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浸出和萃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b)
由此得: E-F=V2-L1=V3-L2=S-W=Δ=常数 按杠杆规则,在相图上Δ代表线段EF、V2L1、 V3L2和SW的共同外分点,此点称为差点(操作点)。图中线段ViLi 代表第i个理论级。 图解法求浸出级数的步骤: 1)建立等腰直角三角相图,并绘出底流曲线; C1 恒底流时,按 x 1 值作一条平行于斜边的直线mn。
1.5 浸出装置

(1)单级浸出罐 为间歇式操作方式。如图所示
(2)连续移动床浸出器 连续式浸出操作是原料和溶剂同时作连续的逆流流动。 食品生产中常见的浸出装置有: ①斗式渗滤浸出机 如图所示:
②立式浸泡式浸出器 如图所示:
2 萃取





几个名词: 萃取剂S:萃取操作加入的溶剂; 溶质A:被萃取的物质; 稀释剂(原溶剂)B:原料液中的溶剂; 萃取相E:萃取后分出的富含萃取剂的一相; 萃余相R:萃取后剩余的原料液; 萃取液Eº :萃取相除去萃取剂后的溶液; 萃余液Rº :萃余相除去萃取剂后的溶液。 对萃取剂的基本要求:与稀释剂完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 萃取操作过程如下: ①混合→②澄清→③回收溶剂。
1.1.5 单级浸出过程的表示


一定量的原料F(含A,B)与一定量的纯溶 剂S混合,物系点M位于SF连线上;其位置 由S/F决定;浸出平衡后,得溢流E和底流 R。 基本物料关系:F+S=M=R+E 平衡关系: R RM E ME 上两式联立可解得R,E。
1.2 浸出速率
①浸出过程由以下3个步骤组成:
xiA
yiA ( K i Li xiB ) K i Li xiB Li xiB

yiA K i Ki 1
xiB
Li xiB K i Li xiB Li xiB

1 Ki 1
Ki 1
xiS 1 xiA xiB
恒底流时,K1=K2=K3=K ∴
xiB 1 Ki 1
xW A : xW B Rx FA : x FB
据此比例,可在AB边上定出C点,则 EF 与SC联线的延长线的 交点即为Δ点。 (SC联线与底流线mn的交点为W点)
3)联BE在底流曲线mn上得交点L1,再联 ΔL1在斜边上得交点V2,之后再联BV2,在底流线mn上得交点 L2,……,如此下去,直到BVn联线过W点或低于W点为止。过B点 的线段数目(不包括两直角边)就是所求理论级数。
2.1 液—液相平衡关系

萃取体系为3组分体系:A+B+S。 组成表示:三角形相图。 以部分互溶体系情况(最常见)为例讨论。 (1)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下,组分的溶解度与混和液组成 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萃取操作必须位于两相区内。 共轭相:互成平衡的两个液相(图中R和E); 联结线(平衡线):联结共轭相的线段(线段 RE ); (2)辅助曲线和临界混溶点
E A(1 R) yE 12 0.97 0.15 77.6t / h
L=BK=40×3=120 t/h 总物料衡算: 100+S=77.6+120+40 S=V=137.6 t/h a=V/L=137.6/120=1.15 a1=E/L=77.6/120=0.647 新鲜溶剂,yS=0。
1.4 浸出操作计算





ຫໍສະໝຸດ Baidu
计算项目:①浸出所需的时间;②浸出器的大小;③溶剂 用量;④浸出级数。 ①浸出所需的时间决定于浸出的速率。 ②浸出器的大小,通常也凭经验确定。 一般,V料=75~80%V器。 ③溶剂的用量由物料衡算式求出。 ④浸出器的级数由操作条件和分离要求确定。 浸出效率:浸出所需的理论级数N与实际级数NR之比,即:
图中符号S,V,E,F的意义同代数计算法,但底流以总量为计算 基准,即:Ln=W。 溢流中不含惰性固体,为两组分溶液(A+S),底流为三组分混 合物(B+A+S)。 各级的组成标于图中。 底流中惰性固体量的关系: FxFB=L1x1B= L2x2B = L3x3B
设对底流Li而言,单位质量惰性固体所持有的溶液量为Ki,则第i级 的底流组成为:
第9章 浸出和萃取
浸出和萃取是指加溶剂于混合物,利用溶剂对不 同物质具有不同溶解度,从而使混合物得到完全 或部分分离的过程。如果被处理的混合物为固体, 则称为浸出或浸取;如 果被处理的混合物为液体,则称为液—液萃取或 萃取。 分离的依据:组分的溶解度不同。
1 浸出



1.1 浸出理论 1.1.1 浸出体系组成的表示方法 浸出体系为三组分体系:①溶质A;②溶剂 S;③惰性固体B。 组成关系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图表示,如 下图所示: 在三角形相图中:
对第2级: x1=(a+1)x2-ax3=…… 或 1 a 1 a x x a y (1) 1 a 1 a 对第1级, E≠V,对全系统进行物料衡算, 总物料:F+V=L+E+B (2) 溶质:FxF+VyS=EyE+LxN (3) 将(1)代入(3),并注意到yE=x1,整理可得:
在三角形相图上,溢流的组成点位于AS边上(图中E点); 底流的组成位于BE联线上(图中R点)。
下列符号的意义: yA(或y)-溢流中溶质A的组成; xA(或x)-底流中溶质A的组成。
1.1.4 杠杆规则



表达组成与该点质量的关系。 对BME线段 (M为支点) R RM E ME (R为支点) M RM E RE ( E为支点) M ME R RE 对FMS线段: F FM S MS(M为支点)
1.1.2 浸出系统的平衡关系


浸出平衡:固体空隙中溶液的浓度等于固 体周围溶液的浓度。 理论级:能够达到浸出平衡的浸出级 (器)。
1.1.3 溢流与底流平衡关系的表 达




溢流:浸出完成后,从浸出器顶部排出的 均相溶液(清液); 组成:A+S。 底流:从浸出器底部排出的残渣; 组成:B+A+S。
在三角形相图中: ①三个顶点分别表示三种纯组分(100%); ②三角形的任一边表示一个两组分混合物; ③三角形内的任一点表示一个三组分混合物; ④平行于任意一边的直线表示其所对顶角组分的一个恒定组成, 如图中的JK直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B组分的组成为40%。 按以上规定,得图中M点的组成为: xA= 0.30;xB= 0.40;xS= 0.30
辅助曲线:用于关联平衡关系的曲线。 作用:求取平衡关系(联结线)。 临界混溶点:辅助曲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意义:联结线的长度无限短(或两共轭相的溶液浓度无限接近)。 量与组成的关系可用杠杆规则描述,如F与S的混合点为M(和点), 萃取平衡后分成共轭相E和R(差点)。 参见下图:
应用杠杆规则,有:

Vdx Ad
K ( x a x)

dx d
积分上式
x

KA V

( xa x)

x0
x
dx x
KA V
d
0
a
得:
Ln
xa x0 xa x

KA V

一般,物料经过破碎或切片后表面积增加, 浸出速率增大。但应注意,物料如果过度破 碎,往往会阻碍溶剂在罐内的流动,并导致 一些杂质成分流入溶液中,反而造成分离困 难。
1.3 浸出操作的流程

三种基本流程如下:
(1)简单接触法 为间歇式浸出操作。基本过程为: 混合、浸出→分离得溢流和底流。 如图(a)所示。 (2)错流多级接触法 数组简单接触法浸出装置依序排列,原料从头贯穿至尾,而每级 分别有溶剂的进出。如图(b)所示。 (3)逆流多级接触法 逆流多级接触法是将数个浸出装置串联,原料和溶剂均是从头贯 穿至尾,但流动方向相反。如图(c)所示。 (4)连续微分逆流接触法 连续微分逆流触法是指在浸出装置内,物料 与溶剂互成逆向连续接触的浸出操作。
①溶剂进入固体内,溶解溶质A; ②溶解的溶质从固体内部扩散到固体表面; ③溶质从固体表面扩散到外部溶液主体。 浸出速率U:单位时间、单位浸出表面浸出的 溶质质量,即
一般,U可用下式表示:
U
dW Ad
K ( xa x )
式中: A-固液接触面积,m² ; x-溶液主体内溶质的浓度; xa-固体表层溶质的浓度(溶质的溶解度); K-质量传送系数。 对间歇式浸出装置,浸出液的总体积V为定值,故有 下列关系式: dW=Vdx
2.2 萃取过程的计算

在以下计算中,所有的萃取级均假定为理论级。 定义:萃取率ηA为萃取到萃取相中的溶质质量与原料中的 溶质质量之比,即:
A
E y
i
i

FxFA Rn xn FxFA
1
[例9-1] 某甜菜制糖厂,以水为溶剂每小时处理100 t甜菜片。甜菜含糖 12%,水48%,甜菜渣40%,出口溶液含糖15%。设浸出系统为多级逆流 接触浸出,每一个浸出器内溶液与甜菜片有充分时间达到平衡,而且每吨甜 菜渣含溶液3 t。今拟回收甜菜片中含糖的97%,若级效率为70%,问此系 统需要几个浸出器? 解: A=100×0.12=12 t/h B=100×0.40=40 t/h
(1 yiA ) K i
常数
底流曲线为一条平行于斜边的直线mn。 非恒底流时,Ki为变数

xiB
1 Ki 1
变数
底流曲线为一条曲线mn。 若已知 Ki,yiA,则可画出一条曲线。 由各级的物料衡算得如下关系: 第1级: F+V2=E+L1 ∴ E-F=V2-L1 第2级: L1+V3=V2+L2 ∴ V2-L1=V3-L2
代入(4)式
1 R 1 a1 1 a
N
1 a
1 1.15
N
得:
1 1 0.97
1 0.647
1 1.15
解得: N=15.3 实际级数: NR=N/η=15.3/0.7=21.9=22 实际浸出级数为22个。
(2)浸出级数的三角形相图法 适用条件:恒底流与非恒底流。 以三级逆流浸出操作流程为例,如图所示:
F FM S SM
E EM R RM
……………..
物料关系: F+S=M=E+R
(3)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共轭相E与R中的浓度之比, 即:
kA yA xA
kB
yB xB
式中:yA,yB-分别为组分A,B在萃取相E中的质量分数; xA,xB-分别为组分A,B在萃余相R中的质量分数。 kA值越大,萃取分离的效果愈好。 一般,kA=f(T)。 选择性系数β:溶质(A)的分配系数与稀释剂(B)的分配系 数之比,即: kA yA / xA kB y B / xB 萃取操作中,要求β>1。 (4)温度对相平衡关系的影响 通常,T↑,互溶度↑,两相区面积↓。
B
K 1
C2 非恒底流时,由给出的Ki,yiA按下式求xiA,xiS:
xiA yiA K i Ki 1
xiS (1 yiA ) K i Ki 1
描出一条曲线mn。
2)确定Δ点 由xFA,yEA,xS定出F,E,S三点,联EF得一线段 EF C1 恒底流时,有 x x FA R ,按此值在AB边上定出一点,并 WA x FB ( K 1) 作水平 线与底流线相交,得交点W,联SW得一线段 SW ,线段 EF 与 延长线 SW 的交点即为Δ点。 C2 非恒底流时,有
η=N/NR

浸出级数的求取有代数计算方法和图解法两种。
(1)浸出级数的代数计算法 适用条件:恒底流。 恒底流:从每一个浸出器底部排出的底流量均相同。 在如图所示的N级逆流系统中: F-原料流量,kg/h; L-底流中的溶液量kg/h; S-溶剂流量kg/h; V-溢流量kg/h, V=S。
第i级的溶质衡算式为: Vyi+Lxi=Vyi+1+Lxi-1 理论级,则 xi=yi(不计惰性固体)。 令a=V/L,则上式变为: xi-1=(a+1)xi-axi+1
n n 1 1 n n 1
1 R
1 a1
1 a
N
1 a

yS xW
(a a1
aa
N
1 a
)
若yS=0(新鲜溶剂),则 (4) 1 1 a
N
1 a 式中:R Lxn LxW FxF FxF R
1 a1
溶质损失率; a1
E L
,
a
V . L
N-理论级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