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肠黏膜屏障

肠黏膜屏障

Wilmore等曾把肠道称作是外科患者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之一。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肠黏膜间质中的T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大量的分泌型S-IgA,这种局部免疫反应构成肠黏膜屏障的第一道防线;若抗原物质穿过肠壁进入门静脉或淋巴管,到达肝脏或肠系膜后,肠壁和肠系膜的淋巴组织及肝、脾内网状内皮系统可起到吞噬和解毒作用,此为免疫屏障的第二道防线。

在免疫系统受损时,侵入的细菌及内毒素进入体循环和组织。

临床研究亦显示在创伤、手术、饥饿、长期全胃肠外营养(TPN)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直至败血症,最终的结果便是肠衰竭直至多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肠内营养(EN)与肠屏障功能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肠黏膜屏障的生理组成与作用正常人体的肠黏膜屏障由肠黏膜上皮、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物和肠相关免疫细胞组成,正常情况时肠黏膜表面生长着大量的厌氧菌,肠黏膜细胞主要是柱状上皮细胞及少量的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及Paneth细胞。

近年来,国外学者还发现肠道内还存在着一种M细胞,它是肠壁上唯一具有通透性的上皮细胞,抗原、细菌、病毒可通过这一薄弱环节侵入体内。

正常肠屏障功能的维持依赖于由胃肠相关淋巴组织产生的特异性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以及非特异性的机械和化学屏障,如胃酸、蠕动、肠上皮紧密连接、黏液、消化酶和正常菌群等。

维持正常的上皮细胞能防止经上皮的细菌移位,保护好紧密连接能防止经细胞旁通道的细菌移位。

肠黏膜约有500万个绒毛,总面积约10m2,在某些情况下是细菌及毒素侵入人体的危险通道。

当机体应激反应过度或失调,可首先使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增高,使原先寄生于肠道内的细菌和内毒素穿越受损的肠道黏膜,大量侵入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状态的肠道以外的组织,如黏膜组织、肠壁、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及其他远隔脏器和系统,发生细菌(内毒素)移位,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细菌和内毒素又反过来再作用于肠黏膜,进一步加重肠黏膜屏障受损,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继续增高,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MOSF)。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肠黏膜屏障是指在肠道内部形成的一种屏障,负责防止细菌、毒素、嗜酸性粒细胞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肠黏膜屏障由多种组件组成,包括肠细胞、肠道菌居群、肠道免疫系统等。

本文将从组成和相应的功能两个角度来详细介绍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作用,目的在于使读者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肠黏膜屏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肠黏膜屏障由多种组件组成1、肠细胞肠细胞是构成肠道黏膜的主要细胞,其表面有非常丰富的微绒毛、细胞间隙、小管等结构。

这些结构在肠道黏膜形成完整的屏障,顶部的微绒毛可以吸收营养,肠道黏液层可以让营养物质通过,底部的细胞间隙可以阻止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进入。

2、肠道菌居群肠道菌居群由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等组成,负责维持肠道的菌群平衡。

这些菌群可以协同阻止有害细菌进入,还可以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物质,降低肠道PH值,提高抗菌作用。

3、肠道免疫系统肠道免疫系统主要由肠管内的IgA免疫球蛋白和肠道Peyer氏板组成。

IgA免疫球蛋白能识别细菌和毒素等有害物质,将其包围并沉淀到肠腔,起到防止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和组织、器官的作用。

二、相应的功能1、维护营养摄入平衡肠黏膜屏障不仅可以阻止有害物质的侵入,还能调控营养物质的摄入,使之保持平衡。

在黏膜层的表面,微绒毛、肠道黏液层、小管三者合力将营养物质分布到不同的部位,再进行不同速度的吸收,从而保证营养的平衡。

2、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肠黏膜屏障能够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的渗透,从而遏制肠道内病原细菌的繁殖和传播,减少和抑制肠道的炎症反应。

通过防止肠道病毒、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系统,从而保障机体免受感染、肠炎、肠胃溃疡等肠道疾病的侵害。

3、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肠道菌群和所产生的有机酸物质可以调节机体内部的PH值,保持生物体体内的环境平衡,协同维持人体内部的稳定性。

总结肠黏膜屏障是构成肠道内部屏障环境的复杂系统。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
肠黏膜屏障是由多种组织和细胞组成的结构,主要包括肠上皮细胞、肠黏液、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等。

肠上皮细胞是肠道黏膜最外层的细胞,其表面有微绒毛和肠道壁基底膜,可以防止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此外,肠上皮细胞表面还有多种黏附蛋白和隐突蛋白等,能够形成紧密连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间隙进入血液。

肠黏液是由肠道黏膜腺分泌而来的,主要成分是黏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黏蛋白可以形成粘稠物质,能够吸附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防止其进入肠黏膜屏障。

免疫球蛋白则可以识别和中和病原菌。

肠道免疫系统是肠黏膜屏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肠道固有淋巴组织、Peyer氏斑、肠道黏膜免疫细胞等。

它们可以识别和攻击病原菌、细菌等外来物质,保护肠道免受侵害。

肠道微生物群落是肠黏膜屏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

它们可以占据肠道内存活空间,防止病原菌滋生。

同时,肠道微生物群落还可以产生有益代谢产物,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总之,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是多种细胞和组织的协同作用,主要包括肠上皮细胞、肠黏液、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等,旨在保护肠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维持身体健康。

- 1 -。

肠黏膜屏障

肠黏膜屏障

肠黏膜屏障—免疫屏障
* 派尔集合淋巴小结(Peyer’s patch) 约200个,回肠
*可调节并启动黏膜的IgA免疫,参与 排斥反应,增加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
绒毛
绒毛
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M cell)
*呈递抗原
吸收细胞
微皱褶细胞
吸收细胞
SIgA 作用: 抑菌、中和毒素,局部防御作用
吸收细胞 机械屏障作用
杯状细胞 分泌黏液、SIgA等参与机械和免疫屏障
潘氏细胞 分泌溶菌酶、防御素和抗生肽(antibiotic peptide ),
调节肠道菌群
寿命6、7天
细胞间紧密连接
由多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组成,封闭细胞间顶部间隙, 维持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完整。
肠黏膜屏障—机械屏障
上皮 肠腔内物质通过上皮的途径
兼性厌氧菌
定植抗性 膜菌群有抵御腔菌群附着或定植于肠上皮的能力
菌群之间保持着稳定的比例,构成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微生态系统。
肠黏膜屏障—生物屏障
保护作用:
✓ 调整并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拮抗致病菌,中和或 减少肠道内某些有毒物质对肠黏膜造成损害;
✓ 通过酵解作用产生短链脂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降低肠道pH值,提 供能量,改善局部黏膜血供,促进损伤修复;
浓度有关。
【低钙、高渗饮食 -- 通透性增高】
TNF抑制表达紧密连接的构成蛋白,致肠腔内大分子物质进入组
织。
(ZO1)
肠黏膜屏障—机械屏障
固有层
浆细胞 分泌IgA 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 呈递抗原&吞噬作用 肥大细胞 对肠黏膜通透性影响最大(释放多种物质) 调节黏液分泌、上皮和血管内皮的通透性、血流量、 血管增生、平滑肌运动和免疫应答。

肠屏障功能概述

肠屏障功能概述

中药治疗
肠屏障功能概述
2013年4月15日
主要内容
一、肠屏障的相关概念 二、肠屏障的组成 三、肠屏障功能损害
四、肠粘膜屏障损害的机制
五、肠粘膜屏障损害的治疗
一、肠屏障的相关概念概念
肠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有害物质如
细菌和毒素穿过肠粘膜进入人体内其他组织、 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 肠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具有分隔肠腔内物 质,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正常情况下, 肠道具有屏障作用,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500 多种、浓度高达1012个/g的肠道内寄生菌及其 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防止机体受内 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
应激状态:严重创伤、感染、烧伤和休克
炎性肠病、放疗、化疗及损伤黏膜药物 肠道肿瘤、肠梗阻 肠粘膜组织缺血、缺氧 肠粘膜结构再灌注损伤
肠通透性增加
四、肠粘膜屏障损害的机制
缺血-缺氧
缺血-再灌 注损伤 炎性介质
内毒素
其他
肠黏膜屏障损伤
五、肠粘膜屏障损伤的治疗
一般措施 抗氧化剂 抗内毒素单克隆抗体 抗炎性介质 调整肠道菌群 营养支持,加强免疫屏障
三、肠屏障功能损害:

在饥饿和营养不良、创伤、危重疾病、严
重感染或炎症等情况下,肠黏膜的结构和功 能可能受到损伤,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入侵,诱发或加重
肠道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免疫反应,严重者 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
肠屏障功能损伤的原因
肠粘膜支持能力下降;
肠粘膜组织结构和通透性损伤。
肠粘膜支持能力下降:群失调
正常菌群构成的肠道生物屏障的破坏
肠粘膜支持能力下降:机械、化学屏障破坏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前言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

正常情况下并不损害机体继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四部分组成,这些功能分别有相应的结构基础,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

以上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可能造成细菌及内毒素易位。

1. 肠道屏障的构成肠道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

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化学、生物及免疫屏障。

1.1 机械屏障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肠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等组成,细胞间连接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尤以紧密连接最为重要。

紧密连接主要由紧密连接蛋白组成,包括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家族、带状闭合蛋白(zonula occludens,ZO)家族、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等。

广义的机械屏障还包括肠道的运动功能,肠道的运动使细菌不能在局部肠黏膜长时间滞留,起到肠道自洁作用。

吸收细胞侧面和质膜在近肠腔侧与相邻的细胞连接形成紧密连接复合体,只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有选择性通过。

潘氏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并可分泌溶菌酶、天然抗生素肽、人类防御素5和人类防御素6,在抑制细菌移位、防治肠源性感染方面日益受到重视。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糖蛋白,可阻抑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和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的损害。

并可包裹细菌;还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抑制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抑制病菌在肠道的粘附定植从而可预防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和肠源性感染。

1.2 化学屏障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粘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构成了肠道的化学屏障。

肠黏膜屏障的名词解释

肠黏膜屏障的名词解释

肠黏膜屏障的名词解释肠黏膜屏障是指人体消化系统中肠道黏膜的一层保护屏障,起着筛选、吸收和防御作用。

它是由肠道上皮细胞、黏液层和黏膜免疫系统等多种组成部分构成的。

肠黏膜屏障发挥着关键的生理功能,维持消化道内环境的稳定性,阻止有害物质的通过,同时为营养物质吸收提供优质环境。

首先,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是肠黏膜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是构成肠道黏膜的细胞类型之一,通过连接蛋白相互连接并形成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纺锤状结构。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上皮细胞之间的空隙变得非常狭小,几乎不允许大分子量物质的通过。

此外,上皮细胞表面还有许多绒毛和微绒毛,增大了肠道黏膜的吸收面积。

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等方式吸收水分、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保持体内水平衡。

其次,黏液层也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黏液层主要由黏液腺细胞分泌的黏液组成,覆盖在肠道黏膜上。

黏液层能降低肠道对有害刺激物质的敏感性,并阻止其侵入黏膜表面。

黏液层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黏液蛋白,它们能形成一层粘稠的保护膜,防止有害细菌、毒素和其他损害因子的直接接触和侵袭。

此外,黏液蛋白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等生物活性,能有效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最后,肠黏膜屏障还包括黏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是位于肠道黏膜上皮层下方的一系列淋巴组织和细胞,具有识别和应答体内外抗原的能力。

黏膜免疫系统主要包括M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等。

M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上皮细胞,其表面具有微绒毛状突起,形成了肠道黏膜上的腺窝结构。

M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将肠道腔内的抗原转运给下方的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则包括T细胞和B细胞,它们能识别和应答体内外的抗原,发挥免疫调节和防御功能。

巨噬细胞能吞噬和清除肠道中的病原体,同时还能释放抗菌肽和促炎细胞因子等分子,参与炎症和免疫应答。

浆细胞则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主要分泌抗体以中和病原体和毒素。

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在许多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肠道屏障分析报告

肠道屏障分析报告

肠道屏障分析报告1. 引言肠道屏障是指位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一层阻挡物质渗透的屏障。

它在维持肠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肠道屏障进行分析,包括肠道屏障的功能、影响因素以及保护肠道屏障的方法。

2. 肠道屏障的功能肠道屏障具有多项重要功能,包括:2.1 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肠道屏障通过紧密连接的上皮细胞和黏膜层,阻止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和过敏原进入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预防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2.2 保护免疫系统肠道屏障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能够识别并排除有害物质,同时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

通过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屏障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并预防免疫疾病的发生。

2.3 促进营养吸收肠道屏障通过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

它能够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物质,同时排除有害物质,从而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 影响肠道屏障的因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3.1 饮食饮食是影响肠道屏障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纤维饮食、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和抗炎食物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

相反,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可能破坏肠道屏障,增加有害物质的渗透。

3.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污染物、药物和化学物质等也会影响肠道屏障的健康。

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可能导致肠道屏障的破损和功能障碍。

3.3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习惯如缺乏运动、长时间的压力和失眠等也与肠道屏障的健康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肠道屏障的破坏,增加炎症和疾病的风险。

4. 保护肠道屏障的方法保护肠道屏障对于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护肠道屏障的方法:4.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对肠道屏障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增加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和抗炎食物的摄入。

4.2 避免有害物质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等有害物质,减少暴露在污染物和化学物质中的时间,有助于保护肠道屏障。

4.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度的运动,有效应对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保护肠道屏障起到积极的作用。

胃肠粘膜屏障新认识及临床启示

胃肠粘膜屏障新认识及临床启示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二、胃粘膜屏障功能:免疫-炎症
▪ 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定居在固有层, 作为警戒细胞感受异体成份,释放 炎性介质,增加粒细胞浸润,形成适 当炎症反应
▪ 炎症是“双刃剑”,既有防御作 用,其产生的 “氧自由基”也有损 伤作用
Normal Mild Moderate Marked
1.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Gastritis, the updated Sydney System.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1996,20(10):1161-81 2.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正常胃粘膜上皮层 HE
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
1.Digestion, 1986,35:182-8 2. 胃粘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35
二、胃粘膜屏障功能:粘膜血流
胃粘膜血流(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在保护机制中处于基础地位:
▪ 运输氧、养分、胃肠激素,维持胃粘膜的结构 功能与更新
▪ 促进粘液生成和分泌 ▪ 胃粘膜毛细血管含有“窗孔”结构,摄取壁
细胞产生的HCO3-,运输至上皮细胞分泌入 粘液层 ▪ 如酸或其他损伤因子反流入粘膜,将引起神 经介导的GMBF升高,对限制损伤促进修复 意义重要 ▪ 前列腺素PGs,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 肽CGRP能显著增加GMBF
生理状态
Stem cell
base
Gastroenterology, 2011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

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

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吕宾【摘要】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所组成,能够防止肠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通过肠黏膜进入机体。

一旦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可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烧伤等危重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道疾病,化疗及放疗等各种理化损伤等均可导致肠功能障碍。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肠道微循环、合理实施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肠黏膜修复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是防治肠功能障碍的基本措施。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232-234)【关键词】肠黏膜屏障;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谷氨酰胺;肠道微生态【作者】吕宾【作者单位】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作用,而且能够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人体、从而发挥重要的屏障功能,并且还是调控机体应激反应、生成炎症介质的重要器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肠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其它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

它包括:肠黏膜上皮、肠粘液、肠道菌群、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胆盐、激素和胃酸等。

一、肠黏膜屏障的组成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共同构成[1]。

1.机械屏障是指完整的彼此紧密连接的肠黏膜上皮结构;由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的菌膜三者共同构成,防止肠腔内大分子物质向肠壁渗透、肠壁固有层物质进入肠腔,能有效阻止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

肠道黏膜是机体中生长最快的组织之一,肠上皮不断更新是保持黏膜屏障完整性的重要机制,当黏膜受损时,肠上皮细胞增生、迁移加快,促进黏膜修复。

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屏障功能是指肠道黏膜对外界有害物质的阻隔和保护作用。

肠道黏膜作为器官的内在屏障,具有多种功能来维护肠道的健康。

首先,肠道黏膜通过物理屏障防止有害物质的侵入。

肠道黏膜表面覆盖着一层粘液层,能够阻止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进入。

同时,肠道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紧密连接的方式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屏障,有效防止有害物质渗入血液循环系统。

其次,肠道黏膜具有免疫屏障功能。

肠道黏膜内分布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有害物质。

此外,免疫球蛋白A (IgA)也是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抵御
感染的发生。

再次,肠道黏膜还具有吸收屏障功能。

肠道黏膜表面有很多微绒毛,它们提高了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同时,肠道黏膜上还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网络,可以迅速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最后,肠道黏膜还参与调节菌群平衡。

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与肠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肠道黏膜通过产生黏液和抗菌肽等物质,维持菌群的平衡,避免有害菌的过度生长。

同时,肠道黏膜也提供了一种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和生长。

综上所述,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对维护肠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功能,能够有效防止有害物质的进入,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适量摄入有益菌等措施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手段。

肠粘膜屏障

肠粘膜屏障
监测外周血中得内毒素水平,成为肠粘膜屏障 功能得重要手段。
实验证明内毒素比细菌分子更小,更容易穿透 肠粘膜屏障,在严重创伤、休克、大手术等应 激后往往先有内毒素血症,然后有细菌易位。
血内毒素升高又加重了肠粘膜屏障功能得损害, 如此形成恶心循环。
测定血中内毒素含量可判断由早期肠粘膜屏障
损伤导致得内毒素移位,但不能判断革兰阴性 杆菌种类,且由于不同抗生素诱导菌体释放内 毒素得情况不同,准确性有一定限制,所以对肠 粘膜损伤程度和后果得判定仍不够准确,对指 导得指导意义有限。
D-乳酸就是细菌发酵得代谢产物,肠道多种细 菌均可产生。正常情况下很少被吸收,并且哺 乳动物不具备将其快速降解得酶系统。
当肠道发生急性缺血等损伤致肠粘膜绒毛顶端 上皮脱落,肠粘膜通透性增加时,肠道细菌产生 大量得大量D-乳酸通过受损粘膜入血,就是血 浆D-乳酸水平升高。故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可 及时反映肠粘膜损害程度和通透性变化。
任何造成肠粘膜缺血、破损、脱落、萎缩均可 引起肠道机械屏障功能损伤。
近十余年来,低血容量性休克、应激、肠缺血 等引起肠粘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已得到大量临床 和实验研究证实。
小肠缺血后可造成再灌注损伤时产生大量氧自 由基,导致小肠粘膜损伤和肠粘膜通透性增加。
肠粘膜再灌注损伤得主要机制就是:具有毒性 得活性氧代谢产物,即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 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大量产生,由此引起 核酸、蛋白质、脂质等损伤,导致细胞功能障 碍甚至细胞死亡。
4、胃肠蠕动收到抑制或肠道摄氧受损,使肠道 代谢下降,肠内菌群失调,革兰阴性菌过度繁殖, 产生大量内毒素。
严重创伤、烧伤或休克
化疗药物、恶心肿瘤得外照射或长期大量应用 糖皮质激素
1、严重创伤后肠道 sIgA得合成明显受到抑制, 主要表现在sIgA 含量减少,肠壁组织中合成sIgA 得浆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医学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医学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医学曾强范竹萍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以为肠道的功能仅是消化吸收,80年代以后熟悉到肠粘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性,肠功能障碍包括消化,吸收障碍与肠粘膜屏障碍.国内学术界真正开始重视肠粘膜屏障的概念,也只是近十年之内的事.2005年5月28至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胃肠黏膜屏障临床与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是我国首届有关胃肠道黏膜屏障的学术研讨会.以后的2006年6月17日在上海,2007年8月25日在北京别离召开的学术会议,对肠屏障功能障碍概念的变迁进行了论述,并出台了”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建议”(1,2,3) .肠黏膜屏障要紧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组成,肠道局部微环境、细胞因子、基因调控和凋亡机制是肠道上皮细胞发生、生长、分化的调剂因素。

肠道生态与肠道健康的关系,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受到关注.阻碍肠黏膜屏障因素包括肠腔内渗透压的改变,疾病(创伤,失血,烧伤,炎症性肠病等),药物作用,营养因素,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改变等.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致使肠黏膜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上皮细胞受损,肠局部免疫功能受损,肠菌群失调和肠动力障碍。

轻者造成肠道功能受损,重者造成各类肠道疾病(1).广义上来讲,肠屏障功能的检测包括肠通透性检查测定, 肠黏膜损伤检查,肠缺血指标等,也可分为体内和体外检测方式.体内检测有口服分子探针尿回收率法,D乳酸和细菌及内毒素水平检测等.其中反映肠黏膜渗透性改变的检测可准确反映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是监测肠道屏障功能的有效指标.肠黏膜渗透力增高常意味着肠屏障功能的损害,尤其是机械屏障的损害.糖分子探针如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的检测是平安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方式,乳果糖和甘露醇在肠道内的吸收途径不同,乳果糖要紧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问的紧密连接而吸收,甘露醇主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毛细气孔而被主动吸收.二者在体内不进行代谢,从肠道入血后随尿排出,可利用液相层析串联质谱在尿中进行准确和定量测定, 由此反映出其吸收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机械屏障损伤:
肠粘膜缺血、缺氧
应 激 状 态 血管通透性增加 粘膜上皮水肿 上皮细胞膜及细胞 间连接断裂 细胞坏死或凋亡 肠通透 性增加
创伤早期肠粘膜机械屏障损伤因素
肠道有效循环 血量不足
肠道抗原递呈 细胞激活,释 放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机械屏 障损伤
肠粘膜上皮 细胞摄取和 利用氧的能 力降低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15): 2223-2228
间充质干细胞(MSC)
国内研究发现,腹腔内注射异体MSC可抑制急性胰腺炎 后促炎因子水平,减轻肠黏膜损伤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12): 951-955
胃液细菌定植情况
Clinical Nutrition. 2005, (24): 211–219
对危重患者效果如何?
肠道通透性 内毒素水平
IL-6水平
Clinical Nutrition. 2005, (24): 211–219
益生菌对肠道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在外科手术患 者的肠道粘膜固有层内并没有发现免疫细胞的增多。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3, 68(9):1045–1056
年龄对肠粘膜的影响
老年狒狒结肠的电阻下 降,通透性增加; 老年狒狒结肠组织中的 TNF-γ、IL-6、IL-1β水 平显著升高。 研究结果提示:老年是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3, 68(9):1045–1056
血液净化使SAP 患者肠道的丝状 肌动蛋白的重排 减弱,即改善了 细胞支架的不稳 定性,利于维持 肠粘膜完整性。
Int J Artif Organs. 2010, 33 (10): 706-715
重组人生长激素




促进蛋白合成; 维持肠粘膜上皮正常形态和结构; 增强肠粘膜谷氨酰胺酶的活性,促进肠 上皮细胞对谷氨酰胺的利用; 利于肠粘膜增生与修复; 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肠粘膜屏障的组成



机械屏障:粘膜上皮 维持肠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化学屏障:粘液 免疫屏障:粘膜细胞的分泌型 IgA、粘膜内及粘膜下各种免疫 细胞 生物屏障:正常的肠道菌群
机械屏障


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 等构成; 能有效阻止细菌穿透粘膜进入深部组织; 肠道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及正常的再生能 力是肠粘膜屏障的结构基础。
Chin J Cancer Res. 2013,25(3): 299-305
谷氨酰胺
肠粘膜代谢的重要底物



保持肠道粘膜结构的完整性 调节肠道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促进sIgA的 合成和分泌 降低细菌粘附 减轻内毒素血症导致的肠粘膜氧自由基损伤
谷氨酸盐(GLM)可以改善TPN小鼠的肠粘膜 萎缩和肠粘膜屏障功能 TPN使空肠绒毛 长度明显缩短, GLM可改善此变 化。
黎介寿等通过研究认为,植物乳杆菌(L2)可以有效 减轻缺血和再灌注(I/R)损伤所致的肠道感染小鼠的 细菌易位。
Dig Dis Sci. 2011, 56: 3187–3194

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乳酸菌不能改善危重患者的胃细菌定植、肠道 通透性、内毒素释放、CRP水平,也不能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和死亡 率。但可以显著降低治疗15天的血IL-6水平。提示肠内服用乳酸菌可 以减轻危重患者较晚期的全身炎症反应。

细胞免疫受损

生物屏障损伤
应激状态
胃肠蠕动受抑制 肠粘膜上皮摄氧 障碍
机体与正常菌群 及各正常菌群之 间失平衡
肝肠循环紊乱
肠道内细菌过度 繁殖
肠道微生态平衡 失调
肠粘膜改变在SIRS形成过程的作用
应激 肠道缺血 肠道上皮损伤 肠道通 透性增加 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SIRS
Digestion. 2013, 88:193–208
炎症与营养不良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炎症使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营养不良对肠道 通透性无显著影响。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19(31): 5094-5102
炎症对肠粘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一项研究在小鼠的小肠粘膜内注射脂多 糖(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
小肠粘膜的分泌 型IgA水平明显 降低
益生菌可维持肠粘膜完整性及功能
A:对照组;B:益生菌组; C:DSS(诱发肠炎)组; D:DSS+益生菌组
益生菌可显著增加结肠粘膜的杯 状细胞数量,使DSS造成的损害得 以修复。
B示小鼠结肠粘膜正常;C可 见隐窝破坏;D示隐窝恢复
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 2013, 35(3): 403–409
炎症对肠粘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降低小肠粘膜的 CD8+T细胞(图D)、IgA+B 细胞水平(图F),增加淋 巴细胞的凋亡(图G)。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15(46): 5843-5850
化疗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化疗使肠粘膜固有层的金属蛋白酶(MMP)分泌增 加,导致粘膜上皮的紧密连接蛋白分解,粘膜完整性 受到破坏,出现细菌性易位或腹泻。
FASEB J.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4.
谷氨酰胺显著增加TPN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增殖(2.5倍)。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FASEB J.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4.
谷氨酰胺
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脂多糖(LPS)、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I/M)。 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试验组含谷氨酰胺。
JOURNAL OF INTERFERON & CYTOKINE RESEARCH. 33(10):551-562
生物屏障


肠道内正常菌群对外袭菌的定植抵抗力及菌群 的聚集构成生物屏障。 作用:



专性厌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竞争抑制肠 道中致病菌与肠上皮结合,抑制其定植和生长; 分泌醋酸、乳酸、短链脂肪酸等,降低肠道pH 值 与氧化还原电势,与致病菌竞争利用营养物质, 从 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肠粘膜表面的共生菌可直接调节肠道抗感染能力。
肠粘膜屏障完整性 的损害是造成细菌 或内毒素易位的主 要原因
Orv. Hetil. 2014, 155(8): 304–312.
肠粘膜屏障功能的监测

肠粘膜屏障通透性测定


二胺氧化酶(DAO)测定 循环D-乳酸测定 糖分子探针比值测定:最常用的是甘露醇和 乳果糖探针,乳果糖/甘露醇增加表示肠通 透性增加。 其他:核素探针法、聚乙二醇类探针法、肠 反射系数测定法等。
炎症与营养不良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A
B
C
D
V: 感染和非感染相比P<0.05; F: 全量和半 量喂养相比P<0.05
炎症使感染3d后乳猪的肠乳糖酶 活性降低,绒毛长度缩短,隐窝 变深;半量喂养使肠道隐窝变深。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19(31): 5094-5102
Clinical Nutrition. 2004, 23: 1069–1073
中药:小檗碱(黄连素)
小檗碱可以降低脓毒症小鼠的血TNF-γ和IL-6水平, 增加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的表达(A),减 少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B, 深色为凋亡细胞)。
12h
24h
B 对照组 A 对照组 治疗组
谷氨酰胺可显著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的尿L/M、DAO、LPS、 TNF,即可改善肠道通透性,降低内毒素水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1, 14(6): 436-439.
微生态调节剂



包括益生元和益生素 最常用的有乳酸杆菌制剂、双歧杆菌合 剂刺激正常菌 群生长繁殖; 竞争性抑制肠外细菌的定植和条件性致病菌 的过度生长,减少细菌易位。
Curr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 2013, 7:155–161
肠内营养




维持肠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细胞间连接和绒毛高 度,保持肠粘膜的机械屏障; 维持肠道固有菌比值的正常生长,保持肠粘膜的生 物屏障; 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sIgA,保持肠粘膜的免疫 屏障; 刺激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保持粘膜的化学屏障。
肠腔内细菌过 度繁殖,细菌 和内毒素易位
化学屏障损伤
胃肠淋巴组 织受抑制 创伤、 感染、 休克等 应激状 态 胃肠功能 受抑制 消化液、粘 液分泌减少 sIgA分泌 减少 细菌粘 附、定 植增加
SIRS、MODS MOF
细菌易位
免疫屏障损伤

体液免疫受损

肠道产生sIgA的功能受抑制, sIgA含量减少 合成sIgA的浆细胞数量减少 被sIgA包被的G-菌减少,肠道抗定植能力下 降 细菌内毒素直接损伤细胞免疫功能 细菌内毒素激活炎症介质的级联反应,产生 大量细胞因子
SAP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对照组; 与单纯的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显著降低SAP的肠上皮AI; 加用谷氨酰胺治疗,对肠上皮AI的降低更明显。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3, 17: 1529-1535
与肠外营养相比,术 后第1d给予肠内营养 可以改善术后7d的肠 道通透性,降低血内 毒素水平。
血液净化前,两组SAP患者的指标无差异。
Int J Artif Organs. 2010, 33 (10): 706-715
血液净化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