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公卫毒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2章_毒理学基本概念.
例如,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肝硬化、肿瘤等就是不可逆 的,神经系统的损伤多是不可逆的。
15
个体差异分:
过敏性反应: 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是机体对 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如花 粉过敏、芒果皮炎等。 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通常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 种遗传性异常反应。某些人有先天性的遗传缺 陷,因而对于某些化学毒物表现出异常的反应 性。
剂量相同时,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学物质,毒性越高。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学物质,其毒性 越大。 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剂量。
毒性的高低是相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物质 都具有毒性,只有在一定剂量和一定接触条 件下,才能引起机体损伤。
4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毒性同有益性一样,都
是同剂量紧密相联系,离开剂量便无法讨论其有
毒有害或有益性。 例如硒
5
影响毒性的因素:
① ② ③
剂量是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除此 之外,还要考虑到: 与机体接触的方式、途径 接触时间、速率和频率 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6
选择性毒性
在一定条件下,外源性化合物对机体的毒性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种外源性化合物只对一种生物有损害,而对 其他种类的生物不具损害作用,或者只对生物 体内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毒性, 而对其他组织 器官没有毒性作用。
2
正如帕拉塞尔苏斯所说的:“所有物质都是毒 物,非毒物是不存在的,只是剂量大小区分是 毒物还是药物 世界上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 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 伤的物质。
在日常接触途径和剂量下即能对机 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化学物
毒理学基本概念 ppt课件
患病率<5%或 症状发生率高 ≥20%
脱离接触后,可 基本治愈 可疑人体致癌物
<0.1
0.1-
1.0-
>10
第三节 毒效应谱、毒作用类型及生物学标志
毒作用(toxic effect)
官、组织、细胞、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生物学反应 特点
进入机体的化学物及其代谢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剂量, 并停留一定时间,与靶(器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 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 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称为毒物。 在日常可能接触的途径和剂量下,即能对机体发 生损害的化学物可称为毒物。
任何一种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 毒物与非毒物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
第一节 毒物、毒性及接触特征
苯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多次重复 接触则损害骨髓造血系统
第二节 毒物分类
按Hale Waihona Puke 途及分布范围分类 工业毒物
农用化学物 环境污染物 食品添加剂 日用化学品 药物和医疗用品 生物毒素 军事毒物 放射性元素
生产原料 辅剂 中间体 化肥 杀虫剂 除草剂 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化合物 糖精 香精 食用色素 防腐剂 化妆品 清洁与洗涤用品 药物 杀虫剂 造影剂 动物毒素 植物毒素 细菌毒素 芥子气 铀235 贫铀238 氡
分为4期,5个阶段,还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
• 正常调节 • 功能紊乱 • 疾病 • 死亡
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②意义不明的生理生化改变 ③亚临床改变 ④临床中毒 ⑤死亡
第三节 毒效应谱、毒作用类型及生物学标志
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 伴随生命科学进展,损害作用指标和概念将不停得以更新, 一些过去认为是非损害作用生物学作用,可能会重新判断为损害作用。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11页
三、毒效应谱
当外源化学物经暴露吸收进入生物体内作用强度较低
通常在毒理学试验中所观察到效应,是否属于有害效应,主要依赖 于这种效应性质,往往需要教授判断。比如:有机磷酸酯类农药引发 血浆胆碱酯酶抑制不应该认为是毒性效应,仅可作为暴露标志物。
另外,一些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引发试验动物肝重量可逆性增
加可能是适应性反应,而不是毒效应,需要深入研究。
外源化学物损害作用(有害作用)也有称之为健康效应
------咱们人类最早对毒物认识,主要是动、植物中天然毒素以 及一些有毒矿物质,比如蛇毒、乌头、大麻、大黄和硫磺、铅、汞、 砷等。这些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靠游猎与采集可食动植物为生时 候,就注意到了一些对人、畜有毒动植物,以确保食用安全。
------以后,又逐步知道了利用有毒物质(如箭毒、乌头等)作为狩 猎工具和武器。
(剂量或浓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机体生理适应和抗
损伤过程相对较强时,机体保持相对稳定,仅有负荷增加
或生理意义不明确一些改变,不出现损害作用。
通常,机体这种自稳机制是有程度,假如外源化学
物作用强度较强(剂量和能度较高,相对作用时间较长),
引发损害作用,机体进行病理性适应,通常这种病理性适
应是可逆,包含组织改建、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化生等。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8页
7 . 医用化学品 比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剂型药品、用于诊疗化学物质, 各种造影剂、消杀剂(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种传染病预防预案等)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卫生毒理学
8. 军事毒物
9. 放射性物质
食品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5/6/2022
6
化学物质分类(续)
♦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 毒性级别 ♦ 毒作用性质和部位 ♦ 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5/6/2022
7
毒性及其分级
♦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能够造成
机体损害的能力。
♦ 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
5/6/2022
43
♦ 毒理学中的剂量通常是指机体接触化学物质
的量或给予机体化学物质的量,单位为mg/ kg体重、mg/cm2皮肤等。
♦ 在接触环境污染物时,则根据空气、水、食
品等介质中存在的浓度(分别为mg/m3,mg /L和mg / kg)乘以进入体内的介质总量来 计算剂量。
♦ 当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时,
学物质,其毒性越高。
♦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
学物质,其毒性越大。
♦ 剂量是化学物质毒性的决定因素。
5/6/2022
8
影响毒性的因素
♦ 剂量 ♦ 接触途径 ♦ 接触期限、速率、频率
5/6/2022
9
★ 接触途径 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 时,其吸收系数(即入血量与接触量之比) 不同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卫生毒 理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剂量;效应与反应;剂量-效应关
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效应) 曲线;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 量;毒作用带。
♦ 熟悉:毒物及其分类;毒性及其分级;毒
性作用及其分类。非损害作用;损害作用
5/6/2022
2
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毒理学大纲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20080129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毒理学TOXICOLOGY课程号(代码):5040635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80学时学分:5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毒理学是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这门课,了解毒理学基本内容,掌握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运转和代谢,化学物的中毒机制。
基本掌握毒物的一般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的实验方法和评价。
三、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下划双线示应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其它部分应有所了解。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的定义。
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和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毒理学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和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毒理学发展史及毒理学展望。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toxicant)以及外来化学物(xenobiotics)的概念;毒性(toxicity)及其分级。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与非损害作用(non- adverse effect)*。
第二节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靶器官(target organ),毒作用(toxic effect)及分类,选择性毒性,高危人群。
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概念,暴露生物学标志物,效应生物学标志物,易感生物学标志物,毒理学意义。
第三节剂量(dose)的概念。
剂量和暴露特征,效应、反应(response)、剂量-量反应关系(grade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和剂量-质反应关系(quanta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常见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形式类型,S型曲线*、剂量-反应关系的应用及其毒理学意义。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篇: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术语:1、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T oxicology=T oxikon(毒物)+Logols(描述)2、食品毒理学:从毒理学角度出发,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对动物的毒作用机理,检验评价食品、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安全动物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毒物poisonor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损害或者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①毒物是个相对概念马杜霉素5mg/kg6 mg/kg10 mg/kgF是必须微量元素,过多抑制骨磷酸化酶,在骨骼中形成CaF2导致低钙血症,氟斑牙。
②毒物分类:世界登记的化学物有500万种,人类接触的有6~7万种。
工业化学品:生产原料中间,副产品,废弃物。
食品中有毒物质:添加剂,防腐剂,着色(苏丹红)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汞,砷)(水侯病)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杀虫剂,洗涤剂(含磷的洗衣粉→赤潮)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保鲜剂军事毒物:芥子气(伊拉克战争起源)4、毒素(toxin)是一类特殊毒物,由活机体产生,其化学结构不清楚。
5、中毒(tocication)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病变,根据病变发生快慢分为急性,亚慢性,慢性中毒。
二、毒理学的发展简史(一)中国1、最早记录毒物学知识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诗经》。
2、汉朝,刘安撰写《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
3、汉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毒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4、明朝《本草纲目》收载多种毒物,如:砒霜,乌头,蓖麻,涉及毒物吸收及人体中毒症状。
(二)国外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理学家、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提出毒物剂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质都有毒,提出环境毒理学,职业中毒。
第2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其中具有商业用途 已投入市场和使用者 包括工业用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农药、化妆品 药品
超过 65 万种 约 7 万种 约 5 万种 约 1 万种 各约 4000 种 约 2000 种
2020/9/28
6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类
1.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抗氧化剂、营养强化 剂等;三聚氰胺事件
在通常情况下,因为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 因此凯氏定氮法能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但是如果往样品 中偷加含氮的其他物质,就可以造成凯氏定氮法的蛋白质 含量虚高。
2010年乳品新国标:在生乳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 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
10
三聚氰胺的影响层面
2020/9/28
4
毒物(poison):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 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020/9/28
5
2. 毒物的分类
人类最早接触的毒物是主要是动物植物中的天然毒素。而十 九世纪以来,大量化学合成品进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人类 接触的毒物种类迅速增加。2002年登记注册的化学物质总数 为40718818 种,全球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品1500-2000 种。
2020/9/28
7
苏丹红
苏丹红Ⅰ、Ⅱ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人类未证实; 苏丹红Ⅲ、Ⅳ为三类致癌物,但其代谢产物为二类致癌物,
即人类可能的致癌物。
2020/9/28
8
三聚氰胺问题
三聚氰胺分子式是C3H6N6,含氮量为66.6%。三聚氰胺是 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 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PPT课件
7. 生物毒素 8. 军事毒物
环境毒理学
9. 放射性物质
19.09.2020
6
化学物质分类(续)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毒性级别 毒作用性质和部位 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19.09.2020
7
毒性及其分级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能够造成 机体损害的能力。
✓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 学物质,其毒性越高。
10
★接触期限
急性毒性试验---1次或24小时内多次对 实验动物高剂量染毒。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至少1个月以 上,对动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
除了强度差别外,有时还有性质差别。
速率:相同化学物质即使染毒剂量相同,
吸收速率不同则中毒表现也将不同 。
频率:接触的间隔时间如短于其生物半减
期(t1/2)时,进入机体的量大于排出量, 易于积累至一个高水平,从而引起中毒。 反之,如接触的间隔时间长于t1/2时,就 不易引起中毒(高剂量接触时除外)。
19
毒性终点(endpoint toxicity)
急性毒性试验毒性终点:受试物引起的 机体死亡;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毒性终点:受试 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 常改变;
遗传毒性试验终点:受试物导致的基因 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肿瘤形成。
19.09.2020
20
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根据LD50将化学物质分为极 毒、剧毒、中等毒、低毒、微毒、无毒 等数个等级。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from a remedy.
化学物质分类
◆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
毒理学各章节总结(公卫人)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毒理学各章节总结(公卫人)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一章绪论1、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2、卫生毒理学:是与公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毒理学分支,包括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等的基础和总称。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3、外源化学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外来化合物并非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也不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机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4、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1)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2)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3)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试验的方法。
5、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6~7万种。
6、体外试验方法常用:A.游离器官 B.原代培养细胞 C.细胞器 D.CHO,V79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在较低剂量下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成为毒物。
川大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毒理大纲
毒理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医学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20051129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毒理学 TOXICOLOGY课程号(代码):5041663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1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毒理学是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必修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了解一般毒理学原理,毒物在体内的运转和代谢,了解化学物的中毒机制,掌握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毒物的一般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的预测和评价。
要求主要有三方面: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三、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下划双线示应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其它部分应有所了解。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的定义。
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和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毒理学简史及毒理学展望。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toxicant)以及外来化学物(xenobiotics)的概念,按照用途化学物质的分类;毒性(toxicity)及其分级,毒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剂量(dose)是影响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
毒作用(toxic effect)及分类,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与非损害作用(non- adverse effect)*,正常值,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靶器官(target organ),三类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效应、反应(response)、剂量-量反应关系(grade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和剂量-质反应关系(quanta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常见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形式类型,S型曲线*、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转换(直线、抛物线),剂量-反应关系的应用及在毒理学中的意义。
毒理学基础整理(第一、二章)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
1.毒物是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LD50的概念是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基础》第5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xx
(一)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
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现代毒理学(modernToxicology ):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通常把生物学标志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用某种测量数值表示。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属于计数资料,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值表示,而只能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现称剂量-量反应关系(grade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生相互作用在人群中测定反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可进行某些深入的测定在人群的作用对某组人群(如哮作用(如:
性别、年研究(如: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课件
本
毒效应谱
概 念
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2019/3/26
4
毒物及其分类
毒 理 学 的 基
?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 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 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 命的化学物质成为毒物(poison)。
本
概
念
2019/3/26
5
毒物及其分类
毒 ?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为:
念 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
2019/3/26
6
毒性
? 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
毒 该物质的毒性(toxicity) 。
理 ? 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
学 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而毒性较低的物质,
的
需要较大的剂量,才呈现毒性。但是一个物质 的“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也是相对
毒性依次为:CCl 4>CHCl 3>CH 2Cl2>CH 3Cl。 基团的位置 如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其毒性是: 对位>邻位>间位。分子对称者毒性较不对称者大,
的 如1,2-二氯乙烷的毒性大于1,1-二氯乙烷。
基? 本
分子饱和度 分子中不饱和键增加时,其毒性也增加。 例如对结膜的刺激作用是:丙烯醛 >丙醛,丁烯醛 >
↑——脂溶性↓——毒性↓
2019/3/26
9
?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 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与其同 系物相比,碳原子数愈多,则毒性愈大(甲醇与甲 醛除外)。
? 卤素的取代 卤素有强烈的负电子效应,在化合物中
增加卤素就会使分子的极化程度增强,更容易与酶
毒 系统结合,使毒性增加。例如,氯化甲烷对肝脏的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学 的 基
卤素可增加分子的极化程度,使之更容易与 酶结合,使毒性增强。
• 甲烷——无致癌性 • 碘甲烷、溴甲烷、氯甲烷——具有致癌性
本
– 芳香族化合物引入羟基后——极性↑——毒
概
性↑
念
–引入-COOH和-SO3H ——水溶性↑,电离度
↑——脂溶性↓——毒性↓
2020/9/20
9
同系物的碳原子数 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与其同 系物相比,碳原子数愈多,则毒性愈大(甲醇与甲 醛除外)。
基 的,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本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化
概 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
念
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 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2020/9/20
7
选择性毒性的原因
毒 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
理 学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或 其代谢产物的蓄积能力不同
的 基 本 概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在 生物体内的转化能力不同
– 磺胺对细菌有选择毒性
– 小鼠对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有一定的抵抗 能力
念
– 甲醇致盲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所
2020/9/20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不同
8
毒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毒 1。功能团与毒性之间的关系
理
– 卤素具有强烈的吸电子效应,在结构中增加
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体等;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学 日常化学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的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基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理学基础徐培渝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第一章第一节概述*毒理学(toxicology) --是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现代毒理学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1.描述毒理学----毒性鉴定观察和识别外源物对人体和环境的作用、影响,采用动物实验来预测化学物的潜在危害,对人体的直接观察,为其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毒理学的发展更注重如何应用毒理学研究资料来预测外源物对人类和环境生态的潜在危害,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这些危害的目的。
现代毒理学的科学与艺术*科学:观察和收集资料,获得论据和事实,预测和推断对人体或人群的潜在危害。
*艺术:如何应用这些资料,外推至人群。
现代毒理学的科学与艺术区分毒理学的科学与艺术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节毒理学简史(三)现代毒理学*1930年出版了第一本杂志Archives fur Toxikologie*40年代工业革命工业毒理学的萌芽*60年代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推动了毒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毒理学展望几点发展趋势:*研究范围扩大,现代毒理学内容的扩展*研究内容的深入,一些突破性进展推动*在宏观管理和立法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趋于早期参与新产品的开发毒理学的应用1.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新药,新农药,新化学物等)2.化学物安全性评价3.接触标准和安全使用方法4.提供天然毒物的毒性资料,以评估和预防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中毒5.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及方法6.其他如用于法医鉴定、防化学和生物武器损伤、航天医学毒理学分支1. 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外来化合物不同,药物毒理学、农药毒理学、金属毒理学、食品毒理学、放射毒理学、工业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成瘾毒物毒理学和军事毒物毒理学等。
2. 按所观察的组织器官不同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皮肤毒理学、内分泌系统毒理学、神经系统毒理学、呼吸系统毒理学以及血液毒理学等。
3. 按照毒物作用于机体的性质(所观察的功能不同)分为:生化毒理学、遗传毒理学、生殖与发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行为毒理学、分子毒理学等。
与器官和功能有关的毒理学分支(2.和3.)往往统称为系统毒理学。
第四节毒理学研究方法毒理学借助动物实验或模型模拟引起人体中毒的各种条件,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再外推到人。
主要方法:1. 流行病学研究2. 受控临床研究3. 体内试验4.体外试验一、流行病学研究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用流行病学方法,进一步在人群调查中验证。
优点:1、真实的暴露条件2、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3、测定在人群的作用4、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点:1、耗资,耗时多2、(多为回顾性),无健康保护3、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4、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5、测定指标较粗(发病率,死亡率)二、受控的临床研究中毒事故处理与治疗,设计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受控获得人群毒理学资料。
优点:*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种人群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三、体内试验(in vivo)整体动物试验基本研究方法优点:*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特征的作用(如:性别、年龄、遗传特征等和其他调控因素饮食等)*能评价机制缺点:1)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2)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3)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四、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利用细胞或组织进行研究多用于初步筛、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
*游离器官器官灌流术接触受试化学物,检测毒性作用*细胞培养细胞株或细胞系(V79,CHO,CHL)*细胞器匀浆,进一步离心分离细胞器或组分优点:1)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2)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如:机制,代谢)3)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点:1)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2)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目前毒理学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外推种属之间的毒性效应*如何预测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方式*如何确定环境和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相对作用问题*化学物的结构与毒性关系及如何预测新化学物的毒性,*对新产品如转基因食品、新型生物如何进行安全性评价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及其分类*毒性和毒性作用*剂量,剂量-反应关系*毒性参数与安全限值毒物的概念一、毒物及分类毒物(toxicant or poison)传统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外来化合物(xenobiotics)*外源化学物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
内源活性化合物机体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毒物及分类化学物质分类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剂、中间体、副产品、杂质。
成品等。
食品添加剂糖精。
香精、食用色素、防腐剂等。
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清洁与洗涤用品。
防虫杀虫用品等。
农用化学品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鲜剂等。
医用化学品各种剂型的药物、消杀剂、造影剂等。
环境污染物存在于废气、废水、废渣中的各种化学物质。
生物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细菌毒素、霉菌毒素等。
军事毒物芥子气等战争毒剂。
此外,还可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毒性级别、毒作用性质、作用的靶器官、毒作用的生化机制等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选择。
一、毒性及其分级毒性(Toxicity)指化学毒物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剂量(Dose)毒性与进人机体的化学毒物的剂量密切相关,呈反比关系。
化学毒物的毒性大小也是相对的。
接触条件:接触途径、接触时间、速率、频率等因素——归根结底也是影响到达靶器官、靶组织的有生物活性的毒物的量。
毒性作用(毒效应)化学毒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或有害效应。
选择毒性*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而对其他生物无害.*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无毒作用.选择毒性的原因: 物种和细胞学差异,生物转化的差异,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二、毒性及分级1. 毒作用时相*接触相(exposure phase)*毒物动态相(toxicokinetic phase)*毒效相(toxicodynamic phase)三毒作用及分类*速发与迟发作用*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特发体质反应二、毒性作用分类1. 速发与迟发作用(immediate effect and delayed effect)*速发作用指某些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
如:氰化物和CO等引起的急性中毒。
*迟发作用指机体接触化学毒物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表现出来的毒效应。
如:有机磷类物质具有迟发(性)神经毒,在急性中毒恢复后10天左右,可出现肢体麻痹、共济失调等病变。
2. 局部与全身作用(local effect and systemic effect)*局部作用化学毒物与机体直接接触部位处的损伤作用。
如强酸、强碱对皮肤的烧灼、腐蚀作用,吸人氯气。
氰氢酸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等。
*全身作用化学毒物吸收入血后,经分布过程到达体内其它组织器官所引起的毒效应。
如:重金属铅吸收后,可引起血液、神经、消化、生殖等多系统病变。
汞等毒物经唾液腺排出,引起顽固型口腔溃疡。
3.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 and irreversible effect)依据损伤的恢复情况来分的。
*可逆作用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造成的损伤可以逐渐恢复。
如:酒醉。
*不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损伤不能恢复,甚至进一步发展加重.4. 过敏性反应(anaphylactic reaction)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变态反应有害的免疫介导反应。
作为半抗原的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与内源性蛋白结合为抗原并激发抗体产生,称为致敏;当再度与该化学毒物或结构类似物质接触时,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典型的过敏反应症状。
5. 特发反应:高敏感性与高耐受性(hypersensibility and hyperresistibility)*高敏感性指某一群体在接触较低剂量的特定化学毒物后,当大多数成员尚未表现出任何异常时,就有少数个体出现了中毒症状。
*高耐受性与高敏感性相对应的是高耐受性,即接触某一化学毒物的群体中有少数个体对其毒性作用特别不敏感,可以耐受远高于其它个体所能耐受的剂量。
二、毒性作用分类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由遗传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质的异常反应。
如:某些病人先天缺乏血清中的拟胆碱酯酶,当被给予标准剂量的琥珀酰胆碱时,呈现持续性的肌肉松弛甚至窒息。
三、几个重要概念*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毒效应谱*靶器官*生物学标志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可引起多种变化*负荷增加化学物或代谢物的量及分布*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死亡*致癌、致畸、致突变*适应(adaption) 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抗性(resistance) 用于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化学物反应的遗传机构改变,有更多的个体不易感性.耐受(tolerance) 个体获得对某种化学物毒作用的抗性,以前暴露导致对该化学物毒作用反应降低。
*靶器官(target organ)定义:毒物选择性作用的器官和组织(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效应器官可以是靶器官也可以不是靶器官如:百草枯肺; 甲基汞脑特点:靶器官中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通常较高,但不一定最高。
靶器官形成的原因*该器官的血液供应*存在特殊或生化途径*器官的功能和解剖位置*对特异性损伤的易感性*损伤的修复能力*代谢毒物的能力*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分子结合*生物标记biological marker/biomarker*概念: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
*分类:接触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标志生物标记分类*接触标记(exposure marker)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产物与内源性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或靶剂量(内剂量)的指标,提供有关暴露信息,主要是用以反映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用于评价接触水平或建立生物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