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合集下载

必知的语文故事下-第二章

必知的语文故事下-第二章

第二章诗海拾珠 2【月落半江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任两浙观察使时,奉命到浙东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巡察。

路过杭州清风岭,便上去游玩,不觉天色已晚,借住于庙中僧房中。

晚饭过后,一轮明月,悬挂中天,清光四泻,树影婆娑。

高适不觉兴致勃发,便走出庙门赏月观景。

明亮的月光下,白墙黑瓦,树影摇曳,银光闪闪,澄江如练。

时值深秋,山中赏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回到房里,高适不觉诗兴大发,提笔在墙上题诗一首: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

第二天清晨,月落西山,金乌东升,高适离开清风岭,乘船过江时,才发现江水退了很多,从两岸的水痕看,江面只有原来的一半宽了。

此时他才恍然大悟,钱塘江是随潮汐涨落的,月升时江水随潮而进,江面顿宽;月落时,江水又随潮而退,只剩半江。

他在诗中写成“前村月落一江水”,岂不是不合乎真情实景吗?他悔不该把月到中天的江水当成月落的江水写入诗中,但因公务事急只好将此事搁置。

一个月后,公务已完,高适再次路过杭州清风岭,他特地到大庙的僧房,正准备修改题诗,谁知抬头一看,不由大吃一惊。

原来那句“前村月落一江水”的“一”字,不知是谁添上几笔,改成“半”字了。

笔迹看来尚新,应该是不久前写的。

高适心中疑惑,不知是哪位高手与之修正,他找人请庙中住持询问。

住持回答说:“三天前,有一个客人路过,看到墙上的诗,就说诗意不错,只是’一’字不如’半’字确切,就提笔把’一’字改了,老僧当时拦他不住,望大人恕罪。

”高适听了,笑道:“他改得恰好!你可知道他的姓名吗?”住持答曰:“老僧也曾经问过,他不肯说。

”高适又问:“他到哪儿去了呢?”老和尚摇摇头:“不知道。

”高适惋惜地说:“可惜我晚来三天,错过良机,遗憾!遗憾!”说罢,就告别老僧,怅然下山去了。

异曲同工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这两句为金代诗人张桔轩之作,新趣灵动,原本后一句为“一树早梅何处春”,当诗人早春前去梅林游玩发现,最先绽开的仅是一树中的“几点”便将诗句修改了,如此既贴景又动人。

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4节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抒情方式:用典抒情
思想感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基础:整合·点拨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
目 开
法运用皆妙,耐人吟咏。

“忆君遥在潇湘月”,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
字领起,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
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
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愁听清猿梦里长”,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
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江风引雨入舟凉”,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
“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
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
本 关着心里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
课 栏
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

课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

目 请作简要说明。

关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解析 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
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
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古代诗歌做题方法

古代诗歌做题方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 二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省份 年份
诗题
作者
体裁
广东 07 08
山东 07
《溪 亭》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出关》
林景熙
吕本中 (宋) 范成大 (宋)
徐兰[清]
五律 七绝
七绝
08
《画堂春》 秦观(宋) 词
江苏 07 《鹧鸪天·送人》 辛弃(宋) 词 08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唐) 七律
类型分析法。近年来高考试题多取材 于抒情诗。从内容的角度可将抒情诗 分为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 诗、边塞诗或思乡诗、闺怨诗等。不 同类型的诗常常会表现不同的风格, 如山水诗,清新优美;田园诗,恬淡 宁谧;咏史诗,雄浑壮阔;边塞诗,
第二部分 古 代诗文阅读 ·第 二章
诗句分析法。陶渊明《归园田居》 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意境。意念是诗人心中的念头、志向、情感、情调等,意象是诗人表 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意境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境是客观的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2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根据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思路,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结 论。 (1)写了什么: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
看作者:(1)由作者确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2)看作者的创作风格,一是主体风格,如“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豪放派”、“婉约派” 等,二是个体风格,如屈原的雄浑悲壮、曹操的豪 放磅礴、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昌龄的雄壮豪迈、 王维的恬淡优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 挫、白居易的平易浅近、李贺的雄浑奇特、王安石 的雄健高峻、苏轼的高旷雄健、辛弃疾的豪迈奔放、 柳永的婉约缠绵、李清照的委婉清新、李煜及刘禹 锡的隽永深沉等等;(3)走近作者,了解其生平遭

高三语文二轮考点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练出高分 考点提升练(二)

高三语文二轮考点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  练出高分  考点提升练(二)

百肯花远相相继随开,放,惟争有奇寂斗寥艳孤、馆清月香。扑鼻。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 【注】 游丝:蛛丝。 以(乐1)景开衬头哀两情句,描自写然了引怎出样下的文图。景?在整首词
(2中)选有用什了么两作个用传?统意象:“孤馆”和“月”。作者身处旅途,只有
清答冷:的_月__亮__和_孤__馆__相__伴__,__这__恰__恰__与__洛__阳__的__繁_ 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 (2)词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
而了表作达者了什作么者凄样凉的悲心伤情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①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②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③宫殿, 冷烟衰草。 【注】 ①垣:矮墙。②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后来的北宋 都城汴京。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考点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词的上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词人的情感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 样的意象有何好处? 答:表__达__了__对___北__方__同__胞__的__思__念__之__情__以__及__无__法__收__复___中__原__的__苦__闷__之__感__。 ___情__感__寄__托__物__是__归__鸿__。__词__人__委__托__北__去___的__鸿__雁__问__候__长__期__处__于__金__人__统_ _治__下__的__宋___朝__遗__民__,__个__中__滋__味__,__难__以__言__表__,__真___是__蕴__藉__深__致__。______ (2)词的下阕,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词__人__为__我__们__展__现__了__一__幅__山__河__破__碎__图___:__宋__金__前__线__,__边__声__悄__寂__,__ _防__务__废__弛__;__昔__日___大__好__河__山__,__哀__鸿__遍__野__,__了__无__生__机__;___昔__日__繁__华__的__ _宫__殿__,__也__满__目__凄___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2单元4+长恨歌+演练+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2单元4+长恨歌+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骊.宫(lí)悄.然(qiǎo)回眸.(móu)千乘.(shènɡ)B.鼙.鼓(pí) 仙袂.(mèi) 花钿.(diàn) 霓裳..(ní chánɡ)C.钗擘.(bò) 马嵬.(wéi) 阑.干(lán) 迤逦..(yǐ lí)D.参差.(cī) 临邛.(qiónɡ) 人寰.(huán) 绰.约(chuò)解析:选C。

“逦”应读lǐ。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统治国家B.临别殷勤..重寄词殷勤:情意深厚诚挚C.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仿佛D.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眼泪流干解析:选D。

阑干:纵横的样子。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六宫粉黛无颜色..光彩生门户..B.可怜C.云鬓半偏新睡觉..思..D.为感君王辗转解析:选D。

翻来覆去。

A项,古义:美丽的容颜;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B项,古义:值得羡慕;今义:值得怜悯。

C项,古义:睡醒;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4.从修辞的角度看,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A.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选C。

A项,夸张;B项,对偶;C项和例句一样,都是比喻;D项,顶真。

5.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惊破霓裳羽衣曲。

(2)夕殿萤飞思悄然,________________。

(3)上穷碧落下黄泉,________________。

(4)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渔阳鼙鼓动地来(2)孤灯挑尽未成眠(3)两处茫茫皆不见(4)梨花一枝春带雨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专题3 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第2部分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_八项方针记心间

专题3 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第2部分 第4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_八项方针记心间

(二)例析失分答案——规避常犯错误
样 卷 (得分:3 分) 一 减分依据:“初学”一词理解不准,把“初”译为“开始”错;
“专”字没有译出。两者扣 2 分。
样 卷 (得分:2 分) 二 减分依据:“短”译为“去谏言……的坏话”不通,“擅”翻译错
误,扣 2 分。“会使国家变得大乱”不合文意,扣 1 分。
语序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使译文通顺。考生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 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翻译时要将状语移到谓语的前面; ②定语后置,翻译时要将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定的中心语之前;③主谓倒装, 翻译时要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④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 介词之后。如 2017 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弗之罪也”,翻译时应将宾语 “之”移到动词“罪”之后。
(2019·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参考答案] 于是说贾谊的坏话:“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 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一)感悟评分细则——培养抓关键点意识
①短(1 分):符合“说坏话”的意思即对。如“诋毁、贬低、诽谤、
3.勿误拆双音节词。古代以单音节词为主,但也有双音节词,不能 拆开。如“土官”就不能拆开。
方针 2 “留”专有名词和熟语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宗即位,杨再思拜户部尚书,以官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时武 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 竟不能发明其枉,致(王)同皎至死,众冤之。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其 年薨。
(二)例析失分答案——规避常犯错误
样 卷 (得分:3 分) 一 减分依据:“或”字未译,句子不通,扣 1 分。第二个“之”

第二章,古诗阅读-老子古诗第二章

第二章,古诗阅读-老子古诗第二章
犹沾草,残流尚入溪〞,“天开〞“出山〞是静景,意象开阔;“斜景遍〞 轻快的娇燕在堂间来回穿梭。片片落红飘洒在庭院中,犹如散在绿毯上的
“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爽、明快感。
朵朵彩花,非常艳丽。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
〔3〕虚实结合,马上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 多么悠然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根据时间的先后,接受视转景移的方
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 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
应留意两点:
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
〔1〕单项思索。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把握他的写作意图, 写孩子的玩物,示意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健壮成长。
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
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
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 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
绘得奇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 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声响。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爽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 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李存审①出镞②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粱:膏,肥肉。

粱,精米。

膏粱,表示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

译文: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戒诸子(尝试)B.少提一剑去.乡里(离开)C.因.授以所出镞(因此)D.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应当)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相位。

B.李存审告诫儿子是因为怕他们忘本。

C.李存审教子的主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恰好相反。

D.李存审出镞是为了告诫儿子们: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

(二)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译文: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顾欢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顾欢作了一篇《黄雀赋》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粮食吃了一大半,父亲很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见《黄雀赋》就没有打他。

乡里有学堂,顾欢家中贫困不能上学,在学堂墙壁后面倚着听,没有遗漏掉的。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 第2单元 4 白居易 长恨歌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 第2单元 4 白居易 长恨歌 Word版含答案

4白居易长恨歌永远的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你凭栏时看到的是什么?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的陶醉,还是觉得那升起的旭日和自己有点相似?那时的你就是美的代名词,喜欢你站在船头,意气风发的自信撒向江面,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悉心,让人沉醉;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令人心恸;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野,大火无法烧尽枯草的生命,因为春风吹来,那绿色又将重回大地。

无论是荒废的古路,还是荒废的古城,甚至是你那度过童年的小小乡村,都是翠绿的嫩草映衬大地。

那时的你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的、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

你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心笔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

离别的船头,下马人立,破败的芦花间传来的琵琶声在秋风中瑟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点点滴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扣人心弦,“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伤悲。

此时白居易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有“住进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悲伤,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悲凉。

你是污水中的一朵青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你爱憎分明,敢于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黑暗的统治,你痛恨贪官欺压百姓的惨无人道,“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官场黑暗。

你的刚正不阿、明辨是非令人佩服,与黑暗做斗争的神圣令人敬仰。

如今,物是人非,一年又一年,但你的诗歌却仍将鼓动着我们,那株小草,那轮明月,那滴感动的泪在诗中传承。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

当时白居易做陕西周至县尉。

一天,偶然与朋友游览仙游寺,谈起流传当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悲剧故事,于是创作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深闺.( ) 回眸.( ) 骊.宫( ) 城阙.( ) 千乘.万骑( ) 花钿.( ) 萦纡.( ) 绰.约( ) 临邛.( ) 凝睇.( ) 人寰.( ) 钗擘.( ) 霓裳..( )( ) 仙袂.( ) 【答案】 ɡuī móu lí què shènɡ diàn yǔ chuò qiónɡ dì huán bò níchánɡmèi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凝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行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耿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绰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肌肤细腻润泽。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配套课件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配套课件课件

三看注释。注释,或是简介作者,或是简介写作背景,或 是简介所用典故,或是点明某关键词的含义。这些能帮助我们 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如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 的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此注释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内容。
【点拨】
诗歌中注释的主要作用
1.简介作者
如2012年辽宁卷诗歌鉴赏《初见嵩山》后面的注释:“张
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由此可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通过了解作者
的经历等,对诗歌内容会了解得更全面,深刻。
2.简介写作背景 如2013年湖北卷诗歌鉴赏《临江仙》后面的注释:“欧阳 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 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 ‘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 的地方。” 通过交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 心境、遭遇,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中寄寓的 思想感情。
3.选材特点 (1)从题材上看,以写景抒情类诗歌为主。如2013年、2012年、 2011年福建卷诗歌鉴赏选取的都是写景抒情之作。 (2)从体裁和时代上看,以宋代诗词为主,其他朝代的作品也 有所涉及。如2011年福建卷选了清代厉鹗的《晓至湖上》。
【备考策略】 1.建立诗词鉴赏的知识系统 要积累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诗歌,识记诗歌鉴赏的必备知识, 培养语感,树立题型意识,系统梳理诗歌考查的角度,强化规 范作答的意识。
答案: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 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 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 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 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赏析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赏析

(五)
2. B(凉) 3. C(不是通篇直抒胸臆,前面都是寓情于景)
1. D(同为跟随。 A.代词;音节助词 B.用;因为 C.能够,可以; 大约)
4. C(目的是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5.D(‚都反映了‛不恰当,«小石潭记»就看不出‚借酒浇愁‛) 6.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相枕以卧/卧而梦 7.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 前行,时隐时现
(六)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P25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母,家中贫 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 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奋 努力读书,有时晚上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 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 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 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 由参知 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 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足 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三)
1.C(判断动词) 2.B(完全) 3.C(推测无理,前面是大笔勾勒和细处点染,并不 强调具体方位) 4.D(有人比作者更‚痴‛,有误,应为‚还有跟作 者一样痴的人‛) 5.A(从标题及文中‚十里荷花‛之景看,时间不是 ‚初夏‛而应是夏末秋初) 6.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7.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 上(你)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1. B( 名词,奔马 ) 2. C(同为通‚返‛)
(四)
3.D(‚登上泰山后‛有误) 4.B(不能算典型的总一分一总式,因为结尾句并非收束全文的 句子)
5. D(从‚足下久不得仆书‛看,''书信往来频繁‛有误) 6.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 7.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昼,林间仍显得像 黄昏时候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 阳光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4节

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4节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 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的社 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事求是,既不 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拔高。 2.命题规律 (1)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 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2)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 (3)与评论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题型训练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 杜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注】 雪 甫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此诗与作者的《春望》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联系全诗,说说 本诗的主旨。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概括能力。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
2.“评价思想情感”的具体要求 评价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 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3.“评价思想情感”题型的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②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③××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1)忧国伤时 分类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示例 杜牧《过华清宫》 杜甫《春望》 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分类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示例 曹操 《龟虽寿》 陆游 、 《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 怀古》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 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 、文天祥《过零 丁洋》 杜甫《兵车行》 屈原《涉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不要以醉倒为借口不去看花,人生易老,这辈子能 看到几次花开?等到春要归去了,落花满地,绿苔丛生, 再想看就晚了,劝人珍惜美好的时光。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本 答案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

栏 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

开 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
栏 目
加以分析作答。首联,写定林清凉的泉水和空旷的地处所带来
开 关
的好处,山水林壑之美已在不言中;第二联写自己高兴时的脱
屦和敷衾。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这样,
再联系背景,抓住作者罢官失意后寄情山水的心理加以分析
“‘悲虫’也会有‘好音’”的原因即可。
答案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
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乱世离愁
本 课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抒情方式: 用典抒情


思想感情: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情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思想感情: 羁旅异乡之苦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开 生容易答出。回答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抓住关键词语“贤

愚”“谁是”“共一丘”,并联系注释①,进行深入思考。
答案 《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 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3.(2011·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思想感情: 美好易逝、青春短暂

栏 1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目 开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用典抒情

思想感情: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山水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抒情方式: 托物抒情
思想感情: 坚贞不屈、爱国不渝
一起,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2)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
(3)与评论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
关系。
基础:整合·点拨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一、思想感情类
(一)掌握抒情方式,积累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直接抒情与


间接抒情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

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 感)。(意思对即可)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2.考点剖析


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4节
主旨内容包括意义的表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 历主张志向评价。
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 价,要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第4节
基础:整合·点拨
第4节
13.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本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栏 思想感情: 关心、同情百姓疾苦,却无能为力的愧疚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
游憩。②仍:又。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解析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即要在把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


情,用典抒情等。

演练体悟
试指出下面诗句的抒情方式(如是间接抒情,则要指出具体抒情
方式)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抒情方式:_直__接___抒__情_____
思想感情:__年__华__消__逝__、__壮__志___难__酬_______
基础:整合·点拨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苏轼
本 课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栏 目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开 关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词的上片重点写景,词的下片则重点抒情,大意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第 4 节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体验·解读
本 真题体验

栏 1.(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目 开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
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
本 所处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
课 栏
事求是,既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刻意地拔高。
目 开
3.命题规律

(1)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
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
隐居绵山被烧死。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解析 高中教材中有《齐人有一妻一妾》,诗中用典的出处学
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抒情方式: 叙事(细节)抒情
思想感情: 离别之苦、不舍之情
本 课
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栏 目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开 关
思想感情: 边关乡愁
8.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 亡国之痛
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思想感情: 蔑视权贵、傲岸不羁
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考点:体验·解读
第4节
2.(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