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组成:内核、shell、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分布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开展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1.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和分类实例: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的特点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学习第二章:进程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进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2.2 教学内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进程调度、进程同步、进程互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信号量、管程、事件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进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方式2.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进程的定义、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实例:进程调度算法、信号量的使用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进程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进程同步和互斥知识的学习第三章:内存管理3.1 教学目标了解内存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2 教学内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分页、分段、虚拟内存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最坏适应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内存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内存的定义、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实例:分页算法、分段算法、虚拟内存的实现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内存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内存分配和回收知识的学习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2 教学内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文件的创建、删除、打开、关闭等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目录结构、文件存储方式、文件访问控制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文件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文件的定义、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实例: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件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文件系统结构和组织方式知识的学习第五章:设备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设备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设备驱动程序第六章:设备管理(续)5.2 教学内容设备驱动程序:概念、作用和实现方式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设备分配、设备请求调度、设备控制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I/O中断处理、DMA传输、虚拟设备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5.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实例:硬盘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I/O中断处理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设备驱动程序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设备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设备管理高级主题知识的学习第七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7.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和实现方法理解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命令行用户界面(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2 教学内容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原则:用户友好性、易用性、可访问性GUI和CLI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窗口管理、事件处理、命令解析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用户界面的定义、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实例:Windows操作系统、Linux终端、macOS的Finder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用户界面设计和实现方法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GUI和CLI差异和优缺点知识的学习第八章:操作系统安全8.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机制和策略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安全机制: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加密、审计安全策略: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层模型、安全内核常见安全威胁:恶意软件、漏洞攻击、social engineering防护措施: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更新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安全机制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安全机制和策略、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实例: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案例分析、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安全机制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知识的学习第九章:操作系统性能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理解操作系统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性能分析方法:基准测试、模拟、监控和分析工具性能评价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性能优化策略:进程调度优化、内存管理优化、文件系统优化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实例:操作系统性能监控工具(如top, vmstat)的使用、性能优化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理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核心组件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资源管理、程序执行和用户界面方面的关键作用。
操作系统安全
LOGO
操作系统安全主要内容
(1)系统安全 不允许未经核准的用户进入系统,主要采取的手段有注册和登录。
(2)用户安全 用户安全管理,是为用户分配文件“访问权限” 而设计。
(3)资源安全 资源安全是通过系统管理员或授权的资源用户对资源属性的设置
(4)通信网络安全 用户身份验证和对等实体鉴别、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防抵赖、 审计
LOGO
I DEA
Thank You!
2.访问控制:允许资源的所有者决定哪 些用户可以访问资源和他们可以如何处理 这些资源。
3.安全审计:提供检测和记录与安全性 有关的任何创建、访问或删除系统资源的 事件或尝试的能力。
4.Windows2000系列的安全策略:本地 安全策略,域安全策略,域控制器安全策 略。
5.Windows 2000系列组的形式:从组 的使用领域分为本地组、全局组和通用组 三种形式。
LOGO
1. 用户帐号
用户帐号是用户的身份 标志
2. 文件系统权限
主要是通过设置文件的 权限来实现的
3. 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整个 操作系统使用状况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Lorem ipsum
LOGO
Windows安全机制
1. 系统登录:Windows 要求每一个用户 提供唯一的用户名和口令来登录到计算机 上,这种强制性登录过程不能关闭。
LOGO
7.1.1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7.1.2UNIX的安全机制
7.1.3Linux的安全机制
目录Biblioteka 7.1.4Windows的安全机制
LOGO
7.1.1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1.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操作系统是管理整个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系 统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广泛应用的主流操作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直接使用的产品 2.操作系统安全缺陷与内容 操作系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 UNIX 、Linux、Windows Server 2000/2003/2008等 这些操作系统都是符合C2级安全级别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和结构,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2. 掌握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 OS)的特点及应用场景;3. 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等关键技术;4.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基本的系统操作与维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操作系统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2.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诊断故障、优化配置等;3.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编写简单的系统程序或脚本,实现特定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关注操作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可能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驱动、任务导向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比较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2. 进程与线程管理: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与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进程管理3. 存储管理:介绍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机制。
系统安全操作维护指南手册
系统安全操作维护指南手册第1章系统安全概述 (4)1.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4)1.1.1 国家信息安全 (4)1.1.2 企业利益 (4)1.1.3 用户隐私 (4)1.2 常见的安全威胁与风险 (4)1.2.1 恶意软件 (4)1.2.2 网络攻击 (4)1.2.3 数据泄露 (5)1.2.4 内部威胁 (5)1.3 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 (5)1.3.1 安全管理 (5)1.3.2 防护措施 (5)1.3.3 安全审计 (5)1.3.4 数据加密 (5)1.3.5 安全培训 (5)1.3.6 安全备份 (5)第2章账户与权限管理 (5)2.1 账户安全策略 (5)2.1.1 账户创建与维护 (5)2.1.2 账户认证与授权 (6)2.2 用户权限分配 (6)2.2.1 权限分配原则 (6)2.2.2 权限管理流程 (6)2.3 账户审计与监控 (6)2.3.1 账户审计 (6)2.3.2 账户监控 (7)第3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7)3.1 备份策略与计划 (7)3.1.1 备份策略制定 (7)3.1.2 备份计划实施 (7)3.2 数据备份操作流程 (8)3.2.1 全量备份操作流程 (8)3.2.2 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操作流程 (8)3.3 数据恢复操作流程 (8)3.3.1 数据恢复准备工作 (8)3.3.2 数据恢复操作 (8)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 (9)4.1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9)4.1.1 防火墙概述 (9)4.1.2 防火墙类型 (9)4.1.4 防火墙管理 (9)4.2 入侵检测与防护 (9)4.2.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9)4.2.2 入侵检测技术 (9)4.2.3 入侵防护系统(IPS) (9)4.2.4 入侵检测与防护配置 (9)4.3 VPN应用与安全 (9)4.3.1 VPN概述 (9)4.3.2 VPN技术 (10)4.3.3 VPN配置与应用 (10)4.3.4 VPN安全 (10)第5章恶意代码防范 (10)5.1 恶意代码的类型与特点 (10)5.1.1 类型概述 (10)5.1.2 特点分析 (10)5.2 防病毒软件的部署与更新 (10)5.2.1 防病毒软件的选择 (10)5.2.2 部署与配置 (11)5.2.3 病毒库更新 (11)5.3 恶意代码查杀与清理 (11)5.3.1 查杀策略 (11)5.3.2 清理方法 (11)5.3.3 预防措施 (11)第6章系统安全加固 (11)6.1 系统补丁管理 (11)6.1.1 补丁更新策略 (11)6.1.2 补丁来源与验证 (11)6.1.3 补丁安装与测试 (12)6.1.4 补丁管理与记录 (12)6.2 系统安全配置检查 (12)6.2.1 安全配置基线 (12)6.2.2 安全配置检查方法 (12)6.2.3 安全配置不符合项整改 (12)6.2.4 安全配置变更管理 (12)6.3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12)6.3.1 安全审计策略 (12)6.3.2 日志配置与管理 (12)6.3.3 日志分析方法 (12)6.3.4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12)第7章应用安全 (13)7.1 应用程序安全策略 (13)7.1.1 策略概述 (13)7.1.2 安全编码规范 (13)7.2 应用层防火墙设置 (13)7.2.1 防火墙概述 (13)7.2.2 防火墙配置策略 (13)7.2.3 防火墙功能优化 (13)7.3 Web安全防护 (14)7.3.1 Web安全概述 (14)7.3.2 Web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14)7.3.3 加密通信 (14)第8章移动设备安全 (14)8.1 移动设备管理策略 (14)8.1.1 设备注册与认证 (14)8.1.2 设备使用规范 (14)8.1.3 设备监控与追踪 (14)8.1.4 设备更新与维护 (14)8.2 移动设备安全配置 (15)8.2.1 设备锁屏与密码策略 (15)8.2.2 数据加密 (15)8.2.3 网络安全配置 (15)8.2.4 应用权限管理 (15)8.3 移动应用安全审查 (15)8.3.1 应用来源审查 (15)8.3.2 应用安全测试 (15)8.3.3 应用更新审查 (15)8.3.4 应用权限监控 (15)第9章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15)9.1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5)9.1.1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16)9.1.2 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16)9.1.3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16)9.2 培训内容与方式 (16)9.2.1 培训内容 (16)9.2.2 培训方式 (16)9.3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6)9.3.1 培训计划 (16)9.3.2 培训对象 (16)9.3.3 培训评估 (17)9.3.4 持续改进 (17)第10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17)10.1 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 (17)10.1.1 目的与原则 (17)10.1.2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7)10.1.3 应急预案与流程 (17)10.1.4 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 (17)10.2.1 安全识别 (18)10.2.2 安全报告 (18)10.3 安全的处理与恢复 (18)10.3.1 处理流程 (18)10.3.2 恢复 (18)10.3.3 后评估 (19)第1章系统安全概述1.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系统安全是保障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企业利益、保护用户隐私具有重要意义。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安全课程编码131530019 课程类型(学院内)跨专业课程适用范围信息安全学分数 3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其中实践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制定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执笔者审核者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领域重要的核心技术, 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操作系统安全》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安全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为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安全设计、操作系统评测和安全应用提供一些入门方法, 使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具有操作系统安全基础知识, 具备对操作系统安全进行分析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有关概念及相关问题, 包括Windows、UNIX等流行操作系统的存在的安全问题, 了解高安全级别操作系统的有关安全机制,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评测、安全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国外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的新进展。
理解: 操作系统安全模型、安全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安全形式化规范与验证以及安全操作系统设计一般过程。
掌握: 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操作系统设计主要的安全模型和安全体系结构、Unix系统安全策略及安全机制、隐蔽通道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老师讲授、结合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口授结合电脑演示。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到信息安全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知识, 因而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需要为学生开设预备课程: 数据结构、密码学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 卿斯汉等著, 操作系统安全(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教学参考书:1.卿斯汉等著, 操作系统安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操作系统的安全课件
内存泄露与越界访问防御
内存泄露检测
操作系统需提供内存泄露检测工具,帮助开发人员及时发现 和修复内存泄露问题。通过监测内存分配和释放情况,定位 泄露源头,防止长期运行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和崩溃。
越界访问防御
通过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和数据执行保护(DEP) 等技术,防止攻击者利用越界访问漏洞执行恶意代码。ASLR 随机化内存布局,增加攻击难度;DEP将数据和代码分离, 防止攻击者在数据区执行代码。
操作系统的安全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05
CONTENTS
• 引言 •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 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 • 内存保护与隔离技术 • 文件系统与数据保护 • 网络安全与防御措施 • 应用场景与安全实践
01
引言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定义与功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 件,负责管理硬件、软件资源, 并提供公共服务。
05
文件系统与数据保护
文件系统安全机制
01
02
03
访问控制
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 管理,限制对文件的访问 和操作。
文件加密
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确 保文件内容在存储和传输 过程中不被泄露。
审计与监控
对文件系统的操作进行审 计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 理异常事件。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对称加密
采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 和解密,保证数据在传输 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
进程隔离与通信
进程隔离
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进程隔离机制,确保不同进程之间彼此独立运行,互不干 扰。每个进程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防止恶意进程对其他进程进行 攻击。
进程间通信(IPC)
提供多种进程间通信机制(如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实现不同进程 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作。IPC机制需确保通信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操作系统的安全课件
云端网络安全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 益突出。操作系统安全在云端网络安全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虚拟化技术、容器化 技术等手段,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计 算和存储服务。
云端网络安全需要关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等方面,以确保云端数据的安全性 和完整性。同时,云服务提供商应加强安全 管理和技术防范,提高云端网络的整体安全
性。
移动设备网络安全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设备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 突出。操作系统安全是移动设备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施安全策略、配置安全机制、防范恶意软件等 措施,可以保护移动设备免受攻击和数据泄和目标的不同,安 全扫描可以分为端口扫描、漏洞 扫描和恶意软件扫描等。
安全扫描过程
安全扫描的过程包括确定扫描目 标、选择扫描方法、执行扫描和 结果分析等步骤,需要具备丰富 的漏洞库和准确的扫描引擎。
虚拟专用网技术
虚拟专用网定义
虚拟专用网是一种用于实现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技术,它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来 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ONE
KEEP VIEW
操作系统的安全
目 录
•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 操作系统安全应用 • 操作系统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操作系统安全展望
PART 0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操作系统安全定义
操作系统安全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 安全措施,保护操作系统免受未经授 权的访问、攻击和破坏,确保系统的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网络安全技术 习题及答案 第7章 Linux 操作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第7章 Linux 操作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第7章linux操作系统安全
第7章linux操作系统安全
练习题
1.单项选择题
(1)ssl所指的就是(b)。
a.加密认证协议c.授权认证协议
b.安全套接层协议d.安全地下通道协议
(2)以下不属于gpg加密算法特点的是(d)。
a.排序量小c.采用两个密码
b.处理速度慢d.适合加密长数据
(3)gpg可以同时实现数字签名,以下关于数字签名观点恰当的就是(d)。
a.数字签名是在所传输的数据后附加上一段和传输数据毫无关系的数字信息b.数字签名能够解决数据的加密传输,即安全传输问题c.数字签名一般采用对称加密机制
d.数字签名能化解盗用、假造等安全性问题(4)ca所指的就是(a)。
a.证书授权c.虚拟专用网
采用(②a)去传送和发送报文。
(①)a.ipsec
b.ssl
c.set
d.ssh
b.加密认证d.安全套接层
(②)a.tcp的443端口
c.tcp的80端口
b.dp的443端口d.udp的80端口
2.填空题
(1)selinux的模式存有disable、permissve、enforce三种。
(2)当不使用luks技术加密的磁盘的时候,先载磁盘,再锁定磁盘。
(3)gpg加密文件采用的现在加密体制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4)aide是通过生成一个数据库文件来验证系统的文件有没有被用户或黑客所修改过。
《操作系统安全讲》课件
审计策略是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记录和监控系统活动,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为后续的安全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总结词:及时发现、评估和修复系统漏洞,降低安全风险。
总结词:通过合理配置系统参数,提高系统安全性。
通过隔离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和系统,降低安全风险。
总结词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CATALOGUE
02
总结词
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的核心,用于限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和合法用户误操作。
详细描述
访问控制机制通过身份验证、授权管理、访问控制列表等方式,对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行为进行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资源。
加密机制用于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被窃取或篡改。
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
CATALOGUE
05
总结词
通过审计记录和监控系统活动,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
总结词
审计策略需要覆盖系统中的所有重要操作,包括用户登录、文件访问、进程管理、网络通信等,以确保全面监控和记录。
详细描述
为了确保审计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规则和策略,明确需要记录的内容、频率和存储方式。同时,要确保审计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被篡改或泄露。
加密机制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通过加密算法将明文数据转换为密文数据,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用户才能还原出原始数据。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安全审计机制用于记录和监控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总结词
安全审计机制通过日志记录、事件通知等方式,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如用户登录、文件访问、网络传输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漏洞。
操作系统安全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程序模块,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控制软件,其功能简单描述就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部各种资源,有效组织各种程序高效运行,从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可扩展的系统操作环境,达到使用方便、资源分配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2 操作系统地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3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为: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开放互联)系统中进行自动通信、处理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
4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可分为保密性威胁、完整性威胁和可用性威胁。
5 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的隐藏,目的是对非授权的用户不可见。
保密性也指保护数据的存在性,存在性有时比数据本身更能暴露信息。
6 操作系统受到的保密性威胁:嗅探,木马和后门。
7 嗅探就是对信息的非法拦截,它是某一种形式的信息泄露.网卡构造了硬件的“过滤器“通过识别MAC地址过滤掉和自己无关的信息,嗅探程序只需关闭这个过滤器,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就可以进行嗅探。
8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网络接口应该只响应这样的两种数据帧:1.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数据帧。
2.发向所有机器的广播数据帧。
9 网卡一般有四种接收模式:广播方式,组播方式,直接方式,混杂模式。
10 嗅探器可能造成的危害:•嗅探器能够捕获口令;•能够捕获专用的或者机密的信息;•可以用来危害网络邻居的安全,或者用来获取更高级别的访问权限;•分析网络结构,进行网络渗透。
11 大多数特洛伊木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
不管特洛伊木马的服务器和客户程序如何建立联系,有一点是不变的,攻击者总是利用客户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送命令,达到操控用户机器的目的。
12 木马的作用是赤裸裸的偷偷监视别人和盗窃别人密码,数据等,达到偷窥别人隐私和得到经济利益的目的.13 后门: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
《操作系统》第7章 NT内核Windows操作系统
⑷NT是32位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克服了DOS的 NT是32位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克服了DOS的 640KB的瓶颈限制.支持对称多CPU,支持多线 640KB的瓶颈限制.支持对称多CPU,支持多线 程. ⑸NT内核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多重文件系统 NT内核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多重文件系统 与异步I/O以及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 与异步I/O以及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 多重文件系统包括:MS-DOS的FAT16/32, 多重文件系统包括:MS-DOS的FAT16/32,OS/2 的高性能文件系统HPFS,CDFS,NTFS. 的高性能文件系统HPFS,CDFS,NTFS.NTFS 支持大容量外存. ⑹ NT内核WINDOWS操作系统内置网络功能, NT内核WINDOWS操作系统内置网络功能, 支持分布式计算和互操作性.NT内核WINDOWS 支持分布式计算和互操作性.NT内核WINDOWS 操作系统采用先进的操作系统结构,客户/ 操作系统采用先进的操作系统结构,客户/服务 器模式,微内核结构,对象模型等. ⑺安全可靠,安全性达到美国政府C2级安全标准. ⑺安全可靠,安全性达到美国政府C2级安全标准.
硬件抽象层HAL 硬件抽象层HAL 硬件抽象层HAL( 硬件抽象层HAL(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将内核,设备驱 Layer)将内核,设备驱 动程序,执行体同硬件分隔,HAL隐藏各种与硬件有关的细节, 动程序,执行体同硬件分隔,HAL隐藏各种与硬件有关的细节, 如I/O接口,中断控制器,多处理机通信机制和依赖于硬件平台 I/O接口,中断控制器,多处理机通信机制和依赖于硬件平台 的函数等.HAL是NT内核WINDOWS操作系统在多种硬件平台可 的函数等.HAL是NT内核WINDOWS操作系统在多种硬件平台可 移植性成为可能的关键技术. 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多 NT系列操作系统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多 种硬件平台上的可移植性,硬件抽象层(HAL)就是使这种可移植 种硬件平台上的可移植性,硬件抽象层(HAL)就是使这种可移植 性成为可能的关键部分.HAL是一个可加载的核心态模块Hal.dll, 性成为可能的关键部分.HAL是一个可加载的核心态模块Hal.dll, 它为运行在Windows NT/XP上的硬件提供低级接口.HAL隐藏各 它为运行在Windows NT/XP上的硬件提供低级接口.HAL隐藏各 种与硬件有关的细节,例如I/O接口,中断控制器以及多处理机 种与硬件有关的细节,例如I/O接口,中断控制器以及多处理机 通信机制等任何体系结构专用的和依赖于计算机平台的函数. HAL是一个软件层,用来为操作系统的上层隐藏硬件差异,以提 HAL是一个软件层,用来为操作系统的上层隐藏硬件差异,以提 高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HAL有一虚拟机接口, NT系列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HAL有一虚拟机接口, 可为内核调度程序,可执行体和设计驱动程序所使用.这种方法 的一个优点是每个设备驱动程序只需要一个版本,即它可运行于 各种硬件平台,而无需移植驱动程序.HAL也支持对称多重处理. 各种硬件平台,而无需移植驱动程序.HAL也支持对称多重处理. 设备驱动程序映射设备并直接访问它们,但是映射内存的管理, 配置I/O总线,设置DMA和处理母板等有关细节,都是由HAL接 配置I/O总线,设置DMA和处理母板等有关细节,都是由HAL接 口提供的.
第7章 操作系统和站点安全
7.2 UNIX操作系统的安全
(1)标识和口令
UNIX系统通过注册用户和口令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因此 ,设置安全的账户并确定其安全性是系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UNIX操作系统中,与标识和口令有关的信息存储在 /etc/passwd文件中。每个用户的信息占一行,并且系统正常 工作必需的标准系统标识等同于用户。文件中每行的一般格式 为:LOGNAME:PASSWORD:UID:GID:USERINFO:HOME:SHELL 每行包含若干项,各项之间用冒号(:)分割。第1项是 用户名,第2项加密后的口令,第3项是用户标识,第4项是用 户组标识,第5项是系统管理员设置的用户扩展信息,第6项是 用户工作主目录,最后一项是用户登录后将执行的shell全路 径(若为空格则缺省为/bin/sh)。
7.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
2. Windows 系统安全
(1)Windows Server 2012的ReFS文件系统
微软由底层向上设计的ReFS文件系统 . (2)工作组(Workgroup)连接的计算机组群,Win安全-集中管理基本单位
7.1.1 Windows系统的安全性 1. Windows系统简介
微软1993年推出Windows NT3.1后, 相继又推出了Windows NT3.5和4.0, Windows 7/8以性能强,方便管理的突出优势很快被很多用户所接受. Windows 2000是微软公司在Windows NT之后推出的网络操作系统, 其应用、界面和安全性都做了很大的改动,是Windows操作系统发展 过程中巨大的革新和飞跃。 Windows server 2003是一款应用于网络和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该操 作系统延续微软的经典视窗界面,同时作为网络操作系统或服务器操 作系统,力求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是其必备要素,尤其是日 趋复杂的企业应用和Internet应用,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Windows Server2012 是建立在 Windows Server 2003版本之上,具 有先进的网络、应用程序和 Web 服务功能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为用户 提供高度安全的网络基础架构,超高的技术效率与应用价值。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第一点:操作系统安全概述操作系统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操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恶意软件和其他安全威胁的侵害。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桥梁,操作系统安全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1.1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交互界面。
由于其核心地位,操作系统一旦受到攻击,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因此,确保操作系统安全对于维护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1.2 操作系统安全威胁类型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通过各种手段侵入系统,破坏系统正常运行,窃取用户数据。
2.钓鱼攻击:通过伪造界面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造成信息泄露。
3.权限提升:攻击者通过漏洞将普通用户权限提升至管理员权限,从而控制系统。
4.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大量请求使系统资源耗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服务。
5.缓冲区溢出:程序在处理输入数据时,未对数据长度进行检查,导致覆盖相邻内存区域,从而执行恶意代码。
6.安全漏洞:操作系统或软件存在设计缺陷,导致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缺陷进行攻击。
1.3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为应对以上安全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策略,确保操作系统安全:1.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修复已知安全漏洞。
2.安装防火墙,限制非法访问和数据传输。
3.启用操作系统的安全功能,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4.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5.谨慎点击不明链接和附件,防止恶意软件感染。
6.定期更改账号密码,并使用强密码策略。
7.对系统进行权限管理,限制普通用户执行管理操作。
第二点:操作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为保护操作系统安全,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
2.1 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是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时监测和扫描,防病毒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恶意软件,防止其对操作系统造成危害。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和各类智能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操作系统作为这些设备的核心软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就如同一个房子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固,房子就容易摇摇欲坠,操作系统不安全,整个设备的运行和我们的数据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首先,我们要明白操作系统安全到底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操作系统安全就是保护操作系统不受各种威胁的侵害,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和系统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会威胁到操作系统的安全呢?病毒和恶意软件就是常见的“捣乱分子”。
它们就像看不见的敌人,悄悄潜入系统,破坏文件、窃取信息或者控制我们的设备。
比如,有些病毒会让我们的电脑运行变得缓慢,有些则会偷偷删除重要文件,还有些会把我们的个人信息发送给不法分子。
除了病毒和恶意软件,黑客攻击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黑客们可能会通过网络漏洞,试图获取系统的控制权,从而达到他们的非法目的,比如窃取商业机密、篡改数据或者进行敲诈勒索。
还有一种威胁来自于用户自身的疏忽。
比如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上下载软件,或者不小心点击了可疑的链接,这些都可能给操作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操作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保持操作系统的及时更新。
就像我们要定期给房子修补漏洞一样,操作系统的开发者会不断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通过更新,我们可以及时打上这些“补丁”,防止黑客和恶意软件的入侵。
而且,一定要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杀毒软件能够检测和清除病毒、恶意软件,防火墙则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为我们的系统竖起一道防护墙。
另外,设置强密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强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足够长。
不要使用容易被猜到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也不要在多个网站或设备上使用相同的密码。
同时,要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发来的信息,对于重要的数据要定期进行备份,以防万一。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身份验证机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身份验证是操作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用于验证用户身份, 防止非法访问。
身份验证机制通过用户名、密码、指纹、虹膜等手段,对用户 进行身份识别和验证,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访问操作系统
。
多因素身份验证能够提高安全性,降低被破解的风险。
多因素身份验证除了用户名和密码外,还要求用户提供其他形 式的身份证明,如动态令牌、短信验证码等,以增加破解难度
。
访问控制机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访问控制机制用于限制用户对 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非 法操作。
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的角色 和权限,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 控制,确保只有具有相应权限 的用户才能执行相应的操作。
强制访问控制机制能够防止潜 在的安全威胁,提高系统的安 全性。
强制访问控制机制不仅基于用 户的角色和权限进行访问控制 ,还对系统资源本身进行安全 标记和分类,确保只有符合安 全标记和分类的用户才能访问 相应的资源。
物联网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安全挑战还包 括对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控制,以及对设
备之间的通信安全保障。
另外,物联网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安全挑 战还包括对设备的安全更新和维护,以 及防止设备被恶意利用进行网络攻击。
06
总结与展望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 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 快速发展,操作系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信息安 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05
操作系统安全发展趋势与挑战
云计算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安全挑战
云计算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安全挑战主要 来自于虚拟化技术和多租户环境。由于 多个用户共享计算资源,因此需要确保 每个用户的安全隔离和数据隐私保护。
Linux操作系统应用与安全 第7章 Shell、多任务与进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脚本的执行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7.3 进程的基本管理
7.3.1 进程概述 7.3.2 进程的启动
手工启动
l)前台启动 2)后台启动
调度启动
l)at命令 2)crontab命令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7.3.3 进程的监控
使用GNOME下系统监视器 下系统监视器 使用
使用ps命令 使用 命令
使用top命令 命令 使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7.3.4 进程的关闭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7.1 Shell与Shell环境变量
7.1.1 Shell概述
图7.1 Shell、用户及Linux内核之间的关系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7.1.2 Bash Shell的特色
命令历史 Tab自动补齐 自动补齐 内建命令的help帮助 内建命令的 帮助 命令别名 输入/输出重定向 输入 输出重定向 管道 清除和重设Shell窗口 清除和重设 窗口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7.1.3 Bash Shell的环境变量
Shell定义的环境变量 定义的环境变量 用户定义的环境变量 显示环境变量的值 临时修改环境变量 永久修改环境变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与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范本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管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1.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操作系统的单位和个人;2. 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Linux、Unix等。
第三条安全配置管理的目标:1. 安全配置是指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配置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相关的设置,以减少系统的漏洞和风险;2. 安全配置的目标是实施严格的安全措施,保护系统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四条安全配置管理的原则:1. 安全配置必须按照需求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2. 安全配置必须遵循最小权限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权限;3. 安全配置必须定期检查和更新,保持与最新的安全需求和技术发展相适应;4. 安全配置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二章安全配置管理的内容第五条基本安全配置1.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账户;2. 使用强密码,禁止使用默认密码;3. 启用账户锁定功能,设置密码错误次数限制;4. 设置系统日志功能,记录系统操作和异常事件;5. 禁止共享不必要的文件和目录;6.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补丁。
第六条用户权限管理1. 需要对用户进行适当的权限划分,确保每个用户拥有的权限与所需工作任务相符;2. 禁止普通用户拥有管理员权限;3. 管理员账户的密码必须设置为复杂且定期更换;4. 程序和脚本必须赋予最小权限,避免滥用权限。
第七条文件和目录权限管理1. 删除或禁用不必要的默认共享;2. 设定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文件和目录权限;3. 处理敏感文件和目录的权限时,需严格控制访问权限;4. 设置合适的文件和目录访问控制策略。
第八条网络配置1. 严格限制对系统的远程访问权限;2. 对远程登录进行监控和记录;3. 维护操作系统的防火墙设置,限制网络访问;4. 定期检查系统的网络连接状态,及时处理异常连接。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网络与通信安全
网络协议安全
保护网络通信协议的机密性、完 整性和可用性。
网络设备安全
保护网络设备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 访问。
网络安全审计
通过日志、监控等手段,检测和记 录网络活动,及时发现并应对安全 事件。
安全审计与日志
安全审计策略
制定合理的安全审计策略,确保 对系统安全的监控和记录。
日志管理
定期收集、分析和管理系统日志 ,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
数据解密是一种将加密的数据还原为原始形式的过程。解密 技术必须与加密技术相匹配,才能恢复原始数据。解密技术 包括密码破解、密钥管理等。
安全协议与应用
安全协议
安全协议是一种用于保护数据传输和通信安全的规范。常见的安全协议包括 SSL/TLS、IPSec和SSH等。它们可以提供加密通信、身份验证和数据完整性等功 能。
企业如何应对操作系统安全的挑战与威胁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检查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操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安全管理流程,明确安全责任和义 务。
企业应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检 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及时进 行处理和修复。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培训
选择可信赖的操作系统供应商
企业应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 工对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视和认识,减少人 为的安全风险。
权限管理
包括权限分配、权限撤销 、权限检查和权限变更等 。
访问控制
通过访问控制策略,对资 源的访问进行限制和保护 。
文件与目录安全
文件系统安全
保护文件和目录的完整性 、机密性和可用性。
文件访问控制
通过权限设置、文件属性 等手段,限制非法访问和 恶意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的原理知识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软件和数据组成。在计算机系 统的运行中,操作系统提供了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 途径。
操作系统一般具有4个基本特征:并发性、共享性、 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5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的原理知识
(1)进程管理 进程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统调整复数进程的功能。除 了进程管理之外,OS还担负进程间通讯、进程异常 终止处理以及死锁侦测及处理等任务。 (2)内存管理 OS的内存管理提供寻找可用的记忆空间、配臵与释 放记忆空间、交换内存和低速储存设备的内含物等 功能
《计算机网络安全》 课程讲义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第七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
2
本章内容
操作系统安全的现状 计算机安全等级及信息安全技术评估准则 单点登录机制 主流操作系统的主要安全机制
3
学习目标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现状 了解计算机安全等级及信息安全技术评估准则 了解单点登录机制 了解主流操作系统的主要安全机制
34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Windows 2000/XP的安全
活动目录使用域、组织单元和对象组织网络资源。
35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Windows 2000/XP的安全
2. Kerberos审计协议 Kerberos协议为客户/服务器建立连接前提供一种交 互审计的机制,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在建立初始连接时增强服务器认证性能。 2)多层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的认证委派。
37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Windows 2000/XP的安全
4. 智能卡 智能卡是用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使非授权人更难获 得访问网络的权限。 基于以下几个特征,智能卡认证比口令认证具有更 高的安全性: 1)智能卡需要一个物理卡来认证用户。 2)智能卡的使用必须提供一个个人标识号来保证只 有合法授权用户使用该智能卡。
Web单点登录访问管理系统示意图:
20
7.2 单点登录的访问管理
SSO实现机制
第一次访问应用系统A时,由于还没有登录,用户会 被引导至认证系统中进行登录。根据用户提供的登 录信息,认证系统进行身份验证,若通过,认证系 统返回给用户一个认证的凭据(Ticket)。用户再访 问别的应用时,会带上这个Ticket作为自己认证的凭 据。应用系统接受到请求之后将Ticket送入认证系统 进行验证,若合法则通过验证,用户就可以在不用 再次登录的情况下访问系统B或系统C了。
13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安全操作系统评价标准
2. 国内的安全操作系统评估标准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 18336 2001。该 准则将操作系统安全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用户自 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 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
14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12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安全操作系统评价标准
TCSEC在操作系统级上提出的可信计算机基础TCB 包含的安全内容有: 操作系统内核、具有特权的程序与命令、具有处理 敏感信息的程序、与实施安全策略有关的文档资料、 保障硬件正确运行的程序和诊断程序、构成系统的 可信硬件、负责管理系统的人员。
23
7.2 单点登录的访问管理
WEB-SSO的实现
实现WEB-SSO的技术主要有: (1)基于cookies实现 (2)Broker-based(基于经纪人) (3)Agent-based(基于代理人) (4)Token-based(基于票据) (5)基于网关 (6)基于安全断言标记语言(SAML)
操作系统的原理知识
(7)外部信息安全 一个操作系统通常会为其他网络上的电脑或使用者提 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通常借由端口或OS网络地址 后的数字存取点提供。外部信息安全的最前线,是 防火墙等的硬件设备。在OS内部也常常设臵许多种
类的软件防火墙。
9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安全威胁的类型
3)具有穿越信任关系的域间认证。
36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Windows 2000/XP的安全
3. PKI 公钥加密主要用在互联网一类的开放网络运行,用 户通过证书进行数据加密、数据签名和身份验证, 其基本组件包括:证书服务 、活动目录 、基于PKI 的应用 、交换密钥管理服务 。 Windows 2000PKI提供的安全功能具有互操作性、 安全性、灵活性以及易用性等特点。
33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Windows 2000/XP的安全
Windows NT的安全级别达到TCSEC的C2级。作为 Windows NT的后续版本,Windows 2000/XP提供更 多的新的安全机制。 1. 活动目录服务 活动目录为用户、硬件、应用以及网络上传输的数 据提供了一个存储中心。
26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UNIX/LINUX的安全
2. LINUX安全 Linux的安全级基本达到了C2级。 安全机制主要有:PAM机制、文件系统加密、入侵 检测机制、安全日志文件机制、强制访问控制和防 火墙机制等。
27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UNIX/LINUX的安全
1)PAM机制 PAM是一套共享库,提供一个框架和一套编程接口 给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在多种认证方法中选 择适宜的认证方法,并能够改变本地认证方法而无 需重新编译与认证相关的程序。
10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安全操作系统评价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由美、英等国提出的“信息 技术安全评价公共准则(CC)”作为国际标准。CC 为相互独立的机构对相应信息技术安全产品进行评 价提供了可比性。
11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安全操作系统评价标准
1. 可信任计算机系统评价标准(TCSEC) 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了一组计算机 系统安全需求标准,其中核心的是具有橙色封皮的 “可信任计算机系统评价标准”,简称为“橙皮 书”。该标准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程度划分为8个等 级:D1、C1、C2、B1、B2、B3、A1和A2。
6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的原理知识
(3)磁盘与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通常指的是管理磁盘数据的系统,其可将 数据以目录或文件的型式储存。每个文件系统都有 自己特殊的格式与功能。OS拥有多种内臵文件系统。
(4)网络 许多现代的OS都具备操作主流网络通讯协议TCP/IP 的能力。这就使得操作系统可以进入网络世界,并 且与其他系统分享如文件、打印机与扫描机等资源。
31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UNIX/LINUX的安全
5)强制访问控制
由于Linux是一种自由操作系统,当前在其平台上实 现强制访问控制的产品包括SELinux、RSBAC、 MAC等,采用的策略也各不相同。
32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UNIX/LINUX的安全
6)防火墙机制 Linux防火墙系统提供了访问控制、审计、抗攻击和 其他附属功能。其中,实现访问控制的方法是执行 基于地址(源和目标)、用户和事件的访问控制策 略,从而可以禁止非授权的访问,同时还能保护内 部用户的合法访问。
25
7.3 主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UNIX/LINUX的安全
UNIX系统的安全性在不断增加,并出现了许多安全 检测工具,如Quest、UXA、Alert/Inform、Sfind、 USECURE、Kerberos等。系统管理员通过安全检测 工具检测安全机制、权限和安全域设臵、可疑入侵 和特洛伊木马等。在目前的UNIX系统中,常规 UNIX具有C1级安全级别,OSF/1具有B1的安全级别, USL的SVR4/ES则具有B2的安全级别。
17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系统安全保护方法
5. 防ARP攻击 ARP攻击是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 骗,从而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 塞。比较常用的ARP工具主要用来检测ARP攻击, 其工作原理是以一定频率向网络广播正确的ARP信 息。
18
7.2 单点登录的访问管理
单点登录的概念
单点登录(SSO)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的 解决方案之一,指的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 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根据登录的应用类型不同,可分为: 1)对桌面资源的统一访问管理。 2)Web单点登录(Web-SSO)
19
7.2 单点登录的访问管理
单点登录的概念
7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的原理知识
(5)安全 OS为外界提供直接或间接存取数种资源的管道;OS 有能力认证资源存取的请求,允许通过认证的请求 并拒绝无法通过的非法请求。
(6)内部信息安全 内部信息安全可视为防止正在执行的程序任意存取 系统资源的手段。
8
7.1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21
7.2 单点登录的访问管理
SSO实现机制
要实现SSO,需要实现以下主要的功能: 1)所有应用系统共享一个身份认证系统。 统一的认证系统是SSO的一个前提。认证成功后,认 证系统应该生成统一的认证标志返回给用户。 2)所有应用系统能够识别和提取Ticket信息。 应用系统需要对Ticket进行识别和提前,通过与认证 系统的通信,自动判断出当前用户是否已经登录过, 从而完成单点登录的功能。
22
7.2 单点登录的访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