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实验25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八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元件,反映透镜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焦距。
由于使用目的和条件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焦距的透镜或透镜组,为了在实验中能正确选用透镜,必须学会测定透镜的焦距。
常用的测定透镜焦距的方法有自准法和物距像距法。
对于凸透镜还可以用位移法(共轭法)进行测定。
光具座是光学实验中的一种常用设备。
光具座结构的主体是一个平直的导轨,另外还有多个可以在导轨上移动的滑块支架。
可根据不同实验的要求,将光源、各种光学部件装在夹具架上进行实验。
在光具座上可进行多种实验,如焦距的测定,显微镜、望远镜的组装及其放大率的测定、幻灯机的组装等,还可进行单缝衍射、双棱镜干涉、阿贝成像与空间滤波等实验。
进行各种光学实验时,首先应正确调好光路。
正确调节光路对实验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学会光路的调节技术是光学实验的基本功。
【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2.掌握透镜成像原理,观察薄凸透镜成像的几种主要情况。
3.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
【实验仪器】光具座(全套)、照明灯、凸透镜、平面反射镜、物屏、白屏等。
【实验原理】1.薄透镜成像公式由两个共轴折射曲面构成的光学系统称为透镜。
透镜的两个折射曲面在其光轴上的间隔(即厚度)与透镜的焦距相比可忽略或者称为薄透镜。
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
凸透镜具有使光线会聚的作用,即当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此会聚点F 称为该透镜的焦点,透镜光心O 到焦点F 的距离称为焦距f 图1(a)。
凹透镜具有使光束发散的作用,即当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偏离主光轴成发散光束。
发散光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f 为该透镜的焦点。
如图1(b)近轴光线是指通过透镜中心部分与主轴夹角很小的那一部分光线。
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可表示为f u 111=+υ (1) 式中u 为物距,υ为像距,f 为透镜的焦距。
u 、υ和f 均从透镜光心O 点算起。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的实验数据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的实验数据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聚在实验室,准备进行一项关于薄透镜焦距测定的实验,哇,听起来很专业吧?其实呢,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平常用眼睛看东西一样。
咱们就拿一个普通的薄透镜来试试,这种透镜可神奇了,能把光线弯曲,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奇妙景象。
于是,我们开始了这场光的旅行。
咱们需要一根直尺、一个光源,还有一个屏幕。
哎,光源是个小玩意儿,像个小灯泡,但它的作用可大着呢。
为了准确测量焦距,我们把薄透镜放在桌子上,然后把光源放在一侧。
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就是我们要测量的地方。
屏幕的设置可是至关重要的,就像在拍照一样,要把焦点对准了,才能拍出好照片。
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焦距?简单来说,就是透镜到光线聚集点的距离。
测量这个距离,简直就是科学界的“寻宝游戏”。
我记得第一次测量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紧张得像个小鹿乱撞,心里想着“别搞砸啊,别搞砸啊”。
可是,没关系,实验就是实验,开心就好。
我们开始慢慢调整屏幕的位置,眼看着图像逐渐清晰,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然后,到了记录数据的时刻。
我们用尺子一量,哇,结果出来了,焦距大约是10厘米,正好在我的预想范围内!大家欢呼雀跃,像中了大奖一样。
这个过程就像在找寻人生的目标,最终找到时那种兴奋,真的是无与伦比。
对了,实验中有个小细节,透镜的放置角度也很重要,放歪了可就麻烦了,就像走路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真是要命。
随着实验的深入,我们还发现,透镜的材料和形状会影响焦距。
这就让我们联想到,人生中也是一样,环境和条件总是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和方向。
想想看,透镜可以是厚的、薄的,各种形状都有,这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各有千秋,各有自己的焦距。
说到这里,有趣的是,实验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数据,有的人抓着我的手说:“你看,我的焦距比你的短!”我说:“哈哈,没事儿,短也有短的好,长也有长的妙。
”这真是个有趣的比较,科学和幽默之间的平衡,让实验室的氛围瞬间活跃起来。
测量薄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测量薄透镜焦距实验报告测量薄透镜焦距实验报告引言:薄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元件,它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如成像、放大等。
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是我们研究透镜特性的基础,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测量薄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一、实验原理薄透镜的焦距是指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或发散的位置。
根据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可以得到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透镜的物距和像距来计算焦距。
二、实验器材1. 薄透镜2. 光源3. 物体4. 屏幕5. 尺子6. 实验台三、实验步骤1. 将实验台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实验台水平。
2. 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的一侧,并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射向透镜。
3. 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物体,并移动物体的位置,直到在屏幕上观察到清晰的像。
4. 使用尺子测量透镜与物体的距离,即为物距。
5. 使用尺子测量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即为像距。
6.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记录每次的物距和像距。
四、实验数据处理1. 将实验中测得的物距和像距数据整理成表格。
2.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计算每次实验得到的焦距。
3. 对焦距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得到了多次测量的焦距数据。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了平均焦距为XX,标准偏差为XX。
可以看出,实验结果的标准偏差较小,说明实验测量结果较为准确。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来源。
首先,光线的折射现象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其次,透镜的制作和形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实验者的操作技巧和观察能力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保持实验台的水平稳定,避免实验台晃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其次,使用光源和屏幕时,要确保光线的直线传播,避免光线的散射和干扰。
此外,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以减小个别误差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薄透镜的焦距,并得到了平均焦距为XX。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7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7页实验目的:1、掌握薄透镜的基础知识,了解薄透镜的几何光学特性;2、学会利用具体实验设备实现薄透镜的焦距的测量;3、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明确测量结果的合理范围。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出射光线会聚的镜头,凹透镜是出射光线会散的镜头。
一个薄透镜可以看成由无限多的圆环形元薄透镜叠合所组成,因此可分析一层圆环形元薄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与像的关系。
做实验时把透镜放在物屏和像屏之间,调整物距和像距,测量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求出薄透镜的焦距。
我们以三种方法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方法一:凸透镜。
取一个凸透镜,用架子尺放置于离明显的小刻度处,在凸透镜前后各放置一张屏,并从激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凸透镜中心穿过。
调节屏板和凸透镜距离,使得光线聚于屏幕上方的一个点,此时称屏板和凸透镜间的距离为物距 $p$,移动屏幕,调节其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得激光束聚于像屏上,此时称屏幕与凸透镜间的距离为像距 $q$。
此时凸透镜产生的像距量 $q_1$ 及式:$$q_1=\frac{f_1}{f_1-p}=\frac{p-f_1}{f_1}$$其中 $f_1$ 为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三:两组共面透镜。
当两组透镜共面时,取中间的透镜作为待测的薄透镜,且两组透镜间距相等,即$d_1=d_2$。
测得物距 $p$ 和像距 $q$ 后,薄透镜的焦距 $f$ 可以用下式求得:$$\frac 1 f=\frac 1 {f_1} +\frac 1 {f_2} $$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器材:将激光装置放在实验台上,亮度适中,使激光束不直接照射眼睛;2. 调节凸透镜位置并测量其焦距:调整三脚架高度,固定凸透镜。
微调测距器,将物移至离镜头 10 ~ 50 cm 的地方,调节屏板到使得激光束聚焦在屏幕上的距离,记录下物距 $p_1$。
升高物体放置架,将屏幕略微下移,调整其位置到使得激光束像直线走向,记录下像距 $q_1$。
重复以上操作 5 ~ 10 次,取平均值作为凸透镜的焦距 $f_1$。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总结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总结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测定薄透镜的焦距,进而了解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测量透镜的物距和像距,利用透镜公式计算焦距,最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焦距数值。
以下将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我们在实验开始前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仪器,包括凸透镜、凹透镜、物体、像纸、尺子、光源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了光源和透镜的位置,保证光线尽可能平行地射向透镜,然后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得在像纸上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清晰的像。
接着,我们分别对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了实验操作,记录了物距和像距的数值。
在数据记录完成后,我们利用透镜公式1/f=1/v+1/u计算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焦距数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比如光线的折射、透镜的表面状态等,这些因素需要我们在实验中进行注意和控制。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测定薄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
透镜作为光学器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在光学仪器、眼镜、相机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此,对透镜焦距的准确测定和理解,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光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较为准确,实验过程也较为顺利。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薄透镜焦距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对透镜的光学性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测定薄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
透镜作为光学器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在光学仪器、眼镜、相机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此,对透镜焦距的准确测定和理解,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光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薄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测薄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薄透镜的物距和像距,计算出其焦距,验证薄透镜公式。
实验器材:
薄透镜、光学台、目镜、卡尺、灯泡、电极丝、透镜架、毛玻璃纸等。
实验步骤:
1.将透镜架放在光学台上,调整透镜架的高度,使透镜的中心与光轴重合。
2.调整灯泡和电极丝的距离,使射出来的光线尽可能平行,并将光线通过透镜。
在透镜另一端放置一张毛玻璃纸。
3.将目镜放到透镜的一侧,在透镜的近焦点处调节目镜,找到清晰的像点,记录下物距和像距的值。
4.再将目镜放到透镜的另一侧,在透镜的远焦点处重复步骤3。
5.通过测量得到的物距和像距,计算出透镜的焦距。
实验结果:
物距p(cm)像距q(cm)
30.1 20.3
50.0 33.1
80.3 53.0
通过计算得到透镜的焦距f的值为14.8cm,14.7cm和14.9cm,取平均值得到透镜的焦距f=14.8cm。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焦距值与理论值十分接近,验证了薄透镜
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中还发现,当物距和像距相等时,透镜的焦
距就是它们的值。
实验反思:
实验中需要在光线测量和数据处理上花费较多耐心和时间,尤
其是射出的光线不够平行时,需要反复调节才能测量到准确值。
此外,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在计算透镜的焦距时,需要对多次
测量的值取平均值,避免因为个别数据的偏差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的像为止,记录物距s与像距s′,由公式(2)求出焦距f ′。
图4 物距、像距法测焦距光路
2.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如图5所示,在待测透镜L的一侧放臵被光源照明的1字形物屏AB, 在另一侧放一面平面反射镜M,移动透镜(或物屏),当物屏AB正 好位于凸透镜之前的焦平面时,物屏AB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 镜L折射后,变为平行光线,然后被平面反射镜反射回来,再经凸 透镜折射后,仍会聚在它的焦平面上,即在原物屏平面上,形成一 个与原物等大、倒立的实像A′B′。此时物屏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等 于待测透镜的焦距,即
屏位臵(缩小像)x3 .
表三 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数据记录表
n 1 2 3
x1 /cm
x2/cm
x3/cm
D=(x1- x0)/ cm
d=(x3- x2)/ cm
fi’/cm
4
5
4. 辅助透镜法测凹透镜焦距
经凸透镜成像位臵x1,经凸凹透镜成像位臵x2,凹透镜位臵x3 .
表四 辅助透镜法测凹透镜焦距数据记录表
普通物理(光学)实验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数据处理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思考问题
实验目的
1.掌握光具座的使用与光学元件等高共轴 调节的方法。
2.学会测量透镜焦距的常用方法,掌握简
单光路的分析。 3.熟悉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
实验仪器
2 5 4 3
1
图1 薄透镜焦距测定实验仪器组成
f s
图5 用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3. 二次成像法(贝塞耳法)
毋须考虑透镜本身 的厚度,因此较准确
物像公式法、自准直法都因凸透镜的中心位臵不易确定而在测量中要 引入误差,用二次成像法来测量凸透镜焦距可以避免这一缺点。如图6所 示,物屏和像屏之间的距离大于,且保持不变,如果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 透镜在物屏和像屏之间必定存在两个位臵能观察到清晰的像,透镜在这两 个位臵之间距离的绝对值为,运用物像的共轭对称性质,可以证明
薄透镜焦距测量实验
薄透镜焦距测量实验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讨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及原理。
薄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其焦距的准确测量对于许多光学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实验原理薄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将入射光线聚焦或发散。
其焦距是从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测量可以通过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完成。
当物体在透镜前方时,产生的像将出现在焦点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装置:•薄透镜•光源•纸屏•尺子实验步骤:1.将光源放置于实验台上,使其发出的光线直射薄透镜。
2.在薄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纸屏,确保离薄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
3.调整纸屏的位置,使得在屏幕上能够清晰观察到透镜产生的像。
4.用尺子测量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重复实验几次,取平均值作为薄透镜的焦距。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测量得到的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出薄透镜的焦距。
该公式为:$\\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其中,f为薄透镜的焦距,d o为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d i为像距离透镜的距离。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薄透镜的焦距,并掌握了测量方法和原理。
薄透镜的焦距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参数,在许多光学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熟练掌握焦距的测量方法,可以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光学现象提供帮助。
希望本实验对于探索光学世界有所帮助。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仪器,凸透镜、光具架、物镜、白纸、尺子、平行光源。
实验原理,薄透镜的焦距是指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汇聚或者看似汇聚的位置。
对于凸透镜来说,焦距为正,对于凹透镜来说,焦距为负。
焦距的计算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架上,调整光具架使得凸透镜与平行光源垂直放置。
2. 在凸透镜的一侧放置一张白纸,调整白纸的位置使得凸透镜的像清晰可见。
3. 测量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即像距v。
4. 移动白纸,使得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变化,再次测量像距v。
5. 测量物距u。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一:像距v1 = 20cm,像距v2 = 18cm,取平均值v = (20+18)/2 = 19cm。
物距u = 25cm。
代入公式1/f = 1/v + 1/u,得到焦距f = 47.5cm。
实验二:像距v1 = 15cm,像距v2 = 14cm,取平均值v = (15+14)/2 = 14.5cm。
物距u = 20cm。
代入公式1/f = 1/v + 1/u,得到焦距f = 40cm。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两次实验测量得到的焦距分别为47.5cm和40cm,两次实验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实验数据比较准确。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测量距离的精度以及光线的折射等因素。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加深了对薄透镜焦距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来确定透镜的性质,为光学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薄透镜的焦距,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将更加熟练地运用光学知识,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的实验报告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的实验报告引言:薄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器件,它具有重要的光学特性,如焦距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测定薄透镜的焦距,并探究焦距与透镜的形状、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块薄透镜、一支光源、一块屏幕和一把尺子。
薄透镜是一种中央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它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
透镜的焦距是指在无穷远处的物体上,透镜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的距离。
实验步骤:1. 将薄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确保光线能够通过透镜。
2. 调整透镜与屏幕的距离,使得在屏幕上可以清晰观察到透镜所成的像。
3. 将透镜与光源、屏幕之间的距离称为物距(u),并记录下来。
4. 移动屏幕,调整距离,直到观察到的像清晰锐利。
5. 记录下此时屏幕与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6.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不同的物距和像距的组合,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数据处理:根据薄透镜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焦距(f)与物距(u)和像距(v)的关系:1/f = 1/v - 1/u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每组数据对应的焦距,并计算出平均值。
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测得了多组不同的物距和像距数据,并计算出了相应的焦距。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焦距与透镜的形状有关。
当透镜的形状变化时,焦距也会相应地改变。
例如,凸透镜的焦距为正值,而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值。
其次,焦距与透镜的折射率有关。
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的度量,与透镜的材料有关。
我们可以发现,当折射率增大时,焦距也会相应增大。
此外,通过对多组数据的平均值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焦距。
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物距和像距对应的焦距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实验误差等因素所致。
通过取平均值,我们可以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得到更可靠的结果。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薄透镜的焦距,并探究了焦距与透镜的形状、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薄凸透镜焦距的测定(附有数据)
薄凸透镜焦距的测定(附有数据)薄凸透镜焦距的测定摘要:薄凸透镜焦距的测定主要可以有⾃准法,物距像距法,共轭法来测定。
讨论了焦距误差的计算⽅法,讨论了各种⽅法的优缺点,清晰像位置判断不确定所引⼊的测量误差,同时分析了改变物距对透镜焦距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
关键词:左右逼近法,同轴等⾼,共轭法,⾃准法,物距像距法,误差分析。
引⾔:凸透镜是各种光学元件中最基本的成像元件,⽽透镜最重要的参量就是它的焦距。
测量焦距常⽤的⽅法有物距像距法(⾼斯法)、共轭法、⾃准直法、辅助透镜法等,各⽅法适⽤的条件不同,测量精度也各不相同,其焦距测量的误差讨论也是多种多样。
⼀、实验任务:1、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3、⽤⾃准法、物距像距法、共轭法测定薄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仪器:GY-1型溴钨灯⼀个,凸透镜L,物屏P⼀块,像屏⼀块,平⾯镜M,⼀维平移底座若⼲,三维平移底座,直尺三、实验原理:A、⾃准法原理:当物体A处在凸透镜的焦距平⾯时,物A上各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不同⽅向的平⾏光束。
若⽤⼀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镜将平⾏光反射回去,则反射光再经透镜后仍会聚焦于透镜的焦平⾯上。
优点:物,像在同⼀焦平⾯上。
操作简单,常⽤作粗测。
缺点:误差⼤。
B、物距像距法缺点:很难确定屏在哪个位置时像最清晰,往往是把屏前后移动,在⼀个较⼤的范围内像的清晰程度都相差不多,像距v很难测准确.⽽且由于光⼼的位置不确定,会造成物距和像距都测不准确,从⽽测出的焦距误差很⼤。
C、共轭法原理:物与像屏之间的距离设为L,⼤于4倍焦距时,薄透镜在物与像屏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O1、O2可以在屏上成像,在O1位置时成放⼤的实像,在O2位置时成缩⼩的实像,O1、O2之间的距离记为d,则透镜的焦距f可以由L、s两个量得到。
五、实验内容:仪器同轴等⾼的调节(1)粗调:先将物、透镜、像屏等⽤底座固定好以后,再将它们靠拢,⽤眼睛观察调节⾼低、左右,使它们的中⼼⼤致在⼀条和导轨平⾏的直线上,并使它们本⾝的平⾯互相平⾏且与光轴垂直。
薄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薄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薄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嗨,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做的薄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呢。
这个实验可有趣啦。
我一走进实验室,就看到那些实验器材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
有一个亮晶晶的薄凸透镜,就像一个透明的小饼干,不过这个“小饼干”可神奇啦,它能让光线玩好多有趣的游戏呢。
还有光具座,那光具座长长的,就像一条铁轨,上面的那些滑块就像是在铁轨上跑来跑去的小火车。
旁边还有蜡烛,那蜡烛就像一个小火把,随时准备给我们带来光明,让光线开始它们的奇妙之旅。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特别兴奋。
我的同桌小明就大声说:“哇,感觉今天要做一个超级酷的实验呢。
”我也跟着说:“是啊,这个薄凸透镜到底有多厉害,今天就可以好好见识见识啦。
”那我们开始做实验啦。
第一种方法呢,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来测焦距。
我们先把蜡烛点燃,那火苗一跳一跳的,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跳舞。
然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的一端,再把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它面对着蜡烛。
我们调整着薄凸透镜的位置,就像在给这个小饼干找一个最舒服的位置。
这时候,我们在透镜的另一边放了一个光屏。
我就想啊,这光屏就像是一个小舞台,光线们要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节目呢。
我们慢慢地移动光屏,哎呀,这个过程可需要耐心啦。
我一边移动光屏一边嘟囔着:“小光屏啊小光屏,你可一定要和光线配合好呀。
”突然,我们在光屏上看到了一个特别小但是很亮的光斑,就像一颗小星星落在了光屏上。
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喊着:“找到了,找到了。
”这时候,从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就是这个薄凸透镜的焦距啦。
我们赶紧拿尺子量了量,哇,这个焦距是多少多少厘米呢。
接下来,我们又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物距像距法。
我们还是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点燃它。
然后又把薄凸透镜放在合适的位置。
这次我们改变了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就像是在和这个小饼干玩距离游戏。
我们把蜡烛慢慢地靠近透镜,就像在小心翼翼地靠近一个神秘的小宝藏。
然后在透镜的另一边找像。
我们找啊找啊,有时候在光屏上看到的像特别大,就像一个巨人。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总结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总结薄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装置,也是实验室中经常进行的实验之一。
通过测定薄透镜的焦距,我们可以对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深入了解光学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次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过程,并探讨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不确定性。
实验的第一步是准备工作。
我们需要一块薄透镜,一个光屏和一个物体,以及一个光源和一把尺子。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先检查薄透镜的表面是否干净,如果有污垢或指纹,应该及时清洁。
同时,我们还需要确定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接下来是实验的核心步骤。
我们首先将薄透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然后调整光源和物体的距离,使得通过薄透镜的光线能够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调整,直到我们得到一个尽可能清晰的像。
在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尺子来测量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光源和光屏之间的距离。
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测得的光源到物体以及光源到光屏的距离,计算出薄透镜的焦距,通过公式f=do*di/(do+di),其中do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di为像到透镜的距离。
其次,我们可以将测得的焦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大,我们需要重新检查实验操作是否存在问题,并找出原因。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实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仪器误差和人为误差,并评估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和讨论。
通过这次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线的传播和折射规律,并掌握了测量焦距的方法。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表明,我们的实验结果基本符合期望,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通过分析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可以找到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是一项有趣且重要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学现象,并掌握了测量焦距的方法。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调节光学系统的基本方法。
3. 了解调节系统共轴的重要性及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薄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u介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不成像。
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测量薄透镜焦距:1. 自准直法:利用透镜的光学特性,通过调节物距和像距,使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透镜的另一侧,从而确定焦距。
2. 物距像距法:通过测量物距和像距,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3. 贝塞尔法:通过移动透镜,使物体成像在像屏上两次,分别得到放大像和缩小像,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计算焦距。
三、实验仪器1. 薄透镜2. 平面反射镜3. 物屏4. 狭缝板5. 光具座6. 刻度尺7.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共轴调节:将光源、狭缝板、透镜、平面反射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各元件的位置,使它们共轴。
2. 自准直法测量焦距:a. 将物屏放置在透镜的一侧,调整物距,使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另一侧的像屏上。
b. 移动透镜,使像清晰,记录物距和像距。
c.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3. 物距像距法测量焦距:a. 将物屏放置在透镜的一侧,调整物距,使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另一侧的像屏上。
b. 记录物距和像距。
c.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4. 贝塞尔法测量焦距:a. 将物屏放置在透镜的一侧,调整物距,使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另一侧的像屏上。
b. 移动透镜,使像清晰,记录物距和像距。
c. 再次移动透镜,使像清晰,记录物距和像距。
d.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五、数据处理1. 自准直法: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平均值,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2. 物距像距法:根据测量数据,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近轴光线:一般使用透镜时,物体都在主光轴附近,入射光线的 入射角很小,这样的光线叫近轴光线。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近轴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或发散,这 时其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叫主焦点F,如下图所 示。每个透镜都有分居透镜两侧的两个主焦点。 焦距:光心O到主焦点F间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每个 透镜有两个焦距。薄透镜两侧的媒质相同时,两个焦距相等。
1
2
3
4
5
平均值
数据处理——组合法
求凸透镜的焦距f及其不确定度
u
1
5
5
ui
i 1
注意:u 为负
v
1 5
5
vi
i 1
f uv u v
5
2
ui u
U A,u t
i1
n(n 1)
U B,u
仪 c
0.08 cm 3
UC,u
U
2 A,u
U
2 B,u
5
2
vi v
U A,v t
i1
n(n 1)
实验原理
3. 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 自准法
将物AB放在凸透镜的前焦平
面上,这时物上任一点发出的
光束经透镜后成为平行光,由 A
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会聚于
B
f
透镜的前焦平面上, 得到一个 B'
大小与原物相同的倒立实像
F
A′B′。此时, 物屏到透镜之间 A '
的距离就等于透镜的焦距f。
2)共轭法 物与像屏距离L大于4倍焦距,即
L1 L2
物屏
A
x
' 0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25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25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25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实验内容教学过程设计一。
讨论1.本实验介绍的测量薄凸透镜的方法有几种?请画出光路图。
本实验介绍的测量薄凸透镜的方法有:(1)自准直法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当物体A处在凸透镜的焦距平面时,物A上各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束。
若用一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平行光反射回去,则反射光再经透镜后仍会聚焦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此关系就称为自准直原理。
所成像是一个与原物等大的倒立实像A′。
所以自准直法的特点是,物、像在同一焦平面上。
自准直法除了用于测量透镜焦距外,还是光学仪器调节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自准直法(2)物距像距法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因为凸透镜可以成实像,所以可以测出物距u 和像距v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3)贝塞尔法(共轭成像法)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如果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l 保持不变,而且l >4f ,当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动时,可实现两次成像。
透镜在x 1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在x 2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中,只要测量出光路图中的物屏与像屏的距离l 和透镜两次成像移动的距离d ,代入下式就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224l d f l-=2.如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凹透镜是发散透镜,所成像为虚像,不能用像屏接收。
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常用辅助凸透镜与之组成透镜组,使能得到能用像屏接收的实像。
其测量原理如下光路图所示。
实物AB 经凸透镜L 1成像于A ′B ′。
在L 1和A ′B ′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L 2,就凹透镜L 2而言,虚物A ′B ′又成像于A ″B ″。
实验中,调整L 2及像屏至合适的位置,就可找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A ″B ″。
因此可把O 2A ′看为凹透镜的物距u ,O 2A ″看为凹透镜的像距v ,则由成像公式可得 111u v f-+= (虚物的物距为负) u v f u v ?=- 由于u < v ,求出的凹透镜L 2的焦距f 为负值。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完整版)
a.粗调。将安置于光具座上的各光学元件靠拢在一起,用眼观察,并调节它们的中心使它们处在同一高度,且连线(光轴)平行于导轨。
…………(1)
式中: 为物距; 为像距; 为焦距。它的正、负规定为:实物、实像时, 、 为正;虚物、虚像时, 为正, 为负;凸透镜 为正,凹透镜 为负。利用上式测定焦距,可以有几种方法,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以外,还可用焦距仪测量。
利用上式时必须满足:
a.薄透镜;
b.近轴光线。
实验中常采取的措施是:
a.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去边缘光线;
(3)位移法
当物AB与像屏的间距 时,透镜在D间移动可在屏上两次成像,如下图所示,一次成放大的像,另一次成缩小的像。
由公式(1)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3)
……(4)
由上两式右边相等得:
……(5)
将(5)式代入(3)式得:
……(6)
式中: 为物与像屏的间距; 为透镜移动的距离。
2.凹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答:由 ,得 。
即
所以总误差可以控制在6%以内,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果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
所以以 为纵轴, 为横轴做出的曲线应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曲率为 。
故 。
b.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
一般透镜中心厚度有几毫米,也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当不考虑透镜厚度时,会有百分之几的误差,这是允许的。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物理实验报告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2、加深对薄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3、学会使用光学仪器进行测量和读数。
4、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薄透镜成像公式当薄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其成像公式为:$\frac{1}{u} +\frac{1}{v} =\frac{1}{f}$,其中$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
2、自准直法当物屏上的物点位于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时,从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成为平行光,若在透镜另一侧放置一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再次通过透镜后成像于物屏上,此时物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透镜的焦距。
3、物距像距法当物距和像距分别为$u$和$v$时,通过测量物距和像距,利用成像公式可计算出透镜的焦距$f$。
4、共轭法移动凸透镜,在物屏和像屏上分别得到大像和小像,根据物像共轭关系,即大像的物距等于小像的像距,大像的像距等于小像的物距,可列出方程组求解出焦距$f$。
三、实验仪器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屏、像屏、平面反射镜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一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物屏,并在凸透镜与物屏之间插入平面反射镜,使平面镜与光具座垂直。
(2)移动物屏,使物屏上的物点位于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此时在物屏上会出现一个与物等大、倒立的清晰像。
(3)测量物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f_1$,重复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2、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光源、凸透镜和像屏,使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一侧,像屏位于凸透镜的另一侧。
(2)移动凸透镜,使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像屏上成清晰的像。
(3)分别测量物距$u$和像距$v$,根据成像公式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f_2$,重复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3、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光源、物屏、凸透镜和像屏,使物屏和像屏之间的距离大于$4f$。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总结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总结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这实验可真是超级有趣啊!
在实验过程中,就好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小世界。
你得小心翼翼地摆弄那些仪器,就像呵护宝贝一样。
看着光线透过透镜,那感觉,哇,就像是看到了魔法在眼前发生。
你想想看,通过各种方法去测量焦距,不就像是在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吗?有时候用成像法,嘿,那成像的过程就像画画一样,一点点呈现出清晰的图像,然后你就能找到那个关键的焦距啦。
还有自准直法,哇哦,感觉自己就像是个超级侦探,在寻找那个隐藏的线索。
做这个实验可不能马虎,每一个步骤都得认真对待。
稍微有点偏差,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就像走钢丝一样,得稳稳当当的。
实验中遇到困难那也是常有的事儿,但咱可不能怕呀!得鼓起勇气去面对,去解决。
这就好比爬山,虽然过程中会累会遇到阻碍,但当你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一切都值啦!
经过一番努力,当你最终得到那个准确的焦距数据时,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就好像你攻克了一座坚固的城堡,那种喜悦难以言表。
总的来说,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真的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
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光学的奥秘,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实验,它需要我们的耐心、细心和智慧。
所以,还等什么呢?大家都快来试试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5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讨论
1.本实验介绍的测量薄凸透镜的方法有几种?请画出光路图。
本实验介绍的测量薄凸透镜的方法有:
(1)自准直法
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当物体A处在凸透镜的焦距平面时,物A上各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束。
若用一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平行光反射回去,则反射光再经透镜后仍会聚焦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此关系就称为自准直原理。
所成像是一个与原物等大的倒立实像A′。
所以自准直法的特点是,物、像在同一焦平面上。
自准直法除了用于测量透镜焦距外,还是光学仪器调节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自准直法
(2)物距像距法
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因为凸透镜可以成实像,所以可以测出物距u和像距v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3)贝塞尔法(共轭成像法)
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如果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l 保持不变,而且l >4f ,当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动时,可实现两次成像。
透镜在x 1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在x 2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中,只要测量出光路图中的物屏与像屏的距离l 和透镜两次成像移动的距离d ,代入下式就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224l d f
l -=
2. 如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
凹透镜是发散透镜,所成像为虚像,不能用像屏接收。
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常用辅助凸透镜与之组成透镜组,使能得到能用像屏接收的实像。
其测量原理如下光路图所示。
实物AB 经凸透镜L 1成像于A ′B ′。
在L 1和A ′B ′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L 2,就凹透镜L 2而
言,虚物A ′B ′又成像于A ″B ″。
实验中,调整L 2及像屏至合适的位置,就可找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A ″B ″。
因此可把O 2A ′看为凹透镜的物距u ,O 2A ″看为凹透镜的像距v ,则由成像公式可得 111u v f
-+= (虚物的物距为负) u v f u v ⋅=
- 由于u < v ,求出的凹透镜L 2的焦距f 为负值。
3.实验测试前,如何调整“共轴等高”?
可分两步进行。
①粗调:
先将透镜等元器件向光源靠拢,调节高低、左右位置,凭目视使光源、物屏上的透光孔中心、
透镜光心、像屏的中央大致在一条与光具座导轨平行的直线上,并使物屏、透镜、像屏的平面与导轨垂直。
测量凹透镜焦距 O 1 O 2 A B ′ v L 1 u B A ′ A ″ B ″
②细调:
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
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4f 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
若物的中心P
偏离透镜的光轴,则所成的大像和小像的中心P ′和P ″将不重合,但小像位置比大像更靠近光轴(如下图所示)。
就垂直方向而言,如果大像中心P ′高于小像中心P ″,说明此时透镜位置偏高(或物偏低),这时应将透镜降低(或把物升高)。
反之, 如果P ′低于P ″,便应将透镜升高(或将物降低)。
调节时,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调节透镜(或物)的高低,逐步逼近光轴位置。
当大像中心P ′与小像中心P ″重合时,系统即处于共轴状态。
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再次观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
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对不允许在变动。
4.实验中,用什么测量方法确定清晰像的位置?
能够正确判断成像的清晰位置是光学实验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为了准确地找到像的最清晰位置,可采用左右逼近法读数。
先使像屏从左向右移动,到成像清晰为止,记下像屏位置,再自右向左移动像屏,到像清晰再记录像屏位置,取其平均作为最清晰的像位。
二、预习检查提问问题:
1.本实验指导书介绍了几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2.什么是“自准直法”?它的光路成像有什么特点?
3.实验中,“同轴等高”调节可用什么方法进行细调的?
4.用什么方法确定清晰像的位置?
5.你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能体现“左、右逼近法”判断清晰像位置的思想吗?
6.已知凸透镜焦距为f ,要用此透镜成一物体放大的实像,物体应放在离透镜中心多远的地方?成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又应放在多远的地方?
三.课后思考题
1.用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时,平面镜M 起什么作用?M 离透镜远近不同,对成像有无影响?
提示:没有平面反射镜能不能在物屏上成像?平面反射镜的远近对所成像的清晰度和亮度有没有影响?
2.从“自准直法”光路图,我们知道,物距、像距和焦距三者是相等的,如果把三个量代入透镜成像公式会出现什么情况?满足薄透镜成像公式吗?请给予解释。
3.为何在测凹透镜焦距时,先使凸透镜成一缩小的实像?当放上凹透镜后,这个像位于凹透镜的焦点之外还是之内?为什么?
4.使用1字物屏、平面反射镜、凸透镜、白屏各一块,设计一个用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的实验,作出光路图,写出实验原理。
提示:依据自准直法的成像特点和借助凸透镜测凹透镜焦距的方法。
5.在“贝塞尔法”测量中,为什么要求l 〉4f ,等于或小于行不行?请给予解释。
提示:从光路图有u +v = l ,把此式联立透镜成像公式,消去变量u ,解出v 的表达式来分析。
6.如何推出“贝塞尔法”测量的透镜焦距f 的计算公式?
提示:根据上题可得到u 1=v 2和u 2=v 1,然后根据光路图可求出u 1=(l-d )/2和v 1=l -u 1=(l+ d )/2,最后代入成像公式并整理便可得到f 的实验测量公式(4-25-2)。
7.在应用“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时,要求l 〉4f ,那么l 大多少才好?是不是越大越好? 提示:根据“共轭法”测量透镜焦距f 的计算公式,求出不确定度传递公式来分析。
P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