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
24.(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分析】
本题意在引导考生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尧、舜、禹、汤传统上被尊为“圣王”,各有其功业与政治特色。试题引用《史记·殷本纪》中关于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正确选项设定为A,既是史书记录的主旨,也考查了考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联系夏商为农业社会的史实,若考生具备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不难排除干扰项。
25.(2018·全国Ⅱ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B)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分析】
本题的情境为西汉文景时期的农、商矛盾,考查的是主干知识“重农抑商”的相关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受阻,所以正确答案选 B。当时虽然有士地兼并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国家还是实行重朿抑商政策的,故 A 选项错误。粮价低一定程度上确实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这只是题干中的部分信息,并非本题的主旨,不能将题的多数信息摈弃不用,对农、商矛盾视而不见,故 C 项亦不选。税收是国家行为,商人是无法操纵的,故 D 选项也错误。
26.(2018·全国Ⅱ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C)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及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试题以考试大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考点,提供了武则天时期中央宰相制度的变化过程这一新情境,具体考查考生对三省六部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的认识。隋唐时期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宰相权,但任职宰相却有品级限制,一般是三品以上。武则天时期,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的方式,让低于三品的官员都可以担任宰相,其实质是限制了传统的高品级官员的权力,有利于实现君权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 C 项正确。武则天的这一作法仅是增加了低品级官员获得担任宰相的机会,并没有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 A 项错误。朝廷通过设立“同风阁鸾台平章事”的方式,虽然让部分低品级的官员能够担任宰相,但并没有“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故B 项错误。宰相数量人数增加,没有强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故 D 项错误。
27.(2018·全国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
“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D)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分析】
本题主干知识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持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A 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故排除;B 项历史时序颠倒,故排除;C 项从题干来看,并未反映出社会等级观念弱化,故排除;D 项无论是从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还是在清代宫廷重要活动演出,以及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等现象来看,反映的都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 D 项正确,本题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意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命题思想的体现。
28.(2018·全国Ⅱ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D)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史实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琉球与明朝就建立了明确的藩属关系,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清代。19 世纪70 年代,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企图吞并琉球国。针对这一事件,一些中国地方督抚向清廷建议,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依照国际法与日本交涉,解决琉球事件。这说明他们受到了西方外交观念和国际公法的影响,逐渐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所以正确答案为 D 项。考生结合所学中日甲午战争的知识,可知 19 世纪 90 年代清府与朝鲜还存在朝贡关系,故可排除 B 项。当时的地方督抚无权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C 项与史实不符,故可排除。材料中并未说明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可排除 A 项。
29.(2018·全国Ⅱ卷˙28)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C)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分析】
本题重在考查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此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题干
的内容看,孙中山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检讨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以俄为师,按题干中孙中山的原意是要学习俄国党的“组织之方法”。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与“组织之方法”相关,故 C 为正确项。二是从时间信息入手,孙中山说这段话的时间是 1923 年底,是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前夕,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是改组国民党,这也与“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一致,可以帮助选择。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并没有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所以 A、B、D 为错误项。30.(2018·全国Ⅱ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学生作答本题,需要准确地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说明历史现象、认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