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显微结构
浅谈紫砂的成形工艺及造型特点
浅谈紫砂的成形工艺及造型特点紫砂是一种具有浓郁中国文化气息的陶瓷器种类。
它起源于唐代,是中国独有的陶瓷工艺之一。
紫砂在中国非常受欢迎,不仅因为它的材料上好,特殊的制作工艺,而且还因为它的造型多样,美观大方,十分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一、紫砂的成形工艺1、原料准备制作紫砂器皿时,需要使用特殊的黏土(称作“紫砂土”),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器皿需要选择不同的紫砂土。
紫砂制作不需要求颜色太过漂亮,往往一个泥球会被反复揉腻,去除其中的杂质,以便于制作搭建。
2、搭建接下来,就需根据设计的构思将泥球发扁,并分层搭建。
这需要做好调配好的黏土,并在上面加胶水。
碾制泥板,裁切后就可以在器皿中搭建主体了。
3、成形在素几次日晒,器皿最后的裁切形态才开始浮现。
要根据器皿的特定造型设计,手工一个一个地修型,雕模,逐步成型。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因为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精细,否则细节上的不足极容易造成之后的因果反应。
4、打磨成型后,需要将器皿的表面进行打磨。
打磨的目的是修整各个部位的不平整、条纹和锋角,使他们更加顺滑、圆润。
这是保证紫砂器皿质地顺滑、光泽、整洁的关键。
手工打磨的过程,需要锤子、水磨离等道具,保证打磨的效果美观。
二、紫砂的造型特点紫砂器是中国惟一具有真正意义的民间陶瓷,并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每个工艺师在紫砂器上能够体现他(她)自身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1、器形自然紫砂器皿造型自然灵活、曲线柔和,追求自然、舒适、和谐。
渗透着一种玩味性和柔美的韵味,使得紫砂器独具风格。
2、造型多样紫砂器的造型非常多样,从小巧的茶杯和茶壶到大型的酒柜、壁钟和花器等。
不同的造型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3、富有文化历史紫砂器文化历史悠久,不仅流传至今,更成为中华文化独具魅力的象征之一。
紫砂器造型中传承的民间文学、传说和习俗,使紫砂器不仅仅是器物,更成为了传统文化与建筑美学的结晶。
总之,紫砂器的成形工艺复杂而严谨,这就要求制作技术和经验都非常高,而造型特点则反应了中国民间美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这使得紫砂器在民众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同时也让世界人士广泛的接受和欣赏。
浅谈紫砂的成形工艺及造型特点
宜兴 的人 都能挑选 到适合 自己的造 型 ,这也 是紫砂 陶得
以发 扬 光 大 的 原 因 之 一 。
也是 区别 其他制 陶工艺 的又 一特 色 , 旁皮 刀 、 尖刀、 明针
( 牛角制成 的薄片 ) 。另 有 各 种 小 工 具 , 须 根 据 不 同 造 型 款 式 随 时 制 作 应 用 。手 工 成 形 工 艺 的关 键 在 于 泥 坯 表 面 的
浸 在 美 好 的想 象 世 界 中 。目前 , 光 是 茶 壶 的 造 型 不 少 于 一
型可分 为“ 打身筒 ” 与“ 镶 身筒 ” 两 大类 。“ 打身筒 ” 法适 用
于 圆器 类 产 品 , 将泥 打成泥片 , 放 在 转 盘 上 用 手 工 拍 打 成
万 种款式 , 每 时每刻还有大量新 的造 型面世 。 这些 丰富 的
一
丝毛 发 , 这是其他 陶瓷壶无法做 到的 。
士的喜爱 。紫砂热从港 台的风靡到 国内的畅销 , 爱之 若癖
紫 砂陶器 的造 型多样 , 品种 齐全。主要产 品有各式茶
酒具 、 餐具 、 花 盆及 陈设工艺 品等数千种 。其 中茶具 按 的人 不惜 巨金 搜罗 , 收藏 紫砂 成 为一 种有 涵养 、 懂品味、 具、 其 不 同的形 状特 征 , 又分 为圆 器 、 方器 、 塑 器 和 筋 纹 器 四 有文化 的象征 。
大类 。 紫砂壶 的造型讲究 圆无一相 , 方 匪一式 , 出神入化 。 那些仿 造 瓜果 花木 、 虫 鱼 鸟 兽 的造 型 , 撷 尽 自然 之 魂 , 传
2 紫砂 陶 的成 形 工 艺及 款 式
紫砂是什么材料
紫砂是什么材料紫砂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也称为宜兴紫砂陶瓷。
它是中国宜兴的传统工艺品,因其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的陶瓷材料而闻名于世。
紫砂陶瓷在陶瓷行业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紫砂陶瓷的材料、制作工艺和特点。
紫砂陶瓷的主要材料是陶质砂土,它是宜兴地区独有的一种特殊矿土。
这种矿土的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矿物质,如含塔尔坡石、高岭石、长石等。
其中含有的铁质颗粒是紫砂陶瓷所独有的重要元素。
紫砂陶瓷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它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挑选原料、研磨粉末、混合搅拌、制作胎坯、打磨、烘干和烧制等。
紫砂陶瓷的制作工艺博大精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胎和烧制过程。
首先,制胎是指将砂土与水混合,模塑成各种形状的胎坯,如壶、杯、碗等。
这个过程需要工匠细心操作和精湛的技术,以保证雕塑形状和胎壁的均匀性。
其次,烧制是指将胎坯放入窑中进行烧结,使其成为坚硬的陶瓷。
最关键的是烧制温度,需要根据陶瓷的形状和规格调整温度,从而保证其质量和表面的纹路。
紫砂陶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强大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使得用紫砂壶冲泡茶可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风味。
其次,紫砂陶瓷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可以承受高温和低温的极端环境。
再次,紫砂陶瓷的色彩纯正,多为棕红色或褐色,有时带有紫色。
这种色彩是由砂土中的铁质颗粒生成的。
最后,紫砂陶瓷的造型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作品。
紫砂陶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无论是紫砂壶、紫砂杯还是紫砂碗,都具有非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它不仅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收藏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紫砂陶瓷的市场价值越来越高,成为投资和收藏的热门。
总结起来,紫砂陶瓷是一种独特的陶瓷材料,由含有铁质颗粒的特殊矿土制成。
它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紫砂陶瓷具有特殊的透气性、吸湿性、耐热性和耐寒性,以及独特的色彩和多样的造型。
紫砂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紫砂的特点有哪些特征紫砂的特点有哪些特征紫砂是陶的一个特殊种类,盛产于宜兴丁蜀镇一带,位于丁蜀城区东北部的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紫砂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紫砂的特点紫砂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紫砂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诗情画意由雕刻艺人直接刻画在紫砂陶土上。
最早见于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吟诗作画、题诗记事于壶上,并有留言作为馈赠珍品,那时以陈曼生、子冶为最,他们推动了在紫砂陶上陶刻艺术的发展,著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之说法。
近几年,装饰方面又有创新,在紫砂陶上嵌金银丝等装饰新工艺更为光彩夺目、锦上添花。
紫砂陶不仅具有独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赏收藏的价值。
紫砂壶是“世间茶具称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相对的统一,内容适合、触觉舒服、形体完美、美观大方。
一般说,泡红茶,宜用深一点的壶,泡绿茶,宜用浅一点的壶。
在工作之余,喉底回甘之时,消除疲劳和烦恼,欣赏晋唐之风、名山秀水、花鸟园林的意境,又是何等的文雅。
紫砂陶以其特有的艺术图样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而为人们称颂和珍视。
紫砂陶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代表,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文化艺术结晶。
紫砂泡茶特点(1)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
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
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垢,使用时间越长,茶垢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
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倒入开水,仍茶香诱人,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2)紫砂茶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
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
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
(3)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
宜兴紫砂陶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宣传PPT内容型模板
抽砂工艺
抽砂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浆料中分离出某一部分规格的颗粒。在40目 的粉料中抽离出60-80目的颗粒,使剩余的颗粒与细料烧成后形成一种 粗与细明显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质感。
第三章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 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 种壶式。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 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 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 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 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邵二泉的名壶。邵二泉(约1803-1860年), 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 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 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 证。
第五
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 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产品特点
第六
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 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 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 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 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 得”。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 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 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 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 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 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 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在成型过程中系 用精加工这道关键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 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 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形时的精加工工艺,俱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联 系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工艺是通过运用其他介质人为地对窑变现象的一种应用~,在烧成过程中使紫砂壶变色均匀的一种烧成 工艺。龙窑烧成时,因为茅柴未完全燃烧的残留物和炭灰的堆积,特别是在下段底部位置形成局部混合还原气氛,造成紫 砂壶的变色现象。经过摸索、总结规律后,这种窑变现象逐渐授掌握运用。早期的捂灰是把紫砂壶装入匣钵内,在其内外 用砻糠等塞满整个匣钵,遮盖封闭后把匣钵装在龙窑最底部位置进行烧制。 因不具备龙窑底部的混合还原气氛,匣钵内一般采用细煤粉,木屑等碳性较强的燃料作为填充物,形成局部还原气氛。并 采用低温(约1100-1150℃)烧制,以增加制品表面的碳素附着能力。 紫砂原料的吸附性很强,其本身又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碳素,在还原气氛下,这些有机物和碳素不易燃尽,并且在400600℃时有FeO的情况下,氧化碳分解反应强烈进行,反应所产生的碳素被吸附在胎体表面,这些碳素的氧化在还原气氛 中要推迟到烧成的末期及冷却的初期才能燃尽,所以捂灰烧成时的温度要低于实际的烧成温度。而密封匣钵中塞满的碳性 填充物,能减少烧成时匣钵内燃烧产物中游离氧的含量,并隔离壶体,使紫砂壶在良好的局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碳性 填充物中碳素的渗入,加强了紫砂壶的着色效果。各种紫砂原料由于其本身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烧成时温度和气氛 等因素,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会呈现多种青黑色调。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与鉴赏
辅 助类 。几百年来 ,紫砂艺人们从 自然界 的固有物或 脱 离 了紫砂 本身 的艺术情 趣 ,掩 盖 和削 弱 了紫砂 材 质
人造物模 拟其造型基态 ,再加上个人思维倾 向创造 出 的天然美感 ,因而不为人们乐道 。
千姿百态的器物形态 ,即所谓“方非一式 、圆不一相 ”。随
第 四是妙不可 言的肌理反应 。‘玉不琢不成器 ,壶
用 这种 圆形 的泥线来装饰 、云肩线 在器物 的肩部或 且能使养壶者增加修养 。可 以在滴水穿石 的养壶过程
颈部 ,有 时用 一 圈薄而匀 净 清 晰 的线 型装饰 ,象 服装 中磨炼 自己锲 而不舍 的韧性 和耐力 ,培养 自己热爱 生
设计师 在人 的肩部用薄纱披拂 ,可 以增加肩颈部位 的 活的真情实感 。玩物养性 ,玩物可 。常见 的装饰 线 型有 五 新 ,乐在其 中 。要变 出一把好壶 ,需要一套正确的养壶
种 灯草线 灯草是从前 民间用来点燃 油灯 ,供 照 明用 方法 ,并且需要耐心 ,因为养壶本身也是养心 。养壶 的
的一 种 草 芯 ,圆而细长并 均匀 ,器 物 的 口沿 和底 足常 妙处 ,不仅 能使 紫砂 壶显现 真 、善 、美 的灵 光宝 相 ,而
型制 上分 为 四类 一是 圆器 、二是 方 器 、三是筋纹器 、 以产生共 鸣 、感悟人生 。
四是 混合 器 。从 装饰 上分 为两类 一 是 素器 、二是 花
紫砂 的装饰 , 在 历史 上 还 曾出现过许 多别 的手
器 。从制作手段上分为两类 一是全手工类 、二是模型 法 ,如 上釉 、彩绘 、抛 光 、镶 玉 、包 锡 等 。此类 装 饰 由于
雕 刻 的手法 ,就 是 在 器 物上 镌刻字 画 ,一般 分 二 类 比较 常用 的是 坯 刻 、还 有 一种 叫干刻 即指在烧 好
浅谈紫砂造型与艺术鉴赏
浅谈紫砂造型与艺术鉴赏紫砂陶器,又称“宜兴陶器”、“宜兴紫砂陶器”,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陶瓷艺术品,主要产地位于江苏宜兴市。
它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已有数百年的制作与收藏历史。
由于其良好的耐久性和独特的韵味,紫砂陶器被誉为“东方瓷艺的一颗明珠”,在国内外收藏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价值。
紫砂陶器制作工艺紫砂陶器的制作原材料主要包括粘土和松土矿物,这些原材料在紫砂陶器制作过程中被精心加工和混合。
为了让陶器具有更佳的质感和艺术效果,制作者还会添加一定比例的色釉、砂釉等,进行二次烧制和装饰。
制陶工艺中的技术含量非常高,主要分为挤泥、抹胎、捏制、胎装、造型、雕刻、点化、喷染釉、高温烧制等多个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流程,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造型形态和艺术效果。
其中,紫砂陶器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体现在茶壶、茶杯、花瓶、盆景盆等日常用品上。
紫砂陶器的艺术鉴赏作为东方瓷艺的代表作,紫砂陶器最重要的特点是其质感和艺术价值,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造型和设计。
因此,在紫砂陶器的艺术鉴赏中,造型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线条感和动态感紫砂陶器的线条感和动态感很强,这是其最重要的视觉效果之一。
在造型设计中,制作者往往会运用线条的粗细、长度、曲直等来刻画出器物的形态,从而产生一种自然、流畅、恰到好处的感受。
2.比例和均衡紫砂陶器作品也注重比例和均衡的设计。
器物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相互协调,使整个器物看起来和谐、平衡,不会出现部分过于突出或者太过于平淡的情况。
这样做可以增加紫砂陶器的美感和实用性。
3.色彩效果紫砂陶器在制作过程中,还会添加不同的色釉和砂釉,这些釉料会在高温下化学变化,形成独特的色彩效果,增加艺术鉴赏的层次。
紫砂陶器的色彩主要以茶褐和红褐为主,这些颜色具有非常显著的古典气息和民族特色。
4.总体效果在紫砂陶器的艺术鉴赏中,还要看整个作品的总体效果。
一个好的紫砂陶器作品应该是细节处理得好、每个组成部分协调、比例均衡、色彩浑然天成、整体感强烈等。
紫砂壶的四种成型工艺
紫砂壶的四种成型工艺很多壶友购壶时常常担心自己买的壶不是全手工,而是半手工或者一些机器壶之类的,存有这种担心主要是因为对紫砂壶的成型工艺不甚了解,如果对紫砂壶的成型工艺了解了,这种担心就会不复存在。
为帮助壶友对紫砂壶的成型工艺有所了解,本文主要从紫砂壶成型工艺的角度进行简要介绍,并对每种成型工艺的特点、审美、收藏价值,以及正确辨识全手工、半手工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作一简单说明。
一、分清全手工、半手工、灌浆、手拉胚四种紫砂壶成型工艺1、什么是全手工紫砂壶?所谓全手工壶呢,就是壶的各个部分全部分别用“全手工”做出,每一部分都是依靠艺人的经验和审美能力进行制作。
全手工紫砂壶成型工艺流程大致有以下四步:(1)打泥条、泥片→起身筒→拍身筒定型→贴壶底泥片→完成身筒造型;(2)切盖片尺寸和盖延泥条→延泥片与盖相结合→理顺延接点并穿壶盖和气孔→制做壶纽、壶盖→壶盖部分完成;(3)制把、制嘴、光身筒→装把、装嘴→嘴、把、纽水平线修饰→修流口→壶嘴、壶把完成;(4)整理壶身口径→壶底打上印章。
全手工,一般全手工内壁都有手工泥片接头印痕2、什么是半手工紫砂壶?所谓的半手工壶,就是壶身、壶盖、壶钮、壶把、壶嘴其中有一部分是借助模具定型的。
不管是对于一般的工艺师还是像顾景舟这样的大师,借助模型是传统紫砂制作工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半手工紫砂壶成型工艺流程大致有以下四步:(1)打泥条、泥片→起身筒→模具定身筒→贴壶底泥片→完成身筒造型;(2)切盖片尺寸和盖延泥条→延泥片与盖相结合→理顺延接点并穿壶盖和气孔→制做壶纽、壶盖→壶盖部分完成;(3)制把、制嘴、光身筒→装把、装嘴→嘴、把、纽水平线修饰→修流口→壶嘴、壶把完成;(4)整理壶身口径→壶底打上印章。
半手工,半手工模具定型后仍然需要人工处理,内壁一般都有人工刮痕3、什么是灌浆壶?灌浆,顾名思义,把泥巴浆灌到模具里面,泥巴干了,可成壶,成杯,成雕塑,成花盆,成酒瓶等等,适宜大批量生产,成品率极高,若用心修胚,每把壶都能做的非常完美,但工艺价值极低,没有升值空间。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狭义上来说,是专指2006年5月经申报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片筑法”成型工艺;广义上来说,则包含着自原始陶开始至今与紫砂陶有着广泛关连的多项成型工艺,具体有捏塑法、盘筑法、模制法、拉坯法、车胎法、注浆法等。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宜兴的其它制陶技艺,既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着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非凡特色。
蒋蓉的部分制壶工具(资料来源:蒋蓉女儿蒋艺华)一、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其它制陶技艺的形成陶都宜兴的原始陶出现于75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宜兴骆驼墩文化遗址发掘资料,当时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用于原始陶的生产。
新石器时代随着仰韶彩陶文化的传播,宜兴地区的先民们已开始制陶。
宜兴地区前期的原始陶以夹砂红陶为主,大多为“手制”,并出现了“慢轮修整”的制坯法;后期的则以灰陶、黑陶、白陶及几何印纹陶为主,制作技艺则普遍采用“轮制法”。
而自宋发端的宜兴紫砂陶,则是沿袭了前朝和当时制作缸瓮盆罐的成型技法进行紫砂陶的制作。
根据1976年《宜兴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的调查》发掘资料和出土实物判断,早期紫砂器上限可到北宋中期,盛于南宋,形制有高颈、矮颈、提梁等类型,器形带有晋唐造型风格,平盖粗糙,罩形盖较精巧,壶嘴、把与壶身相接处采用“打洞捏塞法”即“铆接法”。
供春套组汪寅仙制由于当时的茶器需吊在火上烧或置于炉灶上煮,器形较大,制作也较容易。
到了明代,煮茶改为泡茶,茶器也随之由大变小。
弘治年间,金沙寺僧人开始选练紫砂细泥制成圆形壶泡茶,虽然改小,在今天看来仍属大容量壶,仍可借助陶工们用来制作缸盆罐瓮的工具进行制作。
供春创“树瘿壶”,由于器形变小,原来的工具用不上了,只能“淘细土团坯,茶匙穴中,指略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明·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正始》)。
可见,这件“树瘿壶”的制作方法是先将泥捏成团状,再用茶匙将里面挖空,并用手指内外按压才成型的。
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显微结构
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显微结构一、引言宜兴紫砂是宜兴日用陶瓷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品,它在祖国的陶瓷艺苑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关于宜兴紫砂陶的起源,近年考古工作表明,已可追溯到北宋中叶。
[1]宜兴是个具有五千余年生产历史的重要陶瓷产区[2]。
到了宋代,那里的陶瓷工人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当地蕴藏着丰富的原料(甲泥),山区有充裕的燃料,加之社会上盛行斗茶风尚,促使日用陶瓷中的无釉陶器向紫砂陶发展,至明清时期工艺日臻完美,名匠辈出,独树一帜而驰誉中外。
宜兴紫砂陶使用一种紫砂泥,辅以洗炼别致的造型,精湛的手工制作和装饰技艺,烧成后的茶具具有保持茶的色、香、味,不易变质发馊,耐冷热急变性好;花盆栽花不易烂根,有利植物生长等特点。
因此,陶器具有高度价值和实用价值。
为了验证紫砂陶的实用功能,探索其科学原理,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宜兴紫砂工艺厂等单位,对宜兴陶土原料,紫砂陶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3][4][5]多年来,笔者也对紫砂陶进行了研究实验工作。
本文试应用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对宜兴紫砂的生产工艺、显微结构以及实用功能进行较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但要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传统紫砂陶进行全面的科学总结,非笔者力所能及。
本文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获得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紫砂陶这项传统技艺,更加发扬光大。
二、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一)原料特牲和制备工艺宜兴的陶土,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
丁山、张渚、湖(本字无法显示“氵+父”)、渚东为主要产地。
上述地区古生代地层颇为发育,陶土即赋存于志留世、泥盆世、早石炭世等地层中[7]。
陶土的成因,均属内陆湖泊相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生沉积作用成矿。
宜兴陶土品种繁多,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
白泥主要含矿层为晚志留世茅山群(S3)、晚泥盆世五通群下段(D)和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及石炭系下统高丽山组(C)。
紫砂壶生产工艺的独特性和合理性
紫砂厚的原料,天赋的合理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颗粒组成,使其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为多种多样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丰富多姿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对制作技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手工成型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精巧的手法,越群的技艺,促成了紫砂壶造型的丰富多采的特色.这就是泥料?走?造型三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斯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集符合科学的生产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口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总结经验,古为今用,促进陶都繁荣昌盛,促使宜兴紫砂陶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
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宜兴茶壶是以一种紫砂泥做成,它具有保持茶的色、香、味的功能,古今中外皆推崇它为最理想的注茶器。
为了验证紫砂陶的实用功能,索其科学原理,笔者在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宜兴紫砂工艺厂等单位的帮助下,对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工艺、显微结构和实用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汇写成本文。
当然在这里还须声明,本文还不算是对紫砂陶历史全面的科学总结,只是希望透过本文的发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获得更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研究紫砂陶这门学问,使这项传统技艺更加发扬光大。
宜兴陶土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为颇发育的古生代地层。
陶土存于志留世、泥盆世和早石炭世等地层中。
陶土源于内陆和滨海湖泊,经外生沉积作用堆压成矿。
宜兴陶土品类繁多,一般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
白泥是一种灰白色的单纯粉砂质铝土质黏土,含矿层为晚志留世茅世群(S3),家禽经盆世五通群下段(D13)和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12)。
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黏土,它的含矿层位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上段(P23)及石炭系下统高丽山组(C21)。
嫩泥是一种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黏土,主要压于二迭系上统龙潭组上段(P12)的地层中。
用以制造宜兴紫砂器的原料为紫砂泥,其地质特徵及成因基本与甲泥一致。
它位于泥盆统五通群上段,有四个矿层层位,自下向上分别编为ⅠⅡⅢⅣⅤ号矿层,紫泥产于Ⅱ号矿层中。
紫泥矿体形态呈薄层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米或数米,储量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尘。
紫砂泥实则是紫泥、本山绿泥及红泥三种泥料的统称。
其中紫泥多夹于甲泥矿层当中,本山绿泥(或称段泥或黄泥)则是紫泥层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红泥(或称朱泥)是嫩泥层矿层底部的泥料,质坚如石,故称为“未触风日之石骨”。
紫泥原料外观呈紫红色和紫色,微细银点闪砾,隐现浅绿色的斑点,属软质致密块状或斑状结构,烧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或紫黑色。
对紫砂陶艺造型创造的探讨
对紫砂陶艺造型创造的探讨紫砂陶艺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品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在紫砂陶艺的制作中,造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体现了陶艺师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技巧,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探讨紫砂陶艺造型创造的意义和影响,希望能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紫砂陶艺的窗户。
一、紫砂陶艺的历史与特点紫砂陶艺起源于中国江苏省宜兴市,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紫砂”为原料,采用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品质和特点。
紫砂陶艺在造型上追求自然、朴实、典雅的风格,擅长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优美的曲线,表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精髓。
紫砂陶艺的造型不仅来源于工艺上的需求,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元素,如诗词、绘画、书法等,赋予了陶艺作品灵动的生命力和艺术性。
紫砂陶艺造型的创造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紫砂陶艺造型创造的意义1.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紫砂陶艺造型的创造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创新,陶艺师们为紫砂陶艺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生命力,使之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紫砂陶艺造型的创造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赋予新意的尝试和实践。
2. 体现艺术家的审美追求紫砂陶艺的造型创造是艺术家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创作过程中,陶艺师们需要通过对形态、比例、纹饰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和调整,使作品在造型上达到完美的状态。
通过艺术家的审美追求,紫砂陶艺的造型得以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们对其产生共鸣和喜爱。
3. 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趋势紫砂陶艺造型的创造需要与时代精神和审美趋势相结合,使作品在造型上更具现代气息和时尚感。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紫砂陶艺的造型创造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和理念,使之与当代社会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相契合,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和认可。
紫砂泥特点
紫砂泥特点好的紫砂原料,原矿要经过長期的风化的,这是尽人皆知的一个常识,风化是一种自然的生化反应,成泥后还必須经过一定时间的陈腐处理,才能成型,否则,壶不成器。
只要是一位真正制壶的工手都明白。
都会跟清楚,要是掌握不了泥料的特性,成壶会很艰难。
在制作的过程不注意,会在成壶后丧失部分泥料的特性。
捶打泥片是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过程。
应用捶打加强泥料的致稀主要是指是紧缩泥料中团状颗粒和微小颗间隙空间。
同时,陶手在捶打泥片的过程中,会逐渐体会出该泥料的性质、脾气,就像交流一般。
摸准了泥料的脾性再下手制壶,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泥坯粘接是一个物理过程,粘接强度主要取决于水分空间,重新充填程度。
烧成过程是一个物化过程,主要取决于泥料成分结构。
烧成当前粘接部位的强度主要是由烧成过程决定的。
而控制泥料成分结构的,除了泥料本身的性质,更有陶手的雕琢在其中。
再有就是明针对泥料的作用。
好的紫砂壶壶面质感丰富,色泽温润,泡养后的水头更是由内而外发散。
明针功夫到位了,紫砂壶的表面不会有粗粒爆出,但上手却不失紫砂的砂质手感。
一把好的泥料所制作而成的紫砂壶,应该是质感丰富,色泽谦恭,不招摇,应该是蕴蓄、内敛。
所以在挑选一把紫砂壶的时候,如果壶面过于光滑鲜亮,就应该多留个心眼,慎重去选择。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紫砂器的气孔特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石英、粘土等单一矿物与团粒之间形成的链状气孔群。
链状气孔群的成因,是原始团粒之间、单一矿物之间及团粒与单一矿物之间,在成型干燥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及烧成时团粒、粘土发生收缩形成的空隙,因最终烧成时没有完全瓷化而依然存在。
只不过空隙已经缩小,一般宽度在20微米以下,有的甚至小于1 0微米,延长度不等。
另一种气孔是团聚体内部形成的微细气孔,是团粒内部各矿物之间在烧成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而形成许多的细微气孔,一般在1.3微米左右。
这两种气孔便是紫砂材质特有的双重气孔结构。
紫砂陶的制作工艺步骤
紫砂陶的制作工艺步骤紫砂陶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质感和造型风格备受世人喜爱。
紫砂陶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我们将按照类别介绍紫砂陶的制作工艺步骤。
原料准备制作紫砂陶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料。
紫砂陶的原料主要包括紫砂泥、白砂、红砂、黄砂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筛选、淘洗、晾晒等多道工序,以确保原料的纯净度和质量。
制泥制泥是紫砂陶制作的关键步骤之一。
制泥需要将原料加入到制泥机中,经过搅拌、混合等多道工序,将原料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泥料。
制泥的质量对后续的制作工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成型成型是紫砂陶制作的核心步骤之一。
成型需要将制好的泥料放入到成型机中,经过压制、挤压等多道工序,将泥料压制成所需的形状。
成型的过程需要注意泥料的湿度和压力的控制,以确保成型的质量和效果。
雕刻雕刻是紫砂陶制作的精髓之一。
雕刻需要使用各种雕刻工具,将成型后的陶器进行雕刻、刻画等多道工序,以增加陶器的美观度和艺术价值。
雕刻的过程需要注意力度和技巧的掌握,以确保雕刻的效果和质量。
烧制烧制是紫砂陶制作的最后一步。
烧制需要将制作好的陶器放入到窑中,经过多道工序的烧制,将陶器烧制成所需的颜色和质感。
烧制的过程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烧制的效果和质量。
总结紫砂陶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从原料准备到成型、雕刻、烧制,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制作和掌握。
只有在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紫砂陶作品。
紫砂陶及其设备制作成型工艺的生产技术
图片简介:本技术提供一种紫砂陶及其制备成型工艺,原材料包括:老砂、黄土和尤泥;且老砂的分量百分比为58%63%,黄土的分量百分比为22%28%,尤泥的分量百分比为12%17%,且老砂内SiO2、AL2O3、Fe2O3、CaO、MyO以及K2Na2O的含量分别为25.10%、68.40%、2.16%、2.54%、0.11%以及1.00%,黄土内SiO2、AL2O3、Fe2O3、CaO、MyO以及K2Na2O 的含量分别为63.42%、20.20%、6.30%、1.94%、0.35%以及1.98%。
本技术通过58%63%老砂、22%28%黄土和12%17%尤泥作为紫砂陶原配料,从根本上增强紫砂陶的制备成型效果,使各配料的配比分量达到最佳科学组合,接着通过等比选料——洗泥过筛——球磨——压滤陈腐——胚料练制——模胚成型——干燥烧制——成品检测下线的流程配合,制得的紫砂陶具有耐高温和热稳定性能较好的功能。
技术要求1.一种紫砂陶,其特征在于,原材料包括:老砂、黄土和尤泥;且老砂的分量百分比为58%-63%,黄土的分量百分比为22%-28%,尤泥的分量百分比为12%-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砂陶,其特征在于,所述老砂内SiO2、AL2O3、Fe2O3、CaO、MyO以及K2Na2O的含量分别为25.10%、68.40%、2.16%、2.54%、0.11%以及1.00%,所述黄土内SiO2、AL2O3、Fe2O3、CaO、MyO以及K2Na2O的含量分别为63.42%、20.20%、6.30%、1.94%、0.35%以及1.98%,所述尤泥内SiO2、AL2O3、Fe2O3、CaO、MyO以及K2Na2O的含量分别为63.41%、22.75%、1.38%、1.91%、0.13%以及2.06%。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砂陶的制备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工艺步骤如下:S1.等比选料:使用者按照分量占比选择等比分量的老砂、黄土和尤泥,接着使用者再将置入容器,并注入清水没至配料顶部,继而对选取配料进行浸水处理;S2.洗泥过筛:接着使用者将浸泡完全的配料浆液置入搅拌机内进行均匀搅拌,搅拌至清水泥状态,接着使用者再使用过网筛对清水泥进行过筛处理,将配料浆液中携带的颗粒杂质进行充分过滤去除;S3.球磨:接着使用者将过筛后的配料泥浆置入泥浆机内,进行搅拌成泥块状态,接着使用者将制得的泥块置入球磨机内进行湿球磨作业;S4.压滤陈腐:使用者将球磨完成的胚泥料进行压滤处理,接着使用者再将压滤完成的胚泥料置入库中进行陈腐处理;S5.胚料练制:陈腐时间到期时取出胚泥料,接着使用者再将胚泥料置入挤揉机内进行挤揉处理,直至胚泥料挤揉呈泥团状态,接着再对泥团状态的胚泥料进行练泥处理,继而得到胚料;S6.模胚成型:接着使用者根据设计形状,将预先准备的模具将胚料压制塑造成所需形状的紫砂陶器模胚;S7.干燥烧制:接着使用者将压制塑造的紫砂陶器模胚放置通风处进行风干氧化处理,接着使用者将风干氧化完成的紫砂陶器模胚置入煅烧炉窖内进行煅烧炼制;S8.成品检测下线:使用者对烧制完成紫砂陶器模胚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后进行产品检测,即对紫砂陶器模胚的吸水率、收缩率以及热稳定性能参数数据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即对紫砂陶器进行成品下线。
明代紫砂陶瓷制作工艺与收藏文化
明代紫砂陶瓷制作工艺与收藏文化明代是中国陶瓷制作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也是紫砂陶瓷得以兴盛发展的时期,成为了民间制作和收藏的重要物品之一。
紫砂陶瓷产生于明代永乐年间,它具有精美的工艺和高超的艺术价值,成为了无数收藏家的热门话题。
一、紫砂陶瓷制作工艺1、原材料的采集与挑选紫砂陶瓷的原材料是产于太湖河口的一种泥料,这种泥料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细沙和高岭土经过照射阳光、风吹、水淘而形成的,它本身就透着天然的特殊色泽,加之经过多年的沉淀后,其内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从而使得它能够呈现出极为独特的肌理和釉色。
2、制作成型在制作成型时,需要先将泥料用刀匠刀分成大小一致的块状,然后再用手捏制成滚圆状或者是类似于俄罗斯套娃的多级雕塑形态,随后将制作好的陶坯放置于阳光下晾干,待完全干燥后,就可以进行烧制了。
在烧制时,由于每个陶坯的形态、大小以及泥料本身的差异,所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烧制方案,其中包括温度、停留时间、降温速度等各种参数的调整。
3、装饰和釉面处理紫砂陶瓷的装饰与釉面处理是其艺术之所在,这部分的处理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其色泽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二、收藏文化虽然紫砂陶瓷的生产和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其成为收藏文化的一部分,却是相对较晚的。
在明朝时期,由于紫砂陶瓷大量涌现,同时明代的收藏家也开始关注起了这一领域,收集和研究紫砂陶瓷的艺术价值和制作工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收藏文化。
到了清朝时期,紫砂陶瓷的收藏热潮进一步高涨,不仅皇宫中大量收藏此类瓷器,并且一些名家收藏家也积极参与其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收藏家之一便是吴昌硕,他以独特的眼光和热情收集了大量精美的紫砂陶瓷,同时还写了多部与紫砂陶瓷有关的书籍,成为了紫砂陶瓷收藏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现代,紫砂陶瓷的收藏文化不仅止于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收集和了解紫砂陶瓷,感受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而这也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兴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显微结构一、引言宜兴紫砂是宜兴日用陶瓷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品,它在祖国的陶瓷艺苑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关于宜兴紫砂陶的起源,近年考古工作表明,已可追溯到北宋中叶。
[1]宜兴是个具有五千余年生产历史的重要陶瓷产区[2]。
到了宋代,那里的陶瓷工人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当地蕴藏着丰富的原料(甲泥),山区有充裕的燃料,加之社会上盛行斗茶风尚,促使日用陶瓷中的无釉陶器向紫砂陶发展,至明清时期工艺日臻完美,名匠辈出,独树一帜而驰誉中外。
宜兴紫砂陶使用一种紫砂泥,辅以洗炼别致的造型,精湛的手工制作和装饰技艺,烧成后的茶具具有保持茶的色、香、味,不易变质发馊,耐冷热急变性好;花盆栽花不易烂根,有利植物生长等特点。
因此,陶器具有高度价值和实用价值。
为了验证紫砂陶的实用功能,探索其科学原理,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宜兴紫砂工艺厂等单位,对宜兴陶土原料,紫砂陶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3][4][5]多年来,笔者也对紫砂陶进行了研究实验工作。
本文试应用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对宜兴紫砂的生产工艺、显微结构以及实用功能进行较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但要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传统紫砂陶进行全面的科学总结,非笔者力所能及。
本文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获得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紫砂陶这项传统技艺,更加发扬光大。
二、紫砂陶的生产工艺特点(一)原料特牲和制备工艺宜兴的陶土,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
丁山、张渚、湖(本字无法显示“氵+父”)、渚东为主要产地。
上述地区古生代地层颇为发育,陶土即赋存于志留世、泥盆世、早石炭世等地层中[7]。
陶土的成因,均属内陆湖泊相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生沉积作用成矿。
宜兴陶土品种繁多,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
白泥主要含矿层为晚志留世茅山群(S3)、晚泥盆世五通群下段(D)和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及石炭系下统高丽山组(C)。
它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
嫩泥主要产于二迭系上统龙潭组上段(P)地层中。
它是一种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
1、紫砂泥的地质特征与矿体形状。
宜兴紫砂陶所有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其中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绿泥又是紫泥砂层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
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
红泥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主要产于丁蜀镇西香山附近。
紫泥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的最主要的泥料,目前仅产于黄龙山一地。
现对紫泥作进一步的阐述。
紫泥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基本与甲泥一致。
黄龙山甲泥矿位于上泥盆统五通群上段,有四个矿层层位,自下而上分别编为Ⅰ、Ⅱ、Ⅲ、Ⅳ、Ⅴ号矿层。
紫泥产于厚度为8米左右的Ⅲ号矿层中,在甲泥矿层的中上部,以夹层形式存在,顶底板均为其他品种的甲泥矿层。
紫泥矿体形态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1米左右,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尖。
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带有浅绿色斑点,软质致密块状,斑状结构,烧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2、岩石类型及矿物成份紫砂岩类型为粉砂质泥岩,粉砂泥质结构,由于含有较多的铁质,定名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
[8]岩石主要有石英粉砂及胶结它的粘土矿物组成。
石英碎屑孤立地分布在胶结物中,成基底式胶结。
碎屑部份:石英:次棱角一次圆状,料度0.02~0.1mm,少数可达0.15mm,含量50%;云母:黑、白云母均有,鳞片状,往往围绕碎屑部份,含量3~5%;长石:柱状,已风化成高岭石,含量1~2%;硅持岩屑:粒度0.10~0.15mm,分散分布,含量1%±;褐铁矿:粒状,含量1%±;电气石、白钛石:微量;绿泥石、海绿石:偶见。
胶结物部份:高岭石:鳞片状,含量25~30%,水云母及绢云母:鳞片状,含量3~5%,化学成份SiO2 56. 96%、A12 03 20.55%、Fe2 03 9.43%紫泥经X光鉴定为石英、高岭、赤铁矿和伊利石(水云母类)。
紫泥试样在光学显微镜下上述矿物共生在一起。
偏光显微镜鉴定:紫泥的结构及矿物成份,镜下观察情况是:粉砂泥质结构,碎屑矿物以石黄、白云母为主,含少量长石。
胶结物为粘土矿物被铁质污染呈棕色。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紫泥,发现许多0.1~0.2ц大小的鳞片状晶体,经电子衍射鉴定高岭石矿物。
差热分析、脱水曲线(见图一)综合分析,紫泥主要矿物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石英及云母屑、铁质等。
紫泥中尚有MnO、Cr2OC3、CoO、CuO、PbO等元素存在。
3.紫泥原料的工艺性能:见表二至表七。
表一:紫泥的化学成分表二:紫泥的可塑性表三:紫泥的结合能力表四:颗泥分析表五:泥浆性能表六:干燥性能表七:烧结性能4.原料制备工艺。
紫泥、绿泥和红泥,由于其固有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工艺性能,单一种泥料,通过粉碎、练泥,即能制成产品。
紫泥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的最主要的原料。
绿泥用作化妆土粉饰在紫泥坯体表面。
由于绿泥数量不多,同时大件绿泥产品不易烧好,因而仅少数产品用绿泥制作。
团山泥可制作大件产品。
绿泥通常用作化妆土及制作小件产品。
从矿层中开出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0目筛,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
绿泥、红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
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可以把几种泥料混和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产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深紫、犁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等多种颜色。
若杂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新的质感。
近年来还试制成功了醮浆红泥,仿金属光泽液等化妆土,丰富了产品的色彩。
(二)独特的成型工艺紫砂陶器造型多样,品种齐全。
主要产品有各式茶具、酒具、餐具、文具、花盆和陈设工艺品等数千种。
紫砂陶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注浆成型、旋坯(机制)成型和印坯成型。
其中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
凡是工艺产品的成型,全系手工搓制而成。
这一传统技艺的形成和发展,与紫砂泥的特性和各式各样的产品造型有密切的关系。
紫砂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较小的干燥收缩,较高的生坯强度,为多种多样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丰富多姿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对制作技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手工成型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形成独特风格。
而精巧的手法,超群的技艺,促成了紫砂工艺陶器造型丰富多变的特色。
手工成型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打身筒”与“镶身筒”两大类。
“打身筒”法适用于圆类型产品,将泥料打成泥片,用在转盘上,用手工拍打成空心体壶身,再粘接上用手工搓制成的壶嘴、把、颈、脚、并另加制壶盖,以致作品坯体完整,“镶片法”是将泥料打成泥片,按设计意图,配成样板,依样裁成泥片,镶合而成,然后同上方法加工制成。
手工成型的主要工具,计有泥凳(工作台)、木塔子、转盘、薄木拍子、竹片拍子、规车、旁皮刀、尖刀、明(牛角制成的薄片)。
各种小工具很多,须根据产品工艺不同要求,随时制作应用。
手工成型工艺的关键棘泥坯表面的精加工、手工成型过程中的精加工,系指用竹片、明针、刀具以及用这些材质制成的专用工具,对已经加上颈、脚、嘴、把手的壶身整体,壶盖,花盆或其他产品的表面,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
这是紫砂陶器成为工艺产品的关键之一。
它的作用在于:1、紫砂泥料,颗粒尚粗,成型时坯体表面呈现高低不平。
在精加工过程中,用上述工具将坯体表凸起的粗颗粒向下压挤,并将坯体通身修整平正光澜。
这时在坯体外表形成了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而内壁面虽在打泥片时也受拍打,但往后仅稍事加工,泥料颗料之间相对地比较疏松。
在烧成过程中,表皮层容易形成一层较致密的烧结层,使产品外表既有因大小泥料颗粒烧厉收缩不一致而使粗颗粒略有凸出,又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犹如天津鸭犁的梨皮状。
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颗粒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
2、紫砂陶器造型别致多变。
为了不使紫砂陶器沦比一般的釉陶,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陶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筋瓤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
所有这些,除造型得体,成型得法外,最后还得通过精加工来求得。
同时,精加工也是提高坯体精确度的重要手段。
例如大型圆条壶,壶口有24条筋瓤,壶盖也有24条筋瓤与其相配。
由于加工精致,烧成后壶盖任意调转方位,再合放壶口上都能吻合自如。
由于运用了精加工这项技巧,使各种紫砂壶的口盖冷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都很微小,一般都小于0.5mm,这是其他陶瓷壶类无法做到的。
3、紫砂陶的装饰方法。
紫砂陶的装饰方法,在烧成前有浮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
烧成后的装饰有釉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等多种。
陶刻是主要的装饰方法,它汇集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艺术要素于一体,运用刻刀在产品上刻划出诗词绘画,成为紫砂工艺的又一特色。
关于其技法,在此从略。
(三)烧成1、烧成窑炉、燃料及窑具。
紫砂陶器烧成用的窑炉,有龙窑、倒焰窑和隧道窑。
其中龙窑使用时间最长(宜兴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就是一条龙窑,宽一米左右,长十余米的小龙窑),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窑代替。
1973年,隧道窑取代了倒焰窑。
龙窑所用的燃料是茅草、松柴。
倒焰窑用的燃料是烟煤,隧道窑则以重油为燃料。
紫砂陶器从明代中叶起就开始用匣钵(俗称掇罐)烧成,以防止产品表面发生火刺、色泽不正等缺陷。
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装窑密度,有效地利用窑位空间。
紫砂壶壶盖装在壶口上一并烧成,以防止壶口壶盖变形,提高两者配合的精确性,提高装窑密度。
2、窑炉烧成气氛的控制。
紫泥中的氧化铁含量相当高,根据SiO2Al2O3FeO·FeO三元相图,如果产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则物相在1400℃以下不产生液相,不形成低熔共熔物。
由于紫泥中尚有CaO、MgO、K2O、Na2O等成份存在,因此烧成温度就低于1400℃。
紫泥制成的产品,烧成温度为1150~1180℃(光学高温计),(三角测温锥批示温度为1200~1270℃),红泥的烧成温度为1100℃,绿泥耐火度比紫泥略高。
紫泥产品在上述正常烧成温度下,泥料中各矿物相的扩散速度不大,赤铁矿可作为一种相存在,使产品呈鲜红色(低温)、紫红色(高温)。
如以还原气氛烧成,则反应按SiO2Al2O3FeO系相图进行,在1100℃左右形成低熔共熔物而产生液相,Fe2O3还原成FeO,色泽由紫红变黑,产品表面因烧结,还原过程中分解的气体无法逸出而发生鼓泡,碳素沉积坯胎中,造成废品。
因此,含铁量高的紫砂产品,必须在氧化气氛中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