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建设的三个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10

87

 网络文明建设的三个路径

王中军 曾长秋

摘 要: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网络文明建设可通过人性化关怀的路径入手,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资源化意识,完善网络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对策,建立职业化网络政工队伍,形成网络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关键词:网络文明;网络德育;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8)10-087-02

作 者:王中军,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生处处长,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曾长秋,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网络德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长沙,410000

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

关注的话题。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既要靠自律,靠舆论,更需要我们在传统的模式下要有新的突破。笔者认为,网络文明建设应坚持人性化关怀、增强资源化意识、完善制度化对策、建立职业化队伍的路径,是做好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措施。网络文明建设的路径应该从人性化关怀资源化意识、制度化对策与职业化队伍三个方面进行建构。

(一)网络文明建设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将人性化关怀纳入网络文明建设工作中来,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满足人的自身尊严和价值的需要。网络文明建设中应将网民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可以正确启发网民的内在需求,激化网民文明上网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网络道德情感、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养成自觉规范网络行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完整、准确的人的特性为依据,着重突出“人”的意识,尊重网民、关心网民、遵循人性的基本制约和普遍规范。

第一、依据人的本质理论建设网络文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实践,人们在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形成自己日益发展和丰富的社会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从宏观的角度所作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有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1]

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所做的经典表述。它使人的本质更加具体化。认识人的本质,首先要从“社会关系”去把握。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而“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

性”。[2]

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网络是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产物,从人的本质理

论可以揭示网络与人、网络与社会等的关系。网络的诞生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与社会关系密不可分。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史提夫・可兹曾说过:“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本质上不是单纯的‘科技’进步事件,而是一种社会政治文明现象,是‘人’本身的问题”。因此,网络的操纵者和使用者始终是人,网络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最终还是人类自己的问题。因此可以得出,正如不能因为有飞机失事就不再乘飞机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禁止青年学生上网,应该正确引导,实施网络文明建设。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网络文明建设。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一个人、全体成员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充分地、自由地、统一地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们都成为“各方面都具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是未来社

会的终极目标。”[3]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与网民上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必然关联。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生存的时间、空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正确把握上网是人的本质需要,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需产物。

第三、注重心理疏导促进网络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网络文明建设与心理学有着必然的关联。网络心理应包含人的需要、情绪、情感、意志、动机、认识等知识,虚拟的网络环境导致人类感情淡薄,孤僻自封、网络依赖或者网络成瘾。注重网民的心理疏导,合理运用网络技术,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满足网民心理需求是引导网络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加强网民的心理知识的传授与普及,优化网民的网络心理品质,提高网民的心理调试能力,确保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对上网有一颗平常而稳定的良好心态。

(二)强化资源化意识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引领网络文明资源化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网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更应坚持科学发展。网络资源建设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强调人与人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社会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作用。网络文明资源建设的价值表现在为我国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大潮中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从其政治角度讲,网络文明资源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是传承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所以网络文明建设的资源合理与否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继承与发扬,势必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势必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因此,网络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增强网络资源化意识,发挥网络资源化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要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促进网络文明资源化建设。网络文明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带有虚拟性等特点,需要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人人共享的原则;其次是分清缓急、突出重点。坚持学校优先其他原则,就是因为学校是使用网络群体高度集中的地方,网络资源建设应首先满足学校、特别是高校广大师生需要。坚持城市优先农村的原则,就是先普及网民相对集中的城市的资源配置,满足广大市民上网的需要,为加快网络文明建设的进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然后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依次推进农村网络资源建设,夯实网络文明建设基础资源建设。再次是加强网络载体建设,促进网络文明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德育载体是建设现代网络文明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是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的必经之路。网络德育载体包含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组织载体、制度载体等。

要注重和谐当头、好字优先,优化网络文明资源化建设。网络文明是网络德育的重要内容,途径十分广泛。基于新形势下网络德育的新视野,拓展现代网络文明的途径,丰富网络文明建设内容是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的需要。一是践行《全国青年学生网络文明公约》;二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营造和谐文明网络氛围。

(三)完善制度化对策

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制。首先确立网络文明建设制度化的共同价值观念,树立一致的价值取向,建立网络规范体系,加强网民对网络文明建设的认同,并将其人格融合于网络文明建设体系中,以增强网络群体的功效。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营造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是网络文明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制定相应规范。根据网络文明建设的共同价值需要制定相应规范,把网民上网行为纳入整个网络文明建设的相对模式之中。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管理和网络文明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制定举报、删除互联网上不良的垃圾信息具体办法,以抵制不文明网络行为。再次就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度相应规范的实施要由组织机构做保证,网络文明建设制度化过程也是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的过程。第四是构建“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长期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四位一体”就是强调国家职能部门、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管理,长期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就是长期整治网吧、打击网络赌博和淫秽色情等不文明网络行为,以营造文明网络的良好氛围。

依靠先进的技术保障。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与管理一个系统工程,而技术手段是有效保障的基础。通过齐抓共管、联手出击,从五个方面来净化网络文明环境开展工作,概括为“五管齐下”。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互联网传播行为,由于互联网传播是国际性的,应加紧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网络法规,筑起防范跨国网上犯罪和破坏活动。二是教育引导。互联网是现代社会吸收知识和信息的便捷渠道,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必须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如设立上网忠告制度,所有网吧网站标有

“远离色情、拒绝盗版”的上网忠告,积极组织开展百万青少年

学生签名活动,倡导健康上网,预防沉迷网络游戏。三是加强

监管。国家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成立网络监管机构,有力

打击网络色情和网络犯罪等活动,利用技术手段实行实时监

控,发现不良信息及时处理;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及时查处

网络不良行为,建立公共场所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四是专项治理。每年不定期地对网络及网吧、网站进行

“扫黄打非”专项治理行动。五是繁荣发展健康网络,坚持一

手抓清除,一手抓繁荣。在打击不良信息的同时,组织出版丰

富多彩的吸引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健康网络产品。[4]

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倡导网

络文明。积极倡导绿色网络文化建设,通过政府引领、联盟

(协会)组织、企业主办、全民参与,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切实推

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业务和绿色网站;大力推进

农村信息化,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服务农村青少年

学生上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广家庭绿色上

网,网络技术部门为家庭用户提供绿色上网的服务能力及技

术保障措施,对家庭绿色上网理念和业务进行集中宣传,规范

合同文本和业务流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家庭绿色上网

业务;积极开展绿色网络行动,继续推进“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未成年人戒除网瘾行动”和在全国范围内适时稳妥启动

“青少年专网”工程。全面推广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以帮助终

端用户阻断有害信息,进一步促进上网环境的净化,创造绿色

健康的网络空间。二是净化网络环境,遏制有害信息传播。

治理部分互联网信息服务中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以规范和治

理互联网论坛BBS上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为切入点,集中治理

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建立移动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强化互联

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工作,有效遏制违法和不良信

息内容的传播。加强域名注册服务管理,积极开展垃圾电子

信息整治活动,严肃查处用户反映强烈的商业广告类恶意软

件问题,维护网上正常秩序,落实短信息管理规定。三是完善

基础管理措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实名制管理,巩

固加强网站实名备案管理,落实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深入开

展互联网行业自律活动,开展互联网站文明上网、文明办网自

律检查,继续开展信息无障碍论坛、行业自律贡献奖评选等活

动,加强正面引导,弘扬正气。

建设网络文明,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

形成网络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

谐文化必须与和谐网络、网络文明建设相适应,从认真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确实把网络文明建设推向深

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第6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502页。

[4]严考亮:《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导向与社会控制》,

《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7期。

(责任编辑:南 桥)

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