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操作手册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操作手册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

操作手册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说明书一、引言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仪器,它的使用方法对于研究人员的实验工作至关重要。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操作手册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并熟练使用该仪器。

二、设备准备1. 检查仪器:确保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各仪器部件完好无损。

2. 检查试剂:检查气相色谱仪使用的试剂是否充足,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存。

3. 准备进样样品:根据实验需求,准备样品并按要求制备样品溶液。

三、仪器的启动与预热1. 打开电源:打开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的电源开关,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2. 打开气源:打开气源开关,确保气源的气流稳定并满足实验要求。

3. 仪器预热:根据仪器型号和实验要求,设置相应的温度并进行预热,直到仪器温度稳定在所需温度。

四、仪器的校准与基线稳定1. 校准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根据仪器的校准要求,进行质谱仪的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2. 基线稳定: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运行空白样品(只有溶剂没有样品成分),观察基线情况,待基线稳定后方可进行后续实验。

五、样品进样与分析1. 样品进样:将准备好的样品溶液通过进样器进样至气相色谱仪,注意遵守实验要求和进样器的操作规范。

2. 色谱柱的准备与替换: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并按照色谱柱的更换或准备方法进行操作。

3. 开启分析程序: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分析程序,并设置相应的参数,例如温度、流速等。

4. 分析过程监控:在分析过程中,及时观察并记录仪器的各项指标,例如色谱峰形、保留时间等。

5. 数据记录与处理: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例如峰面积的计算、质谱图的解析等。

6. 分析结束:完成实验后,关闭仪器的电源和气源开关,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六、仪器的维护与保养1. 仪器的清洁与保养:定期清洁和保养质谱仪联用气相色谱仪的各个部件,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气相色谱联用质谱仪使用说明书

气相色谱联用质谱仪使用说明书

气相色谱联用质谱仪使用说明书一、介绍气相色谱联用质谱仪(GC-MS)是一种先进的分析仪器,结合了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技术。

本使用说明书将详细介绍该仪器的结构、操作方法以及维护保养事项,以帮助用户正确、高效地使用GC-MS。

二、仪器结构1. 气相色谱模块气相色谱模块由进样器、分离柱、热导检测器等组成。

用户在操作前应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无松动。

2. 质谱模块质谱模块包括离子源、质谱分析器和检测器。

在操作前,请确保所需药剂的储存状态和保养工作已完成。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计算机软件和仪器控制面板组成。

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计算机软件来操作和控制仪器。

三、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1) 确认仪器的电源和气源已正常连接。

(2) 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完成后,进入待机状态。

(3) 确保进样器、分离柱和检测器都已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样品进样(1) 打开进样器的盖子,将样品注射器插入样品进样口。

(2) 缓慢注射样品,确保完全进入进样器。

(3) 关闭进样器的盖子,并调整进样器参数如注射速度和体积。

3. GC-MS条件设置(1) 在计算机软件或仪器控制面板上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或设置分析条件。

(2) 设置气相色谱温度程序和质谱扫描方式,根据需要选择离子源和检测器的工作模式。

4. 数据采集与分析(1) 启动数据采集软件或仪器控制面板的数据采集功能。

(2) 开始样品分析,注意及时记录数据和观察仪器状态。

四、维护保养1. 每日维护(1) 清洁样品进样口和进样器,避免样品残留导致污染。

(2) 检查气体供应系统,确保气源供应正常。

2. 周期性维护(1) 定期更换分离柱和热导检测器。

(2) 清洁离子源和质谱分析器,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3. 故障排除(1) 如果出现仪器故障,请及时关闭仪器电源,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护。

(2) 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到操作问题或异常现象,请查阅本使用说明书或咨询相关技术人员。

GC-MS操作规程

GC-MS操作规程

Agilent 7890-5975 GC-MS气-质联用仪操作规程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开启(1)打开载气钢瓶(He)控制阀,设置分压阀压力至0.5Mpa。

若用ECD检测器开N2和He气,FID检测器开N2、H2、空气和He气。

二级分压均为0.5Pa。

注:换气时必须关气路阀。

(2)打开计算机,初次开机时建议使用5975的小键盘LCP输入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使用新地址重启,否则安装并运行Bootp Service。

(3)打开7890GC、5975MSD电源(若MSD真空腔内已无负压则应在打开MSD电源的同时用手向右侧推真空腔的侧板直至侧面板被紧固地吸牢),等待仪器自检完毕。

(4)在桌面双击“Instrument #1”图标,进入MSD化学工作站。

(5)在Instrument Control界面下,单击View,选择Tune and Vacuum Control 进入调谐与真空控制界面,在Vacuum菜单中选择Vacuum Status,观察真空泵运行状态。

注:如果仪器真空泵配置为分子涡轮泵,状态显示涡轮泵转速Turbo Pump Speed/涡轮泵转速应很快达到100 Percent,否则,说明系统有漏气,应检查侧板是否压正、放空阀是否拧紧、柱子是否接好;(如果仪器为5975扩散泵配置,请咨询现场工程师的讲解。

状态显示压力Pressure应很快达到100mToor左右,否则,说明系统有漏气,应进行上述检查)。

2. 调谐调谐应在仪器至少开机2个小时后方可进行,若仪器长时间未开机或仪器为5975 扩散泵配置,为得到好的调谐结果建议将此时间延长至4小时。

(1)首先确认打印机已连好并处于联机状态。

(2)在操作系统桌面双击Instrument #1图标进入工作站系统。

(3)在Instrument Control界面下,单击View,选择Tune and Vacuum Control 进入调谐与真空控制界面。

气相色谱质谱操作规程(PE)

气相色谱质谱操作规程(PE)

气相色谱质谱操作规程(PE)P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该仪器适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开机a)打开载气气源,调整到0.5kpa左右。

b)打开计算机。

c)打开气相色谱及质谱电源,开机无密码,直接点OK。

d)进入turbomass工作站。

3观察几个状态3.1真空状态view/diagnostic and vacuum control下拉菜单点击vacuum/pump down 开始抽真空抽两小时后,看vacuum/vacuum control3.2看质谱温度看MS TempMS Source 230℃ (离子源温度)MS Quad 150℃ (四极杆温度)3.3观察一下真空状态空气、水的状况view/diagnostics and vacuum control3.4编辑质谱参数diagnostics/edit ms paramsmass 1 69mass2 28mass3 18 OK3.5开始扫描28/69 Rel abund <10% 相对丰度18/69 <20%4分析样品4.1方法编辑4.1.1按Tools 键,选择Method Editor菜单,进入方法编辑。

在方法编辑里面,可以打开,编辑,存储,删除,激活方法。

4.1.2在方法编辑页面下,点击要设置的项目,如进样口,柱温箱,检测器。

设置相应的参数,存储并激活该方法。

注:若屏幕长时间显示“NOT RDY ”则需检查气路或电路各部分工作情况,通常没准备好的部分的图标右下角会有一红点闪烁。

4.1.3方法的建立和存储在方法编辑器里面,点OVEN图标,开始输入方法参数和条件。

4.1.3.1设定柱箱温度程序Temp:温度Time:时间Rate:升温速度Init:初始值Current:当前实际温度Oven Off:柱温箱加热关闭4.1.3.2点击A-PSSI标签,设定进样器温度及程序4.1.3.2.1PSS程序气路进样口可设定温度和载气程序,分流比或分流流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保证检测所用的所有仪器设备得到受控管理, 保证检测设备得到正确使用、日常维护以及测试人员的人身安全, 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对使用仪器设备的控制管理。

3 引用文件A91气相色谱仪快捷操作手册、Panna AMD5操作说明书4 操作步骤仪器处于关机状态,安装好色谱柱、自动进样器等。

4.1 A91气相色谱操作步骤4.1.1 开机1)打开气体钢瓶,调节各气体的减压阀使压力输出在所需范围内:氮气0.4 Mpa,氢气0.3 Mpa,空气0.3Mpa(若和别的仪器共同使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压力)。

2)打开仪器上电源开关,仪器自检完成,自动进样器指示灯变蓝,则开机正常。

4.1.2 检测1)打开工作站软件,进入控制面板界面,点击新建进行分析方法和仪器方法的设置。

①点击进样器,对进样器尺寸,进样量,溶剂,推拉针芯进行设置;②点击进样口,对进样口前后,载气类型,模式,加热器等进行设置;③点击色谱柱,对柱1或柱2进行流量,压力,进样口等进行设置;④点击柱箱,进行升温程序设置;⑤点击检测器进行检测器温度,气体流量等参数设置;⑥点击信号,选择检测器。

2)点击通道1或通道2进行样品设置。

3)在仪器温度流量等达到设置值,基线走稳后,将样品放入自动进样器的样品盘中,点击序列进样的运行,进行样品分析。

若使用热解析或顶空进样器,等色谱仪各项参数达到设定值后,直接启动热解析或顶空进样器,触发色谱仪的数据采集。

4)数据采集完成后,点击校准图标,进行校准曲线的设置,然后应用于样品中。

4.1.3 关机样品检测完后,将进样口、检测器、柱箱温度关闭,等温度降到室温后,关闭气体,关闭电源。

4.2 Panna AMD5质谱操作步骤4.2.1 开机1)打开氦气钢瓶开关,调节输出压力为0.4MPa。

2)打开气相色谱开关,启动气相色谱。

3)打开机械泵电源开关,开始抽初级真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定性部分)1 •开机① 打开高纯氦气钢瓶的阀门,调节出口压力为7kgf/cm 2左右,然后依次打开GC 电源和MS 电源,点击软件[GCMS Real Time Analysis ],选择用户名,登录后进入动真空系统2. 调谐① 点击[GCMS Real Time Analysis 辅助栏中的[Turing ],打开调谐窗口。

② 真空稳定后,点击[Peak Monitor View ],进行泄漏检验。

确认m/z18、m/z28、m/z32、m/z69的关系及确认是否漏气:通常 m/z18>m/z28 ,表示不漏气;如果m/z28的强度同时大于m/z18,m/z69的两倍,表明漏气。

③ 点击[Auto Tuning Condition ],设置调谐条件。

通常使用默认的条件。

④ 点击[Start Auto Tuning ],进行自动调谐。

⑤ 结束后,输出调谐报告。

③点击[Vacuum Control] v^cuuiiControl,在随即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 [Auto Startup ],启设定系统的配置在调谐报告中确认峰形、半峰宽、基峰、检测器电压和m/z502的丰度等。

一般的要求如下:峰形:没有明显的分叉,峰形对称半峰宽:m/z69、m/z219、m/z502的半峰宽与设定值相差0.1基峰:在质谱图中,m/z28的强度在m/z69的50%以下检测器电压:要求小于1.5Kvm/z502的丰度:大于2%质量数准确性:质谱图中的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相差在0.1以⑥点击[File],选择[Save Tuning File As],保存调谐文件⑦关闭调谐画面************************************************************************注:检查漏气的方法如1. 点击Tuning之中的Peak Monitor View2. 在Monitor Group菜单里选择[water,air],同时确认检测器的电压是0.7Kv。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前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分析常用的仪器,其结构复杂,使用不当对人身和设备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安全以及设备的正常运作,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GC-MS设备的安全使用规程。

操作前的准备•了解设备的基本操作原理和结构,熟悉各个部位的名称及作用。

•戴上耳塞、手套、防护眼镜,穿上防护服,以免受到有害气体、辐射和碎片的伤害。

•清理工作区域和设备表面,保持干净整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如有异常及时排除。

•检查并储备各种试剂、备品备件。

•关闭室内所有机械通风设备,并在实验后加强通风排气。

设备连接与校准•严格按照说明书连接各个部分,不得擅自增减、部分或全部取消。

•保证各元件之间无泄漏,严禁管路、接头等零部件锈蚀、漏气、渗漏等现象,必要时更换损坏零部件。

•在检查或调整设备时,一定要先切断电源,以免造成电击和设备伤害现象。

•设备初次或重大改装后,应经过专业人员测试,以确保正确校准。

对校准结果做好记录,并贴好标签。

操作步骤•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许可证才能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流程依次进行操作,在每步操作后进行必要的检查。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查询故障并排除。

•在样品准备和操作调整中,应使用正确的试剂和实验器材,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计量进行比例调节。

实验过程中,应严禁将手放入仪器内部或对设备进行原理性试验。

•观察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反应异常或异常情况、气体泄漏和漏电。

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负责人、处理人,并上报领导。

清洁与保养•实验后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和设备,保持干净,防止杂物混入和故障发生。

•定期对气路、精密泵、阀门等进行维修保养,定期进行检泵及维护,并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仪器的长期稳定运行,严禁自行维护和清理,如需进行必须由计量人员操作。

•对设备进行三防措施,如防水、防尘、防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标准操作规程[整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标准操作规程[整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标准操作规程[整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标准操作规程 1、开载气先打开钢瓶阀门,再顺时针拧动气表到500KP—900KP2、分别打开GC、MS电源3、双击实时分析工作站(ID ADMIN) 确定,听到两声响声。

4、打开真空控制,抽真空,点击自动启动,约4-5min,自动关闭5、点击ETAIL设定基本实验参数(进样口、柱、MS)6、稳定1-2小时7、点击TUNING (调谐) 离子源选择EI 、MONITOR选water air进行峰监测,打开灯丝,观察m/z 18 28 32 处的离子强度,检测是否漏气(28处的峰高不得高于18峰的2 倍)(28:32=4:1)输入69 ,打开标准品,再打开灯丝(关时先关灯丝后关标准品)(注意:当开机时间很长时,18峰可能小于28峰,此时可以从69峰检测是否漏气,只要69峰仍为最高峰就说明不漏气)8、DETECTOR 常用0.70KV9、点击START AUTO TUNING (等待约3min左右),且要保存调谐报告。

(关机重新起机时使用,连续工作不用自动调谐)10、开始编辑实验方法,点击DATA ACQUISITION 进入实验方法编辑参数对话框,分别编辑GC和MS的参数。

GC参数:柱温、进样口温度、进样模式(选分流或不分流)、设置载气参数、程序升温控制参数。

MS参数:离子源温度、进样口温度、溶剂切除时间、微扫宽度、DETECTOR 两种通常选择相对于调谐方式的。

THREAHOLD 通常在500左右。

保存方法文件。

11、样品注册点击SAMPLE LOGIN 输入相关信息(必须输入数据名文件和调谐文件) 确定。

12、点击STANDBY 至READY时进样 13、后处理样品分析。

14、关机(AUTOSHUTDOWN) 15、关闭电源及载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技巧规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技巧规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定性部分)1.开机①打开高纯氦气钢瓶的阀门,调节出口压力为7kgf/cm2左右,然后依次打开GC电源和MS电源,点击软件[GCMS Real Time Analysis],选择用户名,登录后进入。

②点击设定系统的配置。

③点击[Vacuum Control] ,在随即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Auto Startup],启动真空系统。

2. 调谐①点击[GCMS Real Time Analysis]辅助栏中的[Turing],打开调谐窗口。

②真空稳定后,点击[Peak Monitor View],进行泄漏检验。

确认m/z18、m/z28、m/z32、m/z69的关系及确认是否漏气:通常m/z18>m/z28,表示不漏气;如果m/z28的强度同时大于m/z18,m/z69的两倍,表明漏气。

③点击[Auto Tuning Condition],设置调谐条件。

通常使用默认的条件。

④点击[Start Auto Tuning],进行自动调谐。

⑤结束后,输出调谐报告。

在调谐报告中确认峰形、半峰宽、基峰、检测器电压和m/z502的丰度等。

一般的要求如下:峰形:没有明显的分叉,峰形对称半峰宽:m/z69、m/z219、m/z502的半峰宽与设定值相差0.1基峰:在质谱图中,m/z28的强度在m/z69的50%以下检测器电压:要求小于1.5Kvm/z502的丰度:大于2%质量数准确性:质谱图中的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相差在0.1以内⑥点击[File],选择[Save Tuning File As],保存调谐文件。

⑦关闭调谐画面。

************************************************************************注:检查漏气的方法如1. 点击Tuning之中的Peak Monitor View2. 在Monitor Group菜单里选择[water,air],同时确认检测器的电压是0.7Kv。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测试前准备一、色谱柱的检查与安装1. 打开柱温箱,看是否是所需用的色谱柱1)若是,则进行开机相关操作;2)若不是,则更换相应的毛细柱:旋下毛细管柱连进样口和检测器的柱螺母,卸下毛细管柱。

取出所需毛细管柱,先将毛细柱穿过红色塑料胶片(即进样隔垫),再装上柱螺丝,然后加上石墨垫(注意石墨垫在进样口端和检测器端的朝向),最后将两侧柱端截去1~2mm并切平毛细柱端口。

进样口端:石墨环和柱末端之间长度为4~6mm,检测器端:MS检测器,毛细柱通过传输线进入MS的部分仅为0.5-1 mm——毛细柱端口到传输线末端;FPD检测器:毛细柱进入约145mm(有专用工具,刚露头0.5-1mm);ECD检测器:将毛细柱插到底,轻轻回拉1mm左右。

然后用手将螺母旋紧,手拧紧柱螺丝后,再用扳手轻轻拧紧柱螺丝(一个手指的力量):新石墨垫圈:拧1/4-1/2圈;旧石墨垫圈:1-2圈。

新柱老化时,将进样口一端接入进样器接口,另一端放空在柱温箱内,检测器一端封住,新柱在低于最高使用温度20~30℃以下,通过较高流速载气连续老化24小时以上。

二、开机1. 打开载气钢瓶(He)控制阀,设置分压阀压力至0.5MPa(0.3~0.5MPa);1)MS检测器开N2和He气(N2用于保护连接ECD或FPD检测器的毛细柱);2)ECD检测器开N2和He气;3)FPD检测器开N2、H2、空气和He气;2. 打开计算机电源;3. 打开GC电源,再打开MS电源(第一次开机或已放空的情况下,要在推压侧板况态下打开MS电源),打开自动进样器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毕。

如果是MS部分不漏气的话,分子涡轮泵的速度5~8min上升至100%(仪器控制→视图→调谐与真空控制→真空→真空状态);否则,就说明是漏气,要关MS再重新再开;4. 双击电脑桌面上的图标,打开GCMS工作站;5. 调出用户建立的方法;6. 方法调出后,仪器会进入用户方法所设定的参数状态,待仪器稳定后就可以运行当前方法或建立序列进行样品检测。

仪器操作流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流程

仪器操作流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流程

仪器操作流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流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介绍仪器的操作流程,包括仪器的准备工作、样品的制备和进样、仪器参数的设置、分析过程的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一、仪器的准备工作1. 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检查仪器的电源和气源是否正常,仪器的各部分是否安装牢固。

2. 启动并预热: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并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进行预热,通常需要预热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二、样品的制备和进样1. 样品的制备:根据需要进行样品的提取、浓缩、纯化等操作,确保样品处理过程中不产生干扰物。

2. 进样:将经过处理的样品通过适配器等设备装入注射器中,再将注射器插入进样口,进行样品的进样。

三、仪器参数的设置1. GC参数的设置:根据分析的需要,设置气相色谱的流速、温度程序和气流速率等参数,以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2. MS参数的设置:设置质谱的扫描范围、离子化方式和质谱分析模式等参数,以获取所需的质谱图谱。

四、分析过程的操作1. 启动仪器:在仪器参数设置好后,启动GC-MS联用仪,待仪器进入工作状态后,进行后续操作。

2. 开始分析:通过软件界面选择相应的方法,并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将按照预设参数进行分析,直至分析结束。

3. 监控分析结果:实时监控分析过程中的信号强度和峰形等参数,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重复分析:若分析结果不符合要求,可进行重复分析或调整仪器参数,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

五、数据处理1. 数据记录:将分析结果保存至计算机或相关储存介质,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2. 数据处理: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峰识别、峰面积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操作。

3. 数据解释: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仪器参数和相关知识,解释分析结果所代表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总结:以上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流程。

正确操作仪器,合理设置仪器参数,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进样,以及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对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非常重要。

气相色谱质谱前端串联质谱联用仪操作说明书

气相色谱质谱前端串联质谱联用仪操作说明书

气相色谱质谱前端串联质谱联用仪操作说明书操作说明书一、仪器概述气相色谱质谱前端串联质谱联用仪(以下简称GC-MS/MS)是一种高级色谱分析仪器,结合了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技术,可用于分析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成分。

本操作说明书旨在指导用户正确操作GC-MS/MS仪器,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仪器准备1. 确保GC-MS/MS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仪器连接线路齐全且牢固。

2. 检查并调节仪器的供气系统,确保氢气、氮气、压缩空气等气源正常,并保持稳定压力。

3. 根据样品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并连接到前端GC系统。

4. 检查质谱电离室以及离子源等部件,确保处于清洁状态。

三、仪器操作步骤1. 打开GC-MS/MS仪器主机电源,并等待系统自检完成。

2. 启动仪器软件,并登录到用户界面。

3. 在软件界面上设置分析方法,包括进样模式、流速、柱温、离子源温度等参数。

4. 准备样品,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如液相进样、气相进样或固相进样,并按照分析方法要求进行准备。

5. 将样品通过进样口输入GC-MS/MS仪器,确保进样量符合要求,并在软件上设置好注射模式。

6. 设置GC程序,包括初始温度、升温速率、保持时间等参数,并确保GC程序与质谱程序相匹配。

7. 启动GC程序,监控色谱柱温度变化,并等待GC过程结束。

8. 在质谱软件上设置质谱扫描范围、离子化模式、离子源电压等参数,并确保与GC程序相匹配。

9. 启动质谱程序,开始质谱扫描,并记录质谱图谱和相应的离子峰强度。

10. 根据质谱图谱和离子峰强度的分析结果,结合标准物质库,进行化合物的鉴定与定量分析。

11. 分析结束后,关闭GC-MS/MS仪器,切断电源,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

四、故障排除1. 若GC-MS/MS仪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先检查供气系统和连接线路是否正常。

2. 检查仪器主机的警报信息,并按照操作说明书中的故障排除步骤进行处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仪器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仪器操作规程

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一.型号:Trace DSQ高性能色/质联用仪二.制造厂商:美国热电公司三.主要技术指标:质量范围:1-1050 amu质量轴稳定度:0。

1am u/12hrs10,000amu/sec质量最快扫描速度:450℃柱箱最高使用温度:灵敏度高:1pg/ul升温速率:0.1℃到120℃/分钟离子源的温度:100 ℃to 300℃,分度为0.1℃四.仪器特点和应用范围:Trace DSQ 高性能色/质联用仪,250L/sec分子涡轮泵,配备Trace气相色谱仪,Trace 气相色谱具有七阶八段温度程序控制柱箱.单四极杆质量分析器配备有预四极杆,质量数范围1—1050amu。

最快扫描速度为10,000amu/sec,质量轴稳定度为0.1amu/12hrs,扫描模式包括全扫描、选择离子扫描(SIM)和全扫描、选择离子扫描(SIM)交替进行,每个采集段可最多有10次扫描.SIM模式每组可有24个质量数或质量数范围,最多可有100个SIM组.离子源是独立加热和控制以保证在任何模式下均最为优化的条件色-质联机集高效分离、多组分同时定性和定量为一体,是分析混合物(主要是有机物)最为有效的工具.除了色—质联机共有的特点,本仪器还配置了顶空直接进样器和吹扫捕集装置,可不经预处理直接分析液态和固态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简化的分析程序,节省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数据的可靠性。

直接进样器可用于分析普通色质联机所不能分析的高沸点的有机物。

五. GC/MS 操作规程开机步骤:1.打开断电保护电源,开稳压电源,保持3-5分钟(在开稳压电源前保证其它仪器处于关闭状态);2.开载气(氦气),松开小阀,打开总阀,紧小阀为0.5mpa;3.开气相色谱电源;4.气相色谱自检;5.将测试方法传到气相;6.开质谱电源;7.待Turbo pump RPM, Vaccum为OK, Fore pressure 为100 mttor以下后将离子源温度设为250℃(instrument/set temperature);8.待离子源温度达到250℃,Fore pressure 为50 mttor以下时可做样品;9.experiment / full scan 选择质量数10-50 ,看水,氧气,氮气的比例,检测真空是否漏;10.experiment / full scan 选择质量数50-650,看有机本底。

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引言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高级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分析、药品研发等领域。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仪器寿命,需严格遵守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一、安全操作规程1. 仪器启动前准备在操作仪器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检查仪器外部是否有损坏,确保仪器正常工作;•检查仪器是否处于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保证通风良好;•检查仪器电源连接是否正确稳定,确保电源供应正常;•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

2. 操作人员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实验室专用防护服和鞋套;•操作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并熟悉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操作流程;•操作人员需具备基本的化学常识和安全操作意识;•操作人员在操作仪器时,不得擅自更改仪器的设置参数。

3. 仪器操作规程在使用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时,需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操作:•打开仪器电源,待仪器自检完成后,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启动色谱系统,进行废气排放、进样器预热等操作;•启动质谱系统,进行质谱的漂移校准和质谱图的采集;•检查质谱图的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关闭质谱和色谱系统,进行仪器的关闭操作。

4. 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在操作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如发生仪器故障,请立即停机,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如发生化学品泄露,应立即打开通风装置,并采取相应的清理措施;•如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应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应急处理。

二、仪器保养规程1. 仪器日常保养为了确保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仪器寿命,需要进行日常保养工作:•定期清洁仪器外壳,保持仪器的整洁;•定期检查仪器连接线缆是否松动,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定期检查仪器的气、液气、温控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定期校准仪器的色谱和质谱系统,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定期更换仪器的易损件,如气源过滤器、电离源和色谱柱等;2. 仪器长时间停用保养若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需要长时间停用,需要进行以下保养工作:•清洁仪器内部,防止残留物腐蚀仪器内部部件;•断开仪器电源,并清除仪器周围的杂物;•对仪器进行包装和封存,防止灰尘和湿气侵入;•定期检查仪器的存储环境,保证仪器的安全性;•在重新启动前,进行仪器系统的全面检查和校准。

气体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流程

气体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流程

气体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流程气体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常用于化学分析的仪器,它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的联用,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鉴定。

本文将介绍GC-MS的操作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准备工作1. 样品准备:将待测试的样品准备好,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如果需要,可以将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如溶解、稀释等,以获得最佳的分析结果。

2. 仪器准备:将GC-MS仪器检查并操作正常。

检查气源、进样口、色谱柱和质谱仪等部分,确保它们的状态良好,并可以正常工作。

二、进样与分离1. 启动仪器:打开电源并开启GC-MS软件,检查系统状态。

等待仪器预热至稳定温度。

2. 样品进样:将样品注入进样口或通过自动进样系统进行进样。

确保进样量适当,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信号峰。

3. 色谱柱选择:根据样品性质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毛细管柱、填充柱等。

安装色谱柱并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

4.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的特性,设置适当的温度程序、流动气体和流速,并确保稳定。

常见的流动气体有氦气、氮气等。

三、质谱分析1. 质谱条件设置:根据样品需要,设置质谱条件,如离子源温度、扫描方式、离子检测器等。

通常,选择电子轰击(EI)方式进行质谱分析。

2. 校正质谱仪:使用标准物质校正质谱仪,保证质谱仪工作在良好的校正状态下。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启动数据采集和分析程序,开始收集质谱数据。

通过质谱图,可以对样品中的各个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1. 数据处理:使用GC-MS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峰面积计算、质谱峰的归属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结果解读:根据分析结果,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解读。

结合质谱图、库检索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特征。

五、仪器维护与清洗1. 仪器维护:定期检查仪器的各个部分,如电子离子源、离子检测器等,并及时更换耗材和零件,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TSQ 8000 EVO)操作规程1、开机1.1 打开钢瓶氦气气源,使输出压力约为0.5Mpa;打开钢瓶氩气气源,使输出压力约为0.1-0.2 Mpa。

1.2 打开GC的总电源开关,设定载气流速,保证有载气通过色谱柱。

1.3 打开TSQ 8000总电源,观察前面板上的指示灯显示,此时Power 为绿色,Vacuum 和heaters为橙色,Busy为蓝色。

1.4 打开TSQ 8000 DashBoard,在Instrument Control中设置离子源温度和传输线温度。

5. 观察指示灯的颜色,待真空指示灯和加热指示灯由橙色变为绿色时,仪器即可以开始使用。

2、质谱调谐仪器的真空度正常,离子源、进样口和质谱传输线温度稳定后,做质谱调谐:2.1 打开TSQ 8000 Dashboard,选择Auto Tune。

2.2 选择调谐方式,点击Start。

3、AutoSRM 建立方法3.1 打开TSQ 8000 Dashboard,选择AutoSRM。

3.2 选择新建AutoSRM,模式中选择优化母离子模式,输入化合物的名称及样品瓶的位置,保存并命名此AutoSRM。

之后点击运行AutoSRM 的优化母离子模式。

3.3 数据采集结束后,在采集的数据中提取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找到合适的目标峰后,在右边的对话框中选择强度高的母离子,将母离子添加到做母离子全扫的列表中。

3.4所有化合物的母离子选择好之后,进入到子离子优化步骤。

在模式中选择子离子优化模式,保存后点击运行样品。

3.5 数据采集结束后,选择强度高的子离子添加到列表中,点击,进入到SRM优化步骤。

选择Full Range以步长为5V来优化碰撞能量;或者选择Targeted以步长为2V来优化碰撞能量。

保存后点击运行样品。

3.6 数据采集结束后,选择强度最高的碰撞能量,点击加入到右边的列表中,所有SRM离子对优化完成后,将SRM列表导出成csv格式的表格,直接导入方法中使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一、仪器及设备准备1.确保GC-MS仪器及配套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气源、气化室、色谱柱、样品进样器等。

2.检查仪器与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的连接是否正常。

二、仪器的开启和预热1.打开GC-MS仪器主电源,等待电源指示灯亮起。

2.打开气源控制系统,检查气源压力是否正常。

3.打开色谱仪进样器,调整进样器温度至所需温度。

4.打开气化室加热器,将气化室温度升至所需温度。

5.打开质谱仪的离子泵和离子源加热器,将离子源温度升至所需温度。

6.等待仪器进行自检程序,确保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正常。

三、仪器的校准和标定1.进行色谱仪的基线校正,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色谱柱系统的校准。

2.运行质谱仪的质谱校正程序,校正质谱仪的质荷比。

3.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和调整仪器的各项参数,如进样量、柱温、流速等。

四、样品的准备和进样1.样品的准备应符合实验要求,如固体样品的粉碎、液态样品的稀释等。

2.将样品装入进样器,设定进样器的温度和进样体积。

3.对于挥发性样品,可使用气相封闭装置进行进样,确保样品挥发物的收集和输送。

4.观察进样器的背景峰,确认无峰,然后进行样品进样。

5.进样完成后,立即关闭进样器,避免样品残留。

五、仪器的运行和数据处理1.打开计算机上的数据处理软件,连接仪器和计算机。

2.在软件上设置分析方法,包括程序的起始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等参数。

3.开始运行实验程序,并实时观察色谱图和质谱图的变化。

4.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峰识别、定量测定、谱图解析等。

六、仪器的关闭和维护1.实验结束后,关闭色谱仪进样器、气化室加热器和离子泵等部件。

2.关闭GC-MS仪器主电源。

3.清洁和维护各个部件,包括进样器、气化室、色谱柱等。

4.定期检查和更换色谱柱,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5.定期校准仪器的参数和性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规程测试前准备一、色谱柱的检查与安装1. 打开柱温箱,看是否是所需用的色谱柱1)若是,则进行开机相关操作;2)若不是,则更换相应的毛细柱:旋下毛细管柱连进样口和检测器的柱螺母,卸下毛细管柱。

取出所需毛细管柱,先将毛细柱穿过红色塑料胶片(即进样隔垫),再装上柱螺丝,然后加上石墨垫(注意石墨垫在进样口端和检测器端的朝向),最后将两侧柱端截去1~2mm并切平毛细柱端口。

进样口端:石墨环和柱末端之间长度为4~6mm,检测器端:MS检测器,毛细柱通过传输线进入MS的部分仅为0.5-1 mm——毛细柱端口到传输线末端;FPD检测器:毛细柱进入约145mm(有专用工具,刚露头0.5-1mm);ECD检测器:将毛细柱插到底,轻轻回拉1mm左右。

然后用手将螺母旋紧,手拧紧柱螺丝后,再用扳手轻轻拧紧柱螺丝(一个手指的力量):新石墨垫圈:拧1/4-1/2圈;旧石墨垫圈:1-2圈。

新柱老化时,将进样口一端接入进样器接口,另一端放空在柱温箱内,检测器一端封住,新柱在低于最高使用温度20~30℃以下,通过较高流速载气连续老化24小时以上。

二、开机1. 打开载气钢瓶(He)控制阀,设置分压阀压力至0.5MPa(0.3~0.5MPa);1)MS检测器开N2和He气(N2用于保护连接ECD或FPD检测器的毛细柱);2)ECD检测器开N2和He气;3)FPD检测器开N2、H2、空气和He气;2. 打开计算机电源;3. 打开GC电源,再打开MS电源(第一次开机或已放空的情况下,要在推压侧板况态下打开MS电源),打开自动进样器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毕。

如果是MS部分不漏气的话,分子涡轮泵的速度5~8min上升至100%(仪器控制→视图→调谐与真空控制→真空→真空状态);否则,就说明是漏气,要关MS再重新再开;4. 双击电脑桌面上的图标,打开GCMS工作站;5. 调出用户建立的方法;6. 方法调出后,仪器会进入用户方法所设定的参数状态,待仪器稳定后就可以运行当前方法或建立序列进行样品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说明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说明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说明书注意事项:在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操作说明书。

本说明书将为您提供有关GC-MS仪器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以确保您能够正确地使用该仪器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一、仪器概述GC-MS联用仪由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两部分组成。

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化合物混合物,而质谱仪则用于鉴定和定量化合物。

在进行实验之前,确保仪器正常工作,检查所有部件是否完好无损。

二、仪器准备1. 打开GC-MS联用仪的电源,并等待仪器系统自检完成。

2. 检查气体供给系统,确保气源压力稳定。

3. 检查进样器和载气管道,保证其清洁并无杂质。

4. 打开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的进样室,并将待测试样品装入进样器。

三、方法设定1. 选择适当的气相色谱柱和质谱仪工作参数,以满足实验需求。

2. 设定进样器温度和进样量,确保样品能够完全挥发并进入气相色谱柱。

3. 设置气相色谱仪的温度梯度,以便分离化合物混合物。

四、启动仪器1. 在GC-MS联用仪软件上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仪器配置。

2. 启动进样器和气相色谱仪,并确保它们达到设定的温度。

3. 确保质谱仪处于观察模式,并进行质谱仪的自检。

五、实验操作1. 将样品注入进样器,并按照预先设定的进样量进行进样。

2. 启动气相色谱仪,使样品在色谱柱中分离。

3. 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化合物,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4. 进入质谱仪的毛细管,将电子轰击导致的分离的化合物转化为离子。

5. 检测和记录质谱仪提供的质量光谱图谱。

六、数据处理1. 使用GC-MS联用仪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峰识别、峰面积计算和峰归一化等。

2. 根据质谱图谱和已知化合物的数据库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并避免灰尘和杂质污染样品。

2. 避免样品进入进样器和色谱柱之前受到污染,使用适当的操作技巧和工具。

3. 注意个人安全,戴上适当的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有毒化学物质和气体对身体造成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TSQ 8000 EVO)操作规程
1、开机
1.1 打开钢瓶氦气气源,使输出压力约为0.5Mpa;打开钢瓶氩气气源,使输出压力约为0.1-0.2 Mpa。

1.2 打开GC的总电源开关,设定载气流速,保证有载气通过色谱柱。

1.3 打开TSQ 8000总电源,观察前面板上的指示灯显示,此时Power 为绿色,Vacuum 和heaters为橙色,Busy为蓝色。

1.4 打开TSQ 8000 DashBoard,在Instrument Control中设置离子源温度和传输线温度。

5. 观察指示灯的颜色,待真空指示灯和加热指示灯由橙色变为绿色时,仪器即可以开始使用。

2、质谱调谐
仪器的真空度正常,离子源、进样口和质谱传输线温度稳定后,做质谱调谐:
2.1 打开TSQ 8000 Dashboard,选择Auto Tune。

2.2 选择调谐方式,点击Start。

3、AutoSRM 建立方法
3.1 打开TSQ 8000 Dashboard,选择AutoSRM。

3.2 选择新建AutoSRM,模式中选择优化母离子模式,输入化合物的名称及样品瓶的位置,保存并命名此AutoSRM。

之后点击运行AutoSRM 的优化母离子模式。

3.3 数据采集结束后,在采集的数据中提取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找到合适的目标峰后,在右边的对话框中选择强度高的母离子,将母离子添加到做母离子全扫的列表中。

3.4所有化合物的母离子选择好之后,进入到子离子优化步骤。

在模式中选择子离子优化模式,保存后点击运行样品。

3.5 数据采集结束后,选择强度高的子离子添加到列表中,点击,进入到SRM优化步骤。

选择Full Range以步长为5V来优化碰撞能量;或者选择Targeted以步长为2V来优化碰撞能量。

保存后点击运行样品。

3.6 数据采集结束后,选择强度最高的碰撞能量,点击加入到右边的列表中,所有SRM离子对优化完成后,将SRM列表导出成csv格式的表格,直接导入方法中使用。

4、TraceFinder 数据处理
4.1 打开现有的仪器方法,在TSQ8000子目录下,选择Create compound data store export file。

4.2 点击Create Export File,将方法中的SRM列表保存成xml的格式。

4.3 打开Trace Finder,在Configuration目录中点击import compound,导入上一步保存的xml表格。

导入后在File的下拉菜单中选择Save Compound Datastore,完成自建CDS数据库过程。

4.4 打开TraceFinder,选择 Method Development这个目录,选择Create method建立进样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4.5 在Analysis 目录下,点击new batch 建立batch,选择相应的Master Method,选择要做数据处理或者进样的文件,输入样品瓶的位置,保存这个batch,然后Sumbit,运行单个样品或多个样品。

可以选择进样,做数据处理或者出报告。

4.6在Analysis 中选择Data Review,可以查看数据结果。

4.7在Analysis 中选择Report Review,可以查看报告结果。

5、关机
对质谱来说,最好保持一直抽真空,不建议频繁关机。

如果质谱关机,步骤如下:
5.1 点击DashBoard上Instrument Control,把离子源的温度设定到100 ℃,传输线温度设定到100 ℃,让质谱先冷却。

5.2 再点击DashBoard上的Shut Down关机,待关机界面提示分子涡轮泵的转速下降为0%后,关闭TSQ 8000主电源。

5.3 把GC上面的所有温度,柱温箱(50 ℃)、进样口温度(off)都降下来。

5.4 关闭GC总电源,关闭气路。

5.5 关闭工作站电脑主机。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TSQ 8000 EVO)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了解仪器使用一段时间或停用后再使用的性能状态,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为各项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适用范围
在两次检定期间,依据核查计划,按时对仪器运行技术指标检查。

若仪器长时间不使用,重新投入使用时也适用。

3、职责
仪器责任人负责进行仪器的期间核查。

4、核查内容
4.1 仪器责任人按照《年度期间核查计划表》按时进行仪器的核查工作。

4.2 核查指标及判定
4.3 检查方法
4.3.1 质量稳定性:调谐仪器,观察18,28 和32 三个峰的强度,如果28 和32 两个峰远远大于18 表明有漏气情况存在,关闭灯丝,查漏,一般会是传输线处漏气,用扳手紧1/4 圈后再次观察,调谐通过表明质量稳定。

在确认仪器没有漏气后,在TSQ 8000 Dashboard 中选择Calibration Gas Spectrum,观察69,100,219,414 和502 这几个峰的m/z 的强度以及质量数精度,然后关闭灯丝,等10-20s 之后观察背景噪音情况。

如果背景噪音很高时,一般需要清洗离子源。

4.3.2 定量重复性:仪器稳定2小时后,用一定浓度的甲氰菊酯
或硬脂酸甲酯
标准溶液连续进样7次,每次进样1µL,记录每次谱图的峰面积,任取其中六次按下式计算RSD 值。

()()%10011%21⨯⨯--=∑=X
n X X RSD n i i 4.3.3 信噪比:记录一定浓度的甲氰菊酯或硬脂酸甲酯标准溶液的信噪比情况。

4.4 仪器在期间检查后,需要填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

5、相关记录
FNAJ/BG-B-504-10年度仪器期间核查计划表
FNAJ/BG-B-412-021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