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第一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认识生物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猎豹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使得生物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变异则使生物不断产生新的性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如实记录调查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照生活环境,可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可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了解生物圈1. 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 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例如,光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植物的开花;温度过低会使植物冻伤甚至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
例如,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海洋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整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整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展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响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展整理和分析^p ;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四、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方案4、施行方案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展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一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进土壤、蚯蚓松土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消费者。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是初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在初一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物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复习和回顾。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学中,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起着选择性通透的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基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着遗传信息。
二、生物种群与群落生物种群是指同种生物个体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总体。
生物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是研究生物种群的重要内容。
群落是指在同一地方生活的不同种类生物的集合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如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
三、生物的营养生物需要进行营养摄取才能生存和生长发育。
生物的营养主要分为三类:植物的光能营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动物的化学能营养,通过摄取食物得到化学能;真菌的吸收营养,通过吸收附近的有机物。
四、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体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调节,以维持内部稳定。
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两种方式。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完成的;而内分泌调节是通过激素的分泌对身体进行调节。
五、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是保持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方式。
生物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需要两个个体参与,产生后代的基因组合更为多样化;无性繁殖只有一个个体参与,产生的后代基因与其父代完全相同。
六、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种群代际之间遗传物质传递的基本现象。
遗传物质是DNA,它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在遗传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变异,进而推动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七、昆虫的生活及其应用昆虫是一类具有很高种类丰富度的生物,它们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有重要的影响。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群居行为、食性特点等。
昆虫在人类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蜜蜂的蜜和蚕的丝等。
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生物可以根据细胞的结构,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类。
七年级上生物总复习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背诵条目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4、归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分,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6、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指的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
8、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9、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1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分别有三大组成成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起始环节是生产者,若狐吃兔,箭头朝向狐。
1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1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所以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表现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5、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七上生物第一单元复习+练习题
一、生物与生物圈1、生物的特征:①需要营养,②可以呼吸,③生长繁殖,④排泄废物,⑤应激性。
2、生物圈①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②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③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对照实验,单一变量)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环境决定着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特点)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蚯蚓疏松土壤、植物防风固沙)5、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②组成: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
a.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主要成分),消费者—动物(依赖生产者生存),分解者—细菌、真菌(有机物--无机环境);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①各种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二、观察细胞的结构1、★显微镜的使用的注意事项1.尽量使用低倍镜,能用低倍镜看到的,就不必再换高倍镜,尤其是高倍物镜。
2.要换物镜时,手不能扳着物镜转动。
3.一定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4.准焦螺旋不能胡乱转动,以免压碎破片标本。
5.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6.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弱。
7.在显微镜中所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
8.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9.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2、临时装片的制作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染色观察。
②.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应滴一滴0.9%生理盐水,盖片时为了防止出现气泡,正确操作应用镊子夹住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放平。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生物知识点复习一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①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如:草→兔→狐)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
生物复习提纲学完背一背考前无压力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生物学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举例备注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动物捕食;②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和植物最大的区别:植物是自养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异养型(直接或间接以其他生物为食)生物能进行呼吸①鲸鱼喷出水柱②植物也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少数生物呼吸不需要氧气(无氧呼吸),如:酵母菌、乳酸菌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排尿、呼气②植物的枯枝落叶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排泄排便=排遗,是排出食物残渣,不属于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①日轮花被采摘时伸出爪子②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③各种生物都刺激时逃跑、变色等④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望梅止渴⑤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⑥向日葵向光易错字:刺激、作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长: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植物由种子萌发为嫩叶和枝条繁殖:①植物开花结果②蜻蜓点水③动物繁衍后代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①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②后代和亲代长得不一样的地方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植物、动物、细菌、真菌都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本质的区别是有无生命(生命现象),即,观察其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
3.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要求: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法(★★)(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做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2)调查法的例子①人口普查②脊柱侧弯筛查③近视率检查④森林资源⑤对某政策的看法(3)调查法的类型①抽样调查: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随机抽样)②普查: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2.生物的归类方法(★★★★★)按形态结构的特点分按生活环境分按用途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3.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分、温度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4.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3)制定计划:①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1 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有遗传变异的特性⑦由细胞构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2 区别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是否有生命。
(生物:生石花,珊瑚虫;非生物:钟乳石,珊瑚)3 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目的、确定对象、制定方案、记录、对结果分析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①按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共生、寄生。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旗形树、荒漠中的骆驼刺等;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4设计实验注意问题:①设置对照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
5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6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真菌和细菌、蚯蚓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注:在食物网(链)中,要构成完整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7 食物链(1)书写要求①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②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③箭头:被吃→吃的(2)沿着食物链规律①能量越来越少②生物数量越来越少③有毒物质越来越多8 食物网(掌握:数一个食物网中有多少条食物链)9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
(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非生物:珊瑚、钟乳石、机器人、阳光、水、空气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人口普查都属于调查。
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叫做抽样调查。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是生物圈。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高山上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布说明的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这种不同的条件叫做变量,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为什么用10只鼠妇做实验,用一只行吗?答:不行,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例如,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等。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像鱼类生活在水中,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如人类的呼吸过程。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 例如,人体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呼吸系统呼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废物。
- 植物也能排出废物,它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动物更明显,如猎豹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羚羊发现危险会迅速奔逃等。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一个婴儿。
- 生物还能繁殖后代,例如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动物通过卵生(如鸟类产卵)或者胎生(如哺乳动物产仔)等方式繁殖后代。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子女的某些特征像父母。
-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例如,同一株植物上的花颜色可能会有差异,同一窝小猫的毛色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但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 调查的一般方法。
-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七上生物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认识生物一、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观察的步骤:①、确定观察目的;②、明确观察对象;③、做好观察记录;④、交流观察结果。
2、观察的方法: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或利用照相机、摄影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二、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判断病毒是生物的原因是病毒能繁殖)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生物能进行呼吸;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第二章认识细胞一、学习使用显微镜(一)写出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单目显微镜](1)对光和调光(三转)一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二转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三转反光镜,眼睛看着目镜内调出一个圆亮的视野。
(2)调焦观察(放、粗、粗、细)①把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
②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
③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睁开便于画图,同时逆时针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④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双目显微镜](1)对光调光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2)调焦观察①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
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
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三)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2、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单个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小,越暗)3、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哪向哪移)4、对光时: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5、污点的判别: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玻片上6、使用显微镜时,双眼睁开7、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薄而透明二、动植物细胞(一)、常用的玻片标本有装片、涂片、切片(二)、装片的制作1、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2、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注意:①取口腔上皮细胞前要先用清水漱口(去除食物残渣)②染色时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色均匀)三、细胞的生活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大分子,可燃烧(如脂肪、糖类、蛋白质、核酸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点一:观察1.观察的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者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的要求(1)要明确目的(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的记录下来(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观察后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3.对于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对于看上去差别很大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知识点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2)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3)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依靠分解动植物的残骸或者尸体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就叫遗传。
但是总有一部分并不相同,这就叫变异)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并能影响环境第一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知识点一: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知识点二:调查时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1.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3)调查范围大时,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4)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5)撰写调查报告2.调查过程中注意的问题(1)讨论并设计比较合适的调查表,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
着重记录各种生物的名称、数量和生活环境等,还可以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生长情况等(2)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期末复习与学习方法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期末复习与学习方法复习内容初一生物第一单元主要讲解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律;2.细胞和代谢:细胞的结构、生命活动与代谢作用;3.遗传与变异: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性状的遗传;4.进化: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的证据、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在复习这些内容时,我们应当首先熟悉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其相关的细节和应用,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的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 目标明确,分步学习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我们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学习,并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小结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每个阶段的知识点。
2. 多角度学习,全面掌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例如阅读课本、做习题、观看视频、听讲义和参加讲座等,以便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从中找出相通的部分,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3. 积极思考,自主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听从老师和教材的说明,而应该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通过积极思考和自主思考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自主实验和交流分享等方式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4. 多做练习,夯实基础练习是决定我们掌握知识深度和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模拟试卷、竞赛考试等方式,夯实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 总结归纳,梳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总结归纳,并将零散的知识点以图表、笔记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概括性整理,以便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结语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但对于初一生物学科的基础奠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家长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1.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和变异⑤应激性⑥适应并影响环境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4. 栖息地的破话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5.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6.科学探究的6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7. 设置对照试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8.巴斯德实验成功的关键设计了曲颈瓶。
9.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11.显微镜的使用(一)对光①②③④(二)安放装片(三)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下降镜筒离玻片 2 毫米防止压碎装片,损伤镜头②左眼注视目镜,上升镜筒,找到物象,必要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10.微镜操作应注意问题:①可以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是⑨和⑾。
②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⑦和⑩。
③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比实物大,而且是倒像。
字母E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
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⑤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时,视野亮度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
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当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要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细胞质在视野中逆时针运动,实际运动是逆时针⑦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物镜、目镜和玻片。
⑧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⑨显微镜观察时用左眼,右眼睁开。
对好光后,显微镜就不能再移动,否则会因光线发生改变而看不到物象第一单元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背诵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背诵版)第一单元:生物的基础知识
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 生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4. 植物与动物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单元:生物的组成
1. 有机物和无机物
2. 生物的化学组成
3.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线粒体、叶绿体和中心体的作用和特点
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
1. 成长与发育的区别和联系
2. 生长的调节
3. 动物的生长与植物的生长的特点和差异第五单元:生物的繁殖
1.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 繁殖的种类和特点
3. 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和方法第六单元: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的基本规律
2. 基因的组成和功能
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第七单元:生物的生态
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八单元:生物与健康
1. 健康的定义和要素
2.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对生物知识做一个整体的回顾和回忆。
请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注意理解概念和记忆重点知识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复习
资料
在这份复资料中,我们将回顾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的重要
内容。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概述:
1. 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
- 生命起源的理论:进化论和创造论
- 生物的分类:
- 五界分类法:动物界、植物界、菌界、原生生物界、古细菌
界
- 五门分类法:无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门、植物门、真菌门、原生生物门
- 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演化
2. 生命活动的基础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基因的作用和遗传规律:基因组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分
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显性隐性定律
-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3. 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
- 生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和异养
- 能量的转化和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 物质的循环: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以上是我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复资料的简要概述。
请根据你的研究进度和需要,深入研究每个知识点,巩固你的生物基础知识。
祝你研究顺利!。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身边的生物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他们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二.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适应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三.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通常认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100米和海平面以下100米。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
1.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2.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3.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一. 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
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四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1.镜座:稳定镜身;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3.镜臂:握镜的部位;4.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殷薇
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圈 是生物共有的家园。它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 11000 米,海平面以上 10000 米 ,包括 大气圈下部 , 岩石圈上部 和 水圈全部 。
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他们所需要的环境 生物圈中有生物所需的阳光、空气、水分等条件。
2
1-1行行色色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 多样性、 遗传 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 样性,是长期 生物进化 的结果。
生物可以分为 植物 、动物 、真菌 、细菌 和 病毒 等,其中已 经发现命名和记录的有 200多万 种, 动物 最多,占70%。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遗传多样性 ,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 不同,同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也不同。
植物 动物 钟乳石 珊瑚 恐龙化石 馒头上的白毛
2.植物的幼苗总会弯向光源的方向生长,根总会弯向水源的 方向生长,属于生物的( )特征。
3.下面那些属于生态系统
一片农田 一块枯木 生物圈 河里所有的鱼
4.下面不属于人和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出汗 呼出二氧化碳 排尿 排便
5.连连线
动物取食 向日葵跟着太阳转 植物开花结果 人体排汗 蘑菇由小长大
,红树林可以防洪固堤属于
。
下面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0
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的知识都来源于对大 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资料、相互交流 。
生物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和主要贡献
其他方式:鸟有翅膀 鱼呈梭形 狮子有强健的腿
生物影响环境
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 病 ,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我们可以改变环境,也能破坏环境。 我 们必须清醒在认识到:无休止在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灭亡!
8
测量不同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生物影响环境)
花盆 1 2
光照 有光 无光
温度 20℃ 20℃
水分 充足 不充足
生长:普遍特征,体积增大,体重增加。 繁殖:生物生产后代的过程。
孔雀开屏,蜻蜓点水,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基本特征,包括营养、排泄和呼吸。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摄食 人体排出汗液和尿液 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除病毒外,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4
1.判断哪些属于生物那些不是生物?
目的要求:植物通过蒸腾失水可改变周围空气湿度和温度。
材料用具:干湿计
方法步骤:
1. 准备三份用于记录的表格
2. 选择三个不同的植被环境测量,草地,灌木丛和裸地
对照
3. 于早中晚三个时间,每个地点每次测三个数据取平均值
减少误差
注:干湿计应悬挂在接近叶片的地方,因为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部位是 叶子
实验结论:
温度:裸地>草地>灌木丛
湿度:裸地<草地<灌木丛
9
下列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的有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改变而变化 鲫鱼背部为灰黑色,腹部为白色 眼镜蛇的颈部竖立时,显露眼镜状斑纹 莽的体表有暗淡相间的斑纹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与海滩淤泥,能有效 防止海浪对海滩和海堤的冲击。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环境,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可以分为 陆地 生态系统、 湿地 生态系统和 海洋 生态系 统。
3
1-1 行行色色的生物
。 生物的特点: 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应激性:普遍特征,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使生物能够“趋利避害”。
植物的向光性,蚂蚁取食糖水,含羞草的叶子闭合……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 互助 斗争 不同生物之间 捕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 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共生 海葵和蟹 寄生 血吸虫和钉螺
6
探究湿度和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目的要求:探究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的要求
材料用具:新鲜面包或馒头 培养皿 方法步骤:
1. 取材:取新鲜面包,切成小块,空气中暴露20-30分钟 2. 分组:新鲜面包+烘烤2分钟+室温培养4-5天
发现并提出问题 收集先关资料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实验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12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 发现现象提出问题
❖ 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一旦见光就四处奔跑逃命,阳光对 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 作出假设
❖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拉马克 林奈 达尔文 哈维 沃森和克里克 华佗 李时珍 巴斯德
首次提出“生物学” 生物分类学,创立生物命名法 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发现血液循环 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麻沸散 本草纲目 细菌实验,巴氏消毒法
实验法,实证阶段 分子生物学阶段
11
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法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应激性 生长 营养 排泄 繁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1-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 形态 、 生理 、 分布 的因素, 分为 非生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温度、湿度、土壤等。 光照可以使花儿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绽放;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受温度、风力等条件的影响,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形态差别很大;土 壤条件的差异可使牵牛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施实验并记录
① 在木盒中放入湿润的土壤,压实; ② 放入10只鼠妇,一半盖上木板,一半盖上玻璃板,等待观察 ③ 每2分钟记录一次
❖ 分析现象: 黑暗环境中鼠妇更多,光环境中几乎没有 ❖ 得出结论: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13
➢ 为了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为同学设计了一个实 验。如下表
新鲜面包+冰箱培养4-5天 新鲜面包+室温培养4-5天 1. 观察: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霉菌出现
让空气中 霉菌的孢 子落到面
包上
干燥,室温
湿润,低温
湿润,室温
活动结论:霉菌的生长受温度和湿度影响
7
1-2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特 拟态
殊
方 保护色
式
警戒色
竹节虫行似竹枝,枯叶蝶似枯叶 北极熊毛色级白,变色龙 箭毒蛙,毒蛇,夹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