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培养方案第一章培养目标1.1 目标定位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最新技术,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应用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 培养要求(1)具备宽阔的学科视野和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交叉领域进行前沿研究和创新应用。
(2)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工程数学和物理分析方法解决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复杂问题。
(3)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提炼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全面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机械工程实验技术,具备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5)具备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高水平学术研究,具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能力。
(6)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课程设置2.1 学位课程(1)机械设计原理(2)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3)先进制造技术(4)机械系统工程(5)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6)装备与控制工程(7)机械工程热力学(8)机械工程材料(9)机械工程流体力学(10)现代机械设计理论2.2 选修课程(1)机械制造过程工程(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3)机械工程优化设计(4)机电一体化设计(5)机器人技术与应用(6)智能控制与系统工程(7)机械传动与传感技术(8)机械工程测试与测量技术2.3 综合实践学生在完成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需要参加科研项目或实践教学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第三章科研生产3.1 科研团队学校设有机械工程专业的科研团队,包括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科研人员,能够为博士生提供科研指导和学术交流。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0)在信息化时代,与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械工程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学科。
机械工业始终是国防工业的基石。
工业、农业、能源、交通、信息、水利、城乡建设、现代服务业、国防等的发展,都有赖于机械工业为其提供装备。
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家装备水平及国防综合实力的体现。
因此,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机械工业必须要先行,必须从模仿走向自主创新、从跟踪走向高端引领,必须科学前瞻、登高望远。
人才是实现制造强国之本,教育是育才成才之源。
在通向强国的各种技术路径上,既需要从事机械工程基础前沿研究的科学家,也需要从事技术创新的高级工程师和管理者。
机械工程是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对光机电信一体系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内容的一门综合学科,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光机电信集成技术,能从事现代机械科学中光机电信系统研究、开发创新、科学管理和高校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建立于1964年,是省级一级重点学科,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在可靠性设计、智能优化设计、装备控制理论及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方面成果丰富,获得省部级奖多项,作为发起方创办了QCR2MSE可靠性工程系列国际会议,与国内外高校有着广泛的学术合作与联系。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的相关理论基础,能够以系统工程科学观点研究机械、机电融合及多物理效应一体化作用系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理论或实践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胜任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高等院校教学等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博士(含直攻博)研究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博士(含直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机械工程学科代码:0802一、学位授权点简介本机械工程学位授权点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二级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青岛市重点学科。
建有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
具有海洋油气装备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学科方向,本学位点已成为我国油气机电装备领域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本学位点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铜奖和优秀奖,入选英国玛丽居里学者和牛顿学者、德国洪堡学者、香江学者等。
二、培养目标面向机械和石油等行业的发展需求,围绕现代机电装备的重要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等开展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做出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三、基本要求1.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具备瞄准机械工程学科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通过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能独立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主持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探索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
四、培养方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设5个培养方向:海洋油气装备工程、石油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深入的机械工程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他们应能够独立进行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等领域从事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成为能够独立工作和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的领军人才。
二、培养方式1.培养期限2.课程学习(1)核心课程: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核心课程,包括高级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动力学、机械设计原理等。
(2)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例如流体力学、机器人学、先进制造技术等。
(3)学术英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学生还需修读一定的学术英语课程。
3.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是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
学生需要完成科研项目的选题、研究方案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并撰写一篇博士论文。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积极发表研究成果。
三、培养环境1.导师团队学生将由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
导师团队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条件,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2.实验室与设备学生将有机会使用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和设备,进行科研实验和技术开发。
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以确保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学术交流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进展。
学生还可以申请参与国内外的科研项目和合作研究,拓宽科研视野和合作网络。
四、培养评估为了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学校将进行定期的培养评估和学术评审。
学生需要通过临时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向学校和导师团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能力。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并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所需的优良综合素质;2. 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中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3. 培养科技开拓创新精神,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4. 培养科研团队精神,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机械电子工程3.机械设计及理论4.车辆工程5.工业工程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注:课程名称后标注★为高水平课程,▲为国际化课程。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 论文选题报告论文选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阅读综述,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证。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时间应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进行。
拟举行选题报告会的博士生应提前一周将开题时间、地点、开题人员名单报院研究生科备案。
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选题报告,并在各课题组公开进行选题报告会。
选题报告会成员应由所在博士生指导小组和至少1名院学位审议委员会委员组成。
机械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 0855 授机械博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素质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
2.知识要求:掌握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能力要求: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主要工程方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材料力学与制造三、学习年限工程类博士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实践环节要求不少于1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及考核的具体要求1.培养指导和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和校企导师指导组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企业(行业)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组成员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指导和考核工作。
学校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指导,包括选课、资料阅读、前沿追踪、学术论文写作等;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工程实践环节。
博士研究生采用校园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两阶段培养模式。
以学校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以企业为基础的工程实践与学位论文研究;两阶段可交叉进行。
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结合培养条件、研究方向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由博士生导师负责组织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在开学一个月内共同制订,应对指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博士生课程学习、专业课程实习实践、专业设计、工业实习、文献阅读及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中期进展报告、学位论文、学术活动、实践环节等项的要求和进度作出计划安排。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2 学科门类:工学(08)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机械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领域。
机械工程学科拥有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矿山机械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运输提升实验室,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已形成虚拟样机与并行设计、特种机器人研究设计与开发、矿山机电一体化、运输提升、高效加工技术等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且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方向,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好的科研基础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适用学科1、机械电子工程(080202)2、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三、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全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具体要求是: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创新求实精神、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具备学术带头人优良的综合素质。
2、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可胜任本学科领域中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
3、在学术上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领域或专门技术研究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
四、学制及学分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博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至少应修满24学分,其中必修环节6学分。
五、研究方向1、机电液一体化技术2、现代机电控制技术3、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4、并行工程与虚拟制造技术5、先进工艺与制造技术6、现代测控技术与设备7、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8、特种加工技术与设备六、课程设置七、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参照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机械电子工程是电子工程与机械工程相结合的一种学科。
它涉及机械结构、机电一体化、电子电路设计、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在机器人、自动化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高端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开设相关的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下文将介绍一份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培养目标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前沿科学研究,在关键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应用价值。
因此,培养目标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现代机械制造以及电子电器控制等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领域前沿技术。
2. 具备扎实的科研基本素养,包括创新思维、系统分析能力和文献检索以及综述能力。
3.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4. 具备一定的科研团队协作能力。
5. 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娴熟度和应用能力。
培养体系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建立成熟的培养体系,包括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知识传授、实践训练等方面的事项。
其中,培养体系应包括以下两大方面:1. 课程教育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
因此,培养计划应该包括课程教育,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学术研究课程等。
其中,必修课应包括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以及学术规范等;选修课则涵盖领域相关的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
通过课程教育,博士研究生可以获得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2. 研究实践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需要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因此,研究实践应该是培养计划的关键方面。
通过研究实践,博士研究生可以获得充分的实践经验和独立研究能力,并且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因此,培养计划应该制定一系列实践环节计划,例如实验室训练、工程实践、科研项目等。
机械工程0802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0802)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源于冶金机械专业,成立于1952年,1960年该专业由原华中工学院整体划转我校,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81年,冶金机械批准为首批硕士授权点,2003年、2005年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分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2007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拥有1个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
以冶金行业为背景,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已的学科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有:“冶金机械设计理论及技术”、“绿色制造”、“机电液系统及其控制”和“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等。
近年来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
二、培养目标1.机械工程学科工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自主创新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2.应坚实而宽广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深入而系统的专门知识,通晓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现状,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方向及学术水平。
3.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机械工程学科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4.能运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达到能熟练读、写、具有一定的听、说程度。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自硕士生入学起一般为4~6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实施中期考核分流。
硕博连读选拔和考核办法详见《武汉科技大学硕博连读选拨实施细则》。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本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36学分(含硕士期间所获课程学分),其中参加学术活动、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各记1分。
五、学术活动1、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机械工程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十五”863计划领域专家、教育部学术委员会工学部委员1人。
拥有“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湖南省数控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授权站”和“湖南机动车排放污染技术研究与检测中心”。
近几年来,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已获得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7项,科研成果转让24项,发表科技论文500多篇。
二、培养目标
掌握本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系统的先进专门知识,掌握机械系统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及方法。
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及相关交叉领域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内外研究前沿。
三、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制与学分
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6年.
2.博士研究生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3.学分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跨硕士学科的博士生根据研究方向补修相关学科骨干课程2门。
五、课程要求
1、课设置参照《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公共课课程目录表》。
2、专业课课程设置见下表: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目录
六、综合考试
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暂行规定》。
七、开题报告
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八、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并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所需的优良综合素质;2. 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中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3. 培养科技开拓创新精神,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4. 培养科研团队精神,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机械电子工程3.机械设计及理论4.车辆工程5.工业工程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注:课程名称后标注★为高水平课程,▲为国际化课程。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 论文选题报告论文选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阅读综述,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证。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时间应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进行。
拟举行选题报告会的博士生应提前一周将开题时间、地点、开题人员名单报院研究生科备案。
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选题报告,并在各课题组公开进行选题报告会。
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代码:

4 周 0.5 1 次 0.5 10 次 1
考查 考查 考查
学院 和导 师安
排
注:(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可根据招生和研究方向适当调整;(2)可根据导师要求选修其他 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课,并记入选修课学分。
—3—
102416 数字化制造理论与技术
213205213208
第二外国语
102419 先进制造技术进展
学时
学 分
开课学期 一二三
考核 方式
备注
36 2 2
考试
64 3 3
考试 必修
32 1 1
考试
32 2
2
考试 选修
48 3
2
考试
48 3 3
48 3 3
48 3
2
考试 考试 考试
专业 课学
分 ≥4
32 2
4. 博士生在学位论文送审前,应取得明显的研究成果。必须获得署名在前五名的国家科技三大 奖或者署名在前三名的省部级一、二等科技成果奖(具体参照学校科技处相关文件,且博士生之导
—1—
师须为第一完成人);或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必须为第一作者,以下同)身份在学校规定 的 A 类期刊或 SCI、EI 检索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且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 2 篇(其中:至少 1 篇学术论文要在 SCI 检索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并在学校规定的 B 类学术期刊或 国际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 1 篇;对博士研究生获得的除上述 成果以外的其它研究成果,可以参照浙工大研【2010】21 号文件《浙江工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 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的规定》折合成相应的论文篇数。以上所有成果均须以浙江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 单位。
机械电子工程硕博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硕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和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国际先进的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技能,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机械电子领域从事科研和工程设计、技术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一) 硕士研究生1.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必须具备深厚的机械工程和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2.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善于组织、管理和实施科研项目;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4.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能够适应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二) 博士研究生1.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必须具备深厚的机械工程和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掌握国际先进的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技能;2. 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工作,在机械电子领域取得自己的创新性成果;3. 具备较强的科研团队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能够承担和主持科研项目;4. 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5. 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原创性的研究。
三、培养体系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和要求,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采取了以下培养体系:(一) 课程教育1. 掌握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包括机械工程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等;2. 修读专业理论课程和科研方法课程,包括机械电子工程前沿技术讲座、科研实践课程等;3. 参与实验教学和实践课程,包括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创新设计等。
(二) 科研培养1. 参与科研课题,了解和掌握各种科研方法和技术,积累科研经验;2. 参与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及实施,掌握科研项目管理和实践操作。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发展前沿,立足湖南制造业,在海工装备、矿山装备、数控制造装备、国防武器装备等领域,瞄准海洋资源探采装备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复杂装备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机电液动力学与控制、绿色高效精密加工与智能制造等方向的技术创新,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学习、工作态度和作风。
3.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知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发展前沿,有一定的学科交叉研究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理论或实践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简介:1.海洋资源开发装备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
本方向紧密结合国家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需要,在海洋资源勘探装备、海洋矿产资源采集与运输技术、水面支持系统及相关技术、深海装备通用技术及关键部件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2.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方向主要以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国防武器装备、工程矿山机械为工程背景,在动态分析与设计、可靠性与稳健设计、多学科数值模拟与设计优化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设计技术开发。
3.复杂装备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
本方向主要以复杂装备的安全高效运行为目标,在故障机理与智能诊断方法、智能测试与集成监控技术、设备健康评价与维护策略、摩擦磨损机理与抗磨防护技术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4.机电液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本方向主要以复杂机电液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复杂机电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机电液系统动力学特性及控制方法、多场耦合振动机理及减振技术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代码

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工过程机械(学科代码:080706)(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现状和发展前沿与方向;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能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结构完整性评定与安全保障技术;(2)高效过程装备技术;(3)工业泵阀与现代密封技术;(4)新能源与节能技术;(5)摩擦学与表面工程。
三、学习年限修业年限为3~8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为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修总学分≥18。
其中,学位课学分≥10(公共课6学分,专业课≥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教学实践环节0.5学分,开题报告0.5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其余为选修课程学分;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校内外公开举办的学术活动,其中主讲学术报告至少2次。
凡跨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
补修课只计成绩,不记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五、培养方式1.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由导师提名、经学位点同意并在研究生院备案后,可以聘任一名正高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职称人员担任第二指导教师。
2. 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3.博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3学期内提出开题报告,就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作出论证,并由导师组织3~5位正高职专家加以审核。
机械工程硕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硕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工程硕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 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2. 具备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机械系统与控制、机械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3.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4.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硕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修满学位课程学分,并达到学位课程学分的平均成绩要求。
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核心课程涵盖机械工程基础理论、数学、力学、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等内容。
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机械系统与控制、机械工程材料等专业课程。
2. 导师指导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有一名导师进行指导。
导师要求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指导经验,能够对研究生进行思想、学术和科研指导。
3. 科研实践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锻炼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4. 论文撰写硕士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取得学位。
博士生需要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学术论文答辩取得学位。
三、培养计划1.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为2-3年,具体培养计划如下:第一年:学习学位课程,选定导师,确定论文选题,开展科研工作;第二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进行科研实践,撰写学位论文;第三年: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2.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为3-5年,具体培养计划如下:第一年:学习深化课程,参与科研项目,确定博士论文选题;第二年: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第三年:继续深入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第四年: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第五年:进行博士学位答辩,取得博士学位。
四、培养评价1. 学位课程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位课程学分成绩应满足学院及学校相关规定。
《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

《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机械工程专业是工程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课程对于提升个人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机械工程专业博士课程的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学科前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械工程专业博士课程设置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涉及数学、力学、电子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旨在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则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选修课程则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二、机械工程专业博士课程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专业博士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中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具体来说,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具备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循学术规范进行科研工作。
三、机械工程专业博士课程学科前沿机械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前沿技术。
目前,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先进制造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可以涉及到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包括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
2. 材料与结构: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设计对于机械工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的设计和分析等是机械工程专业博士课程的重点之一。
3. 能源与环境: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而机械工程专业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机械工程专业博士课程中,研究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个涵盖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因此,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的理论、技术和实践能力的机械电子博士研究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力量等方面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架构及其实施。
一、培养目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能够高水平关注和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领军人才。
这种领军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深刻的学科见解和广泛的学科视野,而且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复杂的交叉领域中具有前瞻和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具有信念、使命、责任感和快乐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
具体来说,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创新课程等。
1.学科基础课程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机械和电子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和创新课程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2.专业课程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应该包含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和通信等领域的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不仅应该掌握基础理论,而且应该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新课程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课程应该包含科研方法、科学论文写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独立的科研问题、指导硕士生和本科生的科研工作、独立撰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并能够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实践环节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研究生需要接受广泛的实践训练,包括实习、科研、社区服务和创业等。
实践训练有助于熟悉工业界和社会需求,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实习和科研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研究生应该在实验室或企业中进行实习和科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00
一、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广博的科学视野;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向:
1.石油机械工程
2.
机械设计及理论
3.海洋石油装备
4.机械电子工程
5.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6.车辆工程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交叉培养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可延长至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为5年。
四、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必须修满最低13学分。
选修课根据博士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方向而定,学分多少不予限制。
跨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所修专业大学本科主干专业课1门,硕士生专业基础课2门。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