;2、双手配合;3、摆弄物体;4、重复连锁动作(三)语言开始萌芽(四)依恋关系日益发展第二节1—3岁一、学会直立行走•1—2岁孩子独立行走还不自如1、头重脚轻,走路时难以保持平衡。
2、全身的骨骼肌肉比较嫩弱。
3、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
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
二、使用工具•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经过四个基本阶段1、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2、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3、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
4、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
三、语言和表象思维的发展•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 岁左右形成的。
四、出现独立性1、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
2、独立性的出现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它表明,儿童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第三节3—6岁(学前期——幼儿期)一、3——4岁•3—4岁时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
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一)、生活范围扩大1、生理的发展2、3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
3、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园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地猜测他的意愿。
(二)认识依靠行动(三)情绪作用大(四)爱模仿二、4——5岁•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
具体如下:(一)活泼好动(二)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性这种特点在学前中期最为典型。
(三)开始接受任务(四)开始自己组织游戏三、5——6岁•5—6岁是新的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
(一)好问、好学(二)抽象能力明显萌芽(三)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四)个性初具雏形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三、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原始的感知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第三节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一、视觉敏度的发展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
即一般所谓视力。
1、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
2、儿童的视力障碍:远视;近视;弱视。
3、早期矫正有效果,学前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期。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1、颜色视觉的障碍:色盲;色弱。
2、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已出现。
3、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
4、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第四节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一、儿童听觉的发生(一)胎儿的听觉反应(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三)听觉发生的指标:“大动作反应”、“机体内部变化”、“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二、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最早发现感觉协调现象的是魏泰默•关键在于:一、发生的声音是持续的;二、要使新生儿处于能处于能自由转动头部的位置。
三、幼儿听觉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儿童听觉的个体差异很大第五节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一、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二、口腔的触觉1、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
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
2、通过口腔的触觉探索可以进行学习。
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
三、手的触觉探索(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二)视触的协调四、听觉和触觉的协调•婴儿期也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五、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六、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第六节学前儿童对物体的知觉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1、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
2、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1、苏联的研究认为,6个月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三、幼儿对物体属性感知标准的掌握1、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属性的知觉发展到了系统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