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慧城市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济大学程大章
【摘要】文章研究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实践态势、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关注城市发展的智慧,正确认识推进动力,做好底层对接和应用大数据等工作,以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智慧城市底层对接大数据可持续发展
迅速发展的中国急迫地需要通过信息化与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来统筹城市发展中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利用,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使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我国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大量的智慧城区/社区/开发区也在规划建设。各类相关的城市项目如信息消费城市、宽带中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信息惠民工程等,更是层出不穷。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行动。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一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苗头,亟待加强引导”,并在落实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5〕14号)中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住建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交通部、水利部、能源局、网信办、文物局、老龄办等负责)”。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缺乏完整的顶层设计,往往导致大量的技术和非技术问题不断阻碍着工作进展。智慧城市更需要通过城市的运行效果体现“智慧”。智慧城市已有出现“烂尾”,虽有定位不准确、规划的可操作性差、工程难度大、资金短缺、领导兴奋点转移等诸多因素,但是很重要的是缺失了建设与运营的保障支撑体系。
一、摆正地位、明确目标
城市发展,必须根据本地的资源和条件,通过大量的地缘、经济、技术、人文等的数据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的理念、空间、方向和策略。这是个智慧的过程,可以有无数个思路,但是最终形成的必须是一个科学的、最适合这个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我们谓之城市发展之“道”。
在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基础上进行的“城市规划”、“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等,则都是为践行城市发展之“道”而做的具体工作。我们谓之城市发展之“术”。“术”中亦有智慧,但终不离“道”。
智慧城市的实质是以全面支撑城市发展和城市运行的信息技术应用,来提升发展的速度、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是为城市发展之“术”提供高性能的“技”。
信息化是附在业务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无智慧的城市发展之“道”,何来智慧城市?近年来,我们的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空城、鬼城、睡城、烂尾城,究其原因是该城市主政者的智慧过低,城市发展走入邪“道”,如果要在此建“智慧城市”,解决得了这些问题吗?
智慧城市的“技”也能对于城市发展之“术”起到发展推进作用,能够改变一些业务的流程,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扁平化管理,以互联网的体验改变业务的服务形式。实践证明,这一互动效应的智慧可以促进行政和社会的改革,提升城市的智能,自然是值得肯定的。
当我们把视角放到城市发展的尺度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必须提升“城市发展的智慧”,而非以夸大的技术导向来“发展智慧城市”的狭隘且功利的思维。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动力
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何来?IT技术的进步只是条件,其推进动力有四个字——名、利、权、金。
“名”——许多智慧城市就是冲着“国家试点工程”、“示范工程”之类的称号去争个名分,但是否可落实所规划的建设内容,筹措到建设资金,则要等对标申报成功后再议。虽然“名”能成为重要的宣传资料,能激发各地智慧城市的起步,但作为动力只能是一时的,等到智慧项目成为城市的标配后,其动力作用将
微不足道。
“利”——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逐利的行为,要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持续发展。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治理、经济提升和民生改善,但若是贪大求全偏重于形式,往往是钱花了不少,效果没感到,劳民伤财还得继续搞,那就成了负动力。
针对本地发展的需要,用有限的投入分阶段有选择地实施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的形象和监管效率,有效控制工作成本;帮助企业追赶工业4.0的世界动向,扩大市场增加利润;给予市民和谐民主的社会环境,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智慧城市的实施使城市的管理工作精细了(在GIS平台上实行城市规划建设、数字城管、环境管理、人口管理、食药品安全管理…);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实行电子政务、一门式受理、智能决策分析、应急协同指挥…);政府与市民和企业的关系贴近了(实行城市门户网站、12345市民热线、养老服务、企业网上申报与查询…);社会服务更方便了(实行智慧交通、电子商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旅游…)。这些“利”,才是政府、市民和企业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最大动力。
“权”——在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国的信息化历来有“一把手工程”之称。信息化应用需要政府的引导、投入和协调,无论什么政体,没有最高首长的重视与参与,都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
智慧城市不能局限于技术与管理组织,还需重视人际交流的作用。系统科学家提出的WSR系统方法论,综合考虑物、事和人的关系,需要“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如果城市管理机构的最高领导人坚定执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使下属了解智慧城市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向群众宣传工作的方式和可带来的利益,协调相关方的利益,那么“权”对智慧城市的推进作用是巨大且持续的。
“金”——智慧城市缺少资金必然难以启动规划的建设内容,没有后续资金支持运行的话,同样难以持续。
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投入大多不到规划总量的10%,而且主要在电子政务领域。BT、BOT、PPP等模式都是期望以多种投融资的方式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得到动力。但投融资是商业行为,能获得预期收益才会有投资。收益还是从政府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