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八_文氏桥振荡器.
文氏电桥振荡器仿真
![文氏电桥振荡器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0a22abb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6.png)
相频特性 实验电路同上,输入正弦波信号us 并保持其大小不变,改变输入信号 us的频率f ,观测uo与us 的相位差,用示波器的双踪来观测us接CH1,uo接CH2。记下不同频率f时uo与 us相差时间△t,换算成相位差角度Ф=360*(dt/T)并记人表2中。
表2 测量开环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记录表
实验报告要求:
五.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研究负反馈强弱对振荡器的影响; 2.学习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开环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方法. 二.预习要求 1.复习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计算实验用电路的振荡频率. 三、实验原理与实验电路 1 .RC文氏电桥振荡器: 振荡角频率: fo=1/(2πRC) 当f=fo时: φ=00 Fvmax=up/uo=1/3
四、实验内容
-12V
u0
+12V
AN741
-
+
Us cp
u0
R=10k
R=10k
C=0.01u
C=0.01u
R1=10k
R2=10k
Rp=100k
S
D2
D1
up
4
7
6
2
3
开关S闭合,作正弦波振荡器; 开关S断开,并输入us,作选频放大器。
表1 RC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器实验记录表
测量开环幅频特性和相额特性。 所谓开环就是将图1中的正反馈网络断开,把开关S拨向us端并输入信号us,使之成为选频放大器电路。 幅频特性 在图1中(S开关拨向us端)输入信号us。为了保持放大器工作状态不变,取us= 5v。改变输入信号us 的频率f ,并保持电压 us大小不变,分别测量相应的uo值,并记人表2中。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回复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778966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7.png)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回复问题并详细解释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学中一种重要的电路,用于产生稳定且经过放大后的交流信号。
其中,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经典的振荡器,被广泛运用在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振荡器原理的理解。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准备好所需的电子元件和仪器,包括电容、电阻、二极管、电感、示波器等。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仪器工作正常。
2. 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根据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原理,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主要电路包括一个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反相比例器(RC比例器),一个由电容、电感和二极管组成的谐振器,以及一个连接到谐振器输出端的加载电阻。
3. 调整电路参数:根据实验需求和电路原理,调整电路参数,包括反相比例器的电容和电阻值,谐振器的电容、电感和二极管参数,以及加载电阻的阻值等。
通过半定量的试验和计算,选择合适的参数,以实现振荡器的稳定和放大。
4. 测量振荡器的特性:连接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和电压尺度,确保能够正确显示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和频率。
记录振荡器的震荡频率、幅度、失真度等特性。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和观察到的波形,对振荡器的特性进行分析。
比较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如电路元件参数的不确定性、电路结构的误差等。
6. 结果讨论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振荡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总结实验的收获和教训,提出改进电路和实验方法的建议。
对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思考,以加深对振荡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并对其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达到以下目的:1. 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结构。
2. 掌握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的搭建和操作方法。
3. 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并进一步分析振荡器的特性。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77a8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6.png)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深入理解电信号的振荡与放大原理,掌握电桥电路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岗位的认识和见解在本次实习中,我承担了实验操作的角色。
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体会到实验过程中团队协作和严谨细致态度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我们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反复实验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验过程与问题解决方法在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中,我们首先搭建了电路,确保电源、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的正确连接。
然后,我们通过调整元件参数,观察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振荡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和幅度受到元件参数的影响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分段调整法,即分别调整电容和电感,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从而找到最佳的元件参数组合。
四、实验总结与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了电桥电路的基本构造和元件参数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对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的建议在本次实验中,我认为有些方面还可以改进。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预习环节,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提高实验效率。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细节问题,如元件参数的测量和电路连接的检查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实验效果。
六、个人对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亲手操作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我不仅深入理解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实验过程中团队协作和严谨细致态度的必要性。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仿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ab5f1bde80d4d8d05a4f10.png)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学号:515021910574 姓名:梁奥一、 本仿真实验的目的1.理解RC桥式正弦波震荡电路的原理和功能。
2.能够调节反馈电阻使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
3.能够选择适当的RC参数选出特定频率。
4.能够选择适当的稳幅网络,实现稳幅功能,且失真较小。
二、 仿真电路图2.1注:集成运放使用LM324,其电源电压为±15V,图中Multisim默认为电源端4、11已接电源。
XSC1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
三、 仿真内容(1)设计电路参数使 f0=500Hz。
(2)计算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响特性。
(3)使用二极管稳幅电路,使输出振荡波形稳幅,且波形失真较小。
四、 仿真结果选择RF1=1kΩ,RF2=1.8kΩ,电路产生正弦波,起振过程如图4.1。
由于二极管存在动态电阻,因此RF2与RF1的比值小于2。
图4.1(1)由选频网络特性可知:f=12πRC因此,选择电阻R=31.8kΩ,电容C=0.01µF,经计算可得 f0理论值为500.7Hz。
实验结果为:f=1T=498.0Hz。
图4.2(2)已知RC 串并联网络的幅频特性为:F i相频特性为:ϕF =−arctan 13f f 0−f 0f ⎛⎝⎜⎞⎠⎟当 f =f 0时, F i=13,U f i =13U 0i , ϕF =00如图4.3所示图4.3通过一个电路图测试RC串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图4.4输入为1kHz,1V的正弦信号,由XBP1可以看出:图4.5当 f=f0时,Uf为0.333mV。
图4.6当 f=f0时, ϕF=00。
(3)使用二极管稳幅网络,输出失真较小,见图4.2和图4.3。
因为电流增大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减小、电流减小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增大。
输出电压稳定。
五、 结论及体会1.在最开始连接电路时,因为没有注意运放的同向反向输入端的位置,导致仿真不成功,经过检查才发现并得以解决。
文氏电桥振荡器
![文氏电桥振荡器](https://img.taocdn.com/s3/m/781a7210227916888486d7c9.png)
§4.7 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文氏电桥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成运放的具体应用;2.掌握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选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DAQ卡PCI-6014、SC-2075信号调理附件,LabView和实验配套程序。
2.导线、电阻、电容若干,晶体二极管IN4004、集成运放HA741。
三、实验原理(P24)1.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4.7.1所示。
图4.7.1文氏电桥振荡器2.工作原理四、预习要求1.复习文氏电桥振荡器工作原理,熟悉所用集成运放的参数及管脚排列。
2.按图4.7.1中参数计算振荡频率,欲使振荡器能正常工作,电位器Rw应调在何处?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基本文氏电桥振荡器在SC-2075信号调理附件的面包板上插好器件,按图 4.7.1接线;将[DC POWER OUTPUTS 士15V]引出来作为电源,即:Vcc=15V,V EE=-15V;先不接入二极管D1、D2。
(1)测量振荡频率将V o端接到[ANALOG INPUTS CH2];运行LabView配套程序;观察振荡器输出V o波形,同时调节Rw,使输出V o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测量此时的V o幅值及频率;按“保存数据1”按钮,保存数据。
估算负反馈系数F-和振荡频率理论值,和实验值对比,填写到表格中并保存。
调节Rw,测量V o无明显失真时的变化范围;按“保存数据2”按钮,保存数据。
(2)测量开环幅频特性将图4.7.1中的正反馈网络在A点断开,使之成为选频放大器。
将Vi端接到[ANALOG OUTPUTS CH0],V o端接到[ANALOG INPUTS CH2];运行LabView配套程序;调节输入信号Vi的幅值等于(1)中测量的V o幅值,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改变信号频率f(从1—600Hz扫频),按“开始扫描”按钮,测得开环幅频特性曲线;按“保存波形数据”按钮,保存数据。
2.具有二极管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按图4.7.1接线,接入二极管D1、D2。
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21fe72a58da0116c1749b3.png)
8.1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8.1.1 正弦波自激振荡的基本原理 8.1.2 RC 型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1.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8.1.2 RC 型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
.
Xid 放大环节 A· Xo
. Xf 正反馈网络 F·
正弦波信号发 生器的组成
(1)当 f= f0 时,
R C
U·f 与 U·o 同相位 U·f 的幅值最大
即
· Uf
=
· Uo /3
F=Fmax=1/3
RC
而AF ≥1, 电路才能振荡。
R1 +
U·o
A
–
R2
(2)当
时,
满足振荡条件
(3)振荡频率
模拟电子技术
谢 谢!
模拟电子技术
+ 图中
R
C
· Uf
Z–2
–
R C
RC
R1 +A
U·o
–
R2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反馈系数
+
··
·
Z1
C
U·o
+
R
C
· Uf
Z–2
–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
即
·
令 ·
由此可得 F·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幅频特性
幅频特性曲线 F 1/ 3
当0 时, F0 当 时, F0 当=0 时, F=Fmax=1/3 0
f0
f
模拟电子技术
8. 信号发生器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e726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0.png)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观察和研究其振荡现象。
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基于文氏电桥原理的振荡电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频率准确度,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和精密仪器中。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由晶体管、电感、电容和电阻组成,其中,晶体管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电感和电容则构成了振荡电路。
当电路中的总相位差为0或2π时,振荡器才能正常工作。
接下来,我们按照实验手册上的电路图,开始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
我们先一步一步地连接了电路中的晶体管、电感、电容和电阻,并注意保持连接的可靠性。
随后,我们依次接入直流电源和信号发生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以适应电路的工作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达到一定范围内时,电路开始产生振荡。
这时,我们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电路产生的正弦波信号。
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容或电感,我们可以改变振荡器的工作频率。
这一特性使得文氏电桥振荡器成为了频率可调的振荡器。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文氏电桥振荡器相关的问题。
例如,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对振荡频率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当电容或电感的数值发生变化时,电路的振荡频率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此外,电路中的电阻也会对振荡器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持电路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还学会了搭建和调试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
实验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电路连接不牢固、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节不准确等,通过一些调试和排除故障的方法,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本次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实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际搭建和调试电路,加深了我们对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实验中遇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9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9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https://img.taocdn.com/s3/m/e236a7f80975f46527d3e1bd.png)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系别:班号:实验者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报告完成日期: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3)2、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4)3、自动稳幅 (5)三、实验仪器 (6)四、实验内容 (7)1、电路分析及参数计算 (7)2、振荡器参数测试 (8)3、振幅平衡条件的验证 (9)4、观察自动稳幅电路作用 (10)五、误差分析 (10)六、实验心得 (11)一、实验目的1、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2、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起振条件和稳幅原理。
二、实验原理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所谓振荡器是指在接通电源后,能自动产生所需的信号的电路,如多谐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等。
当放大器引入正反馈时,电路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此,一般振荡器都由放大器和正反馈网络组成。
其框图如图1 所示。
振荡器产生自激震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振幅平衡条件: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即:V F = V i或|AF| = 1(2)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应同相位,其相位差应为:Ф= ФA + ФF = ±2nπ(n = 0、1、2……)为了振荡器容易起振,要求|AF|>1,即:电源接通时,反馈信号应大于输入信号,电路才能振荡,而当振荡器起振后,电路应能自动调节使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幅度,这种自动调节功能称为稳幅功能。
电路振荡产生的信号为矩形波信号,这种信号包含着多种谐波分量,故也称为多谐振荡器。
为了获得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要求在正反馈网络具有选频特性,以便从多谐信号中选取所需的正弦信号。
本实验采用RC 串-并联网络作为正反馈的选频网络,其与负反馈的稳幅电路构成一个四臂电桥,如图3 所示,故又称为文氏电桥振荡器。
2、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RC 串-并联网络如图2(a )所示,其电压传输系数为:2()1122F +=12R1211(1)(21)122R2112R VF jwR c R c VO R j wc R jwc jwR c c wc R ++==+++++-()当R1= R2= R , C1= C2= C 时,则上式为:1()13()F j wRc wRc +=+-若令上式虚部为零,即得到谐振频率f o 为:1fo=2RC π 当f=f o 时,传输系数最大,且相移为0,即:F max =1/3,φF =0传输系数 F 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2(b )(c )所示。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八_文氏桥振荡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八_文氏桥振荡器](https://img.taocdn.com/s3/m/aaa2a23a7375a417866f8fae.png)
思考题
⑴ 由稳压二极管作负载的整流电桥是一个起限 幅作用的电桥。这个整流电桥是如何起到对输 出正弦波的稳定作用? ⑵ 如何调节输出正弦波的幅度及频率?
R3 10K
C2 0.01uF
4
实验内容
⑴ 连接电路文氏桥选频网络,测量阻容网络衰减比。Vi为 峰峰值1V的正弦波,用示波器XY模式同时监测输入和输出 信号;改变输入信号频率,当 Ui , Uo 相位差为 0 时,测量 网络的衰减比Vo/Vi,并记录此时Vi的频率。 ⑵ 连接文氏桥振荡器电路,调节10K电位器,使电路起振。 进一步调节 10K 电位器,使输出振幅最大且不失真,记录 Vo的峰峰值及频率f0。并测量此时可调电阻的阻值。
实验原理
A
文氏电桥选频网络 C
R R4
R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1
如 果 电 桥 的 R1=R2=R , C1=C2=C,R4=2R3 C
C1 B D
那么从 A、 C两端输入一个 频率为: f=1/2πRC 的正弦波信 号,则 B、 D两端的输出电压为 零。
R
C2 R2 R3
C
(A)
(B)
(
实验原理
稳定的文氏桥振荡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八 文氏桥振荡器
实验目的
⑴ 掌握文氏桥电路的振荡条件。
⑵ 了解正弦波产生的方法。
⑶ 了解振幅稳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
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振荡过程是一个反馈的过程,振荡通常是由一个微扰 引起的,如果这个微扰经过反馈,强于原输入信号,则振 幅越来越大,直到电源电压限制其振幅为止。 起振的条件有两个: ⑴ 振幅条件: |F|· |A|≥1 ⑵ 相位条件: ΦF+ΦA=2nπ,n=0,1,2 ……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报告精要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报告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83cee7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a.png)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报告精要
文氏桥振荡电路是一种发生高频信号的电路,其原理是通过多极反馈控制多个小信号源之间的相位关系,来实现输出信号的频率调节。
本文采用分析和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实验。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是基于文氏桥的电路原理分析。
首先,我们对电路原理进行分析和推导,确定了桥的每一路的阻抗值,以及各个路的开关状态,以确保桥的正确工作。
其次,为达到调节频率的效果,我们还对桥的每一路引入负反馈,缩小其输出阻抗,降低其传输系数,以进行频率调整。
最后,我们采用SPICE仿真设计并确定了电路参数,以确保电路的最佳性能。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测试实验是基于前文中的电路原理和设计内容。
在测试实验中,首先,我们采用仪器检测,测量桥的各个路的电压、电流和阻抗,以及负反馈路的参数,以确保其各种参数符合要求。
其次,还对振荡电路的平衡特性进行测试,测量其输出信号的调试参数,以进一步验证其频率调节以及信号链接性等特性有效工作情况。
最后,还对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峰值进行测量,确定其输出性能指标,以用于对比性能的分析评测。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实验,本文研究了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确认了其频率调节效果,以及信号的可靠性和链接性能。
因此,文氏桥振荡电路不仅能够满足一定的信号源要求,还能够实现控制、调节和可操作性等一系列功能,从而拓展了电路应用前景,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参考。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734094f0f8c75fbfc77db27e.png)
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3.20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氏桥振荡电路的设计原理。
2、掌握文氏桥振荡电路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为RC文氏桥振荡电路。
其中RC串、并联电路构成正反馈支路,并起选频作用,、、及二极管等元件构成负反馈和稳幅环节。
调节可以改变负反馈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和改善波形。
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D1、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振幅。
D1和D2要求特性匹配,以确保输出波形正、负半周期对称。
的接入是为了削弱二极管死区的影响,改善波形失真。
电路振荡频率: =起振的幅值条件:调整,使得电路起振,且失真最小。
改变选频网络的参数C或R,即可调节振荡频率。
三、实验内容文氏桥振荡器的设计、实现与测量1、文氏桥振荡器的实现上述电路图中,集成运放使用的是OP07AH。
采用调节的阻值的大小使得电路输出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失真;观察电路的输出。
记录起振时的电路参数,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记录出最大不失真输出时的振幅。
(a)=0时:(b)=0.1kΩ时:(c)=0.6 kΩ时:(d)=0.7 kΩ时:(e)=0.9 kΩ时:由上可知当=0.1kΩ时,电路起振;当=0.7 kΩ时,电路输出达到最大不失真,振幅是8.2V。
还可得到负反馈强时,起振较简单,且输出波形较难失真。
2、研究RC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改变R、C参数的大小,用示波器观测起振的正弦输出,分析R、C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a)R=1kΩ,C=1µF时:(b)R=5kΩ,C=1µF时:(c)R=10kΩ,C=1µF时:(d)R=1kΩ,C=5µF时:(e)R=1kΩ,C=10µF时:由上图可知:当R不变、C改变时,随着C的增大,频率f减小;当C不变、R 改变时,随着R的增大,频率f减小;符合电路振荡频率式子: =。
3、断开稳幅电路中的D1、D2,调节电路参数,使得输出为最大不失真状态,分析D1、D2在电路中的稳幅作用。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 9.4文氏桥振荡器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 9.4文氏桥振荡器](https://img.taocdn.com/s3/m/10a16054c1c708a1294a444f.png)
[解]
4k
1 f0 2RC ,
选C 0.02F,
得:R 7.958 k, 取R 8k
A 1 R1 3, R2
取:R 2: 2k, 得: R1 4k
为了便于起振, 一般 取A>3, R1>4kΩ
文氏桥振荡器虚拟仿真
二极管并联在电阻上 是为了更好起振与稳 幅。
文氏桥振荡器电路
谢谢收看和听讲, 欢迎下次再相见!
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振荡器 ---文氏桥振荡器
正弦振荡器
▲ 产生正弦波的振荡条件:振荡相位条件: --正反馈, 且:
A F 2n , n 0,1,2,
振荡振 ,
Ui
UO A
AF 1
(平衡条件)
AF 1
(起振条件)
AF 1 故:
为了产生单一正弦波, 只允许一个频率 满足振荡条件, 故还需一个“选频网络”。
文氏桥振荡器电路
A
UO U
K
1
R1 R2
若滿足 AF1
则 A 3
RC串并联网构成正反馈选频网络,反馈系数为:
R
F
U UO
R
1 jRC 1 R
3
j(
1
0 )
jC 1 jRC
0
0
1 RC
当 0
时, F 0,
F 1 3
满足 F A 0
8k 0.02
8k 0.02 2k
文氏桥振荡器电路
[例]要求振荡频率 f0 1kHZ , 设计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期末仿真题-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仿真分析报告_图文
![模拟电子技术期末仿真题-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仿真分析报告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36c7df856a561252d36f42.png)
越大的振荡输出。由于在反馈电路中增加了反并联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电流增大动态电阻减小的特性构成稳幅环节,从而得到稳定的正弦波输出。同时选取未加二极管的电路图,测试对照组。
三、仿真结果:
对于选频特性分析过程,经过multisim仿真得出频响特性如图4、5所示。
模电大作业
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一、任务要求及原理图:
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RC振荡器,用来产生低频正弦信号。图1是一个典型电路,它由运算放大器和RC串并联选频网络组成。电阻F1
R ,
F2
R组成负反馈网络,
电压增益约为
F1F2F1
( /R R R +。
(1设计电路参数使
0500Hz
f =。
运用multisim仿真使得模拟电子技术更加形象生动,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赖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助教老师的不辞辛劳,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图2选频网络电路图
图3测试电路
2、起振过程分析:
选取LM324AJ集成运放、1BH62二极管、两个波特图仪,连接测试电路图如图3所示。根据起振条件|AF|>1
,选频网络的反馈系数
=Hale Waihona Puke ,只要负反馈系数A大于3,即
>3,由于二极管存在动态电阻,因此与的比值小于2,故时,
取
, ,这样就可以产生正弦波振荡,振荡频率又RC选频网络决定,即0500Hz
对于起振分析过程,起振波形与稳定振荡时各点波形分别如图6、图7所示(加二极管。对于未加二极管电路,稳定振荡波形如图8所示,发现产生输出波形失真。
实验八 文氏桥式振荡电路
![实验八 文氏桥式振荡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e29c73c15fbfc77da269b17c.png)
实验八文氏桥式RC振荡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正弦波振荡起振条件|AF|>1。
2、加深理解RC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3、学会信号频率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XST-7型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装置一套
2、万用表一只
3、4320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8.1所示。
(根据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
2、原理:文氏桥式RC振荡电路可以看做是由RC串并联选频网络和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两大部分构成,对于振荡频率f0(f0=1/(2πRC),反馈系统F=1/3,根据起振条件,|AF|>1该电路的起振条件A vf >3,显然电路很容易满足。
可在基本放大电路中引入较强的负反馈,使输出波形很稳定。
3、调整实验线路最佳工作状态,测量实验数据。
调整R W,使A1点的波形为不失真的正弦波,用示波器观测波形,用实验装置的频率计测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按下表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表8.1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测量
电阻值电容值波形实测频率计算频率R1=1K C=0.01u
R1=1K C=0.1u
R1=5.1K C=0.01u
R1=5.1K C=0.1u
四、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数据表格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收获。
3、回答思考题。
五、思考题
1、文氏桥式振荡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文氏桥式振荡电路中RC网络有何作用?RW有何作用?。
文氏桥振荡电路仿真分析
![文氏桥振荡电路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7ab2e40b4e767f5bcfce2f.png)
模电大作业文氏桥振荡电路仿真分析报告一、任务要求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经常使用的RC 振荡器,用来产生低频正弦信号。
图6是一个典型电路,它由运算放大器和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组成。
电阻F1R ,F2R 组成负反馈网络,电压增益约为F1F2F1()/R R R +。
(1)设计电路参数使0500Hz f =。
(2)计算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响特性。
(3)利用二极管稳幅电路,使输出振荡波形稳幅,且波形失真较小。
图6 文氏电桥震荡电路二、 仿真软件搭建的电路与仿真分析进程(1) 选取R 1=R 2=R,R 1=C 2=C,从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可知,R 0=12R RCΩ,C=200nF 。
(2) 令R 1、C 1并联的阻抗为Z 1,R 2、C 2串联的阻抗为Z 2及ωo =RC1,则Z 1=RCj Rω+1,Z 2=R Cj ω1+,反馈系数为)//(j 31211...ωωωωo o oZ Z Z f UU F-+=+==。
由此可得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别离是22.)//(31ωωωωO O F-+=3)//(arctanωωωωϕO O F --=图形如图6-1,6-2.当f=R 0,即ω=R 0,|R R |=13|R R |,R R =0R 。
当ω=R 0时,即f=R 0时,R =13,因此R =R R =3,只要为RC 串并联选频网络配一个电压放大倍数等于3的放大电路就能够够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
考虑到起振条件,所选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应该略大于3。
依照起振条件和幅值平稳条件,R R =R R R R =1+RR2R R1≥3,即R R 2≥2R R 1。
一样R R 2取值略大于2R R 1。
依照上述原理,能够用Multisim搭建出如图1的电路:图1(3) 在R R 2回路串联两个并联的二极管和电阻R R 3,利用电流增大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减C 2R 2R 1C 1R R+- + -R R图6-1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1 ω/ωOF图6-2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率1/31 ω/ωOφF900-900小、电流减小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增大的特点,加入非线性环节,从而使输出电压稳固。
【VIP专享】文氏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VIP专享】文氏桥振荡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d555aa9b89680203d8259c.png)
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艺实训》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文氏桥振荡器的焊接与测试指导教师张鹏举职称讲师姓名。
学号。
日期2013年7月5日文氏桥振荡器的焊接与测试的实验报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12班hjgh 3455456指导教师张鹏举教授摘要根据元件包中所提供元件,应用集成运放设计并搭建实现文氏桥振荡电路,调解电路中参数使得电路输出从有到无,从正弦波到失真。
定量的绘出正弦波的波形,记录起振时的电路参数,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并记录出最大不失真输出时的振幅。
关键词文氏桥振荡器;振荡频率;正玄波1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1) 进一步掌握焊接技术。
(2) 掌握文氏桥振荡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掌握文氏桥振荡器的调整方法和自动稳幅系统的作用。
2 引言在所有低频振荡电路中,文氏桥是最简单的一种,其工作状况几乎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少发生背离设计初衷的情况。
即使采用非常普通的标准器件,也能输出非常标准的正弦波,受运算放大器的限制也很小。
尽管如此,对文氏桥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简单,由于设计过于理想化或简单化会导致其性能或结果偏离设计要求。
3工作原理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又称RC串并联网络正弦波振荡电路,它是一种较好的正弦波产生电路,适用于频率小于1MHz,频率范围宽,波形较好的低频振荡信号。
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为了产生正弦波,必须在放大电路里加入正反馈,因此放大电路和正反馈风络是振荡电路的最主要部分。
但是,这样两部分构成的振荡电路通常是得不到正弦波的,这是由于正反馈时不量是很难控制,帮还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电路。
下图即为运算器组成的文氏电桥RC正弦波振荡电路(图1)。
图1 RC文氏桥振荡器4 电路组成部分为了产生正弦波,必须在放大电路里加入正反馈,因此放大电路和正反馈网络是振荡电路的最主要部分。
但是,这样两部分构成的振荡器一般得不到正弦波,这是由于很难控制正反馈的量。
文氏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文氏桥振荡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6c4f0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9.png)
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艺实训》课程设计报告文氏桥振荡器的焊接与测试的实验报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12班hjgh 3455456指导教师张鹏举教授摘要根据元件包中所提供元件,应用集成运放设计并搭建实现文氏桥振荡电路,调解电路中参数使得电路输出从有到无,从正弦波到失真。
定量的绘出正弦波的波形,记录起振时的电路参数,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并记录出最大不失真输出时的振幅。
关键词文氏桥振荡器;振荡频率;正玄波1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1) 进一步掌握焊接技术。
(2) 掌握文氏桥振荡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掌握文氏桥振荡器的调整方法和自动稳幅系统的作用。
2 引言在所有低频振荡电路中,文氏桥是最简单的一种,其工作状况几乎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少发生背离设计初衷的情况。
即使采用非常普通的标准器件,也能输出非常标准的正弦波,受运算放大器的限制也很小。
尽管如此,对文氏桥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简单,由于设计过于理想化或简单化会导致其性能或结果偏离设计要求。
3工作原理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又称RC串并联网络正弦波振荡电路,它是一种较好的正弦波产生电路,适用于频率小于1MHz,频率范围宽,波形较好的低频振荡信号。
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为了产生正弦波,必须在放大电路里加入正反馈,因此放大电路和正反馈风络是振荡电路的最主要部分。
但是,这样两部分构成的振荡电路通常是得不到正弦波的,这是由于正反馈时不量是很难控制,帮还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电路。
下图即为运算器组成的文氏电桥RC正弦波振荡电路(图1)。
图1 RC文氏桥振荡器4 电路组成部分为了产生正弦波,必须在放大电路里加入正反馈,因此放大电路和正反馈网络是振荡电路的最主要部分。
但是,这样两部分构成的振荡器一般得不到正弦波,这是由于很难控制正反馈的量。
如果正反馈量大,则增幅,输出幅度越来越大,最后由三极管的非线性限幅,这必然产生非线性失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⑴ 由稳压二极管作负载的整流电桥是一个起限 幅作用的电桥。这个整流电桥是如何起到对输 出正弦波的稳定作用? ⑵ 如何调节输出正弦波的幅度及频率?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实验原理
A
文氏电桥选频网络 C
R R4
R4
R1
如 果 电 桥 的 R1=R2=R , C1=C2=C,R4=2R3 C
C1 B D
那么从 A、 C两端输入一个 频率为: f=1/2πRC 的正弦波信 号,则 B、 D两端的输出电压为 零。
R
C2 R2 R3
C
(A)
(B)
(
实验原理
稳定的文氏桥振荡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八 文氏桥振荡器
实验目的
⑴ 掌握文氏桥电路的振荡条件。
⑵ 了解正弦波产生的方法。
⑶ 了解振幅稳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
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振荡过程是一个反馈的过程,振荡通常是由一个微扰 引起的,如果这个微扰经过反馈,强于原输入信号,则振 幅越来越大,直到电源电压限制其振幅为止。 起振的条件有两个: ⑴ 振幅条件: |F|· |A|≥1 ⑵ 相位条件: ΦF+ΦA=2nπ,n=0,1,2 ……
R3 10K
C2 0.01uF
4
实验内容
⑴ 连接电路文氏桥选频网络,测量阻容网络衰减比。Vi为 峰峰值1V的正弦波,用示波器XY模式同时监测输入和输出 信号;改变输入信号频率,当 Ui , Uo 相位差为 0 时,测量 网络的衰减比Vo/Vi,并记录此时Vi的频率。 ⑵ 连接文氏桥振荡器电路,调节10K电位器,使电路起振。 进一步调节 10K 电位器,使输出振幅最大且不失真,记录 Vo的峰峰值及频率f0。并测量此时可调电阻的阻值。
D1 D2 D5 D3 D4 R5 20K
R4 10K +10V R1 10K
如果运算放大器的增益 正好正好等于 3 ,可以输出很 好的正弦波,但是很不稳定, 稍有一些扰动,波形就会失真。
Vo
2 6 3
7
R2 10K
-10V
C1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uF
为要克服这种不稳定的 现象,可以增加一个起限幅作 用的,由稳压二极管作负载的 整流电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