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2)

合集下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朝最有成就的君主之一,他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深刻地影响了北魏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下是他实施的一些主要改革措施:
1. 地方行政改革:孝文帝实行了分封制,将北方的土地分为多个州郡,以便更有效地
管理和控制。

他还设立了负责监督地方行政的中央官员,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监督和
管理。

2. 军事改革:为了增强北魏的军事力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

他加强了军
队的组织和训练,增加了军队的规模,并将军队的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以便更好
地对抗南方的敌人。

3. 法律改革:孝文帝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他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司法审判的官员,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执行。

4. 文化教育改革:孝文帝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儒学。

他设立了孔庙,推广儒家经典,鼓励人们学习儒家思想和道德教育。

此外,他还设立了学校和图书馆,以促进教
育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5. 经济改革: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他进行土地改革,取消了一些
封建土地所有权,使土地重新分配更加公平。

他还实行了减税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北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后来的北魏统一中国的力量积
累了基础。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土地制度---- 均田制
实施前提:
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具体含义: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实质: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
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拓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之不同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1.迁都原因:
⑴政治: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 旧都受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5)洛阳的优势:
⑴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就是黄河流域政治 文化中心。⑵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粮食。
2.迁都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三、后期改革——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 等级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 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了汉族地主对 政权的支持;
推动北魏政权向汉 族统治模式转化。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构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回顾旧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
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阶级矛盾加剧。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危及北魏统治。

列举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

列举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

列举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北魏孝文帝(公元471年-499年在位)是中国北魏朝代的第六位皇帝,被尊称为孝文皇帝。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各种政治、军事和文化,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下面将介绍北魏孝文帝的两项重要措施。

一、封建土地制度的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封建土地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措施:减租低息,收回荒地。

首先是减租低息政策。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孝文帝下令对封建领主的田租进行减免。

他实行了不同的减租政策,例如将一部分由税收改为租金,降低了农民负担。

此外,他还减少了对农民的利息收取。

减租低息政策使农民得以减少压力,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其次是收回荒地政策。

孝文帝发现有大量的土地废弃,没有耕种,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他采取了积极措施,例如鼓励人民开垦荒地。

他通过实施土地政策,收回了未耕地,重新分配给有意愿耕种的人。

这一政策不仅解决了土地废弃的问题,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财富。

这些封建土地制度的措施,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还提高了国家财富。

这对北魏朝代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军事制度的北魏孝文帝在军事制度方面也进行了重要的。

他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选拔将才,加强军备。

首先是选拔将才措施。

孝文帝注重选拔优秀的将领,他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选拔制度。

他通过聘请有经验的军事顾问,并设立了各级军事学院,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

这些措施提高了军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北魏朝的军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加强军备政策。

孝文帝注重将军和士兵的装备,加强军备建设。

他对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编,改良了武器和装备,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他还进行了军事基地的建设,修筑了重要的城墙和边境要塞,以加强国家的防御能力。

通过这些军事制度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有效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提高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这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实施了许多重要的措施,其中封建土地制度和军事制度的是其中两个重要方面。

【史料及解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表现在那里有何作用

【史料及解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表现在那里有何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表现在那里?有何作用?1)制定官吏俸禄制,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威胁到北魏政权的稳定。

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484年,实行俸禄制。

诏书说:“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

”(《魏书·高祖纪》)俸禄制就是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同时将班行俸禄与严惩贪赃紧密地联系起来,规定了在“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的严厉惩治措施。

孝文帝实行的俸禄制,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整顿吏治、惩办贪污,使北魏吏治状况开始明显好转,为北魏政权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成为推动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因素。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形的。

(2)推行均田制北方自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来兵戈不息,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土地大量抛荒,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这就使得均田制的推行成为可能。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发展生产。

均田制的推行影响深远: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是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还有,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练习(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练习(含解析)1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一、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

这说明(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不断革新,使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题干中的谚语即是这一反映.答案:C2.如下图,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长城沿线的各族生产方式的变化,不能反映( )A.均田制的影响 B.民族融合C.少数民族封建化D.吏治清明解析:吏治清明与否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无关。

答案:D3.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D.颁布均田令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只有D项。

均田制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耕作的小农,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答案:D4.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百国"“胡”“贩客”,可以看出当时洛阳商业繁荣,已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城市。

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B 项不全面,C项太笼统,故选D项.答案:D5.《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

"下列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2][人民版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2][人民版

南北朝武 士复原图
莫高窟251窟(北魏)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 (一)智者的选择 • ——改革的背景
• (一)智者的选择 • ——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基础)
最新考古 已证实,位 于内蒙古 大兴安岭 的嘎仙洞 内的石刻 祝文刻写 的是鲜卑 族拓跋部 的祭祖文 字,证明该 地区是拓 跋部的发 源地。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 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 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 (一)智者的选择 • ——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基础)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冯太后影响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 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 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 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 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 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 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 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 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 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 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 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不论如何,冯太 后都不愧是北魏一 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北魏孝文帝(467-499) 北魏 出行。孝文帝原名拓 孝文帝 跋宏,后改为元宏, 北魏献文帝之子,冯 太后之孙。
• (一)智者的选择 • ——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基础)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案: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案: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含答案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目标导航]1。

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2.认识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

(难点)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前期改革的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2.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①措施: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准官吏自筹。

②影响:吏治有所好转,成为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

(2)推行均田制①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②内容:485年,冯太后和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设立邻长、里长和党长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性质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影响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①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②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思维点拨]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制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均田制是孝文帝改革的核心内容,与其他创新制度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推动北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基础.3.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原因(1)政治上: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都城平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遇到阻力。

(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给困难。

(3)军事上:与北边柔然相毗邻,很不安全.(4)地理位置: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1(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矛盾及对应解决措施1.国家与豪强地主间的矛盾→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在地方设立三长制等,限制了豪强地主的政治、经济特权,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强了中央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2.国家、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3.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行汉制、易汉服、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二)认识北魏均田制1.原因:为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2.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3.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不得买卖。

4.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进步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局限性,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分配不均依然存在;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1.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2.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落后,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就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3.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

列举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

列举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

列举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
一、统一官职
北魏孝文帝首先实施的重要改革是统一官职。

他划分了六个行政区域,分别是晋、汉、鲜、裕、幽、徽,并且在每个行政区域中设置了相应的级别的官职。

这种划分使得朝廷可以实施有力的行政管理,为统治者分配正确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实施合理的纳税政策时可以更好地控制财政收入。

二、推行法治
北魏孝文帝又推行了一系列的法治改革,例如,他减少了文字量、将极刑减少到最低限度,此外,他还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

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能够得到妥善的表决,大大减少了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

石,帛或布一匹.
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
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发展了生产,缓和
了矛盾,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套
政治经济制度,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
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2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意义 政权的巩固
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础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2
北魏政权迁都洛
阳后,请你以旅游者 的身份谈一谈那里都 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 化?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2
摆脱母权阴影说
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14岁继位,冯太后临朝称制,孝文帝自 幼由冯太后抚养,继位时仅5岁,冯太后再次执掌朝政,冯太后 聪明贤达,富有才干,孝文帝对其非常尊敬崇拜,在冯太后死后, 孝文帝在平城为其营造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墓,并在太后陵东侧 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相对小的陵墓,表示要永远高山仰止般的 陪伴太后、忠于太后。他真的愿意葬入陪陵吗?真的愿意不论是 生前、还是死后都要笼罩在母权的阴影中吗?特别是平城是鲜卑 贵族的老窝,长期以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母权政治势力,这对孝 文帝掌握权力构成极大威胁。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还有第三代 皇帝拓跋焘都是在这种内乱中被杀的。孝文帝为摆脱母权的阴影, 把皇权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它选择了“走为上”,于是便有了 太和十八年的迁都。
北方 经济 恢复 发展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2
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 少农民分到了土地,又怎 么向他们征税、征发徭役 兵役呢?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2
“三长制”
思考:三长制实行之前的地方统治 机构叫什么?有何弊端?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篇)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篇)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阶段:创建新制度(主要由冯太后主持)政治方面采取俸禄制和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地方上设立三长制。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朝廷采用了大臣李冲的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国家收入增加。

第二阶段:汉化1.迁都洛阳(____年)2.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3.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1、政治及经济方面班禄制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他人财物,後来国家渐渐安定,官员间贫富差距渐大,贪污成风。

故此孝文帝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发薪。

三长制北魏初年,户籍制度沿用「宗主督护制」,平民百姓大多因为生计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为宗主的私产,中央政府不但难以收税,平民百姓更多受宗主威迫。

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

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

均田制均田制」配合「三长制」而行,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同时,推行「均田制」,亦可视为北魏政权由游牧业跃进为农业的过程。

2、习惯与文化以下这些措施,是为了改变胡人习惯以作的:改服装首先改变衣著,命令人民改穿汉服,不得再穿胡服。

《魏书‧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

」改籍贯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不得回到北方落地归根,又「太和十九年……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於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这样一来便可绝代人故土之恋;反之,若不如此,鲜卑终无法成为中原士族。

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原因:
A 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新都洛阳适应统治需要 根本原因: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经过:
493年以“南伐”为名,行迁都之 实 495年正式迁都
平城
洛阳
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亲自率领步兵、 骑兵30多万,从平城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 到达洛阳。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 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 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布局, 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孝 文帝迁都,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改汉姓
鲜卑族姓氏 汉族姓氏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拔拔氏 独孤氏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 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 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 氏门第最高外,以穆、 陆、贺、刘、楼、于、 嵇、尉八姓为首,其门 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 卢、李、郑)相对应; 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课堂小结
背景
内容
整顿吏治
影响
稳定和巩固政权
侧重点
社会矛 盾尖锐 鲜卑族 落后
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
通过制度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建设缓和 保证政府收入 社会矛盾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课堂反馈
1.北魏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 督护制---赋税制度
1.目的:解决赋税混乱问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内容: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租(田租):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 调(户税):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
3.作用:
①改变了赋税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 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②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 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 于公赋矣。”
材料四: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 热衷于发动战争。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 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 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 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 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 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
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 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官员的 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 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均田制租调制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 济落后,柔然威胁
迁都洛阳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 创建新制
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内 容: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实行均田制 3、设立三长制
作 用: 4、推行租调制
文帝深受影响(推动力) 2.必要性 ➢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
不安,改革迫在眉睫
选修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背景
社会问题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形成原因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北魏玻璃碗
露田

国家所有
限 桑田 农民所有 禁 麻田
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受田; 农民、奴婢、 官吏均受田; 耕牛受田; 因轮耕而加倍受田; 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随力垦荒; 鼓励地少人 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
均田制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 分给农民耕种,土 地不得买卖,农民 交纳租税并承担徭 役和兵役。
影响
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巩固政权统治。 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为隋唐提供制度借鉴。
为此,孝文帝制定 了俸禄制和地方官吏任 期制。凡贪污帛满一匹 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官吏按政绩的好坏来决 定升降。 北魏玻璃瓶
俸禄制

治 吏 治
规定由国家发放 官吏的俸禄,严 惩贪污枉法者。
作用
使北魏吏治状况开 始明显好转,为北 魏政权进行各方面 的改革提供了一个 比较有利的政治局 面,
均田制
均田制是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在经 历了长期的纷乱和战争后,政府掌握了大量的无 主荒地,大批农民又离开土地流亡四方,在这种 情况下,国家为了吸 引劳动力回到土地 上,增加政府财政收 入,也为了抑制豪强 对土地的兼并而推行 均田制。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 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 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 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 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 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三长制
知识链接
在推行均田制的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
同时,北魏废除了宗 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
主督护制,改行三长 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官无俸禄,任意搜刮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改革内容
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
解决方案
1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实行三长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汉化政策 采用汉制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整顿吏治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 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促使他后来推行汉化 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 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一、孝文帝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前提) ➢ 北魏早期汉化改革 ➢ 北方民族的融合的加强 ➢ 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
北方
东 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宋齐梁陈
隋 朝
南方
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 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 道路,侵暴乡闾。”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 (孝文帝祖父)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战争 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 动荡不安,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 原因: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如宗主督护制、赋
役制度等;
(2)民族矛盾:
原因:民族歧视政策
(3)社会动荡不安,起义不断
影响: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迫使统治者调整统 治政策
宗主督护制度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地主豪强把宗主、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 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 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 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 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编及大河南北的坞 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 府任命这些坞帅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 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 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 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 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税。-《魏 书·食货志》
冯太后和孝文帝
“千古第一后”,周思源北京 语言大学教授为什么对她评价这 么高?北魏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 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 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 基础。
➢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 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底 汉化奠定了基础。
材料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 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 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 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 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