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活性炭,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吸附剂,因其高比表面积、优良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水处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原始的活性炭在某些特定应用场合下可能表现出吸附容量有限、选择性不高等不足,这就需要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在水处理中的性能。

本文旨在探讨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并分析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我们将详细介绍活性炭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等多种方法,并阐述其改性原理和效果。

接着,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如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色度等。

我们将对改性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活性炭基础知识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性的炭质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水处理领域。

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解活性炭的改性方法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活性炭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灰分组成,其中碳元素含量一般在80%以上。

活性炭的多孔结构赋予了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孔结构包括大孔、中孔和微孔,这些孔的存在使得活性炭能够吸附分子大小不同的各种物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表面化学性质和孔结构。

表面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这些官能团可以影响活性炭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吸附效果。

孔结构则决定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和化学物理联合活化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性质的活性炭,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色度、异味等污染物。

其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通过这两种吸附方式的共同作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提高水的饮用安全性。

活性炭的基础知识包括其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整理)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

(整理)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及其研究摘要:活性炭表面的不饱和电子云和炭结构中存在的杂原子影响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满足应用要求,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介绍了活性炭表面改性的方法,包括对活性炭外观、形状的改变,采用碳沉积技术对孔结构的改变,针对不同应用条件对活性炭表面极性的改性等。

关键词:活性炭;表面改性;改形;极性基团Abstract: unsaturated electron clou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hetero-atom affected its application scope, in order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must be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The method of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appearance, the shap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change, using carbon deposition technology to the change of por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n the surface polarity of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etc.Key words: activated carb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Change shape; Polar groups前言1【活性炭应用领域扩大对其性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高吸附、多功能、高强度”的总要求下,(减低活性炭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的有效突进)【4,6】。

活性炭氧化改性及氯化氰消除的应用研究

活性炭氧化改性及氯化氰消除的应用研究

0 引 言活性炭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和优异的化学、物理稳定性而广泛应用于吸附和催化领域,成为气体净化领域的重要应用材料[1]。

活性炭用于吸附剂/催化剂载体时,孔结构和表面性能是影响活性组分分散和稳定的关键因素[2]。

然而,由于制备活性炭的前体如煤和生物质活性炭氧化改性及氯化氰消除的应用研究贾建国,肖春英,朱春来,闫欣,徐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 邯郸,056027)摘 要:本文选用硝酸为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了处理,考察了硝酸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 射线衍射仪对改性活性炭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以改性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炭催化剂对氯化氰的消除性能。

结果表明,硝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是影响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低浓度硝酸氧化改性提高了活性炭的表面亲水性而对活性炭的结构没有明显影响,制备的炭催化剂对氯化氰防护时间明显增长。

当硝酸浓度为8%,处理时间5h~8h 消除氯化氰效果最好。

关键词:活性炭;氧化改性;消除;氯化氰中图分类号:TQ424.1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Oxidation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and Cyanogen ChlorideEliminationJia Jian-guo, Xiao Chun-ying, Zhu Chun-lai, Yan Xin, Xu Dong(The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Handan 056027, China)Abstract :Nitric acid as oxidant is used to treat the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Effects of the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action time on th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 were studied,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XRD. Carbon supported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as a carrier through impregnating the active component. The cyanogen chloride protection tim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difing activated carbon with diluted HNO 3 can improve the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hydrophilic, and do not change the textural properties. Comparison with the original carbon supported catalysts, the modified carbon supported catalysts show longer cyanogen chloride protection tim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8% hydrogen peroxide, oxidation time of 8h, protective effect is the longest.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Surface modification, Elimination, Cyanogen chloride舰 船 防 化2009年第4期,23~27 CHEMICAL DEFENCE ON SHIPS No.4, 23~27变化多样,导致活性炭产品的重复性不佳,使得以活性炭为原料的吸附剂和催化剂的性能具有较大差异,甚至于相似孔结构和比表面的炭材料也存在较大差异。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本文概述了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及分类,并主要针对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化学及电化学性质这三个方面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做了综述,另外对改性活性炭的前景做出展望。

标签:活性炭表面改性含氧官能团活性炭是经含碳类物质加热炭化后,再经药剂或水蒸气活化而值制得的多孔性炭结构的吸附剂。

其可分为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和纤维活性炭。

活性炭中的碳原子可与大部分的氢,氧以化学键的形式相结合形成有机官能团[1]。

表面官能团是影响活性炭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而表面官能团主要以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含氮官能团两种形式存在。

表面含氧官能团有羧基、羰基、内酯基、醌基等,它们都能表现出一定的酸性,含氮官能团有酰胺基、酰亚胺基、乳胺基、吡咯基和吡啶基等[2-4]。

一般的活性炭存在比表面积较小、吸附选择性差、灰分较高、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的局限性等缺点,因此需要对其物理结构及化学性质进行一定黏度的改性,以提高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

一、表面物理结构的改性活性炭表面结构的改性是指在活性炭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增大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调整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及分布,使活性炭材料的吸附表面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活性炭材料的物理吸附性能[5]。

一般活性炭表面物理结构的改性过程分为两步:首先为了将活性炭中的易挥发成分除去,需对活性炭进行炭化处理,然后利用一些氧化性气体如H2O、CO2、O2和空气等对其进行活化处理,通过开孔、扩孔、创造新孔这一系列过程,使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丰富[6]。

另外,在活化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活化剂,这样可丰富孔隙结构,并使孔径分布更加均匀。

二、表面氧化改性表面氧化改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氧化处理,使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发生氧化,从而增加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及增强活性炭的亲水性[5]。

经氧化处理后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容会有所降低,活性炭的表面几何形状变得均一,而且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和种类的含氧官能团。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1. 引言1.1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在环保和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活性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以恢复其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活性炭再生技术和改性方法的探索,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热再生、化学再生、生物再生等方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再生技术之一,通过高温使废弃的活性炭中的吸附物质挥发分解,达到再生的目的。

化学再生则是利用化学溶剂或氧化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去除,而生物再生则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活性炭恢复吸附性能。

而在活性炭的改性方法探讨中,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表面改性等方法。

物理改性通常是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孔径结构或比表面积来提高其吸附性能,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在活性炭表面引入功能基团或进行表面修饰来增强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表面改性则是利用纳米技术等手段对活性炭表面进行修饰,增强其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吸附能力。

通过对活性炭的再生技术和改性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和水处理领域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发展空间。

2. 正文2.1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是关于如何有效地恢复和重复利用已经使用过的活性炭材料的技术方法。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的材料,在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活性炭的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热再生、溶剂再生、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等几种方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再生技术,通过高温处理活性炭可以恢复其吸附性能,但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溶剂再生则是利用溶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溶解出来,再进行脱溶剂处理,使活性炭重新恢复吸附性能。

化学再生是通过化学方法将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去除,如氧化法、还原法等。

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其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其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第2 3卷第 1 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 9・ 8
被烧掉 ,结构 出现不完整性 ,加 之灰分的存在 ,活性炭基本结构产生缺 陷,氧 原子和氢原子吸 附于缺 陷
上,形成了各种 含氧官能团。
相关研 究 利用活性 炭与重氮 甲烷、 甲醇的反应 得到 了活性炭 的表面含氧官 能团的化学结构 , 主要有:
离子交换与吸附文章编号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其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丰孟冠华李爱民料张全兴污染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摘要对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种类生成原因以及活性炭含氧官能团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物的吸附性能发生变化介绍了吸附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时含氧官能团参与的作用机理并对含前言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进行了综述
根据峰的位置 不同可 以推 断出存 在的含氧 官能团。 3 X射线 光电子能谱 XP [ 0 . 4 S9 l ,
X S分 析是根据样 品在具有 能量 为 h P v的软性 x射 线辐射下 , 由于光 电效应而释放 出具有各种动 能的 光 电子 ,根据释放 出的光电子动能和光 电子量 ,来获得有关试样表面元素组 成和化学键状态的信息 。在 活性炭表面化学分析应用 中 x射线光 电子 能谱 是通过对特定原子如碳、氧的键能进行扫描而对其化 学键
( a )羧基 ()内酯基 ( b c )酚羟基 ()羰基 , d 其结构如图 I 所示【 。
3 活性炭表 面含氧 官能团的表征
3 B em滴定法【1 . oh I , 6
B em 滴定法是 由 B e m 提 出的对活性炭含氧官能团的分析方法 。根 据不 同强 度的碱与不同 oh o h H.
孟冠华 李 爱 民料 张 全 兴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环境保护、水处理、医药和食品工业等。

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污染和饱和,导致吸附性能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以保持其吸附性能。

本文将针对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进行研究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活性炭的再生主要是指将已被使用过的活性炭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使其重新获得较好的吸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热再生、气相再生、溶剂再生和微生物再生等。

1. 热再生热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放置在高温下,通过热解或氧化的方式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质热解或氧化脱附出来,从而实现活性炭的再生。

热再生的温度、时间和气氛条件对再生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表明,热再生可以有效地去除活性炭上的有机物,但对于一些无机物质的再生效果不佳。

气相再生是指通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暴露在气体流中,利用气相传质的方式来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质逐渐脱附出来,从而实现再生。

气相再生常用的气体有空气、蒸汽、氮气等。

气相再生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但对于一些难挥发物质的再生效果较差。

溶剂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放置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浸泡或洗涤,以溶解固定在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质,实现再生。

溶剂再生通常采用的溶剂有醇类、酮类、醚类等。

溶剂再生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去除一些难以在热处理或气相传质条件下脱附的污染物质,但对于一些高温不稳定的污染物质不适用。

4. 微生物再生微生物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暴露在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吸附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从而实现再生。

微生物再生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但对于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或无机物质效果不佳。

活性炭的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活性炭进行处理,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以增强其吸附性能或赋予其特定的功能。

活性炭的应用研究进展

活性炭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 金 项 目 :甘 肃 省 高 等 学 校 科 研 项 目 (2018B���1���19) 收 稿 日 期 :2018G09G13 作 者 简 介 :王 程 (1986- ),男 ,甘 肃 庆 阳 人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有 机 化 学 、应 用 化 学 ,E������mail:wach1688@163.com.
活性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 程1,曹 强1 ,汤 海 涌2 (1.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系,甘肃 庆阳 745000;
2.木林森炭业集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活性炭因其独特的孔隙结构和物化性质,应用广泛.概述了活性炭用于环境保护、催化和负 载 催 化 剂、临 床 医 学 、超 级 电 容 器 电 极 以 及 储 氢 等 5 个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
化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2019,Vol.36No.01 www.hxyswgc.com
Chemistry & Bioengineering
1 1
doi:10.3969/j.issn.1672-5425.2019.01.002
王 程 ,曹 强 ,汤 海 涌 .活 性 炭 的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J].化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2019,36(1):11���1���4. WANGC,CAO Q,TANG H Y.Researchprogressinapplicationofactivatedcarbon[J].Chemistry & Bioengineering,2019,36(1): 11���1���4.
活 性 炭 (AC)是 由 含 碳 原 料 经 热 解 、活 化 加 工 制 备 而成,是特异 性 吸 附 能 力 较 强 的 炭 材 料 的 统 称 . [1] 制 备活性炭 的 原 料 来 源 广 泛,所 有 含 碳 材 料 包 括 石 油、 煤 、果 壳 、活 性 污 泥 等 都 可 以 用 来 制 备 活 性 炭 . 活 性 炭 工业发展的先导是活性炭应用的开拓.活性炭因其发 达的空隙结构、较大 的 比 表 面 积 和 丰 富 的 表 面 化 学 基 团,被广泛应用于 生 产 生 活 以 及 科 研 等 诸 多 领 域. 作 者 综 述 了 活 性 炭 在 环 境 保 护 、催 化 和 负 载 催 化 剂 、临 床 医学、超级电容器电极 及 储 氢 等 5 个 方 面 的 应 用 研 究 进展.

活性炭纤维研究与应用进展_程祥珍

活性炭纤维研究与应用进展_程祥珍

第21卷 第2期V ol 121 N o 12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总第82期Apr.2003文章编号:10042793X (2003)022*******收稿日期:2002208211;修订日期:2002210223作者简介:程祥珍(1977-),女,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生,现从事高性能S iC 纤维研究.活性炭纤维研究与应用进展程祥珍,肖加余,谢征芳,宋永才(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CFC 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73) 【摘 要】 活性炭纤维(ACF )是由有机纤维先驱体制得的一种理想的高效吸附材料。

ACF 以其特殊的表面化学结构和物理吸附特性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电子工业、化工、医疗卫生、低成本S iC 纤维制备等领域。

本文就ACF 的结构与吸附特性、制备与应用等做了较系统的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制备;结构;吸附特性;应用中图分类号:T Q342+174 文献标识码:AR 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Activated C arbon FiberCHENG Xiang 2zhen ,XIAO Jia 2yu ,XIE Zheng 2fang ,SONG Yong 2cai(College of Aerosp ace &Materials E ngineering ,N ational U niversity of Defense T echnology ,Ch angsh a 410073,China)【Abstract 】 As high effective ideal ads orbents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 )are 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 ors of s ome organicfibers.Due to the special sur face structure and ads orption properties ,ACF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lectronic industry ,medical treatm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ow 2cost S iC fiber.The microstructures ,ads orptionpropertie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re briefly reviewed.Meanwhile ,the next research objective is prospected.【K ey w ords 】 activated carbon fiber ;preparation ;structure ;ads orption properties ;application1 前 言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 )作为一种理想的高效吸附材料,是在碳纤维技术和活性炭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继粉状和粒状活性炭(G ranularActivated Carbon ,G AC )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产品[1~4],并以其特殊的表面化学结构和物理吸附特性广泛应用于环保、电子、医用卫生、化工等领域。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黼 涛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李鹏 神华宁煤 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 限公司 7 5 3 0 0 0
【 摘要l 活性 炭是经过 高温高压 加工处理 , 形成 的一种无定形碳素 第二 活性炭 表面还 原改性
材料。 这种碳素材料 为多孔 固体 , 孔隙结构发达 , 其表 面积每克约有5 0 0 — 表面还 原改性是 通过 还原剂 ( 一般 选择 氢气或 氮气等惰性 气体 ) 在 1 5 0 0 m 。 。 活性 炭对 于溶液、 气体中的无机 或有机 物质以及胶体颗 粒 , 都有 适 当温 度下对 活性 炭进行 表面还 原处理 , 以 提高活 性炭 表面的 碱基官 很好 的吸 附性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 , 对 活性炭进行表 面改性 , 使活性炭 能 团的数量 , 增强对非极性 物质的吸附能 力。 更加功 能化 已经成 为了 一个必 然的发展 趋势。 近 几年来 , 国内外 的研 究学 活性炭表面的还原改性, 主要 是 针 对 含 有S O, 、 C O, 、 C O以 及 者在活 性炭材 料踟 陛方面有 了 进一步的发展 , 在此 基础之上 , 他们还 提 出 A U3 + 这些 非极性 物质, 这些 物质具 有一定 的疏 7 k ' l  ̄, 通过 还原 改性 增
第二 活性 炭的表面化学性质 业大 学博士 学位论 文, 1 9 9 6 . 影 响活 性炭 吸 附性 的不只是活 性炭 本 身的孔 隙结 构, 其 表面 的化 【 2 ] 孟庆 函 , 李开 喜 , 凌立成 . 碳 基双 电层 电容 器的结构 机理 及研 究 学 性质在 一定程 度 上也决 定了活性 炭本 身的吸 附 能力大 小 。 活 性炭 表 进 展[ J 】 . 化 学通报 , 2 0 】 J ( 1 1 ) . 【 3 】 朱瑶 , 赵振 国. 界 面化学基础【 M 】 . 北京 : 化 学工业 出版 , 1 9 9 6 . 面 的化 学性 质主要 是 由活 性炭 表面 官能 团的种 类 与数 量、 表面杂 原子 [ 4 】 黄彪 , 吴新 华 , 卓 方银 , 周 茂福 , 王正 旺. 枉状活 性 炭表 面涂层 技 和化 合物来确 定的 。 不同的官 能团、 杂原子、 及化合物 , 他们 的吸附系也

活性炭对硫化氢、硫醇、噻吩的吸附脱除

活性炭对硫化氢、硫醇、噻吩的吸附脱除

酸性官能团、中性官能团及碱性官能团。

此外,由于活性炭中80%~90%以上是碳,导致其具有非极性和疏水特性,对非极性物质和水中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1-2]。

由于活性炭的亲/疏水特性和表面官能团的种类、数量对吸附和催化有重大影响,而纯活性炭的表面无法提供足够的活性位,因此根据吸附质的不同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表面改性主要是通过引入或去除某些表面官能团来提高活性炭的亲水性和极性或改变酸碱性,从而具有特殊的吸附或催化性能。

目前,活性炭表面改性的研究集中在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的引入。

含氧官能团,包括羧基、酚羟基、醌型羰基等,可以提高表面酸性,吸附碱性物质。

含氮官能团,如氨气、尿素及三聚氰胺等,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表面碱性,同时可以增强表面极性,有利于吸附极性物质[1]。

2 活性炭脱除H 2S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较高、孔隙结构较发达、独特的化学特性等特点,使其在脱除H 2S 上具有重要作用。

当体系中无氧气存在时,其脱除机理为物理/化学吸附;当体系中氧气存在时,其脱除机理为吸附/氧化。

影响活性炭对H 2S 吸附的因素主要有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以及水含量等。

2.1 吸附/氧化机理活性炭对H 2S 的吸附/氧化机理:吸附的水在活性炭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在水膜的作用下,吸附的H 2S 首先解离成HS-离子,并在O 2作用下氧化为元素硫。

2.2 孔结构H 2S 吸附中,微孔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均匀,微孔孔容较高时,H 2S 的吸附/氧化得到加强。

由于H 2S 的分子动力学直径为0.36nm ,活性炭的孔径应大于其分子动力学直径。

2.3 表面化学性质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对H 2S 吸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抑制H 2S 解离来实现的,表面酸性抑制H 2S 解离,而表面碱性促进H 2S 解离。

研究证明,当活性炭表面pH 低于4.5时,仅发生物理吸附。

为了提高吸附H 2S 的能力,需要浸渍活性组分以提高表面碱性。

Pt纳米颗粒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Pt纳米颗粒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Pt纳米颗粒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罗丹;季凯;张建朋;陈苏锋;冯云波;邓季明【摘要】为了进一步增强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通过在活性炭表面负载Pt纳米颗粒催化剂来提高活性炭的催化能力.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RD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将未经过改性的活性炭(AC)和经过Pt纳米颗粒改性后的活性炭(PtNPs∕AC)制备成过滤器,将过滤器安装于空气净化机内,置于30 m3标准环境试验舱研究其在1 h测试周期内对二手烟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C过滤器1 h对二手烟中TVOC的去除率为72.05%,PtNPs∕AC过滤器的去除率为95.63%.由此可见,负载Pt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期刊名称】《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年(卷),期】2018(008)001【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活性炭;Pt;吸附;TVOC【作者】罗丹;季凯;张建朋;陈苏锋;冯云波;邓季明【作者单位】江苏创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149;江苏创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149;江苏创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149;江苏创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149;江苏创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149;江苏创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在所有的吸烟危害中,二手烟的污染尤其严重。

研究表明,二手烟暴露可导致癌症、鼻部刺激症状、冠心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1]。

二手烟气中含有4 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40多种有害物质与癌症有关,包括烟碱、N-亚硝胺、多环芳烃等[1]。

二手烟也是室内空气中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一支卷烟所产生的主流烟气总量为400~500 mg,其中气相物质占烟气总量的95%~96%,固体颗粒占4%~5%,因此二手烟是气相物质和固体颗粒组成的混合物[2]。

去除颗粒物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机械过滤对其进行净化分离。

活性炭吸附法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活性炭吸附法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6年第35卷第4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223·化工进展活性炭吸附法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许伟,刘军利,孙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发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2)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活性炭吸附法是治理VOCs污染的有效手段。

本文从介绍VOCs治理技术出发,简述了活性炭吸附法在VOCs 治理中的使用现状,概括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的工艺技术和存在问题,指出变温-变压吸附、变电吸附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在VOCs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分析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吸附质的物性、操作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的影响,为VOCs治理专用活性炭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总结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工艺的改进以及与其他VOCs废气处理技术的耦合使用,针对不同VOCs排放场所开发不同活性炭品种和VOCs回收装置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活性炭;吸附;脱附;回收中图分类号:TQ 35;TQ 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4–1223–07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4.041Application progresses in the treat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arbonXU Wei,LIU Junli,SUN Kang(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AF,National Engineering Lab for Biomass Chemical Utilization;Key and Open Lab on Forest Chemical Engineering,SAF,Key Lab of Biomass Energy Sources and Materials,Nanjing210042,Jiangsu,China)Abstract: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is an important class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and the consequenti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have got wide attentio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metho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VOCs. This paper embarks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VOCs treatment technology,introducing the use of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VOCs briefly. By summarizing the process technolog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reating VOCs by activated carbon,the thermal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electric swing adsorption,with advantages of the high efficiency,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ve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VOCs. In addition,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a special activated carbon for VOCs treatment,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sorbate,and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VOCs o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gresses,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echnology in removal收稿日期: 2015-09-23;修改稿日期: 2015-11-06。

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六价铬离子的研究

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六价铬离子的研究

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六价铬离子的研究一、内容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改性活性炭对水中六价铬离子的吸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改性后的活性炭对六价铬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对活性炭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表面氧化物;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如浸渍法或化学还原法,将活性物质负载到活性炭表面,以提高其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能力。

改性后的活性炭可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动态吸附实验以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等方法,评估其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效果。

还对吸附过程中涉及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改变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来提高其吸附能力。

本研究为环保部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介绍六价铬离子的污染和危害;六价铬离子(Cr2O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高致癌性的环境污染物。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六价铬离子在水体中广泛存在,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六价铬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导致水质恶化。

当其进入水体后,会与水质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水质变得油腻、发臭、发黑,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水资源的可用性。

长期接触或饮用含有高浓度六价铬离子的水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致癌风险。

六价铬离子可导致实验动物患上皮肤癌、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

对于人类而言,六价铬离子还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皮肤溃疡、呼吸道刺激、消化系统疾病等。

消除六价铬离子污染,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提出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六价铬离子的重要性;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如六价铬离子,由于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广泛存在等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开发高效、环保的六价铬离子去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活性炭作为一种具有极高比表面积和优良孔隙结构的碳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摘要】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的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因此再生和改性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热再生、物化学再生等方法,并讨论了活性炭再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还介绍了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改性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的吸附性能。

本文探讨了活性炭再生及改性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吸附性能,推动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关键词】活性炭、再生技术、改性活性炭、环境保护、应用前景、挑战、研究进展1. 引言1.1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本文将探讨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活性炭再生方法的最新进展,探讨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

对活性炭再生及改性研究的挑战与展望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的吸附材料,从而在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研究虽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正文2.1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活性炭的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指利用热解吸附法或蒸汽再生法,通过加热或蒸汽处理来去除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化学法则是采用化学脱附法,利用化学溶液洗涤或氧化反应来去除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废水有机物。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不同的再生技术取决于活性炭的使用情况和污染物种类。

物理法适用于吸附物量较少、质量易释放的有机物质;化学法适用于吸附容量较大的有机物质;生物法则适用于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不仅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废物产生,还可以降低再生成本,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摘要】活性炭是一种重要的吸附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广泛应用。

由于活性炭在吸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再生和改性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活性炭再生及改性的最新进展。

首先介绍了活性炭再生技术,包括热再生和生物再生等方法。

然后分别就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展望了再生及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活性炭再生及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活性炭、再生、改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生物改性、热再生技术、发展前景、成果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多孔性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医药、工业生产等领域。

由于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需要进行再生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再生利用率,还能改善其吸附性能和工作效率。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归纳总结活性炭再生及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通过深入分析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生物改性以及热再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为进一步拓展活性炭再生及改性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再生及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不断推动活性炭再生及改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是为了提高其循环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改善其吸附性能和环境友好性。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探讨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综述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生物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为选择适合的改性方法提供参考;总结活性炭热再生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活性炭制备及其活化机理研究进展

活性炭制备及其活化机理研究进展

活性炭改性
为了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或满足特定应用需求,通常需要对活性炭进行改 性处理。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掺杂、接枝等。
氧化改性
氧化改性是指利用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 氧化氢等。氧化改性可以增加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数量和种类,从而提高其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对制备工艺和机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优化活性炭的性能,拓展其应用领 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对活性炭制备及机理的研 究将更加深入和精细化,为实现活性炭的高效制备和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观看
热解法是以有机物为原料,在高温下热解生成活性炭。该方法的优点是产品 比表面积高、孔径分布均匀,但设备投资较大、操作成本较高。
活性炭的制备机理主要涉及物理和化学两个角度。从物理角度来说,活性炭 的制备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吸附和结晶过程。原料中的有机分子在高温下热解成碳 原子,碳原子进一步聚集形成石墨微晶,最终形成活性炭的物理结构。从化学角 度来说,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原料中的有机分子 在高温下与氧气、氢气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同时碳原子被还原 成石墨结构,进一步形成活性炭的化学结构。
活性炭活化机理
活性炭的活化机理主要涉及表面官能团形成、孔隙结构演变和比表面积增加 等方面。表面官能团形成主要是指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如羧基、酚羟基等)和含 氮官能团(如吡啶氮、氨基等)的形成过程。这些官能团可以提供额外的吸附点, 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孔隙结构演变主要是指在活化过程中,炭材料内部逐渐 形成和扩展孔隙结构的过程。
基于活性炭制备工艺及机理分析,可以提出以下优化建议:首先,针对不同 原料和不同制备方法,优化反应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以提高产品的吸附性 能和比表面积;其次,添加催化剂或助剂,改善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结 构,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此外,实现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提 高其在特定应用领域中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1. 引言1.1 活性炭再生的研究意义活性炭再生是对已经使用过的活性炭进行清洁和恢复其吸附性能的过程。

活性炭在吸附过程中会逐渐饱和,失去吸附能力,需要定期进行再生以提高其利用率和延长使用寿命。

活性炭再生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资源: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吸附剂,在环境治理、水处理、气体净化等领域有重要作用。

通过再生活性炭,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节约资源成本。

2. 降低环境污染:使用过的活性炭中吸附的有害物质,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再生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回收和处理这些有害物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提高经济效益:活性炭再生可以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效率和再生效率,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 推动活性炭技术的发展:通过研究活性炭再生技术,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再生方法,提高再生效率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推动活性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活性炭再生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更是推动活性炭领域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1.2 活性炭改性的研究意义活性炭是一种重要的吸附材料,在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活性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吸附性能低、选择性差、再生困难等。

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性炭改性可以改善其吸附性能、增强其选择性、提高其再生性能,从而使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有效。

目前,活性炭改性的研究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改性方法。

活性炭改性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活性炭的性能和应用效果,为活性炭在环境治理、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活性炭改性的研究意义不仅体现在提高材料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推动活性炭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活性炭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活性炭再生是指将已经饱和或使用过一段时间的活性炭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其重新恢复吸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 第19期 2008年10月167121819(2008)1925463205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ience Technol 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8 No 119 Oct . 2008Ζ 2008 Sci 1Tech 1Engng 1化工技术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陈孝云 林秀兰 魏起华 林金春 欧水丽(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州350002)摘 要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而化学性质决定了活性炭的化学吸附特性。

通过改变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消除某些基团或者负载增加活性中心,可以改善活性炭对特定吸附质的吸附能力。

论述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氧化、还原、酸碱、等离子体、金属负载和电化学等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表面化学改性 表面化学性质中图法分类号 T Q42411; 文献标志码 A2008年5月27日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461)、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318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J0225)、青年教师基金(08B20)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陈孝云,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离子液体和炭材料。

E 2mail:chenxy_dicp@1261com 。

活性炭因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表面官能团丰富、灰分含量低、化学性质(耐酸、耐碱、耐热)稳定、机械强度高、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再生重复利用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治理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中有机、无机、细菌及尘埃等污染物[1—3]。

但由于活性炭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缺少功能化高品质专用活性炭,制约我国活性炭行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应用[3—5]。

将活性炭改性处理,研制出对污染物高效、深度净化的功能活性炭,是降低活性炭使用成本、扩大其使用范围、提高其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活性炭行业未来发展方向[4,6]。

活性炭改性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化学处理,改变其孔隙结构(如孔容、孔径大小与分布等);改变活性炭表面的酸、碱性;或者在活性炭表面引入或去除某些官能团使活性炭具有某种特殊的吸附性能和催化特性[7—10]。

此外,采用不同的活化方法或不同的活化剂也可以实现制备不同孔径分布及不同表面化学特性的活性炭[11]。

目前,针对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氧化改性、还原改性、酸碱改性、等离子体改性、金属负载改性和电化学改性等[8—15]。

1 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活性炭的吸附特性不但取决于它的孔隙结构,而且取决于其表面化学性质,表面化学性质决定了活性炭的化学吸附[9]。

化学性质主要由表面的化学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表面杂原子和化合物确定,不同的表面官能团、杂原子和化合物对不同的吸附质的吸附有明显差别[16]。

因此对活性炭表面化学结构进行化学改性,使其吸附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一般分为含氧官能团(图1)和含氮官能团(图2);含氧官能团主要有羧基、酚羟基、羰基、内酯基及环式过氧基等,含氮官能团可能存在形式有两类酰胺基、酞亚胺基、乳胺基,类吡咯基、类吡嘧啶基等[11—13]。

图1 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图2 活性炭表面含氮官能团2 活性炭表面化学改性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作为活性中心支配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而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主要是由生产活性炭的原材料和活化方法所决定,而对成品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改善其吸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11 表面氧化改性氧化改性主要是用强氧化剂在适当的温度下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从而提高表面的含氧酸性基团的含量、增强表面的极性、降低零电点pH值,而表面极性较强的活性炭易吸附极性物质。

目前对活性炭氧化改性主要采用HNO3、H2O2、HCl O和H2S O4等[16—19]。

Mor wski等[20]用HNO3对活性炭进行氧化处理,研究发现HNO3处理后的活性炭对三卤甲烷的吸附性能大幅度提高。

V inke等[21]用HNO3和HCl O对活性炭进行改性。

研究发现经强氧化剂HNO3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大量增加,微孔结构塌陷,比表面积降低;经氧化性比较温和的HCl O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基团增多,但微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变化不大。

刘守新等[22]通过臭氧化处理活性炭,研究发现臭氧化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数量和表面酸度增加,对Cr6+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增大。

单晓梅等[23]用不同浓度的HNO3和(NH4)2S2O8对煤基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发现高浓度HNO3处理后活性炭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而低浓度HNO3处理后活性炭表面和孔容有所增加;(NH4)2S2O8氧化改变了煤基炭的微孔孔径分布,但对椰壳炭的微孔孔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另外,HNO3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羧基数量明显增加,(NH4)2S2O8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酚羟基和内酯基数量增加较多。

高首山等[24]用HNO3、H2S O4和Cl2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改性,研究发现活性炭纤维表面化学处理可以改变活性炭纤维表面的酸碱性、极性,对S O2的吸附起到良好作用。

用液相氧化和气相氧化的方法提高活性炭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含量,分别使活性炭纤维对S O2的动态吸附能力提高65%和32%;用Cl2处理的活性炭纤维表面极性改变,对S O2的动态吸附能力提高45%。

王琳等[25]用强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发现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性质发生改变,使原来具有催化还原能力的官能团变为具有氧化能力的官能团,从而抑制了活性炭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使水中亚硝酸盐浓度从未改性活性炭的210mg/L降低为改性后的0101mg/L。

212 表面还原改性还原改性主要是通过还原剂在适当的温度下对活性炭表面进行还原处理,从而提高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的含量,增强表面的非极性,这种活性炭对非极性物质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7,8]。

活性炭的碱性主要是由于其无氧的Le wis碱表面可以通过在还原性气体H2或N2等惰性气体下高温处理或在氨水中浸渍处理得到碱性基团含量较多的活性炭[13]。

高尚愚等[26]用H2改性活性炭,研究发现H2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减少,特别是含氧酸性官能团显著减少;H2还原处理时大部分酸性官能团和少部分碱性官能团在高温下被分解成CO2、CO及水等低分子产物从活性炭上脱离,因此含氧官能团总量减少。

万福成等[27]用氨水和苯胺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发现改性后消除了部分表面阴性基团,增强了对Au3+的吸附能力。

因为用浓氨水、苯胺等极性溶液浸泡,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与氨水或苯胺反应,再加热除去,增大了孔半径,有利于较大的AuCl4—离子进入孔隙,另外降低了活性炭表面的电负性对AuCl4—离子的静电排斥作用,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Manuel等[28]将活性炭进行有选择的改性,通过检测改性活性炭试样表面化学性质、结构特性以及对不同染料的吸附效果发现,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在染料吸附过程中起到关4645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8卷键的作用,经H2在700℃吹扫处理的活性炭对多种染料有很好的吸附效果;而笔者课题组研究也表明经氨水改性处理的椰壳活性炭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低级醇类)的去除具有很好的效果。

范延臻等[29]研究认为去除水中有机物为目的的活性炭表面改性的研究方向应为,减少表面内酯基及羧基等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增加活性炭表面的疏水性;但刘成等[30]对两种活性炭进行了氨水改性,研究发现并非活性炭表面的疏水性越高越好,当活性炭的疏水性过高时活性炭与水的亲和性差,难以赶走活性炭孔隙内的空气并置换成水,从而对溶解在水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变差。

213 表面酸碱改性酸碱改性是利用酸、碱等物质处理活性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至所需要的数量制得功能化高品质专用活性炭。

对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可以缓解活性炭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缺少功能化高品质专用活性炭等问题,目前常用的酸碱改性剂有HNO3、H2O2、HCl O、HCl、柠檬酸、Na OH、氨水等[11,17,30—34]。

陈孝云等[34]研究了酸碱2步改性对活性炭吸附水相中Cr(Ⅵ)的影响。

将活性炭(AC0)在HNO3溶液中氧化(AC1),然后在Na OH和NaCl的混合液中处理(AC2)。

研究发现活性炭经2步改性后其对Cr(Ⅵ)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均显著改变。

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大小依次为AC2>AC1>AC0;改性活性炭表面积下降,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数量增加;HNO3液相氧化处理使活性炭表面生成带正电含氧酸性官能团,第2步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H+部分被Na+取代表面酸性降低;认为表面较多的含氧酸性官能团(与AC0相比)、适宜的表面pH(与AC1相比)是AC2所表现出较高Cr(Ⅵ)吸附容量的主要原因。

张丽丹等[33]对活性炭改性酸碱处理,研究发现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活性炭的吸附活性提高,对苯的吸附能力容量显著提高。

Sukdeb等[11]用酸和氨水处理改性活性炭,研究了其对氰尿酸的吸附和热力学特性。

Chen 等[31,32]研究表明:Na OH处理可以增加活性炭表面羟基的数量;HCl处理可以大量增加诸如酚羟基、内酯基等含单键氧官能团的数量;柠檬酸处理后的活性炭虽然比表面积降低34%,但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却增加140%。

214 表面等离子体改性传统活性炭表面碱性官能团的引入主要是通过氨水浸渍和高温脱氧等方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氧氮等离子体(oxygen p las ma,P2O2;nitr ogen p las ma,P2N2)和CF4等离子体改性活性炭表面引入含氧、氮和含氟的官能团在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表现出良好的效果[35—40]。

解强等[39]用低压O2/N2等离子体对商品煤基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发现活性炭经P2O2改性后在炭表面上引入大量的含氧官能团,经P2N2改性的活性炭随着活性炭表面改性强度的提高,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团逐渐减少含氮官能团逐渐增加,获得富含硝基、胺基和酰胺基的活性炭。

且在同功率下P2O2改性时活性炭烧失率比P2N2改性的高,在P2 O2改性过程中活性炭烧失率随等离子体发生功率的增大而升高,而在P2N2改性过程中活性炭烧失率随着等离子体发生功率的变化存在一峰值:在低功率范围内随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功率范围内随功率的进一步增大反而降低。

陈杰ω等[41,42]对活性炭纤维进行远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研究发现在远程区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对样品的刻蚀作用被抑制,活性炭纤维经远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对碱性染料结晶紫的吸附性能增强;当放电时间、放电功率、放电压力一定时从放电区至远程区40c m处,P2N2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远程区40c m以远,活性炭纤维的吸附力基本稳定;当放电压力、放电功率、远程距离一定时,随放电时间增加,活性炭纤维表面生成更过的自由基,表面酸性增强,对碱性染料结晶紫的吸附能力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