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1果蝇的单双因子、伴性遗传及三点试验杂交
生科院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汇总表第一次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21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果蝇的形态、生活史观察及杂交实验维生素、维生素D、脂肪、粗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矿物元素及微量元素2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果蝇喜甜食且葡萄糖能增加酵母活性。
实验操作:A溶液不断搅拌煮沸;B溶液玉米粉和水加热搅拌均匀后再加酵母粉煮沸。
A、B溶液再合到一起煮沸,待其降温至50~60℃时再加0.5 mL丙酸,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再分装到各培养管中(每管约3mL)。
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03.4 kPa ,121℃,灭菌20 min,冷却后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注意事项:1.A溶液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以防琼脂在底部结块。
2.酵母菌加入后,加热的时间必须尽量缩短,避免酵母菌失活;丙酸必须待其降温至50~60℃时再加入,避免丙酸的挥发。
3.分装培养基时要一次性垂直分装到管底,不能污染到管壁、管口。
4.培养管内应晾至表面无水层、管壁无水滴再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三)野生型果蝇的采集取一个清洁玻璃容器放入腐烂的香蕉,用纱布罩住容器口,在纱布上开几个2〜3 mm 见方的孔,将容器置于室外。
2〜3 d 后即可采集到野生型果蝇,放入冰箱冷冻室(-20℃)冷冻约2 min,待果蝇全部被麻醉之后,再转移到培养管内。
(四)接种将新培养管与装有果蝇的培养管口对口垂直放置。
其中,装有新鲜培养基的培养管倒扣在上方,打开培养管塞后应迅速对好2个管口,将对好的2个培养管翻转,使新培养管位于下方,轻顿几下,待全部果蝇落入新培养管注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及交配日期。
7~8天后清空亲本,待F1成蝇羽化后逐日观察、计数对应表型个体数(可靠的计数及观察是培养开始的20天以内,再晚可能有F2了)若须继续试验、观察F2,可从F1内挑出雌雄蝇5-10对另瓶培养。
单因子杂交杂交实验步骤:1、选处女蝇:每两组做正、反交各1瓶,正交选野生型,红眼为母本,反交选突变型白眼为母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
果蝇杂交
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实验目的学习果蝇杂交方法、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通过三点测交学习遗传作图。
实验原理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孟德尔最早选用豌豆,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对之后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其表现在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进行杂交,F1代全部表现显性个体的性状,F1代自交,F2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性状。
并且,在理论上,F2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
孟德尔最初使用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来验证)。
理论如图所示图一:分离定律图示图二:自由组合定律图示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不干扰,其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最初由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绿色,圆粒和绉粒)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
(如图所示)独立组合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2个等位基因是独立传给子代的。
因此可在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选取其中一组性状来验证分离定律。
用于杂交的2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即不能连锁。
所以实验选取14号果蝇(残翅vg,檀黑体e;vg基因和e基因分别位于第2、3号染色体上)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得到F1代杂合体,再由F1代个体自交得到F2代,预计应有野生型、残翅、檀黑体、残翅檀黑体四种表型,其比例应接近9:3:3:1。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杂交实验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实验目的:学习果蝇杂交方法、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通过三点测交学习遗传作图。
实验原理: 1. 双因子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和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其中黑檀体对灰体为隐性,残翅对长翅为隐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14♂ 14♀ × 18♂双因子杂交遗传图解 2. 伴性遗传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与纯合白眼果蝇杂交,其中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 × w ♂ w ♀ × 18♂伴性遗传图解F 1⊗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P灰长黑残F1⊗ 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灰长P 黑残P X +X + X w YP X w X w X+YF 1: X +X w X +YF 1: X +X w Xw Y⊗ ⊗F 2: X + X + X +X + Y X w Y ♀红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 F 2: X +X w X w X X + Y X w 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红眼♂白眼 ♂白眼♀红眼3. 三点测交本实验使用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获得F 1代后再自由交配即可获得具有8种表型的测交F 2代。
白眼、卷刚毛、小翅均为X 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
P 6号♀(wsnm/wsnm ) × 18号♂(+++/Y)白卷小红直实验材料:18号野生型果蝇 ,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白眼果蝇,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麻醉瓶、酒精灯、玻璃板、毛笔、培养管、酒精棉球、乙醚、解剖镜 实验步骤:1. 杂交前提前将装有不同表型果蝇培养管中的成年果蝇全部放出,确保8-10小时后培养管中的雌果蝇都是刚刚孵化的处女蝇。
果蝇系列实验
果蝇系列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摘要:用于果蝇的生殖周期短,培养方便,所以在遗传学实验中,有许多遗传规律的验证需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主要以验证单因子遗传、双因子遗传、三点测交和伴性遗传为主,从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在完成孟德尔遗传定律后,所剩下的果蝇的三龄幼虫可以进行唾腺染色体的制备。
关键词:果蝇;孟德尔;遗传定律;果蝇唾腺染色体;本学期在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中,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常常是一个杂交组合,只能验证一个规律,过程较为复杂,统计较为繁琐。
我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采用一次杂交设计来完成验证多个遗传规律。
1 实验设计方案1.1 实验原理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多对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交子二代中呈现的,所以一次杂交实验所涉及到的基因很多,则可以通过一次实验将基因及其分离、组合与连锁情况体现出。
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致的。
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组合;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重组值的大小跟基因间距离有关,据此可确定有关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排列顺序,从而作出基因连锁图。
分离规律是讲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法则;自山组合规律是位于n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对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法则;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的连锁基因间的遗传法则;性连锁则是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法则。
配子的形成都是以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分离为基础的。
这些规律在杂交试验中不是孤立表现的,而是同时存在的。
即多基因决定的许多性状在杂交后代要同时表现,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几个相应的遗传规律。
双翅类昆虫幼虫期的唾腺细胞间期核中,发现的一类多线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杂交前19-20天按杂交组合数量,计划和 培养好亲本。
2.收集处女蝇: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钟把亲本 (种蝇)全部活的成虫转出处死(一个都不能 剩),第二天9点钟前(12小时内,最好8- 10小时内)把培养瓶里羽化的成虫转出,并 按♀、♂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3.按各杂交组合需选的果蝇品系,每瓶放入3 -5对,塞好瓶塞,贴好标签,置于25℃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2. 挑处女蝇时, 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 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 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
出处死,才能进行第 二次挑选
3.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 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 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 消毒,同时必须凉干才能使用。
5. 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 2-3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 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 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
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 好后,放回培养箱。
6. 培养箱温度保持在25℃, 不要随意更改或调整其他旋
钮,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
1.把各杂交组合的果蝇成虫分别倒出试管, 并逐个组合麻醉,观察性状,做好记录。
2.样本自由度为n-1
4.根据实际观察数计算理论值。 5.计算2 值,结果必须与显著平准作比较
系列杂交实验内容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正交) 2#♀ x 18#♂(反交)
2.果蝇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的杂交组合
e♀ x 2#♂ (正交)
2#♀ x e#♂ (反交)
3.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18#♀ x 22#♂ (正交) 22#♀ x 18#♂ (反交)
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遗传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报告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阿胡·米肯 201101140171 2011级生技2班同组者:佐合日古丽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
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
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
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下面简要介绍关于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的基本原理。
1、双因子杂交: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ⅢR70.7位置,而长翅(Vg)与残翅(vg)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ⅡR67.0位置。
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若显性完全, 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9:3:3:1。
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双因子杂交正交双因子杂交反交18♀×14♂ 14♀× 18♂灰长黑残F1 灰长⊗F1 灰长⊗灰长黑残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 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245
131
75
792
体色合计
7803
2693
10496
性别合计
4176
3627
1476
1217
性别合计
♀
5652
♂
4844
反交
灰体
黑体
合计
♀
♂
♀
♂
红、长、直╋╋╋
3558
1437
1153
481
6629
白、小、焦━━━
145
914
122
313
1494
白、长、直━╋╋
46
205
27
74
352
红、小、焦╋━━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预期数E
果蝇三点测交试验
果蝇的三 点测交试
验
202X
2007.3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同一染色体上的 三个非等位基因的交换行为来 验证基因是在染色体上呈直线 排列的。
先将野生型果蝇与三隐性果蝇 杂交,作为三因子杂种(abc/ +++),再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 交。在测交后代中,因交换可 得到各种类型的组合。与两个 亲本表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合类 型。
这里雌蝇不一定要是处女蝇(为什么?) 若用反交F1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为什么?)
三、实 验 步 骤
7~8天后倒去 亲本。
再过4~5天, F2代成蝇出现。 开始观测。
果蝇倒出麻醉, 放在白瓷板上, 用解剖镜检查 眼色、翅形、 刚毛,各类果 蝇分别计数。 统计过的果蝇 倒掉。
过2天后再检 查第二批。最 多可连续检查 7~8天,即 3~4次。再迟 F3代就出现了。
0 1 果蝇杂合群体中棕身品系的提纯 选育
0 3 试验目的:通过自己设计试验方 案,在果蝇F2代群
0 5 品系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 7 试验设计: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理
论知识,设计一个 0 9 蝇F2代杂合群体中选育出一个纯
种的棕
0 2 (设计型试验)
0 4 体中选育出纯种棕身品系,掌握 群体中
用三隐性个体(小翅,白眼,焦刚毛)和野 生型作实验材料。以三隐性为母本,在实 验前收集处女蝇,培养于指管中。
把野生型雄蝇挑出,放到盛有处女蝇的指 管中进行杂交。贴好标签后,在 22~23℃中培养。
7~8天后,倒去亲本。 再4~5天后,子一代成蝇出现,进行观察。
F1雌蝇全部是野生型,雄蝇全部是三隐 性。 从F1代中选6~7对果蝇,放到指管中,在 23℃下培养。
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果蝇三点测交实验报告篇一:果蝇三点测交实验实验报告20XX年11月2日—20XX年11月27器编号___摘要:本实验通过白眼、小翅、焦刚毛三隐性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到F1代后使其自交,统计F2代各类果蝇数目,进行连锁分析并验证连锁互换定律。
引言: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
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以基因重组率为1%时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记作1厘摩(centimorgan,cm)。
基因座位很近,只发生一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基因座位较远,可发生两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基因图距就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祖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直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
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这是如果简单的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会被低估,图距就会偏小。
这时需要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确定除进行两个基因间的测交外,更常用的是三点测交法,三点测交法就是研究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如a、b、c三个基因是连锁的,要测定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可以用野生型果蝇(+++,表示三个相应的野生型基因)与三隐性果蝇(abc,三个突变型基因)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用三隐性个体对雌性三因子杂种进行测交,以测出三因子杂种在减数分裂中产生的配子类型和相应数目。
由于基因间的交换,除产生亲本类型的两种配子外,还有六种重组型配子,因而在测交后代中有8种不同表型的果蝇出现,这样经过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三个连锁基因的距离和顺序,这种方法,就叫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果蝇遗传实验报告.docx
经典遗传学综合性实验10农生1班第一组卢**摘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完成果蝇的单因子实脸、双因子的自由组合、三点测交及伴性遗传这4个独立杂交实验。
果蝇的分类: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果蝇属(Drosophila)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
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12天可繁殖一代),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的模式动物。
关键词黑腹果蝇单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三点测交伴性遗传1 引言果蝇在25℃条件下,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8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开始产卵。
受精卵经22~24小时就可孵化成幼虫。
幼虫生活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的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要羽化了。
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呈半透明的乳白色,约1小时,蝇体即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伸展,体色加深。
遗传规律的实质:①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②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休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由组合;③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休的非姊妹染色单休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
2材料与方法2.1.1材料:黑腹果蝇,基本性状:(6#)小翅、灰身、白眼、焦刚毛;(e#)长翅、黑体、红眼、直刚毛。
2.1.2用具:显微镜、白瓷板、毛笔、麻醉瓶、培养瓶和恒温培养箱2.1.3试剂:乙醚、无水乙醇、玉米粉、蔗糖、酵母、琼脂、丙酸。
2.2实验步骤2.2.1果蝇培养基制备普通培养基制备。
基础培养基:A:蔗糖12.4g 、琼脂1.24g、水76mL,煮沸溶解。
果蝇的三点侧交的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果蝇的三点侧交一、实验原理三点测交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即用三杂合体abc/+++或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
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就等于三次“两点试验”,而且带有另外两个优点。
一次三点测验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试验”就不一定这样。
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试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地可以互相比较的。
通过三点测交试验,可以得到三次两点试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雌蝇(wmsn/wmsn)与野生型雄蝇交配(+++/Y),F1雌蝇全部为野生型,雄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性突变型,让F1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外,还会出现新的表型种类,这是由于F1雌蝇中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即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个试验也可用来作为伴性遗传试验。
当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时,一般不含相对的等位基因,产生伴性遗传,在正交和反交试验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实验材料1 、用具显微镜,麻醉瓶,白色硬纸板,小毛笔或解剖针,培养瓶,标签、恒温培养箱、解剖镜2、材料野生型果蝇原种、白眼突变型果蝇原种3、药品乙醚,乙醇,培养基三、试验步骤1、选三隐性雌性处女蝇(wmsn/wmsn )和野生型雄蝇(+++/Y 5~6对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正交,同时选野生型雌性处女蝇(+++/+++)和三隐性雄蝇(wmsn/Y)同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为反交,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实验日期,组别及姓名。
2、一周后,在实验室倒去亲本果蝇,一定要倒干净,一只也不能留。
(此时瓶壁上应有黑色蛹)3、二周后,F1蝇长出,实验室内观察F1雌蝇和F1雄蝇的各个性状,并观察正反交不同组合的结果如何。
果蝇试验数据处理与三点测交
P: :
m sn3 w m sn3 w ×
+ + +
F1: :
m sn3 w + + +
m sn3 w
m
sn3 w
m
sn3 w
m
sn3 w
+ m m + +
+
+
+ m m + +
+
+
+ m m + +
+
+
sn3 w + + sn3 w + +
sn3 w sn3 + + w + +
sn3 w + w sn3 + + + m sn3 w
测交后代表型 sn3 + + sn3 Sn3 + + sn3 w + w + + w + w 总计 m + + m + m m +
果蝇杂交试验 的结果观察和数据处理
例:单因子杂交(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 单因子杂交(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 一对杂合状态的等位基因, 一对杂合状态的等位基因,在遗传上保持相对的独 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配子 分离比为1:1,其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分离比为 : ,其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分离比为 : : , 表型分离比为3: 。 表型分离比为 :1。
实验11果蝇的单双因子、伴性遗传及三点试验杂交
二、实验原理
果蝇的单因子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 基因的传递规律。由于显隐关系,在子一代只表现 显性性状,但基因型是杂合状态。在形成配子时, 基因保持相对独立,又按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去,理论上的比例是1:1。雌雄配子各1:1,结合 的概率又相等,子二代的基因型就有三种,比例是1: 2:1,而表型就是3:1。
合计 百分比
果蝇双因子遗传实验结果
F1(正、反交 合瓶统计)果 蝇数目
子代类型 长灰
统计日期
长黑檀 残灰
残黑檀
将实验结果 填如表格中 合计
果蝇双因子遗传实验结果
F2代结果统计
长灰 长黑檀 残灰 残黑檀 合计 实验观察数(o) 理论数(c) 偏差 (o-c) (o-c)2/c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实验
实验十一、果蝇的单双因子、伴性遗传及三点 试验(杂交)(6学时)(综合性、设计性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 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遗传规律。 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 特点。 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 遗传学图,双交换值,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理解。 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 握统计处理方法。
反交XwXw×X+Y
观察结果 红眼♀ 白眼♂ 统计日期 (+) (w)
正交F2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结果
观察结果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统计日期 (+) (w) (+) (w)
合计 百分比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结果
观察结果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反交F2 统计日期 (+) (w) (+) (w)
遗传学之果蝇杂交实验方案(好)
果蝇杂交实验方案一、实验时间、对象实验时间: 2003年4月9日至月日。
参试人员二、实验设计特点本实验是将果蝇的单因子实验、自由组合与性连锁遗传(伴性遗传)等几个独立杂交实验一次性完成。
三、实验目的1、观察几种常见品系的果蝇,鉴别雌雄果蝇,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果蝇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2、学习实验果蝇的饲养方法,掌握果蝇杂交的方法,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学习记录交配结果和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3、了解两对基因的杂交方法,正确认识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原理。
4、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四、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约有2500个种。
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是在基因分离、自由组合、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
分离定律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即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即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连锁遗传定律,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不同性状,在后代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即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交换重组。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F2中正反交结果不同)。
1、单因子实验:P 长翅+ + ×残翅vg vg↓F1 长翅+ vg↓ÄF2 1 + + : 2 + vg : 1 vg vg(长:残=3:1)2、双因子实验:P 黑檀体+ + ee ×vg vg + + 残翅↓F1 野生型+e vg +↓F2 野生型:黑檀体:残翅:黑檀体、残翅9 : 3 : 3 : 13、伴性遗传正交反交P X+ X+ ×XW Y P XW XW♂×X+ Y ♀♀红眼♂白眼♂红眼♀白眼F1 X+XW X+Y F1 X+XW XW YF2 X+X+ X+XW X+Y XWY F2 X+XW XWXW X+Y XW Y♀红眼♀红眼♂红眼♂白眼♀红眼♀红眼♂红眼♂白眼1 :1 :1 : 1 1 :1 :1 : 1五、实验材料、器具1、实验材料:18#:Wild type/野生型雄蝇、雌蝇22#:White eye/白眼2#:Vestigial/残翅e#:Ebony/黑檀体黑腹果蝇的纯系野生型18#(红眼、长翅、灰身) 、突变型22#( 白眼、长翅、灰身)、2#( 红眼、残翅、灰身) 和e#( 红眼、长翅、黑檀体)。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书 已校对
一、单因子试验1、实验原理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亦称孟德尔分离定律。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时,就互相分开,并按照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一般情况下,配子的理论分离比是1:1,子二代(F2)的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的表型分离比是3:1。
杂种后代分离出来的隐性基因纯合体与原来隐性亲本在表型上是一样的,隐性基因并不因为和显性基因在一起而改变它的性质。
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
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翅长超出腹部末端约1/3。
残翅果蝇的双翅已经退化,只留下少量残迹(vg/vg),无飞翔能力。
Vg的基因座位于第二染色体67.0。
对长翅(+)完全隐性。
用野生型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全是长翅。
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为3:1,。
基因型为+/vg(长翅),雌雄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和vg,并且各占1/2。
用棋盘格表示杂交实验的配子如表1,可知F2的性状比为3:1。
2、实验步骤(1)确定杂交亲本,挑选处女蝇。
选用2#与18#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选用野生型长翅和突变型残翅果蝇为杂交亲本。
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
处女蝇的挑选方法:亲本饲养2周之后,提前10—12小时把培养瓶内所有活的成虫倒干净,然后在倒掉成虫的12小时内把新羽化的成虫倒出来,装进消毒过的培养瓶或者平底试管进行适度麻醉,麻醉后放在消毒过的白瓷板或者硬纸板上把雌雄蝇分别挑出,雌蝇即为处女蝇。
根据实验所需处女蝇数量的多少,可连续收集,但不要超过3天。
(2)配好杂交组合,进行正、反杂交。
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突变型残翅(♂)。
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以免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而被闷死,随机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紧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直至果蝇苏醒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遗传实验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实验五六七: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
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
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材料: 18号果蝇(野生型)及三种突变体果蝇即14号果蝇(黒身残翅)、w号果蝇(白眼)和6号果蝇(白眼卷刚毛小翅)2、试剂:乙醇、乙醚、果蝇培养基等3、器具:麻醉瓶、酒精灯、白瓷板、毛笔、镊子、培养管、棉球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
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下面简要介绍关于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的基本原理。
1、双因子杂交: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ⅢR70.7位置,而长翅(Vg)与残翅(vg)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ⅡR67.0位置。
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若显性完全, 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9:3:3:1。
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双因子杂交正交双因子杂交反交18♀×14♂ 14♀ × 18♂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
实验11果蝇的单双因子、伴性遗传及三点试验杂交共26页PPT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6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三点试验杂交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果蝇遗传实验报告
经典遗传学综合性实验10农生1班第一组卢**摘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完成果蝇的单因子实脸、双因子的自由组合、三点测交及伴性遗传这4个独立杂交实验。
果蝇的分类: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果蝇属(Drosophila)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
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12天可繁殖一代),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的模式动物。
关键词黑腹果蝇单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三点测交伴性遗传1 引言果蝇在25℃条件下,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8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开始产卵。
受精卵经22~24小时就可孵化成幼虫。
幼虫生活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的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要羽化了。
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呈半透明的乳白色,约1小时,蝇体即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伸展,体色加深。
遗传规律的实质:①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②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休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由组合;③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休的非姊妹染色单休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
2材料与方法2.1.1材料:黑腹果蝇,基本性状:(6#)小翅、灰身、白眼、焦刚毛;(e#)长翅、黑体、红眼、直刚毛。
2.1.2用具:显微镜、白瓷板、毛笔、麻醉瓶、培养瓶和恒温培养箱2.1.3试剂:乙醚、无水乙醇、玉米粉、蔗糖、酵母、琼脂、丙酸。
2.2实验步骤2.2.1果蝇培养基制备普通培养基制备。
基础培养基:A:蔗糖12.4g 、琼脂1.24g、水76mL,煮沸溶解。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年月日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2016至2017学年第二学期
填报时间2017年6月20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九
实验名称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时间
实验室
1.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学会辨认果蝇的雌、雄蝇。
(5)贺竹梅;《现代遗传学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处理
由于单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有限(我们组为第三组),在统计上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因此实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的观察值和预期值都是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的总计数据。对单个小组进行数据分析意义不大。
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分析
伴性遗传正反交的表型不同。预期结果:正交时,F1均为红眼,F2代中红眼∶白眼=3∶1,但在雌果蝇中全为红眼,在♂中红眼∶白眼=1∶1。当反交时,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下表对统计数据进行χ2测验,以确定观察值与预期结果的符合程度。
3.实验设备及材料
黑腹果蝇品系
野生型(红眼)wild type (+)
突变型(白眼)white eye(w)
毛笔,乙醚,三角瓶、果蝇培养基、放大镜、显微镜。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2
二、实验原理
果蝇的单因子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 因的传递规律。由于显隐关系,在子一代只表现显 性性状,但基因型是杂合状态。在形成配子时,基 因保持相对独立,又按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理论上的比例是1:1。雌雄配子各1:1,结合的概 率又相等,子二代的基因型就有三种,比例是1:2: 1,而表型就是3:1。
统计日期 (+)
红眼♂ (+)
将实验结果填入 表格中
可编辑ppt
14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结果
反交XwXw×X+Y 观察结果 红眼♀ 白眼♂
统计日期 (+) (w)
可编辑ppt
15
正交F2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结果
观察结果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统计日期 (+) (w) (+) (w)
合计 百分比
羽化的果蝇,分离♀♂ 。
3、果蝇杂交:转移5-6对亲本,记录杂交日期和亲本组 合名称,并注明班级学号。
4、去亲本:杂交后7-8天 5、F1代性状观察及自交: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检
查2-3天;移5-6对进行自交(无需处女蝇)。 6、再去亲本:自交后7-8天。 7、记录结果:去亲本后4可-编5辑天ppt进行,连续统计7-8天。8
1916年,Bridge 发现X染色体不分开实验,证明白眼基因
在X染色体上。
可编辑ppt
4
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 传规律、连锁与互换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长翅(雌)×残翅(雄);残翅(雌)× 长翅(雄)
2.两对相对性状:灰残(雌)×檀黑长(雄);檀黑长 (雌)×灰残(雄)
3.伴性遗传:红(雌)×白(雄);白(雌)×红(雄) 4.三点测交;三隐性(雌)×野生型(雄)
实验十一、果蝇的单双因子、伴性遗传及三点 试验(杂交)(6学时)(综合性、设计性实 验)
可编辑ppt
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 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遗传规律。 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 特点。 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 遗传学图,双交换值,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理解。 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 握统计处理方法。
处女蝇的选取
有幼虫、蛹
8-10小时内羽化的果蝇分离♀♂
①:pm10:00去成蝇
去亲本 ②:am6:00,pm2:00,pm10:00分别
收集分离♀♂成蝇
可编辑③pp:t am8:00收集分离♀♂成蝇;9 每 瓶培养基放置5-6对亲本果蝇。
基因型 配子
♀长翅
++
+
× 残翅♂
vgvg
7
~ 8
天
去 亲 本
可编辑ppt
16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结果
观察结果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反交F2 统计日期 (+) (w) (+) (w)
合计 百分比
可编辑ppt
17
果蝇双因子遗传实验结果
F1(正、反交 合瓶统计)果
子代类型 长灰
统计日期
蝇数目
长黑檀 残灰
残黑檀
将实验结果 填如表格中 合计
可编辑ppt
18
玻璃棒
可编辑ppt
6
实验设计:
1. 以组为单位,根据所提供的果蝇品系,确定杂交组 合(单因子、双因子、伴性遗传及三因子),选定所 需亲本。
2. 实验设计:包括时间安排 3. 繁殖所需亲本,收集处女蝇。 4. 杂交及统计实验数据。 5. 自交验证。 6. 完成实验报告。
可编辑ppt
7
四、实验步骤
1、果蝇饲养 2、选择处女蝇:实验前2-3天陆续按组合收集8小时内
vg
F1 基因型
♀
+vg
可编辑ppt
♂
10
F1 代自交
♀长翅
+vg
F2 代表型比例
× 长翅♂
+vg
7 ~ 8 天
去 亲 本
可编辑ppt
11
单因子杂交实验结果 将 实 验 结 果 的 数 据 填 写 到 表 格
可编辑ppt
12
可编辑ppt
13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结果
正交X+X+×XwY 观察结果 红眼♀
培养瓶中进行麻醉
可编辑ppt
23
思考题
1、结合实验数据,简述单因子遗传规律。 2、说明此实验中选取处女蝇的重要性。 3、本实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把伴性遗传杂交实验结果 4、填写在实验结果统计表内。并结合自己的数据简述伴
性遗传规律。
5、简述双因子遗传规律及双因子杂交的步骤。
6、什么是连锁遗传。基因的连锁与交换的定律是什么?
果蝇双因子遗传实验结果
F2代结果统计
长灰 长黑檀 残灰 残黑檀 合计 实验观察数(o) 理论数(c) 偏差 (o-c) (o-c)2/c
可编辑ppt
19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实验
将杂交实验 的F2结果 填入表中
子代表型 灰长 灰残 黑长 黑残
统计日期
合计
可编辑ppt
20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实验
把表格填充完成 并进行处理数据
实验值(o) 理论值(c) (o-c) (o-c)2 (o-c)2/c
灰长 灰残 黑长 黑残 合计
可编辑ppt
21
果蝇杂交注意事项
1、母本必须是处女蝇 2、子一代羽化之前必须去掉亲本 3、F1代必须转入新的培养基中进行自交 4、亲本果蝇麻醉时,麻醉时间不宜过长 5、麻醉果蝇时,必须倒入空瓶,严禁在
可编辑ppt
3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不仅适合于植物,也可用于动
物。
1910年,摩尔根发现白眼果蝇突变体,观察到交叉遗传
现象。因为白眼w在X染色体上,为性连锁遗传。
XWXW × X+Y
X+X+ × XWY
↓
↓
XWY白 X+XW红
X+XW红 × X+Y红
↓
X+Y红 X+X+红
XWY白 X+XW红
即W基因由外公经由女儿传给了外孙,称为交叉遗传。
可编辑ppt
5
三、材料与试剂器材
1、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
型及4种突变型(白眼黑身,白眼小翅,红眼残翅,黑檀
体)品系。
2、试剂:乙醚、乙醇、琼脂、绵白糖、酵母粉、丙酸、
玉米粉
3、器材: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烧杯、量筒、天平、
培养瓶、棉塞、滤纸、毛笔、镊子、牛皮纸、记号笔、
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 干涉=1-并发率)
计算基因间的重组值。
7、对三因子实验,画遗传学图,把三个基因定位在染色
体上,计算并发率和干涉。(并发率=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两个单交
换频率的乘积 干涉=1-并发率) 可编辑ppt
24
思考题
1、计算基因间的重组值。 2、画遗传学图,把三个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3、计算并发率和干涉。(并发率=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