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述评

合集下载

第九章财政联邦主义

第九章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分权的优势
有助于提供更适合当地人偏。 有助于政府间竞争。 有助于物品和服务的创新。 有助于物品和服务的创新。
财政分权的劣势
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规模经济 赋税转移问题 公平引发的其他问题
中国的思考
公民以脚投票 养老保险为什么不能转接 中国国家汲取能力的下降(王绍光) 中国国家汲取能力的下降(王绍光)
财政联邦主义
什么是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分权的优势 财政分权的劣势 中国的思考
什么是财政联邦主义
由于存在着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公共 物品和服务, 物品和服务,因此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 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政府有三大经济 职能:经济稳定、 职能:经济稳定、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 来讲,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扮演的角色 来讲, 不同。 不同。 通过宪法的相关规定, 通过宪法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之间 隔财政权力分工与协作就是财政联邦主 义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内容提要:传统的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是关于公共部门职能合理分配和不同层次政府间财源合理分配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联邦主义基础理论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其分析方法也出现向政治经济学分析和公共部门制度分析发展的趋势,并出现了实验联邦主义和福利改革、财政联邦主义在转轨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财政联邦主义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新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财政联邦主义(fiscal federalism);基础理论(basic theory);分析方法(analytic methods);新发展(new development)正如musgrave(1959)和oates(1972)最初归纳的那样,传统的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是关于公共部门职能合理分配和不同层次政府间财源合理分配的理论。

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联邦主义在基础理论、分析方法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

国内学界对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性分析的著作较少,其中,刘云龙(1998)对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特点作了评述,没有涉及理论的具体内容和最新发展。

一、财政联邦主义基础理论的发展随着理论的发展,大量关于财政联邦主义的文献涉及了许多超出其最初含义的内容,如财政分权理论(oates,1991)、垂直财政不平衡与税收权力分配(mclure,1993)、政府间溢出效应和转移支付(break,1980)、财政流动和迁移(wildasin,1991)等,从而使财政联邦主义内涵更加丰富。

oates(1999)因此进一步认为财政联邦主义主要研究不同层次政府的职能和它们之间通过转移支付等工具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这一定义表明财政联邦主义与分权之间在概念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财政联邦主义更侧重于不同层次政府的共存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在财源方面。

而且,这一定义也揭示了财政联邦主义基础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不同层次政府间的职能分配、税收与支出分派和转移支付。

第八章 财政联邦(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八章  财政联邦(政府间财政关系)
因此产生于西方的财政联邦主义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之间如何划分财权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管理效能其核心是财政分所谓财政分权就是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够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便是地方政府能够拥有合意与合适的自主权进行决策
施蒂格勒(George Stigler)对于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 性给出了一个公理性解释。他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条原 则出发来阐明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公众, 即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他所管辖的选民的效用 与需求。 第二,一国国内不同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与不同数量 的公共服务进行投票表决,就是说,不同的地区应有权 自己选择公共服务的种类与数量。施蒂格勒本人并未完 全否定中央一级政府的作用。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对于 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分配的公平性目标来说是必要 的。尤其对于解决分配上的不平等以及中央与地方、地 方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与摩擦等问题,中央政府的调 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4.偏好误识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西(Ricard W. Tresch)从理论上 提出了偏好误识问题,他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中央 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存在着失误的可能性,而 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存在着某种优越性。由于 现实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特里西假 定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居民的偏好,而中央政府则对 全体居民的偏好了解得不清楚,由中央政府向居民提 供公共产品就具有随机性(中央政府所了解的居民的 消费偏好是一个随机变量)。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 品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偏差,意味着对公共产品的提供 不是不足,就是过量。而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社会福利才有可能达到极大化(地方政府了解居民的 消费偏好)。一般来说,社会是风险回避型的,厌恶 风险的社会心理也偏好于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总之,特里西更为彻底地提出了地方自治的理论依据, 偏好误识理论所揭示的不确定性,是地方分权主义的 一种更为有力的理论。

财政联邦主义概念

财政联邦主义概念

财政联邦主义概念
财政联邦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指的是通过建立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体系的联邦政府来实现政治分权和资源分配的原则。

在财政联邦主义下,联邦政府拥有自主的财政权力,并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来收集和分配资源。

每个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和优先事项进行支出和税收调节。

财政联邦主义的目标是在保持国家整体统一和稳定的同时,促进地方自主和发展。

它认为地方政府更了解本地区的需求和问题,因此应该拥有适当的财政权力,以便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的发展需求。

财政联邦主义的实施可以带来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包括增加政府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促进政府间的合作和协调,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发展速度。

挑战包括如何平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防止政府间的财政不平等和资源浪费。

财政联邦主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实践,例如美国和德国等联邦制国家。

这些地区通过建立财政联邦主义体制,实现了政治权力分散和资源分配的平衡。

简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简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简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是指在联邦制度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事权分配与行使的一种理论。

在财政联邦主义制度下,中央政府掌握着经济管理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权力,而地方政府则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责。

因此,财政联邦主义有利于平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与协作关系,从而达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目的。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联邦国家,拥有广泛的地域和较强的地方政府。

实行财政联邦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可行性值得考虑。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一、适应中国国情的财政联邦主义制度中国的地域广阔,有着不同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而当前,中国实行的是中央政府主导的财政体制,由中央政府负责大部分的财政支出和收入。

然而,这种财政体制无法适应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财政联邦主义制度。

在中国,目前正在试行的是地方政府主导的财政联邦主义制度,即政府到政策下放,财政自负从责。

这一制度优先保障地方政府财政自主和地方发展。

同时,中央政府仍保留了重要的税制和财政平衡调控权,确保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责之外,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财政协调与决策在财政联邦主义制度下,为了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协调以及财政协定,政策实施不仅需要中央政府的决策,更需要地方政府的自发性和协调性。

当然,由于地方政府的庞大数量,这一过程要比较困难一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多级连接网络,改变过去传统政府的管理手法,将各项政策、经济信息的发布和管理,集中于互联网上进行,从而实现财政联邦主义制度下区域间的信息共享、互相协调和财政分配的合理性。

三、财政联邦主义制度下地方政府的职责与义务财政联邦主义制度下,地方政府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地方政府应提高财政自主性,积极调动地方内部资源,加强财政收支的平衡和调节,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_一个综述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_一个综述

.-8#) , )%%* 79:;<= .-8))(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一个综述

!!!! 摘

*%%%+# )
(南开大学 经济研究所,天津
要:地方政府竞争是财政联邦主义经济分权化政策的结果,关于分权政策的理论国内外存在 较 大 分
歧,世界各国政府分权化政策也产生了不同经验与结果。本文对财政联邦主义以及分权化产生的地方政府竞争 相关研究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综述。地方政府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已经是当代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现象,对这一 问题的研究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面临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财政联邦主义;地方政府竞争
/@1Leabharlann 地描述了政府决策环境处在信 息 完 全 和 不 确 定 之 间 ,政 府 的分层正是人们在复杂性和不确 定 性 前 理 解 力 和 计 算 力 不 足的产物。 三、西方发达国 家 的 财 政 联 邦 主 义 :争 议 中 的 地 方 分 权及其竞争 由分权政策导致的地方政 府 竞 争 在 西 方 理 论 界 存 在 较 大争议,西方理论界对地方分 权 提 出 质 疑 的 最 为 著 名 的 是 “扑向低层的竞争” 23-+ &%$+ 34 543346. 观和关于政府代理 问题的“垄断寻租论” 。/71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国家都采取 了积极的政策鼓励投资,如 财 政 补 贴 、税 收 减 让 、财 政 贴 息或政府担保的软贷款以及各种 有 利 于 投 资 的 国 际 协 定 的 放松。为了更多地吸引外资 进 入 ,各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主 动 减 少自己应得的投资收益,这种不计代价的引资竞争就是 “扑向低层的竞争” 23-+ &%$+ 34 543346.。 “扑向低层的竞争” 23-+ &%$+ 34 543346. 可以用地方 政府为吸引国际投资的竞赛中 一 个 简 化 的 例 子 来 说 明 。一 般认为,国际投资可以提高 全 球 资 源 的 整 体 配 置 效 率 ,增 加全世界的产出总量。国际投 资 的 增 加 额 减 去 国 际 资 本 流 动的交易费用,即为国际资 本 的 纯 收 益 。国 际 投 资 各 利 益 主体的博弈行为就是围绕投资 纯 收 益 的 分 配 展 开 的 。根 据 国际投资的一般规律,首先 投 资 方 会 选 择 投 资 的 国 家 ,然 后 再 选 择 区 域 。我 们 假 设 : 有 8 、 9 两 引 资 国 共 同 竞 争 一 个国际投资方,投资方的决策根据两国的优惠程度决定。 假设正常状 态 的 国 际 纯 收 益 分 配 8 国 投 资 收 益 为 : , 9 国 的 投 资 收 益 为 ; ,为 了 引 资 成 功 ,竞 相 优 惠 ,此 时 收 益 分 配变为 8 国 <: 和 9 国 <; :在 非 合 作 博 弈 状 态 中 ,我 们 很 容 易 发 现 引 资 国 的 “囚 徒 困 境 ” ,唯一的纳什均衡不是集 体 理 性 的 ,将 是 竟 相 优 惠 (<: , <; ) ,因 此 引 资 国 的 收 益 是最小化的。进一步,如果我们假设在一个大国经济中, 各 个 地 方 政 府 的 引 资 竞 争 也 会 陷 入 竟 相 优 惠 的 “囚 徒 困 境”中,上述的国际投资 收 益 将 进 一 步 降 低 ,从 而 最 后 的 均衡为 (<:< , <;< )的最终收益。 关于垄断寻租理论是在委托—代理框架下解释地方政府 行为的。由于分权化导致的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代理人容 易产生道德风险,地方精英群体的寻租和腐败行为以及与官 员的合谋,使社会总福利损失,这就类似于奥尔森社会的分 利集团,在整个世界国家兴亡的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与上述观点对立的 是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的 观 点 ,它 给 予 税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述评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述评
(二)新联邦主义的政策目标及面 临的问题
里根总统上台执政以后,呼吁改造 联邦援助系统。他深信在联邦政府的规 则和控制下,州和地方政府的运行会更 有效率。 里根提出三个政策目标 :第一, 大大降低州-地方政府对联邦政府的依 赖。 该政策自 1979 年开始,联邦财政援 助从占税收的 32%降至 22%; 第二,削 减联邦政府援助项目的数目。财政援助 项 目 的 个 数 从 1981 年 的 535 个 降 至 395 个;第三,为了补偿州-地方政府丧 失联邦援助的损失,联邦政府采取返还 州-地方政府一部分特许权税基, 和进 行项目交换的方式。
一、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缘 起: 政府间关系的财政分 权
财 政 联 邦 主 义 (fiscalfederalism)是 联 邦 主 义 一 词 的 延 伸 , 虽 然它是个经济学概念,但它仍然 具有政治意义上联邦主义的基 本特征: 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分 权;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的 划分。 马斯格雷夫认为,围绕“财 政联邦主义”的问题,是关于财 政事务的空间安排以及在各种 管辖权内对这些事务的管理。 萨 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认为财政联 邦主义就是指不同层次政府的 财政责任的划分。 可见,财政联 邦主义最简单的含义就是指多 级政府间进行财政职能分工的 体制或原则。 在政治上是单一制 的国家,在财政上同样有可能是 联邦主义的。
3、Musgrave(1959)的理 论 观 点 。 第 一代联邦主义理论和第二代联邦主义 理 论 之 间 的 转 折 点 在 于 Musgrave (1959)在 《公 共 经 济 理 论 》中 的 观 点 :首 先,笔者试图说明为了实现公共经济效 率才会制定规则;其次,笔者试图发展 理论以说明为什么要遵循现存的政策, 并且预测未来将采取哪种政策。 这里, 马斯格雷夫实际上将制定公共政策的 目的提出来,地方政府是否天然就是以 遵循公共经济的效率原则来制定公共 政策呢?假如地方政府追求的目的与公

简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简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简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摘要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是一种由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提出的政府财政管理理论,旨在通过将财政权力分配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实现财政管理的效率和公平。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而多样化的国家中,财政联邦主义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限制。

本文将简要探讨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1. 引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二十世纪初期首次出现,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逐渐发展和完善。

该理论强调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合作与平衡,旨在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领土的国家中,财政联邦主义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

2.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2.1 财政分权财政分权是财政联邦主义的核心原则之一。

根据该原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共享财政权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支出的最大化。

2.2 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政府在财政管理中要同时考虑收入和支出的平衡。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协商和合作来平衡财政收入和支出,避免出现财政赤字和债务过大的情况。

2.3 财政协调财政协调是财政联邦主义中重要的原则之一。

通过财政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方面进行合作和协调,实现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和稳定。

3. 财政联邦主义在中国的挑战和限制尽管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在理论上具有许多优势,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国家中实施财政联邦主义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限制。

3.1 财力不均衡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不均衡是实施财政联邦主义的一大障碍。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导致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财政自主权的要求。

3.2 权力过于集中在中国,中央政府对财政权力的掌控较大,地方政府相对较弱。

这种权力集中导致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中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受到限制,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政联邦主义。

论单一制中国的财政联邦制——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为视角(一)

论单一制中国的财政联邦制——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为视角(一)

论单一制中国的财政联邦制——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为视角(一)关键词:单一制/财政联邦制/财政分权内容提要:单一制与联邦制只不过是国家纵向权力配置模式的类型化。

任何国家都存在集权或分权两种力的作用,中国便是一个带有联邦制因素的单一制国家。

中国财政联邦制的发展与单一制国家结构框架内的体制多有抵牾,但中国财政联邦制的变革并不意味着宪政联邦制的确立。

税收、财政、金融体制在现代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为税收的征集和分配是从根本上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第二种基本方法,因为财政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核心问题。

——苏力1]引言单一制作为中国政治学和宪法学意义上的国家结构形式长期以来被奉为圭臬。

以决断主义宪法观视之,中国建国初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单一制国家体制的创设,体现了其远见卓识的政治智慧。

中国宪法体制在建国初充分地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唯独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中国制宪者独辟蹊径。

众所周知,国家结构形式设立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某一特定国家的民族关系问题。

当时,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伊始多采用联邦制。

同样作为多民族国家,中国却没有盲从前苏联“老大哥”的联邦体制,这应当说非常难能可贵。

环顾上个世纪90年代,实行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和易帜,当代国人没有理由不对中国制宪者们的英明决断由衷钦佩,为中国当时没有选择联邦制而暗自庆幸。

很难想象,如果新中国实行联邦制,还会不会有今天统一的中国,还会不会有今日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有学者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其显然不赞同决断主义的宪法观,并认为,新中国建立单一制的政制架构几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而不是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出现这一认识上误区的原因在于,许多学者夸大了理论对实践的影响力。

其实政治家基本上都是实用主义者,其决策当然会受理论的影响,但最终追求的从来也不是某种既有理论的自洽,尽管后来者有可能赋予其实践以某种理论的自洽。

2]看来,单一制的选择无非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政策考量,不存在高深理论的指导,所谓中国单一制创立的宪政理性或道德评价完全是后来学者为追求自身理论的自洽而强加于人的结果。

财政联邦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财政联邦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财政联邦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联邦主义逐渐成为经济管理和政治治理上的热门话题。

财政联邦主义是指一种政治模式,即中央政府将财政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以实现地方政府的自治和区域发展的平衡。

财政联邦主义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

财政联邦主义在中国的运用财政联邦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经济模式,在中国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按照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垂直关系和分权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联邦主义的运作需要实现下层政府的负责、自治和平衡发展。

在此过程中,财政联邦主义的主要运用手段包括地方财政和国家税制等。

地方财政是实现财政联邦主义的基础性组成部分。

由于地方政府对财政收支的管理与中央政府委派的财政权力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和制度基础,因此地方财政在实现财政联邦主义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2014年中央财政推出的地方政府债务规范化管理政策及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政策规定债务管理和审计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追踪和管控,以确保地方政府使用债务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避免财政风险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国家税制是财政联邦主义实现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在国家税制中,中央政府通过税制调整和税收征收等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平衡。

例如,过去在企业所得税中征收3%地方国税,5%地方地税,以及营业税征收的千分之三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等,都是国家税制的具体实现。

由于税制的实施需要符合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平衡协定,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调整和改进的可能。

财政联邦主义的效果分析财政联邦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是对于实现地方政府自治和推动区域平衡发展有重要意义的。

然而,其效果的质量和水平也受到了很多的争议。

下面就其效果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和财政收支平衡方面的效果财政联邦主义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和财政收支平衡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对财政联邦主义的演变:理论与制度

对财政联邦主义的演变:理论与制度
从财政分权中获得的福利大小
前面关于环境法规的例子表明,从适合于当地情况的措施中,可以获得巨大的潜在福利——在这些情况下,各地区之间的成本差异达到标准。然而,及时成本没有什么不同,仍然会有巨大的福利收益,这些福利收益来源于当地,是由对跨越管辖范围的当地服务的需求变化中获得的。对地方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潜在福利收益的变化与这种对地方服务需求的变化大小是直接相关的,并且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成反比(奥茨,1997)。通过对地方公共服务的需求函数进行一系列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发现这些需求都是非常缺乏弹性的(估计价格弹性大约为-0.4),对于地方输出偏离有效水平而导致大量的福利损失这一发现是不感到奇怪的。在一个学校财务的早期研究中,布拉德福德和奥茨(1974)探索了新泽西学区的假设,研究发现大量的福利损失与地方对学校支出水平计算的失误有关。
然而,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新理论研究的第二个链是财政联邦制,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符合传统。洛克伍德(2006)最近表示这是“政治经济财政分权的方法。”这些工作的源都是对制定财政联邦制的传统理论的构想有一些基本的不满。关于公共代理行为和指定政治机构的更仔细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假设,这第二个链的新理论在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的政府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观点在“本地”当局的公共决策的协调和当地的预期把财政联邦主义的想法正式的命名为“分权定理”。它的基本观点是如果没有与集中供应有关的成本优势(规模经济),那么与以均一的产出水平为特征的集中的结果相比,一个反映辖区内偏好差异的公共产出的分散模式能提高福利,更精确地来说,我把这个定理概括如下:
对某种公共品来说,如果对其消费涉及全部地域的所有人口的子集,并且关于该公共品的单位供给成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相同,那么让地方政府将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他们各自的选民则总是要比中央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的任何特定的且一致的产出量有效率得多。

俄罗斯财政联邦主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俄罗斯财政联邦主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品 的服务 质量 。随 着多党 制 、 政 治 民主化 的 出现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1 4
中央与联邦 以下政府 间财政关 系的激 烈复杂变
化 。为解 决 制度 转 型 带来 的财 政 问 题 , 推 动 国 民
基金项 目: 中俄人 文合作协 同创新 中心专项项 目( 2 0 1 3)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重 大 项 目
中图分类 号 : F 1 5 1 . 2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0 9 6 1 ( 2 0 1 3 ) 0 3 —0 0 1 2— 0 6
俄罗 斯正 处于 经济转 型期 。处 理好 政府 间 的 财政 关 系 、 构建 积极 有效 的财 政激励 机制 , 对俄 罗 斯来 说 意义重 大 。尤其是 财 政分权 化改 革 的实践 已经 显现 出区域 经 济发 展 差 距 扩 大 、 软 预算 约 束 以及 地 区保护 主义 等 问题 , 如 不及 时调整 , 就会 威
财政 分权 。在 叶 利钦 时期 , 初 步 建 立 了俄 罗 斯 财
政体 制 的基本框 架 。2 0 0 0年普 京 执 政后 , 采 用 了 社会 市场 经济 理论 的政 策 建议 , 逐 步 建 立 和完 善 了可控 、 可调 的市场 经济 体制 , 同时也伴 随着 联邦
从理论上看 , 财政联邦制能对地方政府形成 有效 的激励 , 提 高公 共 部 门 的经 济效 率 和 公 共 产
的改革上 。1 9 1 8 年苏维埃俄 国宪法规定 : 预算体 系由国家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 地方预算拥有独
市场经济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以及经济全球

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制度。

或者说,财政联邦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财政分权,就是给与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其精髓在于使地方政府拥有合适与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

传统:财政联邦制需要遵循着一系列的原则,我们称之为财政联邦制原则或者财政联邦主义原则。

财政联邦制原则关注不同的财政职能应由哪个级次的政府来履行才能达致财政的效率目标。

根据布朗等的总结,存在八项(传统的)财政联邦主义原则:(1)多样性原则:它是指联邦制度应当为涉及不同州和地方政府协定的种类及差别提供一定的空间。

各个社区对公共服务的偏好不同,因此不能强迫他们遵循单一的模式。

(2)等价原则:即指在受益地区,公共服务提供的成本与受益要对等。

各种公共服务的空问范围各不相同,要使财政契约真正有效,每项服务都必须让受益地区的居民投票通过,并由他们支付成本。

(3)集中再分配原则:指财政政策的再分配职能(即累进税和转移支付)应集中在联邦一级政府,否则再分配就会变得无效,居住地的决定也会被扭曲。

(4)区位中性原则:地区性财政差异常常影响关涉经济活动所在地,一定程度的关涉是财政联邦制不可避免的成本,但这种成本必须最小化。

扭曲居住地收入决定的差别性税收必须避免。

(5)集中稳定原则:以宏观政策为目的的财政工具的使用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6)溢出效应的纠正:辖区间的收益外溢导致无效的支出决定,这就要求上级政府加以纠正。

(7)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应:政府应让每个公民都确信,无论他居住在哪个地区,都会得到某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水准保证,如安全、健康、福利和教育。

(8)财政地位的平等性:即财政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平衡在不同的地方政府间存在着地区差异。

地方政府间一定程度的财政平等是必要的,这样通过或多或少的税收上的可比努力,才能得以保证最低水准的服务。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财政联邦制

财政联邦制





(3)有利于引入竞争和创新机制 Bretion:政府之间的水平竞争和垂直竞 争都可能改进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垂直竞争 改进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是通过更多的民主、 更少的独裁来实现的。 地方政府经常被视为政策实验室,分权后 的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有可能同时考虑几个不 同政策的优势。




3、退耕还林地区为何得补助? 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位于浙皖赣三 省七县交界处。全县34万人口,总面积2236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5%,森林覆盖 率达79.1%。开化是钱塘江的发源地,因而 具有生态保护区的战略地位。 从1998年开始,该县实施钱塘江源头森 林生态建设工程。该工程准备用20年时间, 建设137.5万亩生态公益林,145万亩高效商 品林,建造100余公里的钱江绿色长廊。



★三、怎样评价蒂博特模型?
1、蒂博特模型 地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如何保证? Tiebout:在居所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人们会选择那种公共产品最能满足其偏好而税 收又最合理的辖区去居住。 两个推论: 第一、居所的自由流动,能促进地方政府 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第二、偏好相同的人们居住在一起,公共 产品的供给成本就越省,也即供给效率越高。





(4)对地区差别的影响 Oates:地方可能通过降低环境标准以减 少对所在地的污染控制来进行竞争。 Dé murger:分权后的地方政府把过多的资 金作为生产性投资而忽视了地方公共产品,从 而导致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乔宝云:运用中国1985-1998年间各省份 的有关数据,对经济增长率、财政资源分配的 均等性和财政分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估计。结 果显示,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 剧了财政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政府间关系分析模式概述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政府间关系分析模式概述
分 担运转成 本带来 的边 际节 约这个点 上 。俱 乐部 理
共产品的供 给不仅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责 的具体体 现 ,也是 基层地 方 A治 和 民主政治 的要求 。偏好 误
过 剩就 是供应 不足 ,造成 社会资 源 的巨大浪 费 以及
资 源配 置的极 大扭 曲 。相 对 中央 政府 而言 ,地方政 府是 了解 当地 居 民效用 函数 的 ,由它进 行地方性 公
的见解 :一个俱乐 部 的最佳 规模就 在外部 经济所 产 生 边际成 本 ( 日拥挤 成本 )正好 等于 由于新成 员 或
[ 作者简介]罗"4- 94 )  ̄ g( 8- ,男, 湖 南长 沙人 , 南开大学周恩 来政府 管理 学院博士生 ,研 究方向为外 国政治制度 、德 国 q1
政 府 与 政 治 、行 政 管 理 。
— —
9— —

个俱乐 部所拥 有 的管理 幅度和成 员人数 达到 了最 当 “ 俱乐部 ” 内原有 的成员所 消 费的总公 共产
标准化 模式 面 向全 国居 民 的需 要 ,因此 中央政府 提
供的公共 产 品针对某 一社 区 的选 民而 言 ,不 是供给
趋下 降 ,并导 致边 际成本 的 出现 。两个边 际量 的此
消彼长 是判 断 “ 俱乐 部 ”内成员规 模是 否达 到最优 状 态 的关 键变量 。基 于 以 上前提 ,布坎南 提 出如下
政 府 间 关 系分析 模 式 业 已突破 传统 单纯 关 注 中央— — 地 方二 元结 构 的思 维局 限 ,逐 渐发 展成 为 多
元 主体 相 互影 响 下的 网络体 系 ,同时融入 其 他 学科 的理论 假 设进入 分 析框 架 。
[ 关键词]财政联 邦 主 义 ;政 府 间关 系;模 式

观点精编杨其静、高雄伟:财政联邦主义与财政分权指标——基于合约理论视角的再审视

观点精编杨其静、高雄伟:财政联邦主义与财政分权指标——基于合约理论视角的再审视

观点精编杨其静、高雄伟:财政联邦主义与财政分权指标——基于合约理论视角的再审视作者简介/Profile/「杨其静」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企业与组织理论研究中心教授「高雄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随着基于博弈论和契约理论的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兴起,财政分权制度成为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视角。

该理论将收入侧财政分权制度视为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关于财政收入的某种分成合约,从而强调其对推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扩大税基的激励效应。

为了检验与之相关的各种激动人心的理论推断,学者们构造了形形色色的财政分权指标,并以此为主要解释变量做了大量实证研究。

虽然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但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并未被严肃对待,即:这些指标具有明确的经济学含义吗?真的可被视为财政分权合约的分成系数吗?为什么这些财政分权指标在各省份之间和年份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尽管1994年之后全国具有基本统一且相对稳定的分税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指出,在众多的财政分权指标之中只有收入侧指标才比较契合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的思想。

然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收入侧财政分权指标极具挑战性,因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使得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形成了一个涉及多税基、多税种、多税率、多分成率的超高维度分成合约。

我们认为,构造一个符合激励理论的财政分权指标,至少应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1)分母应该是那些受当地政府管辖并受其行为影响的经济体所产生的、可供中央和当地地方政府分享的财政收入;(2)分子应限于那些构成分母且根据财政分权安排而被地方政府分享的财政收入;(3)分子不应包含那些不随当地税基变化而变化的地方财政收入,比如定额的税收返还;(4)作为激励系数,财政分权指标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对照上述原则,我们就会发现现行指标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

第一,广受诟病的同分母问题。

学者们往往以“(人均)全国预算内收入”“(人均)中央本级预算内收入”或者“(人均)中央本级预算内外收入”作为指标的分母,因此这些指标更多地反映了各省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Musgrave(1959)的理 论 观 点 。 第 一代联邦主义理论和第二代联邦主义 理 论 之 间 的 转 折 点 在 于 Musgrave (1959)在 《公 共 经 济 理 论 》中 的 观 点 :首 先,笔者试图说明为了实现公共经济效 率才会制定规则;其次,笔者试图发展 理论以说明为什么要遵循现存的政策, 并且预测未来将采取哪种政策。 这里, 马斯格雷夫实际上将制定公共政策的 目的提出来,地方政府是否天然就是以 遵循公共经济的效率原则来制定公共 政策呢?假如地方政府追求的目的与公
第一, 州-地方经济越来越依赖联 邦基金(federal funds)。 1955 年 联 邦 政 府援助只占财政收入的 10%,州和地方 主要自行筹款。 到 1978 年,联邦援助占 财政收入比例飙升至 32%。
第二,各种划分细致的政府援助项 目大量产生。各种单独的中央援助项目 从 1950 年 的 50 个 增 加 到 1960 年 的 132 个 , 到 1978 年 则 超 过 500 个 。 那 时, 美国几乎任何事都有联邦援助项 目。州-地方政府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 联邦政府不可避免地干预州-地方政府 关心的事情。快速增长却毫无秩序的联 邦政府援助系统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州地方政府运行的各阶段。但是中央并没 能很清晰地管控州-地方政府, 而是把 中央、 州和地方政府的事情混杂到一 起,导致责任、效率和公众信任的实际 损失。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作为公共选择 理论的一个分支,从政府应该提供公共 产品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地方政府的基 本职能。第一代联邦主义理论的缺陷没 有考虑到地方政府官员提供公共品的 动机,因而地方政府在执行经济政策时 出现了很多政府失败的情况。
对政府失败的机制,国外的学者从 政府经济职能出发进行探讨。 早在 1938 年 ,Pigou 认 为 , 由 于 存 在 垄 断 力 量,经济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政府 管理才具有“建设性”,以便抵消市场失 灵并提升社会福利。 该观点被称为“政 府援助之手”。 与之相反,“政府掠夺之 手”理论则认为,政府不应该经常采取 各种调控来应对市场失败。 更进一步, “政府掠夺之手理论”预测,政府如果重 视加强对如银行部门等私有部门的调
2012 年 22
CAIZHENGJIANDU 大家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述评
■吴俊培 李淼焱
吴俊培, 著名财政 学家, 现为武汉大学财 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 ,1980 年 9 月 至 1982 年 9 月在湖北财经学院 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 习 ;1982 年 9 月 至 1992 年 1 月 任 中 南 财 经 大 学 财 政 金 融 系 教 师 ;1997 年 7 月 至 1999 年 1 月任中南财经大学副校长;1999 年 1 月至 2000 年 4 月任中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 校长;2000 年 8 月至 2009 年 6 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92 年 6 月晋升为教授;1993 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获奖情 况:1992 年 获 财 政 部 优 秀 教 材 二等 奖 ;1994 年 获 国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 年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 年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届 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2001 年获湖北省第二届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 年获普通高校第三届人 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 学位获得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社会兼职: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 事,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湖北省财 政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成员等。 李淼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博士、讲师。
二、财政联邦主义划分的 时代背景
美国财政联邦制度可分作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朝鲜战争 末期 到 1978 年 , 被 称 作 传 统 联 邦 主 义 (Old Federalism),该 时 期 的理论研究被称为第一代的财 政联邦主义(FGFF)。 1978 年以后 的美国财政被称为新联邦主义 (New Federalism),该时期的财政 理论被称为第二代财政联邦主 义(SGFF)。
(二) 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 缺陷
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和传统 的企业理论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它们分 别将政府过程和企业过程视作一个“黑 箱”,好像只要投入所需的资源,仁慈的 专制者就会如公众所愿地、有效率地提 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的 行动原本就是为克服市场失灵,实现资 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而开展的,然而问 题在于有效率的市场结果如何才能实 现?现代经济学毫不怀疑经济分权将会 对政府质量、经济增长和公共产品的供 给效率产生影响。分权的效果依赖于对 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和经济激励。
里根要减税,并约束国会的财政支 出 ,将 政 府 从 “富 裕 的 财 政 联 邦 制 (afflu-
ent federalism)”转 变 到 “艰 苦 朴 素 财 政 联邦制”(Austerity Federalism)。 他运用 预算项目审核过程确保联邦政府援助 项目削减的实施,同时也给国会设置了 财政纪律。 但是削减联邦援助项目后, 州-地方政府没有得到任何税收形式的 返还。 联邦和州-地方政府面临着非常 紧的预算约束。 因此,这个时期的白宫 面临新的问题:联邦、州和地方在激烈 地竞争,如何调和各方的利益以利于经 济发展? 如何确保效率、经济和公平的 价值尺度?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事权 应该如何划分? 在预算很紧的情况下, 州和地方政府处理国内问题时会按照 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势必会给国家整体 经济造成影响。
(一) 第一代的财政联邦主义
2012 年 22
(FGFF)理 论 内 容 1、蒂布特的“以足投票”理论。 蒂布
特在 1956 年发表的 《地方支出的纯理 论》一文中认为,人们愿意在某一地方 政府周围,是由于他们想在全国寻找地 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与所征收的税收 之间的一种精确组合,以使自己的效用 最大化。地方政府的最小行政单位是社 区, 每个社区的公共品与税收组合不 同,各个社区的公共品支出都尊重了当 地偏好的差异性 。 居民利用“用脚投票 ” 选择能够提供最符合其偏好的税收— 支出方案的社区来居住。具有相同或相 近消费偏好的人们会逐渐地聚集到一 起,形成一个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的公共 产品消费需求为基础的社区。地区间的 竞争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帕累托 最优, 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是有效率 的。
在另外两种模式中,政府起更大的 作 用 。 中 国 政 府 的 援 助 之 手 (helping hand)模 型 中 ,官 僚 们 在 私 下 进 行 推 动 私有经济的活动:他们帮助一些公司却 陆 续 杀 灭 (kill off)另 一 些 公司 ,并 追 随 工业政策,经常与企业家们保持亲属和 经济联系。 在这种模型中,法律框架的 作用十分有限,因为官僚判决大部分的 争议。官僚腐败,但腐败还很有限。这种 模型的极端版本就是铁腕 (iron-hand) 模型,一般多见于亚洲国家如韩国和新 加坡。 在转型经济国家中,援助之手的 模型并不普遍。
2、奥茨 的 分 权 理 论 。 奥 茨 在 1972 年出版的《财政联邦主义》一书中,为地 方政府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分权定理:如 果在全国范围内等量地分配某种公共 物品,并且关于该物品的提供成本无论 对中央政府还是对地方政府来说都是 相等的,那么,让地方政府将一个符合 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它们各自 的居民,则总是要比中央政府有效。
一、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缘 起: 政府间关系的财政分 权
财 政 联 邦 主 义 (fiscalfederalism)是 联 邦 主 义 一 词 的 延 伸 , 虽 然它是个经济学概念,但它仍然 具有政治意义上联邦主义的基 本特征: 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分 权;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的 划分。 马斯格雷夫认为,围绕“财 政联邦主义”的问题,是关于财 政事务的空间安排以及在各种 管辖权内对这些事务的管理。 萨 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认为财政联 邦主义就是指不同层次政府的 财政责任的划分。 可见,财政联 邦主义最简单的含义就是指多 级政府间进行财政职能分工的 体制或原则。 在政治上是单一制 的国家,在财政上同样有可能是 联邦主义的。
三、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逻辑 脉络
第一代联 邦 财 政 主 义 (FGFF)理 论 体系建立在对财政分权探讨的基础之 上 。 代 表 人 物 包 括 : 蒂 布 特 (Tiebout, 1956)、马 斯 格 雷 夫 (Musgrave,1959) 以 及 奥茨(Oates,1972)等人。 Tiebout 模型证 明了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 给 Oates (1972)提 出 分 权 定 理 以 及 今 后 财 政 分 权 理 论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思 想 的 起 源 。 Musgrave (1959) 和 Oates (1972)建构了一个 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强调给地方政府 指定正确的税种和支出以便改善该地 区的福利。 同时,Musgrave (1959)在《公 共经济理论》中的理论观点为第二代财 政联邦主义(SGFF)指明了方向。 第一代 联邦主义理论很大程度上是规范分析, 并且假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是善良的 社 会 福 利 最 大 化 的 践 行 者 (Musgrave 1959, Oates 1972)。 第 二 代 的 财 政 联 邦 主义理论扩展了第一代财政联邦主义 理论的规范分析,从系统的角度考察官 员的动机。
财政监督
24
2012 年 22
共经济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会出现什么 情 况 ? 正 如 Hatfield (2005) 所 说 ,经 济 政策不是由良善的社会规划者所决定 的,而是由政府官员决定,而官员至少 有一只眼睛盯着其政治前途第二代财 政联邦主义则从分配收益视角转换到 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动因的视角。
(二)新联邦主义的政策目标及面 临的问题
里根总统上台执政以后,呼吁改造 联邦援助系统。他深信在联邦政府的规 则和控制下,州和地方政府的运行会更 有效率。 里根提出三个政策目标 :第一, 大大降低州-地方政府对联邦政府的依 赖。 该政策自 1979 年开始,联邦财政援 助从占税收的 32%降至 22%; 第二,削 减联邦政府援助项目的数目。财政援助 项 目 的 个 数 从 1981 年 的 535 个 降 至 395 个;第三,为了补偿州-地方政府丧 失联邦援助的损失,联邦政府采取返还 州-地方政府一部分特许权税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 行项目交换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