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地理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初探

佐藤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团体。下面谈谈我在地理课堂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尝试:

一.团队合作,自主探究

例如我在教学“欧洲西部的农业”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请学生介绍当地的美食,然后佐以图片(如牛排、奶酪、牛奶等)。问:在当地这种饮食结构与什么农业生产部门有关呢?

学生:畜牧业。师:作为地理老师对当地畜牧业为什么发达挺感兴趣的,一起来探究下。

请看任务单:小组准备3分钟。

探究活动一:气候

1.读欧洲气候分布图说出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2.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3.分析本区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

根据气温、降水图分析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全年温暖湿润。

问:温暖湿润的气候是怎么形成呢?

小结: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盛行偏西风,风从海洋吹来,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展示多汁牧草生长的环境资料。

小结: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师:阴雨天气,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成熟,种植业不发达。

问:为什么是湿润温暖的气候呢?得从该区域所处位置谈起。

过渡:面对温暖湿润的西风,欧洲西部是敞开怀抱,笑脸相迎,而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一起來看当地的地形。

探究活动二:地形

1.读图说出欧洲西部的主要地形类型

2.归纳出的地形特点

3.分析本区地形对畜牧业的影响

学生说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分析出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形有利于牧草的大面积生长。

师:英国、法国的草场面积分别占本国面积的1/2,1/4。

拓展延伸:地形特点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

师生对照地图、动画,分析出地势平坦、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来自大西洋暖湿气流长驱直入内陆,形成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师生总结饮食结构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师:在当地劳动力短缺,怎么完成从牧草耕种到挤奶工作呢?

学生:机械化。

师: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了现代畜牧业,在欧洲西部,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

师共同归纳总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在小组合作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任务,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亲身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即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景,启发思考

在学习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播放有关黄土高坡的视频,问学生:你对黄土的高原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见解,荒凉、贫瘠、黄土飞扬……提出问题:黄土高原为什么会这样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很容易得出结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我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现在你们只是通过视频观察得出结论,能不能有科学的证据来证明你的推测?请同学们结合你课前收集的资料,看谁提的最多?”各个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后派出代表发言。有的小组通过阅读土壤资料,发现黄土的性质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加以论证,得出在相同条件下,植被越好,水土保持越好,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而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因此地表才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情景。

我又不失时机地布置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应该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为原因呢?”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还有……”

这一连串的提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有表及里,拓展延伸,抓住了实质,为突破教学的关键属性做了铺垫。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自己放在主导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三.角色扮演,激发共情

当某章节的教学内容适合角色扮演时,我一般课前设计好各个角色和情节,努力把地理课堂中的理论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问题。如在上“天气预报”这一内容时,一进教室,我便郑重宣布:“今天,我要请同学们模拟电视台气象员,来播送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大家可以先想一想,平时你所看到的气象员是怎样给我们预报天气的,马上请同学们上台来表演一番。”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像被激起了千层浪,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上台大展身手。可想而知,在这种情感之下,学生怎能不喜欢上地理课呢。

新课程倡导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学生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由课堂的执行者转变为引领者,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只有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课堂,才是生动有活力的课堂。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新灵感,才是教师课堂中所需捕捉的动态生成资源,才是学生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