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新知注重分层练习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10+6 10+7 lO+8 10+9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
(指名回答)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一、说教材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
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法1、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最强,我为学生提供了黄花、蓝花图片,以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有趣、新鲜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动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在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学生把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边摆边说,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数量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个数量是这样的几份,就是第一个数量的几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其任务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培养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使学生的“学答”能力不断提高。
可是我们的学生多数不会提出问题,缺少创新精神。
只有少数的学生会主动提问,且提出问题的质量绝大部分限于“什么没弄懂”的层面上。
这跟我们的老师一味强调分数的重要,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有关,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差。
这适应不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恰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的社会人才带来了希望。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知识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内容是综合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无固定的、统一的课程内容,许多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的,它可能是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经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
2、学习过程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
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多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
3、学习过程强调实践体验探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
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施教论文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施教摘要: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打破以往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而要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运用分层施教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组教学分层施教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打破以往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而要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可进行分层施教。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拙见。
一、分组教学,分层施教的主要方法1.全面了解学生,分层要求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将学生以基础的不同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某实验班有38名学生,以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数成绩为主要依据,并通过家访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学习困难,b层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稳定,c层学生学有余力。
在实践中,可采用异质组合方法,将全班学生编成6个小组,每组由4—6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
由于各层次间学生差异较大,对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
a层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2.课堂进行分组教学,分层施教采用分组教学,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进行分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借助分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借助分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怎样才能将教育改革得更加有效,是我们重要的讨论话题。
在这其中,怎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深受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借助分层练习,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分层练习的概念分层练习,又称为多层次练习,是一种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让学生把学习成果从最简单的应用和运用,逐渐深入到更加深层次的技能和知识内容上,从而达到加深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体系和方法。
分层练习的步骤包括:(1)准备主题——准备好学习的主题,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内容;(2)细化目标——根据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分解为具体的知识和技能;(3)构建练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构建练习,并按照不同的程度来安排练习;(4)实施练习——按照不同的程度和时间安排,实施练习;(5)评价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看看练习体系是否有效。
三、分层练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1)提高学习效率使用分层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快得到掌握,因为它让学生从浅处入手,从简单的应用到深入的知识,让学习不断有新的更新。
(2)解决学习困惑分层练习可以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信心去学习,不断地探索、实践,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意思有趣。
(3)激发学生潜能使用分层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探索、实践,从而更多地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彰显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实施分层练习的要点(1)明确目标在实施分层练习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看看学生们到底能够在学习什么,明确目标以后,可以更好地安排和设计练习。
(2)安排练习在安排练习之前,要明确学习的内容,并且根据学习的内容,把练习分解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从浅处入手,逐渐深入到更深层次,从而把练习安排得更加合理。
(3)鼓励学生在实施分层练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断鼓励学生去接受挑战,去挖掘潜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分层次设计练习在教学中作用
分层次设计练习在教学中作用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
因此,设计出有效率的练习,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通过课前练习,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量促进教学。
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备课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备学生,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而设计出很多不同的结果。
如果在课前设计一些练习,学生一练习一订正,老师就能掌握到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对课堂的帮助非常之大。
二、通过分层次练习,使不同学生吸收得到适当知识。
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各尽其才,使每个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必须因材施教。
如:对中下生,要求要降低一点,掌握好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让他们做稍为复杂的练习;对优生,要求就要提到最高,要求他们做稍有难道的题目、练习,挖掘他们的潜能,令在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发展。
三、通过分层次练习,培养尖子生、扶助学困生。
在课堂上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抓紧时间面批,我首先检查学习好的同学,因为他们做得快,边看边改,及时表扬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大家树立榜样,并说:“大家加油哦,看谁能赶上他们”等等,以此带动一批学生。
然后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按时完成作业的条件。
布置作业时分基本餐和营养餐两种,基本餐人人都要完成,营养餐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考题,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数量的作业。
四、通过分层次练习,巩固加深。
在练习题设计中,要突出两点:第一是练习题具有层次性,让优等生的能力得以施展,中等生的水平全面发挥,后进生拾组而上。
第二是练习题具有阶梯性,给学生一定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尝到攀登的甜头。
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保证学生要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任何学生良好情感与数学学习能力的获得,而不是“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完全让老师“牵着走”的学习过程。
精讲多练 促进自主学习
终 ,全班 分成 若 干小组 ,以小 组 为单位 进行 “ 投 掷 乒乓 球 ” 比赛 ,在规定 的时间里 ,组 员依 次投掷 , 投掷 最多一 中 ,学生通过这个 环节充分 了解 数据的整理方法 ,并画 出
统计 图 。通过学 生身临其境 的观 察 、实验 、交 流 、推理等
征, 动 手测一测长 短 ,充分调 动学生的 多种 感官参与 , 锻
维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
[ 责任编辑 别 晓梅】
组 为 胜方 ,教 师请 学 生计算 投 掷 的数量 ,并填 写在 表格 炼学生 的思维 能力 ,为培养 学生敏锐 的数学 思维和创新 思
“ 对 称图形” 、 “ 找规律”等数 学内容时 ,教 师可 以让学
数学游戏化教 学可 以营造 和谐 的学习氛 围 ,提高学习 效率。在游戏化的教学 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 ,只有学生需要
生 开展 一 次剪 纸 比赛 ,将不 同形 状 的 图形进 行对 折 、剪
开 ,并进 一步让学 生思 考所剪 的图形 有什么共 同的地 方 , 学生 可以很快就分 清哪些是对称 图形 ,哪些不是 。这 样的 教学 导入通过 直观 、生动 的实践 操作加深对所学 内容 的印 象 ,激发学 习兴趣 的同时 ,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的知识是关于方法 的知识” ,必 须交给学生学 习的方法 ,
、
以导促 学。激发 自主学 习兴趣
“ 施教之 法 ,贵在启导 ”。课堂 _ 卜 教 师是教学活动 的
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 方法 ,引导学生 自主学 习。 ( 一 )利用 引题 ,激发 兴趣 。兴趣 南好 奇心产生 ,教
组 织者和 引导者 ,要充分发挥 导的作用 ,以导促学 ,要根 解决 问题 的答案 。
如何说教法
如何说教法: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在课堂中采取精讲精练、讲练有机结合的模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地让学生自学。
我将在教学中始终扮演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成功,让学生在互动和活动过程中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器官。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人意识,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讨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这一系列的合作中进行恰当的学习活动,有时也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
说教法、学法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
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结束语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
如何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
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
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五、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独立自学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六、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分数与除法说课稿1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是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及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2.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安排4个环节完成。
一、复习铺垫。
出示情境图: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块?如何列式,为什么?二、探索新知:分成以下6个层次完成。
第1层,分析问题,列出算式。
我首先把刚才的情境图变为:把3块饼平均分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很容易将复习题的解题方法迁移过来,列出算式3 4,老师适时板书出来。
第2层,动手操作,探究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每人分到的饼不满1块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这个分数是多少呢?接着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圆形卡片,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
第3层,组织交流分法,得出答案。
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
一种是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每次分到1/4块,3个1/4块是3/4块。
第2种分法,3块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1/4,即3/4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两种分法用电脑动画逐个演示。
并相机完成板书:3 4=3/4.第4层,自主探究。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自主探索。
并让学生将探索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并在组织交流时适时板书:3 5=3/5.第5层,归纳总结。
这时,我指着板书内容提出问题: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同时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点做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循序渐进搞自主学习;分层设计练习,使全体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之重要,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注重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就需要我们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乐于探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说出一个整数,不管它有多大,老师马上能告诉你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
”学生可以考老师,他们别提多高兴了,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在本上写数并在本上试除一下,确定答案后把手高高举起,想难住我。
当我分别给予准确回答时,学生个个由怀疑变得信服。
“这么多人都没考倒老师,老师可真神了!”惊叹之余,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提起来了。
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除了以上问题情境教法外,教师还要注意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小组合作,寻找方法小组合作是一个生生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的过程。
小组合作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同步性。
2023年练习三教学反思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它很
2023
因为习惯,我还是选择了给孩子们列提纲讨论,更因为我觉得在我们“学程导航”的课堂中,这样做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于是,我给孩子们设计了这样的复习提纲:
接着,用卡耐基的话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欣赏和被欣赏的权利,让学生从赞美自己的同桌开始,从而使学生明白赞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并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懂得赞美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及时的肯定。此时学生对赞美有了一定的理解,我又告诉学生其实赞美的方式有许多,用游戏的形式让每一个同学参与,用纸条写出你平时中欣赏但没有表达的赞美。游戏中,氛围热烈祥和,在学生互换纸条的时候让学生注意自己的礼仪是否规范?当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赞美的时候,请学生观看几个不同情况下的赞美他人的小品,使学生明白赞美固然重要,但也自有它的局限和规则,明白赞美不是泛泛的空话,而是要适时,适当,适度,更重要的是还要真诚、自然。否则赞美的效果也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
2023
一、看拼音写词语:
( )外( )步胸( ) ( )孩
一( ) ( )者( )是面包(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 )地说( )地歌唱
( )/(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 )唱歌,( )惹人喜爱。
2.列宁( )说:“多好的灰雀呀,( )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由于本节课我使用了精心制作的课件,以学生为主题,当学生预习了本节练习课的题目,初步感知本单元的知识分布即两位数乘三位数、估算和计算器的使用后,这节课就是知识积累的运用。我设置的问题有简单的也有难一点的,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虽然这是数与代数的内容,但始终离不开与生活的联系。在估算一页语文书的字数时,学生知道数出__的行和列之后,我还补充说,当你写语文作文在没有格子的纸上,语文老师就会用我们这种方法,也会知道你有没有偷懒。从而通过有趣的方式总结估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四、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
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圆的认识》教学评课稿
《圆的认识》教学评课稿篇一:《圆的认识》评课稿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
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
其突出特点如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
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
所有的这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
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自主学习”一二三
“自主学习”一二三【摘要】: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进行超前性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总结、然后辅以分层练习,课后让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评价,以问题驱动式自主学习来引导学莰赢:运解、巩固、应用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引导,自主、学习效率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是教师直入主题讲解多,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少;局限于课堂做空洞分析的多,肩发学生感受背景的少;收集旧题重复练习的多,自编自拟新题的少。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远远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我塑造中学得知识、锻炼能力。
笔者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粗浅的尝试,现结合教学实际浅析一些做法。
一、精心预设课前“学”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授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明确而具体的预习要求,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学案,鼓励学生“超前学”。
然而,老师和家长往往只强调先复习再作业,最后才是预习,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一直为老师和家长所忽视。
实际上。
学生一是不重视提前学习,二是不知道如何超前学,预习的效果几乎为零。
那么,如何提高“超前学”的效果呢?1.思想疏导为先。
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要过“思想关”。
首先,学生骨子里就认为复习了功课,完成了作业就是学习了,超前自学并不属于正常学习范畴,是额外的任务,所以不肯学;其次,反正老师也会教,提前学没什么作用,还是等老师讲吧,所以不用学;最后,因为老师没教,很多知识不理解,解题正确率不高,错得太多没面子,所以不敢学。
教师要鼓励学生,解除思想负担,对坚持超前学,养成良好习惯的同学要予以表扬,对自学效果好的同学要推荐他们为“自学能手”。
导、探、练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还学生以自主,展学生以精彩”为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自我评价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乐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一种教学模式。
一、“导、探、练”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导学”、“探究”、“练习”的基本活动。
“导”就是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新知的教学“生长点”,运用“正迁移”规律构架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提供鲜活的例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就是以学案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练”就是指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增加练习量,进行实战演练,及时反馈、巩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导探练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找准基点导激活基点,迁移诱导提供例证诱导探索生成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探究验证提示结论深究结论专项练习练多层练习,内化提升诊断练习综合练习课堂作业三、“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1、体现目标的“三维”和课堂教学的“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2、服务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尽力提高随堂课的教学效率,全力打造“有效课堂”。
3、遵循《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教学策略的科学性。
四、“导、探、练”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第一板块:导(自主学习、导学导教10分钟)1、课前复习,温故知新(2-3分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设计1—2个综合性的试题或者与本课复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目的:温故而知新,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注意点:习题设计简而精,时间不宜过长.准备充分,必要的课件或小黑板,坚决避免随意性。
学生分层,自主探究,促进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本身存在着一 些有 趣的规律 和现象 , 这正是数学 的魅力 。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 利因素 , 设计 出让学生置
身 于其 中的教学程 序 , 从而在教学 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
各方面发展 都缺乏持久性 、 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 教学时, 老师应注意要时时保持教 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 。对 于 教学巾必须重复 的东西,如生字 的巩 固,同一生 字的对 比练 习
养、 口语交际的训 练 、 修养 和审美情趣 的发展 、 品德 人文价值 和 人文精神的提高 。更有甚者, 生当作学 习的“ 把学 机器” 存信 , 储 息的 “ 电脑 ” , 每天定量 给学生输入新 的 内容, 不加消化 的灌 输, 然后就 进行一系列程序化 的死 记硬背。 这样 的识字教学严 重扼 杀了学生 的思 维能力 、 观察能力 和人文精神 等, 生只知一 使学
依文章 的“ 笔调” —— 文章 的内容 、 作者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 的不 同, 采用适 当的写作方法或技 巧。
6 频 度 训 练
这里所说的频度 , 指片段或篇数 的数量 , 间隔时间。 现有教 材课 内训练量远远不 够。平时还需“ 即情 即景” 进行训 练 , 以 可
包括详略的字数 比例。 53 适 当的“ . 笔调”
具, 教学语 言要生 动形象 , 并适时 配以表情 和手势, 化难为易 , 变 枯燥为生动, 使学生乐于学 习、 主动学 习。
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 自已独特 的学 习体验,
学生分层 , 自主探究 , 促进数学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索新知注重分层练习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案例
陶丽芳
教学背景: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对后进生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
由于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来自民工子弟小学,有些是从外地的乡村小学直接进入公办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
所以我在教学中降低起点,减小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对过难、坡度大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分解,设计好台阶,使其易于后进生接受。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各个层面,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
本节课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为学服务,如何在计算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我深深思考的问题。
教学片段一:
一.创设情境,激趣探究
1、情景引入。
师: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正在紧张地举行,小巧、小亚和他们的老师在进行跳绳比赛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成绩。
(媒体出示:师生跳绳比赛得分表。
)
2. 小组交流、探究。
师:同学们,小巧、小亚和老师的比赛成绩你能算出来吗?自己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的计算能力比我预期的差,有的相同数位没有对齐,有的没有进位,或是忘了加进位1。
我立刻怀疑是否高估学生的知识水平。
)
(学生独立计算)
师:都算好了吗?请小组内互相讨论、批改。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些错误得以发现,并得到纠正,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长时间讨论。
)
(展开小组活动,对同组同学的计算进行检查,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让同学改正。
)师:谁说一说你的计算。
8 6 9 4 1 8 6
+1 0 8 + 9 8 + 1 1 7
9 6 8 1 8 2 2 0 3
师:同学们,你赞成这些算法吗?如果不赞成,请说说哪里不赞成。
(学生的热情高涨,各抒已见。
因为有前一阶段的小组讨论,已能发现黑板上的问题。
)
师:谁来说说。
生1:我不赞成第2个竖式的做法,因为它没有进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加7等于14,满十向十位进1,5加1等于6,没有把进位1写上,很容易忘记加进位1,所以应该把进位1写上。
生2:我不同意第1题的做法,它相同的数位没有对齐。
生3:我不同意第3题的做法,它百位上没有把进位1加上。
(评析: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比教师讲授的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环节首先通过小组交换批改、讨论让学生感知、发现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有的题目再一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笔算方法的了解、认识,让学生对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提高警惕防止再犯。
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
3. 归纳、总结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笔算加法。
(板课题:笔算加法)黑板上的竖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今天学习的有千位和百位,以前的只有十位和个位。
师:观察真仔细,今天学习的是三、四位数的加法。
生2:今天进位很多。
师:是怎样进位的?
生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
师: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吗?
生3:哪个数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板书)
师: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4:相同的数位都要对齐。
(板书)生5:都是从个位加起。
(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自己把这个方法读一遍。
(学生自由朗读)
师:在刚才的计算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有那些地方容易出差?
生1:没有进位。
生2:忘记加上进位1。
生3:相同的数位没有对齐。
生4:进位比以前多,容易出错。
(评析:感性经验升华成理论才能更好指导我们的实践,把学生自主探究的、零碎的知识整理成理论方法,运用知识更能得心应手。
承接着上一环节,按照“感知—认识—归纳”的思路由浅入深地认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符合认知规律。
通过找今天所学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异同,让学生在对比中总结出规律。
)
教学片段二:
巩固、拓展:
1.比一比你们哪组的同学最细心.
你们真的学会了吗?让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163 675 90
+ 251 + 75 +910
检查板演,让学生评价做得怎么样?打星、三角等标记,并说说理由:如字迹清楚,数位对齐等。
2.改错题
啄木鸟又开始给老树捉虫了,你们愿意帮他们检查一下吗?
65 26 334
+ 243 + 646 + 569
208 906 893
学生把错误改正过来。
并说说错误的原因。
3、请你当参谋:小丁丁的爸爸有1000元超市购物券,他想买2件小家电,可以怎样买?需要多少钱?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
吹风机电熨斗饮水机电饭煲电水壶
257元 189元 745元 438元 88元
(到超市买东西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实际,小朋友乐于动脑,也让小朋友感到数学和生活密切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
4.拓展
你能猜出图形里面分别藏着几吗?你准备先猜哪一个?
7 7 0
教学反思:
1.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的教育约束方法不当,造成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差,学习自主性也差,并且学习方法不当,所以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
的个性差异。
在这节课上以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展开学习,在充分感知下发现、认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的步骤按照“感知—认识—归纳”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在小组里互相批改、交换意见感知计算方法;接着展示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计算方法的认识;最后把零碎的知识整理、归纳成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方法。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下,通过实践、观察、比较、推理计算方法,注重学习的思维过程。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体现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
外来务工子女的实际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教学更不能脱离实际。
通过小巧、小亚和老师算比赛成绩, 给小丁丁的爸爸当参谋这些生活事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把数学学习贯穿到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问题中,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与运用知识,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拾级而上,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精心设计每一层次练习的坡度,做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要不断变换每一层次练习的形式,以便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指导方法上,有的要放手让学生自我发挥,有的要做适当点拨,有的要耐心地指导。
这样,课堂上优生不感到枯燥,外来务工子女经过努力,也可以领略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各自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主动的发展,他的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时,任凭我们讲得是天花乱坠,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对牛谈琴。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除了要努力改进自己的课堂之外,让课堂本身吸引住他们。
同时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尽量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发展。
如讲评较容易的题时,让他们来回答,只要他们能答出来一起,就给他们以鼓励,激发他们的斗志,激励他们别放弃自己。
难一点的题,就让他们中学生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为解答,但是,我还注意请不同的学生谈他们不同的解法。
分层练习法不同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决心,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都有收获,都有成绩,成就感越积累越大,对学习的兴趣也会一天天增大,也会一点点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