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以促进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福祉为目标的专业领域,其介入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介入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和成果。
因此,了解和掌握不同的介入方法,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包括了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种形式。
直接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例如提供咨询、心理支持、解决问题等。
而间接服务则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制定政策、开展社区活动、进行社会宣传等方式,间接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在直接服务中,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可以包括个案管理、家庭治疗、心理咨询等。
个案管理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对个人的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估,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
家庭治疗则是针对家庭系统进行干预,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关系,解决家庭内部的问题。
心理咨询则是通过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客户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在间接服务中,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可以包括社区组织、社会政策制定、社会宣传等。
社区组织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动员和组织社区资源,帮助社区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
社会政策制定则是指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社会宣传则是通过媒体和社会活动,提高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除了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还包括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微观介入方法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个人、家庭和小团体的互动,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
而宏观介入方法则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参与社会政策、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改革,影响整个社会系统,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是多样的,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介入方法。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工作挑战和需求。
通过正确的介入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升客户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工作介入途径和方法
社会工作介入途径和方法(一)社工服务介入的特点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残疾人社会工作顾名思义,主要是以残疾人为案主展开工作。
由于他们与一般人的不同,其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式都有别于常人,并且相对脆弱易受到伤害。
残疾人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有的残疾人由于生理器官(组织)的缺陷、损伤而无法正常生活;有的残疾人由于智力先天缺陷或精神受过打击,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相对特别;但与之相比,更严重的不是身体上的伤痛,而是因为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而遭受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应更加考虑到对象的特殊性,针对残疾人特定心理,采用多样化手法为残疾人进行系统、专业的服务。
2.工作过程的艰难性社会工作者大多数是健全人,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社会工作者很难对工作对象的心理环境进行揣摩,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社工需要设身处地地为案主思考生活的障碍,有些残疾人士由于受到过打击,很难相信别人,社工更应该付出努力慢慢进入他的内心。
一些聋哑残疾者不能够很好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工作者接受信息会出现问题,因此工作过程中特殊的沟通导致困难重重,社工介入的过程也变得艰难重重。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和技巧1.个案工作方法介入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
个案工作认为每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的经历也都是不可复制的,这就导致了虽然同属于一个社会群体,但是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的完全不同。
个案工作的优势就在这里,通过和案主一对一的治疗,我们可以相对完全地了解案主问题产生的原因,也能够更好的帮助他协调和调整他们的社会关系,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和运用社会资源,进而解决问题,树立信心,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案主无法接受自己已成残疾的事实时,通过危机干预的方式,进行单独的咨询帮助案主接受自己的变化,并同案主一起规划日后生活。
除此之外,社区中生活有障碍的其他残障者也可以通过个案的方式向社工求助,社工通过深入剖析了解案主心里的困扰,并针对案主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两类,即直接介入(也称为社会工作的直接实践)和间接介入 (也称为社会工作的间接实践)。
(一)直接介入(社会工作的直接实践)
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与互动方式。
(二)间接介入(社会工作的间接实践)
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以间接帮助服务对象的行动。
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
(三)直接和间接综合介入
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同的社会系统构成了人所处的具体环境,而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被视为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当人与环境产生“非适应性契合”时就引发了人们生命或生活中的问题,换句话说,“人”本身并不完全是社会适应不良的原因,“环境”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这种“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将介入焦点放在:第一,增强个人的适应能力;第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这种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介入的策略,就构成了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结合
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
社会工作者: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介入途径
⼀、服刑⼈员的社会⼯作矫治和介⼊途径 社会⼯作者为在监服刑⼈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调动犯罪者⾃⾝的潜能以及充分利⽤社会资源,引导犯罪者向积极的⽅向转变,以达到改过⾃新、回归社会的⽬的。
对在监服刑⼈员所开展社会⼯作⼀般采⽤个案辅导的⽅式,其具体⼿法有: 1、⾯谈,即社会⼯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当⾯晤谈,⼀⽅⾯从⼈、问题和环境三个⽅⾯了解和把握受助者的情况、问题成因以及发展轨迹,另⼀⽅⾯也让受助者有⼀个渲泄情绪的机会,从⽽促使其更加冷静地⾯对现实。
2、诊断,即社会⼯作者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帮助服务对象分析犯罪的成因并制定矫治⽅案。
3、辅导,即社会⼯作者根据矫治⽅案并运⽤有关社会⼯作辅导模式,帮助服务对象纠正偏差的价值理念,矫正错误的⾏为⽅式,以及学习符合社会规范的⽣活模式和学习做⼀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4、联络,即社会⼯作者随时和监狱管理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随时协商和改善矫治服务对象的⽅案和⼿法。
除上述服务外,矫治社会⼯作者还积极参与社区处遇中的对罪犯的矫治⼯作。
所谓社区处遇是指以社区为基础的矫正、治疗罪犯的措施,包括缓刑、假释及各种重返社会的制度。
社区处遇是矫治社会⼯作者最主要的⼯作领域,通常包括以下⼏种形式: (1)缓刑、假释⼈员的观察保护:许多国家都附有对缓刑、假释⼈员的观察保护的规定,要求这些⼈员在观护期间做到:a.不得与品⾏不端者来往且保持⾃⾝了品⾏良好;b.服从检察官及观护⼈命令;c.接受观护⼈辅导;d.及时向观护⼈报告有关情况且未经批准不得擅离居住地,等等。
司法*⼀般聘请专职社会⼯作者或志愿⼈⼠执⾏对缓刑、假释⼈员的观护。
(2)中途家庭和寄养家庭的服务模式:中途家庭主要收容犯罪者或⽆家可归的受刑⼈,并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使犯罪者及早适应社会⽣活。
寄养家庭收容观护少年,主要是为了其避免沾染犯罪恶习,以及由于缺乏家庭照顾⽽再次越轨。
(3)教养院和感化院的矫正:前者主要收容具有不良⾏为的少年,通过⽣活指导、职业训练、学校教育等,使服务对象得到改造并提⾼适应社会的能⼒。
社会工作在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中的辅导与介入
社会工作在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中的辅导与介入社会工作是一门致力于改善社会中边缘群体生活状况的学科。
在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辅导与介入来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辅导与介入方法。
一、社会工作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建立的各种联系和互动。
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关系出现问题,如家庭矛盾、人际冲突等。
社会工作通过辅导与介入,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问题,改善社会关系。
其一,社会工作可以提供心理辅导。
在社会关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如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矛盾。
社会工作者可以倾听个人的烦恼,给予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调整心态,重建社会关系。
其二,社会工作可以进行家庭辅导。
家庭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
家庭问题对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有着深远影响。
社会工作者通过家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家庭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指导,帮助家庭解决内部矛盾,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其三,社会工作可以进行社区介入。
社区是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托,也是社会工作的重点领域。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居民一起制定解决方案,通过组织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改善社会关系。
二、社会工作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人际交往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人们可以互相学习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有些人由于沟通技巧不足或人格问题,导致人际交往出现困难。
社会工作通过辅导与介入,帮助人们改善人际交往,增强社交能力。
其一,社会工作可以提供个人辅导。
个人的人际交往问题通常与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关。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个人的面谈和观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者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者介入策略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采取专业的方法和技能,对社会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诊断、辅导和治疗。
了解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对我们理解其工作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社会工作者常用的介入策略:一、沟通技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需要善于倾听、理解和表达。
社会工作者需要耐心、细致地倾听服务对象的情感体验和需要,同时注重引导和澄清沟通过程中的疑惑和误解,以及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二、行为治疗技术行为治疗技术是社会工作者常用的一种介入策略。
它主要通过改变服务对象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情绪状态。
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采取系统的步骤,并随时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认知行为治疗技术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主要针对服务对象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变负面和不适应的思考模式和行为对其进行疏导和改善。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与行为治疗技术相似,但着重于服务对象内部的个体变化。
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其思考模式和情感反应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进行行为的调整和改变。
四、家庭和婚姻治疗家庭和婚姻治疗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者将问题视为整体,不仅仅关注个人的问题,还关注更广泛的亲密关系。
在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所有成员视为团队,鼓励他们彼此团结互助,激励他们之间的支持和协作。
五、社区发展策略社会工作者常常使用社区发展策略。
该策略是通过社区中的具体社会资源和现有的社会服务建立起一种基于主动参与和协作的服务和支援。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中的居民和组织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模式,通过引导和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实现社区的更好发展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社会工作者常用的介入策略。
这些策略都旨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治疗服务,帮助他们稍微缓解疼痛,解决困难,重建自我,回到正常生活中。
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通用过程知识点
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通用过程知识点(一)介入的特点1.含义介入又称社会工作的实施、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2 .介入的特点(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
(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类1.直接介入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所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2 .间接介入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
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 .个别化。
3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 .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 .瞄准服务目标。
6 .考虑经济效益 (效率)。
(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1)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以达到改变的目标。
在这里,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辅导者、促进者、提供意见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2 )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
运用外部资源的目的是将服务对象系统与资源系统联结起来以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 .进行危机介入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人,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
危机介入的技巧包括:(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2)帮助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介入目标要现实。
(4)担任教导角色,包括告诉服务对象应该做什么,同时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社会工作——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社会工作的介入行动,理论上说应根据预估阶段对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认定进行,但很多时候也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介入行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在决定介入行动时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由服务对象决策和参与的介入行动将会使他们有更大的动机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
在案例2-2中,如果社会工作者希望通过改变社会公众对艾滋病患者的认识,为孟健也为所有艾滋病患者争取社会资源,那么首先要征求孟健的意见,由孟健决定是否愿意面对媒体。
(二)个别化针对服务对象系统的特殊性采取介入行动,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并不是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家庭都排斥他们,故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都要有个别化的介入行动。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对于个人,介入行动应集中在协助其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务上;对于家庭或者群体,介入行动则要考虑与家庭和群体发展的特殊阶段相关的特殊任务。
例如,年幼的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生活照顾,满足他们营养和健康的需要,发展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等。
如果将他们交给年老的祖父母照顾,可能无法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那么建立一些农村幼儿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为他们提供服务,则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社会工作者不能单枪匹马地采取介入行动,要依靠服务对象,与他们紧密配合,双方共同合力参与介入行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对象系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五)瞄准服务目标介入行动应围绕着介入目标进行。
例如,网瘾问题少年的成长发展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但介入行动首先要集中在戒除网瘾上,因为这是少年自己、家庭和学校最关心的问题。
(六)考虑经济效益介入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都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介入行动的原则就是要量力而行,优先考虑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少的行动,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有效的改变结果。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课件-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过程——介入阶段PPT
【章节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介入阶段,为帮助实习者熟悉
具体服务介入过程,分为启动—实施—巩固三阶段介绍。 在实习服务的启动阶段中,专业实习者应主要围绕服务介入切入 点展开工作。 首先,通过发现和挖掘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愿望及服务对象自身
服务对象:“是啊,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一次是在周末我自己洗的。” 专业工作者:“这样很好啊,看起来已经是一个干净利落的男孩了。争取保持下去, 家里没人照顾的时候就想办法自己洗衣服。” 专业工作者:“你上星期说,你很想参加社区组织的节日联欢,怎么样啊?” 服务对象:“参加了,我跟几个老乡跳了民族舞。” 专业工作者:“那太好了。你自己感觉怎么样?” 服务对象:“挺开心的。 ” 专业工作者:“学校也经常有这样的联欢活动,你也可以展示一下。” 服务对象:“到时候看吧。 ”
作者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并解读服务对象的行为、状态及其社会处境,
从看似一无所有、一无所能的现象中 找到服务对象具有的积极资源。 “优势”是指案主(即服务对象)本身具有的个人优势或潜能,“优 势视角”是着眼于案主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 以激发案主自身的主体性和抗逆力为主要方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都不以为然,就会打击他的信心。肯定他有一个下午,就会有两个下午,如果我们
看不上这个下午,他自己也会放弃这一个下午的。”
二、延伸服务介入的切入点
(三)推进环境与服务对象双改变
专业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让服务对象与其所在的生态环境发生变
化。双向改变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但却是让服务对象的现实生 活得到改善的唯一方式。
习者描绘了实习中具体服务工作落实与展开的过程。
在实习服务的巩固阶段,涉及了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改变效果 的维持与扩展两方面内容。为使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改变效果 得以维持,专业工作者应注意两个原则:防止问题的反复和切忌 急于求成;在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改变效果的扩展方面,应注
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以促进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福祉为目的的专业领域。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各种介入方法来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改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首先,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之一是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与个人或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工作,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问题和资源,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
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倾听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与客户建立信任,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还包括家庭工作。
家庭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整个家庭系统进行工作,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协调和合作,解决家庭内部的问题。
在家庭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家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助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解决家庭内部的冲突和问题,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另外,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还包括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组织和机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中的问题。
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社区的资源和需求,发现社区的问题和障碍,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促进社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最后,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还包括政策倡导和社会变革。
政策倡导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参与政治、制定政策、推动社会变革,为社会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和资源,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变革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社会运动、倡导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变革,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问题进行灵活选择和组合。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运用多种介入方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通过社会工作的不懈努力,能够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改变。
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
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职业,旨在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介入技巧,以便与个体和群体有效地沟通、建立信任和提供支持。
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意味着能够有效地听取并理解个体和群体的需求、期望和困难,并与他们进行积极的对话。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倾听技巧和非语言交流技能。
其次,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意味着能够与个体和群体合作,找到解决方案并达成共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协商技巧、冲突解决技巧和问题解决技巧。
第三,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评估和规划的能力。
这意味着能够评估个体和群体的需求和资源,并制定相应的支持计划。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评估技巧、目标制定技巧和计划制定技巧。
第四,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这意味着能够有效地管理资源、时间和人力,并组织和实施支持计划。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组织技巧、管理技巧和领导力。
第五,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自我反思和学习的能力。
这意味着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并从中学习和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自我反思技巧、学习技巧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
总之,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介入技巧,以便有效地帮助个体和群体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些技巧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和规划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以及自我反思和学习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社会工作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帮助者,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研究共3篇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研究共3篇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研究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渐壮大。
而这其中最为脆弱的群体,莫过于他们的随迁子女。
这些孩子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由于父母因务工到城市而背井离乡,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可以为这些随迁子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首先,社会工作可以为随迁子女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
这些孩子在与父母分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例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而对于他们来说,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情感依托和支持。
如果没有家庭的温暖和陪伴,这些孩子很容易感到迷茫和孤独。
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个别谈话、团体活动等形式,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情感环境,提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工作可以为随迁子女提供教育和职业指导。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均,造成许多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这些孩子往往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同时在学校中也面临着与城市孩子的文化差异和适应问题。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义务辅导、学习指导、职业规划等方式,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最后,社会工作可以为随迁子女提供一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保护。
由于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低薪、劳动强度大、工作不稳定等,许多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随迁子女往往承受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需要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促进对这些孩子的法律援助和保护,提高他们的保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监管和社会治理的手段,可以为随迁子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简单来说,社会工作意味着关爱、关注和支持,将为随迁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保证。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这类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积极探索相关的时间管理和资源整合方式,以更好地满足随迁子女的需求和期许综上所述,随迁子女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但同时也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民工讨薪个案解析
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民工讨薪个案解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工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农民工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各种问题,其中讨薪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农民工讨薪问题的背景农民工是指流动到城市从事各类劳动工作的农村居民。
由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容易成为雇主的违法行为的牺牲品。
农民工讨薪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资拖欠、低工资、非法扣费等形式。
许多农民工的劳务所得无法按时足额支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生存需求。
二、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民工讨薪个案的必要性1. 保护农民工权益:作为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益需要得到切实的保护。
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农民工主张权益,维护合法权益。
2. 解决社会矛盾:农民工讨薪问题导致的新闻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的不满,也会使雇主的不良行为进一步扩大。
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帮助解决矛盾,缓解社会压力。
3. 推动制度完善:社会工作者依托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的建议,促进相关制度的完善。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民工讨薪的具体方式1. 法律援助: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权益和维权途径。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 心理支持:农民工在讨薪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坚持维权。
3. 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农民工参加社区活动,提升他们的维权意识和团结力量。
通过社区组织的力量,推动讨薪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民工讨薪个案的案例分析某市农民工小明,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公司违法拖欠了他几个月的工资。
小明来到社会工作者所在的社区工作站求助。
社会工作者首先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帮助工作:1. 法律援助:社会工作者与小明一起前往劳动监察部门,帮助他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协助他提出申诉材料。
社会工作介入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工作介入的性质和特点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社会工作的介入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行动,它以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为核心,经过了周密认真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服务协议中各方同意的介入目标。
所以,在介入阶段,行动取向以及行动介入的结果是这一阶段的核心特征。
2. “干预”是介入的核心虽然我们强调行动是介入阶段的核心,但就介入形式本身来说,它可以是行动的,也可以是非行动的,最主要的是要按照工作计划采取行动,对服务对象和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干预”,实现改变服务对象态度或行为的目标。
介入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无论是面对个人、家庭还是小组,社会工作者常常运用“沉默技巧”给服务对象一个思考的空间,促使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沉默给予回应。
这种“非行动”干预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介入。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社会工作的介入活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实质性的帮助,例如为服务对象提供经济援助、物质支持、安排活动、协助老人进入养老院舍进行照顾等。
但介入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是非实质性的服务,例如表示理解和支持、调解问题、进行技巧训练、建立支持网络、处理问题行为等。
介入行动的这种性质和特点是由于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从维持有机体生存的物质需要到爱、自尊以至自我实现等精神和心理需要,不同层次的需要须通过不同的服务来满足,包括从物质援助到精神支持以及辅导服务。
介入行动就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选择和提供适当服务的过程。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社会工作者既不是神仙,也不是魔术师,虽然他们的工作常常创造奇迹,但也经常遇到挫折,没有哪一种介入可以不经服务对象努力就.能奏效。
有时,社会工作的介入在短期内就能带来服务对象明显的改变,但有时也会见不到效果,需要社会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从细微处入手,日积月累,才能收到长期的实效。
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有哪些
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问题、提升福祉的专业学科,在介入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适用于处理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深入了解其心理困扰的根源、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比如,一个因失业而陷入抑郁的人,社工可以倾听他的内心感受,帮助他梳理情绪,分析失业的原因和可能的应对策略。
在个案工作中,社工运用专业技巧,如同理、支持、鼓励等,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社工还会协助服务对象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模式,比如对于失败过度自责或对未来过度担忧等。
二、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将有相似心理问题或需求的人组织在一起,通过小组互动和分享来促进心理健康。
例如,为抑郁症患者组织支持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倾诉、分享经验和应对方法。
小组工作可以提供一种社会支持网络,让成员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小组中的互动和交流也有助于成员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技巧。
三、社区工作社区工作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
社工可以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比如,在社区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心理健康宣传栏等。
此外,社工还可以推动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长期的心理支持。
通过社区工作,能够减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歧视和误解,营造一个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社区氛围,从而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四、家庭治疗家庭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庭治疗的方式,介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
比如,一个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可能与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紧张有关。
社工会邀请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治疗,分析家庭互动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改善家庭关系,从而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介入方法Microsoft Word 文档 (3)
社会工作方法如何介入社区工作摘要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社区工作在如今已越来越大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是人们如何解决社区工作的迫切需求。
本文着重阐述了实现社会工作的方法在社区工作的建设,为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更好的融入到社区工作中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前言 1.2 与社会工作不同的工作方式依赖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社区工作一直是稳步的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大多数是在事发后运用行政手段来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上,同样也是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迈出深入,我国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也同样在不断改革,“单位”也逐第一步,用行政化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
步由社会保障的形式逐步转换成社会形式体制。
同时,城市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是依赖了行政化的工作模式,从主体方面的下岗和失业的人数逐渐扩大、城市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所来看,仍然体现了政府的行政特质,没有把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以,这样就更加要求了社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
这种到社区的工作中来。
现状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2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社区工作的路径所以也要求我们不能用以往的社会工作方法直接套用到现如社会工作介入到社区工作中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在原今的社区工作中去。
在当前的形势下,必然要找到一些新的有的社区体制下进行路径探索,创造出介入社区工作的新途方法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径;二是借助政府强大的力量使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社区工随着社会的工作的出现并在我国进行推进,社会工作的作中去,制定相应的安排规划,从而达到该体系的均衡。
所以,方法介入到社区工作中也由先前的理论转化为现如今的实践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社区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有:操作,且是带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工作。
2.1 在体制内进行探索1 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因为我国的社区工作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已经基本形成,我国现如今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也在社并且显现出了较为陈旧的特点,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社区工作建设中起着广泛的作用,使当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区工作较为困难,同时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其核心任务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则是指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如何进行干预和帮助。
下面将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分别介绍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和心理辅导。
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与个体进行一对一的工作,通过倾听、沟通和协助,帮助个体解决心理、情感、家庭、职业、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而心理辅导则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体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从家庭层面来看,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主要包括家庭治疗和家庭教育。
家庭治疗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家庭成员进行系统性的沟通和干预,解决家庭内部的矛盾和问题,重建家庭和谐。
而家庭教育则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家庭成员提升家庭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和睦。
最后,从社区层面来看,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主要包括社区调查和社区组织。
社区调查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区的问题和需求,为社区提供合适的服务和支持。
而社区组织则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动员和组织社区资源,帮助社区成员解决共同问题,提升社区整体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是多样化的,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不同的介入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各种介入方法,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社会工作者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
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
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用来促进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改变和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沟通技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询问、反馈、解释和表达等。
通过有效的沟通,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2. 社区组织技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社区组织技巧,包括社
区资源调查、社区参与与动员、社区规划与实施等。
通过有效的社区组织,社会工作者可以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3. 危机干预技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危机干预技巧,包括危
机评估、紧急处理、计划和实施危机干预方案等。
通过有效的危机干预,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客户度过危机,减少危机对他们的伤害。
4. 辅导技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辅导技巧,包括情感支持、
信息传递、引导反思、改变不良习惯等。
通过有效的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情感问题、增强自我意识和能力。
5. 案例管理技巧: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案例管理技巧,包括案
例记录、分析和评估、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监督和评估成果等。
通过有效的案例管理,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之,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是社会工作者实践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社会工作在介入安乐死问题时面临的困境解析
社会工作在介入安乐死问题时面临的困境解析【摘要】社会工作在介入安乐死问题时面临着伦理困境、法律限制、道德考量、职业责任和公众舆论等困境。
在面对安乐死这一敏感议题时,社会工作者往往面临着道德和伦理上的挑战,需要考虑如何平衡个体自主权和道德原则。
法律的限制也给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带来了挑战,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并保护自己的职业声誉。
在处理安乐死问题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深思熟虑,同时要考虑到公众舆论的影响,以维护自身的职业形象。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安乐死问题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努力和关怀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在这一艰难时刻找到安宁和解脱。
社会工作在介入安乐死问题时的挑战与前景仍然值得探讨和努力。
【关键词】社会工作、安乐死、困境、伦理、法律、道德、职业责任、公众舆论、挑战、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会工作介入安乐死问题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从伦理层面来看,社会工作者需要维护个体的尊严和权利,同时也要考虑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观念。
法律限制也给社会工作带来了困扰,因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安乐死被认为是非法的行为。
在道德考量方面,社会工作者不仅要遵循职业道德准则,还要在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面对公众舆论的压力,社会工作者可能会面临批评和谴责,从而影响其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社会工作在介入安乐死问题时既面临挑战,也需要拥抱前景。
通过深入探讨各种伦理、法律、道德和职业责任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安乐死问题。
加强对公众和决策者的沟通和教育,也是解决安乐死问题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相信社会工作将在处理安乐死问题上找到更加合适和有效的方法,为个体和社会带来更多福祉和正义。
2. 正文2.1 伦理困境伦理困境是社会工作在介入安乐死问题时必然面临的挑战之一。
安乐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涉及到生命尊严、人道主义、医疗伦理等多个领域,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伦理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小组工作——介入技巧
社会小组工作——介入技巧小组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协助组员个人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小组成员、小组整体以及小组外部环境三个层面开展介入,从而促成小组目标的达到。
(一)对小组组员的介入技巧在小组中,社会工作者与组员一对一的互动区别于个案工作,该互动置于小组的系统之中,会受到其他组员的影响。
对于小组成员个体的介入技巧,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促进个体自我改变当小组组员的功能失调和非理性信念是由于其个人身心发展失衡造成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干预个体的自我行为和想法,聚焦于认知及其影响,也就是个体的想法、信念、价值观、感知和情绪。
具体协助个体自我改变的步骤包括:识别和区分想法、感觉和行为;意识到特定想法、感觉和行为之间的关联;分析合理性的想法和信念;改变非理性的想法和信念。
2.促进组员之间相互学习当小组组员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其他人相似的技能时,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促进组员之间相互学习的介入技巧。
考虑到小组能够为组员提供展示其人际交往技巧和获得反馈的机会,因此,在小组中,反复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和练习新的技能可以更有效地学习。
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小组工作中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促进组员之间通过观察的方式学习新的技能。
3.改善个体环境当小组组员由于缺少资源而产生问题或者环境影响其实现生活目标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考虑介入组员个体的生活环境。
环境的干预能够帮助组员修正或改善生理和心理状况,具体技巧包括链接具体的资源、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应急事件管理程序以及改变身体质素。
(二)对小组整体的介入技巧当社会工作者选择小组的形式作为干预重点时,小组既是干预的手段,也是干预的情境。
当介入小组整体时,需要考虑沟通和互动的模式、凝聚力、社会整合以及文化因素,具体的介入技巧如下。
1.改变沟通和互动模式在开展小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干预小组沟通和互动模式的频率、持续时长、分布以及内容。
小组中的互动非常重要,促进组员的积极参与,有利于达到小组工作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介人是将矫正服务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是整个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内容。
一般而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介人可分为直接介人和间接介入两大类。
(一)直接介入层面就直接介人层面而言,可分为针对矫正对象个人的介人和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介人。
针对矫正对象个人的介人方面,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务对象面对的问题会有所不同。
被裁定假释的,由于长期的监狱生活,一定意义上形成了所谓的“监狱人格”,社会功能和社会关系受到严重损害,社会支持网络破裂,面对出狱后的生活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而被宣告缓刑的,虽然其生活方式与原来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但其心态也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其身心,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应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介人。
首先,针对矫正对象心理、情绪等层面的介人。
无论是被宣告缓刑的矫正对象还是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他们在心理、情绪层面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很多矫正对象沉浸在悲观、失望、痛苦等情绪中。
针对这些问题的疏导能够有效地缓解矫正对象的初期社会适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同理、倾听等技术,并进行必要的认知引导。
针对矫正对象心理、情绪层面的介人,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痛苦和压力,而且能够更详细地分析介人方法和策略是否恰当,也能够为进--步巩固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良好工作关系打下基础。
其次,针对矫正对象性格层面的介人。
很多矫正对象的违法行为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冲动易怒、自尊感低下、极端化思维等。
而对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而言,除了其本身的性格问题以外,长期的监狱生活也可能造成其“监狱人格”,导致其做事畏首畏尾,回避社交活动。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性格问题进行介人,可以通过个案工作方法,借助不同的个案工作理论和服务模式进行适当的干预,帮助矫正对象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格问题,并勇于作出改变。
针对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改变在监狱中所形成的生活模式和习惯,逐步适应社区生活。
再次,针对矫正对象社会交往、社会支持层面的介人。
矫正对象往往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主要表现为缺少朋友、与家人关系紧张。
被宣告缓刑的矫正对象,虽然其保持着原有的社交圈子,但他们在心理上还存在一些压力,不能像原来那样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而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的心理压力更大,很多时候会被贴上“罪犯”的标签,不敢面对周围的人,和家人的关系往往也比较差,不能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
对于其原来的社交圈子,他们往往持回避的态度。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给他们以积极的鼓励,并努力帮助他们恢复和重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发展新的、健康的社交圈,同时从社区层面寻求资源、提供支持。
最后,针对矫正对象与社区其他公共服务系统互动层面的介人。
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除与司法行政机关、矫正社会工作机构有直接的互动之外,还与社区其他公共服务系统有很多的联系,如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等。
矫正对象在与这些公共服务系统互动的过程中,由于其对公共服务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模式不甚了解,加上一些公共服务系统的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存在一定的偏见,容易产生矛盾、误会甚至冲突。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介人,可以利用--些专业技巧,帮助矫正对象与相关机构进行良好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个过程,帮助矫正对象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协助矫正对象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办事能力等。
在矫正对象群体层面,直接介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针对矫正对象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小组服务,在社区层面组织互助小组、兴趣小组、发展性小组等,通过小组服务的形式,为矫正对象群体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
小组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团体动力方法进行团体互动,在小组中通过自助、互助的形式实现个人的成长,这种介人形式效率较高,能够有效地帮助矫正对象群体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实现自我发展,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其次,在社区层面组织一些相关的社区活动,帮助矫正对象更好地融人社区,有效地促进社区对矫正对象的接纳。
(二)间接介入层面就间接介入层面而言,可从家庭、社区、宏观社会环境和其他层面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从家庭层面的间接介人。
家庭是矫正对象的基本生活环境,很多矫正对象的问题都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交往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而就矫正过程来看,家庭对矫正对象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就家庭环境本身而言,矫正对象的家庭环境可分为支持型家庭环境、沟通失当型家庭环境、关系紧张型家庭环境、破裂型家庭环境等几种。
矫正社会工作者要把握好几种不同的家庭环境,充分把握支持型家庭环境的家庭资源;帮助沟通失当型家庭调整沟通、互动方式;帮助关系紧张型家庭修复家庭关系,必要时开展专业的家庭治疗,帮助其缓和家庭关系,使其家庭成为矫正对象的重要支持性资源;针对破裂型家庭开展专业的家庭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让家庭成为矫正对象的支持性资源。
其次,从社区层面的间接介人。
社区是矫正对象的基本生活环境,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中,社区的作用和地位格外重要,矫正的很多任务都要在社区内完成,而且需要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从社区层面对矫正对象进行间接介人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社区层面的间接介人,需要矫正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层面开展一些工作,帮助矫正对象和社区相互了解,通过举办一些社区活动增加社区对矫正对象和社区矫正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尽可能地减少社区内的社会排斥。
在这个过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尽量让社区参与到矫正对象的矫正活动中,协助矫正对象与社区建立和谐的关系,帮助矫正对象开发和利用社区内的相关资源,从社区层面为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提供相应的支持。
再次,从宏观社会环境层面的间接介入。
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层面的支持对矫正对象的矫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当前的社会大环境而言,从社会层面的间接介人主要包括帮助矫正对象落实相关福利政策,如户口安置、再就业支持、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的发放、贫困救助等。
而目前,受制于我国的整体福利水平,针对矫正对象的福利政策仍不够完善,再就业支持不足。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媒体呼吁、政策倡导等手段,帮助矫正对象提升福利水平,获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
最后,从其他层面的间接介人。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注意把握与矫正对象相关的其他社会资源,如同辈群体、原工作单位、原来的社会关系等。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对矫正社会工作的社会系统进行适当的间接介人,从不同的角度为矫正对象争取支持性资源。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整个介人过程中,要根据矫正对象自身和其家庭、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基本情况,综合考虑社会工作介人的基本模式和技巧,如针对个人层面的直接介人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基本方法;针对矫正对象群体的直接介人考虑使用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方法。
而涉及影响、改变矫正对象家庭的介人则考虑使用结构家庭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等服务模式和方法。
从环境层面进行间接介人时,则需要结合生态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介人模式;遇到紧急情况时,则需要运用危机介人模式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和方法,都需要综合考虑矫正对象的情况和需要,选择最适合矫正对象的矫正方法,保证矫正服务效果最大化。
个案管理与个案矫正(一)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随着社区照顾的推行,在“去机构化”、社区服务的去集权化、多重居家服务需求的服务对象人数的增加、照顾服务的分散化、对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和照顾者需求的认知的增加,以及成本抑制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模式。
个案管理是社会福利服务援助技术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提供给那些面临问题并且需要多种社会资源支持的对象,具有满足复杂需求、提供持续服务、整合资源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个案管理在包括司法矫正社工在内的社会服务领域比较流行,它强调社会工作者不是直接提供辅导和治疗,而是发挥一种个案管理的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评估案主的问题和需求,设计一个综合服务方案,协调社区资源和介绍专业服务机构给案主,综合监视和评估案主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功能恢复状况。
个案管理模式在社区矫正中比较流行,因为它和社区矫正强调的对社区进行保护的目标相--致,所以侧重于去评估监视对象的风险,提出适当的更加精细的手段进行管理和服务。
个案管理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包裹式的综合服务提供过程,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等基本情况进行评估,通过为他们提供安置、协调、监控、评估和倡导等一系列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要。
个案管理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个案管理的服务方法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将所有能够应用到服务对象身上的资源整合到一起,使其作用最大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抑制社会成本,个案管理以社区资源为基础,强调社区现有资源的应用,在控制社会成本方面效果较好。
一方面,由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面对的矫正对象问题的复杂性、资源的有限性等特点,与个案管理的服务方法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将个案管理的服务方法应用到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中,能够有效地发挥个案管理的优势,实现良好的矫正效果。
另-方面,由于在社区矫正服务过程中,对矫正对象的档案管理要求比较高,这些基本的档案数据将成为个案管理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开展个案管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个案管理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而且发展越来越成熟,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中可以借鉴个案管理在其他领域积累的相关经验。
个案管理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个案的选择与关系的建立、对问题的初期评估、制订服务计划、资源的协调与计划的执行、监督和评估、结案,在整个过程中涉及一些部门和组织的参与、相关资源的统筹和整合以及--些具体的服务技术。
由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本身的复杂性、矫正对象的特殊性,在具体执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个案管理的服务方法,系统地开展服务。
在运用个案管理服务方法开展矫正社会工作介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个案管理可以使那些有复杂问题和长期服务需求的矫正对象得到合适的资源和照顾,因此在开展个案管理的服务介人时,要对矫正对象有一-定的筛选;其次,在社会福利资源有限的状况下,个案管理可以避免社区资源的闲置或浪费,但社区总体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开展个案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资源的宏观把握和协调,以使其作用最大化;最后,个案管理对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要求较高,涉及很多具体的个案管理技术,如协助个案管理对象克服资源使用的障碍的技术等,矫正社会工作介人最好由资深的、有经验的矫正社会工作者进行。
(二)个案矫正个案矫正主要是指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中,运用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方法,对矫正对象进行矫正干预和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