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标要求掌握九一八事变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发生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播放《松花江上》、回顾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方法模拟采访张学良、蒋介石、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立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判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引入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新课学唱《松花江上》从歌曲《松花江上》引入九一八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地点、经过、影响2、东北抗日联军1、自主独立完成结合课本内容回答1931年,沈阳柳条湖。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通过资料的查找,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了。
2、找资料,了解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2、一二●九运动:时间、地点、意义1、学生结合书本了解华北危机2、1935年,北平。
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2、识图1、学生根据课本相关内容找出答案1936年,西安,张学良、杨虎城结果:和平解决意义: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课本上划出内容。
(部编)人教版 初二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第18课从九一八事故到西安事故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九一八事故;日本扶持伪满洲国;西南人民的抗日妥协;日筹划华北五省自治;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故的经过和意义进程与方法:经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战争处置西安事故,培育先生初步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念剖析效果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引见九一八事故,使先生看法到九一八事故使中华民族堕入严重危机,对立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中国人民末尾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培育先生树立和培育先生的爱国主义肉体和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故、西安事故。
难点:西安事故的战争处置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小组协作、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西南军驻地北大营,次日日军攻占沈阳,并相继占领西南三省。
随后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到了最风险的时分。
九一八事故的经过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华北之大,曾经方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西安事故为什么会发作?意义何在?本课我们来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故到西安事故»。
(二)、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故1、背景:西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在日本侵华史上,西方会议是一次决议〝国策〞的重要会议。
«对华政策纲领»勾勒出田中内阁希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议攫取整个西南,加快完成大陆政策。
〝满蒙特殊论〞那么成为后往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实际依据。
西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严重的武力侵华举动行将展开。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2、九一八事故: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污蔑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西南三省。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等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事件发生时间较近,学生可能对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3.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事件。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九一八事变的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
3.划分学生为若干小组,准备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激化,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重点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抗日战争前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做出的决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同时,中国国内各阶层人民纷纷奋起抵抗,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一)教材地位本课上承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的国内局势,下启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开端,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1.九一八事变: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日本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北大营,侵占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日本侵略者进一步侵略华北,引发华北危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3.西安事变:讲述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了解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的情况;知道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学生能够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性。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提高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观点,提高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
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从本册数角度来说:本课属于统编版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就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而言,上承1840年近代中国被列强入侵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的抗击与救亡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基础,前后贯通、专题融合。
(2)从单元角度来说:本单元共5课,本课为《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即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为后来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做铺垫。
故本课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3)从课程角度来说:这一时期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从历史角度,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华北事变属于日本侵略中国初期阶段。
从民族觉醒角度,这一时期也是民族意识转变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助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本课设计了一条明线与一条暗线。
明线:抗战初期日本侵华史与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
暗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八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历史学习,对于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优势:1、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部分学生读书面也比较广。
2、对于中日关系问题比较感兴趣,且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史实等有基本的认知,课程中易激发感性认识。
劣势:1、由于世界史为九下学习内容,所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日俄战争”、“日本大陆政策”等世界史概念学生较为认知模糊,难以理解为何日本要此时侵华,以及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原由。
2、本课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对于该部分的逻辑整理方面相对较弱。
策略:综上所述,我将采取通过图片和视频的使用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们在历史情境下对史实进行理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时空观念:将日本的侵华战争置于19世纪国际背景之下,结合材料、地图分析日本侵华原因及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最新《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活动二:结合三则材料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是教材是没有的内容,通过阅读材料及给出的提示词,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更好的便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步骤四
活动三:看视频《东京审判》,小组合作,搜集证据反驳日本否认侵略事实的观点。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日本否认侵略事实的态度以及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实,更加直观的激发了学生对日本侵华的愤怒及真挚的爱国情感。也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搜集证据的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步骤八
活动二:用地图演示日本由东北扩张到华北的过程,宣告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通过观察分析日本侵略扩张的地图,认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使学生感受到民族危难空前,形成本课的第二个情感高潮,进而理解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该事件的重要作用。
步骤九
活动三: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快问快答)。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历史事件概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性质及意义和影响。
步骤十
第三篇章 族之幸——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活动一:阅读教材,找出西安事变的经过(完成表格)
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和结果,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
步骤十一
活动二:阅读教材,分析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及直接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归纳整理出西安事变的原因,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和平解决的意义。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步骤十二
活动三:出示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学生分小组讨论是杀蒋还是放蒋?
通过补充西安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对如何处置蒋介石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形成本课的第三个情感高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主要内容为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本课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历史图片,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历史资料,深入分析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可能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英勇抗争的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及历史背景。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收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理解1930年代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掌握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如何理解和分析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如何理解和评价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方法1.解说教学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件和教材,介绍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2.讨论教学法:以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辩证教学法:以讨论和比较分析为主,通过对中日冲突和鲁迅与梁启超思想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中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第二步:讲授(30分钟)讲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介绍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中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并就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四步:班级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并就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日关系和国内政治的影响,以及鲁迅和梁启超对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思考和分析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价。
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简短历史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份关于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的历史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的历史梳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共享信息,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事件的具体细节、历史背景及影响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面对历史事件时,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也可能因年龄和认知特点,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深层次含义理解不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评价。
通过《告全国民众书》和学生在一二·九运动中的表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到华北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整个民族肩负的重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力(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通过历史地图,当事人回忆录、文章、口号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二)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1、史料分析法:如对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不抵抗政策就原因、西安事变后的形势等进行分析。
2、讨论法:对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理蒋介石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对于“是什么”了解的比较多,对于“为什么”思考的少。
本课通过提供史料和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为什么,深化理解历史脉络。
板书设计一、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马克布洛赫说优秀的史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人,他们善于捕捉人肉的气味,人才是他们追寻的目标。
唯有在对人的不断追寻中,史学家才能完成将过去与现在连接的伟业。
本节课我们就来寻找一下人的气味。
张学良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
真是36岁。
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为什么101岁高龄的他,却说自己的生命只有36岁?学生思考为什么明明101岁的张学良说自己的生命只有36岁?激发学生兴趣。
部编版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案
小
组
讨
论
二、互学
1.小组(学习对子)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并订正完善
2.阅读材料Biblioteka 你认为应选择哪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用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和方法。(3分钟)
检测
与
反馈
六、检测与反馈:
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中共对西安事变持什么态度?结果如何?这个结果对中华民族有什么重要意义?
分层次要求,教师或组长批改,及时反馈信息查漏补缺。(8分钟)
A.华东地区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东北地区
3.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 )
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而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目标】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一)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3)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最新部编版八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列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史实。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吞并东北,威胁华北,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本课内容结束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
八年级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都知道一些。
但是这两个事件的历史影响,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我通过合作探究和大量的材料,使学生清楚的认识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加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华北危机的表现及结果、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和西安事变的史实,东北抗日联军的抗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用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抗日救亡运动,培养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六、教学方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情境创设法七、学法指导论从史出、归纳法、讨论法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播放《松花江上》歌曲教师:这首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对日本侵略者滔天罪恶的控诉,对收复故土的渴望。
那么,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新课探究】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86页,结合ppt展示材料,概括九一八发生的原因。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丧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松花江上》。
(多媒体播放)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指出)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诉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新课探究】一、九·一八事变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与策略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实施过程
“五、教学实施过程”
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
教学反思
“七、教学反思”重点题型来自理“八、重点题型整理”
课堂
“九、教学评价”
板书设计
“十、板书设计”
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2023-2024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以及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认识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一节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段苦难岁月的历史真相,认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细节和背景可能了解不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这段历史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恐惧、悲观等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和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
2.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真相。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研究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历史知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一、课标内容本课要求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和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已经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但由于思维还不够成熟,在看待问题时容易过于片面或偏激,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为了厘清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另一条是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势力对日本侵略的抗中。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___、爱国学生、部分___爱国将领展开了反日浪潮。
___在___,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___,爱国将领___、___发动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因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自主研究、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研究目标:目标1:通过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研究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说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经过;列举伪满洲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通过了解抗日英雄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培养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目标3:列举华北危机的表现有哪些;说出一二•___的时间、领导党派、口号、意义。
目标4:说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目的、结果、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讨:___、___“以下犯上”,扣押___的原因,培养小组探讨、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播放视频《松花江上》并思考: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2.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三个部分: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列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史实。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吞并东北,威胁华北,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本课内容结束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
八年级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都知道一些。
但是这两个事件的历史影响,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我通过合作探究和大量的材料,使学生清楚的认识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加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华北危机的表现及结果、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和西安事变的史实,东北抗日联军的抗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用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抗日救亡运动,培养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六、教学方法
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情境创设法
七、学法指导
论从史出、归纳法、讨论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
播放《松花江上》歌曲
教师:这首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对日本侵略者滔天罪恶的控诉,对收复故土的渴望。
那么,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新课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
1、教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86页,结合ppt展示材料,概括九一八发生的原因。
学生展示:日本的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2、教师:归纳九一八发生的时间、地点、策划者、经过、影响
学生:略
教师:每年的9月18日,沈阳市都要拉响警报,提醒人民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师展示日军残暴的罪行图片,提问:“面对日军的残酷侵略,中国人民做了哪些抗争”
学生: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
教师: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之后教师讲述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1、教师:阅读课本找出华北事变的表现及结果。
学生: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教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年代,你会怎么做?而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爱国学生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第一问略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教师在这里通过唱国歌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师:阅读课本88页找出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人物、地点、口号、结果、影响
学生: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教师出示西安事变的背景,引出西安事变。
提问:找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性质、经过。
学生: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教师:出示西安事变后各方的态度,提问中共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合作探究: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说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4、教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总结巩固】
【当堂检测】
1、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提出 ( D )
A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 、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 、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如果把南京置于同西安敌对的地位,有可能造成中华民族极端危险的新的大规模内战,这是日本和亲日派欢迎的前途。
”这段评论针对的是( C )
A 、遵义会议
B 、重庆谈判
C 、西安事变
D 、中共七大
4、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这首歌词表现出中国人民怎样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