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共9个专题)-1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九传统数学文化
如图1,☉O和☉I分别是△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I与AB相切于点F,设☉O的半 径为R,☉I的半径为r,外心O(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与内心I(三角形三 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OI=d,则有d2=R2-2Rr. 下面是该定理的证明过程(部分): 延长AI交☉O于点D,过点I作☉O的直径MN,连接DM,AN. ∵∠D=∠N,∠DMI=∠NAI(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MDI∽△ANI.∴ IM=ID,
与内心之间的距离为
cm.
【解析】(1)∵O,I,N三点共线,∴OI+IN=ON, ∴IN=ON-OI=R-d; 答案:R-d
(2)BD=ID. 理由如下: 如图3,过点I作☉O的直径MN,连接AI交☉O于D,连接MD,BI,BD, ∵点I是△ABC的内心,∴∠BAD=∠CAD,∠CBI=∠ABI. ∵∠DBC=∠CAD,∠BID=∠BAD+∠ABI,∠DBI=∠DBC+∠CBI,∴∠BID=∠DBI,∴ BD=ID.
【题组过关】
1.(202X·临沂中考)《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一
千五百年前,其中一道题,原文是:“今三人共车,两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
人与车各几何?”意思是:现有若干人和车,若每辆车乘坐3人,则空余两辆车;若
每辆车乘坐2人,则有9人步行.问人与车各多少?设有x人,y辆车,可列方程组为
人和谐平衡思想的体现,常被运用于建筑、器物、绘画、标识等作品的设计上,
使对称之美惊艳了千年的时光.在下列与扬州有关的标识或简图中,不是轴对称
图形的是
(C)
【规律方法】中心对称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后与自身重合;轴对称图形沿 着某条直线进行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项选择题方法解读课件
专项一 选择题
第一部分 方法解读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又要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求解,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探求结果;二是联合题干和选项考虑或从选项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方法归纳 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不正确的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直接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答案] D
D
A. B. C. D.
[答案] B
B
[答案] B
C
方法2 特例法
有些选择题,用常规方法直接求解比较困难,根据题中信息,可以考虑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如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把一般情况转化为特殊情况再进行解答等.常用的特例有特殊数值、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
方法归纳 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点: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殊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还可以 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答案] D
C
方法3 排除法(筛选法)
利用题设条件或隐含条件结合选项,通过观察、比较、猜想、推理和计算,对选项中明显错误的选项,通过逐步“筛选”予以剔除,最后剩下一个正确的选项.
第一部分 方法解读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又要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求解,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探求结果;二是联合题干和选项考虑或从选项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方法归纳 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不正确的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直接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答案] D
D
A. B. C. D.
[答案] B
B
[答案] B
C
方法2 特例法
有些选择题,用常规方法直接求解比较困难,根据题中信息,可以考虑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如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把一般情况转化为特殊情况再进行解答等.常用的特例有特殊数值、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
方法归纳 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点: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殊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还可以 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答案] D
C
方法3 排除法(筛选法)
利用题设条件或隐含条件结合选项,通过观察、比较、猜想、推理和计算,对选项中明显错误的选项,通过逐步“筛选”予以剔除,最后剩下一个正确的选项.
201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指导课件含形共80张PPT61
于点 D,连接 AD,CD.若∠B=65°,则∠ADC 的大小为__6_5_____度.
图 21-4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7.[2014·泸州]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 3,两条对角线
的长分别为 4 和 2 5,则它的面积为__4___5___.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8.[2014·遵义] 如图 21-5 ABCD 中,BD⊥AD,∠A=45°, E,F 分别是 AB,CD 上的点,且 BE=DF,连接 EF 交 BD 于点 O.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经典示例
例 1 [2014·三明]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 2 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C )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解析] 设该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 180×(n-2)=360×2, 解得n=6.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核心考点二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相关知识
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_平__行___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平_行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相__等___.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__相__等____.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互__相_平__分_. (5)平行四边形是__中__心____对称图形,但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它 的对称中心是_两__条__对__角_线的交点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核心练习
5.[2014·中山] 如图 21-3,已知 ABCD,下列说法一定正
确的是( C )
A.AC=BD B.AC⊥BD C.AB=CD D.AB=BC
图 21-3
图 21-4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7.[2014·泸州]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 3,两条对角线
的长分别为 4 和 2 5,则它的面积为__4___5___.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8.[2014·遵义] 如图 21-5 ABCD 中,BD⊥AD,∠A=45°, E,F 分别是 AB,CD 上的点,且 BE=DF,连接 EF 交 BD 于点 O.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经典示例
例 1 [2014·三明]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 2 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C )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解析] 设该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 180×(n-2)=360×2, 解得n=6.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核心考点二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相关知识
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_平__行___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平_行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相__等___.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__相__等____.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互__相_平__分_. (5)平行四边形是__中__心____对称图形,但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它 的对称中心是_两__条__对__角_线的交点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核心练习
5.[2014·中山] 如图 21-3,已知 ABCD,下列说法一定正
确的是( C )
A.AC=BD B.AC⊥BD C.AB=CD D.AB=BC
图 21-3
201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指导课件含2图象共182张PPT23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图 10-1 第10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8.函数 y= 6-x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A ) A.x≤6 B.x≥6 C.x≤-6 D.x≥-6
[解析] 该函数的表达式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是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所以 6-x≥0,解得 x≤6,故选 A.
1.平行于x轴(或垂直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 标为不相等的实数. 2.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 标为不相等的实数
第10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经典示例
例 2 [2014·宜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 A(-1, 2)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得到点 B,则点 B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C 的坐 标是_(_2_,__-__2_).
1.点P(x,y) 2.点P(x,y) 3.点P(x,y) 4.点P(x,y)
1.点P(x,y)在x 2.点P(x,y)在y
__x_>_0_,__y_>_0___. __x_<_0_,_y_>_0____. ___x_<0_,__y_<_0___. __x_>_0_,_y_<_0____
_y_=__0,__x_为__任__意_实__数__. _x_=__0_,__y_为_任__意__实__数_
轴上表示为( C )
图 11-1
第11讲┃一次函数及其应用
图11-2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直线 l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时,可得 m-2<0,解之,得 m<2,故选 C.
第11讲┃一次函数及其应用
核心练习 1.[2014·铜仁] 正比例函数 y=2x 的大致图象是( B )
201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指导课件含2概率共118张PPT73
折线统计 可以反映数据的__变_化__趋__势_
图
第29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经典示例
例 3 [2014·莱芜] 在某市开展的“读中华经典,做书香少
年”读书月活动中,围绕学生日人均阅读时间这一问题,对初二学
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如图 29-2 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
(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第29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你读题】 1.初步读题 知道本题是统计类的问题,培养解题时的模型意识. 2.再读题 ①明确调查对象:某市初二学生日人均阅读时间; ②明确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③从统计图中读信息时通常需要关注统计图的名称、文 字标注(轴标注和项目标注)、有关数据等; ④明确问题(增强解题时的目标意识).
第29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7.[2014·岳阳] 为了响应岳阳市政府“低碳交通,绿色出行” 的号召,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全校 2000 名学生中就上学方式随机抽
取了 400 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经统计整理绘制出图(a)、图(b)两幅
不完整的统计图: 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公共交通工具; D:乘私家车; E:其他.
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叫做各数据的权
第30讲┃数据分析
中位 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数据的个 数是奇数时)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叫 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最__多_______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第29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核心练习
3.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 400 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 50
名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 D )
图
第29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经典示例
例 3 [2014·莱芜] 在某市开展的“读中华经典,做书香少
年”读书月活动中,围绕学生日人均阅读时间这一问题,对初二学
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如图 29-2 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
(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第29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你读题】 1.初步读题 知道本题是统计类的问题,培养解题时的模型意识. 2.再读题 ①明确调查对象:某市初二学生日人均阅读时间; ②明确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③从统计图中读信息时通常需要关注统计图的名称、文 字标注(轴标注和项目标注)、有关数据等; ④明确问题(增强解题时的目标意识).
第29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7.[2014·岳阳] 为了响应岳阳市政府“低碳交通,绿色出行” 的号召,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全校 2000 名学生中就上学方式随机抽
取了 400 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经统计整理绘制出图(a)、图(b)两幅
不完整的统计图: 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公共交通工具; D:乘私家车; E:其他.
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叫做各数据的权
第30讲┃数据分析
中位 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数据的个 数是奇数时)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叫 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最__多_______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第29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核心练习
3.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 400 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 50
名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 D )
201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指导课件含2几何共210张PPT77
∴∠BOM=180°-∠AOM=180°-38°=142°.故选 C.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5.[2014·邵阳] 已知∠α=13°,则∠α的余角的大 小是___7_7_°___.
6.若∠α的补角为76°28′,则∠α=__1_0_3_°__3_2.′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核心考点二 相交线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图15-7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
垂直的 基本性
质
线. (2)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线段中,___垂_线__段__最 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垂__线_段___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距离
线段的 垂直平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4.角的平分线
(1)如图 15-2,若 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__∠__A_O_C__= __∠__B_O_C__=12∠AOB.
图 15-2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2) 定 理 : 角 平 分 线 上 的 点 到 这 个 角 两 边 的 距 离 __相__等____.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解析] ∵OB 是∠AOC 的平分线, ∴∠BOC=∠AOB. 又∵∠AOB=40°, ∴∠BOC=40°. ∵∠COE=60°,OD 是∠COE 的平分线, ∴∠COD=30°, ∴∠BOD=40°+30°=70°.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核心练习
1.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
图 15-9
A.对顶角 B.同位角 C.内错角 D.同旁内角 第15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9.[2014·厦门] 已知直线 AB,CB,l 在同一平面内,若 AB⊥l,
201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指导课件含2破篇共149张PPT43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方法总结】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例 2 [2014·安徽] 如图 ZT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长为 2 2,若直线 l 满足:(1)点 D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2)A, C 两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相等.则符合题意的直线 l 的条数为( B )
1 ∴∠DCF=2∠BCD,故①正确. 延长 EF 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M,∵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 形,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AB∥CD, ∴∠A=∠MDF. ∵F 为 AD 的中点,∴AF=FD. 又∵∠AFE=∠DFM,∴△AEF≌△DMF, ∴FE=MF,∠AEF=∠M.∵CE⊥AB, ∴∠AEC=90°,∴∠AEC=∠ECD=90°. 又∵FM=EF,∴FC=EF,故②正确. ∵EF=FM,∴S△EFC=S△CFM,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MC>BE,∴S△BEC<2S△EFC,故③错误. 设∠FEC=x,则∠FCE=x, ∴∠DCF=∠DFC=90°-x=∠AEF,∠EFC=180°-2x, ∴∠EFD=90°-x+180°-2x=270°-3x=3(90°-x), ∴∠DFE=3∠AEF,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变式题 如图 ZT1-6,在菱形 ABCD 中,AB=BD,点 E,F 分
别在 BC,CD 上,且 BE=CF,连接 BF,DE 交于点 M,延长 ED 到 H 使 DH=BM,连接 AM,AH,则以下四个结论:①△BDF≌△DCE;② ∠BMD=120°;③△AMH 是等边三角形;④S = 四边形 ABMD 43AM2.其中
1 n-1 n+1 索,由平方差公式得 1-n2= n · n ,同时要注意约分时的规
【方法总结】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例 2 [2014·安徽] 如图 ZT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长为 2 2,若直线 l 满足:(1)点 D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2)A, C 两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相等.则符合题意的直线 l 的条数为( B )
1 ∴∠DCF=2∠BCD,故①正确. 延长 EF 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M,∵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 形,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AB∥CD, ∴∠A=∠MDF. ∵F 为 AD 的中点,∴AF=FD. 又∵∠AFE=∠DFM,∴△AEF≌△DMF, ∴FE=MF,∠AEF=∠M.∵CE⊥AB, ∴∠AEC=90°,∴∠AEC=∠ECD=90°. 又∵FM=EF,∴FC=EF,故②正确. ∵EF=FM,∴S△EFC=S△CFM,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MC>BE,∴S△BEC<2S△EFC,故③错误. 设∠FEC=x,则∠FCE=x, ∴∠DCF=∠DFC=90°-x=∠AEF,∠EFC=180°-2x, ∴∠EFD=90°-x+180°-2x=270°-3x=3(90°-x), ∴∠DFE=3∠AEF,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难题分析
变式题 如图 ZT1-6,在菱形 ABCD 中,AB=BD,点 E,F 分
别在 BC,CD 上,且 BE=CF,连接 BF,DE 交于点 M,延长 ED 到 H 使 DH=BM,连接 AM,AH,则以下四个结论:①△BDF≌△DCE;② ∠BMD=120°;③△AMH 是等边三角形;④S = 四边形 ABMD 43AM2.其中
1 n-1 n+1 索,由平方差公式得 1-n2= n · n ,同时要注意约分时的规
201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解题指导课件含共92张PPT93
图27-4
C.20 cm D.22 cm 第27讲┃平移与轴对称
[解析] 根据题意,将周长为16 cm的△ABC沿BC向右平移 2 cm得到△DEF,
∴AD=2 cm,BF=BC+CF=BC+2,DF=AC. 又∵AB+BC+AC=16 cm,
∴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2+AB+BC+2
第26讲┃投影与视图
核心练习
4.[2013·淄博] 下面关于正六棱柱的视图(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画法错误的是( A )
图26-6
第26讲┃投影与视图
图26-7 第26讲┃投影与视图
5.[2013·莱芜] 下面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
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图26-18是常用的一种圆顶螺杆,它的俯视图正确的是
(B )
图26-18
第26讲┃投影与视图
图26-19 第26讲┃投影与视图
2.图26-20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
“建”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D )
图26-20
A.美 B.丽 C.安 D.徽
第26讲┃投影与视图
[解析] 易得“设”相对的面是“丽”,“美”相对的面是“安”,
第27讲┃平移与轴对称
核心练习
5.[2013·成都] 如图27-6,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
点C与点C′重合.若AB=2,则C′D的长为( B ) A.1 B.2 C.3 D.4
图27-6
第27讲┃平移与轴对称
6.[2013·淄博] 如图27-7,菱形纸片ABCD中,∠A=60°, 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点C落在DP(P为AB中点)所在的直线上,得到
专题 几何模型-旋转三模型(半角模型、三叉口模型、费马点模型)-中考数学第二轮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BD
AE
C
【二】将△ABD沿着AD翻折到△ADF,连接EF,得 △ABD≌△AFD;△ACE≌△AFE;再证Rt△DFE
BD F
EC
01
知识点
02
03
半角模型 三叉口模型 费马点模型
典例精讲
三叉口模型
【例2】如图,点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PA=5,PB=3,PC=4,
知识点二
(1)求∠BPC的度数;(2)求等边△ABC的边长;(3)求等边△ABC的面积.
【思路点拨】
A
D
(1)将△AP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º
P
得△CQD,再连接PQ,
求得∠APD=∠CQD=45º+90º=135°
Q
(2)作CH⊥DQ于点H, B
求得CH=HQ=1,再由勾股定理得出CD= 10
H C
针对训练
三叉口模型
知识点二
2.如图,点P为正六边形ABCDEF内一点,且PA=8,PB= 3 2 ,PC=10,求正六边形
∵MN=AB=600米,
∴ FN = (600 +500 3)米
B
P´
D
P HH C
针对训练
费马点模型
知识点三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2,BC= 2 3,点P为矩形内部一点,连接
PA,PB,PC,则PA+PB+PC的最小值为_2__7_.
A
D
P´
A´
P
B
C
课堂小结
旋转三模型
破解半角模型---口诀:
中考数学第二轮总复习
专题15 几何模型
旋转三模型
半角模型、三叉口模型、费马点模型
2015届中考数学第二轮备考考点复习课件1
4. (1)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于
2002年8月20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会标如 图甲.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 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 正方形的面积为13,每个直角三角形两直 角边的和是5.求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
4. (2)现有一张长为6.5cm、宽为2cm的 纸片,如图,请你将它分割成6块,再拼 合成一个正方形.(要求:先在图乙中画 出分割线,再画出拼成的正方形并标明相 应数据)
α
C
2)以B为顶点,BC为一边, 作∠EBC=∠ α 3)在射线BE上截取线段 BA=c
F
4)连接AC, ΔABC就是 所求作的三角形
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b,c
a b c
求作:△ABC,使BC=a,AC=b,AB=c
作法
(1)作线段BC=a, (2)以C为圆心, b为半径画弧 (3)以B为圆心, C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 (4)连接AB,AC 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1.以线段a、b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线段 已知:
a b
求作: 平行四边形ABCD使它的邻边长为 a,b
作法:
2.分别以线段a、h为底边和高作一 个等腰三角形. 线段 已知: a
长为 a,高为h
h
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它的底边
尺规作图中考复习
复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能作一条 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 知角;作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会利用基本图形作三角形。
对尺规作图题,能写出已知,求 作和作法(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并 能给出合情推理。
尺规作图
• 在几何里,把限定用直尺和圆规来 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 其中直尺是没有刻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探究二
平移和旋转型操作题
例 2 如图 36-2①所示, 将一个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和一个长为 2、宽为 1 的长方形 CEFD 拼在一起,构成一个 大的长方形 ABEF.现将小长方形 CEFD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至 CE′F′D′,旋转角为 α. (1)当点 D′恰好落在 EF 边上时,求旋转角 α 的值; (2)如图 36-2②,G 为 BC 的中点,且 0°<α<90°, 求证:GD′=E′D;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考向互动探究┃ 探究一 折叠型操作题
例 1 [2014· 临沂] 对一张矩形纸片 ABCD 进行折叠,具体 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对折,使 AD 与 BC 重合,得到折痕 MN,展开;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使点 A 落在 MN 上的点 A′处,并使 折痕经过点 B,得到折痕 BE,同时,得到线段 BA′,EA′,展 开,如图 36-1①; 第三步: 再沿 EA′所在的直线折叠, 使点 B 落在 AD 上的点 B′处,得到折痕 EF,同时得到线段 B′F,展开,如图②.
育网 -
(2)由第三步折叠知 BA′=B′A′,点 B,A′,B′在同一 直线上,∴B′B⊥EF. 在四边形 BFB′E 中,EA′=A′F,BA′=B′A′, ∴四边形 BFB′E 是平行四边形. ∵B′B⊥EF, ∴四边形 BFB′E 是菱形.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解题方法点析】 解答折叠问题的关键是根据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且关于 折痕所在的直线轴对称,得到有关线段、角的位置和数量关 系,从这些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获得问题的答案.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证明:(1)由第一步折叠的过程可得 AD∥MN∥BC,AM= BM,∴EA′=A′F(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由第二步折叠的过程可得△ABE≌△A′BE, ∴∠ABE=∠A′BE,∠A=∠EA′B=90°, ∴∠BA′F=∠EA′B=90°. EA′=FA′, 在△A′BE 与△A′BF 中,∠BA′E=∠BA′F, BA′=BA′, ∴△A′BE≌△A′BF(SAS), ∴∠A′BE=∠A′BF. ∵∠ABE=∠A′BE,∠ABF=90°, 1 1 ∴∠ABE=∠A′BE=∠A′BF= ∠ABF= ×90°=30°. 3 3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3)由 G 为 BC 中点可得 CG=CE,根据旋转的性质 得 CE=CE′,又∠D′CE′=∠DCB=90°,则∠GCD′= ∠DCE′ = 90 ° + α , 然 后 根 据 “SAS ” 可 判 断 △GCD′≌△E′CD. (4)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 CB=CD,而 CD=CD′,则 △DCD′与△CBD′为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当两顶角 相等时它们全等.若△DCD′与△CBD′为钝角三角形,可 计算出 α=135°;若△DCD′与△CBD′为锐角三角形, 可计算出 α=315°.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图形操作题可分为折叠操作题、平移旋转变换题和图 形分割操作题三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操 作、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实践活动和 思维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和发现结 论,从而解决问题.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例题分层探究】 (1)图形的旋转有哪些特征? (2)在图 36-2①中,当点 D′恰好落在 EF 边上时,如何 求旋转角 α 的值? (3)在图 36-2②中,G 为 BC 的中点,如何证明 △GCD′≌△E′CD? (4)小长方形 CEFD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 △DCD′与△CBD′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全等?此时的旋转角 α 的值是多少?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3)小长方形 CEFD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 △DCD′与△CBD′能否全等?若能, 直接写出旋转角 α 的值; 若不能,说明理由.
图 36-2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1)求证:∠ABE=30°; (2)求证:四边形 BFB′E 为菱形.
图 36-1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例题分层探究】 (1)由第一步折叠可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哪三条线段平行?哪些线段相等? (2)由第二步折叠可得△ABE 与△A′BE 有哪些相等的角? (3)由第三步折叠可得点 B,A′,B′有什么位置关系?
(1)由第一步折叠可得到 AD∥MN∥BC,且 AM=MB, DN=CN. (2)由第二步折叠可得△ABE≌△A′BE,由此可得∠ABE =∠A′BE,∠AEB=∠A′EB,∠A=∠EA′B=90°. (3)由第三步折叠可得点 B,A′,B′在同一直线上,且 点 A′是线段 BB′的中点.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专题突破┃ 图形操作题
(1)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任意一对对应 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相等, 都是旋转角; ③旋转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前后的 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根据旋转的性质得 CD′=CD=2, 在 Rt△CED′中, CD′=2,CE=1,则∠CD′E=30°,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 质即可得到 α=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