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良渚博物院认识实习报告
良渚博物馆研学作文
良渚博物馆研学作文篇一《走进良渚博物馆:一场奇妙的研学之旅》良渚,这个听起来就带着神秘气息的名字,一直吸引着我。
终于有机会去良渚博物馆研学啦。
一到那儿,我就被博物馆的外观给吸引住了。
它就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个巨大石头块儿,又奇特又低调。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精美的陶器。
我像个好奇宝宝似的,凑到玻璃展柜前,眼睛都快贴上去了。
这里有个长得特别古怪的陶器,像个大肚子的葫芦,但是身上又有好多歪歪扭扭的花纹。
我就站在那儿,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它,心里想着这古人咋做出这么个东西的呢。
这陶器上的花纹,一条扭着一条,就像是在参加一场怪诞的舞蹈比赛。
我脑袋里甚至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古人坐在泥土旁边,一边捏着陶土,一边嘴里嘟囔着,这花纹得画得再怪点才好。
再往前走,就到了玉器的展示区。
那些玉器呀,简直能闪瞎我的眼。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玉琮,它四四方方的,中间有个大孔。
玉琮上雕刻着好多精细的图案,像是小人又像是神兽。
我凑过去看,围着它转了好几圈,想把每个图案都看清楚。
这雕刻的线条非常细腻,感觉当时的人肯定用了超级小的工具,一点点挖刻出来的。
我突发奇想,要是我有这个手艺,那可就不得了啦。
我仿佛看到自己成了一个古代的玉器工匠,手里拿着小刻刀,眼睛瞪得老大,在一块玉上精心制作。
不过我一想到我那笨手笨脚的样子,估计还没开始刻就得把玉给弄碎了。
哈哈。
这个玉琮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温润的光,我想它一定也有着特别的故事。
一直到离开博物馆,我脑子里还都是那些奇特的展品呢。
这次良渚博物馆之旅真的超级有意思。
篇二《探秘良渚:良渚博物馆研学有感》良渚博物馆像是一个藏满宝藏的神秘古堡,我一头就扎进了这个充满惊喜的研习之旅。
在博物馆里我一路看一路惊叹。
有个角落放着一些石制的工具,粗看没什么特别,就是一些石头嘛。
可当我仔细一研究,不得了。
那些石头被打磨得非常光滑,一看就是用过不少次。
我想象着几千年前的良渚人,拿着这些石头去打猎,去开垦土地。
浙江良渚博物院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建筑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建筑设计及建筑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内涵的了解,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使用人群的各类建筑的感受。
二.参观项目:(1)浙江良渚博物院(老师带队参观)(2)浙江良渚良渚玉鸟流苏商业街(老师带队参观)(3)浙江美术馆(老师带队参观)三.实习时间:12月28日四.实习收获和总结第一站——浙江良渚博物院在前往良渚博物院前,大家对这所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十分好奇,于是通过互联网我们初步的了解到良渚博物院的建筑出自英国首席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
他算是和安藤忠雄、赫尔佐格等齐名的建筑大师,他偏爱素色主义追求“少即是多”,他设计的建筑不仅能够表达出素净的美外,还能让他的作品很好地融合至当地环境。
良渚博物院可谓是他手中的经典之作。
当我迈下校车,第一眼便被这座的外光深深震撼,仿佛看到的是一堵高耸的城墙屹立在此,他的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十分简洁而流畅,虽已入冬周边的环境不似春般美丽,但灰白色的墙面与泛黄的草地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仿佛建筑自然而然拔地而起。
建筑用地地面由和建筑相同材质的石块铺成,很好的过度了建筑与环境的衔接。
临近建筑,我们通过一座石桥走近建筑,石桥两边以厚实的石块围合而成,洁简而不失典雅。
走近建筑大门,大门依旧以同样简洁的风格,没有任何的修饰简单的在墙体上开一长方形的门洞。
却给人一种大气,浑厚的感觉。
在建筑的大门口,我们看到了建筑的成体平面图,在空间上戴卫·奇普菲尔德同样没有做复杂的空间分隔,在大体上由四个长方形交错组成,在空间上的造诣让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我往常的设计作业中,往往我将空间上的布局分隔看的十分重要,而忽视了建筑最主要的东西。
导致在最后空间上虽然错综复杂但是空间的复杂不仅影响了交通流线的流畅,也限制了在造型上的多元化,最终设计的建筑也失去了原本想要达到的效果。
良渚博物馆研学之作文旅作文
良渚博物馆研学之作文旅作文篇一《良渚研学之旅:探秘古老文明》去良渚博物馆研学那可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
刚到博物馆门口,就看到那建筑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感觉像是在跟几千年前的良渚人打个现代招呼。
一进门,就被那一件件精美的陶器和玉器吸引住了。
就说那陶器上的花纹吧,弯弯曲曲的,像河流又像神秘的小路。
我凑近了一个陶器仔细瞧,那花纹刻得可真是精细。
有个纹路看起来像是水波,一圈圈向外扩散,我感觉自己都能想象到当时良渚人在水边看着这波纹作画的情景呢。
旁边有个小朋友就说,这是不是当时盛水的,然后良渚人看着水就想把波纹画上去了,我还真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
在玉器展厅的时候更有意思。
那些玉器好多都是绿莹莹的,透着一股神秘劲儿。
我在一个玉琮前站了好久,那玉琮四周的雕刻太复杂了,各种人脸兽面的图案组合在一起。
我瞅着那些图案就琢磨,这得费多大功夫雕出来啊。
突然旁边一个同学指着说这个看起来像外星人,大家哄堂大笑。
不过仔细看,那玉琮上的图案确实有神秘的感觉,大大的眼睛,奇特的嘴巴,说不定良渚人还真见过什么古怪神奇的东西呢。
在博物馆里还有好多的模拟场景,像良渚人的生活场景,有人在种地,有人在织布。
我盯着织布的那个小泥人看,就想着这布织出来得多粗糙啊,结果旁边展品里有块布的残片,比我想象中细密多了。
这良渚人的手艺可真是不简单。
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还在回味这些看到的东西,良渚文明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一次研学根本探不完,我还想再来深入了解。
篇二《良渚之旅:博物馆之趣》良渚博物馆研学之旅就像一场穿越之旅。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入这个博物馆时,就像一脚迈进了良渚的世界。
在馆内,我就像个好奇宝宝到处乱窜。
走到一个展示良渚人打猎工具的展柜前时,我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
那些石制的箭镞有大有小,我在想良渚人是不是得根据不同的猎物使用不同的箭镞呢。
这时我听到有导游解说这箭镞的尖,说是打磨得很讲究,这样才能轻易地穿透猎物的皮肉。
我又仔细观察那箭镞的尖,真的很锋利的样子。
研学作文去良渚遗址博物馆
研学作文去良渚遗址博物馆
《有趣的良渚遗址博物馆研学之旅》
哎呀呀,那天我们去良渚遗址博物馆研学啦!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体验呢!
一到博物馆门口,哇塞,那建筑看起来就特别有感觉,好像在跟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一进去,我就被各种各样的文物给吸引住了。
就说那个玉琮吧,那么精致,上面的纹路简直绝了,我当时就在想,古代的人咋这么厉害呢,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
然后我们跟着讲解员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模拟的挖掘现场,嘿,可逼真了!感觉就像自己真的在考古现场一样。
我就在那盯着看了半天,想象着考古学家们小心翼翼地挖掘宝贝的样子。
讲解员还跟我们说了很多关于良渚文化的知识,什么水稻种植呀,城市规划呀,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原来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得这么有模有样啊!
在一个展厅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很大的陶罐子,哎呀妈呀,那个大呀,我都在想这得装多少东西呀。
我走近仔细瞅了瞅,上面还有些奇怪的图案呢,也不知道是啥意思。
我就在那琢磨了好一会,旁边的同学都笑我太较真啦。
逛着逛着,我们来到了一个互动体验区,哈哈,这可好玩了。
我们可以试着去制作陶器,我那个手呀,笨笨的,折腾了半天也没弄出个像样的形状来,不过还是玩得很开心呀。
最后要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眼,心里想着,这次研学可真是让我大涨见识呀,良渚遗址博物馆,我肯定还会再来的!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带爸爸妈妈来看看,让他们也感受感受这神奇的良渚文化!嘿嘿,这就是我的良渚遗址博物馆研学之旅,真的是太有意思啦!。
游良渚博物馆有感作文
游良渚博物馆有感作文游良渚博物馆有感作文(通用6篇)游良渚博物馆有感作文1一年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终于到了,这次的目的地是——良渚博物馆。
今天早上,一周一次年级集会上,戴老师说:“今天下午我们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午12点40分在这里集合。
”一转眼,到了中午,我们排队去集合点集合,上了公交车,车子开了1个小时多,终于到了。
下了车,一座白色的建筑,大门上是一块匾,上面写着“良渚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有3个展厅,在门外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进了第一个展厅。
第一展厅里,有很多的黑陶贵耳壶、饮器、石刀、绢片、丝线在玻璃做的透明盒子里,墙上有这些物品的介绍,有很多的用投影照出来的灯光,显得特别好看。
解说员阿姨在一边说:“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文化,1936年在余杭市良渚镇发现而命名。
”我才知道了它的由来。
随后,又走到了第二展厅里,一些玉琮和玉钺在玻璃盒子里,显得非常醒目,这是良渚文化精神文明的象征,玉琮和玉钺上,有很多细小的精美的花纹。
这时,侯一文的妈妈来了,为我们介绍:“良渚时期,玉被赋予神圣的品格,以琮、璧、钺为代表的五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灵物是神圣的法器,但也是维系社会等级与秩序的重要礼器,是世俗权利的象征。
”我们参观完了,又来到了第三展厅——墓葬,是人死后的归宿,墓葬的规模不同,有的很窄,有的很宽敞。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参观完了,通过这一次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使我感受到了祖国历史的悠久和灿烂的文化。
我和同学们上了公交车,高高兴兴的回学校了。
游良渚博物馆有感作文2良渚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在姑姑的带领下我们几个人一起去了良渚博物馆,那里真是五花八门,里面分为13个馆,有展厅,有庭院,有商店良渚博物馆里有许多古国的物品,它分为三大展厅,第一大展厅《发现求真》:从施昕更先生,到苏秉琦先生感叹“古杭州”再到良渚古城“石破天惊”,以时空为坐标穿越展示考古学家发现良渚遗址、认识良渚文化,确立良渚文明的七十年考古历程。
良渚博物馆观后感
良渚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良渚博物馆。
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殿堂,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静静地向每一位访客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
宽敞明亮的展厅,精心布置的展品,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良渚文化遗址沙盘模型,它生动地展现了良渚古城的规模和布局,让我对这座古老城市的整体面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我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玉器。
良渚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令人惊叹不已。
那些玉琮、玉璧、玉钺,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神灵的敬畏。
玉琮上精美的神人兽面纹,线条流畅,刻画细腻,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玉器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
在众多的展品中,陶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良渚的陶器造型多样,有罐、壶、盆等。
其表面的纹饰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古朴之美。
通过这些陶器,我仿佛看到了良渚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他们用这些器具烹饪、储存食物,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除了玉器和陶器,博物馆里还展示了大量的石器、骨器等。
这些工具虽然看似粗糙,但却见证了良渚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勤劳和智慧。
他们用石器开垦土地,用骨器制作生活用品,一步步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良渚文明有着完善的水利系统。
这一系统的规模之大、设计之精巧,让我对古人的工程技术水平有了全新的认识。
水利系统的存在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也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充分展示了良渚先民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辛与不易。
在观看展品和阅读介绍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良渚先民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付出的努力。
良渚文明虽然已经远去,但它留下的宝贵遗产却永远熠熠生辉。
良渚博物馆实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良渚博物馆实践报告篇一:良渚博物院考察报告良渚博物馆考察报告良渚博物馆考察报告——从(:良渚博物馆实践报告)博物馆空间设计角度出发良渚博物馆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良渚美丽洲公园内,是距离紫金港校区较近的一座颇具特色的博物馆。
良渚博物馆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类或同时期文明中的地位。
与其良渚文明的专业展馆齐名的是良渚新馆的设计与其展示风格。
对石器、玉器、漆器、陶器等器物不甚了解的我参观良渚博物馆只能感受到它们带给我古朴、文化积淀厚重的感觉,留下的更多是对其展馆外墙设计、空间布局、内部展厅布置、空间符号元素等空间设计方面的惊叹,因此此份博物馆考察报告主要从良渚博物馆的空间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文字资料,呈现一份初步的考察报告。
一、概况良渚博物馆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3个常规展厅、1个临时展厅以及文物专用库房和为公众开放的休闲场所等功能区块。
建筑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被称为“收藏珍宝的盒子”。
整个建筑凸显简约、粗犷、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景观与自然的结合,在依山傍水、野草凄凄的景致中,置于蓝天白云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和。
建筑外墙全部用黄洞石砌成,远看犹如玉质般浑然一体。
院内穿插设计了三个天井式主题庭院,运用中国园林建筑的元素,给人以温馨之感,在厚重中添加灵动的生活气息。
在馆外看整体建筑,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简洁而流畅,颇有西方极简主义的风格,周围绿树怀抱,流水晶莹的铺在碧绿的草坪上,晚春的气息仍未散去,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相映成趣。
二、建筑设计良渚——美丽的岛,建筑融入整体环境,因地而生,和谐内敛。
用平实、单纯的体块组合来表现对当地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呼应关系,通过建筑传递文化信息,是对良渚博物馆建筑精到的形容。
良渚博物馆考察报告
良渚博物馆考察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科创大类良渚博物馆考察报告杜颖(科创3110000239)距离浙大紫金港校区并不遥远的良渚镇,是一个拥有诗意名字的普通的小镇。
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先生的一个发现,让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熟知,良渚镇亦从此伴随着拥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良渚文化声名远播。
2011年11月我曾作参加学校的社团志愿者活动在良渚博物馆协助工作数日。
良渚博物馆坐落在良渚镇荀山边上,山与馆之间围着水塘,颇有美丽洲的味道。
既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又完全融入自然山水之中,与周边环境得体的对话,使之成为一道“自然的”风景。
博物馆内设一个序厅和三个展厅,共展出良渚文化器物 400 余件。
序厅以“文明曙光”四个鎏金大字最为醒目,整个序厅的墙面用块石叠砌成壁,并施以不同的颜色分别示意三个社会发展阶段。
从序厅右转便进入第一展厅“发现求真”,主要介绍了良渚遗址的发现、良渚文化的命名、文物的出台和认识。
第二展厅“良渚古国”设于博物馆主楼二层东侧,在以良渚文化时期古老的原始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大幅背景壁画场景中,复原了当时的快轮制陶生动场面。
良说明当时的制陶匠师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已经发明了快轮制陶技术,不仅提高了工效。
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而且在工艺方面也日益精致规整,创造出一系列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陶器群,制陶业达到了它的繁荣昌盛时期。
该展厅用6组展柜展示着良渚文化部分精品器物,有制作规整的陶器、雕琢精美的玉器及磨制精细的石器。
每两组展柜之间都有一组灯箱图片相连,选择的是一些不收藏在良渚馆精美陶器、玉器照片。
陶器部分,除展出各种类型的陶器外,还展示了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如单把杯、椭圆形豆、罐等,尤以一件刻划着8个符号的刻文黑陶罐为最,被称为“前所未见的珍品。
”从介绍可知,展品以良渚镇出土的陶器、玉器为主。
良渚文化稍晚于龙山文化。
分布于钱塘江下游和太湖地区。
出土陶器多泥质轮制的黑陶。
良渚博物馆
“良渚博物馆”考察报告良渚博物馆是一座综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与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坐落在良渚镇荀山边上,山与馆之间围着水塘,颇有美丽洲的味道。
博物馆内设一个序厅和三个展厅,共展出良渚文化器物400余件。
序厅以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文明曙光”四个鎏金大字最为醒目,整个序厅的墙面用块石叠砌成壁,并施以不同的颜色分别示意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最下层代表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上层代表的是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时代,中间一层突出体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文化,每层上面都刻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纹饰与器物。
石壁上嵌着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的题词——“文明曙光”,作为基本陈列的名称,为全馆所展示内容起到提纲挈领之意。
2010年5月至10月份的临时展厅是“陕西古代陶俑艺术展”。
陕西是我国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代最长的省份。
先后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达1100多年。
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存,使陕西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俗话说:“江南才子山东将,陕西黄土埋崖上”,在这里,曾经叱咤一时的历史角色退场了,“厚葬”是对他们最隆重的纪念。
那些生活中最富情趣、最显赫的一幕幕,定格成为陶土塑成的“俑”,陪伴主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前的高贵生活。
公元前五世纪前后,陶俑取代人殉,这一丧葬习俗的改变时中国历史的进步。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以下九种藏品。
1、“童子沐浴桶”:宋,高4.3cm,径5.7cm,1978年陕西省旬邑县城关镇出土。
造型生动的陶塑儿童在宋代流行,与宋代七夕的节日习俗有关。
当时的富贵人家每逢七月初六、初七之夜,供奉的并非人们熟悉的“牛郎”、“织女”,而是一种泥孩儿,有祈生男孩的用意。
2、“彩绘喇叭女立俑”:汉,高31cm,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女佣以巾裹头,身着深衣深衣宽大的下摆形如喇叭裙,不仅增加了俑的稳定性,更营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美感。
汉代著名美女赵飞燕以体态轻盈、腰肢纤细而深得汉成帝的宠爱。
良渚文化博物馆
良渚文化博物馆清晨细密的秋雨裹着凉爽的秋风,陪伴着我们一同踏上去学校组织的探索良渚文化博物馆--“与秋天拥抱和快乐同行”秋游实践活动。
在诗情画意的秋天一起去亲密接触大自然,欣赏秋天的美景,怎能不让我们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呢?随着一路欢快的笑声,我们来到了良渚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外墙采用了黄色的条石装饰,在初晨一丝薄薄雾色的映衬下,远看整座建筑就犹如一块大大的美玉,馆边的垂柳桂香轻抚着娇艳欲滴的小花花瓣和柔软的草坪,灵动缥缈如画的景色把良渚文化博物馆的儒情雅趣都尽显于我们眼前,让每位同学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文化穿越的完美融入。
步入博物馆内,这里共设了一个序厅和三个展厅,其中设计师还特别设计了三个天井式的主题庭院,庭院周围长廊环绕,一鞠池水与造型为玉琮和玉璧的石砌结合,把中国园林建筑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
博物馆珍藏着良渚文化器物400余件,在序厅醒目的文明曙光四个鎏金大字下,三种不同的颜色的条石,分别代表了三个时代的社会发展阶段:最下层代表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上层代表的是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时代;中间一层突出展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文化,每个时代层上面都刻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丽纹饰与精美器物。
我们在讲解员阿姨的介绍下,慢慢的一路走一路欣赏,认真地做着记录,知道了原来一件件制作精美的玉琮、璧、瑛、符、镯等都是祭祀用的礼器,而刻有蝉、鸟等动物玉器的图形是远古时期良渚人日常的图腾配饰,这些玉器的温润、雕刻出玲珑剔透的精美图案和神秘莫测寓意让我们小队的同学叹为观止!参观完良渚文化博物馆,我们不禁在想,为什么良渚文化博物馆的馆名中会有“文化”两个字呢?为什么不用“历史”或“自然”?这里所指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带着疑问我们专门查阅了资料,知道了只有文化可以指引我们通过不同时空,清晰的看到当时的时代社会脉络,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一件件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甚至是简陋的农业生产工具;一件件我们在现在看来都是巧夺天工的精美玉器,都能让我们现代人了解远古时期人们在生活中所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和风俗,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先在所处的时期最缺乏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我们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因为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需要,才会去追求、去创新!我们国家正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新一代少年要学习和掌握的文化,是我们学生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的目的!秋天的阳光透过树影细细碎碎地撒在铺满银杏和香枫树落叶的草坪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会让我们有一种仿佛身处童话般幻境的错觉。
良渚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重要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200年。
它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良渚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良渚文化遗址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良渚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良渚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良渚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实践目的(1)了解良渚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2)探究良渚文化的艺术特点、工艺技术和生活习俗。
(3)分析良渚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探讨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价值。
三、实践过程1. 考察良渚遗址我们首先参观了良渚遗址,这里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遗址现场,我们看到了大量的良渚文化遗迹,如宫殿基址、大型墓葬、水利设施等,感受到了良渚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2. 参观良渚博物院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良渚文化,我们还参观了良渚博物院。
博物院内陈列了大量的良渚文化文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等,使我们深入了解了良渚文化的艺术特点、工艺技术和生活习俗。
3. 采访专家学者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采访了良渚文化研究专家。
他们从专业角度为我们解读了良渚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使我们对良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参与互动体验为了让我们更加贴近良渚文化,我们还参与了互动体验活动。
通过亲手制作陶器、绘制彩陶,我们感受到了良渚文化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成果(1)深入了解良渚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2)掌握良渚文化的艺术特点、工艺技术和生活习俗。
(3)认识到良渚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启示。
2. 体会(1)良渚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良渚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良渚博物馆观后感作文篇一《走进良渚博物馆:一次奇妙的历史探寻之旅》前几天去了良渚博物馆,那体验就像掉进了一个装满宝藏和神秘故事的大盒子。
一进博物馆,那场面就跟打开了哆啦A梦的任意门似的,呼的一下就回到了良渚时期。
在大厅里就有一个超大的良渚古城的模型,那时候我就凑上去看,眼睛瞪得像铜铃。
这个模型做得那叫一个细致,城墙上的小石块看着都跟真的似的,我还试着找城里面的房子呢。
沿着展示路线往前走,看到那些良渚的陶器。
有个陶罐,上头的花纹就像良渚人留下来的密码。
我当时就站在那研究,那纹路弯弯曲曲的,乍一看像我家那只小猫咪乱抓沙发留下来的印子。
但是仔细瞅呢,发现这纹路其实特别有规律,可能是当时良渚人拿着自制的小工具一点点刻上去的,就这么个小罐子,感觉包含了古人不少的心思。
再看旁边的玉琮,那玉质温润得很。
我在想,这么个精致的东西,在以前得花多少功夫制作啊。
而且它的形状方方正正的,中间还那么大的孔,良渚人的钻孔技术肯定很厉害,在那个没有现代工具的时代,这就跟魔法似的。
我在博物馆里走着,仿佛看到良渚人穿着他们的衣服,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打猎、做陶器。
他们那种质朴又充满智慧的生活,就一点一点展现在我眼前。
感觉自己不是在参观博物馆,而是在良渚人的村落里串门子。
这一趟下来,我从最开始只是好奇这个博物馆有啥好玩的,到最后被良渚文化深深吸引。
这就像我本来只是想去邻居家借个醋,结果一不小心吃到了山珍海味。
良渚博物馆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机会还得再来好好瞧瞧这千年前的独特文化。
篇二《良渚文化探秘:我在博物馆的神奇之旅》你说这良渚博物馆啊,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说书场,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我进去的时候,人还不算多。
那第一间展厅里就展示了好多良渚时期的工具。
有一把简陋的石斧,这石斧看着简单啊,但我设身处地想了想。
在良渚那个时候,人们拿着这个砍树。
于是我就盯着石斧,想象着一个良渚人,光着膀子,瞪大了眼睛,使劲挥舞着这石斧砍向一棵大树。
良渚博物馆观后感
良渚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揣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走进了良渚博物馆。
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体验了一场古老文明的盛宴。
刚到博物馆门口,那独特的建筑外观就吸引了我。
它的造型简洁而大气,融入了良渚文化的元素,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去,想要一探究竟。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浮雕墙,上面刻绘着良渚先民们的生活场景。
他们有的在捕鱼,有的在耕种,还有的在制作陶器,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遥远而又鲜活的历史。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来到了“水乡泽国”展厅。
这里展示了良渚时期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看到了良渚古城的模型,那规整的城墙、纵横交错的河道,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现代工具的时代,他们是如何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建造出如此宏伟的城市的呀!展厅里还陈列着许多良渚时期的玉器,那精美的工艺简直让我目瞪口呆。
其中有一件玉琮,上面刻着神秘的神人兽面纹,线条细腻流畅,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凑近仔细观察,那玉质温润光滑,历经几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据说这些玉器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良渚文明的高度发展。
在“文明圣地”展厅,我了解到了良渚古城的布局和功能。
有宫殿区、内城、外城,还有水利系统。
那水利系统可太厉害了!它由堤坝、水闸和运河组成,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农田。
看着那些复原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了良渚先民们在水利工地上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挥汗如雨,却为了家园的安定和繁荣而不懈努力。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件黑陶豆,它的造型别致,像一个倒扣的小碗,上面还有精美的花纹。
我忍不住想,当时制作这件陶器的工匠,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的艺术家一样,怀着对美的追求和热爱,用心地去雕琢每一个细节呢?也许在他的心中,这件陶器不仅仅是一件生活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的表达。
良渚博物馆研学之作文旅作文
良渚博物馆研学之作文旅作文篇一《良渚博物馆研学:奇妙之旅》去良渚博物馆研学之前,我就满脑子好奇,就像小猫看到毛线球一样,心里直痒痒。
我想啊,那儿到底藏着多少古老又有趣的玩意儿呢?到了博物馆,一进门就感觉像是钻进了时光隧道。
展现在眼前的那些古老文物,每一个都像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瞅见一个陶器,就凑得很近去看。
这陶器粗粗一看,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我仔细瞧,发现上面有着像小漩涡一样的纹路。
那纹路弯弯绕绕的,像是有人拿着一根很细的树枝在陶泥还软乎的时候,一笔一笔精心画上去的。
我在那看的时候啊,就忍不住想,几千年前的那个工匠一定特别有耐心,搞不好他在画这个的时候,旁边还有个小伙伴在给他加油或者捣乱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感觉自己就像个探险家,在良渚的古老世界里东挖挖西找找。
那些玉器也特别吸引人,每一块玉的形状都不简单。
有的像小鸟,那尖尖的嘴和展开的翅膀,刻得可细致了。
我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怕错过了某个小细节。
在一个展柜前,我差点撞到玻璃上,因为我只顾着看里面的大玉琮了。
这个玉琮上,有好多像大眼睛一样的图案,看起来既神秘又有点可爱,就像古代的神灵在通过这个玉琮偷看我们现在的世界呢。
从一个展厅走到另一个展厅,我脑袋里的问题越来越多。
那些古人到底是咋生活的呢?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们现在一样,会为了吃什么而发愁呢?在良渚这种地方生活,一定有很多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乐趣和麻烦。
这一趟研学下来,就像在良渚的历史长河里畅游了一番,可太有意思了,感觉以前上课书上看到的那些干巴巴的知识,一下子都活过来了。
篇二《良渚博物馆的惊喜之旅》良渚博物馆啊,那就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大宝库。
我去那儿研学之前,心里想着大概就是些看不懂的破石头烂罐子呗。
嘿,去了才知道,我这想法可是大错特错了。
一进入博物馆,我就被那些展品的摆放方式给吸引了。
咱就说那个模拟良渚人居住场景的地方吧。
那里有小小的茅草屋,我那小身板一猫就能钻进去。
茅草屋里面还有些简陋的陶器、粗糙的石具。
良渚调研报告
良渚调研报告良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良渚是中国古代文明之一的重要发源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
根据考古发现,良渚文明具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远远早于中国古代的中央王朝。
良渚遗址于201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进一步了解良渚文明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现场调研。
二、调研内容:1. 考古遗址:调研团队在现场参观了良渚遗址,这里有大量的城址、墓葬、宫殿和陶器等文物。
良渚遗址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址之一,城址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
遗址中的墓葬数量众多,证明了良渚文明具有较为完善的葬礼制度。
2. 文化特点:良渚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特点而著名。
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明的居民存在着高度的社会组织和分工,城市中存在多个专业化的生产工作坊。
另外,良渚文明还以其独特的玉器制作技术和口琴演奏技艺而闻名,这些文化特点表明良渚文明在古代中国文化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良渚文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渚文明的存在证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相当的文明程度,为后来的中央王朝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另外,良渚文明的存在也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化和包容性发展。
三、调研结果:通过对良渚遗址的调研,我们对良渚文明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良渚文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点,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良渚文明的城址和墓葬数量证明了其较为完善的社会组织和葬礼制度。
良渚文明的文化特点如玉器制作和口琴演奏技艺,反映了其在古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结论:通过良渚文明的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良渚文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和保护良渚文明的遗址和文化遗产,将其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
良渚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良渚博物馆观后感作文《良渚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初入良渚博物馆》一走进良渚博物馆,就感觉像是钻进了时光隧道,“嗖”的一下就回到了古老的良渚时期。
这地方啊,外面看起来就像个神秘的大盒子,里面可全是宝呢。
刚进门,展厅里那灯光有点暗暗的,但是打在展品上那叫一个精致。
我看到那些陶器,哇塞,全是老祖宗们的智慧结晶啊。
就说那个黑陶罐吧,形状圆润得很,就像个小胖墩似的坐在那展柜里。
上面刻画的那些纹路,细细弯弯的,不知道是哪个有耐心的先人一点点划上去的。
我就盯着那陶罐看了半天,想象着当时那个人制作它的情景。
说不定是在一个小茅草屋里,外面阳光正好,他就坐在那,拿着个小刻刀,眯着眼,一笔一划的,旁边可能还有个小孩在那眼巴巴地看着,想上手却被大人给拦住了。
再看看那玉器,真不愧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啊。
玉琮那造型,方方的身子,中间还有个圆溜溜的孔,看那工艺,我猜做这东西得费好大的劲儿。
据说这玉琮在当时可有着特殊的意义呢,也许是祭祀的时候拿在手上的神器,那时候的祭祀一定特别庄重,一群穿着奇特服饰的人围在一起,举着这个玉琮,嘴里可能还念念有词的,那场面像演电影一样在我脑袋里过了一遍。
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好像在给我讲着过去的故事,我在展厅里就像个好奇的小老鼠,东看看西瞧瞧,到处探索着良渚这个神秘地方的过往。
篇二《深入良渚文化的日常生活》在良渚博物馆里转着转着,我就像是良渚人的一个小邻居,悄悄窥探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有个展柜里有一些石制的工具,那些石斧、石锛看起来虽然糙糙的,但是能想象到当时的人们拿着它们开辟家园。
比如说砍树,我想就是一个强壮的良渚大叔,裸着上半身,肌肉一块块的,拿着那石斧对着大树一顿猛砍。
大树可能很粗,砍的时候那木屑飞溅,大叔砍得满脸通红,汗水滴答滴答地落。
但是树倒下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欢呼雀跃的,他们就能有木头盖房子或者做其他的东西啦。
还有那些骨制的小物件儿,小小的锥子模样的。
这应该是女人们的宝贝吧,我估计良渚的姑娘们拿着这个用兽骨做的小锥子,坐在家门口缝制衣服。
良渚研学作文
良渚研学作文篇一《良渚研学:探秘五千年前的世界》去良渚研学之前,我满心期待,感觉像是要去和五千年前的古人来一场跨时空对话。
到了良渚,那巨大的博物院就像一个神秘的时间宝盒。
一进门,就被那琳琅满目的文物给惊呆了。
我看到了那些精美的玉器,像玉琮,它的形状四四方方的,雕刻的纹路可复杂了。
我凑到跟前仔细瞧,那纹路就像迷宫一样,互相缠绕又井然有序。
有的地方摸起来还有点粗糙,可能是古人雕刻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小瑕疵,不过这反而让我觉得这东西特别真实,好像能看到几千年前的工匠皱着眉头在那儿精心雕琢的样子。
博物院里有很多展区,我在那些陶器前站了好久。
有个黑陶罐子,肚儿圆圆的,口小小的。
我就想啊,这罐子当年都装啥呢?是水?是粮食?还是啥珍贵的小物件?我甚至想象着,一个古人抱着这个罐子小心翼翼地走在良渚的小路上,旁边的小狗欢快地跑着。
那时候的天空,肯定也和现在我看到的一样蓝。
在模拟良渚村落的地方那可太有趣了。
我看到了草房子,屋顶是斜的,铺着厚厚的稻草。
我好奇地伸手去摸那稻草,有点扎手,还闻到一股稻草特有的香味。
走进草房子里,空间可小了,我心想这古人住的地方也太挤了点吧。
里面有简单的陶器摆放着,就像真的有人住着一样。
我在想,如果我当时生活在这儿,该怎么生火做饭啊,晚上睡觉会不会被老鼠吵得睡不着。
这么一圈走下来,我对良渚古人的生活了解可太多了。
之前良渚在我心里就是个模糊的概念,现在就像一幅画卷一样展开在我眼前了。
离开的时候我还恋恋不舍,这趟良渚研学之旅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了解古代文明的大门。
篇二《良渚之美:研学中的小惊喜》良渚研学的旅程那是充满了意外之喜。
那天刚到良渚遗迹,我就像是一个刚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看啥都新鲜。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片绿绿的稻田,你可能觉得稻田有啥稀奇的。
嘿,这可不是普通稻田。
这稻田可是就挨着良渚的古城墙遗址的。
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水稻在风里轻轻晃悠,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我忍不住跑过去凑近看,发现水稻的稻谷还没完全饱满呢,一个个懒洋洋地挂在稻穗上。
良渚研学作文
良渚研学作文篇一《良渚研学:探秘古老文明的奇妙之旅》一听到良渚研学,我就兴奋得不行。
那可是能触摸到五千年前古老文明的机会呢!我们去的那天,天气还不错。
刚到良渚博物院,那建筑外观就像一块神秘的巨石,稳稳地坐落在那儿,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走进博物院,里面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盒子被打开了。
在陈列馆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精美的玉器了。
那一个个玉琮,看起来方方正正,可仔细看啊,上面刻满了细密的纹路。
我凑近展柜,感觉自己的鼻子都快贴到玻璃上了。
那些纹路像是迷宫一样,又像是微缩版的山河大地。
我就想啊,五千年前的工匠是怎么拿着简陋的工具一点点刻出来这些的呢?说不定当时有个老师傅,戴着老花镜(当然,那时候没老花镜,就是打个比方),小心翼翼地雕琢着,旁边还有个小徒弟,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脸羡慕地看着,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有这么厉害的手艺。
最逗的是,同行的小伙伴满脸疑惑地指着玉琮问讲解员:“这是古代的饭盒吗?”讲解员忍俊不禁地解释这是祭祀用的礼器。
我们一群人就哄笑起来,然后又好奇地听讲解员讲良渚人的信仰和生活。
在博物院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五千年前。
良渚人建造起那么庞大的水利工程,是怎么做到的呢?是全村一块儿出动,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吗?那场面说不定像过年时大家一块儿舞龙舞狮一样热闹。
出了博物院,我们还去了良渚古城遗址。
那些城墙遗址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初的雄伟。
我在城墙边捡到一块小石块,它看起来普普通通,可谁知道它是否见证了良渚曾经的兴盛呢?这个小石块被我偷偷放进了口袋,就像带回了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良渚研学之行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古老文明认知的新大门。
篇二《良渚研学:一场与历史的有趣对话》良渚研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探险。
那是一片充满未知和神秘的古老世界等着我去发现呢。
到了良渚的那一天,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
踏入良渚这片土地,就感觉有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站在莫角山宫殿遗址上,脚下是一片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土地,可是脑海里却能想象出当年这里高楼林立般的宫殿。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
在本星期三下午,王老师带领我们良渚一小的16位大队委员,一起去良渚博物院学习。
进入良渚博物院,我们认识了钱老师,入第一展厅,印入眼帘的就是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玉璧。
钱老师还给我们讲述:我们良渚有着悠久的良渚文化,距今约有五千多年。
我们还知道了挖掘出这些文物的是施昕更,为这些文物取名的是夏鼐。
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文物:如陶罐、石犁、陶豆把、陶簋、玉琮……我们听钱老师,认识了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三处反山王陵。
还看到了100前人死后的尸体,和怎样分辨死后的男女。
到了第二展厅,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的生活情况:宫殿营建场景、造屋场景、制陶场景、木作场景……还了解到了古时候人们的服装是麻神,绢片用纺轮制成的,鞋子是木屐。
去第三展厅,我们了解到了良渚文化的神徽,甚是神圣,神徽上面是一位神仙,下面是一只坐骑。
我们还看了四维电影——《古国惊梦》,影院中有四十个座位,具有喷水、喷气、振动等功能,非常有趣!
在最后的时间里,钱老师和我们一起玩了游戏,给我们发了奖章,还拍照留念。
这次学习,使我对我的家乡——良渚,有了更多的了解。
翁雅珍。
实用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示例
实用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示例实用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示例1今天,秋风气爽,风和日丽。
我们来到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博物院。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镌刻着五个金光闪闪的,苍劲有力的大字:良渚博物院。
接着,我们随着讲讲解员来到了博物院的第一展厅:发现求真。
一踏进展厅,我就仿佛来到了杭州的上空,杭州的地形与风景顿时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接着,我进入了时空隧道,仿佛时光的齿轮开始回旋,仿佛历史的沙漏即将倒流,一切又回到了5300多年前。
一大块玉璧默默地诉说着悠远的历史并散发着奇异的光芒。
再往前走,是一片模拟的考古现场,蜡像做的三位考古人员形态各异:一个人手拿放大镜,仿佛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一块玉器;一个好像在纸板上画着一块精美的玉璧;还有一个人似乎正在拍照这此珍贵的宝物。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第二展厅:良渚古国。
那儿全是雕像,展现了良渚人的日常生活:有的在冒着雨耕地,有的在捕鱼,有的在织布,还有的在盖房最后,我们来到了良渚文明这一厅,这里存放着各种玉器,如金光闪闪的玉琮,刻着龙纹的玉璜,貌似龙眼的玉珠这些精美的玉器好像在诉说着良渚文明的奇迹。
时间不早了,我们吃完了午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良渚博物院。
我向来不知道这悠久的良渚文化。
通过这一次参观良渚博物院,让我学习了许多知识。
良渚文化距今已有5300多年的历史,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实用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示例2走在校园的大道上,阵阵凉风吹来,带走我身旁的热意,这时我正带着高兴不已的新消息回家--明天的校外教学,是要去听闻以久的博物馆。
到了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搭上安排好的校车,在和同学的谈天声中,车子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车子慢慢开进隧道,原以为只会是灰白色普通的隧道,我却听到了同学连连的惊呼声,我好奇地往外看,原本应该是无色的隧道墙上,用马赛克砖拼出了不同的图案,彷彿是一个欢迎式,欢迎我们来参加这一场艺术盛宴!进到馆中,里面人山人海,我想大家都是来观赏博物馆的三大宝贝吧!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一起前去参观三宝之一--翠玉白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
建筑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建筑设计及建筑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内涵的了解,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使用人群的各类建筑的感受。
二.参观项目:
(1)浙江良渚博物院(老师带队参观)
(2)浙江良渚良渚玉鸟流苏商业街(老师带队参观)
(3)浙江美术馆(老师带队参观)
三.实习时间:
12月28日
四.实习收获和总结
第一站——浙江良渚博物院
在前往良渚博物院前,大家对这所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十分好奇,于是通过互联网我们初步的了解到良渚博物院的建筑出自英国首席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
他算是和安藤忠雄、赫尔佐格等齐名的建筑大师,他偏爱素色主义追求“少即是多”,他设计的建筑不仅能够表达出素净的美外,还能让他的作品很好地融合至当地环境。
良渚博物院可谓是他手中的经典之作。
当我迈下校车,第一眼便被这座的外光深深震撼,仿佛看到的是一堵高耸的城墙屹立在此,他的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十分简洁而流畅,虽已入冬周边的环境不似春般美丽,但灰白色的墙面与泛黄的草地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仿佛建筑自然而然拔地而起。
建筑用地地面由和建筑相同材质的石块铺成,
很好的过度了建筑与
环境的衔接。
临近建筑,我们通过一座石桥
走近建筑,石桥两边以厚实
的石块围合而成,洁简而不失典雅。
走近建筑大门,大门依旧以同样简洁的风格,没有任何的修饰简单的在墙体上开一长方形的门洞。
却给人一种大气,浑厚的感觉。
在建筑的大门口,我们看到了建筑的成体平面图,在空间上戴卫·奇普菲尔德同样没有做复杂的空间分隔,在大体上由四个长方形交错组成
,在空间上的造诣让我得到了
很大的启发。
在我往常的设计作业中,往往我将空间上的布局分隔看的十分重要,而忽视了建筑最主要的东西。
导致在最后空间上虽然错综复杂但是空间的复杂不仅影响了交通流线的流畅,也限制了在造型上的多元化,最终设计的建筑也失去了原本想要达到的效果。
回到该建筑,走近第一个展厅,展厅的墙体由粗糙的石面构成,正切合了该博物馆古文明的主题,且博物馆里主要陈列的收藏多为石器和玉器,与之相映。
在展厅内部的布置上,在踏入的第一步我便被深深感受到,建筑师的用心良苦,在进门的地方的地面由完全透明的玻璃构成,在玻璃的下方
便是整个杭州的地图,仿佛我们正开始一段奇妙之旅。
左拐是一条长廊
,长廊的顶部连同墙
体由大块的木块构成三角的形状。
且长廊内的灯光昏暗,在墙壁上由灯光打上古文明时期的图腾,给人一种梦幻色彩。
长廊过后,展厅内部的灯光十分亮堂,由暗处与亮处的极大反差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与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中的旋转楼梯由异曲同工之效,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寓意着良渚文化从无道有,从黑暗到光明的一个转换。
在建筑内戴卫·奇普菲尔德还穿插设计了三个天井式
主题庭院,融入
了中国园林建筑的元素。
在此时我又不得不佩服他身为外国人却似乎蕴藏了东方人的神秘力量。
此次的良渚博物馆之旅,让我第一次目睹了一位建筑大师所设计的作品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