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1 平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

地形图比例尺1:20501.2两方案粗算方案一:JD1:量得α=63°设 Ls=60 R=120mJD2:量得α=35°设 Ls=80 R=300mAC=299.30m CD=625.25m DB=504.30m AB=1301.75m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切线长T=(R+P)tanα/2+q=104.24m缓和曲线角β。

=90Ls/πR=14.32°平曲线长L=(α-2β。

)πR/180+2Ls=191.96m外距E=(R+p)secα/2-R=22.21m校核数D=2T-L=16.52m校核:Ls :Ly =1:1.2 满足。

2β。

﹤α满足。

计算的JD2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39.98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89m切线长T=(R+P)tanα/2+q =134.85m缓和曲线角β。

=90Ls/πR =7.64°平曲线长L=(α-2β。

)πR/180+2Ls=263.25m外距E=(R+p)secα/2-R =15.49m校核数D=2T-L =6.45m校核:Ls :Ly =1:1.29 满足。

2β。

﹤α满足。

AC段直线长=299.3-104.24=195.06mCD段直线长=625.25-104.24-134.85=386.16mDB段直线长=504.3-134.85=369.45m路线总长=195.06+386.16+369.45+191.96+263.25=1405.88m延长系数=1405.88/1301.75=1.08转角平均度数=(63°+35°)/2=49°每公里平均转角数=2/1.41=1.42总转角数:2个圆曲线最小半径:120m方案二:JD1:量得α=72°设 Ls=60 R=120mJD2:量得α=21°设 Ls=60 R=400mAC′=420.25m C′D′=604.75m D′B=479.70m AB=1301.75m 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切线长T=(R+P)tanα/2+q=118.03m缓和曲线角β。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

起点到 JD 连线的方位角: 1 =138.49° JD 到终点连线的方位角: 2 =184.57° 路线转角:转角α= 2 - 1 =46.08° ②要素的计算 取 R=280m、 Ls =90m、基本型曲线
L2 p= s =1.20m 24 R L q= s =44.96m 2 L s =315.08m L= R 180 T= ( R p ) tan q =164.55m 2 E= ( R p ) sec R =25.58m 2
校 核:JD=QZ+D/2=K0+816.05 满足 6、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L =K0+809.04 2
交点坐标 交点号 起点 JD 终点 N 4014.28 3404.08 2757.14 E 4045.92 4587.76 4534.69 交点桩号 K0+000.00 K0+816.05 K1+451.92 右 46.08° 138.49° 184.59° 转角值 方位角
--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5、 路基设计表.................................................................................................16 6、 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16
①从延长系数来分析:延长系数最优在 1.02—1.05 段,路线 1 的延长系数 1.076 与路线 2 的 延长系数来比,1.082 值偏大,离 1.02—1.05 范围远,所以应选路线 1。 ②从转角个数来分析:转角数越小,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弯次数越小,尤其在不平坦地区,应 适宜设置转角数小的路线,那样行驶比较舒适,所以应选路线 1. ③从转角平均度数与圆曲线最小半径来分析:转角度数越小,圆曲线半径越大,转弯幅度越 小,行车比较方便,从以上列表的数据来看,路线 1 明显优于路线 2,所以应选路线 1. ④从路线长度来分析:路线 1 的路线长度小于路线 2 的路线长度,选择路线 1 比较经济,而 且经过的地区地形起伏程度相差不多,所以应选路线 1. 综上分析:从各项技术指标来分析,都应选择路线 1。 所以选择方案:路线 1 5、选定方案的精算 ①转角的计算 坐标:起点(N:4014.28 JD(N:3404.08 终点(N:2757.14 E:4045.92) E:4587.76) E:4534.69)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系别:土木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总说明1.1设计概述1.课题名称:某山区一级公路路线设计。

2.设计要点: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分车道行驶。

本路段为山区,多为高低起伏地貌。

地势较陡。

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地形图比例尺1:20003工程设计依据(一)交通组成建成初期交通组成如下:小客车:3000辆/日中型车:1700辆/日大型车:1400辆/日年交通量增长率6%(二)主要参考文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路基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2.1 说明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

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2.2路线平面设计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 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 (以米计)。

(v 是设计速度,以km/h 计)。

3. 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学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道路与桥梁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1道路平面设计................................................... 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1线形设计....................................................2路线方案确定..............................................2选线步骤与方法.............................................2路线的方案比选..............................3路线方案的试算.......................................3方案比选.......................................5被选方案精确计算........................................5方位角的计算............................................... 5平曲线要素计算....................................6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7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82纵断面设计.............................................10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0最大纵坡......................................... 10最小纵坡..........................................10坡长....................................................10合成坡度............................................. 11竖曲线半径及长度......................................... 11纵断面设计注意问................................... 12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 13纵断面设计步骤................................... 14高程计算................................................. 14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15坡度计算.......................................... 15公路竖曲线要素计算.................................. 15 计算高程.................................. 173 横断面设计................................ 18路幅构成................................ 18加宽计算................................ 18超高计算................................ 19横断面地面线绘制................................ 21视距验算............. (21)填挖面积计算............................22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 22结束语....................................................... 23参考文献.................................................24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线形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长度等.确定过程中:应保证平面线形连续顺适,保持各平面线形指标的协调、均衡,而且要与地形相适应和满足车辆行驶舒适的要求.1路线的交点主要确定路线的具体走向位置,因此其位置的确定非常重要,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比较方案进行比选,保证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工程量小.2曲线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首先在满足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的前提下,初步拟定其长度,然后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可以根据切线公式或外距公式反算:()tan2T R p q α=+⨯+()2E R p SecR α=+⨯-在确定s L R 、以后就计算各曲线要素,推算各主点里程及交点的里程桩号.最后由平面设计的成果可以得到直线曲线及转交表.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4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直线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平面线性,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考虑使用,该地区的新建三级公路,所经区域为平原区,本设计在平原区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争取较好的线形为目的,同时注意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V ,即360米;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V ,即120米. 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有: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所占比例较大.在设计路线中间地段,路线多弯,曲线所占比例较大.路线与地形相适应,既是美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三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2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计算行车速度越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越应周全.本路线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在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平面线形与纵断面设计相适应,尽量做到了“平包竖”.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各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在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本设计中未曾出现长直线以及高低标准的过渡.4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连续急弯的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在设计中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的直线或回旋线.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该级公路对其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最好有大于3s的行程.当条件受限制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此时圆曲线长度为0.路线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这种倾向转角越小越显着,以致造成驾驶者枉作减速转弯的操作.一般认为, ≤7°应属小转角弯道.在本设计中平曲线长度都已符合规范规定,也不存在小偏角问题.线形设计路线的平面设计所确定的几何元素以设计行车速度为主要依据.本路段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为了实现行连续、协调,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比尽量在1:1:1~1:2:1之间.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45米.所选设计路线共有2个交点,为提高公路使用性能,在圆曲线半径的选择过程中尽量选取较大的半径.当地形限制较严时方可采用极限.本设计中偏角均大于7°,不存在小偏角问题.路线方案确定选线步骤与方法(1)全面布局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工作通常是在小比例尺1:~1:10万地形图上从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来.(2) 逐段安排加密控制点:是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路线布局一般应该在1:1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具体定线:有了上述路线轮廓即可进行具体定线,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基本完成. 路线的方案比选道路做为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性构造物.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但影响选线的因素有很多, 这些因素有的互相矛盾, 有的又相互制约, 各因素在不同的场合重要程度也不相同, 不可能一次就找出 理想方案来,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反复比选来确定最佳路线.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是最根本的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应有作用. 路线方案的试算 方案I :初估算圆曲线要素值:1JD : 29a250Rm 55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27.492qm切线长: ()tan92.2702T R p q缓和曲线角 :180 6.312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181.435180o SR L l m缓和曲线:圆曲线=55:=1:满足要求 2JD : 60a150Rm 6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29.96qm切线长: ()tan2T R p q缓和曲线角 :18011.460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7.026180o SR L L m缓和曲线:圆曲线=60:=1:校核1JD 与2JD 之间的直线距离:300-T 1-T 2=>80满足要求 方案I 路线总长为:1388m 路线延长系数: 方案II :初估算圆曲线要素值1JD : 81a120Rm 7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4.900q m切线长: 缓和曲线角 :18016.723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9.561180o SR Ll m2JD : 75a120Rm 7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34.900qm切线长:缓和曲线角 : 18016.732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07.000180o SR Ll m缓和曲线:圆曲线=70:87=1:满足校核JD1与JD2之间距离D=390-T 1-T 2=满足要求方案II 路线总长:1546m 路线延长系数: 方案比选如表表方案指标比较表由表中可见方案I 优于方案II,因此最终选择方案I. 被选方案精确计算 方位角的计算 对于方案一起点 A 坐标: NX=7384 EY=7440 1JD 坐标: NX=6830 EY=7725 2JD 坐标: NX=6660 EY=7974终点B 坐标: NX=6200 EY=7933 象限角2121arctanarctanY Y DY DXX X A ~1JD :象限角127.2第二象限 方位角1180152.2671JD ~2JD :象限角2arctan55.5DY DX第二象限 方位角 2180124.52JD ~B 段 象限角3arctan5.1DY DX第二象限 方位角 33180185.1转角12128.3平曲线要素计算 1JD 的计算R=250 LS=55m a= 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s 227.4892240R S l l q m切线长:缓和曲线角 :180 6.306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178.417180o SR L l超距 : 2 2.871D T LmJD2 的计算= 60.3 150R m 6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s 229.9602240R S l l q m切线长: 缓和曲线角 :18011.465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9.093180o SR L l m超距 : 218.007DTLm1JD 与2JD 之间的距离:D= 直线段的长度D-T 1-T 2=符合要求JD 1:缓和曲线:圆曲线=1: JD 2 ;缓和曲线:圆曲线=1: 符合要求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JD 1的桩号K0+ 校核:0623.0112D JDQZK校核无误.2JD 的计算 2JD 的桩号为K0+校核:0921.6382D JD QZK校核无误.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在缓和曲线上以ZH点为坐标系原点,建立坐标系XOY 在圆曲线上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最大纵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_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三级公路平原微丘区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7%.公路的纵坡不应小于%,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堑路段,采用平坡或小于%的纵坡时,其边沟应做纵向排水设计.纵坡的长度不应小于120米.当坡度为7%时,最大坡长为500米.表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在长路堑地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地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为满足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的纵坡,并做好纵、横断面的排水设计.坡长表最小坡长表不同纵坡最大坡长合成坡度在有平曲线的坡道上,最大坡度既不是纵坡方向,也不是横坡方向,而是两者组合成的流水线方向.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目的是尽可能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横向滑移和行车危险,保证车辆在弯道上安全而顺适的运行.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得超过10%.当路线的平面和纵坡设计基本完成后,应检查合成坡度,如果超过最大允许合成坡度时,可减小纵坡或加大平曲线半径以减小横坡,或者两方面同时减小.允许合成纵坡值见下表:表允许合成纵坡值竖曲线半径及长度表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表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纵断面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驼峰式”纵坡.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地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5拉坡时如受“控制点”或“经济点”制约,导致纵坡起伏过大,或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经调整仍难以解决时,可用纸上移线的方法修改原定纵坡线.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表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纵断面设计步骤:1准备工作: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2标注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3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反复比较各种可能的方案,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试坡线,将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4调整: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作横断面设计图,检查是否出现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等情况,若有问题应调整.6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要求取到%,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8计算各桩号处的填挖值:根据该桩号处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确定.高程计算直线段用50米整桩高程,曲线段用20米整桩高程根据地形图采用内差法计算,在厘米格坐标纸上,绘制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路线桩号,采用1:2000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地面高程,采用1:200的比例.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制出地面线,具体结果见表表桩号地面高程表桩号高程m 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K0+000+640+960 +100+++150+660+980 +200+680K1+000 +250+700+20 +300+++350+750+50 +400+800+100 +450++150 +500+820+200 ++840+250 +540+860+300 +560++350 +580+880+桩号高程m 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900 +600+912 +620+920++940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坡度计算: 坡度+=高差坡长竖曲线类型:当1n n i i +-为正值时,为凹型竖曲线;当1n n i i +-为负值时,为凸型竖曲线.由厘米坐标纸上,经过反复试坡、调坡, 根据土石方填挖大致平衡和道路设计规范中最小坡长等设计要求最后确定出变坡点: 变坡点1桩号:K0+250高程395m变坡点2桩号:K0+620 高程391m 变坡点3桩号:K0+920 高程395m 变坡点4桩号:K1+150 高程388m 坡度 i 1=%i 2=% i 3=% i 4=%公路竖曲线要素计算变坡点1:桩号K0+250,高程为395m,124.0%,1.1%i i ==-,竖曲线半径为R=20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凸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02L R m ω== 切线长 512LT m == 外距 20.6502T E m R== 变坡点2:桩号K0+620,高程为391m,121.1%, 1.3%i i =-=,竖曲线半径为R=58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凹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39.2L R m ω== 切线长 69.62LT m == 外距 20.4182T E m R== 变坡点3:桩号K0+920,高程为395m,121.3%,-3%i i ==,竖曲线半径为R=4500m 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凸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93.5L R m ω== 切线长 96.752LT m == 外距 21.042T E m R== 变坡点4:桩号K1+150,高程为388m,123%, 1.9%i i =-=,竖曲线半径为R=20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凹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98L R m ω== 切线长 492LT m == 外距 20.62T E m R== 计算设计高程由110()H H T X i =-- H=H 1±hH 1:任一点切线的高程 x :计算点到起点的距离 i 1:坡度H:任一点的设计高程 可得: 桩号K0+50处直线段 x=-149设计高程 10()H H T X i =--=387m其余各点见下表表 设计高程表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K0+000 +640 +960 +100 + + +150 +660 +980 +200+680K1+000+250+700+20+300+++350+750+50+400+800+100+450++150+500+820+200++840+250+540+860+300+560++350+580+880+++900+600+912+620+920++9403 横断面设计路幅构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_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三级公路,40km/h,选单幅双车道,车道宽度,行车道宽度,路拱横坡选%,路肩横坡选%,路肩宽度选,加宽计算对于第一平曲线 R=250 可得圆曲线上加宽值第二平曲线R=150 全加宽为加宽过渡段上 由公式 Xx L b b L=L X : 任一点距过渡段起点的距离 L: 加宽过渡段长度 b : 圆曲线上全加宽可得其余各桩号的加宽值见表表 加宽值超高计算对于第一平曲线2127h V i R=-μ =0.017% 因为h i < G i 故取h i = G i = %,对于第二平曲线2127h V i R=-μ = i max = 则取i h =超高计算公式在圆曲线上外缘h c ()j j j h b i b B i ++ 中线'c h 2j j h B b i i +内缘''c h ()j j j h b i b b i -+ 在过渡段上外缘h c ()()j j g j g j h cxb i i b i b B i L ⎡⎤-+++⎣⎦ 中线'c h 2j j g Bb i i +2j j h c B x b i i L +内缘''c h ()j j j x g b i b b i -+ ()j j j x h cxb i b b i L -+ 其各桩号的超高值见下表表超高计算表横断面地面线绘制 横断面地面线绘制:见附图. 地面控制点各点距离及高程见下表表地面控制点各点距离及高程视距验算由于两个平曲线都属于Ls <S <L.计算公式如下:平曲线1:R=250,Ls=55,L=,028.3α=,06.306β=,T S 40m =,会车视距为80m.b 0.75,0.8j x b ==计算得,h=小于L 阻 满足视距要求.平曲线2:R=150,Ls=60,L=,060.3α=,011.465β=,T S 40m =计算得,h=>L 阻 =. 需要对周围岩石边坡进行清除. 填挖面积计算采用积距法:i i F bh =12n bh bh F bh ++---+= 取b=测1:200的里厘米格图纸上每一小格代表ⅹ=㎡ 故查厘米格坐标纸小方格数可得: K0+000桩:w A =㎡K0+50桩:T A =㎡ 0.28w A = K0+100桩:17.6T A =㎡ K0+150桩:21.6T A =㎡ K0+200桩: 5.8T A =㎡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计算公式为: 其结果详见路基土石方表 结束语在道勘课程设计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到设计的完成,此时,回想起来真是既紧张又充实.课程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选定题目到收集资料,再进入设计计算过程,几乎应用了所学过的所有知识,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在忙乱与紧张中,一步一步的把以前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重新温习了一遍,b 0.75, 1.0j x b ==而且经验的累积也让我对所有所学专业的知识形成了系统的有逻辑性的认识,不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更为了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制图是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电子版采用计算机绘图,自己的CAD又没学过,这比手工绘图困难多了.好在已经有了课程设计的经验和老师不时的指导以及同学的互助,在大家的研究和自己的努力下,将困难逐个击破.自己明白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计算机绘图确实是又省时又省力,而且准确也清晰干净.通过绘图不但完成了设计任务,对所设计内容有了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使计算机应用日趋熟练,一举两得. 虽然中间有着不完美,但却是我自己不断地查阅资料、思考和动手的结果.三周的课程设计转瞬即过,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老师给予我关怀和指导,其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直深深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向着更好,更精准的目标前进.参考文献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5 孙家驷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

计算书1:概述1.1 地形情况概述本段落为平原微丘区二级新建公路。

设计车速601.2 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 杨少伟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2:路线设计2.1道路等级本道路为新建三级道路设计车速60km/h 2.2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2.2.1 选线原则1)2)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

当必须穿过时,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2.22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直线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制在宜。

学号:11207234班级:1109053郑航土建学院2)圆曲线①圆曲线最小半径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2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③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④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3)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①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大②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③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④符合视觉要求;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二级公路(6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50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4)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1道路纵断面设计1.1最大纵坡:三级公路7%~8%1.2最小纵坡:三级公路不小于3%1.3平均纵坡: (其中 为平均纵坡,l 为路线长度、单位为米,H 为路线长度l 两端的高差、单位为米)1.4最大坡长限制:三级公路为300m~500m1.5最小坡长限制:三级公路为100m~120m1.6合成坡度:三级公路为10.0%2曲线设计2.1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5m~35m2.2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曲线半径为3000m 、凹形曲线半径为2000m2.3圆曲线半径:μ=G Y =h i gR v ±2=h i R V ±1272可得平曲线半径计算公式为:R =)(1272h i V ±μ 2.4圆曲线计算公式单圆曲线几何要素:式中T 为切线长(m )、L 为曲线长(m )、E 为外距(m )、J 为校正值(m )、R 曲线半径(m )、α为转角(°) 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如下:ZY (桩号)=JD (桩号)-TYZ (桩号)=ZH (桩号)+LQZ (桩号)=YZ (桩号)-L/2JD (桩号)=QZ (桩号)+J/23横断面设计3.1行车道宽度:三级公路为3.25m~3.50m (设计采用3.50m )3.2路肩宽度:三级公路为0.50m~0.75m (设计采用0.75m )3.3路基宽度:三级公路为7.50m~8.50m (设计采用8.50m )4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4.1积距法:A =b ·∑=n i i h 14.2坐标法:A =b ·21∑=++-n i i i i iy x y x 111)(4.3土石方数量计算:V =21(A1+A2)L式中A1、A2 为相邻两端面的填方(或挖方)面积,L 为相邻两断面的桩距。

由于平均断面法的计算结果是偏大的,因此在计算土石方体积时,一定要注意,填方和挖方应分别进行计算。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文艺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文艺
选线原则
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路线的走向、 线型、纵坡等要素,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环境保护
在选线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开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
实地测量与数据收集方法
地质勘探
平面控制测量
建立平面控制网,通过测量导 线、交会等方法获取路线平面 位置数据。
设计成果展示形式和内容
展示形式
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PPT)或视频形式 ,结合现场解说,全面展示设计成果。
VS
展示内容
包括道路勘测设计全过程、关键技术应用 、创新点、设计成果质量等方面的详细介 绍。
设计成果评价标准和方法
评价标准
以设计成果的合理性、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为主要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采用专家评审、同行评议、用户反馈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具体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建设 条件,灵活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 和勘测方法。
勘测方法
包括测量、地质勘探、水文调查 等,获取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质 、水文等数据资料。
01
综合性原则
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 象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 交通需求等因素。
02
03
整体性原则
将道路勘测设计与环境保护、景 观设计等相结合,实现道路建设 的整体效益。
道路分类与等级划分
按行政等级划分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等级道路有不同的设计标准和 建设要求。
按技术等级划分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四级公路,等级越 高,设计速度和路面质量要求越高。
按功能划分
干线公路、集散公路、支线公路等,不同功能道路在交通量、设 计速度等方面有所差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目录1. 设计任务、设计依据与地形分析 (1)2. .................................................................... 平面设计2 2.1 路线方案比选 (2)2.1.1 路线方案一的初算: (2)2.1.2 路线方案二的初算: (3)2.1.3 方案的比选: (4)2.2 平曲线要素精确计算 (5)2.2.1 路线转角计算: (5)2.2.2 平曲线要素计算 (5)2.2.3 主点桩号计算 (6)2.2.4 直线、曲线及转角: (6)2.2.5 切线支距坐标计算 (6)3 纵断面设计 (9)3.1 中桩(含加桩)地面高程的读取 (9)3.2 地面线展绘 (10)3.3 纵坡设计 (10)3.4 竖曲线计算 (10)3.4.1 竖曲线要素计算 (10)3.4.2 设计高程计算 (11)3.5 竖曲线计算表填写 (13)4 横断面设计 (14)4.1 路幅组成及尺寸横坡确定 (14)4.3 加宽及超高设计计算 (16)4.3.1 加宽值计算 (16)4.3.2 超高计算 (16)4.3.3 超高值计算 (16)4.4 路基设计表计算填写 (17)4.5 土石方数量表计算填写: (17)4.6 视距验算 (17)结束语 (19)附表:道路勘测课程设计1.设计任务、设计依据与地形分析1.1设计任务完成指定路线的路线设计图标、计算和说明。

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d1 .2设计依据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涉及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使用及限制。

3设计地形分析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平均距离大约为2 0 mm,即实际距离4 0m,可得地形的平均坡度为5.0%,相对高差小于10 0m,为平原微丘地形。

1道路勘测课程设计2.平面设计如图所示:路线的转角为aBACL:L:L 1:1:1,则有:若控制平曲线中SSY180 L n s 2 L 3L RL 2 --------------------ss n R1802 (公式2—1)n R 3LL -------- ss 180L360 R n s RLsn 360 ( 2 可得:)) (1 2.1 路线方案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比选2.1.1路线方案一的初算:=26.5。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参考)

5
第二章 路线方案比选
2.1 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
A、B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 348.9m,A 为路线起点,B 为路线终点。
方案一: 技术延长系数 =
路线实际长度 A、B点直线长度
=
604.1 = 1.731, 348.9
方案二: 技术延长系数 =
路线实际长度 A、B点直线长度
=
479.746 348.9
平均坡长(米): 151.027
直坡段全长(米): 328.615
直坡段占全长(%): 54.397
曲线段全长(米): 275.493
曲线段占全长(%): 45.603
最小坡长(米): 62.797
最大坡长(米): 95.907
最小纵坡(%): 2.320
最大纵坡(%): -8.023
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米): 1600.000
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米): 1000.000
最小竖曲线长度(米): 76.401
= 1.375
2.2 转角数、转角总和及转角平均度数
方案一:转角数:三个;转角总和 276o54'18'' ;转角平均度数 92o18'06'' 。
方案二:转角数:二个;转角总和193o44'28'' ;转角平均度数 96o52'14'' 。
2.3 平曲线要素
方案一:最小直线长度:40.748m; 最大直线长度:78.755m; 圆曲线最 小半径:30m; 圆曲线最大半径:3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0m; 缓和曲 线最大长度:40m
1.2 路线起讫点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604.108; 坐标起点高程:2338m;终点高程:2315m。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设计任务内蒙古地区,地质情况为亚砂土,山岭区选线,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车速为60 km/h,长度为2km,平面<=4个交叉点,在比例为1:2000的地形图上自行拟定公路的起终点,选取两条以上路线进行比选,确定方案后再进行平纵横设计。

二.选线原则以安排路线纵坡为主导,处理好平面和横断面的布设;尽量少占用田地;为地方交通服务,在合理的范围内,宜多联系一些城镇。

三.选线与比选选线:由于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存在着一条已经修建的国道,在选线的时候应该考虑避让而不能随意穿过,此外在地形图的中间部位散布着众多的高压线和低压线,为保证通行车辆的安全行驶,我们尽量避免二级公路与电线平行,采取交叉穿过。

同时,在选线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山岭区地形的复杂性,合理避让不良地形,走纵坡相对平缓的地带。

经过充分的考虑,最终选取了一条三交点的路线和一条两交点的路线。

(具体参照平面图)比选:原则: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结果:三交点路线相对于两交点路线更多的避让了不良地形,在纵向上填挖土石方量会小很多。

但相对的,路线长度上三交点路线会较远一点。

由于是二级公路,线型指标的要求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要低,所以我们还是以考虑经济指标为主,最终选取三交点路线。

四.平面线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

地形图比例尺1:20001.2路线方案计算JD1:设Ls=100 R=450m JD2:设Ls=100 R=400mJD3:设Ls=100 R=420m起点JD1=557.23m ,JD1 JD2=502.78m,JD2JD3=498.61 ,JD3终点=674.19m。

1.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49.98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9255m切线长T=(R+P)tanα/2+q=111.63m缓和曲线角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班级:道路与桥梁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3-6-8——2013-6-22目录1 路线选定 (3)1.1选线的依据 (3)1.2选线的原则 (3)2 设计资料 (4)2.1设计概况 (4)2.2设计目的与要求 (4)2.3平纵横线形设计要素 (5)3 道路平面设计 (5)3.1平面线形设计 (5)3.2平面要素的确定与计算 (7)3.3主点桩号计算 (8)4 道路纵断面设计 (9)4.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9)4.2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 (9)4.3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 (10)4.4纵断面设计计算 (11)5 道路横断面设计 (11)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1)5.2行车视距 (14)6 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15)6.1土石方调运注意事项 (15)6.2土石方调配 (15)6.3土石方数量计算 (15)7 附表 (15)一、道路选线1.1选线的依据:(1) 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2) 选线是道路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质量和工程造价。

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1.2 选线的原则:(1) 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在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的路线方案。

(2)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但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应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耕地,注意尽量地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word文档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word文档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某三级公路设计计算书姓名:原洋洋学号:11207234班级:1109053郑航土建学院道路勘测课程城设计设计计算书1:概述1.1 地形情况概述本段落为平原微丘区三级新建公路。

设计车速40公里每小时,路基双幅车道,宽8.5米。

道路起点与终点间隔两个村庄(居民聚居点),所涉及道路要尽量靠近村庄(居民聚居点)方便群众出行。

中间必须跨越一条河流(红水河),要做到所修桥梁跨度尽量小,降低造价。

此外,尽量少占适宜耕作的土地,做到保护土地资源。

1.2 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0-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2:路线设计2.1道路等级本道路为新建三级道路设计车速40km/h,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m。

2.2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2.2.1 选线原则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

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22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1)直线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避免司机的视觉疲劳造成事故。

在城镇及其附近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横断面测量原理
了解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 本原理,包括横断面方向 、宽度、高程等测量要素 。
横断面测量方法
掌握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外 业测量方法,如水准仪法 、全站仪法等。
横断面图绘制
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准确 绘制道路横断面图,为后 续道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
03 道路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平面设计原则及要素
针对该地区的特点和需求,设 计合适的雨水口、检查井、出 水口等排水构筑物,确保排水 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通过图纸、计算书等形式展示 设计成果,包括排水管道平面 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 以及相关的设计说明和计算过 程。
07 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成果回顾
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全流程
学生成功完成了从道路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到横断面设计 的全流程,掌握了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例分析:某地区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过程
项目背景介绍
排水系统布局规划
排水构筑物设计
设计成果展示
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地 质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规划 、交通状况等社会因素,明确 排水系统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城市 规划要求,采用合理的定线原 则,确定排水管道的走向和位 置。同时,结合土壤性质和地 下水位等因素,设计管道的埋 深和坡度。
01
设计原则
02
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符合地形、地物条件
03
平面设计原则及要素
01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02
设计要素
03
直线:用于连接两个转向点,长度需根据设计速度 和地形条件确定。
平面设计原则及要素
圆曲线
用于转向,半径需根据设计速度和地 形条件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技术标准概述1.1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3)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3)二平面设计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4)2.2路线方案比选 (6)2.3 选定方案的精算 (6)2.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8)2.5逐桩坐标计算 (9)三纵断面设计3.1 中桩地面高程 (11)3.2 厘米格坐标纸点绘地面线 (12)3.3进行纵坡设计 (12)3.4竖曲线要素计算 (12)3.5 设计高程计算 (12)3.6 竖曲线计算表 (14)四横断面设计4.1技术指标 (16)4.2道路的组成及尺寸 (16)4.3加宽超高计算 ..................................................... .64.4视距验算 ......................................................... .184.5横断方向地面高程 (18)4.6路基设计表 (18)4.7 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8)五结束语.............................................................. 19.六参考文献. (20)七附表............................................................... -.21一、技术标准概述设计公路为三级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1)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100 m极限值60 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 m最大半径10000 m(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0 m —般值50 m(3)平曲线间插入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长度宜大于6V(240 m)方向宜大于2V(80m)(4)平曲线最小长度70 m(5)直线段最长距离宜小于20V(800米)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1)最大纵坡度:7%最小纵坡:0.5% (2)最小坡长:120m(3)不同纵坡最大坡长(4)竖曲线半径:凸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极限值450m凹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极限值450m竖曲线长度一般值90m 极限值35m(5)平纵配合满足“平包竖”,或者错开距离不小于3s的行程(33.33m)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1)宽度行车道宽度:2X 3.5m 土路肩宽度:2X 0.75m 路基总宽度:8.5⑵ 视距 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3)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 2% 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二平面设计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2.1.1方案A(1)粗略量取转角量取:-E =20° : F =30°① 假定交点F Ls=50 m由基本型曲线要素要求 Ls :Ly :Ls 在1: 1: 1与1: 2: 1之间假定Ly=70 m—R901 S则 L= Ly +2Ls=170 m 又 L =(: -2 :0)- 2L S : =30° :0 :180兀 R得 R=229.18 m 取 R=230 maT =(R p )tanq =86.75 m2住。

fy HR0 =6.23 ° L Y (- -2 :。

)-=70.41 m 180Ls :Ly :Ls=1:1.4:1 符合要求 ② 假定交点E Ls=50 m Ly=70 m则 L= Ly +2Ls=170 m 又 L = ( —2 :0)R :亠 2L s 180得 R=343.77 m 取 R=340 mL s L sq3 =25.00 m2 240RaT = (R p ) tan q =85.00 m2 -0 =4.21 ° L Y (--2 -0)R=68.72 m180P £24RL S2384R 3=0.45 m=25.00 m:=20° -090L s二 RL 2 24R L S2384R 3240R 3Ls :Ly :Ls=1:1.37:1 符合要求EF 间直线段距离 28.1 X 20- (85+86.75) =390.25>6V(240m) 直线段最长距离 31.1 X 20-85=537<20V(800m) 线型符合平面设计技术指标2.1.2方案B粗略量取转角 量取〉=44° 假定 Ls=50 m Ly=70 m则 L= Ly +2Ls=170 m 又 L (- -2 0) - R 2Ls :- =44° : 0 = 90竺 180 兀 R 得 R=156.26 m 取 R=160 mJ L Sq亍=25.00 m2 240 R 3aT = (R p ) tanq =87.16 m 2 R=5.12 ° L Y ( -2:o ) =72.13 m180Ls :Ly :Ls=1:1.44:1 符合要求直线段最长距离 33.1 X 20-87.16=574.84<20V(800m) 线型符合平面设计技术指标24R L S2384R 3 =0.65 m L s2240R 3=25.00 mT =(R p )tanq =89.91 m 2 —R-0 =8.95 ° L Y (- -2 '-0) =72.88 m180Ls :Ly :Ls=1:1.44:1 符合要求直线段最长距离 39.1 X 20-89.91=692.09<20V(800m) 线型符合平面设计技术指标2.1.3方案C粗略量取转角 量取〉=25° 假定 Ls=50 m Ly=70 m则 L= Ly +2Ls=170 m 又 L = ( : -2 :0) —R 2L s :- =25° : 0 二 90Ls180HR得 R=275.01 m 取 R=280 mL 2 24R L S2384R 32.2路线方案比选路线方案比选表比选结果:三条路线C方案路线最短,A方案路线沿途地形虽然较为平缓,但转弯过多放弃,B方案路线沿途地形起伏较多,路线比C方案较短,故C方案为最佳方案2.3选定方案的精算(1)确定交点坐标、计算方位角、距离及转角①坐标计算:在地形图上读取坐标坐标:起点 C (3356.96,3640.80 )交点K (3520.44,4296.08 )终点 B (3400.00,4962.26 )②方位角的计算起点A到交点连线的方位角:3=76.00 ° 距离CK=675.39 m 交点到终点D连线的方位角:砂=100.25 ° 距离KD=655.20 m③转角的计算路线转角:转角a *2-3=24.25 ° =24° 15,(右转)(2)平曲线计算 假定 Ls=50 m Ly=70 m则 L= Ly +2Ls=170 m 又 L ((: -2 ~)- R 2L S: =24.25 ° =24° 15/ -^-90L ^180n R得 R=283.53 m 取 R=290 m=(R p ) tan q =87.38 m2■-0 =4.94 ° =4° 56/24//L Y ( : -2 ■-0)CtE=(R p )sec —R =6.99m2D=2「L=2.03m ③ 桩号计算: JD 桩号 K0+675.39 ZH 点: JD- T=K0+588.01 HY 点: ZH+L s =K0+638.01 QZ 点: HY+ L Y /2=K0+674.38YH 点:HY+ L Y =K0+710.74 H 乙点:HY+L s =K0+760.74终点桩号=HZ+KD-T=K1+328.56 校核:JD=QZ+D/2=K0+675.395 满足要求L 2 24R L S2384R 3=0.36 m240R 3=25.00 m二 R=72.73 m1802.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合肥工业大学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标坐点交Y 30 0Y 3X20 0H2占 口 点号1 占 八、、 起 占 八、、 转 占 八、、占 口 点号1占 八、、 起 占 八、、 转 占 八、、2.5逐桩坐标计算:(切线支距法、QZ 前以ZH 为原点、QZ 后以HZ 为原点)公式:圆曲线上:-x = Rs in qy = R(1 -cos ) p缓和曲线上:YL 54OR 2L 2y = -^L -( L6RL s计算点至坐标原点的距离)180兀直线上:y=0合肥工业大学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切线支距坐标表三纵断面设计3.1中桩地面高程中桩地面高程表3.2厘米格坐标纸点绘地面线 3.3进行纵坡设计 3.4竖曲线要素计算:(1) 变坡点A 桩号:K0+480.00 i 1=0.6% i 2 =-2.9%3 =i 2-i i =-2.3%<0;凸型曲线取竖曲线半径R=5000 m L=R ® =115.00mT=L =57.50m T 2E=—=0.33m 2R竖曲线起点桩号:K0+422.50变坡点高程:350.88 m(2) 变坡点B 桩号:K0+900.00 42.9%i 2=-0.7%3 =i 2-沾2.2%>0;凹型曲线取竖曲线半径R=6000 m L=R w =132.00m T=L =66m T 2E= =0.37m 2R竖曲线起点高程:350.54 m竖曲线终点桩号:K0+537.50竖曲线起点桩号:K0+834.00 竖曲线起点高程:340.61 m 变坡点高程:338.70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0+966.003.5设计高程计算2①公式:厂竖距:h= —(计算点至远点距离即桩号差)2RJ 切线高程H°-(T-X) h. 设计高程H= Hdh(凹形为+凸型为-)②中桩设计高程表中桩设计高程表3.6 竖曲线计算表(1)竖曲线计算表A(2)竖曲线计算表B4.1技术指标:(1) 行车道宽度7.0m,无中央分隔带,双车道,车道宽 3.5 x 2m , 土路肩0.75 x2m ,总宽度8.5m(2) 平曲线半径为290m>250m 所以不用加宽。

(3) 超高:R=290m 设计速度v=40km/h0.033取路拱坡度为i G =2%路肩坡度为i j =3% 计算出i h <i G ,根据《标准》规定取i h =i G =2% 校核:合成坡度I - i 2二2 =3.52%<8%所以满足 (4)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受地形条件限制或其他特殊情况而采取分道行驶的路段可采用停车视距 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4.2道路的组成及尺寸:(1) 车道宽3.5 x 2m ,土路肩0.75 x 2m ,总宽度8.5m (2) 路拱坡度为i G =2%路肩坡度为i j =3% (3) 边坡1:1(4) 三级公路,采用沥青路面设计4.3加宽超高计算(1) 加宽计算平曲线半径为290m>250m 所以不用进行加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