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化突变体文献综述全解

合集下载

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体研究进展

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体研究进展

《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体研究进展》摘要:目前,叶色黄化突变体的研究多见于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相关报道较少,仅在甘蓝型油菜[9-10]、芥菜型油菜[11]、甜瓜[12-13]、甘蓝[14]、番茄[15-17]、辣椒[18]、黄瓜[19-22]、胡萝卜[23]、花椰菜[24]、西瓜[25]、菊花[26]、兰[27-28]、芹菜[29]、烤烟[30]、小白菜[31]等园艺作物中有报道,其中自发突变的概率很低,突变基因很难获得,但是这种自然突变不涉及转基因等生物安全问题,可直接用于常规育种工作,甘蓝型油菜[9]、芥菜型油菜[11]、甜瓜[13]、甘蓝[14]、辣椒[18]、黄瓜[19]、胡萝卜[23]、花椰菜[24]、西瓜[25]、菊花[26]、兰[27]、小白菜[31]、番茄[32]等园艺作物中均已发现自发突变的叶色黄化突变体,目前发现的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多数是由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在甘蓝型油菜[9]、甘蓝[14]、番茄[16]、辣椒[18]、黄瓜[19-21]、胡萝卜[23]、花椰菜[24]、西瓜[25]、芹菜[29]等中均有报道摘要:叶色黄化是叶色突变的一种重要类型突变,是研究植物光合系统、叶绿体结构、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等的重要材料,对育种工作有重要应用价值。

该文综述了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体的来源、突变发生的生理机制、遗传机制、分子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旨在为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园艺作物;叶色黄化突变;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S6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023-04Research Progress on Yellow Leaf Mutant in Horticultural CropsYang Chong1 et al.(1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s,Baoding 071000,China)Abstract:Yellow leaf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leaf mutations and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plant photosynthetic system,the structure of chloroplasts,chlorophyll biosynthetic pathway,it also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n breeding work. We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source,physiological mechanism,genetic,molecular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 of yellow leaf mutant in horticultural crops,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yellow leaf mutant in horticultural crops.Key words:Horticultural crops;Yellow leaf mutant;Research progress植物叶色突变来源广泛,主要来源于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导突变[1]。

青梗菜黄化突变体生理特性及转录组分析

青梗菜黄化突变体生理特性及转录组分析

青梗菜黄化突变体生理特性及转录组分析近年来,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植物叶色突变体不仅是研究叶绿素合成代谢等生理机制的理想材料,还能被当做标记性状应用于杂交种生产。

本文以青梗菜黄化突变体’564Y’和野生型’564’为试验材料,对突变体和野生型的生长势变化,植物学特征和细胞学结构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两者在细胞色素、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上的差异;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黄化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转录组进行了深度测序,探讨可能参与黄化叶片形成的代谢通路和途径。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苗期,黄化突变体’564Y’叶片就表现为黄色,与野生型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

在同时期,’564’的植株展开度、第三片真叶的叶长、叶宽均大于’564Y’。

’564’的干重、鲜重指标均显著高于’564Y’,’564Y’下胚轴长度显著高于野生型’564’。

2.叶片色素含量分析表明,’564Y’的叶绿素a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显著低于’564’,叶绿素b含量虽也低于’564’,但两者相差不显著。

在对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进行光合参数测定和荧光动力学参数测量发现,’564Y’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显著低于’564’,在细胞内部进行电子传递能力变弱,把光能转换成能其他能量的效率也显著降低。

3.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表明,相对于野生型,突变体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排列松散,类囊体发育出现异常,基质和基粒数目减少,堆叠层数减少。

4.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564Y’和’564’叶片转录组进行深度测序,共得到了 2958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78条GO terms,显著富集的Pathway途径有35条。

在差异表达基因中,其中有9个为叶绿素合成途径的基因,Bra031690,Bra012595,Bra005677,Bra022628,Bra026410,Bra032155,Bra039 206,Bra029875,Bra012511,1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Bra038011,推测以上基因可能参与了叶片黄化性状的形成。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蛋白质组及代谢途径变化分析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蛋白质组及代谢途径变化分析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蛋白质组及代谢途径变化分析植物叶色突变体不仅在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和分化发育及遗传控制、鉴定基因功能、核质基因互作等研究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而且可以作为苗期指示性状,用于杂交种纯度的鉴定。

芥菜型油菜主要分布于我国高原地带,具有抗旱、耐热、耐瘠薄、抗裂荚等优点。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是本研究小组从芥菜型油菜品系L638-g中发现和选育的叶片黄化突变体,该突变体属于总叶绿素缺乏型突变体。

本研究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L638-y和其野生型L638-g为试材,优化建立了油菜黄化突变体蛋白质组2-DE分析技术体系;利用差异蛋白组学方法,系统比较分析了黄化突变L638-y与其野生型在三个不同生长阶段叶片蛋白组的变化,鉴定出了差异蛋白,分析了差异蛋白的功能及其涉及的代谢途径网络。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揭示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黄化的分子机制及鉴定黄化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本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优化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油菜黄化突变体叶片蛋白组2-DE分析的技术体系本研究发现以pH4~7的线性IPG胶条进行第一维电泳,11%SDS-PAGE的凝胶浓度进行第二维电泳,上样量为180μg/350μl蛋白,蛋白质样品在2-DE图谱上得到很好的分离。

对三种不同蛋白提取方法,即TCA/丙酮沉淀法、钙离子植酸钠法和改进的PEG分级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的蛋白含大量高丰度RuBisCO,严重影响低丰度蛋白的分离;钙离子植酸钠法能彻底去除RuBisCO,更好的分离低丰度蛋白,但在提取过程中有些种类的蛋白质被丢失;而改进的PEG 分级沉淀法将高丰度RuBisCO集中在F3组分中,其它组分中很少或无RuBisCO,极大降低了RuBisCO对低丰度蛋白分离的影响,而且很少有蛋白丢失。

用改进的PEG分级沉淀法提取的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总蛋白质的2-DE图谱可清晰识别的蛋白质点数目为1235±6个,比TCA/丙酮沉淀法多识别出330个蛋白质点;用该方法提取蛋白质时,在突变体L638-y与其野生型叶片总蛋白质的2-DE图谱上可识别出差异蛋白质点数目为190个;比用TCA/丙酮法提取蛋白时多鉴别出了100个差异蛋白质点。

文献译文---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文献译文---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文献译文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基因定位Peng Du1, Ying-Hua Ling1, Xian-Chun Sang1, Fang-Ming Zhao1, Rong Xie2, Zheng-Lin Yang1 and Guang-Hua He1*1Rice Research Institute, Key Lab of Biotechnology and Crop Quality Improvementof the Agricultural Ministry,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P. R. China2Rice and Sorghum Institut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uzhou, Sichuan 646000, P. R. ChinaReceived October 16, 2008; accepted February 27, 2009摘要:在对籼稻恢复系缙恢10(Jinhui10)进行EMS诱导所获得的突变群体中,鉴定得到了一个的黄绿叶突变体。

生长阶段表现出完全的黄绿叶片形态,低叶绿素含量表达和农艺性状欠佳。

正常的植株和突变体杂交得到F1代群体,其表现出正常的绿色叶片;在F2群体中,正常叶色和黄绿叶分离比为3:1。

证明该突变性状由一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时命名为ygl3。

ygl3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M4468和RM368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4cM和1.8cM。

这个结果将应用到遗传信息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中。

关键字:水稻,黄绿叶突变体,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前言作物生物量和经济产量主要是依靠叶片的光合作用的同化作用,比如水稻中大约有90%的干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

叶绿素是捕获光能的主要色素,而黄化和白化突变通常会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小麦黄化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

小麦黄化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

小麦黄化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曹莉;王辉;孙道杰;闵东红;李学军;冯毅【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06(26)11【摘要】利用透射电镜对小麦自然黄化突变体及其突变亲本(西农1718)叶片细胞叶绿体的数目、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3种不同黄化程度突变体的叶绿体分布、数目、形状及大小与突变亲本无明显差异;(2)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为野生型58%的黄绿植株与其突变亲本叶绿体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基质类囊体与基粒类囊体高度分化,基粒数目以及基粒片层数目较多;(3)突变体金黄和绿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17%、24%,其叶绿体超微结构与突变亲本明显不同,突变体的叶绿体发育存在明显缺陷,其中突变体金黄植株的叶绿体内无基粒、基质片层清晰可见,有淀粉粒,嗜锇颗粒较多,而突变体绿黄植株的叶绿体内有基粒,但明显少于突变亲本,且基粒片层较少,基质类囊体较发达.结果表明该黄化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改变,是由于叶绿素含量降低造成,推测,该黄化突变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的.【总页数】4页(P2227-2230)【作者】曹莉;王辉;孙道杰;闵东红;李学军;冯毅【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48;S512.1【相关文献】1.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机理的研究Ⅰ返白阶段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J], 苏小静;汪沛洪2.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阶段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J], 杨莉;郭蔼光;关旭3.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参数及光合特性 [J], 肖华贵;杨焕文;饶勇;杨斌;朱英;张文龙4.幼叶黄化油菜(Brassica napus L.)突变体Cr3529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J], 赵云;王茂林;李江;张义正5.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J], 于力;郭世荣;朱为民;阎君;黑银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个水稻黄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

一个水稻黄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

一个水稻黄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水稻黄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二、选题背景水稻(Oryza sativa)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黄化矮秆(Hd)是水稻的一种突变类型,表现为叶片变黄,植株矮小,可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

目前,水稻黄化矮秆的遗传机制尚未完全解析,因此研究水稻黄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对于深入了解水稻的生长发育机制,开展水稻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1. 通过人工突变诱导,获得黄化矮秆突变体;2. 对黄化矮秆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包括植株形态、生长发育、叶片形态等方面的检测;3. 利用遗传分析方法,对黄化矮秆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包括遗传比较、遗传连锁分析、基因互作分析等;4. 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关键基因进行克隆和鉴定;5. 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和表达模式分析;6. 利用遗传定位方法,对关键基因进行基因定位。

四、研究方法1. 水稻人工诱变;2. 水稻生长发育的形态性状观察和评价;3. 遗传分析方法,包括遗传连锁分析、基因互作分析等;4. 克隆和鉴定关键基因;5. 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和表达模式分析;6. 遗传定位方法,包括构建遗传连锁图、PCR分型、基因探针筛选等。

五、研究意义1. 深入了解水稻黄化矮秆突变体的遗传机制和生长发育机理;2. 探究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遗传基础;3. 进一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推进水稻遗传育种。

六、参考文献1. Liu W, Xie Y, Ma J, Luo X, Nie P, Zuo J. (2017). 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 5-like proteins invol vetd in 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 in rice. Scientific Reports, 7: 42698.2. Wei X, Xu J, Guo H, Jiang L, Chen S, Yu C, Tian J, Lu W, Zhang X, Fang J, Liu J, Wang W. (2017). Salusinβ mediates high glucose-induced endothelial injury via disrup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 and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Cell & Bioscience, 7: 7.。

番茄叶色黄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1]

番茄叶色黄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1]

中国蔬菜 2010(14):31-35CHINA VEGETABLES番茄叶色黄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郭 明 张 贺 李景富*(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 要:在番茄普通栽培品种中蔬4号06884中发现能稳定遗传的叶色黄化突变体06883,该突变体新出叶最初为绿色,四叶一心时第一片真叶开始转黄,果实转色慢,硬度大耐贮藏。

通过该突变体和栽培品种中蔬4号的正反交试验的遗传分析证明,该突变材料的叶片黄化性状由1对隐性主效核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以用来作为指示性状鉴定杂种纯度。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该突变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经连锁分析表明,该基因与LEaat006、LEtat002和Tom196-197连锁,与它们的连锁距离分别为8.9、16.3和18.7 cM。

关键词:番茄;叶色黄化突变;SSR;基因定位中图分类号:S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46(2010)14-0031-05 Genetic Analysis and SSR Molecule Marker on Tomato Yellow Leaf MutantGUO Ming, ZHANG He, LI Jing-fu*(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A natural yellow leaf mutant named 06883, found in tomato(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variety‘Zhongshu No.4’, can be inherited stably. Originally the leaves were green, but the first true leaf color turned into yellow during the period of four leave and one shoot. The fruits turned to red slowly, and became hard which is good for storage. The mutant was reciprocally crossed with tomato variety ‘Zhongshu No.4’, and the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utant is nucleolus inheritance and controlled by one recessive gene. It can be used as a phonotypical marker to identify purity of F1 hybrids. We roughly mapped the mutant gene using SSR molecular markers. Three SSR markers LEaat006, LEtat002 and Tom196-197 were linked to the mutant gene. They were 8.9 cM, 16.3 cM and 18.7 cM apart from the mutant gene, respectively.Key words:Tomato; Yellow leaf mutant;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marker; Molecular mapping叶色突变是自然界比较常见的一种突变,由于突变基因往往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降解,改变叶绿素含量,所以叶色突变体也称为叶绿素突变体(何冰 等,2006)。

水稻新型黄化转绿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育种利用

水稻新型黄化转绿叶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育种利用
1 T r o p i c a l C r o p s G e n e t i c R e s o u r c e s 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T r o p i c a l A g r i c u l t u r l a S c i e n c e s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e n e t i c a n ly a s i s a n d b r e e d i n g u t i l i z a t i o n ,t h e ma i n a g r o n o mi c t r a i t s o f mu t a n t a n d i t s wi l d t y p e wa s c o mp a r i z e d ,c l a s s i c a l 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wa s p e r f o r me d b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g e n e t i c p o p u l a t i o n s f r o m c r o s s e s b e t we e n mu t a n t wi t h n o r ma l g r e e n r i c e ma t e ia r l s .A n e w r i c e C MS l i n e wi t h l e a f c o l o r ma r k e r wa s d e v e l o p e d b y b a c k c r o s s b r e e d i n g .T h e mu t a n t mu t a n t w a s a s p o n t a n e o u s mu t a n t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a h y b id r r i c e

一个新的黄瓜叶色黄化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分析

一个新的黄瓜叶色黄化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分析

一个新的黄瓜叶色黄化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分析李万青;高波;杨俊;陈鹏;李玉红【摘要】叶色黄化突变体是开展光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以叶色黄化突变体(C528)及其野生型(CCMC)为材料,对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初步调查突变体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突变株C528从子叶期开始表现出叶片黄化,叶片的黄化性状不随发育而转变,其株高、茎粗等显著小于野生型;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净光合效率(Pn)显著低于野生型;通过对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SOD、POD和CAT活性及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均高于野生型.此研究结果可为阐明黄瓜叶色黄化突变机理及图位克隆突变基因提供基础资料.【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24)007【总页数】6页(P98-103)【关键词】黄瓜;叶色黄化突变体;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作者】李万青;高波;杨俊;陈鹏;李玉红【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2.2植物叶色变异是一种常见的突变性状,而叶色突变基因常常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与降解,从而改变叶绿素质量分数,所以植物叶色突变体有时也称为叶绿素突变体。

在育种工作中,叶绿素突变体可作为标记性状,在苗期剔除影响种子纯度的植株,不但能简化良种繁育过程也能够提高种子纯度;利用叶色突变体可选育优良的种质资源[1]。

在基础研究中,叶色突变体是开展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光形态建成、叶绿体结构功能与遗传发育调控机理等研究的理想材料[2-5],利用突变体对分析鉴定基因功能,了解基因间互作、基因表达调控等机制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研究进展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研究进展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研究进展李素贞;杨文竹;陈茹梅【摘要】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合成决定植物的光合效率,并且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较多的基因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从而使叶片表现出各种叶色变化或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叶色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发掘和鉴定叶色突变基因,开展与叶绿素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材料,同时还可作为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中进行利用.【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8(034)011【总页数】7页(P15-21)【关键词】水稻;黄绿叶突变体;叶绿体;植物色素;农艺性状【作者】李素贞;杨文竹;陈茹梅【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植物叶绿素合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叶绿素的合成从谷氨酰-tRNA开始,共经过16个步骤,由20多个基因编码的16种酶完成[1]。

该途径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改变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含量与比例,引起叶片颜色的变化。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类型非常丰富。

目前,在水稻中已经发现白化、黄叶、淡绿、常绿、深绿、条纹和斑马纹等叶色突变体160多种,已开展研究的有134个基因。

它们分布在相应的染色体上,其中124个基因有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已有35个基因被克隆[2]。

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叶绿体的分化与发育、叶绿素的合成与分解等。

在基础研究中,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3-4]、激素生理以及抗病机制[5- 6]等一系列生理代谢过程的理想材料;在育种工作中,叶色可作为标记性状,用于良种繁育和杂交育种[7-8];某些叶色突变体具有特殊的优良性状,可作为良好的种质资源[9]。

芹菜黄色突变体的遗传及生长表现研究

芹菜黄色突变体的遗传及生长表现研究

长度 、 质 量 、 质 量 显 著 低 于 正 常 绿 色 自交 系 , 柄 宽 度 、 物 质 含 量 、 溶 性 固形 物 含 量 无 显 著 差 异 ; 化 突 变 体 鲜 干 叶 干 可 黄 C 18 的粗 纤 维 含 量 是 正 常 C 1 8 E 8H E 8 L的 12 . 3倍 。黄 色 性 状 遗 传 稳 定 可 作 为苗 期 标 记 性 状 在 芹 菜 杂 种 种 子 的生 产 和
自交 系 C 1 8 ( E E , C 1 8 为 近 等 基 因 系 ) E 8L YLYL 与 E8H 的株 高 、 开 度 、 柄 长 度 、 柄 宽 度 、 质 量 、 质 量 , 及 叶 绿 展 叶 叶 鲜 干 以 素 、 溶 性 固形 物 和粗 纤 维 含 量 , 果 表 明 , 黄 化 突 变 体 叶 片 中 叶 绿 素 含 量 仅 为 正 常 株 的 5 . 4 ; 化 突 变 体 可 结 该 56% 黄 C 18 E 8 H在 整 个 生 长 过 程 中 叶片 数 量 多 于 正 常 绿 色 自交 系 C 1 8 , 均 为 C 1 8 E 8L 平 E 8 L的 1 1 . 8倍 , 株 高 、 开 度 、 柄 但 展 叶
( 国农 业 大 学 农 学 与生 物 技 术 学 院 , 京 10 9 ) 中 北 0 13
摘 要 : 了研 究 芹 菜 黄 化 突 变 的 遗 传 规 律 及 黄 化 突 变 体 与 正 常 个 体 的生 长 表 现 差 异 , 黄 化 突 变 自交 系 C 1 8 为 对 E 8H
与正常绿色 自交 系 C 15 E 5 杂交 的 F 分离群体进行 了性 状观察 分析 , 经卡平方 ( 2分析证 明黄 化突变 与正常 绿色 的 x)
纯 度 鉴定 中 应 用 。

一个水稻温敏黄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一个水稻温敏黄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一个水稻温敏黄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张天雨;周春雷;刘喜;孙爱伶;曹鹏辉;Thanhliem NGUYEN;田云录;翟虎渠;江玲【摘要】对水稻叶色进行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可为图位克隆该类基因和研究水稻光合系统功能奠定基础.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的方法,从籼稻品种"南京11"(简称NJ11)中获得温敏黄化突变体dy1;与野生型相比,dy1在自然环境下,从苗期至成熟期始终表现叶片黄化,透射电镜显示dy1类囊体结构异常;同时株高、分蘖数、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也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实验室光照培养箱条件下,dy1苗期在20℃下表现白化,在25℃表现黄化,在30℃下为浅绿的表型;遗传分析表明水稻温敏黄化突变体dy1的表型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将突变体与粳稻广亲和品"02428"杂交,构建F2群体,从中选出隐性极端个体,通过基因定位,将控制黄化的基因限定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标记Y-4和Y-35之间的115 kb的区间内,含有16个开放阅读框(ORF),测序发现,dy1中编码尿嘧啶核苷酸激酶的基因LOC_Os01g73450的第4个内含子与第5个外显子交界处存在单碱基替换,拟作为候选基因;且叶绿体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猜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叶绿素合成途径.%Phenotypic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rice leaf color could lay a foundation for map-based cloning of related genes and the function research of rice photosynthetic system. Leaf yellow mutant dy1 was obtained from rice cultivar "Nanjing 11"(abbreviated as NJ11) mutated by ethyl methanesulfonate (EMS). The mutant dy1 showed leaf yellowing at seedling stage and maturity stage in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an abnormal structure of thylakoids under TEM,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tiller number, seed setting rate and so on. The mutant dy1 showed albinism in 20℃, etiolation in 25℃ and virescence in 30℃. The riceleaf yellow mutant dy1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F2 population was constructed by crossing the mutant with "02428", and the mutant phenotypes of extreme individuals were selected to map gene dy1. The gene was located in the 115 kb region of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 and contained 16 ORFs. 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atLOC_Os01g73450 controlling a uracil nucleotide kinase, with a single base substitution in the junction of the fourth intron and the fifth exon in dy1, might be a candidate gene. And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chloroplast synthesi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dicating dy1 may involve in the chloroplast synthesis【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7(043)010【总页数】8页(P1426-1433)【关键词】水稻;温度敏感型;遗传分析;叶色;基因定位【作者】张天雨;周春雷;刘喜;孙爱伶;曹鹏辉;Thanhliem NGUYEN;田云录;翟虎渠;江玲【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5【正文语种】中文水稻叶色突变多发生在苗期, 包含白化、黄化、浅绿、绿白、白翠、黄绿、绿黄、条纹8种表现类型[1-2]。

黄化苗文献综述

黄化苗文献综述

黄化苗文献综述黄化苗是一种以黄色为主色调的观赏植物,含有多种色素,赋予了它鲜艳的颜色。

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环境中有过量的干扰素、病毒、病菌等,会导致水稻出现黄化症状。

黄化苗的黄化症状是由于叶绿素含量下降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导致氯黄色素积聚在叶片内部形成。

选取7-10天生长的黄化苗,浸泡在细菌素和酶解液混合液中,然后放到振动培养箱中,进行振动培养,使其细胞质体充分释放。

过滤细胞悬液,去除细胞膜,细胞核等杂质。

再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分离出不同的组分。

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选择黄化苗作为优质材料的原因在于,黄化苗相比于正常的苗期生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和干扰,使得其细胞质中含有更多的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这种差异性质可以为原生质体的制备提供优质的材料。

黄化苗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包括芸香黄素、异酮路芪素、芍药苷等。

这些成分不仅可以增加黄化苗的色彩饱和度和留存时间,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抗炎作用。

此外,它还含有叶黄素,这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叶黄素可以保护植物组织,吸收紫外线,从而防止紫外线对植物组织的损伤。

黄化苗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和营养价值的植物,其独特的黄色色调和丰富的色素成分可以作为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优质材料。

同时,对于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来说,黄化苗是一种优质的制备材料,可以通过对其色素和营养物质的提取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生理特性和生态价值。

黄化苗在育种领域有多个应用:1.提高作物抗病性:黄化苗的基因型和抗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可以通过黄化苗的筛选和培育,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如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瓜、甜瓜、烟草等作物。

2.辅助作物育种:黄化苗的出现与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关。

这种变化使得黄化苗的叶片呈现黄色,与正常植株的绿色叶片形成鲜明对比。

这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了直观的筛选条件,可以快速地发现并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黄化苗,如抗病性强、产量高等。

3.提取和生产天然色素:黄化植物中所含的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鲜期。

水稻转绿型新叶黄化突变体ygr的表型特征与光合特性研究

水稻转绿型新叶黄化突变体ygr的表型特征与光合特性研究

表型特征 和光合 特性 ,为突变体 ygr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和促进其在水稻育种 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表型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中图分 类号 ¥51 1.O1
文献标识 码 A
Characteristics 0f Phenotype and Photosynthesis in a Rice Yellow—green
doi 10.39696.issn.1000—2561.2018.02.009
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水稻育种家们共 同努力的 主要 目标 之 一【】1。先后 成 功 研 发 出的三 系法 和 两 系 法杂交水稻是中国水稻产量中的重大突破 ,使 中国 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稻米 总产值第一的国家[21。然而 两系 法杂 交水 稻 的光 温敏 不育 系 在育 性敏 感期 容易 受光 温条 件 的影 响 ,导致 育性 的波动 ,同时也 发现 一 些 优 良的三 系杂交水 稻细胞 质雄 性 不育 系 出现 了
热带 作 物学 报 2018,39(2):267—273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水稻转绿型 新叶黄化 突变体 ygr的表型特征 与 光合特 性研 究
林 秋 云 ,沈建 凯 ,谢 振 宇 ,源自 治 洲 ,尹 明 ,袁 佳 z
1中国热带农业科 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儋 州 571737 2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海南儋 州 571737
Abstract In this study,the dynamic changes of leaf color phenotype of a rice leaf mutant yellow—green revertible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肖华贵;杨焕文;饶勇;杨斌;朱英【摘要】调查油菜自发黄化突变体(NY)、野生型(NG)及其正反交后代材料(F1和rF1)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农艺性状,分析五叶期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突变体叶绿素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均大幅减少,其中叶绿素 b 减幅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胞间 CO2浓度升高,但气孔导度与野生型相当,表明光合速率不受气孔限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暗呼吸速率与野生型等相当,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处量子效率显著降低;CO2补偿点、光呼吸速率和羧化效率均显著降低, CO2饱和点则显著升高;突变体的荧光参数,包括Fo、Fm、Fv/Fm、Fv'/Fm'、ΦPSII、qp、NPQ和ETR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 PSII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低,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突变体的黄化持续时间较长,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较大,单株籽粒产量只有野生型的57.09%,但与正常材料组配F1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We investigated 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s,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agronomic traits at five-leaf stage of the chlorophyll-reduced mutant (NY), wild-type (NG), F1, and rF1 of their combinations (reciprocal cro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total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s in the muta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other materials, especially for chlorophyll b.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of the muta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wild-type and their F1 and rF1. Relatively high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and an equivalent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in themutant indicated that stomatal factor was not the limiting factor of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mutant had higher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CP) and light saturation point (LSP), and its dark respiration rate (Rd) was equal to that of wild-type, whereas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QY) and quantum yield at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Φc) in the muta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2 compensation point (CCP), rate of photorespiration (Rp) and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E) of the mutant N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wild-type NG and their combinations of NY×NG and NG×NY, but the mutant had higher CO2 saturation point (CSP). The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the mutant, includ-ing Fo, Fm, Fv/Fm,Fv'/Fm',ΦPSI , qp, NPQ, and ETR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Lower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low leaf photosynthetic rate which directly leads to the lower light-harvesting capacity and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of the PSII reaction center. Moreover, lasting etiolation of leaves in the mutant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gronomic traits were restored to normal level in F1 of the cross between the mutant and the normal parent.【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10页(P520-529)【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作者】肖华贵;杨焕文;饶勇;杨斌;朱英【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正文语种】中文将突变体应用于植物杂种优势, 是植物遗传育种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黄化突变体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黄化突变体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科研热词 黄化突变体 拟南芥 黄化苗 黄化大麦 高粱 隐花色素 野生型 蓝光 突变体 神经酰胺酶 神经酰胺 油菜 基因表达 基因功能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 去黄化 光合特性 伸长生长 下胚轴 rnai rfc3 por lhpp h2o2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转基因拟南芥 渗透胁迫 异位表达 ahnced1基因 aba敏感性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1年 科研热词 水稻 黄叶 精细定位 类病变突变体 早衰突变体es-t 基因定位 功能 分子标记 光敏色素基因 光形态建成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2014年 科研热词 叶绿体发育 tftshi4 rna干扰 a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黄化突变体 水稻 文心兰 基因定位 叶色突变体 叶绿素合成特性 叶绿素 叶绿体超微结构 前体物质 光转化效率 光合色素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issr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表型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计 突变体 稻瘟病菌 甘蓝型油菜 拉曼光谱 叶绿素含量 原核表达 t-dna插入突变 race-pcr dw-acp-pcr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个水稻苗期黄化叶突变体基因的定位

一个水稻苗期黄化叶突变体基因的定位

一个水稻苗期黄化叶突变体基因的定位项显波;吴晶;丁沃娜;朱世华【摘要】Leaf color mutants are useful resource for rice geno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cultivars with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In this research, a rice yellow leaf mutant is isolated from an EMS (ethyl methane sulfonate)-generated rice mutant library of Kasalath background, and Oryza sativa yellow leaf 1(Osyl1) is thus obtained. The Osyl1 shows a yellow leaf phenotype before the second leaf stage and later leaves gradually turn back to green similar to the wild type. Genet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phenotype of Osyl1 i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nuclear gene. By map-based cloning, the OsYL1 is mapped to a 483 kb region between the markers S5362 and S5845 on chromosome 3. No report on yellow leaf related gene has been found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ing OsYL1.%通过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诱变的籼稻Kasalath突变体库,得到一个黄化叶突变体Osyl1(Oryza sativa yellow leaf 1),在二叶期前该突变体叶色黄化,后期突变体叶色逐渐恢复到野生型水平。

洋葱黄色条纹突变体的特征特性

洋葱黄色条纹突变体的特征特性

洋葱黄色条纹突变体的特征特性作者:杨海峰惠林冲潘美红陈微何林玉王江英缪美华陈振泰来源:《江苏农业学报》2019年第01期摘要:对母系遗传洋葱叶片黄色条纹突变体材料进行田间表型特征观察,叶绿素含量测定和显微结构观察,并利用jnurf13分子标记鉴定保持株。

结果表明,洋葱突变体为亮绿黄色条纹。

黄皮、白皮和紫皮洋葱中均发现黄色条纹突变株,黄化程度越高植株长势越弱;整个生育期黄色条纹一直存在于管状叶、花薹、花苞、伞状花序中花梗、花瓣、雌蕊、雄蕊等部位,直至植株枯萎也不返绿。

单株自交或开放式自然授粉F1中出现全黄株、黄绿条纹株和绿株3种类型,无固定分离比,全黄株苗期死亡。

洋葱黄色条纹突变体黄色组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 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低于绿色组织: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黄色和绿色组织的形态结构无差异,但绿色组织的叶绿体总数高于黄色组织;通过超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黄色条纹突变体绿色组织中叶绿体结构与正常株无差异,而黄色组织中类囊体、基粒等结构降解,嗜饿颗粒数量多且集中,影响光合作用。

另外,利用jnurf13分子标记从12株可育突变体中筛选出5株保持株,可作为形态学标记用于洋葱细胞质雄性杂交制种。

关键词:洋葱:黄色条纹:突变体中图分类号:s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440(2019)01-0157-09条纹叶片是高等植物常见的叶色突变之一,主要有白、黄2种颜色条纹,可通过自然突变、物理辐射、化学诱变和组织培养等途径产生。

目前,在水稻、小麦、玉米、文心兰(Oncidiumspp.)、绿槽龟甲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等植物中发现条纹突变。

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条纹突变的遗传规律存在差异,例如水稻、大麦、狼尾草突变是核基因突变,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l35)是一个由核质基因共同作用的突变材料,玉米(NCS6)和狼尾草(vi/vi)均是母系遗传突变类型。

条纹突变体后代出现全黄(白)色、绿色和黄(白)绿色条纹3种颜色叶片类型。

一个新的小麦黄化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一个新的小麦黄化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一个新的小麦黄化突变体的遗传研究曹莉;王辉;孙道杰;冯毅;李学军;闵东红【期刊名称】《遗传》【年(卷),期】2008(30)12【摘要】通过对冬小麦"西农1718"自然黄化突变体多年连续自交、与突变亲本回交以及与其他基因型进行正反交,研究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观察统计发现,突变体中金黄株发育至抽穗-开花期前后死亡,黄-绿株自交后代表现为1金黄株:2黄.绿株:1绿株,绿株自交后代不再分离;黄-绿株与突变亲本回交及与其他基因型正反交,后代均表现为1黄-绿株:1绿株.遗传分析表明,该小麦黄化突变体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其中,金黄株是纯合体(aulau),表现为致死,黄.绿株为杂合体(Aulau),绿株为纯合体(Au/Au).【总页数】5页(P1603-1607)【作者】曹莉;王辉;孙道杰;冯毅;李学军;闵东红【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相关文献】1.一个新的水稻黄化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J], 王聪田;王国槐;青先国;郭清泉;宋克堡;李必湖;曾存玉2.一个新的黄瓜叶色黄化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分析 [J], 李万青;高波;杨俊;陈鹏;李玉红3.甘蓝型油菜幼苗黄化突变体的诱变及其遗传研究 [J], 潘涛4.一个新的玉米黄化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J], 徐冬平;汪瀚宇;张采波;荣廷昭;曹墨菊5.一个新的大豆细胞质黄化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J], 于海莉;孙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植物叶色的表现受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综合影响, 正常情况下,由于叶绿素在植物色素总量中占优势而表现为绿色.叶色突变体是植物中突变率较高且易于鉴定的突变性状,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与降解,导致植株的叶片颜色较正常的绿色发生变化.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都发现了叶色突变体.(陈艳丽)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关于叶绿素突变体的报道,但叶色变异通常伴随着植株矮小,并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减产,甚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叶色突变体常被认为是无意义的突变.直到1949年,Granick对失绿的小球藻突变体的研究并通过此突变解释了叶绿素合成过程[1],人们才认识到叶色突变体对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且最近几年,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已经被用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叶色突变体的来源除自然突变可产生叶色突变体外,利用人工诱变,插入突变和基因沉默等均可得到叶色突变,其中人工诱变和插入突变的突变频率较高。

自然突变就是在自然条件不经过人工处理情况下发生的突变,比如自然辐射,环境污染等。

但是自然突变的频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郭龙彪,2006),因此可供直接利用的突变很少。

我国著名水稻良种矮脚南特就是在高杆品种南特号稻田里发现的自然突变,水稻的叶色突变体chl1和chl9(zhang et al .2006),棉花中的芽黄突变体(蒋博2012),荠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都是自发突变体。

人工诱变人工诱变导致植物基因产生突变,是选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根据产生诱变的来源,人工诱变分为物理、化学诱变及基因工程引起的突变,物理和化学诱变是主要的诱变方法。

诱发植物发生突变的因素有诱变剂,物理诱变是通过各种射线(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p射线、中子等)来处理植物某个器官(如种子、子房、愈伤组织等),诱发植物发生基因突变。

种子是最常用的处理材料,其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极度干燥、低温、高温、真空等条件下进行处理,并且操作方便,便于运输和储藏。

1934年日本首次利用X射线处理水稻种子,成功得到水稻早熟突变体(阳惠琴,1995)我国于1987年开始航天搭载育种利用空间环境(微重力、高真空、微磁场等)进行诱变,通过地面选育得到有益变异创造出新种质、培育出新品种,已经成功在水稻种选出紫色、红色、茶色等叶色突变体(萨如拉,2009)。

化学诱变是通过烷化剂、叠氮化钠、碱基类似物等对植物进行诱变,其中烷化剂是诱变效率最高和最常用的化学诱变剂。

常用的烷化剂又包括甲基黄酸乙酯(EMS)、磺酸二乙酯、乙烯亚铵和亚硝基乙基脲。

EMS诱变得到的突变体大多数为点突变,诱变机理:EMS带有1个或多个活性烷基,该基团能够转移到其他电子密度高的分子上去,使碱基许多位置上增加了烷基,可以改变氢键的能力,从而DNA在复制时导致碱基配对错误而引起突变。

EMS将鸟嘌呤的O6位置烷基化,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烷基化的鸟嘌呤与正常的胸腺嘧啶配对,使得碱基发生替换(赵用亮,1996)。

EMS诱发的另外一个鸟嘌呤位点是N7位点,该位点是最易起反应的位点几乎可以与所有烷化剂起烷化作用,鸟嘌呤N7位点烷基化后,使核苷键发生水解导致断裂,鸟嘌呤从DNA链上脱落,造成DNA链碱基缺缺失,在复制的时候游离的碱基可能发生错配,以致发生碱基颠换即G:C—A:T,G:C—C:G,G:C—T:A;另外烷基化的鸟嘌呤易离子化,使稳定的酮式变为不稳定的烯醇式,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从而发生G:C—A:T转换。

除此之外,EMS还可能使两个鸟嘌呤N7位点形成共价键,使得DNA双链交联而造成变异甚至死亡。

这些DNA结构上的变化都可能促使不表达的基因或区段被激活,而表现出被掩盖的性状。

另外胸腺嘧啶O4位点也易发生烷基化,其次是鸟嘌呤N3,腺嘌呤N2,腺嘌呤N7和胞嘧啶N3位点,此四个位点发生烷基化后引起碱基置换突变只占烷化作用突变的10%。

1.1.2叶色突变体的分类由于叶色突变体通常在苗期出现叶色变异,因此,其分类常常根据苗期的叶色表型进行。

目前分类方法较多,如Gustaftsson把叶色突变体分为五种类型:白化、黃化、浅绿、条纹、斑点。

而Awan等将其分成八种类型:白化,黄化,浅绿,白翠,绿白,黄绿,绿黄和条纹。

二者的分类中,白化、黄化、浅绿类型相同,Awan将条纹和斑点两种类型按表型的差异又分成了不同的类型[16]。

walles将叶色突变体分成3类:1、单色突变,指叶片仅表现出浅绿、黄、白三种颜色中的一种;2、杂色突变,指叶片存在多种颜色,如白黄、白绿、斑等;3、阶段性失绿,指在植株发育的某个阶段,叶色发生突变,然后再恢复到正常颜色。

然而,简单地以苗期表型为依据来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植物的表型性状与基因型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表型性状可能受多个基因同时突变的共同影响,即使是同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损伤的程度不同基因功能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表型性状。

比如,au和yg一2是番茄的黄叶突变体,其表现型非常相似,而研究表明an突变体的黄叶性状是由编码血红素加氧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yg一2突变体中编码光敏色素生成团合酶基因发生了突变[17]。

另外,还有一些叶色突变性状在苗期时无法识别,如常绿(staygreen)突变体是常见的苗期后才表达的叶色变异[18],此突变性状也存在于拟南芥、菊花等很多物种中,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生育末期叶片保持绿色甚至出现完全不黄化现象。

植物表型的表达不仅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对叶色突变体进行分类时,应根据不同的表型性状选择并结合多种分类方法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

1.1.3叶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叶色突变体的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种类不同其遗传规律差别也较大。

叶色变异性状可能受细胞核遗传,也可能受细胞质遗传;可能由单基因控制,也可能由多基因控制;可能是质量性状,也可能是数量性状。

为了确定叶色突变的遗传方式,在构建F1群体时必须进行正反杂交,并且需要进行测交试验。

如果是细胞质遗传,正反杂交的子代叶色表型不同,总是和母本保持一致且不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是细胞核遗传,正反交的子代叶色相同,在F2和BC1群体中发生叶色分离,并具有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例,根据分离比便可知叶色变异是受单基因控制还是多对基因控制。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基因定位3.1细胞核遗传对多种突变体的研究表明,叶色突变多是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13、19、20、21]。

胡远辉等对甘蓝型油菜叶色突变体Cr3529进行了研究,认为此突变性状受细胞核内1对隐性基因控制[22]。

刘海衡等对芥菜型(召rassicajuneea五.)油菜黄化突变体五“s少进行了研究,该黄化性状受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23]。

何瑞锋等(2000)研究“斑马叶”叶色突变体,发现由于核基因改变其叶片间断失绿[24]。

吴殿星等对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进行研究,表明W25不育系的的叶色表型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

[25]3.2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叶色突变体与细胞核遗传的相比,数量比较少,且后代性状遗传以母性遗传方式进行。

细胞质控制的叶色突变体最早在大豆中出现,刘友杰利用激光诱变处理早稻品种,获得了褪绿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褪绿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突变引起的[26]。

此外,受细胞质遗传的叶色突变体仅在拟南芥[27]、小麦[28](王保莉等,1996)、烟草[15、29](Mondeetal.,2000;Baraketal.,2001)等植物中有报道。

1.1.3.3外部环境对叶色突变体的影响外部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对叶色突变体都有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

陈佳颖等(2010)利用60c。

丫射线辐照处理粳稻品种嘉花1号的种子,得到了1个低温敏感叶色突变体InrZI,在较低温度(<25.0℃)条件下,该突变体幼苗叶色呈黄色;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叶色由黄色转化为绿色,出现转化现象的临界温度约为27,5℃。

[30]1.1.4叶色突变体的分子机制叶绿素合成机制的稳定受突变基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任何妨碍叶绿素素代谢稳定性的因素都会引起叶色变异,其分子机制非常复杂。

1.1.4.1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突变叶绿素合成分为厌氧条件和有氧条件下的反应。

的生物合成以谷氨酸与a一酮戊二酸为原料,然后合成厌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叶绿素ALA。

2分子ALA成1分子胆色素原,其具有毗咯环。

4分子胆色素原经脱氨基缩合形成脱水缩合形成1分子尿琳原11,尿叶琳原111的4个乙酸侧链脱梭形成具有4个甲基的粪叶琳原m。

在有氧条件下,粪叶琳原m再脱梭、脱氢、氧化形成原叶琳双,原叶琳IX 是形成叶绿素和亚铁血红素的分水岭。

如果与铁结合,就生成亚铁血红素;与镁结合,则形成Mg-原叶琳仄。

Mg一原叶琳IX的一个梭基被甲基酷化,在原叶琳IX 上形成第五个环,接着B环上的一CH=CHZ侧链还原为一CHZ一CH3,即形成原叶绿酸酷。

原叶绿酸酷经光还原变为叶绿酸酷a,然后与叶醇结合形成叶绿素a,叶绿素b是由叶绿素a转化而成的。

叶绿素合成的过程涉及多个酶的参与。

DVR 基因最先被鉴别后,参与高等植物叶绿素合成的所有基因逐一被鉴定,拟南芥中从谷氨酞一tRNA到叶绿素b的合成过程中,共有编码15种叶绿素合成酶的27个基因参与困[31]agatactal.,2005)。

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任何一种酶的合成发生突变均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程,进而改变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含量,引起植株叶色变异。

1.1.4.2血红素代谢途径中的基因突变叶绿素合成速率受细胞内血红素含量影响。

当血红素的消耗大于合成时,血红素减少就会促进ALA的合成,ALA含量增加促使叶绿素的合成。

当血红素的合成大于消耗时,其浓度升高从而抑制ALA的形成,ALA含量减少便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血红素经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形成光敏色素生色团,若此途径任何反应受阻,细胞内血红素含量上升,血红素的积累反馈抑制叶绿素合成,突变体由于缺乏叶绿素使得叶色产生变异[17]。

叶绿素合成过程中血红素反馈抑制是关键的调控步骤。

最直接的证据是,在番茄aurea和yenow一green一2突变体中,编码血红素氧化酶(hemeoxygenase)和光敏色素生色团合酶的(PFBs”thase)基因突变,使细胞内积累过量的血红素,其反馈抑制叶绿素前体氨基酮戊酸的合成,致使突变体表现为叶色黄化[17]。

1.1.4.3编码其他叶绿体蛋白的基因突变叶绿体的结构基础是蛋白质,约占口卜绿体干重的30一40%。

它亦是叶绿体功能的基础,几乎参与叶绿体全部的生命活动,如酶代谢过程中的催化剂、负责翻译的核糖体等,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

电子传递链是由蛋白质与细胞色素、质体蓝素等相结合而构成的,对叶色起关键作用的光合色素同样需要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体而存在,同时叶绿体内膜系统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32,33](Kalmangara,1988;Yaronskaya,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