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选12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选12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书名来源于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乐的瓶子是圆柱形的。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到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就存储成本来说,同样大小,同样容量的圆柱形容器要比方形容器更浪费空间,不过可乐一般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牛奶则放在冰柜里。
冰柜的成本比货架可贵多了,耗电,运营成本也高。
所以牛奶是方形容器节约冰柜的成本,有效的减小了空间,提升了牛奶的收益。
第一部分:解释一个基本原理—成本效益原则,这是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小孩都知道的行动后的收益不低于成本,才会去做。
这时候我们再引出一个获取成本信息的原则,事实上绝大部分场景下,用户是不会知道商家真正的成本是多少,比如我买手机的时候,是不知道手机的具体成本,甚至商家自己都不知道,这时候商家就会利用信息不确定来做决策。
是不是那种饥饿营销的手机推广,999元购买手机就如此,我们买家是不知道这手机是不是真的值999元,我们只会被他打上的“便宜价格”迷惑。
最能提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手段的肯定就是广告,为啥黄金时期的广告费用能高达上千万,从最直接的成本收益上来说,商家是能收回成本才会去接广告单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广告都会有小字提示,以实际结果为准,这就表示广告的效果会与实际效果有出入。
这里我们轻松下,看几个作者举的例子。
女士穿高跟鞋会有很多不方便,但另一方面会迫使女士抬头挺胸,屁股后翘,吸引异性的目光,这时候让女性美的成本高于了不舒适的成本,就能让女性愿意选择穿高跟鞋。
冰球比赛选手,不带头盔打比赛能更有效的听到临场指挥,但是受伤的几率也上升了,这时候受伤的成本大于了临场发挥的成本,所以大家一致约定都带头盔比赛。
还有就是目前很多高科技能实现人们科幻的需求,比如无人驾驶,无线充电,但都由于民用成本大于用户购买意愿,所以厂家没有将技术带来商用。
第二部分:供求关系原理—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这个也很好理解,当供给大于需求,那么商品就量产,价格就下降,这里还会影响到劳动市场。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最近又翻阅了下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小例子,从产品设计、成本效益、供求关系、价格体系、市场信号、行为心理学等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浅显易懂而又贴近生活,可以引发大家对周围事物的思考。
因为有文化和地域的原因,其中有些国外的例子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也有一些例子解释的较为牵强,但无论如何至少有一半的例子的思考都是让人豁然开朗的。
以下是其中一些有意思论点的记录,值得今后学习和应用。
产品设计既要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
也就是说,要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如牛奶一般装在方形盒里,而可乐装在圆形盒里,因为牛奶需要冷藏成本高。
“一价定律“指出,适合试图利用富人愿意花钱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也就是利用价差进行套利。
酒吧喝水要钱而花生免费,因为酒和水以及花生的不同关系。
从长远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劳动力市场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上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最有能力的人的个人优势,所以最近收入最高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涨的反而更快,如公司CEO及高管。
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所以商家的应对之道是,允许顾客以低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客户必须首选跃过某种门槛,如抢购、限时促销、改变包装等。
价格敏感消费者,价格第一,时间体验形象等其次,所以某种形式的购买门槛都是为了扩大这一消费群体;而价格不敏感消费者,可能是富人,或者时间便利体面等更为重要的群体。
扩大整体份额而不是使这两个群体价格冲突,会提高总体销量而降低成本,如样品、瑕疵品的销售。
对个人是好事,对群体来说可能没用。
如雄鹿的大犄角只为了内斗而对狼群无用。
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可能导致对群体有害的结果。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精选8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精选8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篇1这本书是比较好理解的,它其实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把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用简单的语言和生活当中的现象讲出来。
全书共有11章,讲的都很朴素。
其实学习这件事就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能摸到某一新鲜事物的内核,其他用无数实践去论证它就好了。
正如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一个道理后面配无数个小案例。
让经济学围绕在你的生活当中。
自己看着比较有想法的是第3章,自己比较想做编剧,所以看到这里就明白了为什么助理编剧挣得那么少了,原来是想做编剧的人都不会在意刚开始能给多少钱,都想的是做成了这件事背后的价值。
金主爸爸们真是精啊,一分钱都不想浪费。
我认识的一个编剧姐姐,她很6了已经,然后她还是自己考了教师资格证,打算将来万一编剧不行,当个老师也不错。
于是,我就暗戳戳的打退堂鼓了。
但是先让自己成为富婆就不一样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里面了。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赚它五十万。
完美。
然后我就有钱去深造了。
加油!《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篇2看到书名就直觉是一本“投我所好”的书,因为“牛奶”与“可乐”皆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好东东。
看完之后,确实大感过瘾,上瘾之处如下,愿与各位共享:1、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也许期间就有大文章。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酒吧里白开水比花生卖得更贵?”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却少有人再深一层去追根溯源,作者引用这些例子来印证他的诸多“折扣经济学”、“机会成本”等概念,那么我们其实从同样的现象中可以找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根源。
例如,作者提到女士服装的扣子设计时,究其原因是历史上英国宫廷的服装都很繁杂,而女士的衣服多由仆人动手穿戴,而男士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如此设计。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13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13篇)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1今日,很快的读完了牛奶可乐经济学,就像书名所示意给我们的,牛奶可乐,从牛奶可乐中提取一些经济学原理,让我们能以经济学的目光去看待我们生活中的经济经济行为。
从在网上开头看电子书时,最先想到的还是张五常的卖桔者言了,这两本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生活中我们毫不留意的一些经济活动,从中能悟出很多经济学原理,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问,我们都需要留意我们的生活,其实那些哲理及原理就蕴含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需要去发觉,需要去留意。
就像哲学的观点,实践是熟悉的来源,我们要把我们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连接。
从生活中去获得一些理论学问,即便没有那么专业的术语,然后在实践中,也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连续去运用这些学问,这将对我们的生活中带来许多的便利,这也是我们的一笔财宝。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罗伯特·弗兰克的著作,其导语就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供应免费续杯?为什么高校教授说话语焉不详?用经济学家的眼睛看生活,假如你正在迟疑是否去商场的折扣卖场,假如你正在为买博物馆套票举棋不定,假如你正在为租婚纱还是买婚纱犯愁,假如你正在考虑换一份悠闲的工作,假如……那么这本书中千姿百态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肯定会对你有所关心。
这就很吸引人,能引起我们的奇怪心,况且,这也是源自于生活的,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就让我们感受到,确实如此,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生活,去规划我们的将来。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经济学能做什么,事实上也是从特定的角度,试图赐予这个问题一个解释。
或许这本著作的观点不肯定异样深刻,事实上,全书用的都是经济学教科书里特别基本的原理;然而,弗兰克的立场客观、方法独特。
本书内容的选取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话题,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许多特别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弗兰克用理论分析现实的思路,从而实现“非仅一鱼,更得一渔”的效果。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篇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
在支部开展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读到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有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
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所有的事物,如果你从理论层面去解读,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你运用人们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说明,就会让人一目了然。
就如同与人沟通时,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对方熟悉的事物来举例。
比如在统计工作交流中,如果单纯的给企业人员解释报表中指标含义,由于每个单位具体情况不同,个人理解也有差异,很难让企业人员正确掌握。
假如我们针对每个单位的特殊性做出解释,或是利用常见的情况举例,对方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优选6篇)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优选6篇)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优选6篇)品位完一本名篇后,你有什么样的汇总呢?必须写一篇读后感好好作纪录了。
究竟应怎样写读后感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阅读感想1第一次拿出《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是由于它奇葩的名字吸引住了我,牛奶可乐为什么会有社会经济学的大学问呢?打开文件目录,里边的难题也是使我对这部造成巨大地兴趣爱好,为什么打开电冰箱时,冷柜会亮,冷藏拒却不容易亮?为何牛乳装在方盒予里卖,可口可乐却装在圆玻璃瓶里卖?为何dvd和cd的规格一样大,但dvd包装盒子却比cd包装盒子要大很多?为何许多饭店都为饮品给予完全免费续杯?在表述这种各种各样的难题时,创作者约翰逊·唐纳德专家教授的见解显而易见有别于传统式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讲到“请不要急切去书里寻找回答。
这种日常生活的难题并不是公式计算和定义,他们并沒有规范准确的回答,每一个人都是有很有可能得出大量更有效的表述。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全是经济师,但最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索,并把思索用以日常生活。
那样,大家每一个人,都能够变成一名博物馆经济师。
”当我们第一次见到这种难题,或许就如创作者常说急切去书里寻找回答,可当看了之后用社会经济学的视角去思索其他的难题时,却会发觉社会经济学早已渗入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过去我觉得社会经济学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学问,可当我们毫不在意它后,他便会变成我的一把利刃,此后独立思考又多了一种视角,这就是这本书带来我的一种感受。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阅读感想2“农户以体力活从业辛勤耕耘,生意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工商业者因其精工巧技生产制造器材。
”这全世界没有人没有追求完美着“利”。
社会经济学是当代的一个单独课程,是有关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性的科学研究。
从1776年亞當·斯密的《国富论》逐渐奠基石,当代社会经济学经历了200很多年的发展趋势,早已有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等诸多专业方向,并运用于各垂直行业,具体指导人们財富累积与造就。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这本书我是用两遍文字阅读模式,三遍语音解析模式,一遍手写笔记模式完成的,不得不说好久不看书的坏处就是:理解能力,总结分析能力都下降了。
不过好在如此模式之下我竟也有了几分自己的感悟了,接下来就简述一二:首先还是要感谢作者罗伯特·弗兰克,因为这本书的`内容他都是用博物经济学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所以我几遍下来也算是理解了一些。
其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思维方式的启发,它教会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说到思维方式我也不由自主想到了在长投学堂学习到的“量化思维”。
如果说博物经济学是教会我们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经济原理,那么长投学堂学习到的“量化思维”就是帮助我们站在自身角度快速分析负债和资产并且执行财富计划的路引。
在《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中,作者始终贯穿“成本效益原则”这个概念,它影响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人际关系市场等等。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引用文中的问题“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亮?”回答这个问题,经济学家必然会对比相关成本与效益。
不管是在冷冻室还是在冷藏室,安一盏打开门就会自动亮的灯,成本差不多都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固定成本”,在这里指的是,它不随你开关冰箱门次数的多寡而发生变化。
从收益方面来看,柜子里有一盏灯,你找东西更方便。
由于大多数人打开冷藏柜的次数,比打开冷冻柜的次数要多得多,显然,在冷藏柜安装一盏灯的好处更大。
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冷藏柜安灯就比在冷冻柜安灯更划算。
“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提醒我们,要小心提防那些太过美好的机遇——因为太美好了,反倒不像是真的。
若将它和成本效益原则用到一起还能帮我们理解寻常市场上的模式了。
比如: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4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期待已久的假期已经开始,长达四十天的假期不愿随意挥霍,于是我漫无目的的走进书店,各色各样的书籍玲琅满目,让我无从下手。
最后我决定找一本关于我所学专业的金融经济类的书籍。
在热销类书籍中,我发现了它,我看到它卡通可爱的封面设计有点诧异,紧接着我看到了封面上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的钱多?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这些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我们平时却缺乏思考,都不知道这样做是有什么样的原因。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我开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阅读。
翻开书的封面,扉页上印着作者的简介,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纽约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
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植根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
致力于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放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无限的能量。
看到这我的好奇心更重了,很想用我这门外汉的思维看看这些现象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的高速路边上是有取款机的,那么能开车上高速路的人肯定不会是盲人对吧,但是取款机上的按键上却有盲文,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取款机的制造商要给普通街头取款机装配带盲文的按键,就索性全部制造成有盲文的按键。
因为所有的按键都制造成带盲文按键的成本要远比单独购买新的机器和组织新的生产线去制作盲文按键便宜。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原则”。
书中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个原则来解释的。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
1、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篇1《牛奶可乐经济学》走过的历程,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认识、亲近和运用经济学的历程!它让我们慢慢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破解我们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有趣的问题,持续引爆我们对经济学的渴望与希冀!我们可以把自己想到的经济现象写下来,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关注我们在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
书中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围绕成本效益的原则和运用、核心供求定理、收入与贡献关系、商品生产、定价与竞争、公共资源、产权重要性、信息经济学、差异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行为经济学、经济学对社交关系市场的影响10个方面,提供丰富案例,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让我们学会用经济学方式去思考身边的事物,理性地生活。
理论是灰色的,枯燥无味的,但从每天见到的现象入手,利用经济学系统的知识去解释,能让我们轻松、愉悦地掌握经济学深奥的原理。
这样,我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提高了,决策才会更加理性!“教的少,学的多”,学习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它写下来。
微观经济学,是纪念,更是新的开始!不要急于从书中寻找答案,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其实并没有标准和准确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我们可以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我想,这才是作者写下此书的初衷和想法吧。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篇2当我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还再三和同学确认,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牛奶可乐”怎么会和“经济学”有关系?接触、阅读之后才发现,《牛奶可乐经济学》其实讲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围绕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见而没有人思考过的问题,作者则用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其中潜藏的利益关系。
就举个例子:你有一张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门票,但你不能转售。
而今晚另一大歌星鲍勃·迪伦也在开演唱会,门票是40$,当然你可以别的时间去看,可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同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历史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伙儿整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寒假向图书馆借了一本由美国詹姆斯·弗兰克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
最初还怕因为对经济不好一内容理解必修会看不懂经济学的书,翻开书立刻遏止我所有顾虑。
我想就算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识字,都能读懂书中多数内容。
这让我感觉好多了,再说还好没借一本枯燥的理论书。
我还曾一度认为经济学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的内容没有用,这本书完全否认了我的观点,它具体细微生活从地中各个方面阐述经济学在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但它并不是一直在空讲大道理。
它都是举身边最普通但我们不常关注的例子给理论坚实的后盾。
看完这本书,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但是有收获就好。
走在大街我也会下意识挑出一些东西侃侃而谈。
书中有几个论说事例我觉得十分有趣。
比如“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斜面像,但是纸币上的人像是正面像?”(当然是美元,人民币的硬币刻的是花)因为硬币上刻画出辨认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难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会容易磨损,所以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在纸币上画正面像,精致而复杂,成本低还可以辨别真假。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就蒙了,等看完觉得是可爱的推理。
书中说因为鲸鱼不被人拥有。
捕鲸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鲸它们就会被不会其他捕鲸人捕走。
但鸡大多是被人拥有一支的。
如果鸡被人则杀了一只,主人肯定会明确要求赔偿,然后再买进鸡维持平衡。
虽然鲸鲨和鸡都有价值,但由于没有所有权,使得鲸鱼濒临灭绝。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或许就在思考为什么的答案中找到许多。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2牛奶?可乐?经济学?当你看到这三个名词,我想,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们联系在偷偷地!超市里的牛奶2.5元一盒,可乐3元一瓶,它们的世界经济价值就这么多,想要跟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无非就是深入研究它们的生产原料,流程工艺,产品包装和人力成本。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1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1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篇1《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简洁,闻其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籍,但大多数的人听到“经济学”这个词时,往往会感到头疼。
而当你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时,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经济学”,也会转变经济学在你心里的那个枯燥乏味的印象。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高校管理学院的教授。
弗兰克教授喜爱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同学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会在书中举出许多千姿百态的例子,让同学写小论文,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
教授的这些基本原理简洁而又生动,很简单被人理解。
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为此书的蓝本。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讲解并描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
例如在讲解并描述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时,让我懂得了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愿的功能,又要满意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实现二者的平衡。
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本钱效益的原则。
还有讲解并描述的供求关系实践原则也让我尤为深刻。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举出了一个“为什么许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供应免费的花生米?”这个例子很真实,免费花生米可以随便索要,而花生和酒是互补品,酒客花生吃的越多,从而点的酒就越多,因此,酒就可以给商家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
而水和酒又互为替代品,既然酒客吃花生米对水和酒有需求量,而酒吧买的水的价格相对较高,那酒客们为什么不买酒呢?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例子让我理解到了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
通过这些例子,我理解了“一价格定律”,也告知我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情愿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制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
书中生动鲜亮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这些例子,转变了我之前那个以数学为核心的硬学科“经济学”的观点,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应当是一门根植于阅历和观看的社会科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篇】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作者:陈爱珠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在谈到这些各色各样的博物经济学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
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
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
《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
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
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
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
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
现在经济学被一帮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整它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还真成不了专家。
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
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箱子的时候放的东西能归置得整齐一些。
想起了理论来自于生活那句老话,多朴素的道理啊!在本书中看到许多生活中不谋而合的例子,又加深了我对它的许多认识。
最新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专业21篇)
最新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专业21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我们的阅读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课外读物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分享他们的感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期待已久的假期已经开始,长达四十天的假期不愿随意挥霍,于是我漫无目的的走进书店,各色各样的书籍玲琅满目,让我无从下手。
最后我决定找一本关于我所学专业的金融经济类的书籍。
在热销类书籍中,我发现了它,我看到它卡通可爱的封面设计有点诧异,紧接着我看到了封面上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的钱多?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这些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我们平时却缺乏思考,都不知道这样做是有什么样的原因。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我开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阅读。
翻开书的封面,扉页上印着作者的简介,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纽约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
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植根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
致力于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放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无限的能量。
看到这我的好奇心更重了,很想用我这门外汉的思维看看这些现象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的高速路边上是有取款机的,那么能开车上高速路的人肯定不会是盲人对吧,但是取款机上的按键上却有盲文,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取款机的制造商要给普通街头取款机装配带盲文的按键,就索性全部制造成有盲文的按键。
因为所有的按键都制造成带盲文按键的成本要远比单独购买新的机器和组织新的生产线去制作盲文按键便宜。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范文5篇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范文5篇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由康奈尔大学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大师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一书第一次让我感受到经济学如此有趣如此亲切!由大师写作而成的书是一本深入浅出类似于睡前读物或者适宜下午休憩的科普类读物。
它通俗易懂,把原本高高在上、书本数理式的、学院式的经济学,彻底变成我们随处可见、亲切可人的身边经济学。
“牛奶可乐”在本书中成为通俗代名词,它代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
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饮料可以免费续杯等等问题。
但是阅读完每一个章节的提问后就会明白这些我既定的思维里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居然都可以在经济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本书实在是神奇、不可思议。
本书每一章前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作者循循善诱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典的小例子。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又简单易懂的例子有两个。
一个是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
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搞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花生和酒是互补的。
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类也就越多。
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矛盾的。
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
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另一个例子也同样是简单有趣的。
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
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
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
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彩5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精彩5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篇一看到书名就直觉是一本“投我所好”的书,因为“牛奶”与“可乐”皆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好东东。
看完之后,确实大感过瘾,上瘾之处如下,愿与各位共享:1、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也许期间就有大文章。
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酒吧里白开水比花生卖得更贵?”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却少有人再深一层去追根溯源,作者引用这些例子来印证他的诸多“折扣经济学”、“机会成本”等概念,那么我们其实从同样的现象中可以找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根源。
例如,作者提到女士服装的扣子设计时,究其原因是历史上英国宫廷的服装都很繁杂,而女士的衣服多由仆人动手穿戴,而男士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如此设计。
久而久之,约定俗成。
那么,在如今追求混搭、崇拜中性的时代,是不是把女装设计成右排扣子,也会非常流行呢?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历史的东西在一定时期内也就可以颠覆了;2、激发人的思考兴趣:除了非常严肃的学科根源探究之外,其实这本书一个很有意义的作用就是激发你碰到什么现象都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能找到答案,也许不能,也许找到的就是你自己的“某式答案”,这种思考的习惯与兴趣是难能可贵的;3、从B2C到C2B:书中多数是从企业如何追逐利润、如何控制成本的角度来探讨各种经济及生活现象;不过从消费者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从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企业顺应这个变化——相应的营销策略这样的思路来考虑,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服务的客户在营销战术上的经验比我们更丰富,但他们缺乏的是对消费者的洞察、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前瞻性的趋势变革,所以,作为市场研究人员,我们可以从书中的例子用“倒推”的思路想一想,企业为什么会推出这样的折扣方式或定价方式,迎合的是消费者的哪种心理需求,当我们找到根源后,对应到某种心理需求,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建设性”的策略建议;4、举例的方式,生动且形象,报告的表现形式也应如此:整本书读下来,不会觉得晦涩,彻底打消了“经济学”这座大山造成的心理障碍,这也是作者挥舞的大旗誓“将通俗进行到底”的决心。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读书笔记范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读书笔记范文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
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
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
关于《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农民以体力劳动从事耕耘,商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手工业者以其精工巧技制造器械。
”这世界上无人不在追求着“利”。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看到这些,你是否犹豫了呢?虽然经济对我们很重要,可碍于经济学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一些复杂的公式图表和概念,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的略过了经济学。
当然,我也是这样认知的。
可是却有一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认知。
它就是《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为什么……这就是那本书的导语,也就是这本书带我走进了经济学的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分析的简明扼要,读完之后我也就顺理成章的知道了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式问题,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是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
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看完之后,同学们是否都有了跃跃一试的打算呢?那么就行动起来吧!因为这本书是不会让你失望的!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小见解。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2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我,牛奶可乐怎么会有经济学的学问呢?翻开目录,里面的问题更是使我对这本产生极大地兴趣,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拒却不会亮?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予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DVD和CD的尺寸一样大,但DVD包装盒却比CD包装盒要大得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在解释这些各色各样的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说道“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为了加深对于经济学基础的理解和学习,我选择了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着作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
我认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们走进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启蒙书籍。
这本书是由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
看这本书使我觉得经济学竟然是这样的简单又实际。
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教会我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同时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使自己在决策时更富于理性。
这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小智慧。
为什么牛奶盒子往往是方的,可乐瓶子总是圆的?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通常新娘会花数千美元买一套她们永远不再穿的婚纱,而新郎通常是去租一套便宜的礼服,虽然他们将来还会参加很多次社交活动?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
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教授更多?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和才能大致成正比。
”没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师,会显得比真实能力要差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律师们要吸引客户相应的是,教授们要发论文、申报课题,而负责做这类决策的人不太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
这些小事儿,恐怕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读者,不论何时何地这书都能看得进去,还总能看得开开心心。
这又说明了一个经济学命题,就是经济学讲求效用最大化,投入最小产出最大。
这本书的效用,就是看得舒服,看的愉快而且有所得。
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
现在经济学被一帮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整它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还真成不了专家。
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
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
箱子的时候放的东西能归置得整齐一些。
想起了“理论来自于生活”那句老话,多朴素的道理啊。
这书再有一个好处,就是讲了句大实话:其实每个人都是经济学家。
为什么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很多呢?就那么简单的原因,好好的车干吗要当二手车卖呢,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卖的人是不是把车里面整坏了,谁知道这车的资料是不是造假的,谁知道这车是不是出过什么事。
要买的人肯定是到处找熟人去交警队、车管所查记录,找开车好的师傅来帮忙看车。
既然花了这么大功夫,肯定不能花太贵价钱买啊。
所以,二手车再新,价也上不去。
末了,钱车两讫,手里攥着车钥匙还要问一句:“你别蒙我啊!”说来说去,这事在学术上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你也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服表面意思理解信息,什么时候要三思而后行。
如果双方利益完全一致,那他们显然没有必要误导彼此。
所以,在打桥牌的时候,一方玩家使用标准的叫牌方式,向对家暗示自己手中牌的好坏,那么,对家只需要理解他的意思即可,无需怀疑其真实度。
可要是卖家吹嘘自己产品的质最有多好,买家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怀疑。
博物经济学家知道,除非这种信息成本高昂,难于造假,要不然就没什么可信度。
比方说,如果卖家提出全面保修,这应该算一个比较可靠的产品质量信号,因为,产品质量太低的话,卖家提供这种服务就赚不了钱了。
“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原则,提醒我们当心投资顾问的花言巧语。
如果投资顾问声称某公司的股票价格过低,那么,他所说的实际上就等于桌上摆着免费的午餐。
可是,桌上要真摆着免费的午餐,总不会一直没人去吃吧。
如果其他人也知道股价过低,我们肯定想知道,他们干嘛不赶紧去买呢?如果那样的话,股价早就给拉高了。
投资顾问说的是内幕消息?机带的我们,凭着博物经济学家敏锐的眼光,一定能意识到:凡是吹嘘能靠着买进低价股票一夜暴富的人,都是些骗子。
不过,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除了能帮助你在市场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之外,还有其他许多丰厚的回报。
基本上,既定环境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所有特点,都是成本与效益相互消长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结果。
凭着敏锐的目光,我们能在日常生活经验里发现许多相关的结构和模式。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可以把找出这些有趣现象当做一种美妙的智力冒险。
书上举的例子大部分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比如说24小时营业的超市他的大门为什么还需要锁,刚看到问题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因为他总有要关门的时候,但仔细想一想如果除去突发事件24小时营业的超市是不需要锁的,然后看看书上的解释才知道原因是市面上卖的大门都有锁,如果要没有锁的大门只会增加大门的成
本。
看完整本书才发现我们在生活中缺少发现的眼睛,回想以前看到小孩们提出的一个一个令人可笑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时,现在想想那些问题中有些也不失为是一个好问题。
看完全书后对以下三点深有体会:
一、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
但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美国法律禁止成年人自愿义务加班、封杀超瘦模特以及强制规定儿童入学年龄都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恶性军备竞赛。
这让我想到了国内可怜的莘莘学子。
本来人人都不进行所谓的“培优”是很好的,结果班上有一个人去培优了,第二个第三个人觉得自己相对就落后,也就必须去培优,周而复始,所有的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课余时间放在了培优上了。
尽管某些开明的家长认为这样是不好的,但迫于现实压力,仍然只有送自己的孩子去培优。
结果就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人人为了不落后都要去培优。
设想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培优,考试对大家来说仍然是公平的,考的就是大家共用相同的学习时间,即上课时间的效率。
但就因为少数人打破了这个平衡,逼迫所有人都陷入这个圈子里。
二、“回归平均”理论
任何人和集体在达到不正常的成绩(无论好坏)后,就会回归自己的平均水平。
这就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效应,让人们误认为批评比表扬有用。
当一个人发挥超常而得到表扬后,依照客观规律他的表现会回归自己的正常水平,在外人看来即退步了,会让人产生表扬让其骄傲退步的假象。
而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发挥失常且得到批评后,根据“回归平均”其成绩会上升至正常水平,让人产生批评使其进步的假象。
也就是说,批评和表扬并不对成绩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当然对那些情绪化较强容易受影响的人除外,而真正起作用的仍然是客观规律。
三、独立音乐发展
“为什么独立音乐人,尤其是那些最有天赋的,偏爱音乐免费共享程序,而已经成名的艺人则往往反感这些程序?”答案显而易见。
已成名艺人往往能通过卖CD获得极大的利润,所以他们当然对免费下载及其反对。
而反观独立音乐人,他们没有大量的粉丝,并不期待通过CD的销售额获得大量的提成。
因此对独立音乐人来说,“成名”远远比“赚钱”重要,因为唯有“成名”才能让他们“赚大钱”。
当他们成名后,即使他们的歌曲仍然在被下载,但CD的销售量因为那些死忠的歌迷却在上升。
正是这样一个非法的流通渠道,促使了这些独立音乐人的走红。
没人会愿意买一张自己从来没在电视上听过也没看过宣传的CD,但正是网络大大的普及了他们的流行度,也随即建立了一个个小众圈子。
而流行歌手则相反。
因为他们的歌迷往往都是盲从性很高的小朋友,他们听蔡依林的同时也会听SHE、杨丞琳、
王心凌、潘玮柏、吴克群、王力宏。
要他们花钱把每个人的CD都收集显然不太现实,而且对他们来说音乐只是快餐,吃一口爽一下就好,没必要保存,因而许多这样的粉丝从来都不会买CD的,流行歌手的销售量仍然需要他们的死忠粉丝来维持。
看完了《牛奶可乐经济学》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还找回了我发现问题的心,以后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待一些普通的小事也能都看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
因此,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仅能够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也能让我在面对许多事情和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更加的沉稳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