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小区室外覆盖建设指导意见V21详解
解决住宅小区TD-LTE网络深度覆盖方案研究

• 194•解决住宅小区TD-LTE网络深度覆盖方案研究西南林业大学 王晓艳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徐高魁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住宅小区TD-LTE 网络覆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链路预算结果指导TD-LTE 网络深在住宅小区度覆盖方案的设计。
并依据我国住宅小区当前网络覆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普通住宅小区和高层住宅小区实现TD-LTE 网络深度覆盖的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各大、中、小型城市中的建筑物的密度越来越大。
对于大量使用移动通信设备的用户,由于在城市密集度较高的区域居住或者办公,导致其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出现信号弱,甚至只出现移动设备无信号现象,从而直接影响了手机及移动设备用户的网络使用的体验感。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绝大数的通话及其他网络信号业务均发生在室内建筑内,其中半数以上的需求是来自普通住宅小区的。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TD-LTE 相关的业务对信号的质量要求较高。
故,当前急需解决住宅小区TD-LTE 网络深度覆盖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使用的体验感,进而提升移动通信的竞争力。
1 当前住宅小区TD-LTE网络覆盖现状研究1.1 不同类别小区的覆盖难点根据我国住宅小区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低层住宅小区和高层住宅小区。
(1)低层住宅小区又可以分为老式居民小区和别墅等类型的住宅。
对于老式居民小区而言,其建筑均采用砖混结构,信号的在其中的传递过程中损耗较小。
而且,老式居民小区内的人群密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地下车库及电梯等信号盲区。
但是,TD-LTE 网络在老式居民小区覆盖的难点在于选址困难。
对于别墅等类型的高档底层住宅小区,用户对TD-LTE 网络的质量要求较高,鉴于此类小区人们对小区环境及相关环保要求,在此类小区内无法搭建基站。
对于高层住宅小区而言,一般指在20层以上的住宅小区。
在此类小区内,人口及建筑物的密度均相对较大,且小区建筑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较大。
LTE小区覆盖分析及漏泄电缆覆盖解决方案

LTE小区覆盖分析及漏泄电缆覆盖解决方案作者:郭冬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20期郭冬【摘要】城市高度发展,新型高密集小区不断出现,良好的网络覆盖是用户向 4G 转网的重要保证。
但相对传统室分场景,住宅小区楼层较低,楼体间距较大,布局复杂,建设室分或小区覆盖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如何以较低代价对小区进行覆盖是网络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关键词】小区覆盖 LTE 漏泄电缆一、小区覆盖思路居民小区多建于城区中心,被市区道路所包围,小区外围都已完成了信号覆盖。
加强、完善小区内部无线覆盖应遵循室内外协同、室外覆盖为主、室内分布为辅的原则。
小区覆盖存在的问题是小区内建筑物的密度、高度、墙壁等因素对覆盖信号的影响很大。
受多径因素的影响,小区内覆盖通常都存在着某些盲点或盲区,尤其是室内的底层及电梯,地下停车场等,而高层以上的室内覆盖通常可以满足通话要求。
实际上,对于高层室内环境而言,往往来自周围多个小区的信号都很强,反而引发了干扰问题。
另外,周围基站小区的富余容量有限,难以满足较大型住宅区的容量要求。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电磁辐射也越来越关注,原本在住宅区找到合适的站址就很困难,加上居民对小区内的天线十分敏感等因素,使天线的选址更难。
随着村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城市写字楼等区域覆盖日益完善,住宅小区覆盖问题日趋明显。
良好的小区信号覆盖不仅可以避免已有用户流失,还能吸引新入网用户,也有利于提高现有资源(信道)的利用率。
二、小区覆盖设计小区覆盖规划的关键在于,既要满足室内覆盖和话务吸收要求,又要避免与原基站之间产生干扰。
如果能够将覆盖信号限制在生活小区之内,就不会与周边基站形成干扰。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结合小区分类特点,针对信号源站址分布、站址选择、天线选型和选址等环节,结合生活小区特点进行设计,同时满足建筑物底层覆盖和高层覆盖的需求。
三、小区覆盖特点与存在问题总体话务量不大,但高端用户多,市区、居民区楼体多而密集,部分居民小区楼体多而分散。
--LTE FDD居民小区深度覆盖建议指导

城中村、 老旧小区
首选方案 备选方案
板状,排气管 天线覆盖
射灯天线
小微基站
小灵通利旧、 灯杆站、监控 杆站、
小区路面分布
室分系统
3
居民小区覆盖规划
居民区 规划规范
天线端口 输入功率
垂直 入射角
水平 掠射角
楼高 楼宽
天线 选型
• 设计功率不低于7dBm • 单RRU最多功分4副天线
LTE FDD 特殊场景覆盖规划与设计系列
LTE FDD 居民小区深度覆盖建议指导
通信规划设计院 室分中心 查昊 zhahao@
2016年07月21日
目录
1 概述 2 各类居民小区场景分析和规划 3 居民小区覆盖关注点 4 典型方案
不同场景覆盖方案建议
大型别墅区 多层、小高层
RSRP -103.45 -108.64
盲区 -10517 -108.25
盲区 -86.17 -98.62 -83.15 -99.68 -92.17 -76.62
18
SINR 3.14 1.22 盲区 2.14 1.14 盲区 13.64 15.22 16.15 8.28 10.78 15.22
DL 2.98 1.39 盲区 2.08 1.68 盲区 33.78 32.39 35.08 24.27 29.32 33.35
典型案例
雅居乐
➢ 建设背景:南通雅居乐(N:31.934496/ E:120.971626)位于南通市开发区 林翠路西复兴路南,雅居乐一期已经建好的楼宇共5栋楼,3栋34层, 其他两栋分别为31层及33层,为高档小区,后期入住率较高。
➢ 方案思路:南通雅居乐为建筑物较高的高档住宅小区,户型大,采用 室外滴灌进行覆盖时,天线选型采用单端口宽频射灯天线与双端口射 灯天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覆盖,L网室外天馈使用双端口射灯天线, 滴灌点覆盖方采用楼与楼互打方式,通过天线定向照射的方式进行深 度覆盖,楼顶滴灌L网的信源配置同一个PCI,楼宇电梯从室外滴灌信 源处耦合信号进行覆盖,地下停车库单独放置信源进行覆盖。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1.8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2014年01月目录一.总体原则 (4)二.部署区域选择 (5)1.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 (5)1.1 LTE FDD (5)1.2 TD LTE (5)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选择 (6)三.室外覆盖规划原则 (6)1.规划指标要求 (6)2.站址选择 (7)3.天馈线建设原则 (7)3.1总体原则 (7)3.2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8)3.3不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8)3.4天线指标要求 (9)3.5天线安装要求 (9)四.室内覆盖规划原则 (10)1.总体原则 (10)2.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11)2.1 单/双通道方案选取原则 (11)2.2 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11)2.3 双通道方案天线选取原则 (13)3.规划指标要求 (13)4.信源选取原则 (14)5.器件选取原则 (14)五.站型配置 (15)1.基站类型 (15)2.载频配置 (15)3.功放配置 (15)4.接口配置 (16)5.传输配置 (16)六.功能配置 (17)附件1: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18)一. 总体原则(1) LTE网络定位为提供高速数据接入服务,以满足用户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和提高使用体验为目的进行部署;3G网络定位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主力承载网络,应继续完善覆盖和容量;利用3G、4G网络的融合竞争优势,共同为用户提供良好、无缝的业务体验。
(2) LTE网络部署应综合考虑竞争和网络长期发展需求,兼顾网络投资效益,优先选择网络竞争力、投资效益双提升的区域。
(3) TD LTE网络侧重解决局部区域无线宽带接入,承载战略品牌区高速数据,兼顾市场竞争、效益和口碑宣传;在做好TD LTE网络建设的同时,应做好LTEFDD网络引入的准备工作,TD LTE和LTE FDD网络应共用核心网并充分共用传输、配套等资源,向融合4G网络演进。
LTE覆盖区域确定说明

TD-LTE 覆盖区域取定方法说明一.概述李跃总裁在中国移动2010年总经理研讨会上强调,“总体上公司将统一把握投资效益和投资力度,寻求在LTE 时期取得比TD-SCDMA 时期更大的投资回报率。
”因此TD-LTE 的建设将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建设,在真正有业务需求的热点区域建设TD-LTE 网络。
TD-LTE 覆盖区域的取定方法参考TD-SCDMA 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原因如下:1.从产业链发展情况看,TD-LTE 的终端形式前期主要是数据卡,手持终端的商用时间要滞后,所以前期TD-LTE 将主要发展数据业务。
2.GPRS/EDGE 的数据业务主要是小流量数据业务,且数据量主要由手持终端产生。
而TD-SCDMA 的数据业务主要是大中流量数据业务,且数据量主要由数据卡产生。
TD-SCDMA 与TD-LTE 数据业务较为类似。
二.取定方法TD-SCDMA 数据业务热点的取定室外采用“数据业务密度”指标来取定,室内采用“数据业务量”指标取定。
具体方法如下:1.室外(1)利用TD-SCDMA 规划工具确定各TD-SCDMA 宏基站的最佳服务小区,确定各小区的覆盖面积,记为Si (i 为小区编号)。
(2)取TD-SCDMA 各小区最近一周内每天数据业务最忙时的数据流量均值,记为Pi (i 为小区编号),Pi=7/))240((71∑=n 量小时最忙时数据业务流~该小区。
(3)各小区的数据业务密度记为Di =Pi/Si ,全网平均数据业务密度为∑∑===N i iN i i SPD 11,N 为小区总数量。
(4)若(Di/D)≥2,则该小区为1级热点小区;若2>(Di/D)≥1.5,则该小区为2级热点小区;若1.5>(Di/D)≥1,则该小区为3级热点小区;若1>(Di/D)≥0.5,则该小区为4级热点小区;若Di/D<0.5,则该小区为非热点小区。
(5)将各级热点小区分别显示在地图上,根据热点小区的分布确定热点区域。
LTE深度覆盖新型建设模式–楼间对打应用指导手册

LTE深度覆盖新型建设模式–楼间对打应用指导手册目录1产品规格介绍 (3)2建设方案 (4)2.1场景1 –南湖豪苑 (4)2.1.1站点位置和安装信息 (4)2.1.2天线开通前后覆盖效果 (5)2.1.3场景1—南湖豪苑射灯覆盖小结 (6)2.2场景2 –星园美第 (7)2.2.1设计方案 (7)2.2.2站点位置和安装信息 (8)2.2.3射灯开通后覆盖效果说明 (9)2.2.4场景2—星园美第射灯覆盖小结 (11)3总结 (12)3.1室分外引天线覆盖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12)3.2室分外引天线覆盖模式投资成本 (13)1 产品规格介绍高层住宅楼与写字楼数量较大且部分区域分布密集,受高层楼房的阻挡,该场景下容易产生底层弱覆盖、高层信号杂乱且无主控信号现象,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及网络指标。
高层住宅、写字楼室内覆盖方案主要为传统室分,现阶段LTE主要采用利旧原有GSM/TD-SCDMA室分系统进行室内覆盖,由于LTE高穿透损耗特性,其对室内区域与办公区域覆盖效果相对较差(多数室分系统天线点位仅分布于电梯间与楼道),本手册主要讨论在具备对打条件的场景下,通过传统室分外引(E频段)解决高层楼房深度覆盖问题。
室分外引天线如图一所示:图一:LTE利旧室分外引天线示意图现阶段使用LTE天线—HXBGDV5E0608090D0T06002主要性能指标如表一所示:表一:天线主要性能指标2 建设方案现网已在岛内南湖豪苑、岛外星园美第两个高层小区完成相应的场景建设,用以验证该模式的覆盖效果。
➢南湖豪苑(一期4个天线、2期1个天线)➢星园美第(由于物业原因,仅完成1个天线)2.1 场景1 –南湖豪苑南湖豪苑室分系统共2个BBU,7个RRU,其中一期室分外引采用4面天线,二期采用1面天线,通过射灯覆盖,南湖豪苑深度覆盖水平得到较明显提高。
2.1.1 站点位置和安装信息小区基本环境➢南湖豪苑位于思明区南湖公园东面,属于高层住宅小区。
高密度住宅区LTE深度覆盖建设方案

高密度住宅区LTE深度覆盖建设方案作者:阳波来源:《物联网技术》2018年第09期摘要:文中针对高密度住宅区各典型场景的建筑特点及无线传播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系统性地提出LTE深度覆盖建设思路及方案,为高密度住宅区的LTE网络深度覆盖建设提供指导建议,以改善网络质量,提升客户感知。
关键词:高密度住宅区;LTE;深度覆盖;建设方案中图分类号:TP39;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8)09-00-030 引言当前,LTE网络经过数年的大规模建设已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对于LTE网络建设的焦点也逐步从广度覆盖转向深度覆盖,聚焦重点场景,打造差异化优势,确保用户的良好体验。
高密度住宅区指语音业务或(和)数据业务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群体成片部署且相对封闭、独立,小区内人口密度高,如果存在网络质量问题,将会持续影响用户的体验。
如何解决高密度住宅区的深度覆盖,提升精品覆盖、品质感知和市场支撑能力,为市场针对性营销提供战略地图,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建设重点。
1 深度覆盖建设思路高密度住宅区深度覆盖建设目标按无线信号覆盖情况可分为:(1)非网孔结构空洞且室外宏站无法完全覆盖的盲区,如多层小区等;(2)导频污染、其他干扰等原因引起的质差区,如高层小区等。
解决住宅区深度覆盖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室外宏站、室外微站、无源分布系统、光纤分布系统、有源分布系统等。
各技术手段适用场景见表1所列。
在进行高密度住宅区室内深度覆盖建设时,应结合覆盖场景特点,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或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覆盖方案的最优化。
总体建设思路如下:(1)根据DT拉网测试结果、MR数据及用户投诉信息,定位深度覆盖不足的住宅小区;(2)对小区内部的道路进行DT测试,并对典型楼宇、典型楼层进行CQT测试,定位问题点并分析原因;(3)针对不同住宅区的特点,综合考量现网情况、投资成本与物业协调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室外宏站、室外微站、室内(外)分布系统等一种或多种覆盖方式进行室内外协同覆盖。
LTE深度覆盖技术方案及建设策略讲解

价内
值覆
弱盖
覆 室外、盖室内
方 案
分布系区统
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蜂窝
阶段一:
宏、高微蜂窝 室
价
内
值
覆
弱
弱
盖
覆
覆
方
盖
室外盖、室内 案
区
分布区系统
皮、飞蜂窝
F、D频段基站广域覆盖
7
TD-LTE覆盖规划指标
广域覆盖
规划指标
定义
➢连续覆盖:特定室外区域的整体覆盖, 区域内达到95%以上的覆盖概率。 ➢热点覆盖:特定室外区域的局部覆盖, 局部区域内达到95%以上的覆盖概率。
RSRP≤-11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
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
8
深度覆盖规划指标体系
室外覆盖室内
场景 多栋高层塔楼
居民区
多栋高层非塔 楼居民区
多栋低层居民 区
高低层混合居 民区 城中村
覆盖概率建议
(RSRP≥-113dBm、RSSINR≥-3dB)
补盲层:针对宏覆盖边缘和覆盖盲区, 通过小基站实现覆盖
补热层:针对业务热点区域,通过小 基站实现热点区容量增强,实现覆盖 和容量的均衡
6
LTE网络室内覆盖的演进路径
网络发展近期
➢ 利用F、D频段基站部署实现广域连续覆盖。
➢ 利用小基站等技术实现高价值区域的深度
覆盖。
网络发展中、远期
➢ 网络建设目标为达到或超过现有2G网络覆盖水平。
➢ 利用低频段系统(FDD-LTE)全面提升网络覆盖能力,从根本上
解决深度覆盖,提升室内区域的覆盖效果。 ➢ 已建的TD-LTE网络深度覆盖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室内区域的容
小区4GLTE工程实施方案

小区4GLTE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在城市小区,居民对高速网络的需求更加迫切。
为了提升小区的通信服务质量,满足居民的通信需求,本项目拟对小区进行4G LTE工程实施,以提升小区网络覆盖和通信速度。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小区室内外网络覆盖能力,保障居民通信质量;2. 提升小区网络传输速度,满足居民对高速网络的需求;3. 完成小区4G LTE基站建设,进行网络优化,提升小区通信服务质量。
三、项目范围1. 对小区现有室内外通信网络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网络改造的范围;2. 进行小区4G LTE基站建设,包括基站设备安装、天线安装、信号覆盖测试等;3. 对小区室内外通信网络进行优化,提升网络质量。
四、项目方案1.网络调研和评估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对小区现有室内外通信网络进行调研和评估,包括网络结构、信号覆盖范围、传输速度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研和评估,确定小区网络改造的重点和范围。
2. 4G LTE基站建设在网络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小区4G LTE基站建设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基站设备的具体型号和数量,进行基站建设工程。
包括基站设备的安装、天线的安装、信号覆盖测试等工作。
3. 网络优化在基站建设完成后,进行小区室内外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
包括信号覆盖测试、网络传输速度测试、质量评估等工作,对网络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升网络质量和通信速度。
五、实施计划1. 网络调研和评估阶段:预计耗时1周;2. 4G LTE基站建设阶段:预计耗时2周;3. 网络优化阶段:预计耗时1周。
六、项目预算1. 网络调研和评估阶段:预计费用5000元;2. 4G LTE基站建设阶段:预计费用20000元;3. 网络优化阶段:预计费用10000元。
七、项目风险1. 施工周期延长风险:受天气、施工队伍等因素影响,施工周期可能延长;2. 施工质量风险: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设备质量问题等可能影响施工质量。
高层住宅小区LTE网络深度覆盖方案分析

高层住宅小区LTE网络深度覆盖方案分析田艳中;李毅;蒋招金【摘要】本文结合实际经验,通过对高层住宅小区覆盖问题的分析,系统性地提出一套高层住宅小区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为下一步LTE网络在高层住宅小区场景中的建设和优化提供一种借鉴。
%In the paper,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The coverage question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community is analyzed, one proposal about in-depth coverage's solution of LTE network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community is put forward.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LTE network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community.【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高层住宅小区;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作者】田艳中;李毅;蒋招金【作者单位】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126;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126;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近年来,由于3G、4G网络部署的频段较高,而且高速率等级对应的设备接收机灵敏度较高,因而部分室内区域和部分阻挡严重的室外区域出现覆盖不足,成为覆盖难点,尤其是城区占地面积较大的高层住宅小区。
本论文在总结实际的LTE网络建设经验和优化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高层住宅小区LTE网络深度覆盖解决方案,为LTE下一步在住宅小区的建设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TDLTE单站验证指导书V21].0
![TDLTE单站验证指导书V21].0](https://img.taocdn.com/s3/m/72b213b7b90d6c85ed3ac62f.png)
Nokia Siemens Networks Managed ServicesLTE单站验证指导书目录1.概述 (5)2.单站验证工作流程 (6)3.单站验证前准备工作 (8)3.1从eNodeB工程师获得配置数据 (8)3.2测试工程师准备工作 (8)4.测试工具 (9)5.测试内容与方法 (10)5.1基础信息和配置数据验证 (10)5.2定点功能性测试 (11)5.2.1测试目的 (11)5.2.2测试LOG命名规范 (11)5.2.3测试方法 (11)5.3DT测试 (11)5.3.1测试目的 (11)5.3.2测试LOG命名规范 (12)5.3.3测试方法 (12)6.评判标准 (13)7.常见问题 (14)7.1天馈接反或光纤接反 (14)7.2智能天线端口和8通道RRU对应关系 (16)7.3天线安装问题 (16)7.3.1案例一:天线方位角与规划不一致 (16)7.3.2案例二:天线打向遮挡物 (17)7.3.3邻区漏配(待截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PING时延过大 (18)7.3.5TCP窗口问题导致速率过低(待截图) (18)表目录表 1 单站验证问题记录表 (7)表 2 单站验证测试工具列表 (9)表 3 基础信息和配置数据采集表 (10)表 4 单站验证评判标准 (13)图目录图 1 单站验证流程图 (6)图 2 天馈接反实例 (14)图 3 馈线接反示例图 (15)图 4 光纤接反示例图 (15)图 5 路侧图显示信号覆盖与天线不符 (16)图 6 问题站点天线照片 (17)图 7 错误小区天线示例图 (17)1. 概述单站验证是网络优化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保证站点各个小区的基本功能(接入、PING、FTP上传下载业务等)和信号覆盖正常,保证安装、参数配置等与规划方案一致,将有可能影响到后期优化的问题在前期解决,另外还可以熟悉优化区域内的站点位置、无线环境等信息,获取实际基础资料,为更高层次的优化打下良好基础。
居民区LTE深度覆盖建设方式探析

居民区LTE深度覆盖建设方式探析施健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定电信局,上海201821)摘要:当前居民小区内宏站建设难度越来越大,且建筑楼宇出现了弱覆盖问题,居民区的投诉率不断增加。
此种情况下,应提出针对性的居民区覆盖方案,明确方案编制原则,从而满足居民区深度瘦盖要求。
关键词:居民区;LTE;深度覆盖;建设方式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7 )12-0203-021居民区基站建设的难度问题首先是站址协调难度增加,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逐渐增 强,多数居民不允许运营商在小区内甚至周边区域建设基站。
而以往传统宏站或者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方式,需要在居民 楼内分布设备与走线,极易引起居民的不满情绪•其次是传 统室内分布布放点较多,受室内分布系统设备特殊性的影响,部分区域需要布放多天线与RRU,这也增大了工程难度,延长 了施工周期。
最后是基站建设成本较大,以往传统室内分布 系统需要在各个楼宇与楼层之间布放系统设备,且当前设备 的环保性更强,布放时一般遵照小功率、多覆盖的原则,因此 布放系统设备的数量大大增加,以致增大了无线及传输的投 资成本,使得运营商不愿意进入居民区建设基站。
2居民区深度覆盖建设方式为了满足不同居民区的建设覆盖需求,本文以上海宝山 “好日子大家园”小区作为先行试点,总结了不同场景的综合 解决方式,并对试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好日子大家园小区占 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小区内道路宽约为4米左右,房屋 结构均为六楼多层居民住宅。
且其由距离200米的“众宝市 场”基站覆盖,但由于“众宝市场”站高只有22米,小区内仍存 在深度弱覆盖问题。
2.1宏站覆盖方式及效果传统的宏站覆盖方法运营成本较低,因此在LTE建设初 期成为4G信号进入居民小区的首选方式。
在M R数据采集 以及现场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多个居民区周边宏站的综合 覆盖效果,并评估了建设完成后的预期效果。
居民小区TD—LTE网络深度覆盖的分析

居民小区TD—LTE网络深度覆盖的分析作者:马振岸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8期摘要:主要对居民小区TD-LTE网络的深度覆盖展开了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有效覆盖策略,以期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TD-LTE;时隙比;RB资源;覆盖策略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18.09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小区开始兴建,这对TD-LTE网络的深度覆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解决居民小区TD-LTE网络信号深度覆盖的问题,成为了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对居民小区TD-LTE网络的深度覆盖进行了分析,相信能对有关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1 居民小区的TD-LTE覆盖分析1.1 居民小区的分类特点和覆盖难点根据居民小区的建筑高度和分布特点,将居民小区分为普通低层居民小区和高层居民小区。
1.1.1 普通低层居民小区普通低层居民小区分为2类:①老式居民小区。
其楼房多为平房或低矮楼房建筑,楼层高度一般为5~7层,常采用砖混结构,墙体的穿透损耗较小。
该类小区的业务密集度不高,高端LTE数据需求客户较少,没有电梯、地下停车场等类似的信号盲区,但小区的一般设施已老化,且无统一、规范的物业管理,在小区内选址建设比较困难。
②洋房和别墅型小区。
此类小区环境优美、楼间距较大、高度不高、用户密度较小,但是用户较为高端,对LTE网络质量的要求较高。
由于此类小区居住人群的环保意识较强,且对住宅美观性的要求较高,一般无法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在小区中间建设室外基站更加难以实现。
1.1.2 高层居民小区高层居民小区采用钢混结构,建筑体积较大、楼间距较大、建筑密度小。
按照建筑分布和物业特点,又可将其细分为独栋高层楼宇住宅、围合式小高层住宅、多排并列式小高层住宅和大型多栋高层(20层以上)住宅四种类型。
1.2 居民小区的覆盖方式目前,可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室外分布系统和室外基站覆盖三种方案解决住宅楼室内的网络覆盖问题。
小区覆盖系统建设说明书

小区覆盖系统建设一、建设小区覆盖系统的原因及优点建设原因:1、移动通信网络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基站构成,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地区,提供一定数量的通话信道。
由于有些地区手机用户较为集中,超出一般基站所能提供的手机用户容量,造成通话困难。
2、在某些地区密集的建筑群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由于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复杂,严重影响电磁波的穿透能力,造成通话质量的下降。
3、上海正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许多新建高楼大厦的高层部分超出基站的正常覆盖范围,容易造成掉话。
4、地下的办公区、娱乐场所、停车场、商场等处,成为通信的盲区,造成移动电话无法正常使用。
5、在室内也能正常使用手机成为客户的要求6、手机功能日益多样,已成为移动的终端,活动的办公室,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工具,用户对手机的通话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优点:1. 小区覆盖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范围仅限于本建筑群体内。
2. 可提高建筑结构复杂环境下的手机信号覆盖效果。
3. 改善室内环境的通话质量4. 可以扩大局部地点的移动系统通话容量,增加高话务区的通话能力,杜绝出现“网络繁忙,请稍后再拨”的现象。
5. 手机信号小区覆盖系统的建立,不但使手机用户在楼宇内的通信需求得到满足,而且为小区完善了通信设备,使小区的服务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建设流程三、业主配合事宜1.签约时业主需提供的相关材料大楼的产权证明复印件如不具有产权,应提供承租协议及相关材料;或提供产权方授权营业执照复印件(副本)合同专用章;公章(与营业执照相符)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如代理签字需提交法人代表签字盖章的授权委托证明)2.项目实施期间的业主配合提供小区的建筑平面图提供小区整体的弱电路由提供安装信号源主设备的机房和安装条件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时间等的特殊要求对室外天线和设备箱伪装的要求施工期间提供临时库房和相关配合测试和验收期间的配合四、小区覆盖系统原理小区覆盖系统通常分为4个部分:传输,信号源,分配网络,室外天线。
LTE小区室外覆盖建设指导意见V21详解

LTE小区室外覆盖建设指导意见一、概述LTE用户主要集中在室内,对于室外宏站深度覆盖不足的有价值住宅小区,有必要加强小区室内覆盖。
考虑到传统室分仅在楼道公共区域布点或建设困难,无法有效覆盖房间内用户,因此,建议采取室外覆盖室内的方式解决住宅小区深度覆盖问题。
二、小区覆盖建设方案建议2.1 小区场景分类及解决方案建议住宅小区根据楼宇建筑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场景,如下:(1)低层住宅小区:此类住宅小区一般建设时期较早,楼宇多为6~8层建筑,楼体穿透损耗较小,楼宇结构以板楼为主,主要靠室外宏站覆盖,考虑宏站间距与遮挡采用室外分布系统或微基站进行局部补盲;(2)中高层住宅小区:此类住宅小区的楼宇多为10~20层,楼体穿透损耗较大,楼宇结构有板楼和塔楼两种,建议采用室外分布系统与室外宏站相结合的方案;(3)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楼:此类住宅小区的楼宇多为20层以上,楼体穿透损耗较大,楼宇结构以塔楼为主,室外宏站一般很难有效覆盖高层,可考虑上下分层组网,低层仍以宏站覆盖为主,室外采用地面或低矮楼宇架设美化天线上仰角(覆盖低层)+楼顶天线高层互打(覆盖中高层)+挂墙天线的覆盖方式,需慎重选取天线类型,严格控制覆盖范围,;(4)高低层混合型住宅小区:此类住宅小区由低层楼宇和高层楼宇组成,楼体穿透损耗较大,建议结合楼宇分布特点灵活采用室外分布系统或室外引出覆盖方案。
2.2 信源配置建议LTE小区室外覆盖信源建议采用BBU+RRU、RRU拉远或微基站,频段优选支持1.8GHz,在干扰无法协调时考虑采用2.1GHz。
具体应用及配置建议如下:说明:应用微基站时,建议挂高控制在5-20米,道路场景覆盖距离150m左右,楼宇场景弱覆盖要求楼体穿透损耗较小(信号仅考虑穿透一堵墙)。
2.3 室外对室内覆盖能力分析针对室外分布系统安装于楼顶或外墙互打方案进行覆盖预测。
(1)设定居民区为整齐排列的板状楼宇,纵深10-15m,楼高分别为18米、30米、45米、60米,楼间距分别为30米、50米、80米;(2)采用双极化射灯天线,水平和垂直波束宽度为30度,天线增益为14.5dBi,射灯天线安装在小区内部楼宇楼顶或外墙,天线对打覆盖对面楼宇;(3)通过不同的下倾角设置,计算一面双极化天线在不同楼间距,估算对住宅楼全楼的覆盖情况。
(完整版)LTE深度覆盖新型建设模式–光纤分布系统应用指导手册

LTE深度覆盖新型建设模式光纤分布系统应用指导手册目录产品规格介绍图一光纤分布系统网络结构图光纤分布系统各部分设备类型表二各部分设备参数建设方案图二尚忠213周边区域光纤分布系统2. 1 设计方案图三设计方案2.2 工作方式2.3 覆盖效果2.3. 1 城中村街道覆盖对比2.3. 2 出租房内低层覆盖对比2.3. 3 覆盖效果小结10 总结103. 1 分布系统的优点及注意事项103.2 投资对比11产品规格介绍密集城区的低矮建筑群落,如城中村,外来人口多,房屋密集,宏站无线信号衰减厉害,导致低层弱覆盖现象严 重,用户反映强烈。
因此,很多业主自己加装非法放大器,加强低层信号的覆盖,由于非法放大器的性能很差, 对无线网络造成了严重的上行干扰,严重影响各项网络指标。
密集的底层的解决方案有采用巷道系统、小站和光纤分布系统等进行覆盖。
本位重点讨论采用光纤分布系统解决 方案,加强对城中村的底层覆盖 光纤分布系统,以光纤作为信号传输媒介,主单元、扩展单元、远端单元作为主要网络设备进行 2G/3G/4G/WLAN 等多种移动信号的延伸覆盖;同时,系统采用微功率的微微蜂窝簇的方式进行深度覆盖。
图一光纤分布系统网络结构图网绪骨理平台传输区域光纤分布系统的设备分为主单元、扩展单元和远端单元三部分。
各部分设备的主要作用和参数如下面的表二和表三所示:RAS 网络结构图El iaV1Ifi U表一光纤分布系统各部分设备类型类型 图片 功能说明接收来自不同信源的下行射频信号,经A/D 转换、数字处理后将多路信号进行合路,光电转换后经光模块发射出去。
同时接收到的来自不同扩展单元的上行光信 号,光电转换后,经过数字处理将多路信号分离,再通过数模转换、调制后变成信源所需要的射频信号,再通过信源接入模块传送回信源。
扩展 单元 下行链路:将来自接入单元的信号进行分路,传输到不同的远端单元; 上行链路:对来自不同远端的信号进行合路处理后传输到接入单元。
LTE路测覆盖优化指导书V1讲解-图文

LTE路测覆盖优化指导书V1讲解-图文TD-LTE道路测试指引1测试场景规范TD-LTE道路测试主要采用ATU设备进行网络性能测试、数据业务测试,采用商用终端进行语音CSFB测试、客户感知测试,主要测试方法及要求如下:(1).测试区域:按照网格划分区域或选定区域(建设区域)进行测试;深圳市内包括50个A类网格,24个C类网格,以及在A类网格区域边缘划分出10个B类网格;(2).测试道路:城区范围包含背街小巷在内的所有1-4级道路;交通干线不包含铁路(重点是高速铁路和动车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县城城区包括县城城区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农村及旅游景点包括乡镇、行政村、旅游景点及连接道路;(3).测试路线:按照指定路线进行道路遍历性测试,合理规划路线尽量减少重复道路测试;(4).测试轨迹记录:测试仪表需配备相应GPS设备进行测试轨迹记录。
(5).测试仪表及数据处理:必须使用集团集采的测试仪器仪表,数据处理采用集团自动路测平台、商用终端平台进行统一汇总统计;(6).测试速度:城区保持正常行驶速度,不设置最高限速,平均车速需达到20公里/小时;高速测试按照高速公路实际限速正常行驶;(7).渗透率:城区1-4级道路测试渗透率需达到90%以上。
1.1数据业务测试(1).测试手段ATU终端,支持TD-LTE测试、8模以上;(2).测试网络TD-LTE网络(混网)、HSPA+网络、EVDO网络、TD-SCDMA网络;(3).测试业务及方法(1).测试手段TD-LTE商用终端、测试仪表。
(2).测试网络无线网络覆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总体来讲亟需处理的有三类:弱覆盖、强信号弱质量、切换优化等。
其一般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ATU测试问题下发问题点类型弱覆盖强信号弱质量切换是是是设备类设备类否设备类否否是优化类否优化类优化类规划类处理问题点复测处理结果反馈本节结合覆盖优化相关案例,主要介绍了处理覆盖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法。
LTE网络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分析

LTE网络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分析
赵康成;王国梁
【期刊名称】《移动通信》
【年(卷),期】2017(041)014
【摘要】为了解决LTE网络室内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综合考虑覆盖效果、投资成本和建设难度等因素,首选采用室外穿透覆盖室内的方案.针对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中的适用场景、站型选择、天线部署方式、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并结合工程实践案例指出了方案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从而提升LTE网络室内深度覆盖.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赵康成;王国梁
【作者单位】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31;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
【相关文献】
1.TD-LTE网络室内RRU覆盖范围分析与建议 [J], 李木荣;彭湘衡
2.深度覆盖实现TD-LTE网络精细化经营——中兴通讯Pico RRU室内覆盖方案[J],
3.多频段室外覆盖室内穿透损耗研究 [J], 张炎炎
4.室内覆盖室外内引方案实施探讨 [J], 何家爱
5.5G系统部分频段电波穿透损耗对比测量与室内覆盖分析 [J], 周峰;孙景禄;成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小区室外覆盖建设指导意见
一、概述
LTE用户主要集中在室内,对于室外宏站深度覆盖不足的有价值住宅小区,有必要加强小区室内覆盖。
考虑到传统室分仅在楼道公共区域布点或建设困难,无法有效覆盖房间内用户,因此,建议采取室外覆盖室内的方式解决住宅小区深度覆盖问题。
二、小区覆盖建设方案建议
2.1 小区场景分类及解决方案建议
住宅小区根据楼宇建筑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场景,如下:
(1)低层住宅小区:此类住宅小区一般建设时期较早,楼宇多为6~8层建筑,楼体穿透
损耗较小,楼宇结构以板楼为主,主要靠室外宏站覆盖,考虑宏站间距与遮挡采用室外分布系统或微基站进行局部补盲;
(2)中高层住宅小区:此类住宅小区的楼宇多为10~20层,楼体穿透损耗较大,楼宇结
构有板楼和塔楼两种,建议采用室外分布系统与室外宏站相结合的方案;
(3)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楼:此类住宅小区的楼宇多为20层以上,楼体穿透损耗较大,楼
宇结构以塔楼为主,室外宏站一般很难有效覆盖高层,可考虑上下分层组网,低层仍以宏站覆盖为主,室外采用地面或低矮楼宇架设美化天线上仰角(覆盖低层)+楼顶天线高层互打(覆盖中高层)+挂墙天线的覆盖方式,需慎重选取天线类型,严格控制覆盖范围,;
(4)高低层混合型住宅小区:此类住宅小区由低层楼宇和高层楼宇组成,楼体穿透损耗
较大,建议结合楼宇分布特点灵活采用室外分布系统或室外引出覆盖方案。
2.2 信源配置建议
LTE小区室外覆盖信源建议采用BBU+RRU、RRU拉远或微基站,频段优选支持1.8GHz,在干扰无法协调时考虑采用2.1GHz。
具体应用及配置建议如下:
说明:应用微基站时,建议挂高控制在5-20米,道路场景覆盖距离150m左右,楼宇场景弱覆盖要求楼体穿透损耗较小(信号仅考虑穿透一堵墙)。
2.3 室外对室内覆盖能力分析
针对室外分布系统安装于楼顶或外墙互打方案进行覆盖预测。
(1)设定居民区为整齐排列的板状楼宇,纵深10-15m,楼高分别为18米、30米、45米、60米,楼间距分别为30米、50米、80米;
(2)采用双极化射灯天线,水平和垂直波束宽度为30度,天线增益为14.5dBi,射灯天线安装在小区内部楼宇楼顶或外墙,天线对打覆盖对面楼宇;
(3)通过不同的下倾角设置,计算一面双极化天线在不同楼间距,估算对住宅楼全楼的覆盖情况。
传播模型采用经典COST231-Hata模型,参数及计算数值如下(实际路损建议根据覆盖场景和实际测试数据进行修正):
COST231-Hata模型参数数值
K1 46.3
K2 33.9
K3 13.82
K4 44.9
K5 6.55
f(频段)1800
d(距离km)0.05
H(天线挂高m)30
路径损耗计算数值
Lu1=K1 + K2log(f)-K3log(H) 136.239922
Lu2=K4 - K5log(d) 53.4217465
Lu=Lu1+Lu2log(d) 66.7366276
aHm=-4.97(密集城区) -4.97
cm=3(密集城区) 3
pathloss=Lu-aHm+cm 89.7066276
接收电平计算数值
Tx天线增益(dBi) 14.5
RS功率(dBm,考虑天线个数与损耗需要适当修正) 15.2
室外接收电平(至楼宇外墙)-60.0066276
测算结果如下:
(1)水平覆盖楼宇宽度:
➢覆盖楼宇长度(水平波瓣30°,增益为14.5dBi):根据楼间距计算一面双极化天线的覆盖长度,再根据楼宇实际长度预估需要安装的天线数量,可考虑30%的旁瓣
覆盖余量(楼间距较大时信号衰减严重,不建议考虑旁瓣覆盖)
住宅楼水平覆盖情况30m楼间距50m楼间距80m楼间距
➢同理,换成一面双极化板状天线时,覆盖楼宇长度(水平波瓣60°,增益为11dBi):根据楼间距计算一面双极化天线的覆盖长度,再根据楼宇实际长度预估需要安装的天线数量(水平宽波瓣天线增益较低,楼间距较大时信号衰减严重,不建议采用)
(2)垂直覆盖楼宇高度:
➢6层住宅楼:优先建议宏站覆盖,由于遮挡宏站无法深度覆盖的楼宇可考虑室外分布系统或小区拉远,楼间距30m时,下倾角15°可满足整栋楼的覆盖;楼间距大于30米时,为控制主瓣覆盖范围避免信号外泄,建议下倾角最小值不得低于15°
➢10层住宅楼:楼间距50m时,下倾角15°可满足整栋楼的覆盖;楼间距大于50米时,为控制主瓣覆盖范围避免信号外泄,建议下倾角最小值不得低于15°
➢15层住宅楼:楼间距80m时,下倾角15°可满足整栋楼的覆盖,但信号衰减较严重
➢20层住宅楼:楼顶或外墙挂设天线主要覆盖中低层,利用上旁瓣补充高层完成整栋楼宇的覆盖
2.4小区覆盖方案建议总结
(1)信源类型有BBU+RRU、RRU拉远和微基站三种,应根据实际场景灵活采用小区室外分布、室分引出、宏站RRU拉远、微基站或多种组合方式;
(2)对于10层以下的楼宇,建议在楼顶安装天线,下倾角不宜低于15°,可对全楼进行覆盖;
(3)对于10-20层的楼宇,垂直覆盖建议在楼顶安装天线,利用上波瓣覆盖高层,在15°基础上适当下调下倾角,补充低层楼宇的覆盖;
(4)对于高于20层的超高楼宇,垂直覆盖建议安装两层天线,在楼体外墙挂设天线覆盖中高层+地面天线上仰覆盖低层或在低层楼宇顶上架设天线上仰;
(5)覆盖目标楼体宽度建议大于天线水平覆盖范围,避免在小区外侧靠近主路的楼宇安装天线点信号以防止信号外泄;
(6)板楼间距在50米内的,根据楼宇水平宽度,建议优选双极化板状天线;板楼间距大于50米的,建议优选高增益的双极化射灯天线;塔楼建议优选双极化射灯天线;
(7)楼间距在30米内时,对楼宇厚度在30米内的,建议采取楼宇单面天线对打方式覆盖,降低工程造价;楼间距超过30米时,建议采取楼宇双面天线对打方式覆盖;
(8)天线点安装高度不高于覆盖目标楼宇的高度,采用大下倾角避免信号外泄;
(9)宜在小区相对中心位置选择合适楼宇或灯杆架设天线点,尽量避免在楼间穿馈线,在满足覆盖要求下,因地制宜尽量减少架设天线楼宇或灯杆,降低工程建设难度和造价;
(10)覆盖情况计算结果为主瓣最佳覆盖范围,实际安装时可考虑旁瓣覆盖补充部分信号,或采用分层覆盖方案,但随楼间距与楼高的增大电平强度存在不同程度衰减。
为保证信号覆盖强度,建议单个RRU采用功分方式外接不超过2付双极化天线。
2.5 典型场景方案举例
(1)低层、中高层小区天线安装点示意图如下:
平面图立面图
(2)高层及超高层小区天线安装点示意图如下:
平面图立面图
(3)高低层混合型小区天线安装点示意图如下:
平面图立面图
注:此场景下如靠近道路侧高层楼宇距离宏站300米以内,建议取消在道路侧高层楼宇设置天线点。
附录:天线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