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悬浮的蛋》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悬浮现象的认识,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悬浮的原理,探索不同情况下蛋在液体中的悬浮情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悬浮现象,知道悬浮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的体现。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发现影响蛋在液体中悬浮的因素。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探索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悬浮的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发现影响蛋在液体中悬浮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探索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鸡蛋、盐、水、玻璃杯、勺子)、PPT、板书材料。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鸡蛋、盐、水、玻璃杯、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悬浮的蛋的实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关注悬浮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悬浮的原理,引导幼儿思考蛋在液体中悬浮的原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探讨影响蛋在液体中悬浮的因素。
4. 实验操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情况下蛋在液体中的悬浮情况。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悬浮的蛋》2. 内容:悬浮现象悬浮原理:浮力与重力相等影响蛋在液体中悬浮的因素:液体密度、蛋的密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还有哪些物体能在液体中悬浮。
2. 答案:示例:肥皂、橡皮泥、乒乓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探索悬浮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过程中影响蛋在液体中悬浮的因素。
2. 教学目标中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和合作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法。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应用。
一、实验操作过程中影响蛋在液体中悬浮的因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影响蛋在液体中悬浮的因素主要包括:液体密度、蛋的密度和蛋的形状。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科学领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浮力》,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初步认知以及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探索活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2. 通过实践探索,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沉条件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重点:浮力的概念,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材、实验器材(杯子、盐、鸡蛋、水、色素)、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器材、实验器材一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轮船、皮球、木头等浮在水面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浮沉条件,让学生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悬浮的蛋为例,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上。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浮沉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实践操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分享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物体浮沉条件3. 阿基米德原理4. 悬浮的蛋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上?答案:在盐水的浓度适中时,鸡蛋可以悬浮在盐水上。
2. 课后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记录并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浮力的概念和物体浮沉条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含反思!活动目标:.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活动难点: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
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
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
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
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
(↓表示下沉,↑表示上浮。
)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
(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
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
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
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 评析: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悬浮的蛋》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界》,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物体的浮沉原理,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蛋的浮沉现象,探索悬浮的条件,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掌握悬浮的条件。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悬浮条件的探索。
教学重点: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动手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碗、水、盐、鸡蛋、勺子等)、PPT、教学视频。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浮沉现象。
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却沉到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演示实验,观察蛋在不同情况下的浮沉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让蛋悬浮在水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各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悬浮的蛋》2. 板书内容:物体浮沉原理悬浮条件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蛋悬浮在水中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拍照或视频,至班级群分享。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悬浮条件为盐水的浓度适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实验,共同探索科学奥秘。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浮沉现象,激发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 幼儿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指导。
4. 作业设计的实操性和亲子互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实验器材,如轻便的碗、安全的盐水浓度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物体》,详细内容为“悬浮的鸡蛋”。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浮沉的基本原理,知道悬浮现象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物体浮沉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幼儿理解悬浮现象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鸡蛋、盐、水、玻璃杯、勺子)、幻灯片、悬浮实验演示视频。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悬浮的鸡蛋,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鸡蛋会悬浮在水杯中。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实验演示视频,讲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悬浮现象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悬浮的鸡蛋,并提出问题:“如何让这个悬浮的鸡蛋沉到水底?”引导幼儿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鸡蛋在不同盐度水中的浮沉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浮沉原理2. 悬浮现象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3. 盐度对鸡蛋浮沉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家中厨房里的物体,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浮沉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物体浮沉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密度概念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体进行浮沉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激发家庭科学探索氛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探索鸡蛋悬浮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鸡蛋悬浮的现象,并能够简单解释原因。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鸡蛋悬浮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鸡蛋、盐、水、玻璃杯等实验材料。
2. 准备实验操作示范视频或图片。
3. 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介绍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引导幼儿讨论鸡蛋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煮鸡蛋、炒鸡蛋等。
2. 实验演示:向幼儿展示鸡蛋悬浮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幼儿对实验现象的疑问。
3. 实验操作: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4. 探索与思考:引导幼儿探讨鸡蛋悬浮的原因,让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 知识拓展:向幼儿介绍鸡蛋悬浮的原理,如浮力等,并引导幼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评价幼儿对鸡蛋悬浮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知识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小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悬浮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科学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简单的盐水悬浮装置,让幼儿亲身体验悬浮的乐趣。
3.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悬浮现象,并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下次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实验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及时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速度和能力,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注,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对科学问题的古怪心和探究喜好。
2.把握蛋浮在盐水中的科学原理,进展幼儿的科学学问。
3.磨练幼儿的动手本领,培育其察看、分析和试验探究的本领。
二、活动过程1.导入—讨论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喜好,我们首先带领幼儿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在水中,有的则会沉下去,幼儿自由讨论,我们帮忙引导,引导幼儿提出一些本身的猜想。
2.试验探究接着,我们向幼儿们介绍今日要进行的试验——“悬浮的蛋”。
我们将准备好的鸡蛋逐个放入杯子中,用自来水淹没蛋,让幼儿察看蛋的状态。
随后,我们再用一些盐不断地加入水中,不断地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
然后,我们在新的杯子里添加和最初状态相等的体积的盐水,再将鸡蛋轻轻地放入杯中,让幼儿察看蛋的状态。
我们可以发觉,原来浸泡在水中的蛋在盐水中浑浊了很多,但是新的鸡蛋浮在盐水中。
这时,能通过察看推想出蛋浮在盐水中的原因吗?这个问题将引导幼儿们去探究。
3.学习科学原理这里我们向幼儿简单说明蛋浮在盐水中的原理——密度不同。
相像质量不同的东西一样,不同浓度的水,即使体积相同,由于含盐量的不同,其密度也确定不同。
于是在盐水中,密度小的东西就往上浮,而密度大的东西则向下沉,而鸡蛋在水里浸泡的时候并不悬浮,这是由于蛋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了一些,但在含盐水中加入鸡蛋时,由于鸡蛋里面的物质比较稠密所以密度也比盐水大,但外延部分里又浸透了更多盐分,所以整颗蛋又变成了密度小于盐水,于是就向上浮起来了。
4.自由探究在讲解完原理后,我们邀请幼儿自由探究:能不能放上更多的盐使鸡蛋沉下去呢?能不能像之前一样浸泡着鸡蛋,让它向下游呢?我们为幼儿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工具,并供应引导和帮忙,让他们依照本身的想法去试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适时地引导幼儿,关注他们的探究思路和方法,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让他们更加独立的进行试验探究。
三、反思1.活动优点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有效地引发了幼儿的探究喜好,激发了幼儿们的古怪心和讨论欲望。
大班科学悬浮的蛋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悬浮的蛋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物体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感知悬浮现象,掌握悬浮蛋的方法和技巧;•探究悬浮现象的原理和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硬纸板、保鲜膜、蛋、书•测量工具•实验桌、悬线、2个吉他弦等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问学生是否知道一些重物和轻物会不会掉下来,引出物体重力的概念。
2.老师让学生预测一个蛋在桌子上掉下来的方式。
3.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防止蛋落地。
2. 呈现1.老师出示硬纸板和保鲜膜,介绍如何用它们制造一个悬浮的平台。
2.老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来制造悬浮平台。
3.老师请一个学生站在桌子上,将悬浮平台放在学生头顶上,学生用手掏出蛋并放在平台上保证蛋不会掉下来。
4.老师请其他学生围观,学生感受到悬浮的效果,并询问同学有什么问题或观察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 探究1.老师询问学生是如何做到防止蛋掉下来的,引出悬浮现象。
2.老师将学生分为 2 个小组,每组各自制造悬浮平台。
3.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 2 个吉他弦,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探究悬浮现象的原理和科学知识。
4.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开展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总结1.老师请学生呈现实验结果,交流探究过程。
2.老师以学生的角度进行知识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的重要性。
3.学生阅读相关科学知识的书本,加深对悬浮现象和物体重力的理解。
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了导入、呈现、探究、总结的教学方法,全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悬浮现象的原理和科学知识。
•实验环节:实验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由探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科学知识。
•教学互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知识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探究,不断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学效果良好。
•改进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下次课堂应增加小组合作环节,促进学生协作与探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详细内容包括:悬浮的鸡蛋实验,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探索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浮力的概念,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物体浮力的概念,以及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鸡蛋、盐、水、玻璃杯、勺子)、PPT。
学具:实验器材(每组一份鸡蛋、盐、水、玻璃杯、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然后放入一个鸡蛋,让幼儿猜测鸡蛋是否会沉入水底。
(2)通过实验验证,让幼儿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物体浮力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鸡蛋会浮在水面上。
(2)介绍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如水的密度、物体的形状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盐度下鸡蛋的浮沉情况。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物体浮力的概念和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拓展延伸: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浮力现象,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浮力的概念2. 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3.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人。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物体浮力的概念和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但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可能还存在操作不熟练、观察不仔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浮力现象,如树叶在水面的漂浮等,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浮力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观察和预测。
悬浮的鸡蛋大班科学教案
悬浮的鸡蛋大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帮助幼儿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本篇教案将以悬浮的鸡蛋为例,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物体密度、浮力和重力等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理解比较物体密度的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3. 让幼儿理解浮力和重力的作用,掌握浮力的概念。
4. 培养幼儿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1. 鸡蛋(新鲜鸡蛋和钙化鸡蛋各一只)2. 高度透明玻璃杯(多个)3. 盐4. 淡水和盐水5. 测量杯6. 水教学过程:第一步:密度和浮力的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密度和浮力的概念。
简单地解释物体的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推力。
第二步:密度比较实验(20分钟)1. 教师将一个新鲜鸡蛋轻轻放入高度透明玻璃杯中的淡水中,观察鸡蛋的现象。
然后,再将新鲜鸡蛋放入另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的加盐水中进行观察。
2.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鸡蛋在淡水中会沉底,在盐水中能够漂浮在液体表面。
解释这是因为盐水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鸡蛋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
第三步:浮力和重力的实验(30分钟)1. 教师准备两个高度透明玻璃杯,一个装满淡水,一个装满盐水。
然后放入一个钙化鸡蛋分别进入淡水和盐水中。
2.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让他们描述鸡蛋的现象。
最后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 幼儿观察到鸡蛋在淡水中沉底,在盐水中能够漂浮在表面。
解释这是因为盐水密度更大,产生的浮力更大,能够抵消鸡蛋受到的重力。
第四步:小组实验(30分钟)1. 幼儿分成小组,每人分发一个新鲜鸡蛋和一个高度透明玻璃杯。
2. 每个小组自行调配不同浓度的盐水,并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表现。
3. 幼儿通过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密度、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鸡蛋的浮沉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教育幼儿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解释鸡蛋浮沉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鸡蛋若干个。
2. 盐、糖、味精等调味品。
3. 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牛奶、橙汁等)。
4. 实验容器(如碗、杯子等)。
5. 测量工具(如电子秤、量筒等)。
6. 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引导幼儿观察鸡蛋,提问鸡蛋在不同的液体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实验操作:(1)让幼儿将鸡蛋放入不同的液体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2)记录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包括液体名称、鸡蛋的状态等。
(3)引导幼儿发现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而在糖水、味精水中则会下沉。
3. 探索原因:(1)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2)讲解原理:鸡蛋浮起来是因为盐水中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4. 创意实验:让幼儿自己尝试不同的液体组合,观察鸡蛋的浮沉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评价幼儿对鸡蛋浮沉原因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了解幼儿对自然资源的珍惜程度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实验活动,共同探索鸡蛋的浮沉现象。
2. 家庭实验: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实验,探索其他物体的浮沉现象。
3.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浮沉现象,如树叶飘落、水中的物体等。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远离实验容器,避免发生意外。
2. 使用测量工具时,要小心操作,防止工具破碎或损坏。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蛋的浮力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蛋悬浮的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蛋悬浮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鸡蛋、盐、水、玻璃杯等实验材料。
2. 准备一个计时器,用于记录蛋悬浮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今天的实验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验一:鸡蛋浮力观察(1) 教师将鸡蛋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幼儿观察鸡蛋的沉浮现象。
(2) 教师向杯中加入盐,让幼儿继续观察鸡蛋的沉浮变化。
(3) 教师与幼儿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幼儿发现鸡蛋悬浮的原因。
3. 实验二:鸡蛋悬浮时间测试(1) 教师重复实验一的操作,使鸡蛋悬浮在水中。
(2) 教师使用计时器记录鸡蛋悬浮的时间,让幼儿观察记录结果。
(3) 教师与幼儿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鸡蛋能悬浮在水中。
4. 总结与拓展:(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现象,解释鸡蛋悬浮的原理。
(2)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悬浮现象。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幼儿对蛋悬浮现象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表现,以评价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家庭科学实验,尝试其他浮力相关的实验,如制作简易的密度计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科学区设置“悬浮世界”主题角,展示各种悬浮物品,让幼儿自主探索和交流。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表:教师设计评价表,从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以便了解他们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体浮沉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2. 实验材料:鸡蛋、盐、水、容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鸡蛋在不同密度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鸡蛋、盐、水、容器。
2. 教学图片或视频:展示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一个鸡蛋,提问:“你们知道鸡蛋在水中会怎样吗?”引导幼儿思考并猜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让鸡蛋在水中悬浮。
将鸡蛋放入容器中,鸡蛋沉入底部;逐渐加入盐,观察鸡蛋的变化。
当鸡蛋悬浮在水中时,停止加盐。
3.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幼儿说出鸡蛋在不同密度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提问:“为什么鸡蛋会在水中悬浮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4. 解释原理:教师简要解释物体浮沉的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5.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尝试进行实验,观察鸡蛋在不同密度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能悬浮的物体,并拍照或画图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七、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实验过程中,增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2. 科学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以“悬浮现象”为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互相交流。
3. 科学探究小组:成立科学探究小组,让对科学有兴趣的幼儿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科学探索活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或危险的物品。
2. 引导幼儿正确操作: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悬浮的蛋》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悬浮的蛋》教案说明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密度对浮力的影响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蛋在浓盐水中悬浮的现象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教学内容1.密度与浮力的原理2.浓盐水与普通水的比较3.浓盐水中蛋悬浮的实验教学过程1. 密度与浮力的原理1.引导学生回忆水和铅球的实验2.讲解物体的密度,密度大于水就会沉下去,密度小于水就会浮起来3.举例说明浮力原理,重物悬挂在水中,计算机拍下的画面里看起来是漂浮的2. 浓盐水与普通水的比较1.学生分组探究浓盐水与普通水的不同,在小组里商议写下自己想问的问题2.教师讲解浓盐水的制作方法和性质3. 浓盐水中蛋悬浮的实验1.向学生提出问题:蛋能否在浓盐水中悬浮?为什么?2.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浓盐水中下沉蛋的情况并观察悬浮蛋的表现3.各小组分别呈现实验结果和结论教学反思《悬浮的蛋》是一节科学实验课,让孩子们透彻地了解了密度和浮力的原理,观察了浓盐水和普通水的不同,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蛋在浓盐水中悬浮的现象。
通过本次实验,我收获了以下几点启示:1.讲清教学目标,便于学生抓住思路。
在开始教学之前,我提出了三项教学目标,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同时也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探究发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探究浓盐水与普通水的不同,收集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然后,与老师讲解的密度知识和浮力原理相对应,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实验发现和实验过程,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质量。
3.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深入探讨实验过程。
在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呈现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实验过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在将来的实验课上,我会更加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展开主动探究,唤起他们的兴趣,加强探究实验的深度。
总之,通过本次试查,我领悟到教学方法和设计知识的协调性与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此次课程深化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更加主动地解决问题。
幼儿园大班《浮起的鸡蛋》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浮起的鸡蛋》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将能够:
1.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2.观察实验中鸡蛋的浮沉现象;
3.讨论鸡蛋浮沉的原因;
4.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准备材料
1.新鲜鸡蛋 x 5
2.高盐水 x 1大盆
3.温水 x 1大盆
4.冷水 x 1大盆
5.针筒 x 1
三、活动过程
1.观察与实验
–将一个鸡蛋放入温水中,记录下它的浮沉情况;
–将一个鸡蛋放入冷水中,记录下它的浮沉情况;
–将一个鸡蛋放入高盐水中,记录下它的浮沉情况;
2.讨论与总结
–引导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解释不同情况下鸡蛋的浮沉原因;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活动
1.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用彩笔绘制实验过程,加深对浮沉现象的理解;
2.根据幼儿的实验体会,组织一次小型科学讲座,邀请家长参与。
五、教师引导
1.在活动过程中,要耐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
2.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现象。
六、结语
通过这次《浮起的鸡蛋》科学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浮沉现象的原理,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科学探索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
温馨提示: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务必注意安全,避免幼儿触碰不适宜的物品,保障活动过程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的浮沉》,详细内容为:悬浮的鸡蛋实验。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探索如何使鸡蛋悬浮在水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知道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设计实验使鸡蛋悬浮。
2. 教学重点:观察和操作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鸡蛋、水、盐、勺子、杯子和色素)、教学课件。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每组一个记录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会游泳的鸡蛋吗?(2)请幼儿猜想,讨论如何让鸡蛋在水里游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水中,观察鸡蛋沉入水底的现象。
(2)教师讲解:加入盐,观察鸡蛋逐渐浮起来的现象。
(3)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加入盐后,鸡蛋会浮起来呢?3. 随堂练习(5分钟)(1)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鸡蛋悬浮的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鸡蛋会悬浮。
5.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2)幼儿回答:物体浮沉受到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悬浮的鸡蛋2. 内容:(1)物体浮沉原理(2)实验步骤(3)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让鸡蛋悬浮在水中。
2. 答案: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调整盐水的浓度,使鸡蛋悬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物体浮沉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盐水浓度的调整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悬浮的鸡蛋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悬浮的鸡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详细内容为“悬浮的鸡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水中悬浮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知道悬浮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悬浮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和操作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鸡蛋、盐、勺子、色素)、PPT。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进行悬浮鸡蛋实验,讲解物体在水中悬浮的原理。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鸡蛋从沉到浮的变化,让幼儿理解盐水的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悬浮的鸡蛋2. 内容:物体浮沉现象悬浮原理:盐水密度大于清水密度,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悬浮在盐水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的物品,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到水底?(2)尝试用不同的物品进行悬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1)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泡沫、塑料瓶盖、纸张等;会沉到水底的物品:石头、金属物品、玻璃球等。
(2)实验结果因物品密度、形状等因素而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悬浮的原理,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对盐的用量掌握不准确,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
今后教学中,可以提前演示实验,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学准备:1. 鸡蛋、盐、水、勺子、实验盆。
2. 教学图片或视频素材。
3. 记录表格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鸡蛋,提问:“你们知道鸡蛋在水中会是什么样子吗?”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2. 实验操作:a. 向实验盆中倒入适量的水,将鸡蛋放入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b. 向水中加入盐,搅拌后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
c. 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感受和观察物体浮沉的变化。
3. 讨论和分析:a. 提问:“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b. 解释物体浮沉的原理,让幼儿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b. 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到实际生活中,如观察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5. 作业:a.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和记录更多的浮沉现象。
b.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实验报告,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有危险性的实验材料。
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估幼儿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通过作业和课堂分享,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浮沉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更多关于浮沉主题的实验活动,如制作浮力教具,进一步探索浮沉规律。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其他物理现象,如重力、磁力等。
3. 组织科学故事会,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创新精神。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悬浮的蛋》
《悬浮的蛋》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鸡蛋、食盐水、清水、玻璃杯、搅拌棒。
2.教学工具:PPT、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一颗鸡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鸡蛋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吗?2.学生回答:鸡蛋会沉到水底。
3.教师继续提问:那如果我们在水里加入一些食盐,鸡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二)实验探究1.教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鸡蛋会沉到水底?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4.教师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再次将鸡蛋放入食盐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现象。
5.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鸡蛋在食盐水中悬浮?6.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
(三)深入探究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鸡蛋在食盐水中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吗?2.学生回答:因为食盐溶解在水中,增加了水的密度。
3.教师继续提问:那如果我们继续加入食盐,鸡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4.学生回答:鸡蛋会上浮。
5.教师进行实验验证,将更多的食盐加入水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现象。
6.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动手能力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言和实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
4.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实验,进一步探究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悬浮的蛋》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悬浮的蛋》一、教案课题:悬浮的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观察、实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
3. 学会利用浮力原理进行科学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透明容器、鸡蛋、盐水。
2. 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预习。
3. 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悬浮的蛋的好奇心,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蛋会悬浮在水中?教师将问题记录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思考。
Step 2 实验1. 教师将容器中倒满盐水,学生观察盐水中的鸡蛋的状态。
2. 教师提醒学生盐水中的物体会浮起,让学生预测鸡蛋会是浮起还是沉下。
3. 学生进行实验,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鸡蛋的状态。
Step 3 分析和讨论1. 学生观察到鸡蛋浮在盐水表面,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2. 学生逐步发现鸡蛋浮起来是因为盐水的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3. 学生讨论浮力与物体形状、密度、体积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浮力原理解释鸡蛋悬浮的原因。
Step 4 拓展教师展示其他悬浮现象,如气球浮在空气中、船只浮在水上等,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些现象,拓展对浮力的理解。
Step 5 结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布置相关作业。
二、教学反思《悬浮的蛋》作为一节科学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形成正确的理解。
在引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悬浮的蛋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预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通过实践体验探索浮力的作用。
在分析和讨论环节,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理解浮力与物体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设计意图]
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2、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难点: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
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
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
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
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
(↓表示下沉,↑表示上浮。
)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
(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
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
教师给予指导。
)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
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
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
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
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
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
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
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
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
2.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
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
评析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
2.在活动区投入不同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鸡蛋在其他液体(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
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