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1)辨证唯物论包括:①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意义;②认识要不断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③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④人生观;⑤价值观。
3)唯物辨证法包括:①联系②发展③矛盾④辨证的否定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2)价值观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两者合在一起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部分是以整个世界为视角,既包括人类社会,也包括自然界。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是以社会为视角,以人类为中心。
(说的都是人类的事)辨证唯物主义主要研究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并且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辨证唯物主义涉及自然,社会等等而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分支,专门研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且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涉及历史,社会,人类的思想发展等等二者的关系:它们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它们是同时产生的。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上看,它们是相互贯通、相互依赖的。
a、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领域里的贯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b、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基本前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不仅充实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为进一步解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使辩证唯物主义成为真正、彻底、完备的科学。
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实质和社会作用上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对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涉及到自然、社会和历史等多个领域。
一、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的是辩证法的运用。
辩证法包含着对事物发展矛盾的认识,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立统一: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的。
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事物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2)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前进,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多次的否定和再否定。
每一次的否定都是对前一阶段的超越和发展,同时也包含着前一阶段的保留。
(3)量变和质变: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包括量的逐渐积累,也包括质的飞跃性变化。
量变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积累,而质变则是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的根本性改变。
2、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包括:(1)物质第一: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存在独立于意识之外,物质决定意识的发展。
(2)实践第一: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改造世界,同时也认识到世界的规律。
(3)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其基本观点有:(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化。
(2)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理论本身的性质上讲即从总体的意义上讲,乃是一般世界观与历史观的关系,即普遍与特殊这种性质的统一关系。二者处于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性质。但是它们又是互相包含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把世界观的一般原理运用于自然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的中介性理论。”(高清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第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也不可能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例如马克思,早在大学时代就详尽地研究了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初步形成了很容易符合社会现实的唯物主义倾向和本质上容易揭示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倾向。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这一伟大哲学著作的问世,为什么使马克思、恩格斯直到晚年回忆起来还那么激动不已?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让哲学贴近人类本性、贴近社会现实、用人类和现实来解决哲学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人类哲学理论发展的种种迹象和人类历史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的种种现实问题表明,从哲学上科学地解决历史观的条件已经成熟。怎么解决?已经成熟了的哲学自然观、思维观提供了武器,这就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即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所提供的理论原则去分析人类社会。一旦如此,人类社会这个千百年来使哲学家们百思不解的人类自身及其所构成的社会,便顿时明朗了。即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规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页。)这说明,历史领域的构成和发展,同自然领域、思维领域一样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就是说,没有几千年人类哲学思维所沉淀下来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这种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和对这种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理解,即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也不可能产生出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如果把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后的完善过程也考察到,就更能证实这个结论。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一面讲他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区别在于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一面又“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又如,直到晚年,每当他们在学术上遇到新问题时,仍不断翻阅黑格尔的著作,而当着资产阶级扬言要把黑格尔学说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去的时候,他们则公开申明为“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而感到骄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8页。);如此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关于世界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客观存在和规律性,反对宇宙万物的唯心主义解释。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内部矛盾和冲突所驱动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五个方面: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 矛盾和对立面的普遍性:万物存在于矛盾之中,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3. 质量互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通过数量的积累,会引起质量的变化。
4. 反映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是存在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指导性: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指导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之一,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变动和进步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2.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结果。
3.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冲突形式,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关键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幸福。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它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经济学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
4、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
以某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是宗教而不是科学;其实践结果,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社会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事物发展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的认识。
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的、发展的,各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对立互相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不同时代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形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发展起来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密切相关的,彼此相辅相成。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们都是科学世界观。
区别:
1、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看问题、做事情要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辨证则是从横向角度出发.要求看问题做事情要联系其两面性。
2、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联系:
1、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发展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义认为物质第一性,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也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事物是发展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
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
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的哲学基础,强调的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观点。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和运动之中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提倡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点,更是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
2. 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内涵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阐述。
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历史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3.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概念,但对于其深层次的意义可能并不是很清晰。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简到繁地来理解,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入手,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个人的成长历程等,这些都是可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的。
4. 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辩证的思维方式,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也需要深刻理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哲学观点,它们不仅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更有助于指导我们改造世界。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事物,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
辩证唯物追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追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在对待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运用辩证方法进行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在对待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坚持唯物史观,探求社会历史的基本动力和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长的历史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深刻、完整。
接下来,我们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内涵进行探究。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根据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始终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强调事物是有两个方面的,即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也强调过程性和发展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矛盾的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在于矛盾。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矛盾是认识和思考对象的本质,是事物本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矛盾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动力和根源,而唯物主义的本质观点是,对于真实世界的直接感性认识,即客观事物的存在和本质,是通过人的感觉经验来实现的。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重视过程性和发展性。
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历史性的过程,当前状况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过程性表明了事物的变化这个事实,具有遗传、继承、变异、适应等多种特征。
发展性则强调了事物的前进方向,即趋向更为成熟、更完美的形态。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的运动规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时,提出了劳动力商品化、生产社会化、雇佣劳动、资本积累、周期性经济危机等基本概念,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而言,人类历史自然地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的不同阶段所决定的。
而在每个阶段,生产关系的矛盾成为过程的主要矛盾,也是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1 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
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段。近代自然科学揭示: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而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
进一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近代科学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
人们由此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
性,并进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得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特性是一切物质的
气所生成,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
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不难看出,这些朴
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对客观世界穷根究底,试图说明
世界的物质性,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猜测,在当时没
有也不可能被科学所证实;它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问题简单
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发展的物质的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
学说,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的前提,是正确解决一切哲
学问题的前提。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确立科学的物质观以及运动观和时空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前提。物质、运动、时空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之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之
特性的结论。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同朴素唯物主义相比,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自然科学为根据,并以此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反对宗教神学
和唯心主义,是对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深化和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
限制和缺乏辩证思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它把在质
上无限复杂多样的物质世界,仅仅归结为某种特殊的、简单的粒子(原子)在量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
哲学不同于科学,它不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对象,而是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与唯心);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亦即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认识论)。
(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本体论总是渗透着一定的认识论。
)在当代哲学的派别冲突在总体上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理论冲突。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表现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但是,他们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同近代科学相联系的,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
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其严重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的不彻底性(唯心主义形态的变化在当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主观唯心化);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
所谓科学主义,主要是指19世界中野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运动。
他们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变成“科学的哲学”。
(科学主义≠科学精神,批判“科学主义”而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本主义有三种含义:一是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二是指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三是指当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其中,存在主义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人以外的一切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人的存在则是“存在先于本质”,其认为寻求“本质”需要科学的研究方式,反思“存在”则需要哲学的研究方式。
完整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
它是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哲学可以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的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同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不同的,要把握作为世界观理论体系的哲学,需要通过自觉地学习和训练。
哲学是通过概念,原理等逻辑形式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认识在一定时代所达到的知识成果;同时,哲学又体现着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哲学在形式上是抽象的,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概念运动,但哲学的问题却是现实的。
2.哲学的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
3.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世界观理论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
4.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并不都是一样的原因(为什么人类的世界观都不一样):①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实践水平、科学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不同。
②人们的根本利益、经济地位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分工不同,使得他们对社会发展、人的追求的看法和态度也有所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甚至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发展时期,世界观也存在差异。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特定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5.哲学和科学的关系:①发展史上的先高度融合(哲学的无所不包导致“科学之科学”的出现)而后分化(科学从哲学中的独立)②哲学与科学的区别(1)认识层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具体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1938 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
它所以叫作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说明自己的辩证方法的时候,通常援引黑格尔,认为他是表述了辩证法基本特征的哲学家。
但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样的。
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采取的仅仅是它的“合理的内核”,而屏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且向前发展了辩证法,赋予辩证法以现代的、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217 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说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的时候,通常援引费尔巴哈,认为他是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权威的哲学家。
但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一样的。
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采取了它的“基本的内核”,把它进一步发展成为科学的哲学唯物主义理论,而屏弃了它那些唯心主义的和宗教伦理的杂质。
大家知道,费尔巴哈虽然在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竭力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
恩格斯屡次说过:费尔巴哈“虽然有唯物主义的基础,但是在这里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唯心主义束缚”,“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
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它关注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生产、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等等。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才能从客观世界中获取真知,认识事物的规律,实现对世界的改造。
实践唯物主义不仅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还强调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它主张辩证思维和矛盾普遍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复杂系统,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并且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辩证思维的运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具有自己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阶级性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规律揭示。
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实践,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不断努力。
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心理和精神状态)4.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①联系的含义(要处理好事物间,各环节、各个部分的联系)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不能割裂事物的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虚假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修桥、路,网络,贸易等);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分析条件(或者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性能状态的变化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例:优化经济结构)2.发展的观点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又要作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3.矛盾的观点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法,全面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复习进程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首先表现在它们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没有先后之分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
因而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也就意味着唯物史观的形成。
(2)唯物史观的发现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的宇宙观的形成显得特别重要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失足,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他们世界观的转变时,尤其注意对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把着重点放在历史的唯物主义上面。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原理,其中也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都只能从实践中获得,并且还要由实践来检验、补充和发展,而不能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去简单推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还表现在它们在理论上相互贯通、相互渗透(1)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不仅是因为它唯物地解释了自然,包含有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且特别是由于它唯物地解释了社会生活,包含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就意味着社会生活还未得到科学的解释,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还没有形成。
(2)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标志,如果没有这个标志,就意味着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还没有创立。
a.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揭露了唯心主义的社会根源。
b.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使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获得了全面的巩固的基础。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还突出表现在它们共同的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作用在于,它给人类指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方向,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提供了可能。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五章第二节)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追随者、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在1886年发表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漫游》一文中最先使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首先表现在它们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没有先后之分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
因而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也就意味着唯物史观的形成。
(2)唯物史观的发现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的宇宙观的形成显得特别重要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失足,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他们世界观的转变时,尤其注意对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把着重点放在历史的唯物主义上面。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原理,其中也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都只能从实践中获得,并且还要由实践来检验、补充和发展,而不能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去简单推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还表现在它们在理论上相互贯通、相互渗透(1)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不仅是因为它唯物地解释了自然,包含有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且特别是由于它唯物地解释了社会生活,包含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就意味着社会生活还未得到科学的解释,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还没有形成。
(2)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标志,如果没有这个标志,就意味着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还没有创立。
a.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揭露了唯心主义的社会根源。
b.第二,历史唯物主义使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获得了全面的巩固的基础。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还突出表现在它们共同的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作用在于,它给人类指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方向,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提供了可能。
孙正聿——《哲学通论》(第五章第二节)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追随者、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在1886 年发表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漫游》一文中最先使用的。
他按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发的思想,使用这一术语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后来,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普列汉诺夫(r.B.11flexattoB,1856--1918) 提出“现代唯物主义正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列宁则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以“辩证唯物主义”来称谓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突出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全面地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物质基础,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它认为:思维运动作为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是由物质运动的低级形式发展而来的,思维和物质在本质上服从于同一物质运动规律,这就从思维的起源上论证了物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思维运动作为人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的机能和属性,它依赖于人脑这个物质载体,这就从思维运动的物质承担者上论证了物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思维运动作为物质的反映特性的高级形式,它的内容是对存在的反映,而不是主观自生的,这就从思维内容的派生性上论证了物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思维运动作为人类特有的自觉的能动的反映活动,以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为基础,并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环节而存在,这就从思维运动的现实性上论证了物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
从思维和存在统一的物质基础出发,辩证唯物主义集中地研究思维反映存在运动的规律、思维反映存在的现实过程。
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过程,就是人类的历史活动过程。
在人类的历史活动过程中,积淀在思维之中的关于存在的规律性认识,又构成人类对世界的目的性要求,并实现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目的性、对象性的实践活动。
这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既是以存在对思维的本原性的唯物主义为基础去解释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关系的发展,又是以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辩证法为内容去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历史的统一。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实现了唯物论基础与辩证法内容的统一,它才成为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思维自觉反映存在运动的规律凝聚着、积淀着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所创建的全部科学反映世界的认识成果,是“对世界的认识和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因此,在其客观内容和普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哲学世界观;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的丰富关系及其历史发展来研究思维自觉反映存在运动的规律,为人类的全部历史活动提供认识基础,因此,就其研究对象和理论性质上看.它就是关于思维与存在统一规律的理就其研究对象和理论性质上看,它就是关于思维与存在统一规律的理论,即哲学认识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思维自觉反映存在运动的规律,既是对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总结,又是思维自觉地向存在接近和逼近的方法,因此,就其理论价值和社会功能上看,它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即哲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
恩格斯在1890 年8 月5 日致康·施米特的信中首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1892 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作了具体解释,即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科学的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长期以来比较通行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应用和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
斯大林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①这就是所谓的“推广论”。
近年来,理论界提出的另一种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核心,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则在于,都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仅仅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学说,即都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与此相反,理论界的又一种观点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这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划时代的哲学创造之所在,马克思并没有创立过历史唯物主义以外的任何其他的哲学。
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哲学”②。
这种观点还提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提出,“将使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所实现的划时代变革获得新的理解。
在‘推广论’的视野里,马克思哲学的基础部分仍然是一般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它的基础部分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应用性成果。
这样一来,马克思的划时代的哲学创造的意义被埋没了,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本质差异被磨平了”。
“从‘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出发,我们将会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为一切哲学研究澄明了前提,而且也为我们理解以往的乃至当代的全部哲学学说提供了钥匙。
一言以蔽之,历史唯物主义乃是哲学领域里的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它从基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赵家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概论第一节)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列宁说:“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丢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
”④1.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不是具体的社会科学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不是哲学。
理由是: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只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不是哲学。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整体上说,是研究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但从分体上说,并不是每一个组成部分都研究三个领域的普遍规律。
有些组成部分,如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研究三个领域发展的普遍规律的。
有些组成部分则只研究某一领域的一般规律。
例如,自然辩证法只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论和逻辑学只研究认识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只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正因为它们都是分别研究某一领域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都是哲学,而不是具体的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研究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分别研究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各自发展的一般规律。
前者由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承担,后者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相应的组成部分分别承担。
人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只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自然辩证法和只研究认识与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认识论与逻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为什么偏偏否认只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呢?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如果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那末,自然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也就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了。
这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弄得十分贫乏。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改造旧哲学的过程中同时产生的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然后再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和“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才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分先后,也是割裂二者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列宁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
”①又说:“既然唯物主义总是用存在解释意识而不是相反,那末要把唯物主义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就要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
”②列宁在这里讲的是把唯物主义“推广”、“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而不是讲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和“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
这里的“推广”和“应用”,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前的唯物主义相比较而言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只有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没有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唯心主义一直独霸统治地位。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只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自然,没有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人类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则不仅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自然,而且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人类社会,从而创立了包括人类社会生活在内的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根据列宁的提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根本没有先后之分。
20 世纪20 一30 年代,苏联和中国理论界就有人改变了列宁的提法。
如苏联的西洛可夫等人在《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就提到“辩证唯物论及其在社会过程中的具体适用之史的唯物论”④,我国的张如心在《哲学概论》中也说过:“辩证唯物论之运用于社会历史的领域r 芦研究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它的规律性一~便具体化为历史唯物论即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