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文化与流行文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广告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06广告袁见齐 06073186
广告文化原本就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通常会下意识地将它归纳到流行文化或者商业文化的分支里去,也有人把广告和流行文化的关系问题比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只要我们稍加回忆,中国大地近十年的细节变化无不透露出流行的影响力。单单从饮食方面来说,从喝一般的汽水到喝可口可乐,从喝茶到喝咖啡,从喝白开水到喝矿泉水,从吃豆浆油条到吃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哪一种饮食文化的流行没有广告传播的贡献?广告承载着流行、演绎着流行、评说着流行,它以高度密集的日常性传播,使人们处在一种强有力的流行文化环境和认知空间中,从而不断地推进着流行市场的发展。人们通过广告传播了解了最新的流行是什么,普及的范围如何,社会评价的程度怎样,广告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们获取流行文化信息的过滤网。
然而当我们再看如今的广告的时候,又有很多标语、桥段、音乐或者构图和近来流行的元素具有相当高的相似度,借用流行元素打广告,从而使得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成为流行形成购买潮流,这也是如今广告界常用的手段。在现代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广告与流行文化的关系最贴切的比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广告离不开流行文化,广告中十有八九都有当代流行文化的影子,它也影响着流行文化,引领流行文化的走向;流行文化,不可否认,是现代广告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是广告创作的源泉之一。
流行和广告,谁成就了谁,谁影响了谁,谁是谁的谁,其中关系错综复杂。总之,广告文化与流行文化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几点是我个人几点愚见,还望老师指正。
一、广告文化往往可以反映流行文化的大体状况。
广告从本质上来说,是现代商业社会具有典型意义的传播行为,目的是在于促进销售,即是为生产商服务的,然而广告在手段上,却必须讨好消费者,必须选用目标消费者熟悉的元素来表现。此时,流行文化就成了最常见的选项。广告文化作为抽象的、无形的广告思维传统和信仰,在频繁的借用流行文化元素的过程中,久而久之,也可以大体上表现出流行的思维传统和信仰。
流行是社会的镜子,广告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这两样都在反映着社会的物质精神境界,都在诉说着这个时代人们心态的浮动。社会变了,人心变了,流行自然跟着变,广告不变,必然被淘汰。
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物质相对匮
乏,流行时尚方面也是刚刚起步,港台的影视、流行歌曲、日本的动漫风靡一时,时尚也不过是模仿明星烫个头,“街上流行红裙子”而已,广告很少,但是也在做,推荐人通常是时下流行的打扮,简单的几句朦胧诗一样的广告词或者流行旋律的广告歌(参见燕舞收音机的广告),就像当时刚刚起步的时尚,停留在表层,正统(相对于现在),舶来。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流行时尚开始了“大跃进”,真正如洪水猛兽一般袭来,各路明星大行其道,粉丝彪悍初见端倪。同时本土也出现了自己的“非舶来”流行文化(如崔健被奉为摇滚教父、辉煌的魔岩三杰),然而还处大众传播时代,还会有“万人空巷”、全民都梳汉奸头这一现象。本土的流行时尚真正开始大发展。此间的广告也正是这些特色的显现:明星代言开始成为一种主流的广告形式(太多了,不胜枚举啊),本土特色被不断挖掘(南方黑芝麻糊、周润发的奥尼皂角洗发水等)。这些正是当时明星爆红(且追星族兴起)和本土文化崛起的一个标志。
21世纪的时尚更加多元,更加多变。昨天韩流,今天又是选秀,明天是日漫,后天会是什么很够人猜的。抓潮流变得不那么容易,所以众多流行元素在广告中并行:明星代言(周杰伦的n个代言,韩星的代言)、网络流行语、选秀(康师傅赞助选秀)、kuso小剧场甚至山寨(山寨周杰伦的代言)。这样多样而略带嬉皮的广告精神正是如今流行文化多元多变而且越发本土化、草根化的体现。
这将近30年的流行文化变迁,也是整个社会的变迁,是一个由闭塞到开放、由整齐划一到个性解放、由崇洋到发掘本土、由精英主导到草根引领的过程。此间的广告也充分的体现了这一变迁。
二、广告文化的发展往往附和着流行文化。
从广告的商业目的和取悦手段来说,附和流行文化的走向是必然的。
广告为达到商业目的,必须贴近目标消费者的心态,然而如何去贴近是一个问题,除了最简单最基本的人的天性之外(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流行文化是贴近人们现时心态的一条捷径。广告追随流行文化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为了吸引人们注意(人们在听到、看到时下流行的时尚会不自觉的注意)。
明显的附和时尚的案例可以随处的找到:今年春晚之后,小沈阳不差钱系列被搬上广告(貌似是某药物),刘谦代言了n个,包括网游之类。这是明显的附和,因为貌似广告内容和代言、和内容没有什么相关。还有比较聪明的附和方式,当年白加黑在《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流行起来的日子里推出过一支广告,改编了这首歌,配上了可爱的动画,旋律依然耳熟能详,歌词改了却还是朗朗上口,一时颇为风靡,反映大好。还有很隐性的附和,没有直接采用了当下流行的元素,而是直接迎
合了流行的心态,直击流行文化的要义,这一种广告往往可以成为经典。2003年的动感地带推出一系列“我就是M-zone人”的广告,把如今年轻人的浮躁、自我、执着、叛逆展现的淋漓尽致,直中流行文化中的核心的自我精神,深受年轻一族的喜爱,为动感地带拿下8成年轻族群市场立下汗马功劳。
不管是高明还是低级,附和流行都将是很多广告的选择,直白肤浅抑或隐晦深刻,都只为吸引受众目光,总之达到目的的手段都一样,怎么用才是关键。
三、广告文化往往也能反过来影响流行文化。
广告能反映流行,同时也可以利用它大众传播的便利性来创造新的流行。
一夕之间流行起来的广告不胜枚举,很多广告人甚至是以让广告成为流行的心态在做广告。这一想法也不无道理,因为通常只有吸引了目光,才会得到关注,得到关注之后才会去留意产品,这才能真正给产品带来销售的增加。事实上,广告的确也在制造流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流行文化的发展。
从周星驰电影里的“一日夺命散”、“含笑半步颠”到《武林外传》里的“白驼山壮骨粉”,传统广告文案惹得多少人捧腹绝倒,一时纷纷效仿,大肆流行开来。可口可乐有一系列广告主题是“What’s up”,这一口头禅十分传神的表达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的无聊的懒散的心态,立马遍地开花,至今仍然可以随处听到。这些是成功案例的影响,失败的案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深远影响,比如哇哈哈有一款产品叫做“爽歪歪”,广告里让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大喊“爽歪歪”这一性意味极浓的广告语,一时深受舆论谴责,甚至成为台湾地区反对内地广告业进入台湾的把柄死揪不放,然而,“爽歪歪”这一原本只限闽台地区的晦涩方言却在全国范围流行起来,网络上随处可见,倒也不失为广告对流行文化的贡献。
以上,不论正面负面的案例,都可论证大众媒体之下的广告对流行文化是有相当的影响力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广告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是:广告文化反映流行文化,广告文化的发展附和着流行文化的走向,广告文化可以反作用于流行文化。
袁见齐
06广告
06073186
200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