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生态学》复习题

(完整版)《生态学》复习题

《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讲解:1. 生态因子28. 流通率2. 限制因子29. 氨化作用3. 基础生态位30. 生态承载力4.阿伦 (Allen) 规律5.趋异适应6.生活型7.主导因子8.种群增加种类9.生态位10.生活史对策11.毗邻效应12.遗传漂变13.密度14.重要值15.优势种16.先锋植物17.构件生物18.存活曲线19.会集种群20.复合种群21.群落最小面积22.逆行演替23.群落交叉区24.中度搅乱理论25.物质循环26.生态平衡27.林德曼效率二、简答题1.20 世纪,生态学界出现了四大出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2.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6.比较动向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7.种群拥有哪些不相同于个体的基本特点?8.阐述自然种群数量颠簸的种类。

9.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10.种间竞争的本质是什么?写出 Lotka-V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1.描述逻辑斯谛增加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 ?14.简述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

15.层片拥有哪些特点?16.生物群落的数量特点有哪些?17.陆地上呈大面积散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主要有哪几类?18.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出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温带从东到西依次出现哪些植被?19.何谓群落交叉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0.植物群落散布为什么拥有"三向地带性 "?21.试说明影响植被散布的主要要素和植被散布的地带性规律。

22.捕食作用拥有哪些生态意义?23.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要素?三、阐述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态学(任晓丹)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2.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驯化:生物在实验/自然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前者需要较短的时间,后者需要较长的时间。

3.内稳态: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4.适应:生物对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分基因型适应和表型适应两类,后者又包括可逆适应和不可逆适应,如桦尺蠖在污染地区的色型变化。

5.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6.光周期现象:Garner等人(1920)发现明相暗相的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7.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由于回应另一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而后者的特性也同样由于回应前者的特性而进化。

8.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的种群里随机增减的现象。

9.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得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10.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内,通过形态的和生理的特征可以相互区别的不同种群。

11.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

12.性选择:在自然界生物的生殖过程中,异性个体之间是有选择性的,包括对异性的体形、颜色、行为等方面的选择。

13.利他行为:动物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14.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ur):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方式,包括求偶行为、交配行为、繁殖行为、双亲行为等与性别有关的行为,以及领域行为、社会等级等与性别无直接关系的行为。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原地观察、受控实验、生态学的综合方法。

2.原地观察包含:野外观察、定位长久观察、原地实验。

3.生态学的综合方法包含:资料的概括和剖析、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生态模型和摹拟。

4.间接作用是经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

5.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6.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构成单位。

7.自然种群的基本特色:空间特色——即种群拥有必然的分布地区;数目特色——每单位面积(或者空间)上的个体数目(即密度)是随时间而改动的;遗传特色——种群拥有必然的基因构成,是一个基因库,以差别于其余物种,但种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上有变异。

8.绝对密度检查方法:总数目检查法、取样检查法(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去除取样法。

(详细计算书P67 )9.成群分布是最常有的内分布型,其形成原由有:①资源分布不平均;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集群行为。

10. 初级种群参数包含: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1. 次级种群参数包含:性比、年纪构造和种群增添比。

12. 年纪椎体三种种类:书P70 、PPT 第三章33.13. 种群增添模型:自己看。

复杂难得整理。

14. 内源性自动调理学说:书P88 。

15. 生活史的要点组分包含: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16.r 选择和K 选择:书P106 、PPT 三104 (要点)书P109CSR17. 主要的种间关系包含: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 个空或者(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共同进化、附生)—— 5个空18. 种内竞争的种类:负竞争、分摊竞争、抢夺竞争。

19. 动物的竞争方式:竞争食品、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或者育幼场所。

20.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

21. 影响群落构成和构造的因素:生物因素、扰乱、空间异质性、岛屿。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生态系统、物种适应性、群落结构与演替等方面。

以下是生态学复习资料:
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中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环境。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能量流、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3. 生物适应性
生物适应性是生物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

适应性可以是形态的、生理的、生产的三种类型,同时,生物的遗传基因也对适应性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4. 群落结构与演替
群落是一个由不同种类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群落结构和组成。

群落内部的生物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生态位,而群落的演替则是指群落内部生物逐渐向更复杂的组成形式变化的过程。

群落演替具有不可逆性和无限性两个特点。

5.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以上就是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学不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种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环保的责任,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生态学复习

生态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acclimatization (驯化)P15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这种变化一般需要较长时间。

2.dormancy (休眠)P16即处于不活动状态,是指动植物抵御暂时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生理机制。

3.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PHAR光合作用有效辐射范围)P19(百度)指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太阳辐射。

4.short-day plant (短日照植物)P22植物开花过程需要的日照时间不足8~10小时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

5.effective accumulative law (有效积温法则)P26P26-27 温度与生物发育关系最普遍的规律,要算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是指生物为了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要的一定的总热量,也称热常数或总积温。

用公式表述为:K=N(T-C) 其中,K为热常数,即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要的总热量,单位用“日度”表示;N为发育历期;T为发育期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

一般来说,起源于或适于高纬度地区种植的植物,所需有效积温较少,反之则较多。

6.homeotherm ;(常温动物)P32 ;poikilotherm (变温动物)P32(百度)常温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小,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变温动物:变温动物是指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P267.asetioncation phenomenon (黄化现象)P21黄化现象就是光照因子对植物生长及形态建成发生明显影响的例子,黄化是植物对光照不足的黑暗生境的特殊适应,在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中都可发生。

8.phenological phase 物候期phenology 物候学P29发芽生长开花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等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期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活动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9.convergent adaption (趋同适应)P19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名词解释。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空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2、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并且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

7、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种群,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8、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的调查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dB/dt=NP-H-D9、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1、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1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一、论述你对生态学含义的理解。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这里的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2、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3、生态学强调的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而相互作用包括同种有机体之间的种内相互作用和异种有机体之间的种间相互作用。

4、现代生态学家公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机理的科学。

二、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力1 、生态学建立前期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

2 、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从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

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Boyle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的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

3、现代生态学发展期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

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

这些是促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准备了条件。

三、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1、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生命的最大特点是新陈代谢。

2生物的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总合。

3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做生物圈。

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4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

6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与人类社会、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7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的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

8巩固时期:A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由瑞典大学的Uppsala大学的R.sernauder所创建,继承人为G.E.DU Rietz,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

B法瑞学派,代表人物J.Braun-Blanquet 研究植物区系和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1935后与北欧学派合流,称为西欧或大陆学派。

C英美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F.E.Clements与英国的A.G.Tansley,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学说而著名,有人称之为动态学派。

D苏联学派,以B.H.Cy—为代表,工作以植物群落和植被为主,统称为“地植物学”。

9现代生态学时期: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级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科学中:环境=栖息地,环境科学中=人群以外的空间。

2环境的分类:按环境的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按环境的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范围的大小: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5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大小范围、具体、相对)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生活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直接性与间接性,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任何单一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植物生长。

(2)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活因子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相同的生态效应。

即为可补偿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其组合的生态作用不同(5)直接性与间接性间接因子通过直接因子体现,如地形因子属间接因子。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一章1.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作生物圈。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5.环境因子: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6.环境因子分为3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

7.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该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

8.Shelford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

9.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10.贝格曼定律: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11.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以减小散热。

12.生态最适点:在由种间竞争条件下,13.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14.内稳态:即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15.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

1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这点称为光饱和点。

17.植物的光周期现象:不同长短的昼夜交替对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18.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第二章19.种群:同种生物在特定环境空间内的个体集群。

20.21.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

22.单体生物:个体很清楚,各个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构,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

23.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3.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4.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5.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6.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所产生的新的分支学科。

7.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生物与环境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3.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决定的,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据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4.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5.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米以内的气候。

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的调节。

6.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7.生境:指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8.主导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9.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10.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也称短板理论。

12.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简单地说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内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态过度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A、生物因素B、干扰对种群结构的影响C、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D、岛屿与群落结构E、平衡说与非平衡说第七章群落的演替:是指在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演替系列: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

演替的类型(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速演替长期演替地质演替(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3)按照基质的性质划分的演替类型:水生基质演替系列旱生基质演替系列(4)按群落代谢特征来划分有: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波动: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波动的类型:不明显波动、摆动性波动、偏途性波动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环境不断变化植物繁殖体的散布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两种不同的演替观:经典的演替观和个体论演替观经典的演替观有两个基本点: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个体论演替观: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着群落演替后来的优势种。

促进模型:相当于经典演替观,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它不利于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其他物种的繁荣,因此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可预测性和具方向性。

抑制模型: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来者难以入侵和繁荣,因而物种替代没有固定的顺序,因为任何一个地点的演替都取决于哪些植物种首先到达那里。

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绪论1.生态学概念提出者: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

(百度百科)2.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3.现代生态学信号:1962年,《寂静的春天》被称为“生态运动”发出了起跑信号4.第一次世界环发大会:1972年6月5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会。

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探讨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或斯德哥尔摩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对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

这是人类对严重复杂的环境问题作出的一种清醒和理智的选择,是向采取共同行动保护环境迈出的第一步,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5.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6.京都议定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CO2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CO2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

共有84国签署。

到2009年,183个国家签署,美国退出;2011年加拿大退出。

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生态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型。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制时,而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命表: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

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

比如森里群落中。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成为建群种。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在相互间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开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开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5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根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大小范围、具体、相对〕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局部。

生活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直接性与间接性,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任何单一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植物生长。

〔2〕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活因子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缺乏,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一样的生态效应。

即为可补偿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其组合的生态作用不同〔5〕直接性与间接性间接因子通过直接因子表达,如地形因子属间接因子。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2、最小因子定律3、竞争排斥原理4、冻原5、边缘效应6、社会等级7、红皇后效应8、耐受性定律9、生物种10、种群间的协同进化二、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2、简述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主要观点。

3、简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4、简述初级生产量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5、何为光周期现象?简述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3、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4、冻原:冻原又称为苔原,是寒带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

5、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6、社会等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7、红皇后效应: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种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进化生物学家Van Vallen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这种协同进化关系描述为红皇后效应。

8、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9、生物种:生物种概念认为种是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性的可以相互交配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之间具有繁殖隔离。

10、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二、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答: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1)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环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生态学复习资料(老师上课讲的重点)

生态学复习资料(老师上课讲的重点)

生态学复习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霍普金斯物候定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北美洲温带地区每向北移动纬度1度,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迟4天;而秋天则相反,即向北移动纬度1度,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向上推进400英尺,都要提早4天。

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逻辑斯蒂方程:dN/dt=rN(1-N/K) 曲线分为五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邻接个体间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

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他感的生态学意义:1)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如农业的歇地。

2)对植物种群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

动物竞争的方式:竞争食物;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和育幼场所。

利他行为:指一个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

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种内竞争的类型:负竞争;分摊竞争;争夺竞争。

种间竞争类型:利用竞争型;干扰竞争型。

竞争的特征: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生态学复习

生态学复习

生态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国内外生态学领域的主要杂志3、生态学研究的途径?三个主要途径:理论的Theoretical、室内的Laboratory、野外的Field这三种途径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

复杂的生态学问题需要在不同尺度上进行研究,需要结合不同途径,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不同生态学家的团结合作。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3、耐受限度:生物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存活(Survival),生长(Growth)和繁殖(Reproduction)。

物种所能存活的环境因子的上下限即是该物种的耐受限度。

4、驯化:如果一个生物种长期生活在最适生存范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

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直接和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存和分布非常重要;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的阶段性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同,但各具重要性。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照不足,增加二氧化碳来补充。

第三章种群1、种群:特定空内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在生态学中,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2、年龄金字塔、年龄锥体或年龄结构: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增长型种群。

3、内禀增长率: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最大的增长能力(r m),即内禀增长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复习资料生物科学1、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如何组成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生态系统包括以下4种主要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分)。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2分)。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

消费者摄食植物已制造好的有机物,通过消化,吸收并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2分)。

分解者的主要功能与光合作用相反,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2分)。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亚系统,以及无机的环境系统,都是生态系统维持其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分。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传递而形成的一个物种间、生物与环境间协调共生,能维持持续生存和相对稳定的系统(2分)。

3、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

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

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

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6、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将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答:1、气候因子,包括各种主要的气候参数,如阳光、温度、湿度、降水、风等2、土壤因子,主要指土壤的各种特性,如土壤结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营养状态、酸碱度3、地形因子,这类因子包括各种地面特征,如海拔高度、坡度、坡向4、生物因子,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领域、社会等级等行为以及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5、人为因子,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7、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自养性生物所合成的有机质的量,称为初级生产力。

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光照、温度、生长期长短、水分供应状况、可吸收矿物养分的多少和动物采食摄取等。

1)现存量:自养生物生物量是初级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又是生产力的产物2)养分:自养生物在光合过程中,除了需要碳源外,水生植物最易缺乏的是磷和氮,其次是碳、硅、钾等。

其他如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某些有机微养分的缺乏,也可能影响初级生产力。

3)光: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照强度、光谱组成和光照时间均影响光合速率。

在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而加速,在达到饱和点以后光合强度不再随光强而增高,并且光强继续增高反而抑制光合过程。

4)温度:温度影响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速率。

温度升高暗反应加快。

一般情况只有光强达到饱和点时,光合速率和生产力才随温度而升高,反之单方面提高温度则因藻类呼吸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生产力。

5)垂直水流:各种原因引起的水的垂直涡动,对初级生产力均有重要影响。

垂直水流一方面将深层养分带到真光层供藻类在光合过程中利用,另一方面又可能将藻类带到无光层而停止光合作用,因此当混合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真光层时,垂直水流将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反之当混合层深度超过补偿深度时,浮游植物有相当长时间处于黑暗水层,生产力将下降。

6)动物滤食:当浮游植物现存量不高时,浮游动物和鱼类的滤食常使藻类生物量和生产量下降,但当浮游植物密度很大时,则动物的滤食将起到调节密度改善光照条件和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8、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9、何谓生态条件?答:在植物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只有那些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间或地点,对植物的代谢直接或间接得发生密切联系的条件,如对植物特征、特性的产生,类型的形成,分布的限制,具有深刻影响作用的环境条件,才能成为生态条件,如水分、光照、温度、空气、风、土壤、地形、生物等生态条件10、能量传递1/10定律的实验参考设计:一、样地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人为干扰较小的自然草地群落中设置样方,样方面积可根据需要设置二、样方各营养级调查收获:在样方内喷洒杀虫剂或麻醉剂,待到起作用后,收集样方内所有食草昆虫和食肉昆虫。

对于生产者,收获植物体地上部分。

三、生物量测定:把收获的植物体地上部分杀青后烘干至恒重,称重记为W1;鉴别分开食草昆虫和食肉昆虫,恒温烘干至恒重,称重分别记为W2和W3.四、能量测定:把各营养级分别粉碎后于热量计中进行热值测定,与各营养级干物质生物量相乘即得各营养级的现存总能量,分别记为E1、E2、E3。

五、生态效率计算:由生产者到食草昆虫的:E2/E1由食草昆虫到食肉昆虫的:E3/E211、简述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类型1)生物多样性的维持2)传粉、传播种子3)土壤形成及其改良4)涵养水源,减缓干旱5)调节与改善气候6)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7)防风固沙、保堤护田8)生物防治9)休闲、娱乐12、生物是怎样对环境进行适应的?答:1)进化适应,物种通过漫长的过程,调整遗传的成分以适合改变的环境条件2)生理适应,生物个体通过生理过程的调整以适合于气候条件,食物质量等环境条件的改变3)通过学习适应,动物通过学习以适合于多种多样的环境改变4)感觉适应13、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1)偏利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5)竞争6)偏害7)寄生8)捕食14、高斯原理又叫竞争排斥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由于资源有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15、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间竞争的特点和类型?1)种间竞争: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3)类型:资源利用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16、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111-112)种群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遗传特征17、论述种群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是种群动态过程的两个方面。

种群的质量取决于遗传结构,而种群的遗传结构是靠种群基因表现出来的。

如果种群是由生理上适应环境能力强和遗传上等级高的优质个体所组成的,其种群在生存竞争中就占有优越地位,个体的存活能力高,产生的后裔多,种群的数量易上升,分布范围广。

也就是说种群数量动态是与组成种群个体的质量和各质量等级的相对比例具有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随着种群大小的变动,选择压力也随之变化,对基因型和表现型频率的变化产生影响。

在种群的数量变化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个体产生和旧个体的死亡,个体所携带的基因随着死亡而从基因库丢失,通过突变而使新的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种群的基因库的组成也是不断变化的。

在大种群中,后代易于保持原来的遗传结构。

如果种群很小,遗传结构会发生偶然变化,某个基因型会从种群中消失。

总之,当种群的数量变化时,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不同基因频率或遗传背景的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动态特点。

18、简述年龄金字塔有几种类型,各具什么特点?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增长型种群: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型,基部宽,顶部狭。

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稳定型种群:锥体形状和老、中、幼比例介于增长型和下降型种群之间。

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

3)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狭。

而顶部比较宽。

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19、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一)逻辑斯蒂增长是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不再是J型,而是S型。

二)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1)曲线渐进于K值,即平衡密度;2)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三)逻辑斯蒂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1)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时(即K/2),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20、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表现在破坏原生物种的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影响工农业生产、影响人体健康等。

21、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几种类型,各举两个例?答: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随机分布,狗尾巴草、车前草等均匀分布,农田、大棚种植集群分布,大猩猩群居、种子掉落在母本附近2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答:提示:同一个培养缸(合适的条件下)中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观察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及活跃度。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

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种间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